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明天在哪里
影片只有短短一个小时二十分钟,情节较平,没有什么大的冲突,塑造的形象竟然还挺丰满,也存在不够深入的问题,还是值得一看的。
这是一个关于竞选村长的过程的纪录片,竞选人们的分歧在于如何处理村子跟难民的关系。片中有三个村长竞选人:一个对什么都漠不关心只在乎自己的中年女性韦莎——也是现任村长;一个拒绝难民入驻、主张建设互联网好跟外界沟通的中年男性(目测四十多岁);另一个是担忧村子即将消亡、希望能够接纳难民以期他们为村子重新注入活力的老头——也就是本篇主角:伊万·好邮差(x)。而选民们只有三四十人。
这个地处保加利亚与土耳其边境的小村庄,简直跟我国很多农村的景象一模一样,田地荒芜,房屋破败,人们家里昏暗而狭小,摆设陈旧拥挤——看来世界各地的穷人都是一样的。其中最显颓败的迹象是村子里已经没有任何的年轻人了。老伊万拉选票的对象都是些上了年纪的人,有些甚至比他更老,这些人每个月领着五十欧元的生活费,而水费就要占去九欧,他们要自己劈柴,用来生火取暖或者做饭。黑白照片中留下过他们年轻的身影,曾经也有歌手会来村子里演唱,还有电影放映,现在除了剩下的这些人以外,连工作机会都没有了。
时不时会有一队队的难民从村子边经过,偷渡到别的地方去,也曾偷偷进入村子废弃的学校里歇脚。难民在片中一大半时间出现在竞选者与村民的交谈中,在不希望他们跟村子有关系的人眼里,难民们会带来灾难;愿意接受他们一起生活的人认为难民中不乏头脑聪明、受过良好教育且彬彬有礼的人,他们还有小孩,村民们可以和这些人一起创造未来。另外一些镜头是难民们被边境警察发现和赶走,以及在新闻报道中因偷渡而挤在货车车厢中窒息死亡的七十名难民——本片导演在答观众提问时说,拍摄这个是希望大家能够意识到这些是活生生事实,而不仅仅是个数字——村民们从电视里看到了这个消息。
在影片末尾,难民们跟村民有了直接接触,发生在伊万以六票的差距败给韦莎后(另一个竞选人只有他自己的母亲投给他的一票),伊万和另一个竞选人做起了走私难民的生意,按照另一个人的说法:这既可以赚钱,又能够帮助那些人。这个人打算赚到足够的钱以后就离开这个村子,去找他在基辅定居的已经结婚了的儿子。我最喜欢的一段是:两个抱着小孩的难民妇女坐在他们的轿车后座,车子行驶在路上,伊万们神情凝重,村子已经做出了它的选择,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中,老人们将逐渐走向生命的终结(影片拍摄于两三年前,到现在有些人已经死了),稍微年轻一点、还有好些时间好活的他们的出路在哪里呢?小孩子们睁着不谙世事的双眼看着窗外,妇女们颠沛流离,不知明天又会在哪里。这也是我喜欢纪录片的原因,世界上有那么多人,很多人正在经历的是我们一辈子也不可能经历的,我们的每一天那么平常又那么重复,悲欢喜乐也只局限在小小的格局中,纪录片多少弥补了一点这种缺憾。
伊万得知落选时表情落寞,想帮助难民们偷渡的计划也失败了,最后他只能站在山丘上,用望远镜看着一队七八人的难民正从村庄旁边的小树林里穿过,向边境警察报告道:我没有看见难民,一个也没有。
2 ) 小村庄的村民选举
讲述一个保加利亚和土耳其接壤的只剩38人的小村庄,在面对叙利亚难民问题困扰下的村长选举拉票。一个失业无所事事中年男人到处讨好拉票喊着:“排斥难民,回到过去的共产主义,引进互联网”,主人公邮差主张:“接受品行良好的难民来补充村庄日益减少的人口”,而现任年轻女村长则抱着对政治漠不关心,没有自己的想法也不好好工作的态度。最后投票结果,卖力的中年男人只得到他母亲的一票,邮差得到20票,女村长得到26票再次当选村长,村民们选择维护现状。影片比较平淡。
3 ) 需要被质疑的真实
一个关于保加利亚边境小镇的故事。小镇没有年轻人,正在死去。邮差想让叙利亚移民入住小镇,让小镇重生,他参加选举,故事由此展开。
这是一部参加上海电影节竞赛单元的记录片,可以看出,导演介绍自己在小镇跟拍了3个月。不管影片叙述的故事多大程度上还原了小镇的真实,但对于导演的剪辑与拍摄,时必须要予以质疑的。我举几个例子。
边境警察逮捕叙利亚非法入境难民这一段,有三段镜头。先是近距离拍摄正在休息的难民,随后远镜头警车从远处靠近,然后回到近距离拍摄逮捕过程。导演在观影结束后强调,所有的拍摄获得了难民的许可,我不能理解,一是这一家难民怎么会允许导演拍摄他们的不堪;二是一开始拍摄难民休息时,很显然导演知道了警察要来,面对拍摄对象,他不善意告知,良心不会痛么?
邮差最后和朋克大叔偷渡难民,有一段车内镜头,2箱的小车,前面坐着2位主角,后面坐着2个难民,不知道摄影师是怎么拍到前后排两个视角的镜头。我想到唯一合理的解释是,两位拍摄两位主角对话时,摄影师坐在后排两位难民中间。而拍摄两位难民时,摄影师坐在副驾驶位置,邮差根本不在车上,也就是说,这是摆拍。
还有一段,邮差去敲村长的们,村长在房里音乐开得大声,不开门。这里镜头在门里门外切换,这是在演戏么,不可思议。
综上,作为纪录片,真实需要被质疑。
4 ) 平静而不平淡
故事总体来讲很平静,没有很明显很强烈的戏剧冲突或情绪的爆发点,给人一种客观记录、“娓娓道来”的感觉,倒也符合“ 纪录片”的调性——纯记录,不评判。
但是这部纪录片却并不平淡。
故事通过一个位于保加利亚边境的小村庄选举的故事将很多现实问题隐匿其中,有些甚至对其他国家也有深刻意义。
比如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没落村庄的发展问题,东欧政体的摇摆不定,是否接收邻国难民等。
在户外自由行走多舒适
平平
话语权在women手里 你们这些有种的还是背负扯谎罪名比较合适
及格线以上,已属佳作。东欧的故事,其实很像东北。
盒子上装了B站打开了新天地…
6/23@光影车间 感谢大师赠票,但是这一场节奏神慢状态差后面睡死过去666- - 保加利亚难民议题与村长投机性拉票... 记得的是美妙摄影:人物在山脊上错落走,烧水的屋子里空气干燥可感,折进窗户的光线,斯拉夫语系敦厚催眠.... #SIFF20
围绕着保加利亚边境一个村子所进行的村长选举,展现着那类村子的衰落与凄凉,以及想自救的希望。主题是当前热门的中东移民问题,但又不限于移民。片子不长,但拍得很好看。只是结尾有些散了
淡淡的,看到最后,才是一部好片子。这个世界会好么?不会!但还是使出自己的一把劲。轮回不变,满目阳光,背后苍凉无奈
节奏超级缓慢,我以为是伪纪录片的真纪录片。。一个快死掉的没落村庄的村长竞选,关于对难民的不同观点不敢随便judge,基本上像现实生活一样沉闷无聊。。导演说影片结尾并不是拍摄的结尾,是为了戏剧性而对不同时间拍摄的内容做了剪辑。。感觉俗世的无常无聊和混乱被人工整理一遍反而更落入俗套。。
“邮差”在这个已经空巢的村庄,成为了跨越边境试图拯救难民的“孤勇之人”。虽然叙述和设计元素太重,但是又结合着诸多现实问题始终观察着难民危机的背后,
喜欢这种风格的影片。导演应该是在剪辑上花了心思。
通过优酷VIP观看,片子整体较为平淡。非常震惊于东欧保加利亚边境乡村的破败与老龄化,不看特色建筑与人,影片中的乡村与中国偏远的山村没什么本质的区别。邮递员伊万平时乐于助人,他是善良的;震惊于难民惨死的新闻后,加上自己贫困、孤单的境遇,伊万不再如实上报难民举动,他亦是善良的。
有趣。一个不想当村长的伊凡不是好邮差。
斯堪地纳维亚风的东欧纪录片,演出法、情节点、无叙述者,难民议题藏匿其中,没落村落的选举风波映射世界范围内左右翼的冲突。but ... how come certain people wanna bring communism back?
有的看不看找到b站NHK少了半小時(好像是少了選舉演講)……被別人總結為是一個好人其實是多麼難的事情,而好人卻不停問為什麼生活變成這個樣子……
说实话 没认真看。。。
喜欢结尾 配乐也好
和去年的《海上火焰》一比,人物就浅了一些,格局就小了一些
3.5比较喜欢听导演讲拍摄前后的故事,他还坦诚地说结尾是为了戏剧效果那样安排素材的。在这样一个没有新生儿没有互联网没有希望和生机坚持民主选举却又怀念共产主义的没落村子,竞选村长失败的邮差决定帮助叙利亚难民偷渡让他人重拾希望。那位朋克大叔获得一张无效票把我笑坏了。。音乐动听
东欧已经落魄到想要共产主义回来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