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人生漫长而痛苦,但支撑我们还能够一直活着的也许就是那些短暂而美好的快乐,所以我们漫长而痛苦的一生总需要有人陪伴!我们的爱人,我们的朋友,我们的父母,姐妹、兄弟……虽然有人能够陪你走很短的一段路,而有的人能够陪你走很长的路!但最后的最后,你还是要一个人孤独的离开这个世界!
电影结束,闭上双眼,想起来我的两个儿子!同样是同父异母,两个人相差6岁。对于大儿子,我的内心,充满了愧疚,他5岁之后,操蛋的现实就剥夺了我作为一个父亲应该享有的权利和应该承担的责任,当我决定结束第一段婚姻的时候,我是自私的!因为我满脑子都在想的是自己,因为我不想再忍受任何的轻视、冷漠以及那些捕风捉影的背叛,我天真的认为,就算这个家庭破碎了,但打断骨头连着筋的血脉永远不会被剥夺,我的儿子永远是我的儿子!可是,日子却需要一天一天的过,感情也同样需要一天天的陪伴才能稳固,哪怕是父子!!隔三差五的陪伴,总比不上那些触手可得的嬉笑打闹,于是我逐渐感受到了那种讨厌的疏远和陌生!几年过来,虽然我每次跟大儿子见面,我总提前整理好心情,努力不给自己和他太多的压力,总让自己像哥们和朋友一样跟他嬉笑打闹!但,我知道,这种关系和也会很快离我而去!我甚至都无法确定,儿子长大以后会不会因为我没有尽到一个父亲应该尽的责任而怨恨与我,但此时的我,内心是愧疚和不安的!就像电影最后雷蒙德的父亲说的那样:“做父亲是一个累人的差事,就算做一个糟糕的父亲,也不例外。”所以,希望大儿子长大成人以后,能够原谅我和他母亲没能给他维持住一个完整的家庭,不论谁对谁错!
很庆幸,第一段婚姻结束后,在我人生最低谷的时候认识了我现在的太太,是他陪伴我度过了那些漫长而痛苦的日子,她接受了一无所有的我,甚至连我欠下的数不胜数的外债,她都愿意跟我一起承担!她毫不吝啬的拿出了多年积攒的积蓄,在一个她完全陌生的城市为我们的婚房付了首付,甚至她还背着自己的父母把仅存的一些现金也拿出来给我,当作我去她们家提亲的彩礼!可是,最对不起她的是,到现在,我都没能给她一个像样的婚礼!她还在省吃俭用的跟我一起扛着生活的苦!真是造物弄人呀,真希望好女人都能有好的归宿!有时候想想,认识我,也许真的是害了她!
不过,就像开头所说的那样,漫长而痛苦的人生中,总会有一些不期而遇的美好支撑着我们向前走。很幸运,我们生了我的小儿子!小儿子出生的那天,我觉得:天底下所有形容男孩子的美好词汇,都用来形容他,毫不过分!也许,正是二儿子的到来,给了我走出阴霾和沉沦的勇气!
看完这部电影,其实,我挺羡慕影片中这个混蛋父亲的!因为就算他最后是一个人孤独的死去,而且躺在棺材里的自己被自己的儿子连开数枪……我相信,他依然能够躺在地底下笑出声来!因为他的儿子们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能够互相亲近,互相扶持!
想起来自己的两个儿子,内心总是有些许的担忧,担心以后他们不亲近,担心哥哥不爱护弟弟,担心弟弟不尊敬哥哥,担心他们之间变得冷漠,更担心当我离开这个世界,他们会变成陌路……
所以,我也要好好想一想了,好好规划一下,人生的后半程,甚至是自己的葬礼,怎么能够让他们兄弟两个,萌生出那种比血缘更牢固更温热的感情!祝我好运!瑞思拜!
哈哈哈哈,写了这么多,也可能是我多虑了!年纪大了,总容易怀旧,容易多愁善感!
通过对父亲葬礼的刻画,描述了原生家庭给孩子带来的影响以及如何向自己和解的故事…… 影片丝毫未对幼年时态的两位男主进行刻画,而是直接坠入成年人的痛苦现状,任凭观者在脑海里构造,因而,压抑着的喧嚣是能被感受到的…… 如果不参加的话,悲伤继续蔓延,那么终其一生都将浑浑噩噩,所以,勇敢面对,向前看,也是作品想要呈现给我们的,只有和解,二人才能收获家庭和音乐的力量…… 最后,原生家庭带来的深恶痛绝,需要用一生来治愈,请善待每个新生的个体……
可能跟影评区的另一篇影评观点刚好相反,我的看法是神父并没有拿错,佐证的是信的称谓和抬头并没有错。
那么为什么会设计神父的这句“抱歉我给反了”这句台词呢,因为恰好是神父没有给错,这两封所面对的真正主体反而是错误的。弄反的不是神父,而是父亲,假如神父再弄反,反而是导向了正确的对象。因为电影前面有交代,哈里斯作为父亲经常弄错两个人的名字。所以哈里斯写这封信的时候,写的是“雷”心里面向的对象反而应该是雷蒙德(即伊万扮演的那个人),写的是“雷蒙德”心里面向的对象反而应该是雷(即伊桑霍克演得那个人)。这个手法假如看过《利刃出鞘》的人应该很熟悉,就是双重纠正反而制造了真的错误。给伊桑霍克看到的那封极其简单的信其实应该是给伊万的,佐证的一个点里面提到了称这封信的对象是“golden boy”,可是伊桑霍克怎么看都不像是个这样的性格的人。另外,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哈里斯作为父亲为什么会抢伊万的儿媳妇的事情,因为这本身并不乱伦(虽然也很奇怪不道德)。
为什么要这么安排,有什么隐喻呢?如果知道导演是马尔克斯的儿子,这就很有意思了,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后期里最为关键一个隐喻就是两个胞胎兄弟名字的互换模糊,但命运却仍然保持各自的实质。这部电影也一样,信交接的结果错误,但是效果却是正确的。伊桑霍克扮演的“雷”其实真正是哈里斯的血脉,也真正继承了他父亲的暴躁多情甚至是某些脆弱柔情的性格,这种性格会伤人也会吸引人,因为它自我得彻底也率性得彻底,但是伊桑霍克扮演的“雷”并不想要这种性格和身份,他甚至因此讨厌自己(掩藏在放浪不羁的外表下),其实他极其矛盾,佐证就是最后面对极其像他前妻的女子,他也忍不住伤害她对她冷漠,转头却在墙角悲伤自己的所作所为。雷是一个像他亲生父亲一样具有自毁性人格、虚无的本质温柔的人,他们不知道怎么面对这个世界,如何约束自己的欲望以及情感。哈里斯也是这样的人,从他收养一个并不亲生的儿子可以看出,虽然他脾气很坏,周边人却一直对他有好评(除了自己这两个儿子),从那封本应交到伊桑霍克手里的信可以看出,他真诚的道歉和解释。显然哈里斯也确实对这个亲生儿子更关心,只是雷看不出来(粗鲁不让雷吹小号走音乐道路更像是亲生父子的家长制关系,对待雷蒙德的伤害很显然是外人意义的,这也是一个佐证信的对象错了,伊桑霍克的雷才是亲生的)。伊桑霍克扮演的雷不能悦纳自己,也就只能故意把这种情感当成随意释放的情感,其实本身是极其重情义的人。在奔跑中,雷扔下了那个童年的盒子,就像扔掉了身份的包袱。他在晨雾里独自走路,就像重新塑造了他的人,他独立于家庭独立于自己不想成为的人。
伊万扮演的雷蒙德则是相反的,他懦弱怀恨,但遵守礼教,他压抑情感,克制理性,虚伪又不自知,努力想得到父亲的认可。他想继承这个身份,也想继承认可,因此这封错信到了他手里其实是对的,他得到了某种宽慰,某种满足他内心身份合法性的优越感。最后站在台阶上的他明显自信又松弛了很多,他望向雷的眼神也变得因为优越而自信而包容。他继承了哈里斯的房子,他的女人,他的合法性血统身份,这些都重新塑造了他这个人。
佐证的细节也很多,很有意思。电影开头,伊万扮演的雷蒙德是在雨夜开着他的车来找雷,那辆车甚至是他自己的但没有资格开(驾照吊销。隐喻没有资格是家庭的一员,没有归属),电影结尾,伊万扮演的雷蒙德站在门口俨然男主人,家居服装,伊桑霍克扮演的雷则开着不属于他的车走在回程的路上,又是雨天(穿上不属于他的无归属身份,他本来应该是继承哈里斯性格、身份的人)。这种互换很悲凉,但也许也是各得所需。Raymond这个名字和Ray那么相似,只是加了个mond的后缀,也许哈里斯一开始就是把伊万当成一个后缀,“我不知道该拿你怎么办”,但最后反而成就了Ray的逃离。哈里斯对亲生儿子Ray的忏悔和温柔反而成为了对Raymond的慰籍和加冕,Ray因此能够做自己,或者不得不做自己,Raymond得到了他内心需求的,这个结果既讽刺又深邃。
不知觉写了那么多,谢谢你们看到这里。
文:曾晋
原本以为又是一部美国同性腐片,一直提不起兴趣,但是两位主演又是我特别喜欢的(虽然记不清名字),所以趁着晚上一瓶红酒助兴后,打开电脑试着观看。现在很少有机会坐在桌子旁看电影一个多小时不动了,所以一般的电影通常要看几次才能看完结局,或者直接抖音影评看剪辑,但是这部电影真的一分一秒的看完,没有一点快进,我估计和自己感同身受有关系。
电影的名字就很有意思,两个人,名字很像的人,兄弟俩人,故事从两人同父异母的父亲去世说起。不出所料的叛逆儿子反对不羁老子的故事,葬礼需要两个儿子参加,必须很不情愿,但是不得不前往。两个儿子两种性格,两种生活,完全不同。哥哥雷蒙德老实内向循规蹈矩,从他做不喜欢的工作不愿意辞职可以看出是一个向生活妥协的人,像我们大部分人一样;弟弟雷是给放荡不羁但是坚守原则的人,从他戒除海洛因不生孩子等可以看出。
参加葬礼的人也不多,父亲生前的情人和儿子,神父以及另外情人的两个儿子。我觉得父亲是有意为之让这些儿子亲手挖坑,创造条件让自己的后代有所联系,从老父亲三世的名字可以看出老头是个在乎家族名誉的人。人员到齐后一起将父亲埋葬,事情顺利结束。老人给两个文字分别留了信件,我认为是故意留反的,雷蒙德其实才是没有血缘的儿子,而雷才像生前放荡不羁的自己,因为雷想自己才不必担心后面的生活,而雷蒙德很看重家庭,所以才需要宽慰他。
虽然这部电影像极了大鱼的创意,说的都是父爱,宽恕和救赎,但是两部电影的父亲本身相差还是很大,所以这部电影达不到大鱼那种更加纯粹的亲情共鸣。对我来说,却更有感触!因为我的父亲因为新冠在2022年12月26日离世(需要多年后记住这个日期),当看到雷蒙德在父亲的棺椁前驻足看着,忍着,到伤心,那种感觉只有经历过的人才会懂,我当时眼泪忍不住就流了下来。想起小时候的点点滴滴,想起父母对自己最无私的爱,伤心不已!这种爱已经不复来,无限思念!
这部电影有共鸣的人看会有感觉,两位主演的演技很棒,打动人心!
书于2023年2月28日
两兄弟通过父亲葬礼重拾人生的电影故事似乎不少,日本也有一部类似的《空白的十三年》。在这结构简单的故事里,就特别考验戏剧性构建和演员的表演张力。伊万和伊森两味男主的演技和选片品味没有让我失望。 轻喜剧的定调,让故事的苦涩稍易入口。毫无煽情,但死亡带来的思考仍能紧攥住心灵。叙事的分寸把握,表演的克制与精确,实在精彩。伊森尤其出色。 创造的万物之灵~人心是如此复杂。这世间的万物,生灵山河,艺术创作,思想文化,无不在帮助我们认清这一点。除了拥抱,接受,体验,别无它意。
为了研究信有没有给错,我又特地去看了一些细节,结论是在翻译没有错的情况下,信应该是没有给错的,因为雷伊是弟弟,雷蒙德的信里也说了雷伊是弟弟,给雷蒙德的信的信封上写着的是雷蒙德,所以信应该没有给错,虽然他们的父亲以前会故意叫错他们的名字,但人之将死,应该是其言也善。还有一种情况是翻译错了,然后他们的父亲,从头到死都在捉弄他们兄弟俩,从让他们挖墓的情景就可以看出。不过我更倾向于第一个结论,信没有给错。从卧趴棺材就可以看出一点端倪,就是他没脸再见兄弟俩,他已经感到愧疚,在惭悔了。 兄弟俩在发言时开枪和吹小号,应该是对他们父亲的一种报复,通过他的死对他有更多的了解,产生又爱又恨的感觉,那种压抑在心里,但又无可奈何的情绪,只能通过这种方式释放。 最后兄弟俩都与自己完成了和解,打开了各自的心结。 影片挺平淡的,就平铺直叙,没有什么特别激烈的冲突矛盾,故事完整度挺不错的,电影一开始就不断制造一种反差和悬念,勾起别人观看的欲望,比如雷蒙德希望亲眼看到父亲下葬,后结束这一切,而雷伊是希望他父亲自杀,甚至连死都不想去见他,兄弟俩的这种反差和父亲到底对他们做了什么的这种悬念,不断引起观众的兴趣,还有别人眼中的父亲和他们眼中的父亲的一个对比。 对于这种无特效、没动作、不刺激的电影,能让观众有兴趣不知不觉的看下去,除了故事情节以为,人物的表演刻画也是一大两点,比如开枪的片段,对于不喜欢枪的雷蒙德来说,开枪时的肢体语言和表情很是到位。 电影整体来说,很不错了。
这里有你,有你爹,有你女朋友,有你老婆,有你兄弟姐们。有你童年的梦魇,有你青春的热爱,有你一生的愤怒。
把一个老灯逐渐描画清晰,让你跟过去和解。没这个必要,也不太可能。
全片没多余的地方。挺好看,就是想到那些有你的,就搓火。如果你爹给你的人生留下的是阴影,那这样的人生将有更多的可悲之处。
色调和突然增大的背景音以及节奏,总会串戏到土耳其的一部片子《野梨树》,脑补RAY的父亲的时候,想到的是野梨树中的儿子于父亲在加上无耻之徒里的弗兰克。些许才华,不着调,一丝阴郁,风暴的中心将身边的一切都变的扭曲而复杂。 整个片子像一首蓝调,节奏很舒服,放空,沉浸于其中。 这并不是常规的合家欢告别,这是一个怪人甚至混蛋的葬礼,在这样的告别仪式上,告别一个混蛋,从生活中将他彻底彻底的移除 然后向前看,或者成为新的风暴中心 刚刚才发现原来导演的爹是加西亚·马尔克斯,这样一想这电影情节不就合理了吗, “现在他的儿子变成了你的儿子” 雷蒙得和雷,人称小百年孤独。哈哈哈
薄雾清晨中的伊桑hawk 仿佛那层雾全由他的眉眼散出 就真的像女警所说 hes cute 哈哈哈哈 黑发女子说 “他想了解全世界 所有人 所有事 但是又有谁能做到呢”
葬礼上的和解与复仇,雷蒙德的心结是父子之间的,而雷的则是与生活(死亡)本身的。
伊桑霍克新片,导演是马尔克斯的儿子一个人,给这个世界留下恨与爱,走完这一生。每个人,经历着别人带给你的恨与爱,正在度过这一生。
感谢牧师最终还是把信给反了,这样细节就顺畅多了~
三星半。这种电影就让我不能给它打出半星感到相当愧疚,这就是豆瓣的锅了。说起来,这电影当初拍摄期间看到相关报道,我那时候还以为伊万和伊桑霍克是演一对gay,还想怎么会有这种好事。
太kuso的一部电影(也不知道那些捏他是巧合还是有意为之)人生啊要像Jazz一样swing起来 整体非常平又藏得非常隐蔽【其实我呢 尖叫中 absolutely伊桑左伊万右】
最后的呼应(父子互睡对方的妻子,即便是前妻)我感受不到任何电影情节想传达的释然与愉悦,只感受到女性又一次成为了性客体,不喜欢,扣一星。
不难看,但我觉得没有拍的必要。。
3+不错的温馨小品
带点日系亲眷关系
7/10, I suppose the only way to make Ewan mcgregor less charming is to make him wear a finance bro vest then
拍摄成本如此低廉的电影没有一处闪回,却勾勒出了几乎所有人的遭遇,把出场的每个角色都介绍的明明白白,真的远超预期
又是荒诞好笑的老父亲葬礼戏
舒服的演技,荒诞的剧情,当伊万拿起枪,霍克吹响小号时我决定多给一星。
我觉得Raymond之所以要在门前敲三下,会不会是因为他没敲门撞见他父亲和他老婆在床上而留下的阴影。
企圖用喜劇消解死亡,喜劇形式上卻極其克制極其冷靜,於是,邏輯上明明是幽默的,但是情緒上卻將悲傷放大了無數倍,蝕骨入髓的悲傷,至少在這一點上,很特別。失職了一輩子的父親,死了卻扮演起了好父親,通篇都在說父子和解,而我更希望看到的是自我和解,於是,我最喜歡的部分便成了那一聲槍響。
其实有很多这样的爹,祸害完女人又祸害孩子,死了还要搞这么一出。为什么要和解,我们可以选择不原谅,然后在没有他的世界里继续生活。
伊万·麦克格雷格+伊桑·霍克,算一算,两人加在一块有9部「豆瓣TOP250」。曾经疯狂迷恋过《爱在》三部曲,也为《大鱼》《猜火车》深深感动过。所以不论《Raymond& Ray》如何,我都很感激这个深秋的夜晚,还能坐在地板上、喝着茶,看着这两个迷恋过的「老帅哥」演戏,足矣足矣。(电影很治愈,而且光是看两个人相互调侃都觉得有趣极了)
光是两个中年帅哥就够看了。以及,这家子是真够乱的,乱到一种荒诞感。
节奏很好,飙戏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