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短片《宵禁》的改编长篇电影, 关于死亡的思考,关于失去挚爱的痛苦,关于如何在死之前好好活着。或许是太多太多的感同身受 或许也曾想过自杀 但是终究还是遇到了生命的一个意义点 就突然萌生了活的力量。
里奇生活在社会底层,在一间酒吧做清洁,同时在一家保龄球馆做服务生,经常要靠借债度日。一天他在酒吧打扫到最后一间厕所时,发现里面一个因吸毒过量死亡的女子,老板答应免除他一切债务,条件是保守秘密。
处于人生低谷的他对生命没有了什么留恋。他选择自杀,在浴室中割腕后突然接到关系疏远的姐姐玛姬的电话,要他去接九岁的侄女索菲娅回家。
里奇勉为其难的答应,洗掉身上的血渍,包扎好伤口,来到索菲亚的学校。索菲娅正在参加一个诗歌朗诵表演。里奇到来时她正在朗诵一首关于死亡的诗歌。
一见面学霸外甥女对舅舅毫不放在眼里,自顾讲述了接下来的行程之后就懒得和舅舅多说什么。问她问什么假期还要上课,说是跳过了六年级。舅舅说,我就喜欢上六年级,上了两次呢。
将外甥女送到家后,外甥女直接让他离开。
依然觉得对人生没什么留恋,里奇回家后又吞下20多片安眠药。结果电话再一次想起,外甥女说妈妈一直没有回来,让他过去。在外甥女楼下他打电话问医生为什么安眠药没有起效,医生说他吃的是治疗更年期的药,他愤怒的摔坏了门厅的电话。
在姐姐住所门口,遇到一个自称是姐姐朋友的女人,但又前言不搭后语,之后仓皇离去。外甥女说她妈妈从来不会这样,不喝酒,不晚归,不会把她一个人留在家里。他开始给外甥女讲述小时候他画的手翻书,他们姐弟一起的快乐时光,外甥女说妈妈从没提过这些。但当时手翻书主角的名字就叫索菲。
之后接到姐姐的电话,姐姐不知道什么原因身陷囹圄,他说到门口的女人时姐姐又惊惶的让他赶快带索菲离开此地,到他的住所躲一阵。(感觉这一段有点故弄玄虚)
他将外甥女带到他打工的保龄球馆。球馆老板向他打听前晚是否见过一个女子去他打工的酒吧,那个女子是球馆老板的恋人,他选择了谎言。球馆老板知道了他姐姐的事情后,找人帮他处理。其实是他姐姐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与一个已婚男子交往,被对方妻子起诉。
他带着外甥女到他以前的一个居住地取手翻书,虽然外甥女对他生活的环境不喜欢,同时感到恐惧,但很喜欢他的手翻书。
外甥女发现他手上的伤口,帮他缝针,处理。外甥女说到她的亲生父亲经常说她是多余的,他义愤填膺,她姐姐17岁时与那个男人生下索菲亚,5年前也是因为里奇打了索菲亚的生父,和姐姐闹矛盾后两人再无联系。
这一次他再次来到索菲亚生父工作的地方将他暴打一顿,并对索菲亚的生父说 “也许我活在世上的理由就是,当你欺负我姐姐和索菲亚时让你生不如死。”
他带着索菲亚来到打工的酒吧,了解到这里的老板贩卖毒品,前一晚那个女子就是在这里得到毒品后吸毒过量死亡的。
他又将索菲亚带回姐姐家中照料,这时楼下的保安在监控中发现了他就是摔坏电话的人,将他赶出公寓。无奈的他在街头徘徊,决定将真相告诉保龄球馆老板。保龄球馆老板知道真相后更加痛苦。
姐姐的案子经调解后解决,他将姐姐接回家中后,姐姐又一次让他离开。
他们姐弟小时候的生活环境很不好,姐姐长大后通过自己的努力,为自己和女儿创造了优质的生活环境,她不能接收弟弟不思进取,不求上进的生活方式。
里奇讲了他们曾经的童年回忆后离开,回到家中,心灰意冷的他又一次在浴室中割腕自杀。电话也又一次想起,姐姐终于邀请他加入到她们的家庭生活中。
电话铃声开始 到电话铃声结束 开始的烦躁 无奈 被迫 到最后的期待 盼望 不舍 总有让你坚持下去的理由 救赎只需一秒 一个眼神 一个微笑 一个拥抱 了无生机 希望被需要 被认可 最好莫过于互为彼此的光 不需要多强多炙热 只愿他永吹不灭 最后的最后
i love you
i miss you so much
兄妹情、叔侄情、爱情及友情,在肖恩·克里斯汀森执导并主演的《在我消失前》(2014),表现得恰到好处,略微收敛,尤其是爱情。单相思的里奇只是频繁地给维斯塔写信。或者说,维斯塔只是他内心一个恍惚的影子,并未实质性交集。
影片生动而不晦涩,幽暗而非一味消极,处处显现出掌控的心力。生活于纽约的一批独立导演,正潜心做着与好莱坞商业电影相左的事,这是屡屡让我们惊喜所在。
电影给我们带来触动之余,也有诸多启示,想想每个人在消失前,能给爱的人带来什么。这或是一个永远值得探讨的话题。而在中国,以后相当长一段时期,有一部分家庭,已无直系叔侄之情了,独生子女政策,断送了亲情中更为悠远的浩瀚情感。无疑是这个民族隐隐又深远的痛。当然,1973年开始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本身就是为了解决中国人饿肚子问题的无奈之举,直至1980年成了既定国策,到现在还没看到取消的迹象。
片中的里奇兄妹从小生长于一个不幸的家庭,感情却很好,可在纽约的这些年,早育的妹妹一直未与哥哥里奇往来。一来性情不稳的里奇曾在她的前夫面前动手过,二是怕不上进的他影响到自己的女儿。只是这次非同小可,自己因与情人打架,被关进了拘留所。她电话告诉里奇,让他关照女儿索非亚一夜。
本想自杀的里奇,接到妹妹的电话后,遂绑好手腕,前往学校接索菲亚。精灵般的索菲亚正在朗诵狄金森诗歌《死亡的沉思》,仿佛就是献给这位从未谋面的叔叔。接上“栗子”暗号,索菲亚极不情愿地跟着他回到自家楼下,让他点到为止,不用再送到家。
里奇只得返回自己的破屋。好像他只有三件事:写着一封永远不敢发出去的信、等待着妹妹的电话及准备自杀。这次改用吃安眠药,仍不见动静,一打电话才知药师给他的是治疗更年期的药,气得他摔坏了楼下的电话。
再到妹妹住处,发现门外有一女人慌慌张张,称是他妹妹马吉最好的朋友。里奇打电话给妹妹,妹妹说没有的事,那儿不安全,让他赶紧带女儿出外躲躲。里奇不敢懈怠,急忙带着索菲亚出外。9岁的索菲亚是个要求上进的孩子,长得水灵可爱,平时练体操,走到哪也不忘做作业,还老惦记着明早的考试。
里奇能去哪。只能带她到朋友的保龄球馆避避。却被朋友吉迪恩逼问他是否见过他的女友。里奇在之前的酒吧,看到他的女友因嗑药已死在酒吧卫生间。怕酒吧老板报复,他不敢说实情,算是马虎应付过去。倒是索菲亚在保龄球美舞一跃,“嗨”得全场跟着起舞。这时,她才发现叔叔的血肉模糊的手腕,她上街买来绷带药棉,帮他包扎好,还要他去医院,他却送给她喜欢的动画书本。
里奇告诉她,因为小时跟她妈妈说过喜欢画索菲亚,所以,你一出生,可能你妈妈就给你起了这个名。经过一夜的相处与了解,索菲亚体味到叔叔为人善良单纯,鼓励他勇敢向喜欢的人说出“我爱你”,而不用为了一封信改来改去。
黑夜持续,里奇只想安全地带索菲亚到黎明。他去拘留所接妹妹出来。回到妹妹的家。但这个奇葩妹妹依然不肯收留里奇,怕他影响到索菲亚的生活。当索菲亚抱住里奇时,马吉也小吃一惊。回到破屋的里奇,沮丧地给维塔斯写好信,再次准备自杀。电话响了,妹妹希望他周五来一趟,好好聊聊。一直心如死灰的里奇,终于得到了渴盼的亲情,特别是侄女索菲亚的爱。
所谓《在我消失前》,原本是想在离世前表达一种爱,里奇却用行动,证明了自身的存在价值,以及得到了他想要的爱。这是绵绵延续的珍爱。从妹妹到索菲亚的爱,这是一个漫长的人生旅程。我想,他不会再如此慵懒下去,总会在亲情的感召下振作起来。
2015、5、27
在消失之前,我是在抖音上无意间刷到的一个视频,感兴趣,找来看的。他是人终究还是很死的,那活着又有什么意义……这部电影就会告诉你。开场就是男主浴室里,割腕自杀的。为什么呢,因为自己的女朋友意外去世了,他自己也不想活着,想去找女友。但是啊,万万没想到的是突然接到关系疏远的姐姐玛姬的电话,恳求他去照顾九岁的侄女索菲娅,他只好放弃去接侄女。男主把女孩送回家以后有返回家打算继续自杀但是这次不是拿刀而是吃安眠药和酒。当吃完发现没有效果就打电话问医生为什么没有效果,结果是更年期的药。后面女孩打电活和她说妈妈还没有回来,然后只又回去了……
Gideon的女友因过度涉毒死在Bill所经营的酒吧,里奇在两个老板之间来回交涉,两边都是难缄其口,再加上对自己死去的女友的思念,迫于心里和人格上的压力,里奇最终里奇告诉了Gideon他女友死去的事实。而里奇的为人之用心善良都被索菲娅看在眼里,逐渐的索菲娅慢慢接纳了叔叔里奇并不再厌烦他。在索菲娅母亲回来之后,里奇的任务也算是结束了。
人生有很多向往的事情
先看了2014推荐影片《在我消失前》(Before I disappear),意犹未尽地翻出2012年的短片《宵禁》(Curfew)重温了一边。同样的导演,同班主演阵容,《在我消失前》只是一部拉长版,用更多的loser Richie决定自杀前的种种幻觉与现实的交替来重获爱与希望完成自我的救赎罢了。全片音乐原声一无反顾地对自己的口味,特别是美少女学霸妹在两部影片中都出现过的保龄球馆那段舞蹈,不仅把Richie与他人之间的隔离感表现殆尽,也萌翻了世人。 虽然很多人都评说电影版不及短片,但我个人觉得98分钟的片导演对R的塑造还是很完美的。这个被大量阴暗色调掩埋窒息到只能寻求自杀来解脱自我的大男人,从小就脆弱敏感到一直依赖感情(亲情),只可惜成年后的他痛失爱人生活在人生的低谷和生活的底层,能拿什么来挽救自我?除了毒品带来的幻觉就只剩下死亡。于是,那个意外的求助电话和意外闯入自己阴郁生活的侄女Sophia宛如一道阳光,让R重新寻获了新生。 仅仅是一个晚上的相处,逐渐浓烈的夜景切换,直到R被保安轰出大厦,他突然强烈意识到自己在这个世界上原来还是有牵挂的,这种被需要原来也会是自己求生的理由。R的嘴角挂着让人不易察觉的笑,如果你足够用心去品这部影片,你会看到。当R在夜晚的街道上奔走,旁白响起他写给V的信里说,自己第一次想看日出。那种节奏就好像《菊次郎的夏天》中菊次郎为男孩抢劫到一份小天使的挂件的那份粗狂原来还有细腻,就好像《割腕者天堂》里男主醒来一刹那看到女主就在身边的救护床上冲他微笑原来才是真实。重生真能打动人。电影的光影就在民谣、重金属、蓝调、爵士乐一应俱全的波动中,又一次拨动了心弦,让人动容得失控。与其说接受了这个角色的理所当然,不如说从了解走到了理解才能爱上一个角色一个故事。 短片让人遐想,电影让其完满。关于治愈的也总能带给人点什么,即便是抵御风寒,在这个冬天也是一种温暖。
本片是2013年奥斯卡获奖真人短片《宵禁》的改编长篇电影。有点类似《半个尼尔森》的节奏呀。期望这个短片电影也可以获得奥斯卡最佳长片电影吧。不过这个可能就困难了。。。。短片感觉毕竟和长片不同,短片极短的时间展现最精彩的情节。长片。。。能否表达出这种感觉就难说了。看导演的功力了
果然短片更好
刷了这么久,还勾搭了主创,也是没什么可说的了。眼泪从头流到尾,我先去补点水。
7,没看过短片
典型的有佳句无佳章,观感始终没提起来,差一口气的感觉。
1
还喜欢这样的电影
the vampire diary+shameless 哈哈哈~我喜欢的故事 但我更爱短片那版
这类片子即使明知预告片等于所有也无妨观赏。疑似Elizabethtown的开篇和Uncle前提设置下,MV般的多彩又急躁的手法城市感十足,寻求自我平衡的多着墨冲淡了亲情伦理部分的俗气。吸收了短片版的闪光点的同时对剧情作出了合理扩展,Christensen做得漂亮。
推荐看看吧,虽然节奏有些缓慢
《宵禁》拉长版,乖乖女外甥女拯救loser舅舅。看到了Stefan是惊喜。
导演的音乐品味依旧很逆天,还加了一些超现实的镜头,观感很不错,还是奥斯卡最佳短片《宵禁》的故事,短片中的各种场景几乎也都保留了,甚至连镜头的调度都没变过,时间扩展成了舅舅和外甥女的一夜,很温情治愈,依旧是美式loser亲情救赎片的标配,只可能重心没有全部放在两人关系上。★★★
比起剧和短片,更喜欢这个电影版。有些好多年以后憧憬那个怀揣着一肚子苦水生活绝望到底失业失恋的晚上,和我妹痛痛快快哭一场。
总体来说不如《宵禁》,故事还是一如既往治愈。
如果先看了《宵禁》可能对这个长片不会这么喜欢。长片里的里奇形象更加完整,你也可以理解他的一些行为动机,整个故事一直在崩溃的边缘,让人提心吊胆也更加好玩-“我要杀了你”“那你先排队吧”,就是这样一种黑色幽默的状态,虽然是loser但底色依然闪光这才是魅力,认命同时也厌恶命运,分明拳头不硬却随时准备把别人胖揍一顿。配乐亮点,前主唱+吉他手导演不是盖的,很多地方得意极了,很像小时候看的《猜火车》《罗拉快跑》一类脏脏的青春片那种很难言说的质感。人物都拍得很美,表演流畅自然,整体很有质感,看出有钱来了,一直在想这种破故事怎么能有钱拍出这些质感的。当然也有一些情节上的生硬之处,但幻想的部分用得都很恰当,既参与叙事又表现了一种迷幻的状态。
天堂那么美,我想去看看。
夜晚还年轻,生命刚开始。
电影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深渊,死亡不会放过任何一个人。但是那个大毒枭说得也有道理:死亡不是你的终点,他是你的一部分,他跟着你,如影随行,除了拥抱死亡之外别无他法,你活着的每一天都可能之最后一天。
感动。
没有看过短片宵禁,直接看了本片。剧作上比较精巧,几段超现实镜头很是喜欢,配乐也很赞。关于死去女孩的线索给人拼凑的感觉,有始无终。小女孩比较招人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