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D

古田军号

剧情片大陆2019

主演:王仁君王志飞刘智扬胡兵张一山孙维民李幼斌董玥邹先煜

导演:陈力

剧照

古田军号 剧照 NO.1 古田军号 剧照 NO.2 古田军号 剧照 NO.3 古田军号 剧照 NO.4 古田军号 剧照 NO.5 古田军号 剧照 NO.6 古田军号 剧照 NO.13 古田军号 剧照 NO.14 古田军号 剧照 NO.15 古田军号 剧照 NO.16 古田军号 剧照 NO.17 古田军号 剧照 NO.18 古田军号 剧照 NO.19 古田军号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21 20:02

详细剧情

《古田军号》是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献礼影片。影片用真诚的艺术表达和创新的手法,以一个红军小号手的视角,讲述了红军从井冈山突围到闽西期间,年轻的革命领袖带领年轻的红军,在绝境中探索真理,开辟了中国革命成功的非凡历程。

长篇影评

1 ) 两个处分与古田会议

红四军七大由陈毅主持,号召“大家努力来争论”。代表们围绕从井冈山斗争以来的各方面问题进行讨论。会议所作的决议对许多具体问题的结论是正确的或比较正确的,但错误地否定了毛泽东提出的党对红军领导必须实行集权制(当时对民主集中制的称谓)和必须反对不要根据地的流寇思想的正确意见。通过的决议说:“流寇思想与反流寇思想的斗争,也不是事实”,还把“集权制领导原则”视为“形成家长制度的倾向”。会议认为,毛泽东是前委书记,对争论应多负些责任,给予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大会改选了红四军党的前敌委员会,在选举前委书记时,由中共中央指定的前委书记毛泽东没有当选,陈毅被选为前委书记。毛泽东在会上最后发言说:现在还是要根据我们历来的实际斗争中间的经验,加强这个政治领导,加强党对红军的领导,军队要做群众工作,要打仗,要筹款;至于会议对我个人有许多批评,我现在不辩,如果对我有好处,我会考虑,不正确的,将来自然会证明他这个不正确。会后,毛泽东被迫离开红四军的主要领导岗位,到闽西特委指导地方工作。

红四军攻克上杭县城后,在九月下旬召开中共红四军第八次代表大会,并致信毛泽东要他出席大会。据陈毅回忆,毛泽东回信说:我平生精密考察事情,严正督促工作,这是陈毅主义的眼中之钉,陈毅要我作“八边美人四方面讨好”,我办不到;红四军党内是非不解决,我不能够随便回来;再者身体不好,就不参加会了。回信送到上杭,前委给了毛泽东党内“警告”处分,并要他马上赶来。毛泽东只得坐担架到上杭。但他赶到时,会议已经结束。大家见毛泽东确实病得很重,让他继续养病。红四军八大开得很不成功。第二年,红四军军委代理书记熊寿祺给中央的报告中说:由于“实行所谓‘由下而上的民主制’,开会就得争论半天。”大大小小的问题,事前没有准备意见,就拿到会场上来争,往往争论到最后还得不到一个结论。甚至“为了一个红军法规中的党代表权力问题,讨论了两天仍旧没法解决,结果还是决定请示中央。”中共红四军“八次大会时,无组织状态的开了三天,毫无结果”。“这就是九次大会前各级指导机关的极端民主化倾向的现象。”

2 ) 《古田军号》——远被低估的佳作!

看到评分这么低,非常难受。我认为这是主旋律作品中少有的类型,细致而深刻。并不像大多数商业片一样,拍拍马屁了事。导演是真的尽力想让观众理解古田整军的意义,所以在片中使用近乎大白话的台词而非教科书的套话解释了我们人民军队因何而战,为谁而战,又为何能够以星星之火燎原整个中国。在此我想谈谈感受和自己对影片的理解。

模样+乡音!很久没这么惊喜了!

首先毛主席的形象就非常接地气!现在很多剧将毛主席变成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高高在上的形象,太过于剧本化。并不是说这样演不行,我只是认为最真实的毛主席形象才是最让人喜欢的。至少对我而言是这样。他也会骂人,也会吵架,对待穷苦人非常温柔,看不得他们受苦!难道观众习惯于看剧本化的形象,一看到真实的形象就接受不了?但无论如何我认为,这部剧中主席的形象是除古月老师外,最接近真实的了。

在形象与朱德上有些差距,但也有血有肉!
刘安恭同样值得尊敬!

片子的剧情我认为也比较贴合史实,有些艺术加工也很正常!这并不能成为某些评论恶臭冠之以烂片的理由。本片以毛泽东、朱德、刘安恭三人之间的矛盾体现的淋漓尽致。三人分别代表了三种观点:首先是毛泽东的政治建军观点。也就是要搞懂军队“因何而战,为谁而战”的问题。而与之冲突的是朱德容忍流寇主义和官僚主义的理念,最大的冲突就是刘安恭的纯军事化观念。三种观点在片中都进行了激烈的交锋,最后以血的代价证明了毛思想的正确性!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的矛盾,在此不过多分析。而在片尾朱德举起的板凳就代表了从此朱毛一条心,也就是军队上下一条心,这也印证了片中毛主席说的,心齐方可成龙!古田整军之后,一支新型的人民军队就此诞生!一支拖不跨,打不烂,真正为了民族独立和全国解放的钢铁之师就此诞生!

时代的号角已经吹响!
心齐方可成龙!
红四军!
转场令人热血沸腾!
人民军队!钢铁洪流!

所以,将这部片子打低分的人究竟是何居心?更有甚者粗暴认定是烂片。我不禁要问这些人到底看过片子没?又看懂了多少?我希望后来的观众不要被先入为主,应该有自己的思考,理性看待本片!这真是一部难得的佳作!(注:以上图片全来自原片)

最后再分享如油画般美丽的构图!

当然以上也仅是我个人观点,难免还有些不足之处,影片也可以从多角度,多层次进行深入解读。我并没有那么高的水平,只是将我的观感分享给大家,欢迎大家一起来探讨本片,深入挖掘~

3 ) 可以再好一些

这部电影是在下班后一个人去看的,看完赶紧回家带娃。 电影上映后其实一直想去看一下,所以在手机上时常关注。有人评论说非常不错。但过了个把月了,票房不是一般的差。影院里座位几乎是空的,偶尔有一两个人。那次匆匆去看,检票员在看到我的票的时候还疑了一下,因为大家都往4号厅去的,就我是2号厅。而在电影院里也只有一个和我相似年龄的爸爸带着一个孩子来看的。 《古田军号》是以一个小小的号手的视角来看当年那段关键的历史。拍得很认真,也拍得很好,可是不大成功。或者是关键的地方没有重点突出。一遍看下来似乎处处都很关键。高山低谷,情节快慢似乎可以表达得更好。 古田会议是党的一次建军思想的分歧和统一,其中的争论很激烈。但普通人不容易看懂。如何巧妙的把深奥的道理和浅显的故事结合是电影的一堂很重要的课。 还有一个重要的外因,大家已经不爱看红色电影。似乎这样的电影已经离我们很远了。还有,对于革命的历史,也是少有人去认真了解的。 这部电影用舞龙来贯穿故事的始末,龙象征中华民族的图腾。从那时一直舞到现在,继续传承。小小的号手如今已是花甲老人。我们知道很多当过红军的老人都很怀念过去的峥嵘岁月,那时候跟着毛主席,生活上苦,但心里甜。朱毛的争论,都在为着把好的制度定下来,传承下来。所以小号手心中最不愿意看到的就是他们为了红军而不断争吵。 红军起义初创,朱毛会师,整个部队是由各种各样的人集合起来的。有旧式的军阀气息,有流寇思想,有各阶层人物的不同想法。加上战斗频繁。部队得不到有效的教育和整训。 在领导中,朱老总是带过旧军队的;刘安恭来自苏联,他带来的是苏式的正规军训练模式。而毛主席则被认为是山沟里钻的马列主义,其含义就是没有见过大世面。最后,毛主席落选,失去了领导人的地位。 关于毛主席落选前委书记后,我曾看到过一些很传奇的故事。其中有这样一个故事,记忆深刻:落选后,陈毅和朱老总来找毛主席。本是想安慰他,毕竟这么重要的职位上下来了。找来找去发现毛主席居然在钓鱼。看到毛主席还有这种钓鱼的性质,陈毅就问:“姜太公钓鱼离水三尺,钓的是一种机遇,刘永州独钓寒江钓的是一份情怀,不知润之兄在此垂钓何物?” 毛主席说:“垂钓何物,你等会就知道了。” 过了一会钓上了一尾大鱼,对于在那个时期的来说,这条鱼真是一顿美餐了。毛主席转头对陈毅说:“你不是问我所钓何物吗,我现在就告诉你。”说完,他蹲下身把那尾鱼轻轻地放回了水中。 陈毅和朱德很不解。 毛主席说:“我在钓一份舍弃。”望着毛主席深邃的目光,两人异口同声地问道:“舍弃?” 毛主席站起来,望着绵延的崇山峻岭。说道:“对,从古至今只有甘于舍弃的人,才能把江河湖海揽入怀中。”第二天,毛主席收拾好行李只带着一个警卫员就去农村搞调查研究了。 这之后的故事和电影的没有本质区别。后来陈毅和朱德在现实的问题种慢慢知道了毛主席的正确,为了让毛主席重新回到前委书记的位置上,陈毅真是花了好大力气,孤身一人去上海,报告红军当时的具体情况。陈毅去了中央后和当时的领导周恩来、李立三认真分析,得出毛主席是正确的。于是陈毅又带着“九月来信”马不停蹄回到部队,最后统一思想,共同投入到对红四军的整顿工作之中。朱德也完全接受中央的来信,承认过去的错误。这份舍弃似乎被陈毅领略到了。这部电影还提到了刘安恭,他在身先士卒的战争中牺牲了,很可惜。毛主席在之后的会议上,充分肯定了刘安恭的一些意见,特别是在红军衣服和领章问题上,完全按照刘安恭的意见去做了。 古田会议后的部队已经和旧式的部队完全不一样了,一个里程碑式的会议,个人觉得还是得多拍拍。

4 ) 敢于直面历史

一部敢于展现领导人矛盾的影片

一是讲述了我军政治建军思想的由来。由于国情的特殊性,我国革命是现有红军,再有根据地。因此,红军除了打仗之外,必须承担一定的政治职能,即向群众宣传,帮助地方建立政权,帮助建立地方武装等职能。政治建军原则是世界建军史上较为罕见的一种建军模式,因此,毛主席最初提出来时,受到了许多领导人的反对,包括朱德和刘安恭。这部影片较为真实的还原了两方在建军原则上的冲突,应该是历史上的首次。

二是讲述了当时的权力斗争。政治建军原则的另一个体现,在于军队的最高领导权的归属。具体来看,就是前委领导军队,还是军委领导军队。毛主席作为湖南省委前委书记,领导了秋收起义,建立了工农革命军第一师。井冈山会师后,秋收起义部队,与朱德率领的南昌起义部队合并成立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最初,毛主席依旧以前委书记的身份指挥红四军。刘安恭到来后,要求成立军委,并选举朱德为军委书记。由于湖南省委前敌委员会只领导红四军一支正规部队,这就造成了毛朱二人权力的冲突。

5 ) 电影虽烂,历史弥珍

在逐渐以1倍速、1.25倍速、1.5倍速和2倍速观看完整部影片之后,我得出结论,《古田军号》是一部试图摆脱“形式主义”的烂片,诚然这部影片试图尝试一些新意,然而,瑜不掩瑕,观众不买账自然有不买账的道理。 先来说说《古田军号》烂在哪里。 首先,一部电影,最重要的是讲一个故事。具有讲好故事的能力,已经是一流的导演;而能够hold住大场面,展现鸿篇史诗的,可谓导演界的大拿,不是一般的导演一时心血来潮就可以掌控的。 《古田军号》的导演这次就犯了这个禁忌。看看陈导之前的作品:除了《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和《海棠依旧》基本及格外,其他的可谓“惨不忍睹”,多部作品豆瓣分数在4、5分上下,这也基本反映了广大观众对陈力导演的能力和作品质量的评估。 作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献礼影片,《古田军号》不好拍。一是要展现“古田会议”这个关键的转折点对人民军队建设的重要意义,二是要展现毛泽东、朱德两位领导人的矛盾和冲突,也就是说,要讲好故事,也要刻画好人物。遗憾的是导演在这两方面都没做好。 可以看出来,导演试图通过以小男孩吹军号来以小见大,但看完整部电影,我始终不明白这个男孩出现的意义是什么,他既不讨喜,也不让人感动,难道是为了展现毛主席充满爱心、重情重义?还是为了提示人民军队从此吹响进攻的号角?亦或是只是为了片尾老人的出现强行安排?总之,这个男孩和军号的设定,并没有推进情节的发展,有“强行插入”的感觉。 除此之外,这部电影想呈现的太多了,但是可以看出经费不足,没有办法、也没有技术技术大制作;时间线也铺的太长了,又没头绪怎么安排剧情——怎么办?于是,又体现了这个小男孩的作用:旁白。旁白说一会,演员演一会;旁白说一会,演员演一会···这种叙事方式,毫不夸张的说,连小学生都想得出来——这不就是我们小时候演的儿童剧么? 因为想呈现的太多,所以没有重点。个人认为,这部电影的重点应该是朱、毛二人的冲突和理解,而影片中讲述的小男孩表现好有人陪他玩;毛主席前面说着床板,后面又突然开始打仗,打仗不说,红军全程逃跑持续挨打,是要展现靶场归来吗;毛主席和张素娥聊完天后瞬间疾病全无 容光焕发 大步流星直冲临时医院,仿佛早已预知那个伤病躺在那个地方一样,精准无误的根据北斗卫星的信息直冲过去,并火速让他入了党,全体伤病员登时眼不聋耳不花,包括打着点滴的胳膊伤残的全都举起了手······此等场面,比比皆是。整部电影下来,要么是流水账,要么是混乱的剪辑,无理由的“蒙太奇”,要么就是满满的“套路”,这样的电影,让人怎么忍心看下去呢? 另一方面,在人物形象上,这部电影也有缺陷。近年来,用流量明星来拍主旋律电影的情况不是没有,但这并不代表就是用偶像剧的套路来拍电影。在这部电影里,演员既不是当红鲜肉,也不是资深戏骨,演啥啥不像,时刻提醒观众出戏。诚然,这部电影可能想用新颖的方式来展现毛主席的意气风发,展现毛、朱、陈等无产阶级革命家也像常人一样,有着喜怒哀乐,有着青春的活力。但这不代表着就可以没节制的给大特写。好家伙,动不动就意气风发,笑容满面的走在大马路上,干啥呢?做海澜之家广告吗?毛主席整部电影就只会笑和生气,高兴就意气风发轧马路,生气就谁都不理扔东西,这是三岁小孩吗?除此之外,毛主席的配音一会儿不标准的湖南话,一会儿又普通话;整部电影就毛、朱、陈用蹩脚的方言,其他人清一色标准普通话,是普通话已经农村包围城市了吗? 当然,这部电影也不是完完全全的烂片,它也在试图年轻化。 首先在人物形象上,导演试图呈现不一样的、年轻态的革命者形象,他们不再是遵从“样板戏”的套路,他们也有年轻的活力、朝气、热血,也有冲突的矛盾,也有人敢不听毛主席的话、毛主席也做过错误的决定、也有缺点、也不是一帆风顺生来就是领导人······这都是非常有新意、有进步的。至少在这点上,作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献礼影片,它已经强于《我的我的祖国》、《中国机长》,不是完全为了交付差事而搞的形式主义。 其次,虽然这部电影是一个“马后炮”,但是它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呈现了“古田会议”这段很多人都不甚了解甚至闻所未闻的革命历史。 这段历史,总的来说是围绕着朱、毛会师后的矛盾铺陈开来的。毛主席、朱总司令再伟大,也如我们一样是普通人。这就好比一个公司的两个员工,一个是没有文凭但凭工作摸爬滚打出来的实践派,而另一个是文凭高受过正统教育的学院派,两个人都因各自在地方的卓越工作表现,高层将二人的团队合并,承接一个项目,两人都是领导,难免会有分歧,各自的属下也互相看不顺眼,A嫌B没纪律;B嫌A没战斗力,于是部门内部互相斗。一方觉得做项目就要统一领导,提高效率;而另一方觉得这是搞家长制,不民主。各自据理力争,导致局面越来越乱。 在今天看来,朱、毛二人各有对错。在井冈山的固守和放弃问题上,朱德的意见相对正确;而在治理人民军队的问题上,毛泽东的意见是更正确的。我想,“古田会议”带给当今的中国最重要的意义,一个是领导人之间要互相理解、要从大局出发,另一个,就是要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只有听党指挥,才能确保人民军队有纪律、有素质、有执行力、有战斗力。 今天的中国军队,无疑是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之师、胜利之师。朱日和阅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以及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都让我们看到人民军队在党的领导下展现出的极高的纪律性和极强的战斗力,我们一次次为中国军人的风采所感动,这一切,都离不开古田会议所作出的正确决定。 当然,古田会议也让我们认识到,人无完人,即便是国家领导人,也免不了犯错,但是也正因为人无完人,人才鲜活,才有生命力。希望以后的文艺作品,任何荧幕中的人都是有血有肉的,不是做的决定一定正确,做的事一定成功的;希望以后的新闻报道,是全方位多维度的,不是只有胜利召开、热烈反响。 再说回影视剧本身,主旋律影视剧是否有必要?当然!影视剧对于国家历史文化的普及、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塑造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一部优秀的主旋律影视剧,无论是年轻人或者年长的都会买账,如《大江大河》、《战狼》、《红海行动》甚至《外交风云》都是很好的例子。 主旋律影视剧,一定不能随便拍,尤其是重大历史题材片,更要慎之又慎,要么不拍,要拍,就拍成精品,拍成老百姓喜闻乐见的经典,否则,既浪费资源,又浪费钱,生产出来的产品还对不起历史,对不起人民,适得其反。 期待看到更多更好的主旋律影视剧,我能和父母家人一起受教育、受感动、受震撼,而不是像一位瓣友对这部电影的评价—— “单位组织的,睡得很香”。

首经马新青年影评

6 ) 我粗略的讲讲

这部电影的背景是1929年5月红军转战赣南、闽西开辟新的根据地,在一系列的问题上毛与朱及陈等发生了分歧,核心是如何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或者说就是军队指挥谁说了算、怎样说了算。

在福建龙岩召开红四军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否定了毛的一系列建军思想,给他党内严重警告处分,还被选掉了中央指定的前敌委员会书记,由陈当选为书记,之后被迫离开自己亲手创建的红四军,去地方指导工作。

他后来回忆说:内部同志不谅解,把我赶出红军,当老百姓了,做地方工作。同毛主席随行的有贺(老婆)、曾(后来是陶铸的老婆)、谭(后来是副总理)、江(后来是最高法院院长)等。

这次打击把毛推向政治生涯的又一个低谷(第一个低谷是井冈山时期),积郁成疾病得很重,甚至被共产国际误发了“讣告”,说中国红军的领袖毛泽东因病去世。到11月底,因为排挤掉毛泽东的领导,红四军乱哄哄地打了大败仗,兵力损失近1/3。zy让陈去汇报情况,毛也写信给中央反映情况,陈如实地讲了情况,中央负责人李、周指示,一定要把毛请回来,陈、朱都承认自己是错的,陈亲自去把毛请了回来,继续主持红四军工作。毛泽东说“陈是个好同志”,甚至抱病参加陈毅追悼会,是有渊源和来历的。

毛回来后,组织了红四军第九次党代表大会,通过了《古田会议决议》,确立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的基本原则,毛重新当选为前委书记。这一落一起,立了一个党管军队的大规矩,这是我军最根本的领导制度,也是军队的不变灵魂,实行党委统一的集体领导下的首长分工负责制,一切重大问题必须由党委集体讨论决定,紧急情况下可由首长临机处置,但事后必须及时向党委报告并接收检查,这个制度不断完善并一直坚持至今。

7 ) 再评《古田军号》:在路线斗争中表现伟人

作者:郭松民

注:本文作者郭松民,在豆瓣刊发是为了更好地宣传本片,让更多的人学到郭老师的点睛之语。原文转自微博

01

新中国历史上,1976年是一个令人悲痛的年份。毛主席、周总理、朱老总这三位中国革命的巨人相继去世,给中国人民的心中留下巨大空白。

七十年代末,领袖形象开始出现在银幕上,这给了群众以很大安慰。记得那个时候,每当银幕上出现毛主席、周总理、朱老总的形象时,黑暗的电影院里往往会响起热烈的掌声。从那时起,四十多年的时间过去了,在电影、电视剧中表现领袖,早已不再是新闻,但银幕、荧屏上的领袖形象,也很难再激起观众的热情,原因何在呢?从电影艺术的角度来说,也许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三个字:平面化。

银幕上的领袖似乎就是宣传画中的领袖,他生活在一个和谐世界中,得到同事的尊敬和大力支持,他总是在发号施令,总是能够心想事成。敌人有时候会给他造成一些困难,但这只能反衬他的英明,因为这些困难,他在谈笑风生当中就解决了。

缺乏对激烈的党内斗争的表现,缺乏对领袖在这些斗争中承受压力,面对考验,并最终排除万难取得胜利的表现,领袖的性格、人格特质等就不能得到充分展示,就很难在银幕上塑造出真正有魅力的领袖形象。

02

举个例子。英国电影《至暗时刻》,对丘吉尔的形象但塑造取得了很大成功,导演是如何做到的呢?

简言之,就是把丘吉尔置身于矛盾的漩涡中。

丘吉尔接任首相后,不仅要面对内阁里仍忠诚于前首相张伯伦的势力,如哈利法克斯勋爵制造的重重障碍,还要应对王室的质疑,同时还必须采取十万火急的措施营救被包围在敦刻尔克的英国远征军,准备迎接希特勒对英伦三岛可能的入侵。

在巨大的压力下,丘吉尔甚至有些失常了,他在地下指挥中心像一个老妇人一样喃喃自语,靠诅咒希特勒来释放自己的心理压力。

扣人心弦的电影通常是先抑后扬。

正是因为“抑”的如此之深,所以当丘吉尔最终战胜这一切,在国会发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说,激励英国人民团结一致抵抗纳粹时,观众的压力也得到了释放,甚至像自己取得了胜利一样高兴——“扬”的也就非常之高了。

至暗时刻

03

《古田军号》的突破,就在于没有回避矛盾与斗争。《古田军号》让我们重温了一个曾经耳熟能详但后来又被渐渐忘记的真理——正确的路线总是在同错误路线斗争的过程中产生的。

从井冈山到中央苏区,从“三湾改编”到“古田会议”,党内、军内争论到焦点之一,就是建设一支什么样的军队?包括红军除了打仗之外,还要不要做群众工作?要不要宣传群众、教育群众、组织群众?要不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建立根据地?等等。

影片开始的时候,毛委员和朱军长已经率领红四军离开井冈山来到了闽西,此时,虽然经过了“三湾改编”,但在红四军内部,在毛泽东和朱德之间,关于上述如何建军的问题上,仍然存在严重分歧,而“中央特派员”刘安恭的到来,更是大大加剧了这种分歧。

如何表现这种分歧,对导演陈力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但《古田军号》驾驭得相当好。

04

有了在井冈山和毛委员并肩战斗、耳濡目染的经历,朱军长对比他年轻7岁的毛委员是信服的,但他毕竟是旧军人出身,还需要并且正在经历痛苦的转变。

陈力导演用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细节表现了这种张力:朱军长抓到了几个偷偷出去抽大烟,还打伤了小号手老部下。对这种严重损害红军形象,破坏纪律的行为,朱军长怒不可遏,他一方面痛斥这几个人是“军阀作风”,一方面又羞辱性把银元摔在地上,让他们用被反绑着的手困难地把银元一一捡起来。

“用军阀作风反对军阀作风”,矛盾吗?的确是矛盾,但却反映了真实的历史。历史就是这样在矛盾中走来,并在矛盾中逐渐变得清晰的。朱老总正是战胜了这些矛盾,才从一个旧军人变成了“革命老英雄”,变成了备受全军爱戴的总司令。

“苏联范儿”的刘安恭,思维方式明显带有形而上学的特征,他机械地执行共产国际和中央的指示,有严重的单纯军事观点,主张军队只管打仗。“中央特派员”身份和对“苏联十月革命经验”的坚信不疑,使他非常强硬,甚至跋扈。

影片中,敌人的“会剿”即将开始,毛委员还在给受压迫最深,受侮辱最重的妇女上课,讲授妇女解放的道理,这让刘安恭既不理解又不耐烦。他不明白的是,除非红军代表一种解放的、进步的、文明的力量,否则绝无可能战胜军事上远比自己强大的白军。

只有毛委员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是清晰、深刻、并且坚定不移要贯彻到底的——

红军必须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也就是说,相对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社会,红军必须代表一种更高层级的政治文明,必须具有显著的先进性,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革命的胜利,才能救中国。

这时候的刘安恭并没有意识到,离开毛委员的路线越远,失败就来得越快。以后还要流很多血、牺牲很多生命,才能使全党、全军明白这一点。

后来的开国元勋陈毅元帅,此时还是红四军的政治部主任,对这个问题认知还相当“混沌”,甚至没有过多考虑。

他最年轻,比朱德小15岁,比毛泽东小8岁,像是夹在两位“大哥”之间的“小弟”。他对朱、毛都非常尊敬,不愿判断谁是谁非,只是一厢情愿地希望他们两人和好——而在毛委员看来,这简直是忽悠他放弃原则,是可忍孰不可忍,所以才会怒气冲冲地对陈毅大吼:“我不和没有立场的人讲话!”

“八面美人”陈毅

05

单纯军事观点,走州过府,大吃大喝的流寇主义思想和极端民主化、绝对平均主义等革命早期难以避免的种种幼稚病结合在一起,再加上前委内部的意见始终不能统一,竟然在红四军七大上酿成了一场“事变”——毛委员以一票之差落选了总前委书记,而“八面美人”(毛委员对陈毅对批评)陈毅则当选了。

在毛主席的政治生涯中,曾多次受到过不公平的对待,但这些打击都是来自于执行了错误路线的中央。在红四军七大上落选,这是毛泽东唯一一次被自下而上地“推翻”。可想而知这对毛泽东的震撼是巨大的,他离开红四军,到上杭蛟洋指导闽西特委工作,不久他又患上了疟疾,打摆子、发高烧,只得辗转到位于深山中的永定县牛牯扑养病,却又被国民党保安团突袭,几乎落入虎口,以至于远在莫斯科的共产国际认为他已经牺牲,在《国际新闻通讯》上为他发了讣告。

06

毛委员永远不是能够被命运击倒的人。他到了闽西之后,闽西特委的工作很快就变得有声有色,土地改革、苏维埃政权的建设、妇女解放等都轰轰烈烈地展开了。但对红四军来说,则是另外一番景象。

毛委员的离去,反而凸显了他才是红四军真正的灵魂。失去了毛委员的红四军,出现了“人心涣散,队伍不好带了”的情况。9月,红四军召开八大,但由于由于没有领导核心,只能无组织地自由争论,开了三天,七嘴八舌,毫无结果。不久,红四军冒进东江,遭遇重大挫败,二纵队司令员刘安恭牺牲,第一、第二纵队各减编1个大队,第三纵队缩编为1个支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才有了中央决定毛泽东“仍为前委书记”的“九月来信”(红四军接到这封信时已经是十月底),才有了朱德、陈毅联袂迎接毛泽东重返红四军,也才有了毛泽东整军方案的提出和“古田会议”的召开。

不经风雨怎见彩虹?毛泽东的领袖形象,正是在激烈的冲突中才显得有血有肉,观众在观影过程的感受不是疏远膜拜,而是为他揪心、为他紧张、为他忧虑、也为他释然,为他高兴。

古田会议上,毛委员粲然一笑,红四军的天就亮了,中国的天也亮了!

林彪(张一山饰)

07

《古田军号》中,张一山塑造的一纵队司令员林彪的形象也是一大亮点。

影片中,他始终表情严肃,目光炯炯,作战归来汇报时,先问“毛委员呢?”虽然他是黄埔学生,又是跟着朱德一起上的井冈山,但在红四军七大到九大这段命运攸关到时间里,他始终是毛委员的坚定支持者。林彪的戏不多,但他作为红四军中最优秀青年将领的政治态度,却体现的毛委员在红四军中深厚的政治基础。

08

孙维民塑造的“老裁缝”,则是《古田军号》中的另一大亮点,也体现了编导的别具匠心。

优秀演员总是演什么像什么,孙维民的老裁缝造型,很难让人和《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海棠依旧》中那位亲切、儒雅的周总理联系起来。

红军占领长汀,需要为3000名战士每人订做两套军服,这是一张大单,红军又讲究买卖公平,对一家裁缝店来说,真是好运来了。但事情并没有就此止步,红军的政治理想,红军内部人人平等的相互关系,毛委员的人格魅力,最终使老裁缝带着两个儿子,背着缝纫机加入红军。

老裁缝的选择,就是对毛委员建军思想的一个绝好注脚,实际上也是为影片中的全部争论做了一个明白无误的结论。

8 ) 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紧密团结群众基础……不好拍啊

讲真,自己掏钱购票的话基本不会进影院看这部影片(不排斥主旋律或军事题材,《建军大业》就自费看过),今天是单位组织的。

这段历史在教科书上也许只是平乏的几段,但背后的内外角力血雨腥风今天一般人看不到,也缺乏主动了解的动力,从这个意义上说这部电影有价值——很少见到影视作品直接表现军队和党的领导人早期革命时的“权游”与台面上下的斗争。为这份少见,2颗星。

为部分含蓄内敛的煽情段落(李幼斌送纸)和有点动人的煽情小细节(支持革命的人的多元构成、小红军、开场航拍的土楼与舞龙和结尾的阅兵、音乐配合)加1星,为始终贯穿好歹没散掉的脉络“古田军号”1星,为张一山王志飞李幼斌本就有的、甚至胡兵都迸发出来的演技1星。

但前半部分画外音太多(大约是为了配合浓缩紧凑的节奏推进)又尬,闪回频频,领袖非要踏着鼓点用一种江湖似的广告片氛围霸道总裁既视感出场,会师场面非要一遍遍复现那种一脸阳光灿烂直奔镜头的宣传片既视感,让我看着有点儿出戏,扣2星。

总体感觉还不错,这个历史事件、思想政治工作,真心不好拍。电影既强调了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的重要性,然后收尾时军民鱼水情体现了得民心者得天下,使得这部影片明确了主旨。

真不是革命战争,而是思想工作。

来来来,基层党支部建设可以作为一次不错的学习活动看起来了啊!

短评

整个电影视角特别奇怪,一个号手却知道所有军事秘密,每天关心朱毛两人是否开心生气,领导之间争论像拌嘴斗气,陈毅变成了一个和稀泥的,bgm像非洲动物迁徙,战争场面像照相……观众不是反感抗日剧,就不能好好展示军人风貌吗?多一颗星给朱德军长的演员

7分钟前
  • 摩尔加纳
  • 较差

剧情视角新颖,以一个小号手为切入点来讲述这一段革命征程,而本片的几段精彩的对话也是让人记忆犹新,不过整体来说略显无聊,而且几位主演演技不太行,特别是毛主席演的有些油腻,配音也让人有些出戏。总体来说,主旋律电影拍成这样也算是可以了,比前段时间的「八子」强多了。

9分钟前
  • 胡闹君
  • 还行

让评论区的毛黑们继续继续黑吧,他们进行的是一项伟大的事业,是一项企图将一个把一毫无希望,任人宰割,愚昧麻木,毫无凝聚力的待亡之民族在二十多年间凝聚成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民族的圣人,东方的红太阳,拉低到他们那种猥琐鄙俗,自私自利的天生小人水平的宏伟事业,我们应该体谅他们的不易

14分钟前
  • BXI
  • 力荐

不一样的陈毅同志

15分钟前
  • 魔力水族
  • 推荐

红色片一样可以好看

17分钟前
  • 木·子鱼
  • 推荐

说实话,能把主旋律拍到这种程度实属不易。尤其是不回避领袖之间的矛盾,展示出红军初期的艰难,就冲这点就值4星。缺一星是故事还是讲得不够好,把朱德的形象美化的比较多,锅都甩给了刘安恭,但是也能理解。

21分钟前
  • 上邪
  • 推荐

朱毛之争戏剧性很足,那场争论戏因刘安恭而起,陈毅躺赢,太逗了。

22分钟前
  • 格子
  • 推荐

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23分钟前
  • 深水怪
  • 推荐

放在红色影片的范畴中来谈,制作还是不错的,有年代电影质感。朱毛领袖组CP,也显示了创作者的年轻化心态。事实上,全片最有活力、最精彩的部分,就是红四军毛委员与朱军长经常意见不合而吵架,陈主任则作为和事佬来劝架。这些斗嘴的戏码,拉近了与当下观众的距离,增加了电影的亲民效果,也略为缓解了片中历史过度的沉重感,增加了观赏性。其他方面则还是落于伟人英模片的窠臼了。此外,主角的配音非常尖锐刺耳,让人容易出戏。而贯穿始终的画外音旁白也显得聒吵与多余。。。

27分钟前
  • 明光暗影
  • 较差

就想问问张一山你看看自己像个干革命的么……一看演员表,果然!

31分钟前
  • 小米=qdmimi
  • 还行

争论戏的台词写成过家家的拌嘴,真的不是黑?

36分钟前
  • 豆瓣路人己
  • 还行

导演的问题,各方面还是弱。打仗堆人还是不改。可惜了题材。

40分钟前
  • 厄庇墨透斯
  • 还行

配乐难听,剪辑无聊,台词差劲,仅仅就叙事还稍微能看,但还是过于贩卖情怀,无谓煽情。

45分钟前
  • ふじわら ちか
  • 较差

今天单位组织看了 颠覆红色电影在我心中的印象 发自内心全五分!!剧情无任何尿点 感情和叙事无任何累赘 两个小时的电影 一个细节不落认真又感动的看完了

48分钟前
  • ୧⍤⃝ ୧⍤⃝❄️୧⍤⃝⛄
  • 力荐

本片另辟蹊径,没有像普通的革命电影聚焦于战争,没有以一个旁观者,一个上帝的视角讲述故事。反而聚焦于思想斗争,用一个亲身经历者带有自己主观感情去讲述。这是让我意外的地方。但是本片也有些许的不足,个人认为毛主席的发型有点太飘了不稳重。林彪也没表现出他自己特有的猛进冲劲。不管怎么说支持吧

51分钟前
  • 小和大大
  • 推荐

陈毅:润之不在的第N天,想他…

56分钟前
  • Shrekkkkk
  • 还行

毛主席的思想是1,其他都是0,信共产党前提应该加个“中国特色”,伟大领袖毛主席保佑,鼠年国泰民安!

59分钟前
  • 怂囧小赫
  • 推荐

这是一部集艺术和战争为一体的影片 仿佛就是应时而生的 恰逢建国70周年 重温这样题材锤炼我们每一个人的赤子之心 一部史诗类的巨作 导演用新颖的方式讲述一个传统的故事 呈现手法的新颖代表着红色影片与时俱进 站在当代观影者的角度出发 体现了其迎合市场和大众的换位思想 不落俗套 求变求新的完美诠释

1小时前
  • 李小庫
  • 推荐

出乎意料挺不错的 一开始以为是一般红色宣传式的电影 但是情节把控的很好 这种有活力的历史片会吸引年轻人来了解过去发生了什么

1小时前
  • 香菇丶
  • 推荐

为什么对红色电影的戾气这么重

1小时前
  • 坚古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