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景家庭伦理爱情片。女主借助前来协调买地的富商,想逃出父权压抑下的家庭。但是母亲却想反抗,也深得富商喜欢,但是还是不愿逃离。母亲对女儿青春无敌的羡慕,进而嫉妒,女儿对母亲与富商交好好带她逃离的期望,失望后又想凭借自己逃离,还是遭到了富商的婉拒,最后只能在苍茫的大海上,越游越远,应该是想游出这个绝望的小岛。
女主终日和父亲出海捕鱼为生。一天父亲准备了派对,母亲换上了好看的衣服。原来是与父亲熟识的一个富商要带人来看父亲的地,如果把地卖出去,就可以让搬到好一点的地方去住。很快富商就到了,他好像对女主很是上心,专门买了礼物相赠送。当晚的派对很热闹,大家情绪也很高昂。到是到了第二条黎明,好像生意谈得并不成功,这时父亲的负面情绪全部滋生了出来,将富商说成是个大恶人,派对母亲与富商的暧昧看做眼中钉。女儿一开始寄希望于母亲,希望母亲与富商好,这样自己就可以逃离了。但是母亲应该是很有自知之明,并没有死缠着富商不放。女主发现寄希望于母亲没有太多作用,就自己跑去来到小岛的人那里,想要离家逃跑,被父亲关进房间里。她好不容易跑出来,与父亲决裂。但是想富商表白却被富商婉拒,只能回到原来的生活。但是她再也不愿意屈从于父亲,在大海上越游越远。
女权意识觉醒的电影,绝对父权的家庭,女孩没有理想,所有的幻想都被父亲打回原形。一天一个仿佛是上天派来的机会,一个对自己有意的富商来到这个小岛,好像与母亲游千丝万缕的联系还暧昧不清。但是母亲不知道是被拒绝了,还是自己头脑很清醒,并没有太多依赖。但是对于女儿喷薄的青春有点嫉妒,在富商面前。女儿寄希望于母亲不成,就想自己争取,可惜富商也是一个清醒之人。所以所有的幻想都成为现实中的泡影,很快消失无踪。但是女孩已经不是以前逆来顺受,言听计从的女孩,她开始懂得反抗,懂得说不,并拚命挣扎处窒息的牢笼。就像海鳝一样,想要全力逃脱人类的追杀,但是到头来还是成为捕猎者的盘中餐,绝望的世界,压抑的家庭,女主无处释放……
去年女导演在各大电影节上风光无限,从登顶奥斯卡的《无依之地》,到戛纳金棕榈奖《钛》,再到威尼斯金狮奖《正发生》和最佳导演简·坎皮恩,向来以男性主导的电影业界将注意力逐渐转移到女性目光所展示的世界,那个世界充满了衰败、暴力、疼痛、对男性气概的质疑等等。虽然这些女导演作品都或多或少地让主流观众感到不适,却不约而同地彰显出男导演作品中不曾有过的敏感度与锐利的洞察力。而这部在去年戛纳电影节上获得金摄影机最佳处女作奖的《海鳝》同样大胆挑战父权体系,也留下不少对女性自身的思考。
影片讲述一个以渔业为生的克罗地亚家庭,女儿成日跟随着父亲出海潜水捕鱼,渐渐对这种生活感到厌倦,直到父亲的富人朋友出现后,她似乎看到的生活的曙光……这看上去像是90年代在好莱坞大行其道的欧洲艺术片,风光旖旎的海边小镇、古老的捕鱼业、身材曼妙的少女与思想传统的父亲。实则上这是一部以女性视角展开的青春成长题材,以父女关系为切入口,刻画出女儿的叛逆心态,一心向往自由,试图摆脱原生家庭与社会环境。
导演尖锐地揭露了巴尔干地区传统遗留的父权思维与有害的男子气概。父亲对女儿的控制欲,在妻子面前的大男人行为,均表现得相当突出。父亲强迫女儿当众念诗给宾客,而女儿在游船上提醒父亲船身触礁,之后被父亲强行推下水的一幕,将这种蛮横专断的父权思维刻画得触目惊心。而对女儿追求自由的性格则采用各种象征符号,她穿着泳衣在宾客面前走动,以及她与母亲两人的对比刻画,层层掀开女性受男性控制和压迫的社会地位。
相比之下,后半段的处理新鲜感不足,陷入乏味的套路。富人朋友登场后的情节完全朝着好莱坞剧本的模式发展。这个“救世主”角色集多重隐喻为一身:他是带给女主角思想解放的启蒙人,也具有不同于父亲的男性吸引力,似乎还隐喻着美国对欧洲的影响力。不过,这位女导演显然不志在拍摄那种具有地缘政治复杂含义的作品,她的关注点仍然是女性对抗父权与争取个性自由的主题。“海鳝”在片中多次出现,先是被捕杀而丢弃在水桶里,之后在让人屏气凝神的一幕,引导女主角在水底成功逃生,其指意义早已呼之欲出。
女主角把争取自由的希望寄托在一个开明宽容的男性身上,最终却发现真心错付。女性视角对父权本质的反思在此流露出更贴合当下的意味,尤其是最后女孩回归大海的一幕,#MeToo 运动之后的女性观众必然会找到更强烈的共鸣。当然,最出色之处莫过于水底摄影,在高难度拍摄下呈现出美轮美奂的地中海美景,不得不让人称赞这部小成本影片的用心创作精神。
#SFF21,讲父女关系一步一步恶化的片子,感觉灵感来自导演自身的投射,还是蛮私人的一部电影,整体平稳,但亮点不多。
#74th Marché du Film Online# 导演双周+金摄影机。Martin Scorsese居然挂名监制了。克罗地亚片子的cliche(简直找不出来没有海的克罗地亚片吧哈哈哈哈)。水下拍得是挺好的,不过片子整体实在是有点悬浮。
斯科塞斯监制的新导演处女作果然有点来头。湛蓝优美的海底摄影与青春少女的成长故事掩饰不住逐渐升级的父女矛盾,由此揭开对抗父权与有毒男子气概的主题。可惜是剧本的好莱坞套路太深,尤其是富商的角色登场后,便沦为愈加浅显的表达。幸好结尾部分反思父权本质,与后MeToo时代产生共鸣,勉强扳回一些好感。
一部弑父的反抗寓言,像海鳝一样,游向大海,游向自由。
印象最深的一幕是,在前半部分女孩梦中,父亲和一条大海鳝在水下纠缠。明白了电影想表达啥。从那时起,这部电影看着像蜡一样。
1.9 男权的胜利,父亲的友人是一位富有且有权力的男性,他左右着女主父亲的生意,因此影片中,父亲作为这场关系的次男权位是很卑微的,他面对妻女取向更强大的男权毫无举措只能迁怒于弱者(特别是女主,她想要更强大的男性来拯救她,或者是给她更好的生活),从这一层面来看,他也是“受害者”,影片的结尾,友人毫发无损离去,只留下他所创造的受害者们互相伤害。
最后一镜收得漂亮,剧作隐约有点像早期的波兰斯基,父亲形象典型得令人害怕。
强势的父权之下,压抑的是情窦初开少女的满腔情怀,是向往自由的强烈渴望。外来的新奇刺激,家中的保守严苛;母辈的委曲求全,子辈的苛求突破;都让阳光旖旎下的海水不再平静。海鳝既是女主捕猎的对象,也是指引女主求生的救星,这份矛盾无非佐证了女主自己犹如一条海鳝,从深海的洞穴时不时探头,可总也脱离不了那阴暗的巢穴。
这是在影射欧洲和美国的关系吗?
故事拍的太晦涩。反而让我思绪分散,想起了很多其他的时光。克罗地亚的海岸,我今年9月曾经造访,海岸的湛蓝明媚,让人觉得岁月的静好。海边的男子女子都修长高大,男生充满了男子气的魅力。但男子气的魅力的副产品很可能就是父权的控制。这在我当时造访的时候也颇有感触。挺有意思的片子,还想再去克罗地亚。
#TIFF2021#讲女孩对抗父权的故事,视角太单一,对父母和那个商人的描写比较肤浅。结尾废篇不少
总觉得似乎还可以再激烈些,但目前这种程度已经很让人窒息了。水下的部分拍摄难度很大,整体还算完整流畅,不过能拿金摄影机还是没想到。(因为老马丁站台吗哈哈哈)
【克罗地亚】Martin Scorsese EP挂名。抛出的故事是个近似于此前《丧日少女》关于“糖爹”的触及,奇情之外,实质关于自我认知和成长反抗的阐述。女孩儿想要得到什么,又将这位来客视为什么,这些问题随着故事进行,渐渐明晰也指向它的答案。明媚的海岸线风景与每次少女落入水中的百般意味都是正面加持,尽管相关的话题与比喻无甚新鲜,但它作为新人作依然瞩目。
太喜欢了。海水中摇曳的光,游泳的少女,把煎熬,压抑,都置于深海的静谧之中。鳝鱼指引着她,向光,向勇气,向愤怒。母亲和女儿之间依存又微妙的互斥。穿妈妈的衣服,尝试理解她曾经的选择,尝试在夹缝里向前一跃。然后发现,妈妈的失望,妈妈的软弱,背后都是有迹可循。这两个男人里,没有谁更好。一个用暴虐维护自尊,另一个靠金钱买卖信任。只有大海是她的,拥抱她,任她徜徉。
这女孩水性挺好。
拍摄得很美,很多水下镜头。故事是围绕一个家庭关系开展,向往自由世界的女儿,威权保守的父亲,怯懦传统的母亲和一位浪漫帅气的“叔叔”,情感捕捉得细腻到位。外来的叔叔如同催化剂,加速了看似和谐的家庭矛盾爆发,结尾最终各自又找回了属于自己的平衡点。
父亲高压约束下的女儿,终于在父亲友人到来后,找到了发泄的突破口。影片重在探讨少女的情感和心理状态,但故事情节太过常规,与同类型影片稍显不同的,仅仅是水下拍摄部分展现的难度。
自由一定是要从精神到肉体的全面解脱……
耳目一新的处女作,在美丽的场景中营造出不安和紧张,符合这样一个未成年人被家长控制、女性被男性掌控的世界,水下浮潜和幽闭洞穴赋予一种潜意识的表现。最后15分钟拍出了主角拼命想要逃离的决绝,开放式结尾会想起《四百击》。
女儿其实就是那条海鳝,在深海里挣扎翻腾,却免不了被父亲一枪射中,囚禁在岸上的水桶里。反抗父权的方式是幼稚的——寄希望于另一个外来男性的拯救,但另一方面也体现出女孩的无力。各方面都可以更强势一些,别让激烈的叙事退化成陈词滥调。#SarajevoF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