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烽火刹那,芳菲永存。
——记第一次写影评,上次的《夜孔雀》也只是个草稿,而《烽火芳菲》 是为了不被忘却,铭记初心。
在各种繁忙中,我和陈先生在周末挤压了一点时间去看电影《烽火芳菲》,不为别的,因为是刘亦菲主演。早前我只看了寥寥几张剧照,它在我心目中就是战争片、历史片,缅怀血红历史,让我生出它会煽情、会沉闷枯燥的早期心理预设。如果不是支持刘亦菲,我绝对不会选择去看。
电影观赏完,我不得不承认它是一部极好的电影。它打破了我固定的旧有观念,我坐在椅子上很恍惚,我仿佛刚从烽火烟雨中抽离出来,故事戛然而止。我很想通过刷微博或者聊天的方式去缓和、调换一下我的情绪,在这半小时内,我热泪盈眶,尽管内心平和,但是眼泪抑制不住。那不是感动,我对特定历史也无法产生感同身受的共鸣,但因为观看完这段史实,情绪就这样泄露出来了,就像山涧小溪,平缓直流,自然而没有缘由。
“小桥流水人家”是写意诗里的水墨画,烟雨濛濛、翠山环绕是电影里的江南,在没有战火侵袭的平凡日子里静谧祥和,而随着狗吠声一阵阵的清晰传来,每一次都击裂着这个小山村的宁静。整个故事情节简单、清晰、明了,它并不致力于讲战乱中的人性究竟有多伟大,生死渺小到只是转瞬间,也不会渲染豪情壮志,牺牲并不需要刻意歌颂。村长摇了摇头示意英子保密,一声枪响就歪歪斜斜的栽倒在地;教书先生在枪林弹雨中从容的拿出炸弹,与敌同归于尽,并没有任何镜头停留;英子没有对白,死后仅留下一个遥远的侧脸。这些生命的消逝干脆直白,没有深思熟虑,没有左右考量,就决定这样做了,那些生死抉择就是本能。
导演的表现手法更像是一部写实的纪录片,这就是我们眼里的江南,也是烽火战乱中的中国,更应当是中外共同铭记的史实。它的真实性也表现在许多细节,没有故意营造紧张、血腥的战争氛围,没有主角光环和英雄主义,日本兵在利益冲突时残暴冷血,在驻营扎寨的时候也能和路过的村民相安无事的各自生活;英子与杰克语言不通,通过手势比划和眼神交汇层层推进,让积淀的心绪在漏雨的小屋间流淌……这些顺理成章的情节,仿佛是鲜活的发生在身边,我被镜头带着去经历了一遭二战的冰山一角。明明导演使用的就是“逗号”“句号”,平铺直叙的讲述完这个故事,回过神来却发现满篇的惊叹号。
我原本打算写个三两句话概括一下心理状态,不枉看过一场好电影,却发现值得记录下来的感受有太多。先入为主的观念被粉碎了,不期待感变成了巨大的惊喜,我不会因为有刘亦菲而变成苛刻的观众,不会因为有刘亦菲而忽略电影本身,哪里还记得刘亦菲呢,满屏都是芳菲的英子啊。
英子是我看过刘亦菲的电影中她最美的样子,没有之一。英子是一位自力更生、经济独立的女性,始终保持着积极美好的生活态度,极富女性魅力。刘亦菲的表演足够惊艳,她摒弃掉自身的特质,成为一张白纸,那些生活化的举止情绪并不是因为想当然的设定,而是她成为英子后的自然反应。在浓厚的生活气息中,她在体验这位寡妇的生活,没有许多戏剧化的大张大合,没有太多需要激化、需要爆发的心理,一切都是水到渠成。
英子送食,仅仅与杰克打了个照面,却害怕得仓皇逃跑,日本兵巡查的时候却义无反顾的救走杰克直接护送回了家。无论是甩下食物的慌不择路,还是有条不紊的搀扶逃走,我对这个前后对比印象深刻。她是一个旧社会的寡妇,她对未知的人事有着本能的恐惧,更受封建礼俗的桎梏,她并没有来得及去衡量这件事情的利弊,会不会招来杀身之祸?会不会因为家里进了男人而毁了清白名声?她真的足够果敢、坚强。而日本兵的侵犯戏在我的预料中来到,从沉默流泪到牙缝里迸出拒绝的字眼,到最后坚决的反抗,这就是英子的勇敢、坚韧。随着刘亦菲演绎的不安、惊惧、屈辱的情绪铺设,无一不牵动着我的心弦,和她一起担忧、沉痛、心神俱裂,我乍然在小屋的门口边看着却无能为力,英子的惨叫凿着我的心窝。
我没有过度关注英子的人物形象,那位劈柴、纺丝、接檐下水的村妇,那位善良、从容、孤独的寡妇,但她跳脱出来,直愣愣的给了我深刻的印象。英子未经利益驱使,救了杰克,因为她的丈夫死于南京战乱,因为他是美国人也打日本兵,因为村长掩护他作了牺牲,她的想法就这么简单而直白。英子和杰克产生了美好的感情,因为他补好了漏雨的瓦片,因为他和妞妞吹着口哨其乐融融,因为他一枪毙了日本兵挽救了她的尊严,因为他也许能给她一个完整的家和值得期许的未来,她就是乱世中昂扬的芳菲。
最后,英子捋好一段青丝送给了杰克,像是阴阳相隔的征兆,她死在了逃亡的最后一段路上,始终没有奔跑到她向往的生活,不过她不悔。还要什么煽情?“接地气”的小人物,真正的抨击人心,烽火散尽,芳菲仍盛。
走出影院的门口,陈先生第一次主动说要再次观影,我告诉他,可惜排片太少了,可能会错过上映时间。
2 ) 烽火有时惊暂定,芳菲触目已萧然(前期猜测推介稿)
(终归是看片前的猜测推介稿,善意为多,但口碑看来确实不行。至今未看片,先按豆瓣评分评上三星,以后看片了再改。)
烽火有时惊暂定
《烽火芳菲》片名凄婉,实则暗藏了一段极其骇人的历史。
彼时仍处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偷袭珍珠港后,为了鼓舞美国民众士气,罗斯福总统派遣由64名飞行员组成的杜立特飞行队(即“飞虎队”前身)以牙还牙地轰炸东京,结果因为燃油不足,他们迫降浙江省天目山。当地老百姓救出其中56名,帮助他们重返故土。但这起充满人道主义的救助事件却引起日本不满,遂以空袭、地面围剿屠杀及细菌战等惨绝人寰的手段前来报复,最终,25万名中国百姓丧生。
这一段极其酷烈的磨难,比起南京大屠杀,有过之而无不及。《烽火芳菲》相中了这段国人未必熟悉的悲壮历史作为故事背景,预先为电影打下了残酷的基调。
最明显的一个定性,就是《烽火芳菲》可谓一部战争片。于是可以预料,无论是多么稀松平常的故事,都会被提升到国仇家恨的高度,甚至拖曳到和平与正义的层面。中美日三方,因战争而产生生死攸关的联系,任何挑衅与复仇,救援与杀戮,都不会仅仅停留于个体的范畴。因此,善恶果报的失衡,能够在《烽火芳菲》中成为更让人唏嘘叹谓的底本,但即便在并不如烟的往事过后再度回望,对战争的思考以及反战的寄望,总该能在这类电影中得到不同寻常的发挥。
观望这段历史时,导演比利·奥古斯特被战争的冷酷无情与中国百姓的人性、大爱深深打动。他透露,第一次看到《烽火芳菲》的剧本,就觉得这是一部中国版的《拯救大兵瑞恩》。诚然,同样是在烽火连城时,主角不计代价地开展了救援行动。但若说《拯救大兵瑞恩》成全了国家意志的宏伟与悲悯,那么《烽火芳菲》谈的,更多是民间的自发的救助,只是最终被国与国的仇恨用作一个闸口,倾泻丧失人道的罪行。
视角的偏移,又注定了《烽火芳菲》“不是”一部战争片。比利·奥古斯特也做出过界定,“我想拍的其实并不是一部战争片,重点主要放在这两个来自不同地方的人之间的感情”。诚然,这一段悱恻的情缘,正是加入了战争的元素,变得扑朔迷离,身不由己,也变得更为死生契阔,更为荡气回肠。
芳菲触目已萧然
《烽火芳菲》的英文译名,正是“中国寡妇”。在这战火纷飞的时代,导演把镜头对焦在这一个不同寻常却又极具代表性的女子身上。
刘亦菲便出演这位名叫英子的遗孀。她生活在浙江的小镇,通过纺丝营生,照顾女儿妞妞以及公婆。她丈夫生前是国民党的军官,后来在南京战死,这一段经历,让这个身处乡下的“平凡”女子,有着与周遭不甚相似,甚至格格不入的生活习惯以及思想意识。
正因如此,她之后能够不惜冒着生命危险救助美国上尉杰克,并在面对日军残暴的搜寻报复时与他并肩作战,互生情愫,也就有了合情合理的伏笔以及更具感染力的冲击。
这一角色,原本花落余男。挑选一个出演过多位乡间女子,并且屡屡展现出坚毅神采的国际知名演员,无疑是个明智的保险选择。但后来,比利·奥古斯特表示,“在选角色之前我看了很多影片,其中刘亦菲的一些片断非常打动我,让我觉得她一定能够胜任这个角色。”哪怕制作人曾去明言“偶像派”“演不了厚重的人物”,导演还是坚持下了这一步“险棋”。
导演也许倾向于用纯美与酷烈的反差来提升《烽火芳菲》的意境,而演惯缥缈仙女与娇羞女子的刘亦菲,其实也需要这样一个机会,去展现跳出窠臼的决心,以及彰显可能到达的表演高度。她也说了,“对我来讲,这是一个很完整的女人的故事,它给我去表达和深层挖掘自己的机会”,而且,“它的框架不华丽,每个人在里边都很真实,这是剧本中最触动我的地方”。
在电影中,确实能看到她的努力。在形象的塑造上,刘亦菲就以粗衣布鞋的素颜示人,参与的都是蓬头垢面的家庭劳作。拍摄时常遇雨天,环境本就恶劣,而片中还有大量山林追杀的戏份,需要一天下来都在800米海拔的山间泥水里冒雨奔跑,刘亦菲也都坚持不用替身,而这些,都让这位屡被指摘演技的“女星”,与“演员”之间拉近了好些距离。
英子这一经受过诸多萧条惨淡的人物,需要在战乱年代,体现那种勇毅、刚强、隐忍与善良的气质。刘亦菲坦白表示,“饰演这个角色是一种挑战,但一想到25万这个血淋淋的数字,便感觉身上背负了一种责任,也给了自己力量”,而她也觉得,演员需要做的,就是赋予任何一个角色以深度的灵魂。最终,比利·奥古斯特则惊喜地看到她成功完成了形象的塑造,表示“她给这个角色所带来的深度以及多样性,让我印象深刻”。
诚然,英子能在突然遭遇人生剧变之际,把平日与人为善的做派,转换成一种更具坚强与智慧的大爱,这样的磨砺与成长,使得这位大女主有了相当可歌可泣的神采。就像是刘亦菲所说的,英子与杰克并不靠语言与常态的铺垫,而会有许多“突发状况”的情绪,但“突然性可能会比设计的东西更有力量”。而电影片名从之前的“营救飞虎队”改成“烽火芳菲”,也就有了更深刻、更有味道的意蕴。
烽火万里芳菲意
说到底,《烽火芳菲》希望能在残暴的战争以及浪漫的感情中,折射出人性至真、至善、至纯的一面。
这部电影跨越了地域与民族,见证了语言不通、经历不同的人如何贴近,它又跨越了时间与空间,让所有观众能有机会理解、接纳或是感怀一段旷世的感情。在背后起推动作用的,正是人性。
而让比利·奥古斯特愿意放弃乔治·卢卡斯的邀请以及千万片约,远赴中国接手这样一个项目,同样是人性在内里驱动。他自己就说过,“我认为爱是不分国界的,我有信心让观众在残酷的战争背景下”,通过《烽火芳菲》“感受到人性的温暖与美好”。
熟悉比利·奥古斯特作品的观众应该知道,这位摘下戛纳金棕榈、奥斯卡最佳外语片、金球奖最佳外语片等多项顶级国际大奖的丹麦名导,极其擅长在作品中深刻挖掘发光的人性。《儿童之城》、《征服者佩尔》、《善意的背叛》等连串作品,都是明证。
《烽火芳菲》是又一个让比利·奥古斯特觉得必须要执行的项目。他觉得英雄不一定都出自战场,并“希望能够把这部电影做成一部完美的影片”,于是年近七旬的他花费了大量时间,与编剧多次往返历史发生地,并在农村体验生活。他着重探索当年这段历史的前因后果,研究江浙本地的风土人情,以及琢磨语言和文化的差异。此外,还进行了大量阅读,看了很多中国电影,并跟中国香港的编剧张婉婷接触,“尽一切可能去了解这位女主角的处境”。终于,耗费六年心血,集结七国团队,打造出这部电影。
电影在阵容上、排场上的商业考虑必不可少,但对于善与真的内核,主创团队也有自己的追求。就像是刘亦菲之前所说的,“看这个电影没有野心,不会为了感动观众去煽情或者故意拍得非常的文艺”,而又因为“没有过于煽情,它更像个纪录片”,但当中的“真”以及“简单”,正是“这个电影最有灵魂的地方”。
(原载于《看电影》)
3 ) 被低估的影片和不该被遗忘的历史
如果不是因为喜欢梦华录,喜欢刘亦菲饰演的赵盼儿,大概就会错过这部电影了。明明很好的影片,不理解评分为什么这么低。看似平实的手法讲述着依据真实历史改编的故事。秀美的乡村,美丽的小寡妇英子带着女儿妞妞,在世俗的偏见和歧视下,坚强而努力的生活着。机缘巧合救助迫降受伤的美国飞行员,打破了生活的原有轨迹,随着救助的进行,日本兵的搜查、探访,危险一次次临近……看似平实的叙事方式下,让人一次次揪心,为着主人翁的命运。不过最震撼的是影片结尾处对史实的揭露:为着救助的57名美国机组人员,日本人杀害了我们25万民众!这是一段不该被遗忘的历史。
故事线条清晰,主演演技在线,场景和镜头也都有力的服务于主线;主线之外,还展示着当时寡妇孤女生存的艰难,乡人的歧视,日本人的残暴,历史的悲怆…
致敬峥嵘岁月下的无名英雄,致敬演职人员再现历史!
4 ) 烽火芳菲
历史背景还是很感动的!珍珠港事件后,为了鼓舞士气,美国时任总统下令轰炸东京。在任务完成后,由于燃油耗尽,杰克·特纳上尉以及他的队员迫降在中国浙江省境内。英子和她女儿无意中发现了昏迷的杰克,尽管冒着极大的生命危险,英子依然没有放弃这位需要救助的美国人。尽管他们语言不通,但这段感情注定将会影响他们一生。刘亦菲是有那么一丝丝的进步 但刻意的表演还是使本该很感动的剧情失色了!
5 ) 又一部手枪打飞机的抗战片
两星不能再多了,槽点太多,不想赘述,其他评论里都有,如果是搞笑喜剧片,怎么拍都无所谓,只要看的开心就好。但既然是颜严肃剧情片,还是讲点逻辑的好,太多不合理的地方,心大的可以随便看看,但我这种看电影很仔细,注重细节的人看了会很尬。
以上非专业评论,纯粹个人感受,知道拍一部电影不容易,但是不代表辛苦完成的都必定是高质量的,不乱喷但是也不盲赞。
6 ) 刘亦菲与美国飞行员的烽火遗恋
据说根据真实事件改编!!! 二战时期,珍珠港事件后,美国轰炸了日本东京的工厂,医院以及学校,飞机燃油耗尽后飞往中国(由于国民党军官犯了一个重大错误,误判认为是日军飞机,关闭了机场跑道的灯,导致美国队员无法看见机场跑道只能跳伞坠机,一个忧伤的故事在中国一个小村庄就此拉开序幕的抗战电影。 看得出来语言不太本土化,英译中痕迹过于明显(我是去看刘亦菲的哈哈哈)虽然豆瓣评分较低,还是推荐看吧!
7 ) Sunshine
如果微光可以照进生命,没有沼泽里的人会想要放弃。
刚开始准备看这个片子的时候,我脑海中印象,就是一个简单的中国军民救美国飞行员的故事,裹挟着杀害与悲惨,裹挟着尘封的历史滚滚而来。
真的看了才发现,历史从不曾滚滚而来,它过去就在,将来也在。它存在。
英是个淳朴的农村寡妇,靠纺织来获取生活来源,要养公婆,要供女儿上学,是当时山村里很常见的人设,失去丈夫,也是因为当时很常见的战争。她隐忍,坚强,且在挣扎着与现实斗争。最开始她的希望都在那个储钱罐里,就好像有一天,如果她能离开,即便那时候哪儿都不安宁,她也觉得远方是归处。
那个年代的山村中人,淳朴且愚昧。历史注定了后人无法苛责她们,但是对于英这样“愚昧”的受害者,有时候,家乡不是根,远方才是重新开始。所以在杰克还没有到来的时候,她的想法,单纯而满怀希望。
然后村长死了。
她的婆婆前一天哭诉着自己把村长当第二个儿子看待,后一天又责难英在他的葬礼上哭得太难过。村落没有改变,没有人因为一个人的死而发生怎样的变化,留下来的只是“诶,你有没有听说。”
她发现死亡离自己那么近,即便她丈夫死在了南京战场上,成了案头一张相片一柱香,她也没那么近的靠近过枪声和死亡。
其实未来的光芒,如烛光般忽闪,若是雨夜屋顶漏了,可能就直接浇灭了。
对于英来说,战争和死亡的威胁还不够苦,她孤身养活那么多口人,背负着闲言碎语和束缚。直到杰克出现,那个人不知道在讲什么,但是冒着危险,修好了她漏雨的屋顶。
那是她用储钱罐已经无法填补的屋顶,是她对自己如果不改变就是已知的将来的抗拒和对未知生命的无尽渴望。
她恪守着妇道,又想逃离这所谓的妇道。她透过门缝看杰克洗澡的那一幕就像是望着烛火的飞蛾,而在阴影中和杰克对视的那一幕,就仿佛观影者在见证飞蛾扑火,而后,灰飞烟灭。
她对未来是有憧憬的,但对自己的灰飞烟灭又有着充分的预判。她小心翼翼的每一幕都在刻画并担忧着将来。将来也许漫长,也许短暂,但是她的刻画,果敢而悲壮。
村长说,我们必须救他。
其实不救也可以的,山林里的其他飞行员就被抓起来了,但是村长说,必须。
就像是一种本能,刻画在英和村长的心里,刻画在还懵懂无知觉得爷爷奶奶是好人的妞妞心里。当然对妞妞来讲,爷爷奶奶的确没那么坏的,受苦的只是儿媳罢了。
妞妞身上带着英的骨血,又带着点封闭山村被落后环境影响出来的与英碰撞的思想。最终向往新的开始的英永远留在了那片被野火烧尽的土地上。而年幼的,朴实的,与英血脉相连又格格不入的妞妞,离开了那片土地,重新生长,成为崭新的人。
对于观影者我来说,这个故事已经不是【救】,而是【赎】。一场安静的,刻画在过去的赎,翻开它,你也只能扫去些许浮尘。
而有些光辉,在人心底,即便周围满是黑暗,也隐隐透出光来,自我璀璨。
有些纯中文的对话明显是外国人的执笔直译,如果能更符合当代的风土人情会更佳。
8 ) 战争中,一个女人的选择,将会定义一个国家
很朴实平和类似纪录片的剪辑方式。没有过多配乐,没有刻意煽情。但看完发现,自己跟着结束的字幕哭了出来。
以一个所谓现代的思维方式,我对于那个战争年代,普通百姓做出牺牲自己救助美国士兵的选择而感到震撼。
我设身处地的想,如果是我,我会不会这么冒险。我觉得不会,或许现在大多数人都不会。我们习惯了说“情分本分”,习惯了不去麻烦别人,但别人也来别来麻烦我。
所以那一段真实的历史,在今天看来,尤为珍贵。
我们的先辈,曾经的做出的选择,就像是预告片中所说的“你的决定意定义你的人生,战争中,一个女人的选择,将会定义一个国家。”
历史是残酷的,男女主角的感情是朦胧而美好的。跨越五十年的时光,英子的那一缕头发,还被杰克贴身收藏。那一幕出现,我的眼泪夺眶而出。
最后说说一直不被观众看好的刘亦菲的演技。作为一个一直欣赏她颜值的路人来说,我被圈粉了。
几场哭戏拿捏的非常好。尤其是,她被婆婆指责,对不对得到起她死去的丈夫时,她委屈一喊“我从来没让哪个男人进过我的屋子。”然后匆匆出门,站在门外,压抑着颤抖的身躯,没有发出声音的流泪。那种委屈压抑,不被理解的痛苦,独自一人抚养女儿的艰辛。都在那一刻,让观众感受到了。。
要说哪里有缺陷,我觉得台词有些地方略显生硬,我不知道剧本是不是外国编剧写的,如果是,那就能理解了,如果是本国编剧,我觉得该拉出来揍一顿。比如有一处,英子女儿妞妞在学校被人欺负了,她妈妈问她怎么了。她说”人家都说做寡妇的女儿很倒霉。。。我想爸爸了。”这里一看就不符合本土的对话习惯。如果改成,”他们都欺负我没有爸爸,说我爸爸死了。。。我想爸爸了。”这样也许会好很多。
总的来说,男女主角演技都在线,女主角尤其让我惊艳丽了一把。台词略微坑爹,故事很是温情。
上海电影节开幕电影。一星给那段历史,另外两星给演技在线的刘亦菲和男主。能看出来刘亦菲很认真的态度在演,也确实不尴尬。感情线开始的莫名其妙。最大的败笔大概是坑了外国导演的翻译,整部电影的台词有种看进口译制片的感觉,相当尴尬。这个妞妞也是讨厌的不行,念台词生硬不说,表情时刻出戏。
剧情太简单了,大概真就是一个中国寡妇救了一个美国飞行员,整体毫无波折。整部电影最大的感觉就是荒腔走板,既不像中国片,也不像外国片,四不像的东西。剧本显然是老外写的,台词非常奇怪,完全不是中国人的逻辑和思路。两个角色感情铺垫始终不到位,感觉是编剧硬写到一起的,所以也很难感动。
电影全片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线索也基本合理。片中的日本军官是很残忍,我想也许能突破抗战片模版的时候还是发生了固有剧情。教书先生推断出飞行员在女主家中,如果他是汉奸的话这故事就长了。 导演演绎的江南村庄风景真的很美,竹林也很有味道。片头交代了太多结局 导致失去了一部分悬念 比较遗憾
其实能感觉到奥古斯特做了很多准备。刘亦菲制作丝线那段也绝对是下了功夫。然而故事太平,演员的演技也很着急。奥古斯特3个小时能做到的东西不一定一个半小时能做到。最后只能变成看了感觉真可怜。
面瘫 空洞 故事太假 一群中国人保护外国人
天仙有进步。
上影节开幕片,质量中上,配乐亮点,男女主演技不错,剧情虽然有些简单,但最后还是让人很感动,时间再长一点可能会更好。#siff
故事平平淡淡,代入感不强,很难对二人的情感产生共鸣 台词透着明显的合拍电影的味道 但是!神仙姐姐的演技感觉飙升了 看过之后完全不尴尬 有些细节竟然很走心 这是绝对惊喜点!
题材说不上很新颖,相比国内ip剧跟各类改编电影,我们不妨给这类小众电影一种期待。相信各位演员在拿捏剧本,琢磨剧本时也更加用心。大伙期待着吧,我认为不会让你们失望的
很久没能看到这么干净利落的战争片,一气呵成,却又带着点小心翼翼。所有的情绪都在结尾处集中爆发,在平凡人生中开出战场上的一朵芳华。可谓柔软,可谓细腻。刘亦菲煮茧抽丝的戏份仿佛就是那个时代的一个碎片,导演将它随手取出来,又轻轻放在了电影里。
剧情太平淡了,刘亦菲这几年走入了一个误区,中韩中外合拍一些四不像的文艺片,本来三生大烂片之后都对她失望了,抱着最后来看看这部提名的电影,真的有点失望。
杰克和英子是大历史背景下的小人物,导演通过这段离奇的跨国情缘挖掘出人性中更深层次的东西,这段真实的历史向观众展现出大爱大义的人性之美,爱是无国界的。
安静简单的故事。太安静。大家可能还是会给刘亦菲贴标签,感觉她永远只能用美来形容。我看到了很多细节,看到了作为寡妇的委屈,看到了她的紧张害怕。大家可能都会说演一个村姑形象大变就会翻身,其实她在我心里,对演员的态度胜过一切,我看到了进步我就觉得她非常好。加油,菲菲。
一般这种题材的电影总是会催泪煽情,比利这个丹麦国宝级导演用一种克制安静的手法展示了一个发生在山村的牺牲和拯救的故事,全片非常安静,我今晚看的这场观众也很安静,可能是太安静了,感觉感动都是默默的,最后英子牺牲的时候我以为会煽情一把,但是没有,每一个牺牲的人都非常安静,但我还是流泪了
英子死时,镜头透过冰冷的枪管捕捉她生动的步伐。此时她不同于影片开始时灰扑扑装扮,穿着新衣、盘着整齐发鬓,奔跑在林间,仿佛奔向一个光明的开始。一切被枪声打断,正如平静的小村庄被战争摧毁。 战争中最可怜的是最平凡的百姓。电影三星,一星给这段历史,一星给关注这段历史的电影主创。
论金棕榈导演的扑街,刘亦菲的演技真是没救了
桃姐给了一星我为什么不信邪非要去看呢。哦,还有,最近看天仙也不天仙了,能不能有点女明星的自觉。
确实能看到导演的用心,很多细节处理的很到位,像女主英扣丝线那段~美国人拍中国战争片,始终感觉诠释的效果不是那么打动我,不过这里要给饰演英村姑的女主演技点个赞,余少群一开始我没认出来不过相对于隋唐英雄系列演技没有那么古板生硬了!继续努力,上映了再去支持下吧
作为一部描述战争的片子,故事没有太多剑拔弩张,炮火纷飞。导演不愧是多项,他找了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去阐述二战这个波澜壮阔的时代巨轮下的平民百姓,中国这片土地从来不缺乏战争,但是却极少被人彻底征服,靠的就是像片中这样无名却勇敢的百姓。而刘亦菲也交出了一份非常出色的成绩单,为主创们鼓掌。
大背景下的小故事,一直比较喜欢抗战片的我,觉得这部电影还是挺不错的,配乐很赞,场景也很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