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D

美国女人2019

剧情片美国2019

主演:周洪艾伦·伯斯汀大卫·库比特莎拉·加顿小约翰·加拉赫罗拉·科克大卫·托帕德鲁·维尔戈维尔Matt GordonRichard Walters

导演:塞米·切拉斯

播放地址

剧照

美国女人2019 剧照 NO.1 美国女人2019 剧照 NO.2 美国女人2019 剧照 NO.3 美国女人2019 剧照 NO.4 美国女人2019 剧照 NO.5 美国女人2019 剧照 NO.6 美国女人2019 剧照 NO.13 美国女人2019 剧照 NO.14 美国女人2019 剧照 NO.15 美国女人2019 剧照 NO.16 美国女人2019 剧照 NO.17 美国女人2019 剧照 NO.18 美国女人2019 剧照 NO.19 美国女人2019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16 10:10

详细剧情

  在[缩身]中有上佳表现的周洪正就加盟[美国女人](American Woman,暂译)展开洽谈,该片将把目光投向著名的“帕蒂·赫斯特绑架案”。塞米·切拉斯(《广告狂人》系列)执导该片并亲自操刀剧本。周洪将在影片中饰演Jenny Shimada一角,是一位25岁的前激进派分子,故事将围绕她与旧金山报业大亨的孙女帕蒂·赫斯特展开,后者在被绑架期间,意外地接受了绑架者的信条与信仰。

长篇影评

1 ) 三段不忠婚姻,揭开美国半个世纪女性平权之痛

一栋房子三个不同年代的女主人贝丝•安、西蒙娜和泰勒,面对丈夫出轨,怎么办?暴打小三、一哭二闹三上吊搞得鸡犬不宁、狠心报复还是快刀斩情丝。

不同年代的女主角,随着剧情发展,作出截然不同的选择。

但她们的选择,远远不止是个人决定这么简单。她们面对的不忠婚姻仅仅是大时代背景之下,社会女性所遇到的千万个问题中其中一个,在被男人背叛的背后,隐藏着整个社会对女性的压抑和歧视

《致命女人》选择美国最为典型的三个时期,60年代、80年代和2019,横跨美国第二、第三次女权运动,借助婚姻问题来讲述身处其中的女性所面临的社会和人生难题,从细微之处勾画出一部完整美国女性独立意识发展史和平权之路。

60年代女人:习惯性固步自封

对婚姻不忠,贝丝•安面的第一态度和反应是想办法赶走小三,留住不忠的丈夫。

她错将外因当内因,治标不治本,后来果然发现,除了现任小三爱普丽之外,丈夫过往还出轨了无数次,其中甚至包括了自己非常熟悉的丈夫助理。

贝丝•安面对的婚姻困境是典型的丈夫婚内出轨小三,她和罗布的家庭结构和两性地位就是五六十年代美国社会普遍的中产阶级家庭模板,丈夫不仅是家庭的经济支柱,还在夫妻关系中占据绝对的统治地位。

一开始的贝丝•安很明显就属于美国当时还未有独立意识的典型女性代表,有着传统的女主内式的婚姻态度和女性态度,生活重心全部围绕着丈夫和家庭而展开,虽然年轻的时候追求过艺术(钢琴),但因为丈夫的一席话就轻易放弃。

这种情况你可以在无数个同样背景的美国电视剧中找到例子,比如这两年爆红的《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同样是精致得像油画的发型和妆容,轮廓分明的服装剪裁(当然了,米琪是住在纽约上西区的犹太人,衣服自然要比贝丝•安更讲究),同样是丈夫婚内出轨。

《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第一集第四集

但在一些细节中,观众还是可以看出这种独立态度是存在在贝丝•安骨子里的,当面对质邻居家暴男就是其中一个非常好的例子。

一开头,六十年代这条线给人的感觉是最沉闷、最没有活力的,既没有2019年三人行的刺激、也没有80年代刘玉玲给人的惊艳感。

但若跳出贝丝•安的个人情况,环看整个美国五六十年代的大环境,你就会发现这条线的未来剧情发展非常值得期待。

因为美国的五六十年代是一个相当活跃和开放的时代。

二战后经济得到高速发展的美国,尤其以东海岸的纽约为首,各种思潮不断交汇碰撞,包括种族运动、反战(越南/朝鲜)思潮、反文化运动等各类民权运动层出不穷。

与此相呼应的,是美国第二波女权主义的诞生和兴起。

早在1949年,法国女权主义者西蒙•波伏娃发表了作品《第二性》被新一代女性奉为经典,书中所提及的“女人并非生来就是女人,而是后天才成为女人的。”对包括美国在内的第二次女权运动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美国女性的独立和平权意识进一步得到长足发展,在政治、经济、商业、甚至文化领域上谋求更平等的待遇,其中不乏一些具有影响力的女性平权运动家(如简•雅各布)、文学家(如哈珀·李,著有《杀死一只知更鸟》获1961年普利策奖)、政治活动家葛罗莉亚•玛丽•斯坦能(Gloria Marie Steinem)(70年代创办的《Ms.》杂志在女权主义运动中竖起旗帜)……

更别提1964年获得普利策奖的贝蒂·弗里丹,她所写的《女性的奥秘》一经出版便引起巨大的社会反响:

她将家庭比喻为“舒适的集中营”,描绘了女性面临的“无形的困扰”,号召妇女冲破家庭的束缚走向社会,结束对女性的性别歧视。

罗布及其对妻子的标准要求,就是贝丝•安所面临的“无形困扰”。

这个年代的女性其实是非常有活力的,不仅知道自己的个人价值,还有勇气走到街头去争取自己的权利,她们和开始时的贝丝•安完全不一样,更像是小三爱普丽那样:不管文化程度如何,都坚持个人经济独立,勇气尝试新事物和走到社会活动中去,敢于追求被社会认为是不稳定或不现实的梦想(歌手),而且非常主动地争取机会。

相比起爱情,她们把事业和个人价值的实现放在更高的位置。

所以,在爱普丽的引导之下,贝丝•安慢慢走向一个令人非常惊喜的方向,独立意识逐渐苏醒的她,意识到身为一个女性,其实有着更多的生活选择,在不知不觉间,她的生活重心也慢慢地向其他地方倾斜,而不是一昧地围绕着丈夫,重新燃起对钢琴的热爱、放弃和丈夫看棒球赛而去选择支持爱普丽的演唱首秀就是其中一个例子。

贝丝•安对丈夫态度的缓慢转变,就是她独立人格慢慢形成的过程。

80年代女人:平权联盟第一线

和贝丝•安一开始竭力维护婚姻稳定不同,发现自己被骗婚的西蒙娜,选择了和年仅18岁的汤米发展忘年恋,而这已经是她第三次婚姻。

但同时,她又与丈夫卡尔保持着远超夫妻关系的友情。

没有任何一个女演员比刘玉玲更适合演西蒙娜这个角色,正如卡尔所说的,从走路的姿势可以看出,她知道自己的魅力四射。

相较于五六十年代的活力四射,美国八十年代显得有些惨淡和倒退。

在六十年代第二波女权主义运动的影响之下,美国女性的地位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包括1981年迎来了美国历史第一位最高法院女性大法官,桑德拉•戴•奥康纳。但在文化和生活的各个方面,仍然面临着非常严重的隐形歧视。

在美国经济衰退的大背景下,保守派借机攻击说女权主义者们所提出的自由议题应该为美国经济倒退和社会道德败坏负责。

与此同时,八十年代还是艾滋病爆发的十年,这其中不仅仅是一个疾病的发现和对抗的过程,还参杂了LGBTQ的权利运动。女性平权团体因为与性少数群体站在同一阵线,进一步受到保守反同势力的抵制。

与此同时,原来占主流的“平等性女权主义”也遭受到新概念“区分性女权主义”的围剿。

后者认为男性和女性不仅在生理上有差异,在思维模式上了存在着不同,认为不应该用同一种标准来看待男女性,因为两者本来就不同,“平等性女权主义”只会让女性向既有的男权靠拢,而不利于女性自身特性的探索。

“区分性女权主义”这个观点本身是没有问题的,也受到当时相当多的科学研究理论和实验支持。但它有一个致命的危险就是,它极容易被传统保守派加以利用和扭曲,从而阻挠男女平等的最终实现。

所以,剧里西蒙娜和卡尔之间爱情靠边、友情至上的剧情,并非只是腐女对“基友”/“基蜜”肥皂剧的不切实际幻想,而是对当时现实社会的一种集中反映,为了追求平等权利,女性团体与LGBTQ团体站在了同一阵线上。

尤其是当剧情发展到卡尔患上艾滋病之后,刘玉扮演的西蒙娜所表现出来的无限度精神和实力支持,让观众又心痛又心酸。

2019年女人:开放性关系让嫉妒翻倍?

一对一关系中的嫉妒来得直接、强烈且“有理”,害怕被取代,害怕对方移情别恋;开放性关系中的嫉妒则显得有些尴尬,既然都已经允许第三者的加入,承认嫉妒不就是自己打脸?

说嫉妒是2019年泰勒、伊莱和洁德的三人行剧情主线,一点儿都不为过。

性社会学家Jillian Deri所写的《爱的折射》里就详细分析了开放性关系中经常容易存在的妒忌问题,通过大量例子和数据,探讨了一对一关系和开放性关系中妒忌情绪的不同形式。

在前者,妒忌多表现为一方害怕被取代,对方移情别恋,在后者,身处三角甚至多角关系的个体更倾向于担心自己关系质量的下降。

嫉妒在开放性关系中,存在一个悖论。

书中指出,嫉妒并不是一种天然性情绪,而社会习俗长年熏陶和影响的结果。

在一对一关系中,如果出现第三者,你(在习俗上)应该感到嫉妒,而在开放性关系中,与此相关联的社会规则告诉你不应该感到嫉妒。

在新旧习俗的交叉影响下,这种新型关系产生了一个新的矛盾,第三者的出既让你(实际)感到嫉妒,但同时又容易让你接受这件事,因为并没有习俗去进一步强化你这种嫉妒。

这种关系和情绪的不对称,必然就会造成行为失控,泰勒和伊莱的决裂,就是最好的证明。

开放性关系在1970年美国开始被广泛讨论,经美国近年统计,约有5%左右的人口曾经或正在有过开放式关系,如果没有社会和文化压力,愿意尝试开放式关系的比例将会提高8倍左右,男性比例远高于女性。

新型伴侣关系的多样性正在变得越来越丰富的同时,也带来了现行婚姻制度局限性的质疑。现代人对婚姻态度的转变,就是开放性关系讨论的一个延伸。

传统(专偶)婚姻制度地位的下降,是和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变、个体尤其是女性的经济能力不断提升紧密相关的。

随着女性社会地位和经济能力的不断提高,男性作为家庭唯一的经济收入支柱的地位不再像以往那样牢固,随着家庭经济结构的改变,两性地位也随之出现变化。

与此同时,以往作为支撑社会稳定的家庭不再是社会的基本单元,随着全球化经济、尤其是第三产业、互联网经济的发展,每个人都拥有创造独立且持久的经济来源的机会,这一新的经济现象也让传统的婚姻制度的经济基石岌岌可危。

泰勒身在传统的律师行业,收入稳定,伊莱是编剧,经济不稳定但一旦剧本成功就会短暂性带来大笔收入,作为外来的洁德则完全无收入来源,三人的经济状况也成为了这段三人行关系的基础和各方态度转变的关键。

泰勒作为家庭收入的稳定来源,习惯照顾整个家庭,对有惰性和曾经有毒瘾的伊莱也是像小孩一般照顾和容忍,但适当也需要放松,所以才和基本没有经济挂勾的洁德发展成为了恋人;伊莱因为毒瘾重犯和突如其来的剧本成功带来大笔收入,对过往泰勒的强势有了一个过激的反应,而洁德在这里就起来推波助澜的作用。

泰勒、伊莱和洁德三人遇到的问题最根本性的起因就是现代经济关系发展在社会道德上产生的一个新命题:当个人不再需要结盟(比如结婚)来保证生活质量的时候,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该如何向前推进?


从60年代围绕着丈夫生活,到80年代牵手LGBTQ群体,到2019年开放性关系的探讨,《致命女人》三段看似狗血的剧情其实向我们巧妙展示了美国女性的独立发展之路,自我价值的挖掘、支持社会少数群体的权利争取、追求与男性比肩的经济能力,最终追求的是无差别的男女平等之路。


个人公众号:DramaMatters

2 ) 致命的从来不是女人,而是……

刷完了,情理之中又意料之外的爽感,自《绝命毒师》后很久没刷到这样的美剧了。

整剧叙事方法特别,三个年代,同一个房子,相互穿插讲述各自不同的故事。特别像《哈扎尔辞典》或《我的名字叫红》,一种多线多角色交织衔接结构。

一开始会有点迷糊,越到后面越自然。

争取平等的第一代的女主Beth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女人对平等的渴望正在萌芽,Beth是其中之一。

传统家庭,女人们相夫教子,隐藏事业野心,全心铺在丈夫与孩子身上。事实上,很多家庭表面其乐融融的背后,都是残忍与压抑:女人在家被男人呼来喝去,面对丈夫的轻视和背叛,甚至拳脚相加。在外还要保持优雅维护丈夫的权威。

不是傻,而是没办法。之所以对鬼混的丈夫装聋作哑无可奈何:经济地位低下,离开丈夫要怎样生活?就像《肖申克的救赎》里离开了监狱的老爷子选择了自杀。

社会的对女人偏见甚至限制了她们的视野,刚搬进豪宅时,唯一算得上好人的邻居,用针对他老婆的毒舌,点出了这样的社会现实:女人的时间大概都来无聊的攀比家具

Beth,从乡下到城市,是那种被传统熏陶的小女人,丈夫敲敲杯子就知道给添满咖啡。尤其她背负着害死女儿的罪名,更是对丈夫诚惶诚恐。

当她逐步发现真相,了解事实,从一开始要想方设法夺回丈夫,到理解丈夫的情人,或者说更多的理解女人,包括被暴力困扰的女邻居。

她决定离开,把丈夫让出去,拖着行李去办公室向Rob告别。

丈夫更深一面的无耻和恶心被他的秘书兼前情人揭露出来。她的自卑与自怨自艾,变成了仇恨。她改变了主意,坚定了想法:她知道她要什么,应该做什么。

虽然杀死丈夫是情理之中的事,但精巧的设局却在意料之外,正象第一集的结尾所说:唯一的问题,她能逍遥法外吗?

恭喜Beth,他成功觉醒,既学会了平等的看待男人与女人,也学会了强大,并和可能由情敌到姐妹,由姐妹到lala,开始了一段更自由的关系。为平等而Kill,她做到了。

某种程度上,lala之间的友谊比gay们更能互相理解与扶助,因为她们往往有着共同的敌人:男人和社会的偏见。

大概受到压抑的女性之间,更能相互理解吧。

争取自由的女主Simone

接手了Beth的房子,Simon在10年后办了场张扬的大趴,但,那个被丈夫抛弃了的塑料姐妹花旺达,用一个匿名信封毁了她的完美人生,至少表面上的。

旺达为什么这么做?

是的,不管从前还是现在,你的朋友都不喜欢这样的话。那些整日在朋友圈编辑幸福生活谋划完美人设的职人,要引以为戒哈。

旺达毁了她的虚假幸福,simone气到飞起对她暴揍。其实,她真该感谢这个气堵心朋友。

这纸糊的完美人生不轰然倒塌,哪来的勇气去改弦更张追求自由?

当她自怨自艾的悲叹自己的生活时,一段奇妙感情就开始了

她闺蜜的小她28岁还未满18岁的帅哥蛾子,成了她的床上发动机

彼时,同性恋正逐渐走台面,女大男小被视为勾引,偏见随处可见。艾滋病更是谈之色变的社会禁忌。男女平等不再是问题,但社会的约定俗成和偏见,对每一个人的压抑依然无孔不入。

所以,性别平等之后,人们还要疾病面前的平等(对病人的歧视,现在依然困难重重),还有放下虚伪追求自我的自由。

比如,搞砸了儿女亲家相见现场,被揪出同性恋的不只是Karl,还有亲家的女儿

一个钢铁直男的老爹,本随口鄙视Karl ,但却引出了不小心躺枪的女儿亦是同性中人。尽管偏见仍在,但显然更多的人不愿意在压抑和委屈自己,他们偷偷的寻找自我,尝试自由。

很多人搞错了重点,把刘玉玲捧为了女人的励志目标:通过婚姻赚到了钱,通过钱和魅力睡了小鲜肉。

但Simone 最令人感动的,是她的的温柔。

经历三次失败的婚姻,参透世态炎凉,她从一个准备自暴自弃,贪恋男色放纵欲望追求自由的中年女人,变成了一个令人敬佩的生活强者:确认Karl与理发师的真实情感后,她开始尊重Karl ,得知karl罹患艾滋病后,没有嫌弃他抛弃他鄙视他,她花光所有的钱,卖掉了最心爱的画,关掉了画廊,给Karl看病。

她拒绝了汤米欧洲旅行的邀约而陪伴摇摇欲坠的Karl。患难见真情,尽管不一定是爱情,但得了病的Karl对Simone从惧怕欣赏到最终的依恋,一个饱受了歧视的男人教会我们怎样保持优雅。

而刘玉玲目睹了同志之间的友谊,送走了他们的伙伴,硬钢歧视他们的餐厅老板,展示了她作为一个人的伟大与温柔,反衬了世人的虚伪。

人之所以为人,体现在你如何对待他人,而不在于你名牌美食与圈子。

这个故事,至此开始渐入佳境,在各种狗血之后,演绎成了全剧最动人的泪点。

是的,泪点。

一曲探戈,卡尔自尊且从容的接受了死亡,他深感此生无憾,亲手送走卡尔的Simone为爱和理解和Kill。

所以她对汤米说:以后你也会对别的女人说我爱你,但我很自豪成为第一个。

真挚的情感和发自肺腑的理解,人生短暂没有什么比它们更重要。肉体的自由是短暂的快乐,精神的自由是绵延的博爱。

Simone用一个人的温柔,挽救了整个剧的狗血。

追求体验的当代人,存在主义的凶险实验

Talyer Jade 和Eli,一个萨特波伏娃式典型开放婚姻样本,里面充斥着双性恋吸毒各种后现代的剧情。

几何里的三角形是稳定的,人之间的三角关系则是脆弱的。

他们是先锋的实验性质的当代人。

平等与自由与生俱来无可争辩。每个人都敏感的看待对方,任何感受都会看的很重要:I don’t want change you ,我可以救你于水火,但,我不想让你委曲求全牺牲哪怕一部分自我。

是的,总而言之,尽管我认为萨特忽悠的开放婚姻,就是丫骗炮还逃避责任的借口,但是对于当代的先锋年轻人来说,这都不是事,感受最重要,只有感受才能确定我之为我。

面对史上最漂亮的绿茶,幻想着3P的Eli,最终得偿所愿,但欲望之后边界在哪里?

他一方面拼命的想反抗tayler的控制,一方面又坠入了Jade的圈套。

脆弱的三人关系逐渐陷入到危险的境地

并逐渐演绎成最终刑事案件,Tayler最终因自卫而Kill。

而历劫不死的夫妻俩发现,相对刺激的开放婚姻,保守的二人世界似乎更有安全感,如此不安世俗的存在主义式的开放婚姻践行者,说出了“至死不渝”这种上个世纪爱情中的老梗

逐渐漏出真容的Jade很可能会成为下一季的主角,作为一个把生存放在第一位的女人,她几乎睡了她所有遇到过的人(注意是人,不是男人或者女人),你很难不好奇她到底经历了什么?

最终,tayler&Eli心有不甘又不得不的回归右派,这是社会性解放运动的某种自我调节。

太注重感受,人就有生命不可承受之重,因为刻奇到深处,人会忘了什么才是更重要的:稳定的财务,健康的生活,还有远离威胁的日常,才是前面那个1,否则再多刺激也是空泛乏力。

与其说tayler的kill是为了守护自己的爱情,不如说,他在守护一个已经快被现代人忘记的边界。

存在主义仍在演化,人们在试探它的边界,未来会是什么样呢?

最后,致命的,从来不是女人,而是危险关系。

3 ) 以“杀”之名的女性书写

《致命女人》第一季凭借其女性主义话题和出色的叙事技巧,与当下日益开放的社会而政治上趋近保守的美国形成了一股角力。号称美国史上最严格的反堕胎法案“心跳法案”的通过,是日趋保守的政治体系对近百年来的女权主义运动的又一次打压。而《致命女人》的播出,似乎就是对准了那些持着大男子主义、保守价值观的主流生态开出了致命的一击,三个女人深陷于三个不同时代的迥异困境,表达时代社会背景之下(即父权制占统治地位),女人如何通过自身的女性名义,去反抗绝杀父之法,从而寻找确立女性的地位和价值。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去探讨这一女性问题,分别是从叙事、美学以及主题探析三点来对《致命女人》进行论证分析——她们如何以以“杀”之名,谱写女之歌。

一、精巧的叙事技巧,突围传统女性桎梏。

首先,《致命女人》最显而易见的用三个时代的不同女性来讲述三个女性故事。六十年代下的中产阶级父权家庭,男性主宰着家庭和事业,而女人则是男性在生活上的补充;八十年代则发生在富裕阶层之下的女性身份和LGBT群体的复杂纠纷;到了现代2019年是性开放视野下的新型情侣关系的三足故事。三个时代的女性故事,通过相似的母题进行平行叙事,这一点毫不陌生,最早采用这种叙事方式的是格里菲斯的《党同伐异》,它采用新颖的分段结构,各段的故事和背景不同,却彼此衔接顺畅,由河流逐渐汇聚成激流,表达出对历史进程的思索,营造出了恢弘的气度。格里菲里在这里回应了《一个国家的诞生》中遭受非议的种族主义,《致命女人》的故事可以与此形成对应,是对不公平男权制社会的回应。但是它关注的点更加细微且精巧,仅仅是针对女性、属于女性的叙事,这也与大多数气势恢宏的史诗电影,突显男性气概、历史命运等的宏大叙事不同,女性总是处于边缘地位,在主流叙事(传说、电影、小说、宗教)等的概述中从来都是客体地位,男性始终是主体,他们主宰着叙事的发展,而像《一个国家的诞生》《宾虚》这一类,女性永远找不到真正的价值。而这,正是《致命女人》所反对的叙事方式,它不意在叙述女性命运史诗,它更像是去刻画一种女性形象,一种试图摆脱男性束缚,寻求女性平等的对话或是多人关系中的自我价值的女性身份。因此,编导们采取这样一种精巧的叙事方式,不仅仅是意在结构上的整齐统一,更是形成了一种灵活、超文本的对话属性,让这三个不同时空的女性故事可以超越时空的完成“对话”,让这种女性表达汇聚成更猛烈更具摧毁力的激流,去摧毁父权制之下的种种女性囚笼。

《致命女人》在叙事方式上的运动,采取了灵活多变的风格,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对同一故事的多重视角的叙述。热拉尔·热奈特提出了一套严整的符号学叙事理论,他提出了“叙事、叙述、故事”三个概念,尤其是当叙事不等于叙述,而叙述决定着叙事的状态时,对叙述的分析成为了叙事学分析的重点。在《致命女人》中,叙述的主体十分多变,最主要的是他采用一种记录采访式的内聚焦视角,包括妻子、丈夫、情人、旁观者、死者等在内的主观叙述。在热奈特的叙述中,认为这种叙事的叙事者代替了作者,确立起与文本话语系统的关系,不是作者在叙述,而是叙述者在表达与陈述。《致命女人》正是借用多重人物的视点来叙述“Why Women Kill”这一电影标题,如同希区柯克的“麦格芬”、奥逊·威尔斯的“玫瑰花瑞”一般的叙事技巧,来完成对整个“杀人”事件的全景式表述。借用人物的独白或采访式对话,来表达常规叙事中缺失的女性视角或配角视角的补充,是赋予主线故事更多对女性的解读空间和外延的思考。同时,这种视角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常规的好莱坞式封闭的叙事技巧,在常规好莱坞的电影中人物始终无法脱离故事而存在,也让观众沉浸在梦幻虚假的故事中完成人生体验,而《致命女人》则用这种“超越”的视角打破了传统的好莱坞叙事,让观众从虚假的影像中脱离出来,进而对这样一种看似疯狂而又合理的杀夫故事产生现实的思考,提醒观众保持对影像的距离,形成自己的独立思维,而不是去纯粹的消费女性影像。

二、统一的美学风格,跨文本的女性对话。

《致命女人》尽管是三个不同时代的女性故事,但是导演在对故事的节奏和影像的表现上追求着统一的风格。首先最为明显的是人物的设置上,三组故事都有相似性的主要人物和次要角色,包括丈夫、妻子、情人、协助者、旁观者等,这种相似性的人物设置给整个故事的节奏增添了可控的因素,使得三个故事可以平行的河流同时向海洋汇聚,形成更猛烈、惊险的叙事张力。在这一点上,导演还有意的运用相似性的剪辑转场和同一个配乐来完成节奏的把控,尤其是在第一集当中用特效场景无缝连接起三个时代的家庭,十分精巧流畅。同时,编导们有意加入了多场舞蹈的场面,用巧妙的剪辑串联起三个时空的故事,包括最后一场杀戮所用的超现实主义的舞蹈,将三个场景完美的融合到同一场舞蹈当中,让杀戮的仪式感和女性的自由之舞形成巧妙的呼应,寓意着女性最后的胜利。通常的好莱坞歌舞片(好莱坞黄金时代)是建立在所谓“视觉快感”(劳拉·穆尔维语)和“窥视癖”(主要指“暴露癖”与“恋物癖”,克里斯蒂安·麦茨语)的创作心理和观众心理之上,对女性的身体和形象是一种满足快感的消费行为,在这一表述之中,歌舞片就是将女性客观化,拒绝女性进入“菲勒斯”的中心叙事的主流态度。而《致命女人》巧妙的借助这一歌舞形式,反其道而行之,把对女性的反抗表达与歌舞形式结合起来,形成浑然一体的女性之舞。不仅仅是歌舞形式,其中还包括舞台剧、新闻采访、超现实对话等的形式,笔者不过度叙述。

总的来说,这种剧作(表现形式)上的精心设计,使得三个不同时空的女性可以形成巧妙地呼应,她们的焦虑、困难、抉择不再是个单个的困难,而是一群女人在不同环境下的相似遭遇,一种女性普遍性的群体的焦虑和困境,包括对不忠的男人的容忍、大男子主义的压迫,对平等的性的需求以及经济结构变化之下的女性地位问题等等,这些大大小小的角色困境已经不再是单个虚构出来的情节需要,而是奠定在女性生活经验的基础之上,对其进行的二次创作,试图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到这些问题之上。通过这些叙事的技巧,能够形成女性共同身份的表达。

作为三个故事发生的同一场景——房子,承担了三个女人在叙事上的联系,这也作为一种场景上的美学风格承担了不同身份的女性表达。六十年代的贝丝·安和罗布的家庭结构和两性地位就是五六十年代美国社会普遍的中产阶级家庭模板,丈夫不仅是家庭的经济支柱,还在夫妻关系中占据绝对的统治地位。而对于他们的家庭装饰,是蓝色为主色调和谐的简洁殷实的中产家庭风貌,显示出当时传统的家庭女性和事业男人的现实对照,这里的女性反抗的是传统的父权制家庭的压迫,和五六十年代女性解放、摆脱男性束缚的潮流形成对应。早在1949年,法国女权主义者西蒙•波伏娃发表了作品《第二性》被新一代女性奉为经典,书中所提及的“女人并非生来就是女人,而是后天才成为女人的。”对包括美国在内的第二次女权运动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片中贝丝·安的邻居希拉曾提到过一本关于女权主义的书《女性的奥秘》,其作者贝蒂·弗里丹在书中就说过:“她将家庭比喻为“舒适的集中营”,描绘了女性面临的“无形的困扰”,号召妇女冲破家庭的束缚走向社会,结束对女性的性别歧视。”而罗布及其对妻子的标准要求,就是贝丝•安所面临的“无形困扰”。八十年代的西蒙娜通过豪华的家庭装饰显示出一个富婆的形象,包括墙上的名画、安迪·沃霍尔式的西蒙娜自画像、自身的珠宝穿戴等等这些显而易见的视觉元素,塑造的是一个十分具有门面的女性形象。她所要面临的是更加复杂的同性恋问题和女性的交际问题,看似十分激烈的冲突,编导有意用浮夸的剧情和表演去弱化道德伦理的剧烈冲突。看上去如此不靠谱的几段情感,最终却以异样的温情和祥和的死亡来结束,给予悲惨女性巨大的慰藉与关怀。新世纪20年代的家庭场所,更多的是轻便、随意的场景布置。角落堆砌的杂物,低矮的沙发,长桌高椅、没有过度的装饰,日常的咖啡和冰箱食物,显示出的是当下十分开放、简约的生活方式(当然也包括性开放的意识)。三人行的性关系重新审视了当下的婚姻关系,对女性而言,是一种更加自由、多样的性爱体验,女性逐渐从传统的父权制关系中逃离出来,而第三者的插入式对于这一是新型性关系下危机的探讨。影片的最后,也正是用房子的交换转让直接连接了三个女人,她们都用“杀”的方式进行了跨时空的对话,捍卫了女性的尊严与权力。并且,随着第四位房客的一声枪响,似乎寓意着女性的斗争史并继续谱写。

三、“杀”出女性出路,女性自我书写。

片名的“Why Women Kill”已经用事先张扬的谋杀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杀谁或者怎么杀不是电影要探究的关键,而是为何而杀这一题眼。而通过叙事的层层展开,对女人为何而杀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动机分析,像撒网一般铺陈叙事,最终通过“杀”来完成对女性自我的书写。

贝丝·安杀的是对女性身体的囚禁。丈夫和邻居的丈夫,是两个大男子主义者的代表,贝丝·安的被缚是两方面造成的,一方面是丈夫对妻子的传统要求,另一方面是对死去女儿的愧疚,代表着是主流价值观的压迫和家庭的阴影。贝丝·安所要对抗的是一座大山(主流)和一个包袱(女儿),丈夫的谎言则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她所设计的“死亡计划”不仅仅是对于自身的救赎,更是对群体的号召(妻子的情人、邻居),通过自身的反抗试图号召更多的女性联合起来,去反抗自私自利的男性话语,这种反抗是建立在男性具象的压迫之上,寻求两性的平等,正如当时那个时代一样,女性自给自足,寻求经济独立,自我事业的建树,平等的选举权,两性间分工的自然性等等。六十年代风起云涌的女权运动虽然电影中没有提及,但是所表达的女性之声依然是那个时代女性的心声。

西蒙娜的“杀”夫是对两性关系的和解。八十年代的女权主义已经逐步取得进展,这一时期也兴起了性别研究,因此,也出现了形形色色的女性主义流派。人们在父权意识形态中形成的概念使得她们从男权的角度来描述这个世界,而女权主义者对这些习以为常的概念提出了挑战。片中最明显的就是西蒙娜的女性地位的上升,以及传统的男权观念在片中几乎很少呈现,并且加入了同性恋、中年与少年的性关系和性的伦理道德讨论。相比于传统的性爱关系,西蒙娜与丈夫的“情与欲”的羁绊更加微妙和复杂,但是两者的“性外遇”相比之下是一种更加平等的两性关系,压迫着他们的是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从他们邻居朋友的态度可以看出这样一种普遍的道德压迫。西蒙娜的敌人是世俗观念而非是丈夫本人,他们不同寻常的性伴侣所遭遇的不公平待遇,反而弥合了将要分崩离析的家庭。丈夫的“死”是社会偏见、世俗压迫的牺牲品,而西蒙娜的“杀”夫,是对丈夫的拯救,是对于当下人伦道德的讽刺批判。八十年代的女性困境,已经不仅仅是传统的父权形象,更应该是整个社会所扮演的道德精英。

洁德的被杀是新型伴侣关系的思考。对于泰勒和伊莱,一方面是传统男权身份几近消失,另一方面是双性恋带来的多边关系,他们所定制的伴侣契约关系是对于传统婚姻契约关系的打破,试图分区性与爱的单一性来满足更多元的自身需求。当第三者合理巧妙地插入其中时,三角关系也不再是最稳定的形状,尤其是在两性关系之中,看看《祖与占》《戏梦巴黎》等,几乎无法存在一种稳定的三角关系。三者之中两两关系的变化,包括经济地位、性行为等的差异性,以及人对于爱的嫉妒心和占有欲,这些个人心理与现实原因是难以逾越的,洁德的死正印证着这种新型情侣关系践行的艰难性。可以看到的是,这段故事虽然女性占比数量大(两女一男),但已经渐渐地想要跳脱单独的男性或者女性叙事,或者说不再专注这种不对等的两性关系,而是试图剔除性别差异的单纯的伴侣关系,寻求一种更加自由、平等的人与人的性爱关系。

通过对三个女性故事的戏剧化呈现,《致命女人》不仅仅讲述了一个富有趣味、嗨点十足的故事,还敏锐的抓住不同时代下的女性命运,她们用“杀”之名,共同书写出关于女性自我的篇章。笔者仅以以上三点作为表述的窗口,去试图探讨作品中所要表达的女性主义视角。同时笔者也寄予期待,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我们共同拥有一个美好未来。

4 ) 埋葬婚姻,不如埋了丈夫

CBS流媒体平台CBS All Access于上周开播了黑色喜剧《致命女人》(Why Women Kill)。

首集播出,豆瓣评分持续走高,眼看着从9.1到9.3,再飙升至9.4。

但海外口碑一般,IMDb7.1,metacritic61,烂番茄新鲜度71%。

如此鲜明的对比,到底是审美区别、文化差异,还是对刘玉玲的感情分?

我认为都有,私以为豆瓣评分虚高

《致命女人》的优缺点其实是一体两面。我们来展开讲讲。


故事讲述了60年代、80年代和2019年三条时间线里,居住于同一所房子里的三名女性各自遭遇了婚姻危机,最后走上复仇杀戮之路的故事。

LGBT、Feminism、出轨、出柜、伦理、three-way、撕逼、谋杀…仅仅第一集就展现了各种流行元素drama大乱炖,直戳观众G点。

本剧由著名华裔女演员刘玉玲自导自演。

除了《杀死比尔》中的惊艳登场,中国观众最熟悉的角色无疑是《福尔摩斯:基本演绎法》中的女版华生。

在《基本演绎法》S7最终季落幕之际,这部打着“刘玉玲首次执导”响亮名号的作品无疑为各位情怀向的影迷带来了一丝慰藉。

还值得注意的是,本剧由《绝望主妇》制作人MarcCherry亲自操刀。

无论是《绝望主妇》《致命女人》,还是红极一时的《蛇蝎女佣》,都打上了鲜明的Marc Cherry标签,同样的群像剧,同样擅长提炼典型,并浓缩于一个构思精巧的限制空间内展示,最终指向的是生活表象下女性内在的隐秘欲望。


一、女性主义的表达

女性主义(Feminism)主题在第一集已经呼之欲出。

· 60年代——

主妇Beth(《童话镇》白雪公主Ginnifer Goodwin饰)是一个为丈夫马首是瞻的家庭主妇,兴趣特长是操持家务。得知丈夫的出轨事实后,她由自我欺骗与逃避,到亲眼证实,最后彻底黑化。

但必须看到,这种“觉醒”实际上相当被动。

她不断经受着自我怀疑,同时被其他女权思想的启蒙者(邻居大姐)推动。

就连最后黑化的笃定,也在于幻想中完美“依附关系”的倒塌,从而产生自我价值的失落,是“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别无他法

比较有意思的是Beth萌生杀意后的晚餐段落,

一个话里藏刀,一个浑然不觉。

——离开了你,我将是谁?
——My widow.我的寡妇。

我不由地想起这张图片:

She is someone,
Not someone’s sister/mother/daughter/wife.

在六七十年代女性主义第二次浪潮的语境下,将“自我意识”从一段被冠以姓名与价值的附属关系中找回,这也许是对人物后续“化被动为主动”的一个提示。

· 80年代——

上流贵妇Simone(刘玉玲饰)流转于锦衣玉食的生活与璀璨鎏金的聚会。即使小心打造的“完美人生”出现裂缝,也必须维护表面的风平浪静。

而比起裂缝的制造者——暗地出柜的丈夫,她更恨那个把裂缝曝光的人。因为她care的是“自尊”。

而那个“从小”暗恋她的18岁嫩头青如此兀自莽撞地闯入,无疑打乱了她的阵脚,让她的“完美人生”也添了“禁忌”的一笔。

其实,从完美到破裂,未必不是获得自由的方式。

潜藏的意识是:希望有人可以将自己从“强势”的常态中解放,从紧绷的肉体中抽离。

究竟什么才是真正的“自尊”与“自爱”?

也许应该从正视和倾听自己的身体需求开始,禁断之恋又何尝不可?

· 新时代(2019)——

Taylor(Kirby Howell-Baptiste饰)可以说是独立女性的完全体,这点在她与丈夫约定的开放式婚姻中已经全方位地显露。

值得一提的是与装修工人对峙的段落。

为了缩减工期,装修工人扯出一大堆“义正言辞”的理论,一副 “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的嘴脸。

他自我建构了一副权威形象,这种意淫的权威,只是出于自以为然的“性别优势”。而Taylor的一番言辞瞬间把“性别关系”置换为“雇佣关系”,成为话语权的主控方。

Dick对于男性崇拜的隐喻无疑大胆赤裸又粗暴有效,为这场夺权增添了讽刺与喜剧加持。随着男性雄风的疲软,对方的心理堡垒也一举倒塌。

将三个时代的三个女性角色放置于精心设置的情景中,与不同的男性发生冲突,意图再明显不过:

展现女性由独立意识萌芽,到自尊自爱,再到同位同格、摆脱权力压制的过程。

预示着:“革命”尚未成功,冲突必然升级。

遗憾的是,本剧对于女性主义主题的探究流于表面,停留在机械的“背叛 - 觉醒 - 反抗”的因果模式,且每一环节都是单单依靠具体事件来触发,心理转折生硬。这无疑限制了本剧的表达深度


二、 开放式婚姻的危机

作为一名双性恋的律师,Taylor与身为编剧的丈夫建立了开放式婚姻关系,这一稳定关系在Taylor将一个同性爱人带回家时被打破,面对美艳的少女,丈夫也开始沦陷,陷入three-way的幻想,而妻子对丈夫的这些脑内动乱其实还毫不知情。

这段婚姻危机的根源其实不是所谓的“第三者”,而在于丈夫首先违背了开放式关系的基石——坦诚。

开放式关系的前提必须是坦诚,双方可以在对方知情并认可的条件下发展其他亲密关系。

而一旦失去坦诚,一旦出现信任危机,契约也就失去了约束意义,就会落入萨特与波伏娃的现实困境。

在我的印象里,基于爱情的开放式关系很少在影视作品中被重点、独立地讲述。

而大众通常会把它定义为:“各玩各的”,言下之意是这种关系更多是依靠金钱或其他利益关系而维系,爱情的因素微乎其微。

然而,在开放式关系的双方共识里,爱情的坚定,恰恰需要依靠多线关系来维持。因为爱情是排他的、占有的,而开放式关系挣脱了道德或其他社会公约对于爱情本身的桎梏,可以同时拥有理想中的爱情,与理想中的自由。

这里不对开放式关系作过多臆测与评价。

仅从个人立场来看,只要遵守“成人、自愿、私密”原则,任何两性关系都应被尊重。


三、成也drama,败也drama

开头说到,这部剧的优缺点其实是一体两面。

用最简单粗暴的词语概括:drama。

吃这套的观众被戳中G点,就是成功。

也有观众觉得无感:就是一般的婚恋出轨剧,狗血。

简单理解,Drama就是“戏剧性”。

将人物的深层心理与行为逻辑通过表情、动作、台词等直观外现,直接诉诸观众的感官,同时在人物命运相互勾连的张力下,毫不迟疑地推进矛盾冲突,营造高潮。

这一点首先可以从复古漫画式的片头窥见端倪——

仔细观察漫画内容,其实已经展示了各种women kill的全过程,当然这可能只是影射,不一定确切地对应剧中的谋杀。

而“伪采访”片段更像是将剧集搬上戏剧舞台。

丈夫们追忆起爱上妻子的“甜蜜时刻”,配合着黑色幕布,这些字眼分外讽刺。

像是呈堂证供,又像是死亡录像,着实黑色幽默了一把。

关于人物,本剧像排排坐吃果果,将一些大众再熟悉不过的标签一个个粘贴在对应角色身上,属性特征极其鲜明、强烈——

1.政治正确的标配:白人、黑人、黄种人,同时黑人和黄种人承担了绝大多数“觉醒”的属性,不是插科打诨的人设; 2.LGBT人群:同性恋、双性恋; 3.婚姻地位:不对等婚姻中的免费女佣Beth、看似完美婚姻下的同妻Simone、开放式婚姻中的主控者Taylor; 4.爆点:出轨、出柜、小狼狗姐弟恋、three-way、三角暧昧……

台词也是语不惊人死不休:

Simone为了弄醒丈夫一巴掌挥下去紧接着又一优雅转身——

我对本剧的定义就是——“类型爽片

人物属性单一,行为逻辑固化。

这样处理的目的也很纯粹:不让心理空隙耽误叙事节奏,而是“集中力量干大事”,一心一意朝着既定轨道行进——

一切为加快节奏服务,为激化矛盾服务,为达到so sad、so bad、 so drama 的高潮服务。

这是本剧的“讨巧”之处,

也是本剧的“油腻”之处。

1.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工具化、脸谱化、标签化、扁平化,限制了前文所说的表达深度。

2.少支线、少冗余剧情,叙事密度大、缺少铺垫、缺少细节、缺少留白。给人以“该交代的似乎都交代完了”的感觉,缺少后续期待感。

不禁让人怀疑,后续有限的故事容量,是否会让本剧失去现在的“优势”,导致评分持续下滑?


四、平行时空中的“时时刻刻”

三个故事以平行蒙太奇的叙事剪辑方式同步推进,这是影视作品惯用的形式套路,用最简单的方法缕清几条线,省事、好用。

值得一提的是,本剧将场景设置于在不同时代的同一所房子里,转场过渡较为自然流畅,故事的完整性不会因为画面而割裂。

比如Beth刚搬进新家,一个俯视的全景画面,镜头由地板逐渐推到楼梯,Simone自然登场,有一种岁月轮转、一日百年的奇异观感。

更重要的是,三个时代的女性似乎产生了某种命运共同体的互文意味。

这让这个超级狗血、无比俗套的故事出现了隐隐的宿命感,其中包含了女性对于独立人格的建构需要(无论主动或被动),包含了婚姻、爱情与道德的三角探讨。

在这一意义上,本剧可能是对经典电影《时时刻刻》的致敬

无论什么年代、什么阶层、什么肤色,这些故事在集体无意识的裹挟下被重复相似地书写,基于道德与伦理尺度的人性暗面一次次被正当地游行示众。

观众一面紧张刺激地欣赏着这些“恶”,一面也发自内心地喊出一声声SHAME!SHAME!

所以这样的剧集,不会符合所有人的审美。

但这样的故事,一定会被一些人喜欢、或者说被需要。

第一集结尾,本剧向观众抛出了两个问题:

Why women kill,
Who would she murder?

这个答案已经不是秘密。

而下一个问题才是开启下一阶段的关键——

(本文截图来自人人影视字幕组)


END


5 ) 自梳女、阴阳恋、开放式婚姻、多边关系……《致命女人》中的现代关系大梳理

《致命女人》最吸引人的亮点,是为我们展示了多种情感关系的可能性:

一、Beth Ann最后和小三April一起共同抚养了April和Rob的女儿。

剧中并没有提到两人再婚,April要去百老汇,Beth Ann毅然卖掉房子和她们一起去,可见这两位女性是在一起生活的。但是她们并不是女同。

志同道合的女性们相互扶持的生活,这种关系,我们的刘嘉玲和杨采妮就演绎过。

上个世纪初及中,因为战乱及社会不稳定,几个女性决定一起生活,她们就叫“自梳女”。

而现在,做此选择的女性可以并不因为大环境,而因为对方志趣相投,目标一致,而选择一起生活。比如在Beth Ann的故事中,就是她和April成了好姐妹,一起抚养孩子。

毕竟我的好友夏洛特就说,老了之后,就一脚踢开老公,和她的三五姐妹一起进养老院。

二A、Simone和Tommy的姐弟恋。

不要认为“男大女幼”这种婚姻模式是唯一正常的。毕竟,麦当娜和她的小男友(们)也是过得开开心心的。

年龄差距在情感中并没有那么重要。设计师老佛爷Karl Lagefeld和他的男友(们)。

杨振宁和翁帆相恋的新闻出来的时候,还有一堆中国的媒体还冷嘲热讽。人家一对儿看起来落落大方,我也不知道有什么好笑的。

二B、Simone和Karl的开放式婚姻(open relationship/marriage)。

我身边就已经很多开放式关系的例子了。始祖就是这一对牛逼的哲学家:

既然你们都不知道萨特和波伏娃,那我就举个人人都知道的例子。

哈哈哈哈想不到古一法师这么棒吧。

Tilda Swinton一直被媒体质疑她和男友是否是开放式关系。她带着小男友Sandro Kopp在全世界各地参加活动各种飞,但是她的正牌男友依然在家中抚养两个孩子,两人也是开开心心其乐融融啦。

这是古一法师和小男友Sandro Kopp

这是古一法师和当时的正牌男友John Byrne

顺便说一下,古一法师说过:“一夫一妻制就是个错误,在一段关系里,如果感到疲惫了,就该去呼吸新鲜空气”。

二C、Simone和Karl的无性婚姻。

Karl在得艾滋病之后,对Simone说:

对哒。无性婚姻也是婚姻的一种形态。有很多媒体报道“现代社会中xxx对夫妻中就有1对没有性生活”,语气是谴责的消极的。但是,根据人类喜新厌旧的本质,大多数夫妻过了一定阶段都是少性和无性的。这有什么好悲观好消极的啊。无性婚姻并不是什么被谴责的事情。

Simone回复的这一段有点感人:

对哒。情感和婚姻关系中,性很重要,但是比性更重要的是两人共同的经历,以及给对方的支持和理解,并且不离不弃地陪伴。

Simone在Karl离世之后,还建立了艾滋基金会,这就是更伟大的情感升华了。

二D、同性恋的Karl。

这个不用展开说了吧。谁还没有几个基友gay蜜啊。

二E、阴阳恋。

Karl是艾滋病毒携带者(阳性),Simone是阴性。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阴阳恋也早就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了。

最早的《Queer As Folk(同志亦凡人)》里就探讨过这个问题。

到之后同志真人秀《Finding Prince Charming》里面的那个钻石王老五Prince Charming选的老公就是阳性,大家都觉得,完全不是事儿啊。

而最近的《Queer Eye(粉红救兵)》里的甜到炸的Jonathan van Ness也对媒体坦诚说他是阳性,但是他也是漂亮男朋友不断诶。

三、Taylor、Elli和Jade的多边关系 (Polyamory)。

这一段有点没劲,原因是情节坍塌了。故事中的多变关系没有成功,主要原因是Jade是个贱人。但是不妨碍我们讨论多边关系的可能性。

在剧中,Taylor要参加一个多边关系的研讨大会,在路上碰见堵车了,她说,哈哈,没想到现在有这么多人是多边关系。

最近红到发紫的A妹Ariana Grande有个同志弟弟,他前一段时间对媒体说,他和“一对已婚男男”恋爱了,也就是说,他们三个人进入了一段多边关系。

总结一下,《致命女人》从结构和人物设定上虽然像……十多年前……那部巨牛的《绝望的主妇》,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它已经开始讨论不同的形态的关系。(仔细想想,《绝望的主妇》里,五个主角里,连非裔亚裔都没有。)

现代情感关系的表现形式,绝非一男一女、婚姻相伴、携手到老这简单的一种。

看爽剧虽爽,但是它同时告诉我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

一、你有权选择你自己喜欢的情感模式;

二、对非传统的情感及婚姻关系,不要戴有色眼镜,不要评判,不要碎言碎语唧唧歪歪。

6 ) Simon到底要什么

我记得大部分对于八十年代故事的恶评来自Simon和Tom搞到一起之前那个人生回顾

有许多人执着于大女主前脚扇了骗婚老公后脚怎么就开始觉得被爱才是人生价值了,骗子。最后为什么兜兜转转要和那个骗婚gay在一起,骗子。仔细共情一下,也许是说得通的。

Simon没有朋友,也鲜少被爱,她的fabulous是指被嫉妒,被眼红,可是她确实想要被自己看得上的人看上,得到认可和爱啊。她刻薄,尖锐,耀眼,旁门左道杀出一条血路并且理直气壮。可是她几乎没有朋友,也没有亲人。圈子里的贵妇明里暗里夹枪带棒,全都嫉妒又看不起她,Naomi就更不用说了,谁最好的朋友是这样还不如和jade谈恋爱呢……自己的女儿也是,我觉得她们的亲子关系十分现实,从蛛丝马迹里,女儿生于前两段只和金钱有关的婚姻期间,也许母女有感情的,只是太复杂了。

Simon的人生是从那个在洗衣店半夜被妈妈逼着熨偷来的真丝床单开始的。用两次婚姻换取阶级上升,功成名就后找到了风度翩翩底蕴深厚的英国爱人。这个爱人弥补她早年完全放弃感情换取前程的缺憾。因此她非常自豪,我的人生就是十全十美啊。

Karl是怎么说的,他觉得一身珠光宝气的Simon太迷人了。回想一下Karl,英国基佬,艺术底蕴深厚,再看看Simon一个浮夸的富婆,连基础的地理常识都没有。原本这是一个铁板钉钉的鄙视链,可是Karl,从来没有,看不起Simon,他觉得Simon是一件艺术品,太迷人了。我认为这个刻画足以支撑为什么她陪着Karl倾家荡产治病,也足以支撑最后的探戈。

想要突破天花板,就要漠视无数的嘲笑和中伤,因此认可就显得分外要紧,因为她们突出重围的路上,太少得到认可了。Karl给了Simon,这比一切都可贵。当性向曝光,Simon觉得受到了不可容忍的背叛,这是对她一切人格魅力的否定。过往所有的赞美都不能再分辨真假了,因为对方信用破产了。她当然不在乎前两任爱不爱她了,可是当她唯一一次选择爱,得到的结果是欺骗,悲从中来是必然的。

Tom永远不可能像Karl被发现假自杀的时候一样平静,“不惊天动地你就没反应”,也不会在书写宾客名单的时候奉劝Simon你的朋友还是要请的,不然亲家那些上不得台面的暴发户就会填满你的大场面。Simon一直都非常爱Karl,包括当她面对那句

哭着在楼梯上喊出来的,那样的爱不够!

她真的太需要被爱了,需要探戈音乐响起的仪式感,独特感和契合感。两个刻薄恶毒且优越感强到足以另任何人感到不适的人能相处十年,他们应该多么和谐呢,不可思议。他们都最在乎尊严,可是都过上了那样没有尊严的日子,即使是这样,也没有哪一个看似精致的人决定怨怼生活,他们依旧努力的维持着体面。让Simon最后含泪送Karl去死的,是她发现对抗病魔到最后,Karl会失去所有的尊严仅仅活着。于是她放弃了自己想要Karl活着得欲望,在华丽里让一切谢幕,多么符合这两个毕生内求的选择。

所以没有性又怎么样,那是精神的一部分支柱啊,Simon本身,只是一个想要很多很多的爱的小姑娘而已。

最后祝大家都能找到自己的基佬(咦???)

短评

我他妈真是太爱刘玉玲了!!!!!

6分钟前
  • INASTU
  • 力荐

挺好看的一剧差点因为译名错过了,建议译为《她杀》。

7分钟前
  • 小感叹号 !!
  • 力荐

天哪这个神选角!每一个、真的是每一个配角都是以前就非常非常喜欢的,居然凑到一起了,谁干的?给选角导演跪下了!《基本演绎法》完结给我带来的巨大伤害已经治愈60%了,百分百还在逐渐上升中(我要破天荒提前给五星了

10分钟前
  • ==
  • 力荐

年度仇男大剧

13分钟前
  • 力荐

Why women kill? Because men ask for it.

16分钟前
  • UE
  • 力荐

2019花式切镜头大全。

21分钟前
  • wang_15th
  • 推荐

讲述同一栋房子发生的三个不同年代的故事,让人联想到《云图》。生活的年代不同,人们所面临的问题却是相同的:爱人出轨。贝丝得知丈夫出轨,首先想到的是自己是不是做得不够好。事实证明,即使她换了新发型,买了新衣服,丈夫仍然丝毫不在乎。于是她终于明白,丈夫之所以出轨,是因为他是个渣男,和自己做得好不好没有任何关系。相对于贝丝长期被丈夫打压、丝毫没有地位,萨蒙妮则是有绝对的话语权。的确,拥有财富和权力并不能保证她丈夫就不会出轨,但至少丈夫出轨后,她不会手足无措。同样是得知丈夫出轨,贝丝是不敢说出来,萨蒙妮不仅敢于主动说出来,并且可以提出离婚。对萨蒙妮而言,丈夫不是必需品,是可有可无的。没有丈夫不会对她造成任何困扰,反而她还可以名正言顺地去找小鲜肉。当然,一切都因为她本身足够强大。

24分钟前
  • 朝暮雪
  • 力荐

完全膜拜,太牛了!瞅瞅人家这节奏,看看人家的镜头转换,再听听人家的配乐,还能说啥?眼睛耳朵根本不舍得离开一秒钟。最重要的是,这东西有现实意义啊,开放式婚姻、三人行、家庭主妇的危机、原配和小三!天哪,这简直就是对未来婚姻的预言!片名叫“why women kill”,看完第一集,还没有杀人的苗头,但光黑色幽默就让你合不拢嘴。五星推荐!

26分钟前
  • 木石子
  • 力荐

Beth这么努力拯救婚姻,但Rob依然选择在罹患“绝症”的妻子过世后迎娶小三。2019年的那三个就更不用说了,所谓“开放关系”“人性自由”的明亮旗号下,全是肮脏不堪的欺瞒与算计。唯一温情的部分还是在刘玉玲,当她向Karl挑明知道他生病的事时,Karl急着解释病不会传染给她,玉玲姐却说“你觉得我是怕我自己染病吗?”不是,她只是在担心Karl而已。虽然是形婚,但这对才是真感情啊!他们两个人的所言所行都是在为对方着想,他们真情实意地希望对方能幸福,能快乐,能尽情享受人生。这种理解和共情是极其深刻的,是站在“身而为人”的角度上,在深切理解着彼此的处境。这样的感情虽说不是爱情,却已经足够强大,足够亲密。其实,婚姻生活的本质就是亲密关系。或许可以没有真正的爱情,但一定要有真正的爱。

31分钟前
  • GYY
  • 力荐

必须要吹一下这个平行蒙太奇 太流畅了 而且节奏丝毫不乱 叙事结构虽然相似 但是真的一点不影响故事的独特性 不知道这个故事后面怎么串联 但就第一集真的八错 唯一吐槽一下刘姐的造型 阴影也太重了叭

34分钟前
  • 一个大疯子
  • 推荐

「时代变了,谈恋爱哪有杀老公好看。」

35分钟前
  • 堂·吉诃德
  • 力荐

从基本演绎法追着刘玉玲过来的,这里面完全是另一个性格啊,太赞了,和小奶狗之间的感情好有趣,另外两个女主也很好,童话镇里的白雪胖了好多哈哈

37分钟前
  • 金汐月
  • 力荐

哇哦,这个平行剪辑真的很不错,不会显得杂乱,过渡也很好,国内学学吧,虽然故事有点狗血但是看的很有意思

39分钟前
  • elaineOoo
  • 推荐

"妈,他打我。"“我又不是你保镖,自己打回去。” 哈哈哈哈哈哈,意大利女人

44分钟前
  • Justina
  • 力荐

给我一种,芝加哥的感觉

48分钟前
  • Victoria
  • 力荐

居然是第一个看过的,anyway,无论刘玉玲演啥我都追。

52分钟前
  • 瑟歪沃尔
  • 力荐

没有什么特别的,但就是节奏奇好,重心特别明显,看着一点也不累。

53分钟前
  • 纯Jun
  • 还行

表白下劉玉玲惹好喜歡她演的Simone 打她老公那段真是笑死了 本劇集齊 (三人行 同性戀 雙性戀 姐弟戀 )

55分钟前
  • yhtacshy
  • 力荐

所有人都各怀鬼胎 只有小奶狗在认真恋爱!

56分钟前
  • 我有一头小毛驴
  • 推荐

虽然才更两集,不过太对我胃口啦!第二集刘玉玲那句youth 可以回味无数遍!

60分钟前
  • 醴醁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