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天地玄黄》——关于“舞踏”
《天地玄黄》——关于“舞踏”
1992年,纪录片《天地玄黄》自美国导演罗恩•弗里克之手诞生。
这部电影以地球与人类的进化,及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为题材,自始至终没有一句对白。电影镜头之间的衔接非常活,前一秒钟可能还徜徉在山川大地的壮丽景色之中,下一秒就到了日本寺庙或者香港的一隅。镜头之间卡死杂乱无章的随心所欲似的剪辑让很多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但是理解这部片子其实没那么困难。要注意前后的对比,类比,还有前后的呼应关系等等……比如很有趣味的一组雏鸡镜头:在小鸡接受工厂的流水作业时,导演又选取了繁忙的城市、穿梭的行人,快速运转的车等,他们之间就出现一定程度上的相似,意思在暗示,其实这个社会就是个大工厂,我们每个人都会像那个小鸡一样接受社会工厂的加工改造……
影片所蕴含的信息很多,全篇没有一个文字说明也造成了影片可以完全自由的任凭观众去揣摩,感悟。影片中吸引人的镜头太多,通篇的镜头都可谓是独具匠心又与其它镜头密不可分、浑然天成。让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日本的舞蹈——舞踏。全片共出现两次。而这两次的运用也是寓意深刻。
先简单介绍一下舞踏。
暗黑舞踏”(Ankuku Butoh),又称舞踏,是由大野一雄和土方巽(Tatsumi Hijikata 1928-1986) 在1959 年开创,它是当时艺术家结合传统日本舞踊和西方现代舞,重新诠释身体语言,并试图对日本皇权提出批判的一种新舞蹈形式。舞踏家表演时光头裸体,性别倒错,身上涂满白粉,着奇装异服,在舞台上暴烈呐喊,并配合扭曲变形的肢体语言,呈现一幅幅几近原始的画面。
舞踏的几个特征:
破坏
同达达口号一样,舞踏的兴起在于破坏一切美的传统观念,以衰弱、疾病、污秽……只要是被近代化排除的都要近乎逼真地展演出来,标榜反道德、反社会的否定美学,宗师土方巽在一次表演中用大腿把只活鸡活活夹死,至此他被舞蹈协会除名,成为舞踏纪元的开始。
劳筋骨、饿体肤
舞踏大师们认为芭蕾、现代舞要求舞蹈动作必须优雅,肢体语言必须绝对完美,那是远离生活和现实的,现实残酷就必须表现残酷,现实腐朽就必须反映腐朽,土方巽在一次表演前禁食10天,以塑造逼真的当地人受饥挨冻的形象,而那种飞跃的舒展的昂扬的姿态在舞踏中是近乎绝迹的。
蟹脚
即表演时双腿半蹲身形内缩有如螃蟹状,故得其名。
影片中舞踏出现过2次。而每次的出现都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第一次是在纷繁忙碌的都市生活片段之中,一个雌雄难辨的人脸部涂满白粉,在爆裂呐喊。根据舞踏的特征再结合影片就不难理解导演的用意,即为向观众传达出近代化的大生活背景下,看似社会已经高度发展。高楼林立,交通便利,人们每天都在都市中忙碌的穿梭,生活看似一片欣欣向荣。可是你在这些镜头语言中看到了什么?有一张笑脸的出现吗?没有!所出现的所有人物均是面无表情,他们呆呆的看着镜头,就像他们对这生活的态度,麻木的过着看似“美好”的生活。于是乎舞踏的镜头出现,爆裂的呐喊声像是在释放精神上的压迫,扭曲变形的脸孔传达出无尽的绝望与哀痛。但这是生活啊,发泄之后还得继续,所以转而便是也门乡村一个男人坐着驴车的贫穷生活的场面。
第二处是出现在泰国曼谷一群浓妆艳抹的不知是人妖还是妓女的画面之后,三位身着白衣同样难以区分性别的人在跳着舞蹈。身形瘦削,形容枯槁,然后并排面向观众有序挥手撤离。
这里表达的意思应该是颓败、贫穷、衰弱和饥饿。反映出生活的艰辛和不易。从前面一组组的镜头变可看出,留宿街头的乞丐、妇女和儿童,以及为生活出卖肉体的巴西站街女郎…….最后尤舞踏收尾这一组镜头,可见导演的匠心独运。
事实上,这部影片的每一个镜头都是包含了一定的涵义,值得细细揣摩、反复咀嚼。
2 ) 信神马得永生。(剧透,慎)
有一天,如果“小强”猖獗到统治这个地球,把人类蚕食到几近灭绝,而剩下濒危人种“我”被小强界的研究所抓去研究育种保留基因图谱的话,我一定会勇敢的视死如归的大胆谏言:你们这些无知的,没有信仰的小强,去看看《Baraka》吧,你们可能会很强大到宇宙无敌,但你们更可能走向自我毁灭,会自相残杀,会有“人”举起镰刀,大喊,“我要代替地球惩罚你”……
《Baraka》是一部历时14个月,跨越5大洲深入24个国家150多个地区拍摄的“摄影展级别”的画面组合成的无对白的关于人类文明进程及思考,很有震撼力度的纪录片。在纪录片界,这是必看级别。在人文主题界,这是经典。
必看在于:摄影发烧友应该都很爱的一部片,从构图,光线上来说,baraka的镜头都很非凡。把影片无限分割,baraka的每一个镜头都可以拿来参加摄影展。无语言的纪录片与配乐的结合,美妙在于,既让镜头活泼起来,也让镜头语言传达更深刻。
经典在于:baraka没有动员很多很多科学家和历史学家,用喋喋不休的略带恐吓的语言吓唬你:看,我们都干了些什么,人类将……blahblah的,跟我娘的唠叨一样没有力量。baraka用的是毫无对白的,用时间上的纵向对比来告诉我们一些事实和警示我们,现在的人类有点慌乱,未来则不太美好。这样的“镜头语言”才有力度,于是经典。
而我最爱的一个美妙之处是,看似无剧情的摄影作品集合却剪接出了一部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史的影片。它的剧情有起承转合,有自然过渡,有高潮迭起,有开放性探讨,剧情电影的要素都具有了。在我看来,贯穿整部片的极其隐晦的中心思想是在阐述信仰的重要性。现代人类的慌乱盲目大多是缺乏信仰的指引。可是,信仰几乎是一把双刃刀。它给你带来勇气的同时,却也砍了别人很多刀。那我们该信神马?
一 起
斗转星移,陆地浮现,地球成型,生命的力量蠢蠢欲动。一只猴子忧郁的凝视,人类开始它的篇章。
二 承
人类用它喜好的记号记录历史,宗教与建筑。
尼泊尔。四面佛塔的双眼照看着人类的世代交替。巴德刚古都的人民开始一天的忙碌。清晨,信徒用红色颜料祭拜诸神。苦行僧用经文获得能量。
以色列。犹太人在耶路撒冷的哭墙摇摆身体,用最虔诚的姿态无限度的靠近上帝。
土耳其。苏菲教徒用美妙的优雅的旋舞投入上帝的怀抱。一个多小时不停止的旋转,不晕眩?是不是神的力量?
耶路撒冷。基督永远的仆从俯身膜拜他死前最后停留的印记。
西藏。藏传佛教徒在酥油灯下缓缓转动着念珠。
日本。金阁寺的尼姑看着眼前的石头发愣。石头洗去的到底是罪恶,还是罪恶感?
一个带生殖崇拜色彩的岩洞里海水咆哮,也象征着生命之源的骚动。这样的骚动蔓延到不同国度的史书中。
光线一点一点的移动,离开暹粒古城郊的女王宫,吴哥城里的皇家浴池,婆罗浮屠的佛塔,你说,当主宰生命的光,和热,一起消失的话,那么,人类会不会也跟着消失?印尼火山脚下的部落用仪式让我们一起崇拜火山神。听神的话,准没错。跟着神的脚印走,应该很安全。
于是,宗教信仰在古文明里占有的角色可见一般。在神秘和不确定事件的摆布下,我们确实需要一些精神指引来消除我们骨子里的不安全感。
可是,信仰也有比较偏门的。也许是超越认知的天象,也许是外星球文明真的来拜访过,古老的人类在峭壁上岩画的启示下,掀起了一番图腾崇拜的高潮。这样的印记和习俗在已经算高度发展的文明社会的某些被遗忘的角落里仍旧存在,也许,某些印记已经形成一种记忆,编成基因代码,代代相传。可是,我还是好奇,是什么样的启示让他们发展出图腾和仪式勾结密切的膜拜体系呢?
三 转
风云变幻,雷声轰鸣,远方的天空闪过一条条斑驳的伤痕,那是即将哭泣的无助的脸。密林里,当偶尔的采摘变成电气化时代的砍伐,当地球的表面被挖出一道道沟壑,有一个新的世界在挣扎叫嚣着壮大。
那是人类开始它现代文明的篇幅。
于是人类的居所从广阔的山头变成水泥砖房里被栏杆围栏住的一个个小隔间,人类的生活资源从广袤的草原森林的狩猎,海洋里的捕捞变成工厂车间流水线上那一个个小小零件的组装。Day by day,year after year……
这样的文明在一开始是一派热火朝天,欣欣向荣的好气势的。谁也不能否认看着人类的群体越来越壮大,本来各个部落自成一派到变成几个高度融合的国家,破落山洞茅草房变成高楼大厦,顾得了上顿顾不了下顿靠天吃饭的运气占极大成分的原始狩猎和耕作方式变成工业化的生产赚取劳动价值的生活模式,人类的超高智慧都足以让天折服让地崇拜。
崇拜容易让人高度近视,看不清这样的文明潜伏的黑暗面,也看不见有一些跟不上脚步的人在文明的副产物下挣扎求生的模样。
巨大的工业垃圾被一船一船的运到第三世界国家。可笑的是,对这个工业社会贡献不大,得益也不多的第三世界国家却要承担他们所制造的工业垃圾。
高速运转的工业发达社会,总有些角落有些不合拍,那是一些被边缘化的人。街边,桥墩下,高级商场橱窗前,如果你有注意到,请别急着鄙视他们。他们只不过跑慢了,跟不上高速远去的那辆快车而已。可恨的是,车上的人总认为,只有上车才有出路,but,那是谁制定的游戏规则呢?
黑夜的街角,站街的女孩,霓虹闪烁的喧嚣场合,浓妆涂抹的少女们,又是因应了怎样的需求而生。有人说,也许人们需要的不是女色,只是一个温暖的慰藉,倾听的耳朵,要不,何来艺妓。我说,也许我们更需要的是一个真神的指引,和永远敞开的胸怀。伤心难过失望寂寞,总有一个地方可以去。
可是,一千个人,可能就有一百个神的存在。信仰在诞生的时候绝对猜不到它们会变成打架斗殴战争血腥的根源。以神之名宣起的战事,号召力极为有力,多少人献身于信仰的同时也愿意为神而战。于是人类史上浩浩荡荡的几大战事几乎都与宗教信仰密切关联。但如果宗教纷争演变成一种种族屠杀的工具呢?那么神会不会也想暴走呢?波兰奥斯维辛集中营里嚎叫的犹太灵魂也在等待一个答案。
又或者当人类不满足于它所占有的领土和资源所引发的侵略事件,如果你拥有石油,请记得要同时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否则,“富得流油”的结局,让你窃喜的同时会不太美好。
不管我们的国家是富得流油,还是穷得只能喝水,我们都需要一个强大的君主带领。遇上喜好建筑的君主,我们的后辈可以靠着他流下的美妙建筑收很多门票。遇上爱江山更爱美人的君主,我们的后辈可能天生浸淫在罗曼蒂克的传说里,没事耍浪漫。遇上不爱说话的君主,我们可能连话也不能自由的说。遇上残暴的君主,我们可能会流下我们宝贵的骷髅,提醒后人,悬梁锥刺啊。
那,你遇上的是什么样的君主呢?或者说,你愿不愿意信仰别人的信仰,或者share同样的信仰?承认别人的好运气,也承认别人存在发声的合理性?
四 合
还是斗转星移,朝代替换,断壁残垣,看现在闻名于世的世界遗产,几乎都经历了战争的洗礼。也许我们更需要的还是遗忘许久的那股宗教信仰热情的洗礼。就像恒河边沐浴的印度教徒一样,深信恒河水赐予的力量,洗尽铅华,来世远离苦痛和罪恶。
综上,要像气场强大得永生,拥有个人的信仰很重要。让我们用跳跃,用钟声,用旋转,用膜拜,用亲吻,用生命,用一生一次的朝觐,无止境的接近我们永远共有的的唯一的“神”。
最好是“唯一的”,否则,互相比较谁的神厉害,真是一件无聊,伤身又伤心的事。你不会想遇到的。
PS:放映这部《Baraka》给一群十三四岁的90后小朋友看的时候,很明显的接收到好多声好大声的“好无聊哦”,哎,是我太急躁着让他们认识这个世界的美好与不太美好吗?也许,在灿烂的时刻还是让他们尽情没心没肺的灿烂去吧,不美好的事等以后再说了。那啥,你们去看奥特曼拯救地球吧。
3 ) 观看的艺术很难找
1
天地中最神圣的地方,是性灵。
在看到尼泊尔的加德满都的帕苏帕提神庙,一个湿婆教的圣者在念经,两个破砖头就可以烧香,两个指头就把厚厚的经书撑起。如斯瓦扬布寺的工作人员一泼撒就用油画出了两个佛眼。哭墙的犹太人戴上了人造天眼。
鲁拜集里有一句诗,我找到一扇没有钥匙的门,我发现了使我看不见的纱幕。在麦加你就能看到很多妇女在亲吻没有钥匙的锁。就好像巴厘岛上的凯卡克舞,大家在卡维山圣泉寺里不知道为什么传导性的翩翩舞动着身体,倒伏成鱼鳞铠甲的模样。23分钟,33分钟巴西卡雅布族身上奇异的纹身。
如果关闭字幕看,根本就不理会它在世界的什么角落,那完全是另外一种体验。
2
厄瓜多尔的白色墓地和印尼的大城市聚居,没什么不同。满满当当,密不透风。似乎活人和死人,都受到高密度空间的困扰。
然而一个高野山的密宗和尚就可以不受打扰。他在东京新宿区的人山人海中穿行。那完全是另外一种生活,和浮躁矫饰毫无关系,一个人的心完全内守。我们看到他嘴部在念经,我们看不到他斗笠遮蔽起来的眼睛。
近期最大的收获是理解了巴厘岛的凯卡克猴舞。Kecak其实是在模仿猴群的声音,check,check,check——是一种男子组成的合唱团。故事取材于罗摩衍那中罗摩与公主的爱情故事。 3
看到日本和尚的耳朵,我想到了孔子说的耳顺之年。耳顺就是所闻之物,能够顺从无为。老年人眼睛不太好使,所以依赖耳朵。让他们去做核酸就做核酸,让他们听报告就是听报告。这是一种好现象。内外趋于和谐。
我们还看到在美国大峡谷的巨大的空洞,透过这个巨大的孔洞,可以照见群山。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洞见,洞见就是要把东西望空,然后才能看到是东西。否则我们就永远会遮蔽。
还有在恒河边上看到烧尸体,我记得纪伯伦专门写了一部诗剧叫大地之神来谈这个事情,表示神人共乐。但我们在这里看到了身败名裂的原型。正是意识到自己身败名裂,我们才有可能从幻灭中了解真相。
4 ) 我看不懂,但我大受震撼
多半地方都是不懂的,就连标题也是,不得不说真好看,每一帧都快好看
存截屏的好地方!
不知道他们在墙上泼的是什么
没想到这居然是在伊朗,当时还想这是希腊建筑啊
百度:波斯波利斯,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的第二个都城。位于伊朗扎格罗斯山区的一盆地中。建于大流士一世(公元前522—前486年在位)时期,其遗址发现于设拉子东北52公里的塔赫特贾姆希德附近。城址东面依山,其余三面有围墙。主要遗迹有大流士王的接见厅与百柱宫等。
总对伊斯兰国家有种宗教滤镜,但伊斯兰也才一千多年的历史,之前的波斯和现今的伊朗大抵是不相干的,PS:建筑风格是希腊风格和埃及风格的结合
看见过很多次,总有个疑问是关于他们舞蹈的动机但是懒到从来不去查一查
舞踏(Butoh)发源于日本。1960年代战败后的日本,反美呼声四起。受当时社会气氛影响,舞蹈界一反过往追求西化、奉西方舞蹈为圭臬的信念,诚实地认到日本人天生身形矮小,无法尽致表现芭蕾所追求的修长线条;盲从他人的舞蹈美学,就像勉强挤进不合脚的鞋子,身体与灵魂势无法获得自由。从这样的自省出发,土方巽以小剧场为据点,慢慢找到一种将肢体扭曲、变形而达到原始自然的表演方式:舞者周身敷抹白粉,弓腰折腿,蠕动缓慢,或满地翻滚,脸部扭曲似乎极度痛苦,这种肢体表现强烈的新兴舞蹈风格自此被称为舞踏。
破坏
同达达口号一样,舞踏的兴起在于破坏一切美的传统观念,以衰弱、疾病、污秽……只要是被近代化排除的都要近乎逼真地展演出来,标榜反道德、反社会的否定美学,宗师土方巽在一次表演中用大腿把只活鸡活活夹死,至此他被舞蹈协会除名,成为舞踏纪元的开始。
劳筋骨、饿体肤
身材不“合格”的人不能跳舞吗?舞踏大师们提出这样的问题,运动难道不是舞蹈?他们认为芭蕾、现代舞要求舞蹈动作必须优雅,肢体语言必须绝对完美,那是远离生活和现实的,现实残酷就必须表现残酷,现实腐朽就必须反映腐朽,土方巽在一次表演前禁食10天,以塑造逼真的当地人受饥挨冻的形象,而那种飞跃的舒展的昂扬的姿态在舞踏中是近乎绝迹的。
好绝的来源!历史好短,我以为是和日本的什么物哀侘寂夏日祭文化有关的,看来想多了
以石代水,日本的禅宗文化,芜湖
如果把发生的事情都印在石头上,
那么,你可以在我的每一个台阶上读到许多昔日的故事。
你如果想听过去的故事,
那就请你坐到我的台阶上来;
只要你侧耳细听这潺潺的流水,
你就可以听到过去无数动人的故事。
---泰戈尔
佛塔说,即使要倒,也要倒向恒河--这就是瓦拉纳西
石阶,沟通土地与河水的圣地,令人诧异水葬
查资料才知道,这是在烧掉小鸡的喙,俗称断喙,为了避免小鸡长大后斗殴啄伤
可怜的小鸡,影片在这里穿插了几个东京地铁挤况图镜头,笑
看完这部片子两边后,越发好奇柬埔寨到底是个什么国家,好神奇啊
吴哥窟(Angkor Wat),又称吴哥寺,位于柬埔寨,被称作柬埔寨国宝,是世界上最大的庙宇类建筑,同时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高棉式建筑。吴哥窟原始的名字是Vrah Vishnulok,意思为“毗湿奴的神殿”,中国佛学古籍称之为“桑香佛舍”。苏利耶跋摩二世(1113—1150年在位)时为供奉毗湿奴而建,三十多年才完工。吴哥窟是吴哥古迹最精华的部分,也是柬埔寨早期建筑风格的代表。
高棉式建筑 不知道是什么教
印尼之前居然是印度教!
凯卡克舞约在 1930 年代由 Bona 村落所发展出来, 当地仍定期在演出。 全剧依据印度史诗《罗摩耶纳》(Ramayana)故事撰写,描写 Rama 王子得到猴子军队的帮助, 企图从邪恶之王 Rawana 手中夺回爱妻的故事。《罗摩耶纳》(Ramayana)是一篇凄美的悲剧史诗, 它对人性的描写深入而贴切。加上神话穿插其中, 构成一部可歌可泣的伟大文学作品。
托钵僧旋转舞,苏菲派,神秘主义者与真主的的交流
伊朗,只是感觉怎么可以这么漂亮,一直都好喜欢伊斯兰建筑的配色和装饰
查拉库圣庙又名光明王之墓(Mausoleum of King of the Light)、恰劳陵、玻璃圣庙 、夏·查拉席圣庙、阿里圣庙、恰恰巴经书院。其内部华丽的玻璃镶嵌装饰除了艺术价值,其最实用的功能莫过于降温。是为了纪念1200年前去世的Sayyed Mir Ahmad。主体建筑修建于恺加王朝时期。
左边的老奶奶的衣着竟然和穆斯林服装一样,说实话之前都没注意到过犹太教女性的着装
监狱博物馆位于金边市南,这里原本是一座高中学校,波布时期被用作关押犯人的集中营。这里曾经囚禁了17000多名知识分子、平民及妇孺,每天被折磨死的人不计其数,直到1979年横山林政权攻入金边,这座集中营只剩下14具尸体和7名幸存者。馆内展出的刑具和介绍令人毛骨悚然
很震惊这段历史,是之前从不知道的,也是全部内容里最震惊的地方。
红色革命的惨剧。
5 )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人生有大悲而不知。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出自《千字文》首句。
Baraka是一个古代伊斯兰苏非派单词,含义是“祝福”。
该影片导演组历时14个月,踏迹5个洲24个国家150多个地区,拍摄了这部96分钟的电影。让人叹为观止、应接不暇。
看完觉得自己有必要写点什么,但又有种无从下手的感觉。该片全片没有台词,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画面会带给你怎样措手不及的震撼。我把该影片分为三大部分来理解:
第一部分——纯粹的灵魂。喜马拉雅山脉的雪景、西藏戏院的静谧、日本温泉里那只猴子沉思的神情,这些都是纯粹的大自然带给我们的宝藏。 从加德满都的各类寺庙到以色列的哭墙再到土耳其的旋转舞蹈。最让我忍不住眼睛定格的是巴厘岛的凯卡克舞,这种有着浓厚的宗教巫术色彩的舞蹈令我想到舞蹈的起源:模仿论、游戏论、巫术论、性爱论。人们用自己神秘的语言和身体动作来表达最虔诚的情感。卡雅布印第安人简单的着装让我联想到原始社会中的土著人。各类景色美不胜收,日升日落、天行有常,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第二部分——人与永恒。本片于1992年上映,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机器劳动力渐渐取代了手工劳动力,劳动力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也使人们进入了崭新的时代。也许里约热内卢也没有拍摄时的穷困潦倒,香港的钢筋水泥森林也不复存在,但我想新宿地铁站仍然不缺少络绎不绝来来往往的人群。派克大街上的车来车往,人们每日无休无止地工作,压力和动力并存着,周而复始循环往复。每个人都以为自己是生命中的主宰者,谁料我们其实就像那些养鸡场中的小黄鸡一样,身不由己地被推推嚷嚷着,被冥冥之中看不到的手从一个地方带到另一个地方,毫无察觉。就连呐喊也不敢出声。生命不是永恒的,但轮回却可以是永恒的。
第三部分:死亡与救赎。我们会死亡,死亡后无论葬礼多隆重,安葬尸体的地方多奢华,死去的人也无法享用。我们能带走的只有灵魂。我们的灵魂将随着我们生前的朝圣路,一路无所畏惧地前行。我们的灵魂也像那个静步穿梭在东京街道上的密宗僧人,手持金刚铃,隐于市,隐于世,救赎自己的灵魂,以祈求来生的安定。
影片最后镜头是满天繁星。地球只是宇宙这个大自然中的一粒微尘,虽美,但却渺小。而我们的微不足道堪比恒河中的一粒沙,沙的力量又怎能抗衡硕大的宇宙?所以,不要再伤害大自然,与她和谐相处,和这个庞然大物做好朋友吧。
6 ) 你在地铁上为kpi苦恼的同时,这世间正发生着美丽的一切
好久没耐下心来安静的看一部长片了,这部电影之前放在网盘里,一直没找到合适的心境去看,今天正是时候。 当我们拘泥于身边小事时可以想想美好的未来,把心放宽,看看纪录片,看看这世界的参差,在你精神内耗的同时在世界的另一个地方正发生着美丽的一切,它们就在那里,静静的等着你,等着你 闹市中的僧侣令我感触颇深,我是否不该一味的寻求外界的安静,拼了命的想要离开北京,这令我焦躁。即使在北京,也拼了命的制造独处的环境,独居,去深山徒步,尽可能拒绝社交。可我并没有感到内心的安宁,我一直以为换了城市就可以实现,但看来并不是的。小隐隐于山,大隐隐于市,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内心的安静还是要靠自己的修炼才能达到,加油吧。 讲真每天通勤的我们像极了养鸡场流水线上的鸡崽子。 有人说以为这部纪录片拍的美景结果是宗教 失望了,我不这么认为,我觉得它就是在记录 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 在世界的不同角落 发生着的一些事情 结合了自然 人文 宗教。或美丽 或奇特 或震撼 让我们看看这世间万物 天地玄黄
无非是各种自然景观、人文圣地的集锦幻灯片,美则美矣,难称佳作。是那种不需要导演编剧,只需要一个靠谱点的摄影师和足够的资金支持就能拍出来的片子。
把本片看成了风景人文片的你们是有多浅薄,历史,宗教,社会,自然等涉及得非常广泛,却浑然一体,不带任何隔阂,后半部泪点很多,贫穷孩子那段快哭了,导演的摄影机视角一点也不冰冷,相反美出了一种悲悯情怀,唯一一部我希望永远不会结束的好电影。
不喜的是不少地方的配乐,存在感过强了,一股使劲展现“看我多么震撼”的劲儿。最后一小时是真神作,想到克里斯马克x卓别林x雅克塔蒂。导演的意图也许可粗鄙解读为歌颂自然批判现代性,但正因为试图making a point,ironically,至少对我来说,那展现城市,工厂,世俗万象,被异化的人与被摧毁的文明时的剪辑运镜策略,反而相比前三十分钟里着重对那“自然神力”的描绘,显得远为生动有趣得多。
喜欢那段加速的车流与人流,熙熙攘攘,兜兜转转,停停走走,滑稽可笑得悲哀,如此匆忙,如此重复,规律到可怕,从哪里来,又要往何处?无尽迷惘。
最美的东西都是具有神性的。
太想显示自己的牛X,往往显示出的就是装X
你知道看這種電影觀感是,啊我想去旅遊啊導演選擇用新的技術、繞了地球一大圈拍攝,用最清晰而且直接的視角要觀眾直接感官人類所生存的這個世界最真實的美麗的地球難得這麼完整而有計劃地呈現在觀眾眼前
影像的虚假性 仿上帝视角 用配乐代替了解说 处处是强制性的仪式崇高感营造 剔除了环境音的真实 有意的华美摄影 强制的崇高间离感不言而喻 / 但都市流水线那一段非常棒 日常的异化感更有冲击力 反向感知 毕竟观众都是日常都市的 观看正向崇高(部落民族)就很被欺骗了 而日常才是特殊感受
看哭了。。苍穹有大美,音乐太强大。
请注意,Tarsem Singh那部超级华丽的《The Fall》有很多镜头都是借用这部纪录片的……
人文纪录片,摆拍痕迹甚浓,大而无当,北京奥运会范儿。快进的日本和吴哥窟的戏份最多,奇琴伊察、吉萨金字塔、吴哥窟是这一生一定要去的神迹啊。
完美运镜,镜头以及镜头之间的切换都充满隐喻,还有音乐的陪衬,适合在慌乱的中间用于禅修。生死、本真、现代、慌乱,各种矛盾和冲突交杂,国家机器、战争、快速发展。如何应对心灵的危机,如果放缓破坏的脚步,我们需要共同思考。
《天地玄黄》,实在没有想到,有个如此拉风的中文名字。但是再贴切不过了。天地有大美。
个人觉得有一点点西方人用猎奇的眼光在看世界的感觉,但是整个的视觉效果还是非常好!特别是男人们在膜拜的那个场景非常惊人,很多镜头都是集中在宗教和自然的角度。
整部片子没有期待的那么好。镜头最后没有凝聚成力量。单论摄像,BBC的《锦绣中华》就完全能媲美。当然,毕竟《天地玄黄》是92年的片子。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人生有大悲不自知。”用15寸笔记本看的无论如何都没法被震撼。。。
据说是搞摄影的必看,俺不搞摄影就果然看不得么?前30分钟就睡过去无数次,拖了好几天才看完。中间30分钟流水线鸡仔VS.地铁人挤人,后30分钟战争、奥斯维辛、金边监狱、恒河边毫无遮掩的火葬场等等。还看到了没炸掉的世贸大厦内景。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人生有大悲不自知。每一个镜头都美到极致,胜过一切言语以及文字!
拍摄者是幸福的
“道法自然”,同样四个字,不同思想深度的人能看出不同的解释。本片也是一样,我觉得导演并没有在主动传达什么,只是忠实地记录,至于你能从里面看出什么是每个人思想与心灵的悸动,与导演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