主演:本·巴恩斯安德鲁·林肯鲁伯特·格林特克里斯平·格洛弗F·默里·亚伯拉罕索菲亚·波多拉埃茜·戴维斯伊斯汗·莫里斯艾尔皮迪娅·卡里洛凯特·米库奇蒂姆·布雷克·尼尔森彼得·威勒查琳·易埃里克·安德烈伊斯梅尔·克鲁斯·科尔多瓦塞巴斯蒂安·罗奇朱利安·瑞钦斯大卫·休莱特格林·特鲁曼德米垂斯·格罗斯卢克·罗伯茨戴安娜·本特利肖娜·麦克唐纳德伊莉丝·鲍曼汉娜·高威Chloe MacLeod谢默斯·帕特森达芙妮·霍斯金斯Laurie Murdoch加文·麦基弗·赖
导演:帕诺斯·科斯马图斯大卫·普瑞尔文森佐·纳塔利詹妮弗·肯特基斯·托马斯凯瑟琳·哈德威克吉列尔莫·纳瓦罗安娜·莉莉·阿米普尔
这种一集一个故事的剧集,其实最终都是三星。黑镜第一季评分那么高,我觉得有部分原因是因为只有三集,质量比较容易把控。随便写写每一集的简评。
第一集:36号仓库 - 感觉没展开,想要写的东西挺多,又是种族歧视吧,又是神秘纳粹吧,又是做法呼唤鬼怪吧。。。写的神乎其神,最后落脚点却是“恶人有恶报”?有点单薄,虎头蛇尾的感觉。
第二集:墓地老鼠 - 很普通的怪物片。跟第一集一样,刚刚感觉有点层次了,哎,就完了。
第三集:验尸 - 本季最赞!故事从简单的矿难,层层展开,节奏掌握的非常好,气氛营造也很棒,短时间内塑造个性鲜明的主角和反派。结尾也让人非常满意。
第四集:外在 - 中庸之作,不好不坏。看到中段就能猜到结尾。
第五集:皮克曼的模特 - 又是觉得没有太展开的一个故事,但是结尾还是挺棒的。
第六集:女巫之家的梦境 - 一般般。最后反转有点意思。
第七集:本季最差。乱七八糟的不知道在讲什么。头半集是一大群人坐在一起磕药扯淡,然后不知所云的怪物冒出来。
第八集:本季第二赞。跟验尸一样,节奏掌握适度,人物塑造严谨,“自由”的主题贯穿始终,最后结尾也算是皆大欢喜。
并不是特别期待下一季。如果有就看,如果没有,也不觉得失落。
2星给第三集,如果第三集单独成集它会是五星。无论是镜头语言,剧本创意都是新颖且美妙。当然,是否法医在不是胃癌的情况下也能这么办到呢?我首先想不到该如此处理,然后我也不一定能如此办到。这是真正给观众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一集典范。 1星给第四集,其实只能给半星,浅尝辄止的点出了女性的弱势地位却又不完全地反抗。到女主反驳老公男人不用担心外貌焦虑的时候还算是触及了女权主义的核心,后面又变成了暴力解决和Blondie stereotype,属于自毁武功。 1256,典型西方艺术表达那套,毫无意义也没有内核,就是cult给你看,让某些观众买账而已。 7,画面颜色很好看,至于我看见有评论特意为这集解释的,我只能说学艺术学傻了,脚踏实地点也能搞出艺术的,国内欣赏这种艺术,但如果是国内拍出来的绝对是口诛笔伐,那学了它干嘛。
8,我谢谢你第八集,最让我厌恶的一集。我知道你想表达什么。但拜托你不要把心理问题具象化这玩意表达的那么不堪入目还玄不拉几的。你表达的那么玄,一大批人看不懂,只会觉得女主是在无理取闹,这对解决现实中女性的附庸和心理健康无视,产后抑郁等现实有什么帮助,甚至还是反向帮助。艺术是服务大众的,不是拿来招摇撞骗的。没看见《那么响,这么近》这部描写自闭症儿童找回自我的优秀电影,只是因为当时人对病症的了解不足和导演并未完全说明本病症,电影男主小男孩就被影评批判成什么样。
哦对了,你两评分好像都是7.9,好好看看,配不上一个分啊。整了点克苏鲁和无脑恐怖和假留白就能忽悠到高分。就是想靠目不暇接的特效贯脑让人在评判时有所晕厥。国外好东西我承认也有,但就这种辣鸡艺术形式正在抢占国内越来越多观众甚至年青一代的审美形态。
EP5 & EP6 改编自爱手艺,The Dreams in the Witch House & Pickman's Model
//www.hplovecraft.com/writings/texts/fiction/dwh.aspx
The Dreams in Witch-House 魔女屋中之梦 - 知乎 (zhihu.com)
//www.hplovecraft.com/writings/texts/fiction/pm.aspx
译文:《皮克曼的模特》——H·P·洛夫克拉夫特 - 哔哩哔哩 (bilibili.com)
EP2改编自同名短篇 The Graveyard Rats by Henry Kuttner
//en.wikisource.org/wiki/The_Graveyard_Rats
EP3改编自中篇小说The Autopsy by Michael Shea
//www.lightspeedmagazine.com/wp-content/uploads/2014/03/Lightspeed_47_April_2014.pdf
EP4改编自漫画Some Other Animal's Meat by Emily Carroll
http://www.emcarroll.com/comics/meat/
EP1& EP8创意来自Guillermo del Toro本人
Happy Halloween ^__^
莫托罗虽然对黑暗的故事充满热爱,但他内心的底色是温暖的。
他在书中表示:
“我觉得每个人都有义务不传播绝望,怨恨和嫉妒这些痼疾。每个人都有义务为了自己和周围的人做出正确的选择。我认为我们自己不会变得更重要,但我们所做的集体选择会。我们将来灭绝与否就取决于那些选择的积累。”
有的故事是蜜糖里藏着毒药,而有些故事是锥子里藏着手帕,刺痛但抚慰你。
说第八个故事《喃喃》
关于不被理解的女性们的救赎故事。
第八个故事《喃喃》改编自吉尔莫的短篇故事。
没有看过原著,从影片的感觉去逆推,我会一厢情愿的觉得,这是一篇很美且温暖的短篇小说。
以下有剧透!慎拉!慎滑!慎点!
潜心研究黑腹滨鹬的一对夫妇成功维持了天使投资人的信任,继续深入的研究关于黑腹滨鹬的“喃喃”行为。
他们来到了一处鸟岛,住进了一处被遗弃的豪华大宅。
必须不出所料——怪事发生了。女主总是感觉房间里有人,而且黑腹滨鹬也表现出从所未见的怪异行为。
神经紧张的女主不断和丈夫产生摩擦,引出了一段伤心的往事,原来他们失去了孩子。为了弥补丧子之痛,丈夫也在默默忍受心疼,不断关心、安慰、陪伴女主,试图让两人的关系恢复到最初的样子。
但丈夫的努力事与愿违,女主无法解开心结。
黑腹滨鹬出现的怪异行为——开始在他们居住的阁楼栖息——伴随这种怪异的行为,女主的声音采集器里也出现了奇怪的声音,看到的鬼魂也越来越清晰。
终于,女主忍受不了鬼魂的折磨,她追问当地人,这座宅子之前主人的情况。这才得知,宅子的原主人是一位女士,她被男人欺骗抛弃,而当时她怀孕了,她伤心欲绝,生下小孩子之后情况更加恶化,她杀死了自己的孩子并自杀。
女主的精神状态越来越差,濒临崩溃,她和丈夫发生了争吵。丈夫也道出了这段时间的积郁,他不理解为什么女主没有为死去的孩子留下一滴眼泪,但却这么关心这个宅子的事。
俩人的对话不欢而散。那个夜晚,女主看到了旧宅女主自杀事件的全貌……
再次强调,下文有剧透!
要了解这一集的深层含义,需要稍微了解一下故事所发生的背景年代。它巧妙的藏在了一句合理的自白台词中——1951年。
那个年代的美国性别歧视非常严重,尤其职场女性。这种情况在1964 年更改了《民权法案》关于“就业机会平等”条目才稍~~~~~~~~有缓解。(我记得我大学时候还学过一篇关于这方面的英文课文)
这也是为什么,在黑腹滨鹬研究汇报结束之后,明明女主是主角,但所有人都围着她丈夫的原因。
这也是为什么当提到对别人事如此关心的时候,女主会表现出极度的敏感和情绪化。
这也是为什么只有女主看到了鬼魂,女性最理解女性。这本身就是一种暗示,即便丈夫如此深爱女主,却跨越不了性别的区隔。
在这个前提之下,女主面对压力之下的迷茫就更容易理解一些。
这是此系列的最后一集,叙述的节奏娓娓道来,就意味着慢。这种需要情感共鸣的故事快不得,因为细腻的情感需要一点点渗透。
诚然,这种方式会很“丧”,挑战一些观众的观影习惯。
直到剥掉一层层伪装之后,才能抵达情感的内核。
只有女主能看到的鬼魂暗示其内心,这种内心是一种互通的理解,在最后她明白了原主人的内心到底有多痛。但这种痛苦却被所有人忽略掉,只保留了故事中最猎奇的部分——她溺死了自己的孩子。
当地人说:
“有人说在屋里看到鬼影,其实只是对他人悲剧的病态迷恋,人们只会看到自己想看的东西。”
如果反过来理解这句话,那便是大多数人们没有看到痛苦的那一面。
但女主在鬼魂的身上体会到了自己内心同样的情感——伤心欲绝。
唯一不同的是,女主有丈夫在身边一直不离不弃,但因为自己的情绪也把丈夫逼到了崩溃的边缘。这种行为,让她越发焦虑。
心理学家罗杰斯曾提出一个概念叫做“无条件的爱”。无条件,对于爱来说似乎意味着纵容。
很多人曲解了这话的含义,这句“无条件的爱”是需要加上语境的。
这句话的中的“条件”,并非交换条件,通过换取的方式来爱的条件,而是“价值条件”。所谓价值条件就是说,这个价值条件决定了你不够好你就不值得爱,足够好就值得爱。
这个价值条件成了禁锢人们的枷锁,于是我们害怕我们不够好,别人不爱我们。于是生活中逐渐扭曲成了别人眼中期待的样子,失掉本真,觉得有时那不是你,但必须维系着那个样子。
剧中女主便是如此,作为性别歧视较为严重的年代,女主跻身学术界本就不易,她必须学会隐藏自己的情感。亦步亦趋,如坐针毡,努力想要活成丈夫眼中的模范妻子。她不能接纳感性的自己,她担心这样就是不好,就不会获得爱,于是她矛盾,她迷茫。
要想成为那个真实的自己,就是抛开这些价值条件,需要无条件的爱作为支撑。这便是无条件的爱的本意。
陪伴与不离不弃。
但有些时候别人给予的无条件的爱仅仅是一种支撑和支持,参悟本真还得靠自救。
如何自救?先面对真实的自己吧。
女主最终对鬼魂孩子说出的那段话更像是对自己的孩子和自己内心说出的话,这便是卸下了伪装,面对了真实的自己。
总之,多沟通,多用正确的方式沟通(啥叫正确的方式?不用反问句的沟通最起码不会错!)遇事别憋着,容易憋出内伤。
遇事别钻牛角尖,人也舒坦,心也舒坦。(关于这部剧集的最后一篇了,得上点价值了)
最后,夫妻两人用只有彼此能听懂的鸟语互相联系对方,让我觉得简直太TM浪漫了!
(自己弄了个公号,叫“电影药”,欢迎随手关注)
原文发布于公众号【与牛大力饮茶】。关注公众号,回复“陀螺”在线观看。
对于大多数影迷而言,吉尔莫·德尔·托罗这个名字不算陌生,从火出圈叫座叫好的《潘神的迷宫》,维多利亚哥特《猩红山峰》,到近年热议的跨物种之恋《水形物语》,都出自他。
陀螺属于怪诞暗黑一挂,所以当放出联合号称大数据最懂观众口味的网飞推出《吉尔莫·德尔·托罗的奇思妙想》剧集的消息时,大家都对他的八宝箱充满期待和好奇。
8集独立故事开头,都由陀螺出镜讲述引入,这种方式非常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年代感,如经典系列恐怖电影、剧集如《阴阳魔界》(Twilight Zone: The Movie, 1983),《鬼作秀》(Creepshow, 1982),《魔界奇谭》(Tales From The Crypt, 1989),《鸡皮疙瘩》Goosebumps, 1995)等都用了故事讲述者作为“引线人”。故事也是类似风格,警世寓言,都市传说。
较前辈的叙事风格,“陀螺的珍奇柜”还是有独特之处。前3集题材难以名状的恐惧、复古哥特式、科幻cult,还放出一堆触手,浓浓的克苏鲁味道扑面而来。第5、6集藏不住了,分别改编自祖师爷Lovecraft的短篇《皮克曼的模特》和《女巫宅邸的梦》,毫不掩饰他对启蒙老师的偏爱。这也是相当哥特的两集,喜欢这个味的朋友可以一看。
8集故事下来好比看了一场克苏鲁命题作文大赏。没有一集让我掉san(应该不是我阈值高吧),但总觉得差点味儿。
其中第三集《尸检》称得上眼前一亮,法医和寄生体质的外星人斗智斗勇,深入体内的视角十分清奇。
最喜欢的是第七集《鉴赏》,coooool!堪称巅峰。扭曲的电子乐、80年代科幻恐怖片的经典布景,诡异到爆的张力一点点积聚。最后众人陷入混沌、不可知的疯狂,再次把克苏鲁之核推到顶峰。
第八集《喃喃》改编自陀螺的短篇故事集,希区柯克的《群鸟》和《小岛惊魂》合体版,回到“鬼屋”恐怖主题,比较温馨的结尾。
看完剧,又搬出了陀螺那本同名画册,直接进屋参观,他的工作室和第二个家“荒凉山庄”,他的藏品,他的灵感源泉和奇幻人物的手稿。
直接来一段引言:《世界宛如一间橱阁》
“你不必等亲眼见到才相信魔法是存在的。”一一吉尔莫·德尔·托罗
对吉尔莫·德尔·托罗来说,一切是从眼睛开始的一一或者,更确切地说,是从镜头开始的。 他敏锐的眼光在审阅着每样东西,判断它们,并把它们铸造成他睿智的、充满创意的企图,再让它们变成他的兴趣和嗜好,精灵古怪又巧夺天工,然后再把它们加工成一幅连绵不绝、独具匠心、令人难忘的画卷一一有些展现在世人面前,有些则完全私人藏有。 他最私密的那些精灵古怪的笔记本里,载满了他日常观察所得、偶发的灵感、来自生活的素描,以及令人叹为观止的绘画。第一眼看去,它们与另外一位智者一一列昂纳多·达·芬奇的笔记非常相似。 凭借着出类拔萃的才能、极广的兴趣爱好,以及永不枯竭的热情,吉尔莫·德尔·托罗完全有资格与达·芬奇相提并论,他就是一位生活在现代的文艺复兴时期的人。与达·芬奇一样,吉尔莫是一个涉猎极广并且天赋异禀的艺术家,这样的天才只能雇用而不能被收买,他们只为狂热追求美的感受而生。 “达·芬奇留给我们所有创作者的最伟大的教海之一就是一一人是艺术品,”吉尔莫写道。“显而易见,《蒙娜丽莎》(Mona Lisa)是一件杰作。《维特鲁威人》(The Vitruvian Man)、《最后的晚餐》(TheLast Supper)也都是杰作。对此我们决无异议。但达·芬奇这个人,这位解剖学家、设计师、建筑师、科学家才是真正的杰作。他本人才是他最顶级的作品。所以好好活着吧,带着好奇、渴望,对这个世界充满敬畏感。” 达·芬奇绝不是唯一一个激励着吉尔莫·德尔·托罗探寻自我塑造之路的巨人。“与达·芬奇一样,马克·吐温(Mark Twain)也是一件艺术品。这不是孤立地指他的小说、故事,或格言警句。而是指他这个人。同样道理,就悲剧感来说,奥斯卡·王尔德(OscarlWilde,19世纪英国最伟大的作家与艺术家之一,曾因同性恋的“罪名”而入狱)和杜鲁门·卡波特(Truman Capote,美国著名作家,曾三获欧·亨利短篇小说奖,但其在生活上颇不检点,自嘲为一个酗酒者、瘾君子、同性恋和天才)也是同样的情况,我相信,他俩的艺术创作与他们的上流社会生活之间就是一个失衡的悲剧。” 从他的每一位精神向导的身上,吉尔莫都能采撷到些许零碎的东西,他兼具了弗兰肯斯坦博士(Frankenstein,玛丽·雪莱1818年创作的科幻小说《弗兰肯斯坦,或现代的普罗米修斯》,又译《科学怪人》中的人物,一个用碎尸块拼接成一个“人”的疯狂科学家)和他的怪物两个角色,变成那个同时给自己赋予了美丽和骇人两样时尚元素的科学家。他综合了拉夫克拉夫特(霍华德·菲利普·洛夫克拉夫特,HowardPhillips Lovecraft,美国恐怖、科幻与奇幻小说作家,尤以其怪奇小说著称)的黑暗、希区柯克(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Alfred Hitchcock,著名电影导演,以擅长拍摄惊悚悬疑片而著称)的形式主义和费里尼(费德里科·费里尼,Federico Fellini,意大利著名导演、编剧,拍摄过多部20世纪的伟大电彩)的狂野。他与众不同的色彩体系是由均等的理查德·寇本(Richard Corben,美国漫画家和插画家)、约翰内斯·维米尔(Johannes Vermeer,荷兰最伟大的画家之一)、爱德华·蒙克(Edvard Munch,挪威表现主义画家和版画家),还有他喜爱象征主义画家一一费里西安·罗普斯(Félicien Rops)、奥迪隆·雷东(Odilon Redon)等。
喜欢陀螺的朋友可以入手。
如果给我一个机会让走进这个世界上一个人的脑袋里,我可能会犹豫,但我最终很可能会旋转这位——吉尔莫·德尔·陀螺。粉丝昵称陀螺。
了解吉尔莫的人一定很清楚,他的故事如果不黑暗那就只有一种情况——如果你被绑架了就眨眨眼。
吉尔莫在他的书中明确表示他对黑暗的迷恋,他对恐惧、疯狂、扭曲、鲜血同样保有热情。
在他的《变种DNA》剪辑权被夺走之后(幸好之后出了导演剪辑版),他曾暗自发誓不去迎合他人喜好,而是更加努力的表达自我,去吸引和遇见和他有同样喜好的人。
幸亏他坚持了他的决定,否则电影艺术少了他暗黑的色调会很遗憾。
这部以他名字命名的系列剧无疑是走进吉尔莫世界共邀盛宴的入场券。
整个系列剧由八个诡奇的故事组成,虽然题材各异,时代各异,但气质都是黑色的,惊悚的,发人思考的。
先说第一个。
以下含剧透!未看过的慎点、慎滑、慎拉!
第一个故事《36号拍卖品》
改编自吉尔莫的短篇故事
猝死的老人租赁的一间仓库被拍卖,一位负债的“寻宝猎人”拍下了这件仓库。所谓“寻宝猎人”说得好听,其实就是通过拍卖捡漏占便宜的,但再仔细想想哪个有钱人会把贵重物品放进仓库啊,都是底层人的杂物而已。
在仓库的租赁顾客离世或者欠租金的时候,,仓库有权在发出清退通知无反馈的情况下整仓拍卖仓库里的物品。
但也会出现失误,仓库的管理人就被一位曾经的女顾客找上门,来补缴之前的仓库保管费用。管理员懵B了——因为他为了收点小贿赂,已经把那件仓库拍卖掉了。
他把甩锅到男主身上,说是男主拍下了她的仓库,东西都在他手上。于是女客人去找男主交涉,说仓库中有她重要亲人的照片和书信,对别人毫无价值,但对她很重要。但女顾客并没有回馈到丝毫的同情,相反它收到的是愤怒和冷嘲热讽,和一把被剪断的仓库旧门锁。女顾客诅咒男主下地狱。
故事的背景音里,电台,电视一直在透漏关于海湾战争的信息,关于战争、种族和移民的看法。
从对话中透露,男主曾经参加过越战,并因此失聪。在仓库寻找值钱东西的时候,老照片影集揭露了猝死的那位原主人的身份,曾经是一位纳粹的支持者。
债主来讨债,让男主不得不抓紧时间出手货品,他连夜去拜访买家。一张降灵桌引起了注意,桌面机关被触发,出现了几本诡异的书籍,买家立即联系一位专家,之后在专家说出了书籍的来历和用途,最重要的是他开了个高昂的价码,可惜男主缺了最重要的一本,不成套系,价格会更加打折扣。
男主拉上专家决定再次返回仓库寻找第四本书籍,这样能让他狠赚一笔。在仓库隐藏的暗间内他们看见了被饲养的恶魔……
善恶的因果寓言,这故事的结尾很有善恶因果报应的意味,在最后一刻男主需求帮助的时候,门外出现白天他恶语相向的女顾客,她用那把男主送他的旧锁挂在锁扣之上,男主因此而丧命。一个在短时间内结下的梁子很快就遭到报应了。
表面上看是一个有猎奇、有寓意的一个故事,但其内核被隐藏的很深,这是吉尔莫的习惯之一——我只说出50%——他曾经在书中这么说到。
这个被隐藏的控诉,就是战争,而且其罪恶甚至直追到二战。那个被饲养的恶魔就是战争遗留下来的恶意,一直被小心的藏在最深处的暗间之内,在等待被释放的时机。
这个故事暗中串联起来的三场战争,二战,越战和海湾战争,它们都不同程度造成了人性上的扭曲和身体上的伤害——对他者仇视,缺少共情的同理心。
有两处隐喻我会觉得设计的非常巧妙,原因是一方面它切合神秘学和战争事实,另一方面它兼容、延展出更多象征的含义。
恶魔占有人类的躯壳被饲养,这种设定本身就刮掉了比喻的修辞成分,作恶者就会被称作恶魔。那到底是人被恶魔寄宿,还是人本身就是恶魔成了一个模棱两可的论题。可能有人会认为这个被占有身体的妹妹可能是一位无辜者。的确有这种可能,这是另一个层面的话题了。我记得德国战败时,城池已被攻破,德国军官劝说希特勒投降,这样就可以避免伤害到柏林城中的无辜百姓。希特勒说——是他们选出了我,他们要为他们的选择负责——而拒绝投降。二战胜利时,德国总理下跪道歉,说出——我们选出了一个恶魔。
盲从有时也有盲从的悲哀,但后果和责任总会如影随形。受害者被扭曲成了加害者,男主亦是如此。
男主因为越战而听力失聪,他是战争的受害者,但因为战争他扭曲成了麻木冷漠残忍的加害者。这种失聪既是生理上的,也是心里上的,当你听不到外界声音的时候,那么你只能武断,只能任性,只能以自我为中心去考虑问题。大有一种——我特么都这么惨了谁管管我了?剧中设定很有趣,男主一只耳朵失聪而另一只好使,是不是也在说——我只想听我认为正确的事情?(也许并不是)
和角色们相对的是那些画外音,他们夸夸其谈,粉饰美好,将罪行正义化,引导话题节奏。从某种意义上,他们也受到了扭曲。
这特别像仓库的管理员,在发生失误之后,责任明明在于他,但他却将责任重点引向了男主,也把追究责任这件事转化成了——你赶紧去挽回点自己的损失比较重要。这种感觉就像避重就轻,牵强附会去讨论某些话题带节奏一样。
盲从就会容易被带跑偏,独立思考很重要。
还有饲养恶魔的老头在仓库门前总要蹦几下,猜测可能是纯粹的仪式。我仔细观察了一下,老头子跳的方式,脚几乎也是拖拉着地面的,会破坏魔法阵,不太像锻炼步伐。出来之后也会反方向跳几下,更像是用这种仪式感的方式进入到恶魔的世界,然后再回来。以减轻恶魔对自己的伤害?
我之前还琢磨了许久这个动作的含义,如果这段无意义那为什么要放进来。后来我想清楚了,正是因为这种行为的未知感,才会让其显得更加神秘而可信。动作有时和语言起到一样的作用,通过某种动作和语言形成壁垒,阻隔团体之外的人,不泄漏机密,谨防外人窥见真相。就像大夫的处方你永远看不懂(并不是)
除了这些,我还想到一件有意思的事情。
我看到关于人死后仓库被拍卖忽然想到的。
生活在数字时代的我们,如果有一天网站平台破产、黄铺子了,那么那些我们未备份的数字信息是不是就永久的消失了?(我的虾米APP……)就像剧中的那位女顾客一样,永远失去了她深爱之人的物品和念想。
如果有一天我们也离开了,数字空间的遗产会不会被拍卖?据说世界上有越来越多的人承认自己是内容创作者。那么当这些人离开世界的时候,会不会出现一群“寻宝猎人”去挖出他们的数字遗物,拿去变卖?
这个想法似乎能发展出一部科幻小说,我可以仔细琢磨一下。
(弄了一个公号,叫“电影药”,喜欢的朋友欢迎随手关注)
整体水平有参差,这应该也是大部分观众有点失望的地方,主要是因为每个导演有自己的叙事风格,这就导致看下来符合大部分观众口味的集数比较统一,比如第三集。
我个人看完最喜欢的是最后一集《Murmuration》。
murmuration中文翻译比较直接的意思是“椋鸟群飞”,正如影片中呈现的这样:
这是一种自然现象, 成千上万只鸟儿成群飞过傍晚的天空,旋转、俯冲,宛若一场高度同步的芭蕾,许多人都为之着迷,本文中这一对主角夫妇也不例外。两人为了研究鸟类想尽办法寻找资助者,他们的成就也被许多人注意到,因而也有了住进这所宅子的机会。
椋鸟群飞这个现象在本故事当中起到的是什么作用呢?我个人认为是对女主角内心的隐喻,正如她所说的,她喜欢鸟类是喜欢那种“freedom”的感觉。
在她所处的时代,她作为一位女性科学家,一定付出了很多,可是在人群里,身为男性的丈夫仍然还是受到最多关注的那一个,好像所有人都默认妻子只能是助手,是科学界的边缘人物,而不是与丈夫处在平等地位的科学家。女主脸上多次出现的失望和落寞都反映出她的无奈和疲惫,加上心爱的孩子夭折,后来当她住进死过人的老宅子里看见幻象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我觉得女主能看见那对母子,一方面是体质或者磁场(瞎猜的哈哈哈哈 ,毕竟古宅老友记里面就是妻子能看到鬼),另一方面是她上楼梯看到照片时第一眼就看到了那个孩子,这跟自己内心刚刚失去女儿正好对上,她对照片中的母子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也是因为自身的经历让她产生了同感,所以看见刺绣的时候她才会那么激动,因为她能感知到宅子里的这位母亲同样也不自由。有时候不自由的不仅是身体,更是内心,宅子里的原女主人很明显是遭受了背叛,受刺激后变得精神不稳定,女主几乎是完整地做到了“同感”,同样是母亲,她对她的心情体悟得分毫不差。
多次出现的鸟群也是对自由的隐喻,这座宅子困着不自由的灵魂,就像自由的鸟群栖息在人的住宅中,最后鸟群围绕着女主应该也是说明她通过与小男孩鬼魂的短暂对话解放了他被困的灵魂,也打开了自己的心门,她也获得了自由(感觉女主就跟小男孩说了几句话就发生转变,这块拍的太仓促了)
我一直都很喜欢大自然,所以很喜欢这一集,像纪录片一样!这也是我对整部剧比较喜欢的地方,画质很高,像电影,观感确实好。最后一集也能算标准古宅闹鬼惊悚片,但是又加入了鸟群的镜头,所以二者碰撞出了非常奇妙的火花,我最喜欢的一集!
补充:有朋友提到女主的孩子是她自己杀死的,我承认第一遍看的时候忽略了一些细节,二刷时发现,孩子的死应该是跟她有关,但我还没看到完全能说明是她亲手杀死的证据,但孩子的死应该是跟女主有关的。
一些小猜想:
1.十分半左右的鸟鸣声中依稀夹杂着婴儿的哭声(不知道是不是我听错了?),女主的脸色也不对劲,她应该是在孩子死后多次幻听婴儿哭声
2.女主对着丈夫的神情总是感觉带着一些愧疚,也拒绝更亲密的行为,当然这一举动可以理解成丧女之后的无法释怀,也可以解释她对丈夫不知道孩子真正死因的愧疚
3.女鬼的那句what have you done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女主对自己内心的拷问?
4.吵架时丈夫说“我不知道为什么我们的女儿会死掉”是不是也说明孩子死得突然?
也许女主为了继续自己的事业而选择牺牲孩子,这也是有可能的……
铅黄电影由于它的剥削属性,很多电影其实对女性相当相当冒犯,但是有些人影评虾扯蛋到铅黄电影俨然成为某种浪漫的视听风格语言的代表了,乌鸡鲅鱼
---------------------------------------------------------------------------------------------------------------------------------
部分小伙伴们看个剧就是图个娱乐,不是当做学问研究学习。但当有篇影片开始煞有介事地炫一些你第一次听到的词汇,断章取义地引用某个老师的语录,图文并茂低列出一些电影剧照进行它认为的科普向,甚至还貌似很严谨地进行横向比较,你第一反应是不是瑞斯拜,好厉害,新知识get,收藏学习?如果该作者花了这么大力气真的让大家收获见识那真的是值得肯定。但万一科普了半天科普了一堆张冠李戴的东西误人子弟,还把豆瓣目前为数不多的影评层面的学习氛围给带摆烂了,那就尴尬了,现在很多人有个非常不好的倾向就是原理层一知半解,丝毫没有做学问的态度和耐心,急不可耐要应用层上炫,让她交叉求证下是不可能的,但这个逼是一定要第一时间装的。
看到一篇高赞影片评价第七集是铅黄电影风格。。她的佐证是某某老师对铅黄的释义,这个某某老师也是百度上的拿来主义,但没说全,说了半天没个重点隔靴搔痒。但该影评作者要装逼啊,不求甚解还要强行缝合不相干的东西啊,为了显得体裁上靠边,这个作者直接断章取义,于是铅黄电影悲惨等同于了恐怖电影,然后她又觉得某几部铅黄电话的颜色好看夸张,于是铅黄电影悲惨地沦为了颜色夸张好看的恐怖片,呵呵呵,都花了时间特地写影评了,把铅黄放在国外文化语境里,搜下维基百科,了解下到底什么是铅黄的耐心都无?上下网多查查资料的努力都不想付出下?
InItalian cinema,Giallo(pronounced[ˈdʒallo];plural gialli,from giallo,Italian for yellow) is a genre of mystery fictionand thrillersthat often contains slasher,crime fiction,psychological thriller,psychological horror,sexploitation,and, less frequently, supernatural horrorelements.[1]
This particular style of Italian-producedmurder mysteryhorror-thriller filmusually blends the atmosphere and suspense ofthriller fictionwith elements ofhorror fiction(such as slasher violence) anderoticism(similar to the Frenchfantastiquegenre), and often involves a mysterious killer whose identity is not revealed until the final act of the film. The genre developed in the mid-to-late 1960s, peaked in popularity during the 1970s, and subsequently declined in commercial mainstream filmmaking over the next few decades, though examples continue to be produced. It was a predecessor to, and had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later Americanslasher filmgenre.[2]
这是维基百科对铅黄电影的解释,首先铅黄是种电影genre,它的第一要位的属性是它的体裁属性!而不是它的visual style属性,脱离了体裁不要聊什么什么电影是铅黄,连体裁都不是了,去从视觉风格结构电影?视觉风格是铅黄电影的附属属性,你主要东西看不到把附属当饭吃???内容,主题,制作,视听影响风格,这些要素共同组成铅黄电影的特点,光视听风格在你浅显的电影阅历里你觉得像,就随随便便把看到的新片子归为铅黄,也太粗糙了吧!!!!!
铅黄之所以叫铅黄,是因为电影的颜色长得黄?只是因为很多电影改编自意大利一度非常流行的铅黄色封面的犯罪惊险小说,从体裁属性上,这类电影很简单粗暴,电影大量时长为惊悚恐怖和色情这三种主题服务,剧情即使无脑也没关系,变态的连环杀手,各种被辣手摧花的受害者(尤其女性,因为顺带可以把色情的裸露戏拍了),各种吸引眼球为了色情暴力而色情暴力的的死亡虐杀场面犹如人类处决大观,各种手无缚鸡之力毫无抵抗力的受害者,把他们描写成弱鸡才能电影时长上把各种压倒性优势的虐杀发挥到极致,所以很多铅黄片里的女性,遇到变态只会逃和叫,被杀时砍了几十刀,胸骨都戳烂了心脏都露出了,还在只叫唤不还手。此外为了色情服务,电影会有很多莫名其妙不重要角色的床戏,受害者各种身体裸露,也就是没了这些色情,电影剧情丝毫不受影响,但人家乐意。
请问第七集56分钟的时长光聊天就聊了四十分钟,你舔着脸说这是铅黄????
然后说回视觉风格这东西,真的非常受铅黄电影著名导演本身主观的偏好喜好的影响,很多视觉风格其实是导演的个人风格 ,举个例子,达利奥阿金图喜欢用各种意向和高对比度色彩,lucio fulci在颜色的喜好上就瞬间沉稳写实了许多 ,受艺术浪潮和时代影响,虽然不同的铅黄导演的视觉喜好可以硬是提炼出一些共性,但是按照现在做学问小朋友不求甚解的态度,官方认证的铅黄导演lucio fulci是不是因为视觉风格上没有使用大色块,剧烈冲突的颜色和各种未来主义的几何图形,所以就可以被踢出铅黄导演的队伍?你让人家老的电影大师情何以堪,自己拍的是个啥他自己说的不算,就凭你刚刚抖音上某某老师那边了解的一知半解后的张口就来?
如果按照作者的逻辑视听风格就可以定第七集是铅黄了,那拜托,以下电影岂不是比你的第七集更像铅黄???毕竟颜色和第七集也超像啊,让人昏昏欲睡的犹如开了散光的氛围也像啊。
等该作者未来给2001太空漫游,穆赫兰道,双峰,soho惊魂夜,银翼杀手每部片子各写一部八股文影评说教他们是铅黄电影,开头引用某某老师不求甚解隔靴搔痒的定义 ,然后偷换概念把铅黄片等同于恐怖片/恐怖科幻片(或者你想说啥片子是铅黄,就把铅黄变个体裁)),然后放几部铅黄电影的剧照假装自己看过了,然后摆出这些电影的音乐和剧照说这就是铅黄,也毫无毛病好吗。但真的电影粉丝看了想打人好不好
至于音乐风格更不提了, all the colors in the dark用了大量爵士乐,人家不是铅黄片了? 你这片子用了点效果器音乐,没看片子光听音乐还以为是在看银翼杀手呢,于是这电影的音乐就变成铅黄电影会用的音乐了,懒可以,但不要懒得放弃基本的逻辑啊
说难听点,知道个新词就开始毫无求学求知精神地好为人师了这种事情谁不会?也亏现在很多年轻人的这种懒得做学问,拼拼凑凑从各种快餐渠道建立自己知识体系的态度,然后生产一些毫无营养的张冠李戴的文章,让各种猫阿狗啊都有做老师的市场了
陀螺的《聊斋》。八个道德训诫小故事,分别应对着不同的状态:绝望,贪婪,牺牲,自卑,动摇,执念,狂妄,愧疚。有黑暗到底,也有救赎希望。大都有头没尾,制作挺精良,但也至多只能算是万圣节档期的甜点。顺便感慨一下,爱手艺的小说真是不适合改编,他小说的成功在于语言的暧昧和混沌,所谓他经常写的“难以名状”之可怖,一旦视觉化,而且准确形象化,可怖就瞬间被瓦解了。
只能说道具很精致,故事很老土,单集片长很短,观感上很不尽兴,那么精致的道具没能物尽其用。平静无奇三星片,又鸡肋了。
八集怎么够?我要八十集!
谁说第八集好的,看了个寂寞,纯浪费时间。最好的是第三集。
适合当下的娱乐。活在当下很难,既无法整天面对痛苦的现状,也无法无视这些苦难,这个剧的黑暗和幽默感,算是在当下能提供娱乐又没有完全脱离现实的一个缓冲区,矿工、移民、盗墓贼。。。人类再作下去,克总出来把大家都收了算了。似乎整体看下来,讨论了一种异化,人被一种非人的东西,超自然的东西,或者是怪物、外星生命或者其他给占有了,异化了,失去人性。比起恶魔附体、驱魔那种嚣张的方式,这里面的异化更为隐秘和低调,更像是周围就会可能发生的情况,遭遇变故,性情大变,被金钱或者悲惨境遇腐蚀人性,最后异化成另类存在。人性的基石已经腐烂。远古的残忍天性正在显露。
I'm leaving this recording for you alone…竟然有点泪目了,看完整季后又把E3过了一遍,叙事最高效、跨类型最成功的一集,完成度好到将这1小时单独扩充成8集也问题不大,相比之下剩下几集确实更像是金玉其外的“华丽”把戏了,阅后即忘。
第一集没啥意思啊 套了个邪教的壳其实就是个遭报应的故事啊啊啊 那个大触手不及潘神里眼珠子怪万分之一可怕
就这种东西也称得上奇思妙想?第二集还算凑活,第一集这拍的什么啊?陀螺你平时构思故事是先想一堆完全没用的铺垫,再在脑子里突然蹦出来一个怪物把快想睡着的自己吓醒吗?居然比美恐还要水,剧情还要无味,概念还要没创意我是没想到的。而且章鱼人,鼠王和僵尸这有什么可新奇的吗,就这网飞还放到万圣节播,哥们你上街看看那都扮的比你有创意,你这个级别的故事我拿到幼儿园班上娃们都得喊无聊。鉴于第二集各别场景设计和色彩还称得上有但不多的设计,多给一星。
看完了,质素不是很齐整。验尸官的故事我最喜欢,《呢喃》作为女性题材放在这个类目里可惜了。最差的是《鉴赏会》,烘托气氛没烘托好,就是又臭又长。总体上说,可以一看。3.5星我觉得比较合适,三星过分了,四星过誉了。
第三集至少让我觉得人类在未知面前不再那么渺小
恐怖版的《爱死机》,故事很有创意跟想象力,在有条不紊的叙述中轻松就能沉静其中,结局让人意犹未尽。台词非常精致,镜头没有电视剧的廉价感,感觉跟电影一样精致。最后说句公道话,其他恐怖剧集跟这完全不是一个档次。
那些给四星以上的,应该是没看过什么恐怖片(甚至电影)吧。
好难受,第三集医生太伟大了,但是为什么好人没有好结局!!
第三个故事封神!
看了两集 没法看 弃了。
除了第三集,其他的要么无聊要么恶心,要么恶心又无聊
前两集血源怪物再就业,月神、下水道大耗子。鼠群是隔壁瘟疫传说来跑龙套的
鼠鼠我啊
良莠不齐,平均应该是3星多的,4星纯为鼓励惊悚恐怖小连续剧 1. 仓库淘宝王与邪典的故事。与人方便才是与己方便 3.5分 2. 贪婪可以让人在困境中依旧猪油蒙心。老鼠恐惧症患者的噩梦,可惜只有巨鼠,没有万众一体。4分 3. 异形寄生。困境中的反杀,Wow,如果我是法医,不可能做得比他更好 5分 4.化妆邪术。这集挺无聊的。仿六七十年代虽然成功,但奇异恐怖感全无。2.5分 5.邪画,故事一般,有趣的是选了演过《道林格雷》的本·巴恩斯做男主,也是邪画的故事 3分 6.双胞胎打破生死界的故事。又见罗恩。 3分 7. 收藏家炫了一通富后秀出了可以变外星人的石头 2分 8.虽然有点冗长,但挺温馨治愈的一个鬼故事 4分
E01开篇选的不好,感觉像凑数的,好在E02力挽狂澜,不然真是白期待大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