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女儿

记录片大陆2019

主演:周采芹肖恩·康纳利吴珊卓温明娜丹尼尔·克雷格曹可凡杜源胡雪桦

导演:陈苗希拉·梅达利亚

播放地址

剧照

上海的女儿 剧照 NO.1 上海的女儿 剧照 NO.2 上海的女儿 剧照 NO.3 上海的女儿 剧照 NO.4 上海的女儿 剧照 NO.5 上海的女儿 剧照 NO.6 上海的女儿 剧照 NO.13 上海的女儿 剧照 NO.14 上海的女儿 剧照 NO.15 上海的女儿 剧照 NO.16 上海的女儿 剧照 NO.17 上海的女儿 剧照 NO.18 上海的女儿 剧照 NO.19 上海的女儿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8-04 14:38

详细剧情

  “人生本是戏”,艺术和生活的界限模糊了一个上海名门之后的海外闯荡,一个超逾时代的女性偶像,她就是周采芹Tsai Chin!从成为首位轰动西方的华裔邦女郎,到蜚声好莱坞的华裔演员,她历经繁华,也尝尽苦涩。周采芹刻入骨髓里的坚毅与傲气,使得耄耋之年的她,仍在表演艺术上坦荡无畏地续写传奇……

长篇影评

1 ) 《上海的女儿》,ABC的精神支柱

本片一直在以双线的形式在银幕上流动。分别是明面上的周采芹女士的艺术人生以及不断跃动其中的华裔思想与西方思想,这种思想的波动,可以从《苏丝黄的世界》的舞台上转移到银幕上的《傅满洲》的脸上,还可以从《喜福会》转移到《摘金奇缘》(虽然周采芹女士并未参演),但它们却一直潜藏在本片的只言片语之中。 其中包括诸多华裔戏剧从业人员为《傅满洲》系列的辩护(周采芹女士也称“是因为它们从来没有见过好的中国人”,而忽略了《007》中那句“北京烤鸭和俄罗斯的鱼子酱,我都喜欢”这句带有明显意识形态性的话语,意指瓦解共产主义阵营,同时也忽视了对“苏丝黄”的评价“我们要被苏丝黄腐化了吗?”这句典型的黄祸论语调的题头)以及吴珊卓的眼泪(《喜福会》给移民潮下的中国人所带来的精神支柱,但其核心确是“摆脱儒教社会体系,迎接独立、自主的新生,而这种新生是美国社会所赋予你们的”,而《上海的女儿》所体现的周采芹女士的独立、自主的成功ABC的生活姿态,也正是华裔所向往或是急需这样一个姿态来自我麻痹的,再加之本片的华裔班底,其内核也便不言而喻了),当然各类“外国友人”对于周采芹女士的评价及表现也间接体现了他们对于这类精英华裔的态度,而这种尊重在某种程度上也是许多华裔所需要的,尤其是在当前这一阶段。排华以及恐华的情绪在美国蔓延,这种外国人对精英ABC的尊重以及精英ABC的形象都是当前的普通华裔族群所需要的精神支柱。 因此,如果我是华裔的话,我一定会打满分,但很遗憾,我不是,因此我厌恶本片所包含的那种为了过审而刻意迎合中国的肤浅表象,同时也不屑片中所谓的华裔情结。

2 ) 周采芹:闭眼是只猫,睁眼是只狮子 She is a cat when eyes closed but a lion With eyes wide open.

Some nice lines : My life Philosophy is always freedom and independence. Freer you are. The more responsible you are. I know I was Somebody who is not going To be some faithful wife. She was not a sort of kind of woman’s man. Two women always appear in my mind. Anna karenina and madam Curie. I choose to be the latter. Because I like to hearing claps. Writing certainly is one of the most creative things to do. You have got to express yourself and by expression you release a lot of emotion. She is a cat when eyes closed but a lion With eyes wide open.

3 ) Always cheer for FREEDOM and INDEPENDENCE!

观毕此片愈发感叹何谓“贵族不是一代养成的。”“他说她就像猫一样,把子女们一个个都叼走了。”坚韧如她的母亲,“下嫁戏子”又把各个儿女送去看见更广阔的的世界,自己始终作为一个守住最后一个钱袋子的母亲,用自己的方式支撑着孩子们。

"If i were tender,I will die."她热烈地工作、生活,因此也得到身边人热烈的爱和拥抱。做过打字员也做过弟弟餐馆的女服务员,而在这些领域彻底的失败才更让她明白何为"born for the stage",也即她所说“我是吃开口饭的人啊!”13岁起就和父亲分离,然而父亲却始终贯穿在她生命里贯穿,历经沧桑后回到老房子里父亲的遗像前,内心该是怎样的波涛汹涌?乱世让人把握不住自己的生命,但内心传递的东西总会永恒。

“我已经看见天了,所以我知道我不会升得那么高。不过这也是我的动力,不是吗?”真好。她如此从容但依旧燃烧着勃勃的生命里,在她80多岁的年华里。

Always cheer for FREEDOM and INDEPENDENCE!

4 ) (多图)独立、勇敢与爱,传奇女性一生的色彩

这部影片是这个月在院线看的第三部女性传记类纪录电影了(前两部是《听瓦尔达说》《藤子海敏的时间》),也让周采芹这位在海外充满名气荣誉于一身的优秀女性,借由导演之手回到了她的故乡上海,向老一辈艺人表达致敬!也同时感谢陈苗导演!

同时有幸的是,这次见面会是在龙华的朵云轩杜比全景声影城进行,附近正好是上海京剧院所在地,同时还有一个为了纪念她父亲周信芳,传承下来的一个戏剧空间,种种巧合,让这部电影回到了她父亲的家!

虽然故事的主体涉及上海的部分很少,但不得不说无时无刻不透露出一股海派风情。从小深受家庭的熏陶,塑造了兼艺术与个性于一身的她。但因为时代的变迁,从此家人天各一方,也开始了她未来数十年的传奇人生。 当周采芹踏出国门时,她的母亲就告诉她一定要做一个“女强人”,教导她一定要要有学问,要有本领,要追求自由,随便哪里都能去。如果没有这样在人生观和世界观都开明的父母,也就没有周采芹这样的自由快活的人生了吧。 但是,由于是华裔,同时又没有什么亲人,那个年代在异国他乡的她一度生活艰难,比如曾被同校学戏剧的同学嘲笑演不到戏,比如初到美国时得不到角色只能在餐馆洗碗,以及家庭上发生的一系列的事,比如父母去世却不能回去探望,比如两段婚姻皆匆匆收场,比如自己的孩子不能在英国受到良好的教育等等…… 作为一个独立的女性,似乎承受住了这世间能想到的所有的苦。同时父亲周信芳的去世也给了她巨大的打击,在回到祖国教书之后,也是一度不敢回到上海,回到曾经属于她的家。怕生命中不能承受的痛。终究还是回去了,没有能够忍住强忍的泪水。 但是她没有过多沮丧或者因此倒下,反而笑对自己所经历的人生,也让自己逐渐地放开了,这才有了这样一段段能和李小龙一样的传奇故事。经历了那么多人和事,反而一切都释然了。在90年代重返好莱坞,开始演艺事业又一春! 她的人生,总是在不断地超越自我,追求自由。或许她在成为周信芳女儿的那一刻开始,一切都已经命中注定了。她的父亲给了她表演的天赋,她的母亲给了她独特的意志,而她自己那天生的激情和桀骜的性格,在东西方文化交融之中不断添加活力,也让不少认识过、合作过的导演或者其他制作人,对她表达了敬佩之情。她用自己一生的传奇,证明着一个女儿,一个母亲,一个华裔女性的伟大!

她的传奇仍在继续,今年已经86岁的她仍然活跃在戏剧舞台上。希望周采芹奶奶能够在异国他乡,继续健康快乐地生活下去!有时间回到祖国,回到您的故乡上海来看看!

5 ) 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

错过了开头,我想周采芹的母亲也一定是位很有魅力的人。打破世俗观念,勇敢地追求自己的爱情。面对穷困的艺术家和一穷二白的生活,身为名媛的她一样可以活得很坦荡荡。靠自己双手去打拼,去过自己的生活。

周采芹,一个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女人,很勇敢地去表现自己,去争取一切的机会。很棒噢。但在传统文化中,这可能不被鼓励,因为女子被教育要含蓄内敛,不可以野心勃勃,这样可能会吓坏男人哦。多元的价值观,给到女性更多的选择。

不要忘记,你是个中国人。这是父亲临终前对她说得最后一句话。

周采芹靠露大腿出名,其实一开始会觉得有点疙瘩,但想想,一个女子在陌生的城市出人头地,靠出卖色相来出名,可能是唯一的选择?也许吧。与我而言,可能还是无法接受。

只有你放松的时候,灵感才会找上你。真的是这样。自己也深有体会。

这是一种活法。女人有很多种活法。愿你找到属于你自己的。

6 ) 人生本是戏

一个女人彻底诠释了“人生本是戏”。内心非常的傲气,但又不失可爱个性,从巅峰到低谷,再扳回,都是非常精彩的故事。

她的一家都是传奇,爸爸是专业戏曲演员,妈妈是名媛,特别好看,惊艳得不得了。7月影院正式上映,好看!推荐!

也非常感谢大象点映提供片源,提前看到了这部电影,非常值得。

7 ) 精彩人生不必画蛇添足 [猫]

本文发表于《上海电视》2019年9月某期。如需转载,请一定联系本人、一定注明、一定附上豆瓣链接!

-------------------------------------------------------------------------

看《上海的女儿》之前,我以为这里有大量涉及周采芹与上海关系的内容,结果发现这五个字,某种层面上更贴近奥逊·威尔斯那部《上海来的女士》(上海小姐)的标题意思:来自未知东方的神秘美丽、不知底细的女人。被母亲送去英国念戏剧学校的周采芹,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戏剧兴盛期,以苏丝黄这个西方视角里追求真爱的善良妓女舞台形象,征服伦敦观众的心,演过一些电影,红极一时,红到伦敦动物园的初生小豹子都要取她的名,她成为类似社交女王般的人物,而且是豹子般的个性女人。开场好,也许意味着未来人生将经历更多波折。

在国内,她的第一标签是周信芳的女儿。从身世到人生经历,她这个人就是活的戏剧剧本,但是本片的两位女导演,以色列的希拉·梅达利亚和中国的陈苗,将BBC人物传记快速剪辑人物访谈妙语、场景、代表作品资料的风格,与中国电视纪录片里由真人扮演来还原生命事件、特写人物情绪波动瞬间这种常见风格,混杂在一起,电影忽然不伦不类,令人出戏。尽管中国台湾也有《日曜日式散步者》之类插入真人扮演的纪录片,但手法巧妙,颇具艺术性,还原片段能与电影本体有机契合,不似《上海的女儿》这般脱节。周采芹的人生已精彩得足够戏剧性,再派人去演,就是画蛇添足。

但本片的信息量依然很大,我们看到大量周采芹父母和兄弟姊妹在时代里的故事。她是上海的女儿,是上海大家闺秀和京剧大师的女儿,是上海这片土壤养出的情义深、气节高、有远见的母亲和潜心钻研表演、长期镇定面对观众的艺术家父亲的女儿,从这种意义上说,在丧亲、破产、抑郁症等众多磨折后仍一次次毅然站起的周采芹,这位在美国的大学教授表演的老师,这位好莱坞亚裔演员共同的“母亲”,仍是“上海的女儿”。本片既不过分挖掘周采芹的私生活,又直面她与身为餐饮大亨的弟弟、多年离散的儿子之间复杂、矛盾的情感关系,让我们看到一个富有个性魅力又有真实多面的女性。本片常将不同人对同一事件的说辞前后剪辑在一起,妙趣横生,令人不知不觉度过九十分钟,这是周采芹本人的魅力。

8 ) 玉兰绽放 吐纳芬芳

她曾是风靡英国的亚裔演员,她也是轰动好莱坞的华人明星,她还是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周信芳的女儿,在她的头顶上有着无数的耀眼的光环,但最让她自豪的莫过于我们上海的女儿,她就是周采芹。

纪录片《上海的女儿》以周信芳的女儿周采芹为人物原型,以采访、回忆、叙述、旁白等形式,选取了无数珍贵的影像资料,寻访了不少当事人,其中不乏她的好友,妹妹,曾经合作过的导演、制片、舞台监制等,再现了周采芹17岁来到伦敦至今在美国的经历,让我们与她一起走过风风雨雨的人生路,见证了一位伟大女性的独立与自强。

从呱呱坠地起,采芹就与“戏”结下了不解之缘。而真正把“戏”带进生命的却是17岁时独自闯荡伦敦。凭借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概,懵懵懂懂的周采芹就步入了英国皇家戏剧学院的大门。这所戏剧艺术殿堂级的志高学府,有史以来接纳了第一位华人演员。不卑不亢是她的态度,不屈不挠是她的追求,不疾不徐是她的定力。当所有人都在为毕业找不到工作而迷惘时,“幸运女神”却向她抛来了橄榄枝,而“苏丝黄”更是让她红遍伦敦。鲜花、掌声、名誉如赶趟儿般地一起而来,甚至装束都成了人们效仿的对象。“采芹”的艺名在伦敦西区威尔士剧院的灯箱广告上闪烁了两年。

一方是在西方红透半边天的采芹,一方是在国内遭受着“***”非人待遇的父母。而当年母亲在伦敦机场那深深的回眸,却成了今生永恒的离别。回想起父亲曾对自己最后的教诲“你要永远记住,你是一个中国人”,周采芹的心中无不充满了遗憾。而扮演“王光美”这个人物形象,终于让她将艺术与女性统一起来。以至于日后能够有勇气去挑战“江青”这个角色,“任何一个人物都不是绝对的坏人”,这是周采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的回答,而唯有证实人性的多面性,矛盾性,才是一个真正的伟大的演员。周采芹做到了。

也正是有了这份豁达与坦然,在历经经济危机时,她能够从昔日的女明星变成弟弟餐馆里的领班,能够在哈佛大学图书馆里装信封,能够到保险公司当打字员。然而,周采芹终究是为舞台而生的,即使在这样为生活所迫之时。剑桥剧社成了她演员生涯的又一个起点,她以扎实的舞台功底,丰富的人生阅历,展现给观众们一个又一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当改革的春风吹遍祖国大地之时,周采芹踏上了回家之路。她在中央戏剧学院执教,将自己在国外舞台的经验传递给这些莘莘学子。她来到父亲的铜像前,缅怀着带给她这倔强而又坚毅的一生的父亲。她回到上海的故居,抚摸着曾经熟悉的一草一木,在父亲的遗像前深深地叩拜。

纪录片真实地记录下了人物在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艰难的抉择与命运的博弈,并穿插周先生的京剧片段与之渲染,可谓相得益彰,水乳交融。

“逃之夭夭,灼灼其华”,“霓裳片片,束素亭亭”。作为上海的女儿,周采芹以自信、勇敢、独立、坚毅的精神向全世界诠释了女性的美,这份属于上海女性的美,必将永远绽放。

短评

知道自己是吃哪口饭的人真幸福

6分钟前
  • 深夜声噎
  • 推荐

主流纪录片的拍法,一边是滔滔不绝的口述历史,一边是通过表演去情景再现,再一边就是寻找历史视频做人物活动背景,还是很扁平。人物本身很有魅力,感情生活、家庭背景、演艺生涯,随便一个点都是故事,可以拍得更好的!从上海到香港,到伦敦,再到美国,周采芹老太太的生命力很旺盛,年轻时是一枚性感尤物,符合白人对东方女性的想象,她的内心很执着,天生就是吃演员饭的,以前在老版007、放大、傅满洲等电影里见到她,还以为是越南人。

10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还行

技术层面,完成不错,采访与画面的混搭,剪辑以及配乐。不过就人物纪录片而言,最重要的还是人物,周采芹这位老奶奶太有意思,太有气质了……表面看,是一位传奇女性的一生,时代与个人交互。但往深了思考,其实是在讲述父亲对女儿人生的深刻影响,再往深处看,是舞台对周采芹的人生影响。3.7

13分钟前
  • 方枪枪
  • 推荐

2019.6.27 朵云轩上海首映礼&主创交流场。周采芹本人很棒,但是导演很烂,不是金刚钻为什么要揽瓷器活…当中有几段拍现在段落填充到过去是几个意思

16分钟前
  • 一翊
  • 还行

周信芳的女儿,名噪一时的苏丝黄,哈佛大学的图书管理员,出演《红字》的舞台剧演员,《喜福会》、《艺伎回忆录》、《红楼梦》,这些标签下,隐藏着真实的周采芹。她见识过最好的,也经历过最坏的,不是一个“好母亲、好妻子”,却是一个survivor。周家的经历,堪称传奇,充满了分离和心碎,在“大时代”的齿轮下,自尊、公正乃至生命都如此脆弱。和《卡拉斯》、《摇摇晃晃的人间》相似,纪录片主人公足够耀眼、生动,可以忽略掉电影本身的瑕疵,不知道会不会公映,公映也不会有很好的排场,万幸来看了点映,希望有机会大家可以去影院看这部片~

18分钟前
  • 苦丁茶
  • 推荐

豹子一样的周采芹女士,魅力简直要溢出来了。裘丽琳其实也很传奇,虽然周采芹说她更像父亲,但包括周采茨都是很明显的“虎母无犬女”,母亲骨子里的那股劲儿传下来了。有关父母的回忆都非常唏嘘,离开上海时周信芳对她说“不要忘记你是个中国人”,母亲到英国探亲,说英国的海没有中国的好,告诫她不要说中国的不好,最后只有一句母亲在伦敦机场永远地走出了我的生活,下个镜头红旗飘扬。印象深刻周采茨说的那句,人家说时间会把这些东西抹掉,其实看不见,抹不掉。还有“If I were tender, I will die”。

20分钟前
  • 力荐

拍得四平八稳,就像新闻专题片。周采芹这个人物还是挺有魅力的

23分钟前
  • 张兮兮
  • 推荐

彪悍的人生不解释系列。

26分钟前
  • 傻乐的猫
  • 推荐

“我已经看见天了,所以我知道我永远不会升到那么高。但这也是我的动力,对吗?”震撼

27分钟前
  • 七月流火
  • 推荐

搞个女的演年轻时状态的戏实在莫名,很可能是败在这个叫陈苗的导演身上,因为其他部分都很像BBC纪录片思路。信息量还是很大,周信芳老婆厉害的,情义深,远见高。

32分钟前
  • 九命猫@victor-eyes
  • 推荐

很棒的女人!不过就纪录片而言拍得不如《三生三世聂华苓》

35分钟前
  • 又又
  • 推荐

有些话不便说,都寄在歌声和表情里了......传奇女子。果然艺术家比较容易得抑郁呀。周奶奶还真是挺顽强的:tenacious of life!

36分钟前
  • 我呼吸的空气
  • 推荐

2019-06@SIFF,爱她喔,她的身上母性弱一点童心多一点,拥有浮华奢侈的生活品质时可以坦然享受,潦倒寂寞时也一点也不怕,永远无畏向你走来

40分钟前
  • wata_watako
  • 力荐

正如映后交流会上一位老先生提出的:片名叫《上海的女儿》,其实片中讲英国讲美国,独独篇幅最少的就是上海。周信芳先生教诲子女“覅忘记侬是中国人。”这句出来的时候,大家还很惊喜。没想到这也是全片唯一一句上海话。哎罢了,周采芹一生绝大部分时候生活在海外,电影也是真实的映射吧。今晚不知是刻意安排还是命运巧合,点映的朵云轩贴隔壁就是她父亲的上海京剧院,也是令人感慨人间沧桑。

41分钟前
  • 夏之轻寒
  • 推荐

一流的海外人生,二三流的纪录手法,其实对周采芹这么独特的老太太,可以从新的角度挖掘更深点,绝不该止于《艺术人生》《档案》那样综艺访谈式的浮光掠影。不过看完后也大概知道了海外生活并不是看上去的那么美,周强硬的个性也是被生活磨练出的,就像她引用自述的那句话,“我一温柔,我就死了。”

45分钟前
  • 瑞波恩
  • 推荐

片子拍得挺差,但老派上海人那种优雅真是迷人。

47分钟前
  • 闲人
  • 还行

偉大的藝術家都是排他且自我的,周采芹的故事更可以視作處於異國的亞洲女性自我生命完善史(而非「成長史」),其享受了特定時代與文化環境所餽贈自己的禮物,也獨立承受了巨大的壓力與折磨,能夠永保真誠的純真感卻是令人羨慕無比,紀錄片中自以為是的導演添加了很多莫名其妙的「中國文化元素」,還一廂情願將「京劇」作為主線貫穿簡直腦殘無比。

51分钟前
  • 451½°F™
  • 推荐

三星半,其实将采芹的魅力跟“难缠”展现得很到位,也蛮有趣味。只是一方面,有些问题不知是否二次剪辑过,看得人一头雾水——比方说跟儿子的结局。再就是……这片名起得也忒不讲究了……除了籍贯为上海,这影片本身有展现采芹跟上海的关系吗?

54分钟前
  • 江山万岭尽皆迷
  • 还行

己亥58. 那高昂的自尊。一个完整的人。说句题外话,从这个纪录片其实可以看出,采芹并不适合演贾母。她其实一直是个孩子,没有老去,一直怀抱着儿童的完整的天性和赤诚,自己完整的性格,从未被深刻的“雕塑”过。贾母虽然心性爱玩,但是仍然是大家族的长者,一个经年累月的精明的老人,一个投入了相当大的神思、精力在管理自己儿女身上的人。采芹与贾母在外的特征上似是有重合的,但是精神内核完全相反。所以她扮演的贾母,眼神里飘出的,总不是书里贾母的心和情态。

56分钟前
  • Matt
  • 力荐

虽然素材的编织基本以时间为主,但对于主线,即周采芹的人生选择和路线,仍然是太碎片了。很难看出导演对于内容的整体建构思路,有些可惜了,这么有趣的人物。

60分钟前
  • 起司土豆泥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