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电影刚上映的时候随手就看了,风格挺喜欢,故事也完整,但是也没留下太多印象,当成了一部小品作品,看后打了4星就删除了。但神奇的是,这样一部并不太出彩的电影在之后的时间里被我反复下载,总会时不时想起这部电影,想要看一下,越看越喜欢,在我心目中这部本来以为是LAPD花钱为了提升自己PR形象的宣传片超越了同样主打纪实风格的“南城警事”和“警戒结束”。
洛城夜巡,这个译名其实挺好的(比起那个不知所谓的“邪恶皇冠”),容易记忆,也反应了电影情节,还能和大名鼎鼎的洛城机密沾沾边,但是这部电影的原名Crown Vic真正传神的地方也遗憾的没能体现。
Crown Vic其实就是霸占了美国电影荧幕十几年的经典美国警车——福特维多利亚皇冠 Ford Crown Victoria Police Interceptor,这一形象相信在大多数人脑海里就是龙套警车和纽约出租车的形象。
但就是这个不起眼的龙套形象在喜欢美警的圈子里是图腾一样的文化符号,不只是各大都市的警局,州警、县治安官、FBI、CSI、U.S. Marshals等等等等数不清的执法司法机构使用过这台车。而这台车也可以看作是美国曾经全尺寸大型轿车的最后的落日余晖,这台车最辉煌的时期正是美国走出越战阴霾,度过石油危机,熬过了苏联解体,打赢了海湾战争,又在克林顿执政时期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增长,一派欣欣向荣,美国人上上下下高度具有制度自信,向往美好生活的时期。也是我记忆里美国梦最梦幻的一个时期,那个年代美国的很多电影现在看都带着一种积极的正面态度,正义终将战胜邪恶,好人有好报。随手能想起来的比如:小鬼当家、白宫之翼、老友记、欲望都市。再看看现在的美国,拍出来的一些美剧和电影,我想到的是,drama(绯闻女孩、暮光之城)、魔怔(利器、杀死伊芙)、黑暗(纸牌屋、美国恐怖故事、真探)。所以这部电影取名Crown Vic我觉得在很大程度上反应出了编剧和导演的一种态度,对过去美好时光的留恋,和对当下世界的困惑,这种态度和科恩兄弟的老无所依里老警察的无力感颇为相似,这些经历过美好时光的老人们总觉得自己正在面对着一个“好人难寻”的时代。这体现出了明显的保守主义倾向,当然美国警察系统也可以算是保守主义的重要阵营了。
这里又提到了一个现象,就是移动互联网下警察的执法被路人可以随时拍下来发到网上,在YouTube上有专门的人去挑衅警察,等着警察犯错,甚至可以抓住把柄起诉获取高额赔偿,有很多人支持,觉得解气,但是反过来想,其实也寒了好警察的心,有点像现在老师要批评或者体罚孩子,全班同学拿手机拍,老师不敢了,问题是毫无约束真的对孩子的成长好么?
Crown Vic,5米2的车身长度比现金标准轴距的奔驰S还要长一些,驱动这庞大车身的是一台V8的发动机。大尺寸,后驱,大V8,听起来像是一台生猛的美国肌肉车,但CV的外观却并不张扬,甚至有点普通。虽然有V8发动机,虽然是警用调教,但是4速变速器和250匹的马力已经让它显得力不从心,可是类似于卡车形式的非承载式车身带给人十足的安全感,让警用截停可以大胆放心,老旧的发动机和变速箱皮实耐用,配件简单实用,维修方便。大空间可以塞下4-6个人,巨大的后备箱也可以携带更多的武器装备。CV给人的感觉就像一匹可靠的军马,虽然没有王公贵族的骏马高大威猛靓丽,但是皮实耐操,非常可靠,这才是在战场上真正值得信赖的老伙计。借物喻人,这台快要退役的老CV警车,其实就是电影想表达的美国老警察的形象。而电影的另一个神来之笔就是选了Thomas Jane来演老警察,在我看来由他诠释的老警形象简直和CV的形象完美呼应。
这个细节设置也蛮有意思的,给小警察配的不是警察更常见的意大利贝雷塔F92式手枪,而选择了更贵更好的SIG P226,说明导演内心深处还是认为未来是有希望的。SIG公司的新一代产品P320也中标了下一代美军手枪,定型M17/M18,替代了现在配发的M9也就是贝雷塔F92
像一杯老酒,很醇厚的电影,很有味道,很有深度,题材很新颖,故事性很强,非常值得回味,职业性很强,坚持看下去结尾有收获,一个很长的夜巡。演员表演的都非常棒,情节很好,台词也跟细致入微,很难看到的佳作,带入警员的工作,非常值得观影。这样好的电影需要慢慢欣赏,很真实,很能代入到情节中间去,希望能有更多影迷注意到这部电影。
评分打底了。
《洛城》这部电影近乎纪录片的感觉。如果你看惯了美式警匪大片你会赫然发现,警察叔叔动不动就遇见高智商犯罪,然后精英出马,解决问题。其实他们也同我们一样,并没有高到哪里去,巡警干的也是片儿警干的事。张家长李家短王家有个大花碗。钱奶奶钥匙落家里进不去,周婶儿跟隔壁邻居干了一仗,一天下来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
《洛城》这部影片正是要告诉你这些,平时的治安靠的是普普通通的警员所维护,并不是神话了的警察蜀黍。虽然老美枪械十个人九个有枪,但是敢提枪上阵刚的没几个。你得策划,你得召集人马,你得选时间,地点。有这能力的这智商的也犯不上走抢劫这道儿了。
大多数人,无论医生,护士,消防员,警察等等这些人干的都是最普普通通的活儿,正是有万千普普通通的人干着自己普普通通的活,所以才有了现在
看完了这部话痨式的犯罪剧情电影:《洛城夜巡》,还蛮不错的,我很喜欢,职场老油条带领职场菜鸟体验职场百态第一天,老油条以过来人的身份让新人明白职场的潜规则和阴暗面,打破新人对工作的热情和幻想,最终菜鸟也成了老油条,哈哈哈哈,有意思了! 特别喜欢电影中的一句话:小时候我们想成为什么样的人,长大了就会成为另外的人!俗话说,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但是有些时候要学会灵活变通,毕竟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所以满腔热血的职场新人最终都会在残酷无情的社会现实面前败下阵来,慢慢地活成了自己不喜欢的人的样子,过着操蛋却又平凡的一生! 影片讲述了洛杉矶警察局奥运部门的巡逻老将雷·曼德尔和他的实习生,雄心勃勃的新警察尼克·霍兰德的一生。随着两名警察杀手逍遥法外,并在寻找更多的目标,曼德尔和霍兰德必须与一座即将沸腾的城市作斗争,还有杰克·凡赞特,一名精神失常的流氓警察,在他们的巡逻区内疯狂地报复。随着夜幕的降临,曼德尔和霍兰德开着警车在洛杉矶危险的街道上徘徊,只有几层薄薄的金属和玻璃保护着他,曼德尔发现自己在与时间赛跑,寻找失踪的女孩。
2022.12.10
在普通人看来警察工作惊险和刺激,但是在警察看来未必是全部,还有枯燥和乏味,更有危险不期而至,尤其是洛城的巡警,每时每刻都可能有意外发生,“警车里是一个世界,警车外又是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了,你巡逻时看到的每一个普通人要么是被抓过的犯人,要么就是还没被抓到过的犯人”,这样说固然有失偏颇,但也道出了洛杉矶巡警的艰辛和困苦。
警察这个职业接触的人太广,事太杂,诱惑也多,因此极容易迷失自我,一念之差走入歧途。很多人都在脖子上挂一块幸运符,祈求平安,洛杉矶西部警局的雷·曼德尔警官是个自律的好警察,他脖子上戴了一块圣安东尼奖牌,他是一个寻找失物和失踪人口的巡警牛人,每次出巡前雷都会戴上它,它是一面镜子,时刻提醒雷不忘初心,不忘警察的职责是什么。
雷·曼德尔警官奉命带一个新来的菜鸟尼克·霍兰一起夜巡,这让他有些烦,责任重大不说,还要付出很多不必要的口舌和心思,再碰到个神经大条的猪队友,危险时刻可能自己的老命都不保,所以面对出生入死这个玩命的工作没有几个警察喜欢和新人搭档的,不如配合默契心领神会的老搭档来的惬意和踏实。还好尼克做过三年文职,只是没有出外勤的经验罢了。
巡逻车行至一个路口,突然“哐当”一声响,两人急忙下车查看,原来有人向警车投掷砖头,这时一个黑人从不远处跑过,尼克向箭一样飞奔追了上去,雷警官想招呼他都来不及,早就跑没影了。雷警官开车追上去擒获了疑犯,尼克才气喘吁吁的赶到。
巡警从上岗开始可不消停,尤其是夜巡,夜幕的笼罩下的美国洛杉矶什么奇葩的人都出来活动,什么离奇古怪事都可能发生,抢劫、谋杀、纵火,还有向杰克·范·赞德这样专和警察作对的惯犯在街头游荡。不过从这个杰克嘴里,尼克知道了雷的上一个搭档叫吉姆·皮特斯,死得很惨。通知死者家属是件很艰难的事,会让人心情很沉重。而面对颓废堕落的搭档妻子翠西,更让雷伤心难过。
营救被毒贩子挟迫贩毒的搭档皮特斯的女儿,是雷义不容辞的责任,哪怕违规行事,这也是雷的良心所在,尼克只好跟着他违规去救小女孩,解救成功,把女孩交给她奶奶后两个人都松了一口气。
黎明时分,马上就要下班了,他们发现一辆闯红灯的车,尼克自告奋勇前去处理,雷发现情况有异下车上前协助,果然是那两个抢劫霍伦贝克联合银行及北基里奇枪击案的劫匪要犯,车里的劫匪抢先开枪未打中尼克,被雷击毙,另一名则扑倒尼克劫持他做人质,雷择机果断开枪击伤并擒获劫匪,惊魂未定的尼克对着劫匪大吼几声发泄心中愤怒。
雷和尼克平安回到警局的地下停车场,此时此刻让人想起二战最惨烈的时期,每天完整无损平安飞回机场的英国皇家空军飞机寥寥无几,那份惨状无以言表。洛杉矶巡警的工作何不如此,下车时雷的一番话很好的诠释了他们这份工作的意义“人们能在晚上安稳地入睡,是因为有人随时准备着,为他们挺身而战,这是你该做的,当你决定做警察时,就该明白的”。
分真的低了,起码7.5分。因为是美国片吗?这片其实和警察荣誉是一个题材,但比警察荣誉拍的好多了。必须承认美国警察的危险系数比中国高多了,真心觉得生在今天的中国太幸福了。毒品,枪支泛滥太可怕了,这两样不严加控制,犯罪率和犯罪所造成危害都是让社会难以承受的!
这片看完有点心疼美国警察,面对的每一个嫌疑人都可能是自己的命中煞星,查个交通违章要是反映不快就得领盒饭。不知道他们的工资高不高。
拔枪很快,罪犯很多。洛杉矶的罪犯为啥这么多?科普一下,为啥拍洛杉矶的犯罪片, 据报道,1992年有近9万起暴力犯罪,杀人案也达到1092起的峰值。此后,洛杉矶犯罪率曾保持稳定下降趋势。但2014年,包括杀人、强奸、抢劫、严重伤害在内的暴力犯罪行为开始攀升,特别是枪击事件频发引起高度关注。犯罪率攀升也引发人们对加州刑事司法改革的讨论,而2014年通过的加州47号法案尤受诟病,被认为对加州治安造成极大挑战。47号法案将低于950美元的财产犯罪进行了重新分类:其中偷窃、入店行窃、收受赃物、伪造支票等均降为轻罪。就是说,现在行窃时即使被警察捉住,但盗窃的财物价值不到950美元,警察也只能释放。有正面迎敌才叫抢劫,抢劫是重罪,而偷窃低于950美元的是轻罪。就是说,你要是上街不带个价值高于950美元的东西,抢你的人又是“圆滑”的从侧面走位袭击,都只是个轻罪,警察叔叔也不能把他怎么样。
洛城夜巡带我们讲述了洛杉矶警察局警官雷·曼德尔在追捕两名逍遥法外的警察杀手时度过的一个难忘的夜晚。 这是洛杉矶警察局奥运部门的巡逻老将雷·曼德尔和他的实习生,雄心勃勃的新警察尼克·霍兰德的一生。随着两名警察杀手逍遥法外,并在寻找更多的目标,曼德尔和霍兰德必须与一座即将沸 腾的城市作斗争,还有杰克·凡赞特,一名精神失常的流氓警察,在他们的巡逻区内疯狂地报复。随着夜幕的降临,曼德尔和霍兰德开着警车在洛杉矶危险的街道上徘徊,只有几层薄薄的金属和玻璃保护着他,曼德尔发现自己在与时间赛跑,寻找失踪的女孩。 亚力克·鲍德温联手斯科特·伊斯特伍德,加盟影片饰演两位洛杉矶警官,具体角色名未知。鲍德温与伊斯特伍德这对搭档在抓坏蛋方面毫无固定章法,当他们遇到两个以杀警察为乐的连环杀手时,一出“互相被对方蠢哭”的戏码就要上演。
板砖车灯,生烤活人,酒鬼后座,人妻诱惑,崩溃片警,恋童小屋……老鸟带新兵,日常巡逻抓马多,唠嗑唠整晚,全靠Thomas Jane的演技勉强撑着
不鼓励话痨片。
和大洋彼岸馬夏爾鏡頭下BRI的值勤精神是一致, 但更為冷峻.能活下去的LEO都知道街頭自有其秩序, 法條到最後是僅供參考, 值得一看的細藍線電影
已经拍得很真了,最后几分钟也很酷,25年不是白干的。
7.0/10 分。初看,蓝光。让我想起了美剧《南城警事》,电影《警戒结束》。现在天朝的大城市,干巡警也是很累的,满满的都是负能量。好多年以前,我一个同学跟着出警夜总会,结果被一个中年大妈一个耳光给抽晕了。哈哈哈哈。那时候他才二十出头,后来他不干了。。。美国观众对这种电影估计兴趣不大,他们习惯了。反而我却很喜欢这种类型的。。。
1080#没有伸张正义的快感,也没有复杂的线索,就是真实的罪恶城市。片尾曲好听,不要走开。
训练日,每一天都是训练日
警巡实录般的情节,揭露干这一行工种所要接触的各种阴暗面,就真实感来说是相当的不错
一晚上发生这么多事,洛城的警察真是够忙的。警车里和警车外是两个不同的世界,这是菜鸟巡警第一天上班学到的最重要的一课。像所有的职场新人一样,真正开始工作后才会发现,书本上学到的东西远远不够应付实际工作中的情况。“人们之所以夜晚可以躺在床上安然入睡,是因为粗野强壮的人已经准备好代他们行使暴力”。影片里的巡警就是一群忍受压力和麻烦替普通人行使暴力的那种人。电影节奏和表达方式都还挺喜欢的。
宛如警察夜间工作的纪实片,主线设定与情节推进(包括最后必然的戏剧冲突爆点)都并无多少新意与创意,和主旋律的「民警赞歌」一样,太依靠角色的人设与演员个人表演。
碎片化的剧情,话唠警察版的公路片,看到中途觉得这剧情有点收不住,果然没有结局的结局也是有点猝不及防。但从无垠太空开始就很喜欢这个男主还是看的很开心
影片关于两位夜巡警察的洛城一夜。没有惊险的场面,也没有炫目的特效。完全不似我们惯常看到的那些警匪商业大片。但夜幕里发生的一切却又无限接近真实的罪恶都市。或者说,这些小偷小摸小毛贼不过都是隐藏在城市角落的日常罪恶。不惊天、不动地。所以从观影角度讲没有那么解气的惩恶扬善,但贵在真实。
厉害了。把旧套路玩出新意。
Blue Bloods.
People sleep peaceably in their beds at night only because rough men stand ready to do violence on their behalf.George Orwell
洛杉矶的故事,取景却大多在纽约,难怪我没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电影不错,很有深度的警匪话唠剧情片,一个夜晚发生的故事,老鸟带菜鸟,有点《训练日》的感觉。托马斯·简的演技扛起全片,看到最后都没认出来是他演的。
制服Luke我 想法挺好,也算原汁原味,演员更好点就好了【有句港剧,现在你们都嘲David Ayer, 但是训练日模式的电影还是层出不穷诶
话唠片里掺剧情,好喜欢这种隐隐的危险藏匿在空气中,老大叔的人生哲学是说当今没有那些无需言说的道德束缚着大家,世界越发混乱。两位这一晚上升级打怪,新人学费交的太值了,都可以升职了。
借机推荐南城警事 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3660148/
晚上人们安安静静地睡在床上,因为粗野的人随时准备以他们的名义使用暴力。——乔治·奥威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