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之华

剧情片大陆2018

主演:周迅  秦昊  杜江  张子枫  邓恩熙  边天扬  吴彦姝  谭卓  胡歌  胡昌霖  李春明  穆龙  刘靖宇  高炳然  白素娟  刘思博  常海波  李勇  刘笑语  赵芙丽  建圳  郭德诚  王靖宇  孙萍  李泽宇  仇硕康  艺涵  李昊芳  王子璇  王远达  于建波  张俊宇  

导演:岩井俊二

播放地址

 剧照

你好,之华 剧照 NO.1你好,之华 剧照 NO.2你好,之华 剧照 NO.3你好,之华 剧照 NO.4你好,之华 剧照 NO.5你好,之华 剧照 NO.6你好,之华 剧照 NO.13你好,之华 剧照 NO.14你好,之华 剧照 NO.15你好,之华 剧照 NO.16你好,之华 剧照 NO.17你好,之华 剧照 NO.18你好,之华 剧照 NO.19你好,之华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5-01-08 04:38

详细剧情

生死离别,红颜薄命。告别了命途乖离的姐姐,袁之华(周迅 饰)带着些许落寞的心情和丈夫以及姐姐的儿子晨晨踏上归途。临走的时候,她从外甥女睦睦(邓恩熙 饰)手中接过一封邀请函,这是姐姐袁之南初中同学会的邀请。在久别重逢的老友欢聚环境中,被众人当作之南的之华无法坦然道出姐姐去世的事实。她选择先行离去,途中却又与姐妹俩的旧相识尹川(秦昊 饰)重逢。在此之后,之华以姐姐的名义给尹川写信,重温青葱时代的记忆。与此同时,待在老家的睦睦和之华的女儿飒然(张子枫 饰)接到了尹川的来信,出于对母亲过往的好奇,她们以稚嫩的笔触写了回信。  喧嚣匆忙的电子时代,两代人分出三地,重绘他们逝去的岁月人生……

 长篇影评

 1 ) 岩井俊二拍《情书》的遗憾,用这部新片弥补了

《你好,之华》,

是岩井俊二导演的第一部华语电影,

由陈可辛监制,周迅、秦昊主演。

这是一个关于有情人错过30年再相遇的故事,

上映之前,

就已经获得2018年三项金马奖提名,

被称为2018年度最后一部值得期待的电影。

1995年,岩井俊二拍摄的《情书》,

成为初恋纯爱片的经典,

时隔23年,

再次拍摄一个有关信件传情的故事,

他想借此弥补当年拍摄中的一些遗憾。

周迅演唱主题曲《样子》

影片借由周迅的歌声说出,

“我问生命,要些答案;

可是生命,没有听见一般…….

没有回音,是生命的常态。”

自述 岩井俊二 编辑 张锐嘉

我的妈妈在中国大连出生,所以我对中国一直有种特别的情感。这次,我回到母亲的出生地,拍了我的第一部华语片,《你好,之华》。

《你好,之华》讲了一个关于错过和再相遇的故事。

周迅饰演的主人公之华,替刚去世的姐姐之南参加了30周年初中同学会,却意外邂逅了中学时期爱慕的男同学——秦昊饰演的尹川。

尹川喜欢了之南30年,却始终没能在一起,而之华现在也已有了幸福的家庭。

尹川和之华机缘巧合下开始互通书信。三个人学生时代的故事,通过书信的展现逐渐清晰。

电影最大的看点就是之华的恋情了。之华比姐姐更早遇到尹川,初中时就喜欢他,但尹川却喜欢上姐姐之南。

因为年少的嫉妒,之华把尹川写给姐姐的情书都藏了起来,却被尹川发现了……

张子枫饰演年轻之华

虽然后来大学时,两人重逢了,但已为时太晚。

再后来的之华,与别人相恋、结婚、生子,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却在重逢尹川后,又情不自禁地想接近他,以姐姐的名义与他通信……错过真是让人回忆过去的最大契机啊。

电影里有一段关于人生的解读:“我们每一个人,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走在自己独特的人生道路上。也许有的人能实现梦想,也许有的人不能。人生有艰难的时候,也有痛苦的时候……”

这段话既是之南中学毕业典礼上的发言,是尹川为之南写的小说的结尾,也是尹川给之华的回信。

我觉得我们现实中的人生也与电影里的一样,人生中的每一件事都是一个奇迹。

眼前的幸福可能会招来悲剧,悲剧反过来又会带来幸福,然后又变回平凡的日常。这些事情循环往复,喜怒哀乐才是人生。

电影《情书》片段

其实早在1995年,我就拍摄了一部关于通信的电影《情书》。

我拍摄新作品时,喜欢回顾以前,会把之前作品中没实现的想法延续到后来的作品中,弥补之前的遗憾。时隔23年,可以说《你好,之华》是对《情书》的一种延续。

比如这次以葬礼开篇,也是延续了《情书》中女主角在雪地里参加丈夫三周年祭日的开篇。

电影《情书》片段

《情书》里,女主角在雪地里捡到一只死去的蜻蜓,《你好,之华》里,之南的孩子在路边捡到一只死去的小鸟。

《你好,之华》延续了《情书》的唯美和青春,却比《情书》更温暖明亮。之华在妈妈家给尹川写信的那个场景,我让整个片场充满了光。

以姐姐的名义写信的之华,沐浴在阳光下写道:“你好尹川,你还记得我妹妹袁之华吗?她不太引人注意,如果你已经忘了也不奇怪。”

这一刻,我觉得有一种时光带来的释怀感。希望观众看完这个影片时,会觉得很暖心,很幸福。

《你好,之华》的拍摄故事

1995年拍《情书》的时候,写信还是一个人们常见的沟通方式,但现在都没人用信沟通了。所以现在再拍摄关于信的影片,构思和心境都不一样了。

《你好,之华》剧组合照

在来中国拍摄这部电影之前,我很少离开日本,最多就是去夏威夷度假,平时能见到中国人的机会估计只有在横滨的中华街了。这次,我结识了很多中国优秀的电影工作者和演员。和大家这样邂逅,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

岩井俊二、周迅、陈可辛拍摄宣传海报

最初我把剧本发给陈可辛导演的时候,他说让他想起当年在香港看《情书》时的心境。后来我们一起斟酌剧情,一起解决剧情中因为中日文化差异带来的问题。影片的名字定为《你好,之华》,也是陈可辛导演的提议。

周迅看到剧本后也是一拍即合,在片场我们经常用微信交流,她发给我中文,我用微信翻译理解了意思,再用日语回复她,挺有趣的。

真怀念大家一起拍戏的那段时光啊。

MV里,周迅向空无一人的观众席轻声唱起:

“我问生命,给些感叹;我问生命,要些答案;

可是生命,没有听见一般…….没有回音,是生命的常态。

印象最深的,还是我们三个人一起拍摄电影主题曲《样子》的MV。周迅穿着一身蓝绿色长裙,从中学演讲台后面走上来,我在旁边弹钢琴,陈可辛演奏吉他。

这首主题歌,曲是我写的,词是音乐人吴青峰填的,正好道出了人生无常的感叹,也是电影里我想表现的东西。

岩井俊二在《你好,之华》片场

一人身兼编剧、导演、剪辑、作曲

片子里的10首配乐都是我自己写的,我还特意邀请了《情书》的钢琴配乐老师中村由利子,来进行钢琴弹奏。她是影响我音乐生涯的老师,当初写《情书》剧本的时候,我耳畔一直会想起她创作的音乐,可以说是灵感之源。

岩井俊二微博发布和中村由利子合照

除了作曲,《你好,之华》里我还同时担任了编剧、导演和剪辑,每个职位都有每个职位的难处。创作一个故事并展示故事有趣的地方,难;怎样把想好的故事用电影呈现出来,也很难。

到现在为止,我拍摄的都是自己的剧本。因为我了解自己写的剧本,会很清楚对每个角色、演员应该有怎样的期待。

但如果导别人写的剧本呢,又要以怎样的基准来判断?所以我很想尝试导一部别人写的剧本,和演员、主创们一起讨论对剧本的理解。

岩井俊二在主题曲《样子》中演奏钢琴

永不结束的青春

青春期是我创作的最大源泉。在那之前,我就是只对甲虫、怪兽、奥特曼感兴趣的普通孩子,但那时候内心总是充满着莫名其妙的热情。

20多岁进入社会了,不确定的事情越来越多。到现在我还坚信,只要回忆起人生的前18年,我就能完成一个作品。这可能也是我创作中青春片居多的原因吧。

上大学后的前两周,我内心充斥着可以独自一人的喜悦,完全不感到寂寞,不知道这么高兴的事情在我一生中还能有几个。那时候我一无所有,所以没有什么可失去的,但也正因为从零开始,才什么都可以做,才可以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

《瑞普.凡.温克尔的新娘》片段

电影《烟花》剧照

《瑞普.凡.温克尔的新娘》的创作过程,我花了很多时间散步,边散步边冥想,去寻找自己的内心世界。

《情书》里回忆的那段,是我听着我学生时代一直听的音乐,不断回想14岁写成的。

追寻到更早,《烟花》还有大学时代的作品,都是从14岁的记忆中捞出来的。

今年我55岁了,我记得20年前总是会想:“啊,我上岁数了”、“青春结束了”,可现在回头一看,20年过后,生活也没结束啊。

既然如此当初就应该做些更疯狂的事情,并且把每件事做好。也请大家一定要将“青春没有完结”这个想法保持下去。

《情书》回忆片段

拍电影是件非常开心的事,辛苦是难免的,可做什么不辛苦啊,至少可以活在当下,下一次都不一定再有机会了。所以每次拍新的作品我都当作是最后一个来拍,把每件事情做好。

我最讨厌别人说 “我好期待你的下一部作品。”这就像有人说期待你的下一次人生,可人生只有一次啊,下一次的人生不那么容易到来的。有人说要着眼于未来,但我觉得人生的焦点应该放在当下。

 2 ) 如果能呈现自洽的剔透世界,是否接地气这事也没那么重要吧~

1.

坦白说,点映之前我并未对本片有太多期待:

当时曝光的海报里,陈可辛、岩井和周迅三位大佬齐齐出镜,其他的演员却并未出现,多少给人一种一口气把最大的三个卖点给交代干净的企图感,这感觉本身的确很不“岩井”。

预告片透露的信息也卖相不够好:手写的信、钢琴、周迅正经到有一些刻板的念白、人到中年的某种惆怅和落魄......一切符号的堆砌,很容易理解成是看厌了的那种俗套国产青春片的调性,或是照着《情书》写的一次努力接地气却别扭的命题作文。

但坐在电影院里半个小时后,确切说是少时回忆的篇章展开后,我改变了想法:

比起很简单的故事,这是部细节与节奏取胜的电影,非常典型的岩井风。以及极度精巧的结构,许多角色之间都有明显或隐秘的互文关系,将残酷刻意隐藏后的坦坦荡荡的温柔。你若求真,或会觉得这温柔是矫饰,但心存一片琉璃世界的话,会觉得折射处的剔透光芒颇合心意。

至于手写信等过分古早味的事,确实脱离所谓现实生活,但戏做得够好,节奏够稳,营造出一片自洽的剔透世界,又何必过分在意真实与否呢。

至少我完全入了戏。

2.

与《情书》一样,故事本身没什么特别,重点在于观众跟随影中人去寻觅过往情感时心情的每个落点。

事实上我个人并不像别人那么地喜欢《情书》,固然层层揭秘的结构是十分好的,藏在冬季回忆里的少年情怀也是令人熟悉的,但是我太小心眼吧,无论是多年前还是现在,都会把视角和感情带入渡边博子,即便博子对着雪山喊出了那句经典台词,能看出编剧想让她释然,但我作为观者,却始终觉得作为替身的她的情感并未有个好的归处。

我总是会对因往事蒙尘而显得美好的主角感情产生怀疑,却对替身和配角有莫名的同情。我觉得《情书》的故事对博子非常不公平。

而《之华》却是配角与主角交相辉映的故事。

姐姐之南是青春里理所应当的主角,影片的线索里她却被虚写,被处理得像影子。这个人物有纤细易碎的悲剧美。妹妹之南则是一直以来的配角,故事里曾是姐姐的影子,却被实写,她可爱、纯良、一点恰到好处的狡黠,不一定拥有完美的爱情,却有大部分普通人大致美满的一生。

以姐姐的死作为开头,讲的妹妹的生活。《之华》整体结构是姐妹两人性格与命运的一段互文。她们或许根本是一个人的两面。这种经典文学里太熟悉的笔法,被岩井太过熟练地用了一遍,有种很完整的结构美。

3.

我非常喜欢的一个段落是,秦昊演的尹川找到之华这里,两个人坐下来揭秘的片段。起初略带喜感,然后电影前半部分的一些悬念,不管是观众心里的还是尹川心里的,这时都得到了回答。当情感的浓度达到最高的时候,镜头突然转到之南的儿子晨晨放飞小鸟,讲出《情书》里的经典台词,表面上塑造了晨晨的真实性格,又似道出此时尹川的心声。这太妙了。

我此时甚至有点莫名地眼眶湿润,好像也并不全是因为剧情,而是为了这个镜头的转接造就的、类似在一出交响乐里听到绝妙的合乎心意的一个小乐章的那种感动。

4

最后说几笔演员。

当然是冲着周迅去的。而秦昊除了假发外都很好。尹川与之华坐下来揭秘的那个段落,他台词上稍微有些瑕疵,但庆幸导演没有让他重演,两个人默契微笑,接着继续讲,这瑕疵反而带来一点生活里有毛边的紧张感,也觉得两个人都真的入了戏。

张子枫反而是片子里是最让人舒服的演员,她每次出现都是十足在角色里的状态,那段与少年尹川在路口的戏,每个无措和希翼的表情都是对的,镜头也很听话地围着他们转,是“多希望我与你才是世界的中心”的心酸无奈的感觉。我起初以为少女的情窦初开是相对好演的,但现在并不容易,她不动声色地表现出一个聪明的小女孩的狡黠与期盼,鲁莽与可爱,期盼与失落,毫无斧凿感,且有种本质上的可爱。

 3 ) 人生的愁念

《你好,之华》里的岩井俊二,用十足日系而纯美的片名、书信情节和镜头把控,讲述了一个沉静内敛,平淡隽永的中国家庭故事。

虽然影片有身份错位,青春暗恋,暧昧谎言等岩井个人的风格展露,却不能将其简单看作是《情书》或者《花与爱丽丝》的中国化演变。

这是一部由主角的结局为起点来开展的电影。曾经叱咤校园的女神级人物之南,先后经历了失败的爱情与婚姻,在痛苦的病魔下自绝生命。这个“将美好破坏掉”的结局悲伤且犹如宿命。之南的离去促发妹妹之华替她参加同学聚会,之华回望姐姐曾经的青春宣言时,又唤醒起自己的那片记忆涟漪。

一次葬礼,一次为逝去之人还愿,一次追忆和故地重拾,牵扯出来不同年代人青春、爱情、婚姻的过往。显然,本片是更适合与《相爱相亲》比较而看的。虽然影片多处出现写信达意的清新场景,也通过信件直白而生动地描绘了曾发生在东北小城的爱情故事,但众人黑衣的葬礼开篇,就已经为电影早早定下沉重基调。这种沉重的情绪是最容易被广泛理解的、处在情与爱这一阶段之上的生活哲思。这类沉重是属于一个家庭的。不管是男女爱情、姐妹亲情或是同窗友情,他们都只属于每个人自我的人生历程。能够将这些历程涵而盖之、融汇一起的,唯有复杂的家庭和在家庭生活中携手相持的家人。

所以,以“家庭成员离去”为开端的《你好,之华》,所勾勒的绝不仅仅是逝去的暗恋或者追忆青春余晖。应该是由情书时代爱恋的酸涩引申出来的,整个人生的愁念。她仍旧演绎着一个传统主题——无法告别的爱,无法挽回的选择,无法承受的生命之轻。这类命题展现在日本家庭题材电影中屡见不鲜,而其中的生死哲学,家长里短,人情世故,又实在符合中国老百姓的情感诉求。

尽管影片一开始切入到写信寄信的情景时难免尴尬直楞:手机摔坏了,就只好给你写信咯,而且是百无聊赖的吐槽式日常汇报——这里的周迅与日本人妻角色类似感十足,难与当下中国社会相契合。但正因如此,我反而体会到导演是在用一种傻傻的,又有些可爱的方式,让整部影片迅速回归到从前那个单纯的、仅仅依靠文字进行缓慢却又深刻无比的、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状态。而这种信件传情,又可以说是岩井导演用来打破时空、用作他电影文本与观众情感汇合的桥梁。这无数封书信上的文字,就如同那段声情并茂的毕业演讲,充斥着对未知的向往和勇气,中和着过去与现在的生活,发生在之华离世以前,之南成长以后。

提到成长,影片也花费一定篇幅,表现了两个孩子短暂的交换生活,和三个孩子逐步的心理变奏。成年人不断放下的往昔岁月被孩子们依次拾起、重新煅炼,成为她们新的时光。酷似母亲的长相,引生忧郁的暗恋,即将抵达的青春,还有那个逃走的、在黑暗中才会哭泣的男孩……少年的释然终究与成年人的感怀不同。对于他们成长道路的点到为止,才是导演赋予未来的美好期许。

影片用一次交换生活,让两姐妹的两个女儿多次同时出现。时光倒流三十年,或许现在的她们,就是过去的“她们”;影片亦是用几次(同学会以及之华写给尹川书信上的)角色顶替,来暗暗昭示:主角既是被写进爱情小说的《之南》,也是成为电影片名的《之华》。

其实对于之南而言,她人生的结局就是什么都没留下,什么都给错过,什么都是遗憾。影片正就着这个悲剧的低谷开启,她未能实现的感情,未能达成的心愿,未能组成的家庭,或许在未来一代接一代的生命中,总能成就圆满。也正是这种回忆与现实交织的方式,使得影片重心都在对于之南的描绘当中,一切的感慨和牵扯都源于之南的离去,源于人们对之南的爱。这样的爱大过之南的悲剧与不幸,这样的爱为影片留下温暖的余味。

岩井俊二将日本纯爱电影的清新质感放置中国小镇,以浪漫唯美的镜头去审视和理解“死亡”对于一个家庭的意义。生老病死人之常态,平淡从容唯是最真。我们含蓄内敛的东方民族,虽不善于,却也总能想方设法去理解亲人、爱人之间的这种种情感。能够在时间的帮助之下,用乐观来缅怀生命以及青春的逝去。此间,平凡的细节离我们最近,也最令人动容。那些逆光而行的冬日暖阳和低机位360度旋转拍摄的精美画面,也都与影片开始时候的沉重基调消解、相融,也都变成淡淡的,清澈的,饱含着纯粹的忧伤和明亮的希冀。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号【MOVIE木卫】,欢迎关注。

 4 ) 《你好,之华》——尹川写给之华的情书

《之南》是关于两人大学之后的故事,没有出现在30年后的书信中,也没有出现在之华的回忆里。因为它的主人翁是之华,而不是之南。

一开始尹川就知道是之华替代的之南,在车站,他想知道,那本小说她是否看了,是否已经看出之南的原型是之华。然而并没有。

大学那段是局外者完全不了解的情节,只有当事人尹川、之南知道。在这段时间里,之南与之华渐行渐远,并且没有将《之南》与之华分享。从小都是之华嫉妒姐姐,那是唯一的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之南嫉妒之华。

尹川与之南的故事,在尹川说把情书扔掉的时候已经结束了。

尹川错过的人不是之南,是之华。之南也知道,她错过的人是尹川。张超是她面对错过的救赎,是之南为结束这段感情找到的一个出口。所以之南与尹川会分手,会抑郁,会再也没有去寻找尹川,所以尹川在之南的遗像前会说她傻。

《你好,之华》,自始至终尹川都在和你通信,用最隐晦的方式讲述初中永远不会忘记的回忆。因为多年之后,在尹川初中的那段回忆里,出现最多的不是之南,而是可爱的妹妹之华。这也许直到你看完《之南》后才会了解到。

影片有两个最难解释的地方,一个是标题,一个是之南为什么会跟尹川分手却还保留着他的爱。如果把《你好,之华》看作尹川写给之华的情书,一切都解释得通了。

一切都是因为尹川在两个错误的时间,喜欢上两个错误的人,才造就了姐妹两的人生。

影片有一个前后呼应的点,尹川发给“之南”的短信,以及中学时之华写给尹川的表白情书,都出现了“喜欢”。

(再补充说一下对张超这部分情节的看法:

张超说自己是想证明给天子骄子们看看,自己能把之南追到,但其实,他没有自己认为的那样有魅力。

之南与尹川再次相遇是大学时期,此时也是姐妹俩关系渐渐疏远的时候,再后来是张超的出现,再后来是分手。但之后的之南对尹川的感情较之初中时期,加深了很多很多。这其中的缘由,自始至终只有她和尹川知道。

在尹川写给第二个“之南”的信中,是对初中生活的回忆,却回忆最多的,是跟之华的故事。他俩相识、代送情书、矛盾产生、告白等等,因为在尹川心里,已经不知不觉喜欢上了之华。大学跟他在一起的之南也察觉到了这点,然而之南也陷入对尹川的爱恋中。以及对妹妹的嫉妒中。

所以说尹川在两个错误的时间,分别喜欢上了之南和之华。

后来的之南是痛苦的,她想要结束这段感情,却又陷入其中。直到张超的出现,之南找到了一个逃避的方式,同时尹川也没有过多的挽留。

张超就是捡了个大便宜。但结婚后他也察觉出之南对尹川仍然念念不忘,再加上他的暴脾气。家暴,加上对尹川的疯狂思念,之南患上了抑郁症,最终走向自杀。

同学聚会上的尹川第一眼就认出了之华,他从上海回到家乡想要寻找的人其实是之华,并意外得知之南的死。

他说之南的死,自己也有责任,是因为他对之南的离开妥协了,他知道之南对自己的感情,知道她跟张超在一起的原因。

尹川去找张超,更多的是出于对之南的愧疚。

@童年的流星 提到之南抽屉里那封同学聚会的邀请函,可能是之南自杀的导火索。非常棒的一个设定,之南疯狂思念尹川,却不敢再与他相见,回忆涌上来,无法再面对自己的人生,选择了自杀。)

金马奖周迅的访谈,关于指甲颜色的由来:

这是关于之华的故事,是之华的颜色。

 5 ) 看见,被看见,相互看见

虽然无法活成被你看见的样子,但是也会活成自由灿烂的样子。

——致之华

立冬时节,在北京电影学院看了岩井俊二导演的《你好,之华》。上一次看岩井导演的电影,应该还是大学时代寝室小影院的《情书》与《关于莉莉周的一切》。许久不见,今番这个故事,依然还是能够拨动我心中最细的那根弦。比起故事,比起剧作手法,这部作品最打动我之处,仍然是那份从心中汩汩流出的情感。以至于走出剧场,不得不感叹一句:这悲欣交集的人生啊。

我想起契诃夫《海鸥》中的那段台词:“我一天比一天更了解,问题不在形式是旧的还是新的;重要的是,完全不是为想到任何形式而写,而只是为了叫心里的东西自然流露出来才写。”

自然流露出来的情感,乃至每一个细微的情绪,从开篇便揪住我,一点一点地将我带入每个人物的生命。

【看见,被看见,相互看见】

从之华参加姐姐的同学会开始,眼泪止不住地流。

为什么去参加姐姐的同学会?之华给了一个答案:为了告诉大家姐姐去世的消息。但只怕,这是一个连自己都不相信的理由而已。

想要被看见,哪怕是万分之一的可能性也好,被看见,作为之华,现在的这个样子。

呐,你知不知道,从前那个灰头土脸的自己,已经成为了当年姐姐的样子。现在的我是美的吧,如果当年的你,看到的是现在这样的我,故事会怎样写呢?

如果说之华心中还有期待,那或许是期待一个来自尹川的答案:为什么?是因为我不够美?是因为我不够好,不够优秀吗?以及期待一种可能性,重来一次,你会不会爱上我?

之华不是不知道,其实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哪里有什么为什么。一切关于尹川为什么不喜欢之华的理由,都只不过是之华一个人的附会而已。真相是即使重来一万遍,尹川还是会喜欢上之南,还是不会喜欢上之华。

哪怕我,已经活成了姐姐的样子。

之华看见尹川的那个瞬间,仅仅是那一瞥,我的泪水就落了下来。万千人之中,一眼就能看见他。暗恋的样子是最美的,大概便是因为发出去的光芒不会被接收到,所以只会反弹回自己的眼睛里,留下双倍的光芒。

看见你,但不能被你看见。

被误认为之南之后,她的断然离别,她在会场门口的蓦然回首,黯然伫立,都带着一股隐忍而决绝的姿态。而全片中我最喜欢的一场戏,便是之华在公交车站,之华以为尹川将她误认为之南的那场戏。

尹川到底有没有将之华误认为之南呢?如果没有误认,为何对之华告白?难道只是为了成全之华而演的一场戏么?导演说,虽然尹川也想说:你是假的吧?你是之华吧?但想到之华一直是那种一遇到尴尬情况就会逃走的女士,就忍住没拆穿了。

于之华,那可能是一生中最绚烂的一次体验吧。有没有一个瞬间,你爱上了我,哪怕仅仅是作为姐姐的替身而已?

如何评价这几场戏的表演?似乎一切语言都已经苍白,“羚羊挂角、无迹可寻”,也难以仿佛一二。种种次第、层层境界,诸般名相都化作虚空,在我心中留下的只有感受,单纯的感受。

所以,我无法评价表演,只能说出这几场戏中,演员塑造的之华这个人物,在我心中留下的感受。

那便是,当她低下头去取包的时候,当她推开身边的女同学,一遍一遍推说路远的时候,乃至她在会场门口的一回眸,一伫立,都“不是别的什么,而是灼痛。”(引自公众号“四幕喜剧”)

(表演痛苦,要表演到什么境界呢?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痛苦或悲伤的时候,如果身边有人的话,一般会想办法强压下去。而演员却只能把痛苦和悲伤调动出来,因为演员没有角色那么悲伤,也达不到角色那么痛苦的程度。 如果角色表现出五十分的悲伤,而演员也努力调出了五十分,表面上看起来演员已经和角色一样悲伤了,但是在我看来远远不够,那就是因为角色的悲伤往往是已经经过压抑的……他表现出了五十分,也许内心有一百分。 所以只有当演员入戏很深,真正化身为角色的时候,才可能内心有一百分的悲伤,压下了五十分,表现出五十分……这个时候,才能真正做到和角色合二为一。所以这隐忍压抑的表演,却走过了之华全部的心迹。)

这满满溢出屏幕的,又甜蜜,又灼痛的滋味,到底是什么呀?明明这么多年过去,心底已经淡然了,为什么看到这里还是会哭呢?

而车站那场戏,我心中留下的感受是:巨大的两情相悦的快乐,欣喜,以至于狂喜,却不得不压抑和克制下去,以及那份独独属于之华的,注定求而不得的灼痛。原来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之华,三十年不变的心意,还是不能被你看见。当年不能,现在也不能。这层层的感受交织在一起,一直延续到后面的很多场戏。

(二刷看到这段,尹川向之华道别的时候,之华点点头,郑重其事地,带着仪式感微微欠身,向尹川道别。这个道别的分量击中了我。为何如此沉重,因为这是之华,一个自始至终不被认出的“陌生女人”,向尹川的诀别。当年的之华兴致勃勃地带着梨罐头,黄桃罐头去尹川家,名义上是给尹萌的,其实只是找一个借口给尹川吃吧。85年,对于一个,刚上初中的女孩子而言,一个罐头的分量是何等沉重呢?因为喜欢你,所以只想把整个世界都塞到你的手中。可惜尹川对之华目瞎耳聋,他看不见。)

写信。

写信的之华,样子很美。暗恋的样子是最美的,因为不被知道,所以有了加倍的喜欢。层层叠叠如同片云堆积的白色笺纸、仿若幽情郁结的蓝色指甲、一笔一笔似乎蚕丝交织的回文小字,这一切意象都勾勒出这几场戏的气质。“鸾镜与花枝,此情谁得知”,你这样美,却不能被他看见。

而寄信的之华,更有一种破釜沉舟般的坚定。“请将这封信寄到上海。”一如当年双手奉上那封告白信时的清坚凛冽。

而当尹川以一种猝不及防的姿态出现在扈老师家门口,之华在扈老师家中上穷碧落下黄泉地寻找一支口红的样子,也令我动容。

说说尹川和之华的最后吧。嗯,那或许真的是最后了。之华说:写小说可不容易,在我心里边,你可是很厉害的。

能将这份心意传递出去,就足够了吧。

以上便是之华线上最令我动容的几场戏。其他人物行动线尤其是尹川线,也颇有打动我之处,但也许是同为女性的缘故,对之华这个人物有着更深的共鸣。所以看之华的时候,也落泪最多。

不被之南看见的尹川,不被尹川看见的之华,乃至不被扈老师看见的婆婆……这一切的暗恋、单思,都化作一封封书信,以一种飞蛾扑火灰飞烟灭也要呈递到你的面前的姿态,向被看见的那个人飞去。

而千言万语,落到笔下,都化作一句“你好”……正如周公子所言,你好,便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沟通吧。

所以影片的结尾,看见的,被看见的,都相互看见了。

之南和尹川相互看见了。那本小说,之南看见了。之南留给睦睦和晨晨的遗书,就是尹川的文字。这是之南给尹川的一个答案:这就是我心目中,最好的样子。

尹川和之华相互看见了。“你好,之华”,就是尹川给予之华的一个答案吧。这个答案,无关爱与被爱,只关乎如何活下去。

呐,之华,我看见了你。虽然有的人能够实现梦想,有的人不能。虽然有的人能够两情相悦,有的人却求而不得。但是没有关系啊,只要在这条道路上继续走下去就好了。关键是,不论走过哪一条路,都是自己的人生。你,我,都是一样的。

即使无法活成当年你心目中的姐姐的样子,也一定会活成自由灿烂的样子。那是之华自己的样子。

PS:写一些个人感受。

看完电影有写信的冲动,上一次写信是在什么时候呢?上一次写信是写给谁呢?啊啊,我清楚地记得,虽然不知收信的那个人是否还记得。

想起很多关于书信的诗。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玉珰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首映礼见面会的时候,每位演员都对自己的角色说了一句话,愿你活成……的样子。每位演员所说的,都无比契合人物的心境。于是我很期待周公子会对之华说什么。当时我觉得,没有什么可以对之华说的,如果有的话,那便是:愿你活成当下的样子。周公子说的是:愿大家都活成自由灿烂的样子。

人和人聚在一起,却不必然相互看见,相互听见。

也许我们终其一生所求的就是被看见。所以当少年尹川向之华道歉的时候,我感觉到这是多么温柔的一个人。他在为之华的不被看见而道歉。

尤金奥尼尔说过,人与人之间的羁绊,是唯一的实体。其余都是风中的灰烬。

而这,便是《你好,之华》让我看见的,人与人之间的声气相通。

之华:尹川,我看见了你,你看见了我吗?

尹川:之南,我看见了你,你看见了我吗?

看见了。看见了。看见了。

只要看见,就足够了……

导演说:对于之华来说,尹川就是明星。在日本有很多偶像的“追星族”,其中也会有很多是主妇。我就是以这些形象为模板的。

所以首映礼的时候,周公子说:我是岩井导演的粉丝。胡歌说:我是岩井导演的粉丝。秦昊说:我是岩井导演的cosplay扮演者……主持人说:今天是粉丝见面会。

片名为什么叫做“你好,之华”?因为在她黯淡乏爱的少女时代从来没有一个人会对她说一句你好,之华。活在姐姐的光环之下,之华被无限度地忽略乃至存在感几乎为零。

所以这篇文章是写给之华,也是写给当年那个不被看见的自己。

那么,你是被看见的人,还是不被看见的人呢?

导演是温柔的人,他对每一个人物的悲悯深深打动了我。之华平凡么?同学会舞台上的她,仍然扣扣索索,无法像当年的姐姐一样坚定沉稳,妙语连珠。尹川平凡么?也许是的,他除了《之南》连一本小说都写不了。无论之华还是尹川,都不是世俗定义的成功之人吧?但他们分明是有光的。

剧里的人儿平凡黯淡,剧外的人儿光芒万丈,如同之华的昨日和今朝。今日的她终于闪闪发光了一回,但当年。

那光芒,谁看见?

我想说,如果我在,我可以看见。

哪怕再黯淡也好,之华也有之南无法盖过的,光芒。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光明的。

补充二刷感受:始于爱情,终于人生。

初看对于每个人物的爱情深深共鸣,二刷看出更多的人生况味。张超这个人物在我心中挥之不去,以及他那句台词:人生啊,不是你随便扒拉扒拉就能写清楚的。

第三代人物的线索,也在我眼前渐渐清晰起来。如何以一种直觉的肯定面对生活?如何直面生死、生命中的种种无常?如何放下执念?如何获得勇气?爱情、自性、勇气。故事在三代人之间流淌,而主题也呈现螺旋上升的态势。

最后尹川和之华放下了执念,不再执着于求而不得的痛苦,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睦睦、飒然和晨晨终于敢于直面,这无常的人生,这弄人的造化。获得了勇气。

何冀平说:人们常常问我,为何小小年纪,笔下就有这样多的苍凉。

那么这句话我也想送给导演。或许是由于心性敏感的缘故,所以对这世间的无常,会有更深的体会吧。

所以导演笔下的人生啊,如露如电,如梦幻泡影,白云苍狗,沧海桑田,有如许多的苍凉感……

而冲破那层世事无常之苍凉感的,是尹川在之南遗像前上的一瓣心香。那是我们每个人的,心之光。

再次补充:初看我也觉得后半段剧情比较沉闷,但今日,我忽然被后半段的力量击中了。

特别是之华在暗夜中追着晨晨爬上长长的阶梯,最后抱住晨晨,回到家后教他哭出来,自己也哭了出来。这一段戏简直揪住了我的心。

暗夜的阶梯中,她爬得是那样气喘吁吁。人生或许也是这样一段西西弗斯的阶梯吧,如许无奈,令人无措。但只要向上爬着,就有希望。或许累了,或许中途停一下,但不会放弃。

如果说之华这一段戏,给我什么样的感受,那便是“治愈”。

尹川对睦睦和飒然的影响,也不言而喻。

所以尹川和之华,这两个情场失意的人儿啊,他们给了第三代人真正的光芒。

大抵好的电影,关键的段落都是有些“象征主义”的,有着非常华丽的形式感,人物的某些行动高度凝练,成为一个具有丰富象征或者说隐喻的程式。比如说,这部电影中的之华写信,之华爬楼梯……

首映礼结束之后有一个见面会,当时秦昊说,这个电影里面发生的一切都是真事,所以没有不合理。如果觉得不合理,可以问导演。

我初看也觉得有很多剧情似乎很不合理,但是细思之下,又能想象出很多种可能性。导演拍得太隐晦。所以在我心中留下了很多谜团。

尹川的信害死了之南?尹川究竟有没有一个瞬间爱上了之华?之南临终前究竟有没有一个瞬间爱上了尹川?

以及,什么叫做错过呢?是指尹川错过了之华?之南错过了尹川?就像歌词中所写,有的人跑得太快,有的人慢了半拍,有的人先知先觉,有的人后知后觉。还是指,他们错过了这样一种可能性呢?

期待导演的解答。

公众号:龄官(lingguan1123),主要发布原创剧评,欢迎关注。

 6 ) 《你好,之华》用了哪些高级的视听语言技巧?

岩井俊二+陈可辛+周迅+一众黄金配角,没有人会不期待这样阵容的《你好,之华》。看完电影可以猜想到,这是一部镌刻着岩井俊二强烈个人印记的电影,监制陈可辛充分尊重了导演的创作主张,基本只帮忙弥合了一些中日文化上的差异。

《你好,之华》和1995年岩井俊二的长片处女作&成名作《情书》都以一封阴差阳错的书信为由头,缓缓展开一段相遇和错过的青春故事,框架类似,但人物关系更为复杂。中间这二十多年时间里,岩井俊二的作品一直在唯美和残酷两个极端之间游走,时而小清新,时而重口味,到了《你好,之华》这里,像是他对自己过往创作的一次回望和升华,尤其是补上了《情书》时期的遗憾。

那么问题来了:这样一个充满日式文艺情怀的故事,真能融进中国当下的本土情境里?东北城市大连,能拍出北海道小樽的清新和空灵吗?

对岩井俊二来说,能。

岩井俊二毕业于油画专业,在成为电影导演之前参与过许多广告和MV。他对色彩、光线、调色、配乐等视听美感的追求到了疯狂的地步,久而久之形成一套独特的岩井俊二美学。他的《梦旅人》《四月物语》《关于莉莉周的一切》等以视觉见长的经典电影影响了一批文艺青年,直到现在,很多摄影教程里还写着“岩井俊二色调”之类的字样。

在岩井俊二的首部华语片《你好,之华》里,同样存在一系列隐秘的视觉符码。电影既复古哀伤,又温暖治愈,在视听方面呈现出一种高级感。他是怎么做到的?

【基调色:之华蓝】

很多电影都有基调色,比如《情书》就以白色为基调,一方面代表哀思,一方面也代表初恋般的纯洁。《你好,之华》的基调色是淡淡的蓝色,甚至还诞生了个专有名词叫“之华蓝”。

之华蓝是怎么来的呢?据说是周迅在开拍前买来一大堆各式各样蓝色的指甲油,问岩井导演哪个色适合之华,导演挑了一款淡蓝色,周迅惊喜:导演跟我想的一样!这个淡雅的颜色就是她读完剧本后对之华这个角色的印象。

之华这个人,像她自己在信里形容的一样,在人群里不是很显眼,可能不是很容易被人记住。但就是这一抹淡淡的指甲油色,说明之华也是个有小心思、有小幸福的人呐

于是周迅在片中的指甲油色就成了《你好,之华》全部宣传物料的主题色。

甚至在昨天的首映礼上,周迅也特别穿了“之华蓝”色的外套和系带凉鞋。

围绕着这个颜色,片中所有人物的穿搭也都意外和谐起来了。与之华关系越近的人,就越显现出“之华蓝”。当时发布海报后,许多网友都问这些好看的羊毛衫有没有链接……

不仅衣服,片中许多场景也被刷上了深浅不一的蓝色,比如之华父母家的栅栏,之华之南小时候家里的门,学校里的围墙,帮之华收信的老人家的门等等,都是蓝色的。整部电影多数时候的色调也是偏清冷的。

当然电影也不能一味往上堆砌蓝色,岩井俊二还用了补色,也就是蓝色的对立面橘色。一冷一暖形成对照,可以用来丰富色系搭配、区分不同时空、表达不同情绪等等。上面的羊毛衫就能看出来。另外,80年代东北流行的红砖房+蓝色铝合金窗装修组合也被岩井导演敏锐地捕捉到了画面里……

冷暖色调对比的手法,在《花与爱丽丝》时期就有了。《你好,之华》里最打破整体清新淡雅色调的一场戏就是胡歌在酒馆里那场了,因此他的衣服、布景、调色都充满世俗和蒸腾的气氛,与青春时期的纯净美好格格不入。有观众看完说感觉这场戏有点“跳”,那就对了,谁叫胡歌演的是个渣男呀。

这样看来,《你好,之华》似乎也可以套用另一个片名——《蓝色是最温暖的颜色》……

【恋爱的点睛之笔:红色】

在《情书》里,岩井俊二特意将两人书信往来的信箱漆成大红色,放在小清新画面里很夺眼球。这个信箱是一段秘密恋情浮出水面的开始。

《情书》讲的是女主角博子艰难走出失去爱人藤井树的痛苦,一开始她穿着黑色的衣服躺在白茫茫一片的雪地上,心情低沉;等到后来她再次跑到雪地上喊出那句著名台词“你好吗?我很好”时,已经换上了红色的毛衣,象征着她终于放下过去,迎来新生,也开始尝试接受新的感情

《四月物语》里令人印象最深的道具是榆野卯月的那把红伞,象征少女春心即将如雨水般倾泻而出。

《你好,之华》里,少女时期的之华扮相虽然有点土,但也暗戳戳换了好几身衣服。她对尹川初生好感时穿的还是一身绿色衣服,帮忙送信时开始穿粉色,最关键的告白时刻便换上了岩井俊二的“恋爱认证色”红色。

而且还是“冲破”了占据主导地位的蓝色而告白的,真的是很勇敢了~

鼓足了如此大的勇气却还是失败了,小之华哭得让人心疼。

【偏日式的取景】

决定在中国拍摄之后,岩井俊二考虑了许多城市,一开始想选择一个温暖的南方小城,因为感觉之华这样的人应该是疏远一线城市的喧嚣气息的。最后之华生活的城市被定在了大连。

岩井俊二的母亲曾生活在大连,他对这座中国城市有好奇和向往。另外从历史角度来看,大连曾深受日本影响,所以很多画面看起来确实有点日范儿。

一个典型是大连的城市布局以广场为中心,街道普遍狭窄,在一些地方还能看到这样的斜顶老房子,门口有个小院落,跟《情书》里小樽的住房类似。这要是换成一堆挤在一起的30层居民楼,可能就是另一种“天水围”的味道了。

成年之华走在街头的镜头,能看到背景里霓虹闪烁的小广场、密集低矮的楼房、电线杆、古老的绿邮筒。岩井俊二并没有选取任何地标性场景,选的都是这样一些充满生活气息的小角落,使得这个故事更加脱离地域色彩,放到其他国家也能成立。

家庭内景部分,剧组都是租借的真实人家,并非美术布景。可以看到岩井俊二选择的都是装潢淡雅干净、比较有书卷气的家庭,他做的唯一改动就是稍稍减少和调整了摆设的物件。

回忆部分的校园布景、服化道参考了中国80年代的真实样貌,毕竟中日学生服装风格有很大不同。但岩井俊二还是偷偷塞进了一些个人喜好,比如岩井俊二喜欢的素色透光窗帘,最适合作为少男少女互诉衷肠的背景了。

【糖水片标配:大逆光】

岩井俊二非常喜欢用自然光,且经常将主角置于逆光中,不惜让脸部看起来有点黑。当然,有时候也能勾勒出美丽的轮廓光,这现在几乎成了小清新糖水片的标配,给人青春美好的感觉。

《花与爱丽丝》最美的镜头,苍井优在逆光中翩翩起舞。

《你好,之华》同样如此,窗外总是阳光明媚的。

【大全景抒情段落】

可能是油画出身的关系,岩井俊二电影里时不时会出现一些非常有油画感的独立段落,背景瑰丽宏大、色彩艳丽饱满,人物只占很小一块。这样的画面往往承担的叙事功能不多,主要就是抒发情绪,美得令人惊叹。

比如著名的《关于莉莉周的一切》开场,站在绿油油的稻田里的忧郁白衣少年:

《四月物语》和《花与爱丽丝》里,樱花的存在感有时简直比人还要高:

《梦旅人》结尾就不用说了,美成绝唱:

相比之下,《你好,之华》在追求画面唯美上有所克制,更接中国地气,但偶尔还是会有很岩井俊二的独立段落冒出来,比如晨晨放飞小鸟的镜头:

没有近景和特写,只有一个仪式感的大全景,却是全片最大的泪点之一。后知后觉刚刚开始面对死亡的小男孩晨晨向天国的妈妈寄去一封信,上面写的也是问候藤井树的那句“你好吗?我很好”。这一刻,这个小男孩长大了。

【与《情书》的细节呼应】

作为升级版的《情书》,《你好,之华》在若干细节上都呼应了《情书》。

比如一开始就是之南的葬礼画面,镜头机位很低,观众眼前布满洁白的花瓣,前来吊唁的人们只剩远处影影绰绰的身影。让人想起《情书》的开头也是博子躺在一片白茫茫的雪地上,也是她即将前往心爱之人的葬礼,机位由低到高一点点升起。

两个藤井树、之南尹川在中学校园里都被周围人撮合,但都没有真正在一起——两对青梅竹马都曾一起担任学生干部,都一同去过图书馆,可他们之间的情书都没能传达成功,最后也都擦肩而过了。

藤井树的“情书”是一沓借阅卡

少女时期的树曾在雪地上发现一只死去的蜻蜓,小男孩晨晨也在地上看到一只死去的小鸟,他们彼时都还不明白所爱之人的死亡对他们来说意味着什么

连博子的感冒也被少女之南继承了——她们都用一个口罩把自己隔离于仰慕者的关怀之外,表明都是对爱情比较迟钝和木讷的女孩

在《情书》里,藤井树在医院里回忆父亲去世那场戏,一束光将回忆和现实串联起来;

《你好,之华》尹川重回校园后,恍惚中也在走廊的一束光里看到了昔日之华之南的身影,然后才反应过来她们是之华之南的女儿。

早年岩井俊二在创作《情书》剧本时,就是听中村由利子的钢琴曲得到的灵感。多年来岩井俊二一直想邀请她合作,这次《你好,之华》终于达成心愿,中村由利子将岩井俊二亲自创作的配乐完美演绎了出来。

【更复杂的人物关系】

《你好,之华》里面的许多人物关系都可在以往作品中找到影子,比如睦睦和飒然,之华和之南,她们是互相分享秘密的小姐妹,但也怀揣各自的小心思,就很容易想起《花与爱丽丝》和《瑞普·凡·温克尔的新娘》等片里的姐妹花设定。

但中国的特色是家庭联系更加密切,三代人之间的情感连接要比日本强得多。因此《你好,之华》展开了一幅更加宏大的家庭关系画卷,衍生出更多支线情节,不仅描述之华少女时代和成年后的情感,还连带着体现了女儿和婆婆的懵懂恋情。相比之下,《情书》里虽然也有父母的戏份,虽然也是散淡的穿插多线叙事,但配角们的形象要单薄得多。

而之华和尹川多年后的再次遇见,更呈现出一种超乎爱情和暧昧的感情,用秦昊的话说就是上了一定年龄,有了一定阅历之后才能领悟到的感情。这大概也是岩井俊二对爱的新一层领悟。

“人生啊,不是随便扒拉扒拉就可以写清楚的。”之南的渣前夫如是说。他真的很渣吗?其实也不一定,感情的事情,谁都说不清。

据说片中那本名叫《之南》的小说,岩井俊二真的写出来了,并且也有意拍成电影。或许那时我们才能真正了解到中学时代的之南、之华、尹川究竟经历了什么。

今天还在豆瓣上看到一个叫《最后一封信》的新条目,似乎是日版的《你好,之华》,由松隆子、广濑铃、福山雅治、神木隆之介主演,阵容同样强大,不知是否能成真。《你好,之华》+《之南》+《最后一封信》,看来这么多角色在岩井俊二脑海里又发生了许多新的故事,我们看到的还只是开始。

(何小沁/文)

 短评

留白部分给了人无限的遐想,人物塑造给了人深刻的印象;岩井俊二有一种独有的灵气和直觉,知道在何时进入细节何时转向广阔的世界观然后何时在切换回细节,对影像的嗅觉也是敏锐的,在《情书》中的遗憾和心心念念都集中在了《你好,之华》里。开头的葬礼和结局的“情书”首尾呼应,是对生命惋惜也是向死而生。在电影的落地上陈可辛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摄影和选景甚至部分演员的状态以及情感的共情会让你恍惚这是一部日本电影,但人物面对的困境却让人回到现实。胡歌的人物留白和父母一辈的情感以及两代孩童之间的某种情感链接是本片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亮点,而正是这些看起来是闲笔的情节却在关键时刻迸发出了非常强大的能量。期待岩井导演的那本延伸小说。@181101·Beijing

4分钟前
  • 二月鸟语
  • 推荐

现在人到中年的周迅就和如懿一样,不争不抢,沉稳自由。在别的演员满脸刻着“我很会演戏”的时候,她在钻研“纪录片式的表演”,她的表演越来越细微,越来越不着痕迹,见好就收,一点不贪,看起来毫无企图心。之华这个角色就像陈可辛说的“她不像《如果爱》里的孙纳,是有的演的,之华根本没的演”,因为人物太生活化了,太平淡了,更像是个配角。这样的角色和如今的周公子就这么完美地贴合到了一起。

8分钟前
  • 王筱驴
  • 推荐

几乎没有带着任何的既定印象和期望去看这个片子。少年时代情书留在我印象当中的画面是白和粉。现在在看你好之华,画面则是平淡的灰。这是一个中年版以及老年版的情书,也是少有的从头到尾周迅都在做配角的故事。如果说情书给我们的印象是纯爱,那么这部电影留给我的印象则是无奈。而在成人的世界里面,不强求,顺其自然,或许就是最好的安排。岩井俊二依旧维持了音乐和感性的双水准,故事里桥段设计的精妙,毕业宣言从头贯穿到始终。在不同的情境下,同样一段发言稿却仿佛有了生命一般焕发出不同的意义。因为周迅,所以五颗星推荐。胡歌在里面奉献了少有的欠揍型表演。哈哈哈

13分钟前
  • 小川叔
  • 力荐

7,仍然非常岩井俊二的风格,包括细腻的情感与好听的音乐。导演仍然用他的方式讲了一个慢故事,挺难得的。其中有几场戏的处理非常厉害,演员的发挥也很棒,包括张子枫,也有明显的提升。

16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飒然暗恋着同桌,但她不愿意说出来;之华表达了爱慕之心,仍然也没能修成正果。你说或不说,你都是他故事里的配角,毫不起眼。尹川和之南是初中同学,大学又再一次相遇,终究是有缘无分;婆婆想和英语老师再续前缘,可对方却不解风情。三个时代,四段感情,有过暧昧和相爱,又归于错过和遗憾。再深的感情,也抵挡不住缘分的交错。之华被尹川伤了心,尹川又失去了之南。张超伤害了之南,又得到了另一个人的爱。相爱未必能够相守,爱过也未必能爱到最后。结婚不意味着幸福,能让你幸福的人你却没有和他结婚。于是,你还是想着那朵白玫瑰,那个床前明月光。你写过动人的情书,也写过精彩的小说。但人生很复杂,不是你随便扒拉扒拉就能写清楚的。

17分钟前
  • 朝暮雪
  • 还行

看预告片觉得寡淡单薄降低了预期去看,没想到更加失望,心里是很遗憾的,同岩井俊二的某些单薄的作品一样,贩卖一个情绪却单薄的可笑。大故事是好的,也动人,可惜没有更好的细节填充,特别像已经有了许多虫洞的连衣裙。我最不喜欢的处理是视角问题,以之华进入,后半段却直接旁落到尹川,将周迅晾在一边,这种转移是很不舒服的,再加上演员的配置,周迅演这个线索角色是天生吃亏。执行层面里,首先剧本的本土化做的很差,书信这么重要的核心,没有想到聪明的办法让它成立,剧本也没有在这种元素上真正的起到故事至关重要的作用,信、情书、遗书、小说这样文字道具通通都只是他们本身,没有深深嵌进故事最重要的情感里。场景也很荒,依赖于生活讲故事却非常失真,尤其三十年前。许多场戏其实应该更有“人气”,现在变成了为了干净而干净。演员们也无亮点

18分钟前
  • Morning
  • 较差

作为导演的第一部华语电影,我对这份答卷表示非常满意!熟悉他的影迷会知道他写起剧本非常随意,我也做好了再看一部“瑞普凡温克尔的新娘”的心理准备,但这次他为中国观众准备了一个既非常岩井俊二又很完整易懂的故事(可能也归功于陈可辛监制的把控吧)。周迅原来也可以演这样“普通”的角色啊,看了那么多古灵精怪的她,之华居然可以演得那么舒服。还是要表扬剧本,每个人的故事穿插融合,毫无生拉硬凑感,人物都立体了故事也完整了……不太会说好话,但真的还能喜欢岩井俊二30年。

22分钟前
  • 全是奶
  • 力荐

导演自己编的剧,就是这么一气呵成!棒!配乐好评,从开场的在殡仪馆的配乐至结尾字母的配乐,都很棒!张子枫演技好评,周迅演技好评,胡歌演技好评。演晨晨的男孩演的不错。温亲,但又告诉我们人生终有必需面对的事情。强烈建议,能把那个毕业典礼的演讲稿发一个完整版出来。

23分钟前
  • WeiYi
  • 推荐

一部关于错过的故事,色彩非常美,胡歌也有参演,看完电影满脑子都是胡歌演的那个张超,一个傲娇的渣男,佩服胡歌的演技。

27分钟前
  • 醒了吗
  • 力荐

映后问答环节,问出了自从看到海报就搁在心里的问题:周迅涂那种蓝颜色的指甲油有什么用意?导演答,指甲油是周迅自己的选择,他也很喜欢。片子的好处、各种美好细节都是岩井流常规操作。其实之南这个人物的人生选择不太能捋得顺,但周迅张子枫胡歌的表现都那么好,集体扛起一颗星。音乐都是导演自己操办,就像小说作者自己配插图一样,不管技术怎样,感觉一定是最对的。最后发现演职员表中,赫然就有一个名字叫“之南”,我和身边的姑娘都小声惊呼起来。那是那晚感觉最奇幻的一刻。

28分钟前
  • 张天翼
  • 还行

这个片子充分说明了《情书》要是没有柏原崇会多无趣,没有柏原崇你给我个刘昊然也行啊,对着那个土味男同学我完全召唤不出青春回忆好吗!而且秦昊浑身上下也散发着一种难以言喻的猥琐气质(感觉给之南上完香后简直会从遗物里顺走一件内衣撸一辈子),要听他每天给我朗诵刚写好的小说我情愿被胡歌杜江家暴一下吧,信女要从今天开始双手合十静静等待日版的福山雅治了!

33分钟前
  • 王大根
  • 还行

用《情书》&《花与爱丽丝》的元素讲了一个全新故事,同样的书信沟通、暗恋甚至感冒,《情》的「身份错位」在《你》再度出现,通过几组关系拓展开来。真正的主角是成年后的之南,虽没有出现却无处不在。在手机时代,以信为媒介,没有产生距离感,能讲得通。

36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还行

3.5 在岩井俊二的作品里算不上好,但也不差。里面的“时空信息传递”、“替身与错位”,看似是《情书》的反面,实则挖掘的是家庭代际的空间,引出稍显过满的群戏——每个角色都有互文关系。演员方面重点夸下金马提名的张子枫,没想到她竟是戏眼,两次落泪都是因为她。

40分钟前
  • 徐若风
  • 推荐

张超这个角色的自省能力超过他的阶层了

41分钟前
  • 轮子到底滚不滚
  • 还行

人生啊不是随便扒拉扒拉就可以写清楚的啊,可是我就是要活成一首漂亮的散文诗!台词几乎一半都有笑点!周迅一如既往的好,胡歌很惊艳,邓恩熙真是美出了一片天!

45分钟前
  • Himno
  • 推荐

张子枫值得金马女配的提名!邓恩熙真的很水灵!胡歌是个惊喜,很帅,演技也好。所有演员都很不错。整部电影还是偏向日系。

47分钟前
  • BAzINGA
  • 推荐

太失望。后半段的故事线乱成筛子,岩井俊二还知道自己在讲什么故事吗?水土不服严重,怎么能指望日本导演拍出八十年代的年代感呢?睦睦对尹川那一番突如其来的表白心意像横生出来的怪胎,这走向太奇情了,看了一本书就幻想中认爹了?

52分钟前
  • 后自愈
  • 较差

把现实中粗鄙丑陋的一面打磨抛光,只萃取精华。岩井俊二非常文明,压着拍,抻着拍,让角色们悄悄说谎,彼此成全,含蓄留白,各个体面,也让电影本身透露出高级的疏离感,虽然手法是转基因嫁接。

57分钟前
  • shininglove
  • 推荐

外衣是你好之华,里子是再见之南。

59分钟前
  • 男娼起义
  • 还行

1.很纳闷张超是何方神圣能从尹川那里抢走之南,直到看到胡歌是张超,我就懂了呀!2.很好奇东北也能找到这么清新的小街道,原来导演是选择性的遮住了场景才拍出了这个效果😂 3.请问剧里之华的私服是什么品牌,好好看!!最后很开心现场见到岩井和周迅~

60分钟前
  • 弥生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