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还是一样的励志,男主虽然看上去上了年纪,跟女主感觉相差至少十岁。但是那种情和对人的鼓励效果依然很好。“你放弃了自己,其实就是个活死人,一个活死人周围的世界都会抛弃你。”这是这个影片想表达的最核心部分。当然如果与《摔跤吧,爸爸》相比,这一部更多的是励志,而后一部分核心确是对印度重男轻女的一种有力反击。在最近出的印度电影里,很多都在反映和反思现实,包括《可汗》、《起跑线》等,题材涉及宗教隔阂、重男轻女、贫富差距等等,中间会隐隐捕捉到种姓制度的痕迹,但是不明显,毕竟这是对印度整个社会组织架构的挑战,政审估计也过不了。总之,本片一贯继承了印度片的风格,用歌曲表达感情,用个人努力彰显国家荣誉和用猛男的累表达细腻的情感,并设置转折点来设置圆满结局,满足大众评审的口味。当然,影片中转折点和其他方面给人感觉跟突兀,但也掩盖不了影片整体呈现的那种给人振奋的感觉。
1
公司实习生小齐说:
「那个摔跤吧爸爸,怎么换名字了?好像重新上映了?」
苏 丹
Sultan
导演: 阿里·阿巴斯·札法
主演: 萨尔曼·汗 / 安努舒卡·莎玛 / 马雷塞·克伦普
它俩虽然都是印度的、摔跤的、有男有女的、拿金牌的、励志的电影,但它俩之间没关系,很纯洁,只是朋友。
《摔爸》是父亲训练女儿摔跤,《苏丹》是丈夫为了妻子摔跤。
「那应该叫摔跤吧老公。」小齐说。
嗯,没毛病。
去年5月,《摔跤吧,爸爸!》低开高走,砍下12亿中国票房,收获9.1分超高口碑。
巴塞君一直盼着,什么时候能再来一部神作,跟《摔爸》一较高下。
今年《神秘巨星》、《小萝莉的猴神大叔》、《厕所英雄》相继在大陆公映,印度电影的美誉度噌噌上涨。
但这些片子都是过眼云烟,远不及《摔爸》TOP250的实力。
直到《苏丹》公映,本巴眼前一亮。
如你所见,口碑一般,票房惨淡。
2天卖不到2000万,被《碟中谍6》和《蚁人2》双面夹击,排片率跌破8%,最终票房能破8000万就烧高香了。
遥想《摔爸》当年,被《银河护卫队2》和《速度与激情8》夹攻,一个疾跑就爬到实时票房榜首。
那么问题来了——
同样是印度顶尖团队,同样是摔跤题材电影,为什么《苏丹》输得这么惨?
比起《摔跤吧,爸爸!》,这部《苏丹》到底差在哪儿?
2
老金说,《苏丹》原本在《摔爸》之前,可惜大陆公映太晚,失了先机。
本巴却认为,即便二者调换顺序,《苏丹》也占不到多少便宜。
阿米尔·汗的人气,在中国远高于萨尔曼·汗。
奥斯卡最佳外语片《三傻大闹宝莱坞》,现象级热片《我的个神啊》,早早就在大陆上映过。
阿米尔·汗这个名字,在《摔爸》之前就被大陆影迷封了神。
反观萨尔曼·汗,仅有一部《小萝莉的猴神大叔》被中国观众熟知。
如果《苏丹》和《摔爸》在大陆同场竞技,《苏丹》一定完败。
抛开人气什么的不谈,单说影片本身,《苏丹》也是完败。
《摔爸》是一部关于梦想、执念、亲情、毅力、女权、拼搏的深刻作品,而《苏丹》只是披着体育外衣的爱情片儿。
虽然励志的各种主题它都有,但本质上它们全都服务于爱情。
为了撩妹,他学摔跤;为了娶妻,他拿地区冠军;为了实现妻子的理想,他去拿奥运会金牌……最后,为了跟妻子破镜重圆,他转行参加MMA综合格斗,又赢得冠军,重获美人芳心。
每一场比赛,苏丹都赢了。即便他经验不足,即便他断了肋骨,即便被各路高手狂虐,每场比赛的结果都是苏丹胜出。
如此邪门儿的胜率,只为表达老婆的可怕爱情的伟大,也是没谁了。
刘德华的《阿虎》,同样是中年拳手为爱而战、重回擂台的故事。
虽然豆瓣只有6.8分,但好在结局不俗。
因为身体荒废,对手太强,自己又轴得要死,阿虎最终死在终极一战的最后一秒。
对内,他过了心关;对外,他赢得尊重。
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令人唏嘘。
《苏丹》中,身体荒废、对手太强、自己太轴的男主角,在终极一战也被打得很惨。
此前还铺垫了他宁死不降的决心(被教练勒晕都不认输),以及「重伤未愈、上台必死」的身体状况。
可是在最后时刻,苏丹站起来了。
他像《羞羞的铁拳》那样,噌地一下站起来了!
随着强敌被KO,妻子重新投入苏丹的怀抱,大团圆结局。
看着电影里洋溢的笑脸,观众们面面相觑。
他哪怕只是晕过去输了,也算一种悲壮。
输了以后妻子冰释前嫌,也算一种浪漫。
动不动就赢了、拥抱,赢了、拥抱,完全在观众意料之内,紧张感全无。
而这个妻子的价值观,对国内观众来说更是奇葩。
受过高等教育、身负摔跤绝技的她,在苏丹赢得重要比赛之后,当场主动表示肯嫁。
而不久前,她刚把苏丹骂了一顿,说他是小混混,永远不配得到爱。
赢得比赛就能嫁,这选夫标准,是在选拔种子选手?
相比之下,《摔跤吧,爸爸!》中的大女儿(女1号),小时候抵制训练,后来为了女权独立,转而努力训练。进入国家队后,骄傲自满,跟父亲决裂。
在一系列揪心的历程之后,她赢得终极一战,实现了父亲的梦想。
这样的大团圆,这样的女主角,才会被中国观众接受。
3
小齐问,那《苏丹》就没有一丢丢优点吗?
毕竟,萨尔曼·汗光膀子的时间,远远超过阿米尔·汗。
而且动作戏拍得紧张刺激,视觉感官体验方面不输给《摔爸》。
老金说,要是拿《苏丹》当个爽片儿看,当然也还不错。
但是萨尔曼·汗的长相不符合国人审美,膀子光再久也没人流哈喇子。
看来看去,还是阿米尔·汗更诱人。
在了解完喜欢肌肉帅哥的中年油腻男老金的兴趣之后,巴塞君倒吸了一口凉气。
不过对于《苏丹》,本巴的确有几句公道话要说。
第一,作为爽片儿,它大部分时间确实挺爽的,各种摔法各种动作,比《摔爸》更直接、更持久。
第二,作为印度片儿,它的歌舞相对较少(虽然删过),整个故事完整流畅,值一桶爆米花。
第三,作为励志片儿,影片反复传递的各种正能量,的确很能鼓舞人。
「摔跤是内心的较量。」
「在哪里失去,就该在哪里捡回来。」
最后KO对手的致命一击,画面呈现的是两个苏丹迎面对拳。
一个,是之前的他。
一个,是现在的他。
这种突破困境的方式和精神,正是我们需要学习的。
毕竟生活总是凶险重重。
老金曾经创业失败,人到中年也没能东山再起。
小齐虽然年纪轻轻,却对感情毫无信心。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伤,自己的困境。
苏丹那种直面失败、死不认输的信念,虽然鸡血,但值得学习。
记住,战胜自己的人,才会拥有真正的生活。
文/巴塞君
前天,印度电影《苏丹》在国内上映了。
今年七月中旬,在西宁First青年电影节的创投会上,北京有一家影视公司来First找投资项目。我跟他们的负责人小A相邻而坐,就聊了起来,道别后小A突然回过头了说:
“下个月有一部国内上映的片子是我们公司引进的,你可以关注一下,叫《苏丹》。”
《苏丹》讲的是一位本来做小生意的小镇青年苏丹,为爱成为一名摔跤手,虽是半路出家但所向无敌,一次意外,让他遭遇事业和家庭的双重打击。最终,他迎来了人生的绝地反击和情感救赎。
近期印度电影首次失利
事实上,小A告知之前,我就知道了《苏丹》这部片子。我对它的市场表现并不乐观。
除了与其在印度本国上映的时间相隔较远外,还因为它可能是《摔跤吧!爸爸》大获成功后的跟风之作,瞄准的是市场和票房,是一部“有的放矢,对症下药”的电影。而这类导向的电影,票房和口碑往往都不太如意。
国内不乏先例。2013年,电影《致青春》取得票房成功后,立即引爆了青春片的跟风潮流。
随后几年,国内涌现大量同质化严重的青春片,疼痛与忧伤是恒定的表达,打架、堕胎、撕逼、出国是惯用的套路。其最终的口碑和票房,都难及前作。
不过,虽同为摔跤体育励志片的《苏丹》晚于《摔跤吧爸爸》登陆中国,事实上却比《摔爸》早半年问世,《苏丹》还创造了2016年的印度票房神话。
上映首日破7项票房纪录,上映首周破35项票房纪录,最终成为当年(自然年内)印度本土票房冠军,以及同年印度电影海外市场票房冠军。
虽然具备票房冠军的基因,但在中国市场可能并不奏效。在《摔跤吧!爸爸》《神秘巨星》《小萝莉和猴神大叔》《起跑线》等电影之后,印度电影于中国观众而言, 早已没了“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新鲜感。
并且,这部影片跟《摔跤吧!爸爸》同为摔跤题材,中国观众可能会怕审美疲劳而绕道行之。
从实际的市场表现来看,《苏丹》确实也不够乐观。
首映日,在排片率达到12.5%的情况下,只取得了586万的票房成绩。尤其糟糕的是,在没有新片阻击的次日,并且还是周六,它的排片一夜之间直跌至7.9%,降幅剧烈。
查询近几年在国内上映的印度片后可知, 除了《苏丹》,近两年每一部印度电影,在国内开画后的排片率,要么是稳步上升(尤其是《摔跤吧!爸爸》,排片从5月5日的13%涨到5月18日的31.7%,连涨13天之久);要么是基本持平。没有一部印度片如《苏丹》般,无论票房和排片都极度遇冷。
拼的不是元素,拼的是内涵
《苏丹》跟《摔跤吧!爸爸》明明很像。
除了都是摔跤题材,有热血的动作元素,还都有印度全民级偶像傍身。
《摔跤吧!爸爸》有巨星阿米尔·汗,《苏丹》也有萨尔曼·汗,后者是在国内斩获2.8亿票房的《小萝莉与猴神大叔》的男主演。
出生于1965年的他,在印度是家喻户晓的巨星,跟阿米尔·汗、沙鲁克·汗并列印度三汗。
可为什么“同貌不同命”?
诚然,《苏丹》作为一部商业片,对得住这三个字——戏剧化的情节、尖锐的人物冲突、激烈的打斗场面、宝莱坞传统的歌舞场景,一应俱全。可以说,《苏丹》基本满足了观众走进影院,看一部商业片的心理预期。
但是,《苏丹》的不足,比喻起来就是,它像一个资历尚浅的手艺人,虽然深谙制作流程和技术,但却尚且无法领悟与习得技术之外的智慧和经验,使他的手工艺品固然是有鼻子有眼,却总觉得差点意思,细一思量,才明白是缺了某种直击人心的精气神。
首先,《苏丹》有很典型的好莱坞剧作基因。特别是对于看过编剧圣经《故事》一书的人而言,《苏丹》看上去多少会有点像电影流水线作业出来的标准化产品。
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构造该片戏剧冲突的“设环”和“解环”,相当程式化。
比如,当身材松垮了的苏丹想重回赛场,优秀的格斗摔跤教练不接受他,原因是如今的他,看上去就像废人,这是设环。
最终,苏丹通过展示了杀手锏“印度式擒抱”,展示了自己宝刀未老,实力尚存,于是教练决定接手苏丹。这是解环。
类似的设环和解环,就像一枚枚棋子,被均匀有序地组织与布局起来,构成了整部电影的起起落落。
不可否认,大多数商业片难逃这样的剧作套路。
但是,不得不说,这种套路带来的观影效果是规规矩矩,一板一眼的。
仿佛编剧创作的手,不是被灵感和情思所指引,是被某种机械化工具所带领。
这种标准化的创作手法,失去的不仅是故事的灵性,还有它的写实感和可信度。
另外,苏丹半路出家成为一名摔跤手,凭借着天赋秉异,一路所向无敌,成为了一名奥运冠军。这样开挂式的闯关杀敌模式,是编剧金手指大开的结果。
《摔跤吧!爸爸》讲的是励志的故事,却不让人觉得脚不着地。
因为它以一种更加写实的风格呈现,无论剧情的发展,还是人物的情感,都循序渐进,有理有据,容易给人代入感和沉浸式体验。在润物细无声中,观众才会被编织进影像之梦中,实现共情。
对《苏丹》,观众可能会下意识地把它当成一部虚构的“爽文”,而体育题材的核心,往往是励志。但“虚构感”特别容易消解励志感,阻碍代入感。
最终, 《苏丹》豆瓣评分为7.3分,远逊于《摔跤吧!爸爸》的9.1分。
其次,俗话说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体育的励志与爱情,从剧作上,肯定是想让这两个主题相辅相成,互相推进。
实际上,励志和爱情,如果处理不好,很容易成为彼此的附庸,彼此的工具性存在,反倒两者都落得不痛不痒。
在《苏丹》中,对女主角阿尔法一见钟情,是苏丹成为摔跤手的动力。最终,蹉跎度日的苏丹重返摔跤场,是为了赢得阿尔法的原谅,为了回归家庭。
也就是说,纯粹的体育竞技精神是缺位的,这让它的励志感大打折扣。
同时,在刻画两人的爱情上,影片做得很不到位——频繁出现的歌舞场景,成了两人的爱情升级的注脚,这种“快进式、概念式”的情感叙事方式,是缺少血肉和肌理的。
总而言之,电影中的励志和爱情,既兼容得不够好,也因为“东一榔头西一棒子”,而爆发力欠缺。
比如,相似的体育题材经典电影《百万宝贝》《愤怒的公牛》,都是“一根筋走到底”,往往是没有爱情元素的。
严肃的体育题材电影,爱情弄不好可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因为爱情可能喧宾夺主,以及消解励志感。
反观《摔跤吧!爸爸》,它的主题也相当集中:那就是基于消除性别偏见的体育励志片。体育带出的自强精神和对性别成见的破除,融合一体,达到了1+1大于2的情感冲击力。
主题“不燃”,注定泥牛入海
最后,作为一部引进片,《苏丹》的主题,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它的市场表现。
《苏丹》是一部多主题电影。开始,它讲的是男追女的爱情喜剧,如苏丹说“就好像医生娶医生,摔跤手自然也娶摔跤手”,苏丹为俘获芳心,成为了摔跤手。
然后,它又讲原谅与救赎。阿尔法因为苏丹的自负与迷失,遭受了巨大的情感伤害(为了不剧透就不说具体情节了),苏丹企图通过在摔跤事业上重整旗鼓,赢得自我的救赎,家庭的回归。
最后,它讲的是赛场上,运动的敌人只有一个,那就是自己;运动员不能瞻前顾后,而要勇往直前。所以,身负重伤的苏丹毅然回到了赛场。
说实话,这一层主题的呈现,相当“即兴”,有可能是为了高潮的煽情,而刻意为之。
总的来说,《苏丹》的多重主题,让它有些紊乱和分散,着力点不集中,结果导致故事比较温吞。
更深层次的主题“失策”,使这个多重主题的故事,没有《摔跤吧!爸爸》的主题“来得燃”。特别是《苏丹》的爱情线,好比白开水,无色无味。而原谅与救赎,也因铺陈不够而欠缺张力。
唯有“为自己而战,为尊严而战”较有共鸣价值和力量,也就是燃点,覆盖的观众情感面更为宽广,只是这部分也有点“草草开场,草草收场”的意思。
虽然如此,《苏丹》作为一部商业片,它在技术层面是妥妥拿80分以上的。并且,它比大多数国产商业片更见匠心,更见功夫。
如果,它在整体风格和主题的表达上,更具写实感、普世性、纵深度,它的市场表现可能更好。毕竟,阅片量上来了的中国的观众,已今非昔比。
(首发于公众号:影视独舌)
那一天我学会了3件事:第一,摔跤不止是一项运动,也是一场自己与自己的较量;第二,真正的摔跤手,不是得奖的人,而是与生活抗争,不屈服于生活、战胜生活的人;最后一点,世界上没人能够战胜你,除非你自己甘愿投降认输。
接下来是凑字数的........为了凑够140字,只好再写写了.......呜呜呜
这是一个改变男主命运的运动,摔跤,帮他收获了爱情,完成了救赎,陪他走过大半辈子的励志故事。成熟的故事线再加上拳击教练,赞助商小胖子这样成功的小配角让我很难不喜欢这部电影。 但是随着看过的印度电影越来越多,我看到了这部电影另外一面,也是一些和电影主题相反的一些东西。 1.女主和男主在一起是因为一块金牌,原谅男主是因为一块金腰带,再加上全剧感情戏比较少,让我觉得女主和金牌是真爱,男主是工具人 2.女主在男主受伤后,没有展现出自然的关心丈夫,阻止他比赛,而是疯狂鼓励男主去打比赛,男主的表情也有点赶鸭子上架的意思,让我一度怀疑她给丈夫偷偷买保险了 3.男主在一开始一巴掌误伤女主没有道歉反而是摆了一个很帅的姿势;男主已经成功了之后没有陪产反而又去比赛致宝宝死亡;男主总是在摔跤比赛中穿插着丝毫不专业特别耍帅的动作。以上这些让我看出的不仅是这部电影,也是印度男人可能存在的通病,就是自卑。相对于从生活中,感情上关爱妻子,体现丈夫的安全感,而他们更多的是通过原始的展示雄性魅力来征服另一半,让我这个中国人看着很难受 说了这么多,还是难逃对印度电影的喜爱之情,他们独具特色的歌舞穿插,电影和生活联系之紧密,以及很自然的让你去思考一些电影之外的东西,确实是在我看来很优秀的一股力量
三星半,结尾的翻盘不太可信,整部片子还是比较套路的作品,好在画面细节做的到位,51岁的萨尔曼依然雄壮矫健,厉害呢
好看但都是套路,论诚意和新意都不如《摔跤吧爸爸》,也有个女摔跤手但个性并不鲜明,还是常见印度片女主。肥曼的身形自始至终都没有变化,综合格斗的设定大概抄自《勇士》,动作设计都平平无奇,没有理路可言。
央6打卡~明白了为什么这部比《摔爸》早半年却口碑如此不同:《摔爸》讲的是印度女孩除了相夫教子还能实现更多价值,而这部讲一个充满梦想抱负的女孩在收到奥运赛场入场券时,回归家庭,怀孕生孩子去了。。。还有各种莫名其妙的情节,莫名其妙的转折,莫名其妙的一切......只有歌曲是真好听
又一部印摔跤电影,从复出打格斗开始才算正片吧,细腻和扎实的程度比摔跤吧爸爸差些,但动拳头的格斗比纯粹摔跤更有感染力~撩撩妹就突然开始跳舞了,印度电影还分上下半场……
全靠音乐自嗨,剧情套路无惊喜、转折生硬,台词太直白造作。男主出场无时无刻自带主角光环,不过印度神曲真不是吹的,魔力太大。
飞机上看的,还有点意思。一开头说到"印度选手在擂台上战胜外国选手",我还以为会是印度黄飞鸿,结果到后来发现是个爱情故事。还发现女主就是我的个神啊的女主,很漂亮的女生,也很喜欢她的气质,但是非常不喜欢电影中她的角色,一开始看不起S,S犯错求原谅几年都不原谅直到再次成名,立马又再牵手了。
看过神猴大叔,再看安努舒卡.莎玛喜欢她的角色。《摔跤吧,爸爸》让我们再看这个『汗』的为爱摔跤
这部再加上《厕所英雄》和《起跑线》,发现最近引进的几部印度电影在角色设置上很有共同点:女主角往往都是英语流利、受过高等教育、观念比较现代化欧美化、甚至颇具女权主义色彩的女性;而男主角一般都出身底层,文化程度不高、崇尚民族传统,且总能通过一些土办法和市井智慧取得成功。男主角对女主角永远是一见钟情,而女主角一开始都看不上男主角,但最后总会被其坚持打动。两人在一起后,虽说男主角也愿意在一定程度上为女主角做出改变,接受一些较为先进的理念,但结局嘛……多半都是女主角回归家庭,站在男主角身后默默支持他的了。这样的搭配比起说是“爱情故事”,好像还更接近于某种“文化拟人”啊……
看完《摔跤吧,爸爸》后迷上了摔跤的各种技巧和动作,而这部《苏丹》在动作层面上虽然是没前者赏心悦目,可是却带给我当初看《洛奇》的感觉,打满鸡血。整部片的主题是主人公的心路历程,跌倒再爬起才是真的英雄。话说回忆打激素的效果有点太夸张…
全程“土味”、“开挂”,却意外没崩,因为视角和企图心都扎实地收在一处。像《摔爸》+《激战》的混合产物,三本的水平都差不多。框架结构紧密、推进雷厉风行,摔跤与格斗两段式带来不同的观赏性。社会探讨并不多,三观输出更倾赖于体育精神和爱情喜剧的传统包装。其实也算这两年“印度片热潮”里的中流,评分、票房则几乎成了垫底,看来国人“印度热”来也快去也快。
好油腻的一碗鸡汤
导演差劲的不得了,镜头全都是电视剧一样的简单的正反打,凡是人物全都是近景中景,机位都不带换的,问题是还不合理跳轴。剪辑也毫无逻辑,转场愣转,上下不接,配音也尬的不行,情节推动全靠台词讲出来,观众又不瞎。特效更不用说了,也就八毛。配乐是从库里找的没版权的配乐吗
170萨米尔汗 vs 190马克扎罗
这片要是国产电影,估计会被骂的狗血淋头吧!这几年印度电影在中国确实口碑跟票房都不错,但一定不包括这部《苏丹》。看似热血励志的体育竞技,实则全靠意淫,所有的剧情推进都可以用一句“他是男主角他想怎样就怎样”来解决。女主角的思路我实在没想通,第一次世锦赛苏丹执意要去参赛,导致她失去了儿子,俩人之间感情出现无法弥合的裂痕。她说觉得苏丹为了追求梦想而丢了她。。可是最后拳击决赛,苏丹命都可能丢掉的情况下,老婆竟然在旁边鼓励他去全力以赴心中的梦。。当时我就目瞪口呆了。电影里所有的逆转都理所当然,管你杀人王还是金腰带,在苏丹面前都只能跪着叫爸爸。因为他是男主角,肋骨断了,口吐鲜血,只要bgm一响,瞬间一个满血复活。不用看,但凡这部电影里出现冠军字眼,一定是属于苏丹的。这不是热血,是狗血!!
结尾翻盘了,这是个爱情故事,印度电影进步好大啊!
别被骗了,这不只是一部摔跤运动电影,重头戏都在后半段的综合格斗上,比起《摔跤吧爸爸》,本片更像是《勇士》、《激战》、《奎迪》一类的格斗片。
萨尔曼汗演技惊人!电影不错,但太多鸡血了,体育版的“印度梦”。
典型的印度电影套路,很励志、满满的正能量。
影片既有突破,又有传承,既让观众耳目一新,又乖巧迎合大众,双管齐下,使得影片大获成功,在这之前,能做到如此地步的,只有阿米尔·汗。
这不是另一部摔爸。过饱和的音乐,套路的过量运用,虽是印度电影的通病,可与前者比较也是相形见绌。刚开始的回忆说是占用两分钟,结果带走一个多小时,这节奏着实让我想到《巴霍巴利王上部》啊。作为一部一般的爱情+运动电影,是可看的,但是如果要借摔爸来宣传,那就是掉自己的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