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们可以知道的是,一个人他要是对艺术有很高的造诣,很好的理解,那最首先的就是他要善于观察,他懂得欣赏。影片中希勒的画作多是男女的暧昧姿态。由此我们就可以知道他一定是很渴望的,且很享受这种感觉,懂得这种暧昧之美,知道欣赏,知道哪里是最美的,所以才能将它描绘出来。他享受所以他与很多人暧昧,他懂所以他能创作出绝佳的画作,要想继续创造画作就要与更多人暧昧,保持暧昧,同时他也是享受的,相辅相成。为了画作而暧昧,为了暧昧而借以工作的理由。两种原因相辅相成。更多的应该是为了画作了,从影片中很多细节可以看出。可女人又不恨他。因为他似乎又是可以理解的,他会把他的想法都讲出来,不想结婚,要与别人结婚,有新模特了,他虽然也不表示对感情的歉意,获取他根本就没觉得有什么歉意,他只是需要一直画作下去,并且给从前的暧昧对象一个交代就好了,有一种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姿态。没人懂他的感情,但他绝对的尊重每一个女人,曾经的暧昧对象,也绝对的真正的喜欢她们,让女人们恨也恨不起来。
无法理解为了黑人女冷落自己的妹妹……到最后死前照顾他的人不还是妹妹吗……可惜疯子的眼里只有画 。
爱上一个痴迷于绘画的男人是悲惨的……可是据说痴迷于某项事物的人有独特的魅力 ……
难道哥哥和妹妹不能永远在一起吗……
对红发女主没什么感觉……她对男主的爱很令我感动,但是总觉得他俩不配
披着巨大的悲剧外衣的颂歌。 作为一个旁观者去看这些艺术家的人生,总会释然于褒贬。我有足够的阅历和经验去评价他们吗?不论从艺术角度、还是道德层面,都无法全面的认识他们。最好的立场,就是旁观者,既脱离于追捧,也无所谓指责。 虽然看这样体裁的电影,人们总免不了感性思考。可我每次看完,等片尾的音乐响起,我又会回到历史唯物主义上来。对这些各方面都充满争议的艺术家,最好的评价方式就是客观叙事。因此,我认为最恰当的点评,就是网上的生平简介。 那就说说电影本身吧。“每一帧都美得如同油画”,大概说的就是以《埃贡席勒》为代表的一系列带有隐喻性质的传记体文艺电影。电影采用的插叙手法,让人像在爬一段螺旋上升的台阶,时不时探出头看看屋顶,又能随时低头看到下面的螺旋形。最让我着迷的是恰到好处的留白和令人意外的光影,人和环境的明暗交界线像刻刀一样精确的塑造了画面构图,我看的时候一度觉得自己在学习摄影~~ 晚安,小云雀和她的死神。
我必須要承認一開始打算看這部電影是爲了男主的顏值。我不是說我對他有多了解或是之前就知道他很帥怎樣,真的只是因為在瀏覽網頁時剛好看到一張劇照而已。
//movie.douban.com/photos/photo/2370599186/
(我當時看到劇照的時候就在想:這應該是席勒本人吧)
我經常有疑問覺得不知道現代人的審美究竟落在什麽區間里。畢竟現在俘獲少女們芳心那些小鮮肉和流量明星我是真的很難苟同。我覺得女生全部都長得和姐妹一樣,男生們各有各的丑和彆扭(請原諒我自己長相醜陋還在對別人說三道四,畢竟他們就是吃這碗飯的,我小小的抒發一下自己的想法也是OK的吧)
都說每個人對美的定義是不一樣的,但是隨著一批批工業化流水線網紅的誕生,大眾的審美也日趨接近,女生要白幼瘦,胸大屁股圓,男生最少都要1米8,高富帥最重要的就是高了。伴隨著外表審美的趨同,人們對藝術的審美和創作也漸漸難有創新。
席勒的畫在當時也是很難被接受的存在,當然我們現在可以說他是表現主義,但是在當時的環境下他挑戰的除了畫派應該還有世俗的環境吧。出演席勒的Noah Saavedra確實也是很英俊,不過你要說他多麼多麼帥氣我覺得也還好,更多加分項是他演出了席勒作為藝術家的氣質和個性。片中的席勒一直在畫畫,不停的畫畫,和別人爭吵是爲了畫畫,接受徒有其表的婚姻也是爲了畫畫,模特換了一個又一個,永遠吃著鍋裡的看著碗裡的。他是個渣男沒錯,但是也一個太能捕捉美的渣男。雖然很不想承認,但是藝術家們好像真的多少都會有點與衆不同的地方,有好也有壞。從感情角度來說如果我在現實生活中碰到席勒大概會上去甩巴掌,但是從藝術角度來看,我又會升起一顆悲天憫人的心,算了吧,藝術家都有點不正常的。
劇中的Valerie Wally Neuzil也不是絕對意義上的美女。不過席勒一直把她當成自己的繆斯,他也一再強調不是好看就能做模特的。要有獨特的氣質。我記得自己看過一個專門寫人體模特的貼文,大概也是說這麼一個意思,就是要美的有特點,不要美的千篇一律(網紅臉拜拜~)
這個世界上,好像很多事情都很難兩全,比如你要一個藝術家成就很高,但是做人方面也要是個道德楷模,再比如大家都希望自己的工作是事少錢多離家近,但事實上能達到一兩個點已經很不容易,很多人是任何一個都沒法get到。偉大如席勒也是英年早逝,留下洋洋灑灑幾百張手稿,每次想到這些藝術家們都這麼早早就離開了人世真的是讓人扼腕歎息,不知道他們還有多少數不清的想法沒來得及表達。
他的死蒙太奇的一段一段拼在整部电影,就好像在时刻提醒我,这样的人,终会以一种非常遗憾的方式死去。
他收获过多少爱,夹杂在其中几分钟的恨又有多少,电影里的那个不懂艺术的法官,燃烧的“不可描述”之像,导演只让它短暂停留,这不是他要讲的。
讲光与影,音乐与画,性与爱扑面涌来,高饱和的色彩,建筑的线条,褐色或黑色笔画的线条,全部相融于爱的墙里,画室的四壁,尽管有缝隙,不过没关系,那份最深沉的爱里,最深沉的画里,有位钟情爱的死神,画上自己与你,爱时的表情、肢体。
“可我不喜欢你这样画我。”
滚烫的血液,焚了自己。我也不想把你当做死神,可你吃掉了多少爱,又吐出来了多少。一个一个的走吧,也无妨,因为我留下了画,无数作品,漫天价格。我是死神,但艺术永恒。
你带走多少爱,就加倍的带走多少遗憾,永恒的画,为电影打上底版。一栋房子,三两女子,快乐的往事蒙上忧愁,死去的席勒,像他画的睁开双眼。
男性艺术家身边的女性总是被历史常规性遗忘,除非她自己拥有比肩的才华或者本身值得炫耀的私生活。还好电影总是能将这些女性突出的展示。
虽然Noah Saavedra饰演的席勒帅出银幕,但Valerie Pachner用其成熟的表演成功塑造了Wally这一伟大的情人、那幅“男人与少女”更名为“死神与少女”名作中的女主人公。
影片中诸多镜子的运用体现着的是席勒对其精神世界的关注。镜子的隐喻长久以来指向的是”我“于异空间中对于自我的反思与凝视,我通过镜子看到了自身的形象,这个形象不是真实的,而是在镜子所形成的异质空间中一个虚像和虚像所处的位置空间;尽管是虚的,但其也有物质性——镜子是真实存在的——且镜子的指索功能让人将镜中的“我”与镜外的“我”建立联系,我相信那是“我”,因此“我”看镜子这一行为就成为我对“我”的凝视。我从“我的凝视”出发去往异质空间,再从异质空间返回到自身,这种回归是因为我在另一边的“我”处重构自身,是从映射到再现。因此看镜子成为了穿越物质与精神界的中介,影片中则有很多对于看镜子的展示,同时影片进行的逻辑也是通过格蒂看镜子的行为进行下去的,一方面是因为镜子是埃贡创作不可或缺之物,另一方面则动用镜子连接虚拟和现实的中介力量。
镜子于埃贡而言也是画框,埃贡是通过镜子进行绘画,在作品成型之前,埃贡先是通过看镜子获得的。但此刻,埃贡并没有发出对于MOA的凝视,而是对自我的欣赏。
此时的MOA尽管在镜中,但她却成为了边缘人物(也在镜头画面边缘,在镜中的形象也被埃贡本人覆盖),被排除在了镜外,凝视的主体变成了埃贡本人。
MOA作为模特的时候埃贡要求她看自己,从看镜子前的调笑到看镜子时的凝重——看镜子,即看自己这一行为,是令人不适的,是将观众从别人换成自我,当我看见“我”的裸体这一事件的发生带给MOA的是对自我的审视,是她意识到有他者在场时,仍将赤身的自我作为凝视对象的尴尬。
这里存在的是双重的虚拟关系,观众的目光借由镜头去到电影的幻觉中,再穿过镜子去往埃贡不在的异质世界,也映射出了埃贡所在之处
看到觉得很有意思,但还是有不懂之处。沃利所在的镜头尽管焦点给的是前排的人,但由于其站位,虚焦地方同时也位于视觉中心,一实一虚,因此沃利的存在感也是蛮强的;伊迪斯所在的镜头,视觉中心和焦点均指向了埃贡。想要试图分析一下是,埃贡和伊迪斯结婚之后,沃利与埃贡断了联系,而作为埃贡模特们的红颜们,只有沃利能走到知己与缪斯的地位。很牵强,但是找不到更多的解释。
期待很久 大失所望 拘泥于艺术家的皮肉与放纵 但席勒的天才与灵敏却展现地寡淡
男主要比所有的女演员都好看
可以和让叔的藤田嗣治搭配食用……陈坤+刘烨的席勒漂亮得有点儿花瓶,看在少女很好的份儿上3星吧,比foujita的法国人靠谱多了……
28岁的生命。那么努力的作画。连ooxx时也不放过。欧洲确实有尊重艺术家的传统,真正的艺术家确实应该被供养起来。恋童癖也是真的吧。。那张被法官焚毁的少女裸画,让人想到最近那个在车站被猥亵的女童。但电影本身拍的非常美,摄影、配乐、剪辑、叙事,都可以打满分。可以全面了解席勒的一生。天妒英才
音樂美、鏡頭美、演員選的好、男主太帥了,雖然很渣(以藝術之名)、Wally從第一個鏡頭就很驚艷,不是傳統美人卻很靈,真的是繆斯啊。
影19132:随时作画的席勒,洛奇亚与他共浴爱河,创造经典,但,洛奇亚的眼泪啊,最后独自流在达尔马提亚。于是男人成为了死神。
画面满分,配乐也很棒,演员非常合适,想象以上的电影,可能并没有多深的含义,但情感表达还是挺充分的,作为人物传记足够理想化,非常喜欢。啊,就是a站码打得要了命了,啥都看不见了。
男主帅炸,帅满110分钟。颜狗不要错过。
摄影和音乐都好,男主是空心美貌,看剧照是一见倾心,在片子里乏味得很,给我的感觉特别像《不成问题的问题》里的张超……
拍的真美。没找着字幕刷的生肉,然而不影响,全程有男主颜值就够了,啊实在实在实在好帅啊。。。就是那种“虽然你说啥我听不明白,但我还是愿意看你说一天”的高颜值!!
我喜欢wally,她有一头烈焰般的红发和一枚自由的灵魂,当然,席勒才看到了她真正的美吧。
男主角是真帅,电影有点浮,流水账似,没有把席勒这个天才画家的灵气拍出来
Wally在咖啡馆失声痛哭那段太心碎了
乘着克鲁矛的风,跌入维也纳的雪,画下爱过的每一个少女,再把她们无情抛弃。你需要钻石换来的奎宁,涉水堤岸途经的河流,痴迷空谷啁啾的山雀,却选择了最安稳的一笔素描。和她签订最不公的订婚契约,留她一个人去看杂志里海边的房子。用很多年才懂得,克鲁矛没有风,维也纳没有雪,他没有爱过一个人。
生命不在于长短而在于有限且不可控的生命里依然有人热烈的燃烧着自己
席勒,莫迪里阿尼,巴斯奎特,克林姆特啊,都是那种极具个人风格,辨识度颇高的画家,就是那种即便没见过,也能本能反应出是谁的作品的画家。包括梵高在内,刚开始看他们的作品,觉得线条拧巴,着色强烈,色而不淫,喜欢的不得了。但就是不能更深体会,直到有一次喝多了,天旋地转后发觉,醉酒才是打开他们画作的正确姿势。28,确实是个坎儿: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就真的死了。
画面非常美,细节满满。看到打雪仗的时候第一次哭,快乐比悲伤更动情。
翻译记录。很美很荒凉的故事。
太帅了 帅的我合不拢腿帅的我合不拢腿帅的我合不拢腿帅的我合不拢腿帅的我合不拢腿帅的我合不拢腿帅的我合不拢腿帅的我合不拢腿帅的我合不拢腿帅的我合不拢腿帅的我合不拢腿帅的我合不拢腿帅的我合不拢腿帅的我合不拢腿帅的我合不拢腿帅的我合不拢腿帅的我合不拢腿帅的我合不拢腿帅的我合不拢腿帅的我
看了不少艺术家传记,梵高的遭遇,莫迪里阿尼的遭遇,甚至席勒的一些遭遇。跟当代艺术在某些国家,当下的遭遇没区别。科技发展了有用吗?现在是21世纪了有用吗?依然是不了解,不关注,不学习,无知当光荣。一边缅怀着梵高们,一边做着跟梵高时代鄙视和嘲笑梵高的人一样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