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石头不会忘记
影片结尾,发电机终于重新运作,露天放映场又恢复了光明,然而倾盆大雨中,只剩下电影的相关制作人员静坐着用坚毅目光看着惨白的画面,这一幕,让我想起贾樟柯讲述《小武》在大学里播放的冷落。
萨达姆专治下对伊拉克电影长达30年的焚烧,依旧没有烧尽电影蓬勃的生机。撇开暴政还是战火纷飞的现实哪一个更恐惧的争拗,一众电影人想要记录的,是18万库尔德人被夺去生命的安发尔大屠杀。千疮百孔的颓废、独裁的阴霾依旧未散去、传统观念下无女主角可用的困境、边境偷渡被追捕的惊险、还有导演被家长棒打鸳鸯后愤怒未婚夫枪击导致残废.......拍摄电影的苦难,远超出和平世界幸福人群想象的极限。
从技术角度而言,电影很多部分都过于粗糙和稚嫩,尤其结尾高潮的爆发力实在有所欠奉,各种社会、信仰、观念的冲突始终流于表面,万幸是没有刻意煽情和消费当年的悲痛,女主角渴望自由平等产生的巨大能量,丝毫不弱于片中导演的偏执。反正从来都没有康庄大道,他们又何必计较现时的崎岖?囚室内那些用硬物甚至指甲刻下的名字,仿若无声的呐喊,永远都无法被遗忘。
2 ) 穿越石墙的记忆
小男孩侯赛因潜入电影院,来到父亲的放映室,这时银幕上正在放映着土耳其导演居内依的名作《自由之路》,这部电影讲述了五个库尔德囚犯离开监狱,暂时回家一周的故事。但在这一周的时间里,他们却发现自己进入了一个更加巨大的监狱,因证件原因被遣返,因家庭原因被射杀,因异端思想被逮捕。居内依用库尔德人的不幸来揭示一个被隐藏的、关于库尔德人生存条件的真相,他们被区分对待,被打压,被禁锢。
在伊拉克导演哥奇2014年的电影《石头不会忘记》里,侯赛因童年的记忆伴随着《自由之路》的光影,但这绝不是《天堂电影院》般的脉脉温情,而是不愿意回忆的童年梦魇。当银幕上的库尔德人被警察盘问、搜查、拘捕时,复兴党警察也进入了电影院,影像与现实的重合,也印证出历史的悲凉。
在中东,库尔德人是仅次于阿拉伯、突厥、波斯的第四大民族,主要分布于今土耳其、叙利亚、伊拉克、伊朗等国,历史上库尔德人先后被波斯人、塞琉古王朝、安息帝国、罗马帝国、萨珊波斯、阿拉伯人、蒙古人征服并统治,他们虽未能建立属于自己的国家但也逐渐形成了民族聚集区,那就是库尔德斯坦,包括今土耳其东南部、叙利亚东北部、伊拉克北部、伊朗西部。库尔德人,是一个以“勇士”为代称的民族,面对近年来ISIS对库尔德人居住区的入侵,库尔德人也进行了英勇的作战,保卫自己的家园。
处在中东乱局中的库尔德人经历着无数次的动荡和压迫,就连记忆也逐渐被蚕食。侯赛因长大成为了电影导演,他的目标就是要拍一部关于库尔德人悲惨历史的电影,意图唤醒沉睡的记忆。父亲的遭遇让侯赛因的童年梦碎,也赋予了他超乎常人的勇气一定要把这部电影拍出来。
在萨达姆时代,伊拉克电影业基本处于停滞状态,没资金、没技术、没人才。哥奇的电影总是将战后库尔德人的生存状态作为主题,而且不缺乏幽默,但喜剧元素后面却又是无尽的痛苦。《石头不会忘记》里,侯赛因要实地拍摄一部关于安法尔大屠杀的电影,在20世纪80年代,伊朗与伊拉克战争期间,伊拉克政府和库尔德人的矛盾激化,萨达姆的表弟,有“化学阿里” 之称的阿里·马吉德一手策划了“安法尔行动”,导致18万库尔德人被杀。在影片开始部分的面试镜头里,在曾经罪恶发生的地点,面试演员犹如犯人,面对镜头。导演让时空变换,其中的悲剧意味耐人寻味。
电影的筹备困难重重。制片人资金短缺,不得不让一个小丑般的流行歌手来扮演英勇的男主角,女主角的选择更是麻烦,看好的伊朗演员拒绝摘掉头巾,其他人选又都不合适。设备也是大问题,伊拉克没有电影拍摄设备,只有从邻国运来,却被边境警察百般刁难,最后只能偷运。侯赛因父亲之前工作的电影院现在只能放映些色情电影来吸引观众,并会在不久后改建为餐厅。一切的一切都在考验着侯赛因,在伊拉克拍摄电影总会遇到难以想象的困难。在影片中,制片人多次提醒侯赛因,不要把自己真的当成居内依了。居内依是侯赛因的偶像,是支撑他走出童年苦痛的英雄,也是侯赛因电影梦想的延续。
哥奇用“画中画”般的镜头让观众的视角与导演重合,电影中讲述着一部电影的拍摄,观众却目睹了这部电影拍摄的艰难。不同于特吕弗《日以继夜》中电影拍摄中剧组成员生活情感的压力,《石头不会忘记》更是电影创作者和灵魂斗争的过程。希尔玛的父亲就是那18万被害者中的一员,她敢于对抗家长制度,甚至牺牲自己的爱情,嫁给表哥,也要参演电影,只为纪念父亲和与自己童年集中营的记忆和解。希尔玛就像是库尔德人苦难的代表,她的自由和爱情被无礼蹂躏,她成为了交易的工具、男人尊严的砝码,没有家人同情她的遭遇,过往的历史仿佛风吹雾散,过眼云烟。流行歌手更是导演给观众呈现的另一个悲剧,游戏人间,虚妄的尊严能抹杀记忆,金钱的诱惑更加具有破坏力,人们渴望歌舞升平,也不愿意回想曾经,但歌舞升平的MV却难掩库尔德人难民营中那一张张面孔仍然在渴求生的权力。
勇气不仅仅是体现在战场上,哥奇让我们看到,对于每个库尔德人来说,记住苦难的历史更是勇气的体现。侯赛因即使残疾也要坚持完成影片的拍摄。制片人当掉房子筹措资金,面对妻儿的泪水,他告诉他们这一切是值得的。希尔玛每次走过那阴暗狭长的集中营过道,每间牢房都投下一段段阴影,犹如通往时间尽头的闸门,牢房里面用硬物甚至指甲刻下的名字就像是无法抹去的碑文,无声的呐喊,无法被遗忘。这是希尔玛童年最深刻的记忆,这厚厚墙壁,这一块块石头,禁锢着自由,也见证着勇气,历史终有声,希尔玛在电影里重新回到童年,去面对来自黑暗深处的恐惧。
电影的结束,历尽千辛拍摄完成的电影终于要放映了,电影院早已消失,最后只能在集中营内的草坪上放映。但停电却如约而至,观众也纷纷离开,在终于抢修好时,观众也只剩下前排的创作人员了。更不巧的是,天空开始降下大雨,似如某种神迹,洗刷掉地面的鲜血和人们脸上的泪水。《石头不会忘记》是对记忆的抢救性挖掘,当人们开始淡忘历史时,也就是苦难重新降临的时刻。哥奇不是在号召恨的回归,而是和解之光的降临。在前作《足球开战》中,库尔德人与阿拉伯人的较量是在足球场上分出胜负的,足球运动带来和解的希望和热爱的闪光,通过足球,人们告别了战争的兵戎相见,在现实的当下告慰和平。而《石头不会忘记》则通过电影媒介对库尔德人内部的矛盾进行了展示,自由仍然如居内依所讲述的一样,充满了艰辛,自由依然没有呼吸的空间,历史被淡忘。没有团结,库尔德人的生存就会面临威胁,而分裂正在腐蚀着记忆。哥奇让我们看到,一部电影的拍摄都如此艰难,更别说团结一致对抗强敌了。因此,《石头不会忘记》不仅仅是对历史的回望,更多的还有对现实的批判。那些被绞刑架、铁窗、机枪所挟持的岁月中,那一个个被黑暗所侵染的寒夜里,记忆被唤醒,但又被乌云遮挡,人们不愿意再触及到那一代人的痛苦,因为压抑与隐忍让不满与愤怒无处藏身,如同大漠中的秋季一样短暂,在物质化的洪流里,死水微澜。
对尊严、对自由的呼唤并不仅仅是面对苦难的一种方式,同时,苦难也并不是伴随着存在意义与生命价值的宏大命题,它是每一个个体重组记忆的一块重要拼图,它并不为“形式”而存在。对于库尔德人来说,电影不仅仅只是电影,但生活终归还是生活。《石头不会忘记》让人记住的不是导演在“形式”上的戏剧化的表现,而是侯赛因、希尔玛们,他们的态度和努力,他们对家庭的爱、对生活的爱。影片重组记忆的努力是成功的,即使我们得到的仍只是片段式的个人经历和戏剧化的英雄想象,但这种片段式的书写却比官方的宏大书写有更大的价值。
3 ) 思想与欲望
伊拉克申奥片!关于一位库尔德人导演拍一部安法尔大屠杀的电影,整个剧组遇到各种困难,表现当地电影人的创作环境和无国家民族的民族主义问题,这就是中东电影制作的复杂状况。但导演以黑色幽默和荒诞闹剧的方式来呈现苦难让人在略带绝望中透出坚强,也许这就是被排挤在边缘的库尔德人的最佳精神体现。虽然意义大于形式内容,但整个片子所传递出的电影精神和炽热的心是值得尊敬的。电影之于导演是思想欲望,之于观众是世界认知。
库尔德人的电影此前就看过戈巴迪的电影,这部同样也是表现苦难,却以带有点喜剧的方式来呈现,让人在略带绝望中透出坚强,也许这就是被排挤在边缘的库尔德人的最佳精神体现。
为了记下那一段阴霾而拍
黑色幽默
形式大于内容,侧重点在于在与宗教和风俗,旨在解放人的思想,能被片中导演和女主的精神感动到
迷影电影.电影的力量.有点温吞,最后那场戏不错
很好,题材制作真的感人。
都是因为大家热爱的电影!
一个电影的诞生,感情真挚的给电影的情书。
拍得刻意,但是这部伊拉克电影产生的意义已经大于这一切了。
一切行为都源于对电影的热爱。最后一场雨中看电影的情景感动得一塌糊涂,就算遇到再大的困难,也无法阻止我拍电影。
故事比较单调,石头上父亲刻的字,也比较牵强,但还是值得一看
本以为是揭历史伤疤,但影片更多的是充满黑色幽默的荒诞闹剧;好在精神不死、物质不灭,有电影总会有希望
石頭不會忘記,電影也不會遺忘。想不到能提前看到哥奇的新(佳)作。這片其實就是將前作《足球開戰》的「天不時、地不利、人不和」藉以「映像穿透」發揮到極致。而從劇情中的冷gap幽默也大概猜到電影終究還是拍了出來。拍電影不容易,命途多舛,拍出來冇人捧場,有則還被人叼。冇所謂,最緊要仲有希望
想说的太多 导演后来被制片人挤成了配角 而且到后面各方矛盾爆发力度不够 但是值得看
应该是象征意义大于现实意义吧。
拍拍电影的艰难是很讨巧,但关注点就会无法突出
战火纷飞的民族依然有为了拍电影奋不顾身的人,在环境极其恶劣、人员极度匮乏、资金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依旧坚持拍摄,现实的和所拍电影描述的战况互相交织。当最后摄影机熄灭观众走空,天空下起大雨让拍摄者雨水与泪水交融,那一刻老天是最后的观众。
库尔德语、波斯语和阿塞拜疆语发音差不多?
电影创作之难表现的很好。即使影片能杀青,能上映,也不一定有人看。因为那只是导演想表达的意愿。电影爱好者都想拍自己的电影,但并不是都能拍,都得拍。有理想是好,但需要和现实的契合,不可强求。
意義大於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