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不作死就不会死——《等风来》里的奋斗哲学
在讲这部电影前,我先给你们讲一个励志故事:月薪3000小公务员三年在福州买200万房子。
三年前,刚毕业的小柯,只有不知名大学的学历,求职时处处碰壁,最后只能考到福州某机关单位做公务员。过了半年,小柯觉得这样下去不是办法,突然觉醒,决定订出一个三年买房计划,步步规划彻底执行!
“刚开始真的很痛苦,什么交际应酬与娱乐消费都不能做了。”小柯回忆道。但是回想起自己过去的人生,其实也这样浑浑噩噩,突然有一股声音在自己体内觉醒,“我开始利用下班时间去上财务规划课程,增加自己的实力。”利用网络上大大小小免费的资源,小柯发现自己过去学生生涯实在浪费了很多时间。“刚开始会觉得很懊悔自己过去到底在干嘛,所以现在有机会反而更努力,加强冲刺。”
就这样,小柯利用通过大大小小的机会,不断锻炼提高自己。“除了自身成长还不够,我还去参加了厦大MBA的学习,认识许多业界杰出人士。”透过这样的交流,小柯逐步建立起自己的人脉。
最后,靠着这三年来累积的3万,再加上父母给的197万,小柯买下人生第一套房子,而且是在福州的五区之内的房子。
用这个“励志”故事的逻辑来重新整理电影《等风来》的剧情,你会发现情节何其相似:
几年前,新闻专业毕业的程天爽(程羽蒙)带着“扫雪工”的高尚节操,好不容易在上海谋到了一份策划的工作,看完八个版本的《山海经》才完成的二十多页策划却因为老板女儿的一句“老土”,被“穿越”替代。因为一句“回去就输了”的信心,以及“三年买房接父母过来住”的梦想,小程夹着尾巴在上海职场混着。一开始的品鉴美食这一幕让观众以为她是个硬角色,可是一出门就立刻露出了真面目。我们当然可以自行脑补小程在上海的各种奋斗情景,承接到下面的剧情,小程在美食杂志社兢兢业业了几年,为一个意大利的采访做足了准备,却因为主编一句“采访取消了”,去不成意大利,改去尼泊尔了。小程满腹不甘,依然克服各种困难,坚持完成了任务,在尼泊尔等到了助她展翅的风:王灿,准备迎接事业的春天。
“事业的春天”当然只是我们这些无聊观众的“恶意臆测”,正如“年轻人奋斗数年买大房”的帖子其实早就在网上流传,用心灵鸡汤的话来讲,就是“有梦想就有希望”。再用到《等风来》这部电影里,那就是“有翅膀就能等到风起时”。可是看过电影的人大概都看到了,电影里的程羽蒙等的哪里是风,等的还不就是个二逼富二代。
会不会和王灿发生点什么,当然也是我们的无聊脑补。编剧嘛,真按我们想的去写了,那就太俗了。所谓人艰不拆,留点悬念给观众自己去念想,这才是他们的高明之处。编剧的逻辑里,这样的发展是再自然不过的,可是人家没说,我们自己想的,她就可以推得干净,说我们是用“最坏的恶意”来度“君子之腹”。只是《等风来》的故事自身就不缺类似的“恶意”诱导,比如策划工作是被老板女儿替代的,比如主编始终备着个“广告部小林”,比如富二代王灿这个二货,甚至“李热血”这个角色。这些对比的设置目的是什么你想过吗?
你说我把人想得太坏了,好,那我们用客观的态度来点评一下“程羽蒙”这个角色好了。其一,天真。“扫雪工”的故事固然感人,但是靠一个故事来生活,生活不给你一巴掌还给谁一巴掌?其二,工作能力不足。八个版本《山海经》的剧情固然说明她很尽心很努力,但也说明了其能力不足,才要看那么多东西。在不知那个策划具体内容的情况下,不说用《山海经》的创意去做策划是否合适,同样也不能说明“穿越”的创意就不好吧?这里只不过都被“老板女儿”这个设定给转移了方向。再者,意大利的那个采访里,小程也做足了各种准备,但是连松露是长树上还是地里的都没弄清楚,你能说她真的完全做好了准备?其三,玻璃心。策划被否定心里不甘,采访被取消心里不甘,对“广告部小林”心里不甘,“回去就输了”心里不甘。这么容易自我怜惜的一个人,经不起打击还怪别人没给你安全感,这样真的可以?第四,不切实际。一件事,“三年在上海买房接父母过来住”。第五,装。换名字,装;品美食,装;假装去过意大利,装;怕黑,装;用“愿望”替代“梦想”,装。
虽然你或许还是会说我用挑剔的眼光去对她,可是真正在上海那样的大都市里,她的那一套你确定行得通?
某种程度上来讲,《等风来》和《中国合伙人》有着相似的内在逻辑,表面看上去都是充满正能量的励志故事,其实内核里带着各种危险的“恶意”诱导。你会说人家小程多孝顺,想带父母来上海住多好,可是有多大的肚子吃多少的饭,你好歹看清自己吧?你会说小程工作多尽心,各种做好准备,可是不说是否真的做足准备,一方面去意大利更多的是一种虚荣,另外一方面,工作上的安排你不能正确对待,你怎么说自己是个合格的白领?你会说主编太“女魔头”了,不信任她,可是主编说的有错吗?将心比心,不备着个“广告部小林”,没有准备Plan B,风险的承担者都是她。
还有很多种解读《等风来》的角度,比如“尼泊尔旅行手册”,比如“都市白领生存物语”,比如“装逼文艺青年是怎样炼成的”。在我看来,程天爽这一角色就是“不作死就不会死”。都市丛林里的哪个夜晚、哪个角落没有人在哭?假如你真有那么坚定的买房接父母来住的梦想,那就踏踏实实做起,不用那么虚荣,不用那么端着,不用那么小心翼翼,不用各种伪装,用你的真正行动去还生活一记耳光,你就不会没有安全感,你就能成为自己的风。
艾晨
2014/1/2
2 ) 尼泊尔…
感觉就是,这电影画面不错,可能导演也是一心光想着构图取景去了,导致这电影没任何内涵可言。 我妄加揣测,导演是想表达这样一个中心思想:在喧嚣浮躁的现代社会,一个初入职场的小女孩通过一次不情愿的公费旅游获得了内心真正的宁静,那是一种身临其境的无法言说,那是一种由内及外的心灵洗涤,那是一种... ... 可是,可是呈现出来的是什么呢? 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绿茶婊对高富帅的各种欲拒还迎,一个爱慕虚荣的魔都小编在第三世界国家更加虚荣更加浮躁。表现就是其一系列的不适应以及各种矫情做作的表演。 总的来说,就是完全地词不达
3 ) 关于等风来的一些非技术槽点
挺喜欢这种揭露现实小清新的题材。正在阅读小说中。
这里单说看过电影后,感到的槽点。
1.在尼泊尔,程天爽自己住宾馆,突然停电了。她就冲出房间,四周湿气重重,蛤蟆跳来跳去,她十分害怕。看到一家亮着灯的屋子,就不停敲门,非要别人跟她说话。原来是因为她怕黑。
——>疑惑在于,一般人停电了就睡觉,谁没事还外面跑啊。冲出房间的理由不充分。
——>这样呢:从第三人称换到第一人称,展现天爽怕黑的真实感。突然停电了,天爽缩在床上,紧闭双眼。显得特别害怕。用被子捂上头,好像听到了脚步声,害怕得无法入睡。掀开被子,看到空荡荡的房间里,好像有黑影向她走来。(此处可用闪过黑影,加上在上海的孤独的回忆等等),天爽边叫着边冲出了屋子。
2.用李热血的眼睛作为飞机的转场。可以理解为了降低拍摄难度,或者预算不够,用她的眼睛作为转场。可个人认为效果不是很好。首先在大屏幕上,眼睛的特写显得太大了,又没有什么特别的效果或者暗示。近看画质也降低了,有些虚。不得不提本片中好几个特写镜头,我都觉得用的很突兀。视觉感受不好。首先看的不舒服,也没觉得导演有什么特别要表达的东西。
3.男主角带领中国游客冲出抗议暴动现场。这个设置太刻意了。万一被打死了呢?男主角的“梦想”是战死沙场。可其他人可想好好活着啊。跟着冲不怕被打吗?缺乏合理性。
而且冲出暴动现场又能有什么好处呢?这里唯一对时间有要求的是程天爽要交稿子。可她对交稿子好像也没什么积极性。
4.天爽的稿子。首先作为一个杂志记者或者编辑。经常出差的特性肯定要形成应对的方法。例如出差带着充电宝,以防意外没法充电的情况;在宾馆的时候能把稿子写完写完。或者携带本子先写,等到有电的地方,立刻打字为电子版等等。
连这些基本素质都没有,都没有足够努力。真的没觉得天爽有什么可觉得自己被上司欺负的。
就因为她的不专业和不职业,上司才会一直找个PLAN B,给她压力来促使她进步。她却不知上司的苦心啊。
5.关于城市森林,商业化,2000块钱和20000块钱的生活。这部分展现的很真实,有梦想的小白领们的郁闷和孤独在此得到了展现和共鸣。但没办法,这就是现状不是。
赚多少钱跟你能过什么生活还真的是看自己的。有的人很有能力,即使只有2000块钱,一样能努力创造出20000块的生活。应该是苦中作乐,仿佛蚯蚓在泥潭中不停挣扎和翻滚。唯一能感动和改变的不是泥潭,是自己的心态吧。
6.等风来的主题:未免只展现了淡然的一面,最重要的做好准备没有怎么表达。也听过一个等浪的故事。说冲浪的人都知道,一天就几个浪。但是得随时做好准备,这样浪来了才能赶上。跟滑翔伞的道理一样。我觉得吧,重要的不是等待本身。是等待的时候,得做好准备。等风来告诉我们一种心态。该来的就回来,要用心体会。别着急,慢慢来。就如同豆瓣MEIYA写的那本很好的书《慢慢来,一切都来的及》一样。
都市生活的动物们,会很容易变得浮躁。等风来是应对浮躁的很好的心态。
可光有等风来的心态,并不能帮助你实现梦想。您什么都不做,成天等风来,风来了。您伞没背着,照样摔死不是。
虽然片中有准备伞的镜头,但本片的重点只是等风来。我觉得不太同意。
重点是“不抱怨的做准备,同时淡然等待”。在片中没有太表现出来。
7.关于信仰。女神庙那段我还挺喜欢的。把国人无信仰和不尊敬的种种表现了出来。面对陌生的国度和当地的崇拜,作为人类,面对未知,应该首先怀有谦卑敬重之心。
8.尼泊尔大师那段的作用没太体现出来。作为个人理解,大师那段有些像《非诚勿扰1》中葛优对教堂神父滔滔不绝的忏悔。有些喜剧的成分。在但《等风来》中,男主人公的愤然,对义气的追逐,貌似看透人生的稚气显露很多。大师最后只说了一句:“感到自己愚蠢,是因为心被暂时蒙上了灰尘。”
男主人公也肯定没听懂,观众也没太明白大师懂没懂男主人公的愤然和困惑。反正我只感受到了,大师被他弄无奈了,说了句貌似是真理的话,把它们打发走了而已。
不太理解这一长段表达的意义。
我自认为脑子还算好用,理解能力在同年龄中属于一般略上一点。但还是没太明白您拍这么多镜头,用了这么长的篇幅,想表达什么。
虽然有人说影像的传达是有限的,想知道更多看小说去。这我当然赞同。但还是觉得这么长篇幅的影像有点没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9.滑翔的高潮。风来了,逆风起飞。这算是影片的高潮了。可作为观众的我却一点都激动不起来。
电影中是这样表现的:尼泊尔的移动田园风景+滑翔伞的远景+孩子的笑脸之类的。您是拍纪录片么?还是旅游纪念片?
真心没觉得这样拍,没能表达出天爽在空中,终于冲破自知为怪物“羽蒙”的束缚,而飞上天的畅快感。虽然有可能是预算或者拍摄难度原因。但也这样拍有些糊弄观众吧。
在看《等风来》时,先是被预告片吸引,然后还是花钱去电影院看了。观众这么做是为什么呢?
就好像是去餐厅吃饭,已经知道菜单了,可还是想尝尝大厨做的味道。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相信大厨,会料理出乎意料的美好不是。
本片的高潮真心没让我们高潮起来。
10.结尾:风来了,牛铃响。小清新情结我们都有,但结尾这样有些草率了吧。天爽应该是很多的变化吧?例如在对待工作上,不会那么急功近利;对待老板上,不会要求那么多等等。当然导演没有给出这样的变化。其实也好。留白总是美。
可最后一个牛铃响,风吹草低现牛羊的结尾。除了有短暂的舒解后,没剩下些什么思考。
难道人生遇到痛苦,郁闷,想想牛羊田园生活就能好了?
缓解压力和心情的作用终究是短暂的。
人生的改变是要靠实干和努力的。光调整心态反而有些消极。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11.对于片中旅游团的驴友们挖掘表达得不够。看见人和景物就拍的“摄影几人组”,大妈姐妹花,富二代王灿,矫情装x女程天爽,天真迷惑李热血,还有导游。多么有意思的组合啊。可是,对于其他人物都没怎么展现,有些可惜了。
先吐糟到此,优点当然有,以下:
1.刘孜演的女主编很赞。这个赞字包含了很多。从整个化妆造型,行走仪态,台词表达。包括场面调度很讲究。例如:边打电话的刘孜从高级会所出来,开始吃羊肉串。一边还在讲:“出世入世很难。”特别有意思。观众不禁会想,这位女主编也必定曾经是个文青,光有理想主义。之后经过历练打磨,出世入世想个明白。她自己选择了现在的这种方式。
2.喜欢本片的摄影。尤其是尼泊尔的寺庙,森林中的牛,夜晚的大象,秋千上玩耍的儿童等等。拍的真是美啊。
3.不管我们怎么吐槽,还是喜欢故事,有所感同身受。有爱才会用心吐槽。
《等风来》的故事我们都很喜欢。我愿拜读小说好好体味。
个人观点,愿者交流,不喜勿喷。
4 ) 一碗疗伤麻辣烫,矫情放多了
因为鲍鲸鲸,因为尼泊尔,我才走进了电影院,可惜之前的所有期待完全落空。
我相信或许原作是篇不错的作品,文字或许仍然敏感而犀利,但作为影片而言,无论剧本、表演、节奏、剪辑,甚至广告植入的设计,这部片子所有方面都让人不吐不快。
进影院之前就琢磨不透这片子,实在搞不清楚主题可能是什么。从宣传片看貌似是公路片主题,但海报又是十足的青春偶像剧范儿,营销短片则是不折不扣的现实主义煽情,完全是不同的方向,反倒给片子增加了一点神秘感。
影片最大的问题果然是矫情。无需前戏影片的矫情从第一秒钟开始持续到最后一秒钟结束,这是一部矫情到无以复加的电影,从男女主角到跑龙套配角,片中所有人物大量使用书面语,四个大段的莎翁式内心独白,用语措辞堪称不可思议(我猜这里是不是让角色直接大段背诵原作了)。或许写在书中无甚违和,但在影院中直让人如坐针毡,“这种话也说得出来,不臊得慌么”,黑暗中我一边为片中角色脸红一边如是想。
其次是角色背景混乱,配角应付事严重,一开始还以为李热血会有什么戏份,用了那么多镜头,结果……敢情不过是位起衬托作用的团代表啊……
(另外背景这里确实两个部分没看懂,哪位指教一下:1男主婚礼怎么就被前女友搞黄了?没看懂。2闲着没事儿去献了个血,作为分手典型事件来说,这事有什么问题?没明白。)(更新:多谢 克卜勒 的详解,见楼下)
剧本上,鲍鲸鲸还是鲍鲸鲸,原来的问题还都一个没少。一是所有角色(无论主角配角的所有角色,导游磕头出血那部分的表现手法惨不忍睹)矫情到莫名其妙前面已经说了,二是所有角色的语言都一个性格,就是都不是自己的性格,男主最后等风来时忽然仓央加措上身台词说得我一个激灵,还以为他其实是训练有素的特工前面都是伪装的。
混搭很考验导演功力,可惜本片混成了一碗味道古怪的麻辣烫。过渡艰涩衔接生硬,正如进入影院之前的预感,片子确实混搭了偶像片公路片,但没想到的是还加了惊悚桥段,抗议冲突那部分更是让人一度穿越到别的影片(当时我觉得影片是不是会像戏梦巴黎一样就在这忽然戛然而止),角色前面还呼天抢地镜头一转就喜笑颜开。
优点是色彩。画面还是很美的,唯美的部分看起来就像一段广告片,尤其最后等风来的时,试想把从女主准备好到航拍那几分钟剪出来,用来做红牛的广告片再合适不过了。
哦还有,尼泊尔旅游局注定要吃亏了,这片子与泰囧不可同日而语,原本可能带来的一丢丢正面效果也被抗议一段给赔个分毫不剩。
其实只要鲍鲸鲸让角色丢掉书面语说人话,只要让角色在从自身的多愁善感中多留出点时间来关注世界,只要让角色真正的有了各自的性格和背景,而不是牙尖嘴利如同同一个刻薄的愤青,在描述80后一代生活的作家中,她还是最好的。
5 ) 电影的基本标准是讲好故事
被预告片吸引着去看的点映场,说实话很失望。电影的基本标准是讲好一个故事,等风来在这一点上连及格线都不到。整个电影就是一个个鸡汤小段子拼起来的,女主一而再再而三地用情绪、台词和回忆杀说明自己在大城市打拼的辛苦,可以感受到导演和编剧卖力地想从这些点上获得走进影院的苦逼小白领的认同。虽然也会因为细节而落泪,但是看完之后就像看完一篇鸡汤一样,空虚且不知所云。
另外,各个镜头剪辑的很奇怪,很多大场面的风景画质突然变差,就像拷贝了网络视频里的纪实纪录片一样突兀不自然。和爸爸去哪儿的航拍比起来都相形见绌。如果没有那个成本拍的话,不要也没什么关系,本来跟情节也无关。
片中点题的滑翔情节,既无前文的铺垫,也无后续的交代。整个片子充满了莫名其妙的情节,比如断电女主突然崩溃大哭倾诉。最后的结束也延续了其莫名其妙的特点,一直到演员字幕表放完我还在等彩蛋,坚信不可能就这么结束了。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片子的BGM也很难听,没一首听着舒服的。
”不是心灵鸡汤“,没发现;
”没有标准答案”,还真是。
6 ) 等风来?等来个屁
嘎嘎嘎,对这电影期望过高了,忍不住要吐槽,我是来一本正经宣传反动思想的。
先概括一下剧情:小白领拿着公司的钱跑到尼泊尔不正经完成组织交代的工作,屁事私事掺和一大堆,最后抱个铃铛回家了。
其实整个观影过程很欢乐,井柏然卖的一手好萌,倪妮先天自备的怨妇气质也算发挥合理。尼泊尔的世界色彩鲜艳,水牛大象成群(虽然总是不禁想象各种臭味),铃铛到处乱响。如果抛开所谓的都市情感疗伤话题,我觉得这电影还是部挺好的旅游观光片。
好吧,下面说说自己想吐槽的地方。
我对于社交网络上的一类文字非常反感,自己给它们起了个名字,叫做“小冷静”。这类文字的共同特征为:找出年轻人生活中一些具备敏感度的小细节,婆婆妈妈讲一堆关乎现实的破事,只有结论,不讲道理。这种文字充分而理智的反映现实,触发年轻人脆弱又敏感的心理底线,一群人聚成一团同病相怜:我们都是这宇宙中小小的星辰。有啥作用?反正我连个毛线都没感觉到。
这种文学作品被搬到荧幕上,就成了所谓的疗伤电影。这类电影的可恶之处就在于,如同医生的手术刀一样把现实生活里的某些现象肢解的干干净净,等到要高潮了,医生该用药了吧?结果人家啥都没干,直接又把伤口给缝上了,有更不负责的,干脆把病人撂在一旁走了。我不是批判这电影说话不真实,我批判的是他拉完屎不擦腚。
回到这电影本身,去个西藏尼泊尔啥的最近几年也被批成装逼了,作者为了显示自己不是装逼犯,弄了一堆名言警句来批判小白领。其实我一直觉得装逼有两层境界:第一层是最本真的装逼,第二层比较高级,是通过嘲笑别人的装逼来展示自己的“不装逼”。电影里的大姐大妈俗不俗?相当俗,集中反映我国大众旅游没见识没文化的现象。但是人家出去玩的高兴啊,小白领出去装逼装的高兴啊,高兴啥都换不来,不违反道德法律的高兴我都无条件赞成。
还想说说宣传标语:不是心灵鸡汤,没有正确答案。看到这句话当时我就笑了,没有正确答案的电影数不胜数,但是像这样连个倾向性都没有的电影我就无语了。倪妮喝醉酒骂井柏然那段我还被镇住了,以为编剧能捯饬出什么不明觉厉的东西。但到最后看着倪妮工作二字没提电影就结束了,我不得不佩服这他么实在太狡猾了。社会压力大不大?大。年轻人焦虑不焦虑?焦虑?然后呢?没有正确答案。编剧折腾了一圈尼泊尔,还不如我跟朋友去烧烤摊喝扎啤骂人骂社会爽快,呵呵。
面对社会压力,自己该做的是继续培养厚脸皮与硬实力。某种电影就像感冒药,吃了能治一时病,但根本不能达到锻炼身体所带来增强抵抗力的效果。别说你不想成为什么自己最鄙视的那类人,首先你没那资格,另外你早干嘛去了。
以上。
7 ) 整部片就是京沪广深等地心灵扭曲的俗炮小白领写实
整部片子前言不达后语,开始的莫名其妙,女猪脚也拧巴的莫名其妙,苦大仇深的莫名其妙,难道就是天天和富二代们厮混在一起,想要的得不到,巨大的心理落差导致自己心灵扭曲?
【扭曲点1】 公费出国有啥不满?
女猪很想去意大利,谁都想去意大利,我还想去迪拜呢。可现实是我们单位只要派我出个省,我都要颠颠儿的对领导感恩戴德的,为啥呢?这是工作,又不是度假让你满世界点菜似的点着玩。上司也不欠你的,工作能力都差不多的情况下,让你出差就很面子的事儿了。女猪捞不着去意大利,失落了、失望了、难受了谁都能接受,好歹这领导还让你去趟尼泊尔啊~ 在谁都没去过尼泊尔的情况下,大家对尼泊尔的印象都是山清水秀东南亚风情好吧?请问,程小姐在不满什么?
【扭曲点2】 工作自己没完成还觉得全世界都欠她
但凡个正常的人类都知道,出差是派你过去工作的,把工作任务完成是第一。这女猪我就看不明白了,工作那么多年,难道不知道自己的工作性质和工作特质吗?公款出差,不是让你写私人游记抒发感受的,更不是让你絮絮叨叨说自己不幸的。你杂志的定位是啥,读者想看啥,你就要提供啥!虽说有虚假欺骗之嫌,可女猪这架势在这里工作也不是一二年的菜鸟了,在国内的假话骗人稿肯定也没少写,怎么到了尼泊尔就幡然悔悟,坚持要“我手写我心”了?不想这样你别在这工作啊? 你这不自己找罪受吗?
主编不满意,女猪先火了;到了时间稿子没交上,主编要换人,女猪又不满了。
我勒个去,这个女猪把自己当太阳?全世界围着她转嘛?截稿日前之前好几天,有心灵瑜伽那功夫,略有点儿责任心的就先把工作给完成了。
好吧,这个时代人人都有拖延症,我承认,我也有,我也有过到了截稿日期还在磨磨磨的时候。可是女猪,这种事应该自知理亏啊,你不是在主编在怄气,是整个杂志社在等你稿子,既然完不成,换个人写又能咋地?那架势就像非要整个你死我活,哪怕自己交不了稿,也不能让别的同事上版面?
突然为那个“小林”感到可怜,说不定职场就是因为有女猪这种人,小林永无出头之日。
【扭曲点3】 奋斗受挫的点儿好奇怪
女猪坐在大树下和富二代回忆过往,说自己为了做个文案,把8个版本的《山海经》读了无数遍,结果因为老板女儿一句话全否了。
我滴天……这个偏执狂。先不论你做个文案这么拼是因为脑子笨方法拙,当然年轻人初出茅庐想做好的心情可以理解。可方案没采用这不很正常嘛?有找8个版本《山海经》那个时间,你好不好走进市场,问问客户需求? 多和老板沟通下他想要的方式?
自己用了笨办法,还埋怨别人不卖你的帐,从此一蹶不振,感觉自己处处被打压,仇恨所有土豪阶层以及富二代们,这姑娘的负能量小宇宙也太强了。
【扭曲点4】 各地漂的痛心点都一样,为什么只有女猪如丧考妣
开始同事告诉我好看,否则我断不会走进电影院。看了之后知道为啥同事推荐,对于外地在这座城市打拼的,与父母分离,自己在外打拼的滋味的确不好受。孤单、寂寞,心里话无处诉说,受到委屈只能自己咽下,逢年过节人家团圆安乐,自己孤身一人无处话凄凉。
本部电影就是利用了各种漂的这种情绪,想打动人心。
可我就不明白了,女猪父母健在,身体安康,家里也没啥大挫折。一说到自己在外面打拼,简直就和受了多大委屈似的。
在外打拼是累是不容易,可我的同事都健健康康快快乐乐,我身边甚至还有更多家庭更穷困、事业更不顺的各种漂,人家都积极向上的努力拼搏,只有女主自怨自艾,自己从小村出来的多么多么不易啥的……这不是矫情是什么?受不了丫回去啊,说自己能挺住那就意志坚强点儿别矫情啊。
怎么说呢,就像一个人大冷天,手里拿着棉袄,穿个背心站在风里哭自己有多惨。路人甲说,你倒是把棉袄穿上啊。女猪说,不!我坚强! 然后继续哭。路人乙说,那你就别哭了啊。女猪说,不!我很惨!55555
最后路人甲乙丙丁都摇摇头,这女娃脑子有病……
女猪的种种心理疾病,只有女主播那通电话说得对
程羽蒙,我提醒你啊,我安排你去尼泊尔,这就是一个工作,你别给我犯那种俗炮小白领常犯的烂毛病。尼泊尔我不用去我也知道,条件是特差吧?人民生活特贫困是吧?但奇了怪了他们生活的还特幸福,眼神特清透,笑容特淳朴,顿时衬的你心怀邪念了是不是?你开始怀疑自己干的这些事儿特别没意义了是吧?开始追求精神层面的存在感了是吧?哼,出一次国,去一次什么越南老挝柬埔寨,回来以后就不好好说人话,动不动就抱怨北京空气差物价高,人心复杂眼神肮脏。出去前偷鸡摸狗的事儿没少干,回来以后开始天天吃斋念经,瞧不起这个瞧不起那个的,这种人我见多了,真不多你一个!别觉得去趟尼泊尔你就能琢磨出来什么,出世入世这事儿,你以为那么简单哪?出去演演游客,在村儿里体验一下生活,拜个佛留个影儿,就顿悟了?那我是不是扎在雍和宫里磕半年头,还能成活佛呢?要真瞧不起现在的生活,就留那儿别回来。要是还得回来过日子,趁早别给自己上这种套。【还没高调的资格呢就嚷嚷着低调,还没活明白呢就开始要去伪存真,这是一种最损己不利人的装逼,自己活的假,别人看着累,听明白了么? 】
————————————————————————
另,电影其他吐槽点
【自强不息的女主播】
完全没觉得女主编有啥问题,人家也很不容易好吧,一路写稿打拼到现在。别看人家穿的珠光宝气,可人家还知道自己是什么人。哪怕华服加身,依然到路边吃盒饭串串,为啥?这样自己才能承受起啊。
估计换了女猪,又是一顿上K的大餐,再租辆300的车自己高调离场,回家痛心疾首自己没钱,这样活的能不累吗?也难怪爸妈给的钱都付房租了,自己那么虚荣爱显摆,能存下啥钱?
【停电,怕黑。不自己在屋里呆着,外出走了500米,敲人家房门,砸人家窗户,再在人家门口蹲着胡咧咧,大声哭……要我是那个尼泊尔不幸人家,直接拿出AK47崩丫的】
更神奇的是,竟然出来一头大象……女猪突然也不怕黑了,也不觉得委屈了,摸摸象,一脸笑容……
O__O"… 请问这是在模仿《女王》中麋鹿出现的情节吗?人家大白天在狩猎场,合情合理。而这个大象半夜三更出现在居民区,动物园跑丢滴撒?
【五星红旗在尼泊尔街边飘过】
尼泊尔抗议暴动,一帮中国人回乡之路被阻,女猪坐在面包车里,挥舞着五星红旗,冲过拦隔地带,把同团人都带出来
o(╯□╰)o 这是新闻联播的节奏吗?完全不知道这段有什么意义,是在炫耀国恩浩荡还是华夏威武?
面包车一边开动着,五星红旗一边舞着~周围的警察、暴动分子统统散开,还有好多老外爬上车顶(暂不论这动作对一辆开动的车来说有多困难),还有好多老外跟着车后跑,发现撵不上了之后对着面包车微笑挥手88
哎呦我去!
强烈建议这辆车到什么阿富汗伊拉克以色列转一圈,拯救世界和平,面包车有责,阿门!
【唯一亮点】
井宝的三句歌,经典!
都说【小时代】三观不正,我觉得这电影更不正。
工作挑三拣四、偷奸耍滑之辈,还整天觉得全世界都欠她,矫情的要死。混得连自己叫什么都不知道了~ 相比之下,还是真实到粗俗无礼的土豪比较可爱,就算他不是土豪也可爱,就是因为他真实。
真实的魂淡,远比虚荣的装逼犯可爱。
8 ) 面对困境的青春与人生,回去,就输了......
《等风来》这部电影,给我的感觉就是“在清新的基础上,又能一针见血地指出当代80后、90后的生存状况,是对社会的一种批判,一种反思。”
影片它讲述了独属于我们的迷茫、委屈和不甘。虽然一次次被现实击败,却又一次次爬起,它毫不客气得指出了我们对金钱和地位的渴望。但最重要的是它道出了我们心底最真实的声音——其实我们最想要的不是金钱和地位,而是看来有些微不足道的自尊。我们虚伪,是为了麻痹自己,让自己那一刻从痛苦中抽离;我们粉饰,只为了给自己喘息的机会,让自己有勇气继续走下去。我们不是不知道自己的卑微,我们只是想抓住每一次飞翔的机会。我们不是不知道自己的艰苦,不是不知道怎样选择一条更容易的路,也不是不知道如果回家,就会有朋友的嘘寒问暖,有亲人的尽心呵护。可是,我们做不到。因为,回去,就输了。 谁会懂得我们心中的那份不想也不能被任何人践踏的自尊?又有谁会懂得,我们可以输掉一切,唯独不能丢掉内心的那份高傲的原因?不是我们自视甚高,而是输了骄傲,我们就会一无所有。
关于沉淀浮躁与功利。程羽蒙本来就是一无所有的小编辑,却偏要硬着头皮装出无所不能的样子。她为了什么?为了获得别人对她的赞美,证明自己的与众不同。可是这一切换来的只有回家后的靠墙痛哭与受尽上司轻视的苦楚。融入乡野间,摆脱浮躁感;放下功利心,成就新自我。沉淀自我,并不能带来物质上的丰富,却能提高精神境界。羽蒙的尼泊尔之行最终让她放下了浮躁,舍弃了功利。尼泊尔的风土人情,虔诚的信仰,为梦想拼搏的人们,让她的心情由不甘于自己的命运转向了释然。没有了那么多的顾虑与烦躁,她最终变回了当年的程天爽。
风是人生的契机,搭上了那股风,我们才能顺利地展翅翱翔。 在急功近利中沉淀自己就是为自己穿戴好滑翔的装备,是为之后的翱翔做好准备。 也许等到那一阵风来了,我们便可以迈出翱翔的第一步了吧。
这要不叫心灵鸡汤,还有什么该叫心灵鸡汤。女主的角色设置并不招人喜欢,就这么点小委屈也要别人同情么,停电痛哭那种设定更是无厘头到一定程度了。相比之下,井柏然的角色更有趣,他的形象也比较符合这个角色,玩得很开。挺无聊的一个片子,两星半
高高的山顶上,有个灿爷,哎呦我靠,哎呦我靠,真二逼!
三星纯给井柏然 倪泥真心演不出感觉
被井柏然笑岔气了好嘛!!!!
看我像和你好好地的时候觉着倪妮演的差可能跟剧情有关系,看这部就可以确定她是真的演的差,她演技还在别人看着都尴尬的阶段。井柏然是个潜力股,演技不俗!
又浪费了好故事,滕华涛是拍电视剧拍顺手了吧,搞得毫无电影感。缺镜头得厉害,结尾画蛇添足,感情都没到呢,老瞎升什么啊升!倪妮的妆太难看了,那个猪肝红色的唇膏是在搞什么!灯光也特别难看,拍得倪妮非常之丑。不过井柏然的造型很赞。最后滑翔居然连一个空中镜头都没有,航拍全是资料,有点掉价。
首场点映归来,井柏然饰演的2B形象挺逗,倪妮打酱油。3星给结尾太突兀,导演你除了要表达不装逼,还想说啥,没看出来。
看了预告觉得很清新很好看,看了电影发现很装B,很无聊,很不知道要表现什么。一头雾水。
停电夜瞎哭诉那段,有上去撕毁银幕、狂抽倪妮的强烈冲动!或许如上海队长等又能解读出抗议、等风来、趁你们年轻、电视剧导演更能拯救中国电影之类的弦外之音,但这片子真是皱紧眉头强说愁,最后瞬间就心灵洗涤了?《故乡》这歌,不会是《金陵13钗》引发的吧……【没有(失去)故乡】的主题倒是挺好的
井柏然原来是支潜力股。
原来有些人在没看电影之前,打一星都可以打出高潮。
这电影给我的感觉就是悟出来点儿什么了,却又说不清是什么。其实我感觉二十几岁的生活就是这样儿,模模糊糊,似懂非懂。有两点很喜欢,一个是半夜崩溃砸门,最后门也没开。还有一个是男女主角没非要发展个艳遇,各回各家。
这句话还是送给导演和编剧吧:别瞎折腾,没什么用。
搞两句犀利的台词也拯救不了整部电影的虚伪。不作死就不会死。
真是最反感这种打着梦想的幌子却虚伪又做作的电影!!情节一盘散沙,以为把背景放在尼泊尔就算是净化心灵了咩!导演对节奏和大场面完全把控不能,还是消停消停回去拍电视剧吧!!!
井宝果真是个大活宝,书还没拆包,看看原著好了。
才知道点映的意思。看完之后还蛮喜欢井柏然的,灿爷让我花痴了一把,中间那段改歌词笑尿了。不过影片一开始就太TM作了,女主角就像一直在念书一样。有点明白是想表达人的心境的意思,不过这个故事也有点不清不楚,整个节奏慢不连贯,有好多镜头纯粹是宣传尼泊尔,没有一点意义。相比我还是喜欢失恋33天
完全不明白滕华涛想讲什么,梦想、幸福、信仰、生活、救赎,每个都有体现但没有一个是讲清楚了。
心灵地沟油吧。。会提问不能解答,会看诊不能开方,里面的角色再砍掉仨都不影响剧情。
在玩滑翔伞的那一刻,教练指着山对面的树林说,不要着急,等风来!等树林随风摇动的那一刻,每个人都顺利飞上了天空。其实,生活也好,爱情也罢,其实每个人的都不用着急做出任何决定。当站在人生的悬崖,不如先不要动,不要向前冲,要做的或许只是静静的,等风来。三星半小清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