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D

呼吸正常2016

爱情片大陆2016

主演:张兴超叶锐洪李会周嘉亨黄馨苏雯珊李伊卓雅雯

导演:李云波

播放地址

剧照

呼吸正常2016 剧照 NO.1 呼吸正常2016 剧照 NO.2 呼吸正常2016 剧照 NO.3 呼吸正常2016 剧照 NO.4 呼吸正常2016 剧照 NO.5 呼吸正常2016 剧照 NO.6 呼吸正常2016 剧照 NO.13 呼吸正常2016 剧照 NO.14 呼吸正常2016 剧照 NO.15 呼吸正常2016 剧照 NO.16 呼吸正常2016 剧照 NO.17 呼吸正常2016 剧照 NO.18 呼吸正常2016 剧照 NO.19 呼吸正常2016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16 10:16

详细剧情

  四个青年,一座城市,爱与理想,轻松的茫然,四季轮换,他们从生活走进了电影,又从电影回到生活,在电影中扮演自己,又因电影而改变,中国电影从未有过的即兴创作,从未呈现的城市生活。

长篇影评

1 ) 一颗平常心

首发于微信公众号:moviesss,文末有二维码噢~

看《呼吸正常》,突然想起自己的二十五六岁。 初来大城市,频繁的周末聚会,彻夜的酒局长谈。无聊归无聊,如今想想,真是精力无限,听了太多啰嗦、重复和填时间的话,也不会想离场。 有一回,朋友几个人,还去参演拍摄了一部短片,自娱自乐,顺道给导演去香港求学这件事情,留个念想。 我演自己。后来,片子被挂到网上。 外界对我表演的普遍评价是“憋笑演技”,“差点笑出声”,远不如其他两个男配角(豆瓣红人半辈子和咪咪大)发挥出色。 在一部电影里演自己,听起来很容易。太容易了,过了戏瘾。还能说,老子也演过电影了。 但,其实,很难。 你觉得一条过的东西,也许拍上几十条都未必令导演满意。而看起来是暴君的导演,烧烤摊老板娘的吃人眼神,就能让他乖乖就范。你觉得生活而已生存之道,这又未必是观众想看到的那一面光彩,他们希望从鲜肉索女的全世界路过。 我评价《最美的时候遇见你》说,“真实与真心是两条船”,与真实相比,观众有时候更想看的真心——这往往不会以真实为首要原则,也允许飞跃生活。

每个人在记忆里拼命美化自己,《呼吸正常》选择让演员演自己。 这般带有纪实性质的创作方式,或是碍于制作成本,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导演李云波主动放弃类型片的制作理念,借一个没有野心,不求炫技的小格局城市电影进行试水,关注那些真实,个人,日常的琐事,这已经注定:《呼吸正常》跟多数中国电影导演的处子作有天然不同。 它看起来不尖锐,不激进,不艺术电影或独立电影。没有耸动话题,也没有那种挑衅观众、咄咄逼人的战斗姿态。先抛开好坏不说,你在2016年,甚至过去整十年,真找不到同类型的大陆片子可作比较,反而你能在电影里,找到些许日本电影或者台湾电影的气韵。 这个影评人——其实我更愿意称他为“资深影迷”出身的导演,再到拍摄《心迷宫》的忻钰坤,《中邪》的马凯,你很容易借助他们平素流露出来的观影趣味,在电影作品里刨根问底。事实上,这往往是有溯源可寻的一件事情。在克服资金不足和经验欠奉,我认为他们都用各自的方式,完成得不错。 除了在穿插字幕卡台词的形式真令我联想到杨德昌1994年的《独立时代》,《呼吸正常》并没有明显的大师印记或类型影子。 北京国际电影节的放映过后,光是提到一些导演和影片的名字,便已经吵得沸沸扬扬。有人直言是攀附,是台上的人臭不要脸。 这是一件好事。 如果不是自欺欺人,一个清醒的观众终归知道,主流电影所表现的人物生活,无非是粉饰包装与虚脱幻觉。 这或许说明,大家始终有点期望不只是影评人转行在内的新导演拍出好电影——或者是不太一样的电影。只不过,小小的《呼吸正常》,无法满足到所有人。 它不追求戏剧冲突,没有导向一个情节上的高潮。 这也出乎我的意料。 《呼吸正常》还让我怀念广州。 电影里有校园时代的回忆残留,有音乐节的喧嚣嘈杂,还有职场上的一头雾水。也不难看出季节更迭,随着时间推移,导演似乎越拍越顺。它没讲什么众生皆苦的大道理,而是人人牢骚的小碎片。有自嘲,有喟叹,还有一个不在同一生活维度的第四者。

趋同与差异的选择上,《呼吸正常》的“三条人”主角透露着共通的困惑与迷茫。但在我看来,他们还是缺少更多外形、性格和语言方式上的反差。如果更早介入到这个选角环节,可能对提炼日常生活的幽默效果,会更有帮助。毕竟,让非职业演员去演自己,本身已经压制了太多可发挥的空间,完全取决于现场的台词过手和集思广益的行动模式。这种看似放松、实则紧张的制作状态,在 KTV 的那场戏变得捉襟见肘,无法施展。 跑步的尾声,如今回想意味深长。 活在大城市的人们,过得不好不坏,说不上没希望,因为生活一直在继续。人们都在加速奔跑。似乎只有注意到了呼吸这件事,他们才知道自己的速度有多快。也只有这样,每个人才觉得自己没有被抛下——即便他们根本不知道自己是在奔向何方。也许是人潮的惯性,是下意识的追赶,乃至于单纯的不想走路,也不想停下来。 作为一部语言小品风格的电影,《呼吸正常》在长度上,也可以再拿掉十分钟,看下来会更加轻松加愉快。至于没能从电影中获得前进动力和人生道理的,说白了,电影导演又不是上帝。能有个机会让大家发泄下忧愤,实乃好事美德。 至于几个月下来的两极评价,我认为不值一提。 如今人们最怕的,不就是连声音也没有嘛。不如,等电影上映三个月以后,或者再晚一点,到李云波拍完了三部电影,我们再细说从头?

有人说,你是认识导演啦,想的肯定都是怎么说好话。其实,我在参加 FIRST 影展时,说过这么一些话: 年轻导演尽情暴露着它们在制作和技巧上的短板。这给看电影的人提出了一个难题:到底是欣赏它的长处,还是驳斥它的不足(这太容易做到了)。出于鼓励不一样的表达诉求,我会想着同等情况下(预算、类型格局还有天时地利),哪个人可以做得更好,哪部电影可以抛弃陈规,而不是满足于画面的精致,情怀的溢满。 《呼吸正常》跟大多数中国电影太不一样了,也找不到可比较的对象,所以,我会鼓励这样的尝试。 很多会觉得,拍这样的电影,太笨,太穷,太easy了,但是,一旦《呼吸正常》让观众介入到真实的广州,留驻了2015年的广州印象,我觉得,它已经走出了成功的第一步。况且,从入围西班牙圣塞巴斯蒂安这件事,它可以,也已经比很多人想象的走得更远!【刊载于 北京青年报】

截图扫码,关注:MOViE木卫(moviesss)

2 ) 这是中国版《濑户内海》吗?

通过毒舌电影众筹才看到这部电影,事实上这部影片开画时间是四月份。
没有想象中那么糟糕,当然也谈不上多好,毕竟是影评人的非专业处女作,不得不承认,处女作拍成这样已经相当厉害了。
影片节选了身处广州城六个青年的生存状态片段:一个富二代不断的泡妞来证明自己的存在感,因为他的事业发展已经被家族所圈定;一个青岛广漂长期找不到自己的工作方向,不断求职失败,屡败屡战,以为从事文学创作能够证明自己;一个外漂回广的科研胖子,在相亲中认识一个本地女孩,两人开始一段若即若离的交往,然而最终也是无疾而终;一个银行工作的眼镜男,来自交往的女孩所给的物质压力非常大,终于不堪忍受选择分开;一个字纸媒即将终结的女孩,却仍然选择去报社做记者,面临的人生也是十分困惑;还有一个满嘴心灵鸡汤的职场培训师,他貌似积极向上的职场发展真的是成功的唯一渠道与证明吗?看上去恐怕更多是自欺欺人的心态吧
毫无疑问,这是六个非常典型的当代青年写照,毫无掩饰,真实的状态。这是一部非常真诚的写生电影,绝不矫情,虽然缺乏戏剧性,但无疑是原生态的,就是描写了六个人生失败者的当下状态。影片镜头下的广州非常有感觉,演员的粤语原声尤其能够带出广州地域特点,而且影片的配乐也是出人意料的惊喜,作为一部处女作太棒了。
要说不足之处,可能就是整体太过散文化,没有一个故事主线,更糟糕的是这六个角色完全没有变化,开始什么状态到结尾也是什么状态,所以一个半小时让观众看得有点难以忍受,毕竟大部分还是作者假借人物在自言自语自己的心情,要是剪掉半小时效果一定会更好吧。演员的表演就没什么可说了,毕竟都是素人,自己演自己没什么不对,所以即使这是一部相当任性自我的作者电影,但满满的是真诚姿态。
我可以理解,院线经理极少给这部影片排片的理由,但不同意这是一部艺术电影的判断,事实上,要不是没钱做电影的宣发,这部作者化的电影未必也就完全没有受众。其实即使没有明星,这部片子也是有一定商业性的,只是大概导演自己都没想过怎样挖掘推广吧?
如果一定要类比的话,倒觉得影片气质上有点像日本电影《濑户内海》,一样是百无聊赖的人生状态描绘,当然后者聪明的使用了两个当红炸子鸡小鲜肉,更重要的在于后者只有七十分钟。

3 ) 暑期三部国内电影之二,广州城记。

今早坐高铁从湖州赶去杭州看点映,因为是10:00开始,买了8:00去杭州的票,不知道什么日子特么咱这种南方小城的高铁站今天居然这么多人,取票(咱这儿还不能直接刷身份证)、安检一路插队,在冲向检票口的时候远远地看见人群已经陆续上车了...在此先感谢允许我插队的好心人们= =
到了影院工作人员要我下个电影投资的APP,说下好就可以给我抽奖券到时抽奖啦!于是我掏出我的iphone4给她看了看表示老手机装不了...结果她虽然带着“怎么还有人用这么古董的手机”的眼神看着我,还是给了我抽奖券。
历经磨难(...)之后我决定要好好观摩云中的《呼吸正常》,于是全程身体前倾,聚精会神地盯着看,却发现,这是一部适合躺着看的片子。全片都是非常平淡非常朴实的镜头运用和表演对白,和毒鸡汤似的插入语,不过很多机位都选得非常好,倒是很值得细看。几位选角不说精准,却也十分典型。观影结束后的交流会上有一位姑娘发言说,她觉得角色特点不够典型,只能代表很小一部分人。云中回答说,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就是电影里那副样子。其实我也想对那位姑娘说,我身边都是电影里这样的人...全片从很多角度来讲都不是一部主流电影,满满的都是青年导演的味道在里面,比如云中提到的全片在对话时没有运用一个内外反拍镜头,取而代之的往往是定镜头或长镜头。这让我想起我在大一时拍的第一部微电影,因为没有学过任何专业知识(比如没有运用内外反拍镜头)而被人说是一点都不懂,就在那儿瞎拍。之后我拍的微电影在剧情节奏和镜头运用上多用了些“专业的”,效果果然好了不少(呵呵..)。云中在多处借用角色之口说出了自己的话,比如不知道“云母逼”这乐队队名是啥意思,比如说很多人实际生活空虚而喜欢经常在知乎、豆瓣、微博上装逼,还比如用主角在2015年还在打DOTA1的镜头估计是黑了把LOL和DOTA2哈哈哈,反倒让人觉得广州的城市氛围十分江南化,可能是对城市感情渲染不够多的原因吧...总体来讲云中自己的风格可见一斑,贯穿全片的blues钢琴曲实为剧情点睛。其实大概一般还是可以打三星,但这部影片让我这一天到现在都过得很开心,平实质朴的风格依旧在大银幕上难得一见。2016年的影片其实一点儿都不会像谁,我总说电影不应该拿来相互比较,比来比去没意义又很气人,但云中却主动发难说,自己是在致敬Woody Allen...
其实今天杭州下着不小的雨,回湖州了也下雨,坐高铁回来还特么没票还商务座还补票...不过整个人都觉得呼吸正常多了。

4 ) 看完之后,更舍不得广州了

在离开广州的前夕,看了这部片,心满意足。

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广州本土故事,只要你在广州混过几年,来看这部电影绝对会觉得亲切。我要离开了,越看越舍不得。

首先是因为《呼吸正常》把广州拍得太美。

以特定城市为背景定基调的电影,之前也看过一些。《火锅英雄》里山城重庆,《白日焰火》里的哈尔滨……当然,最突出的肯定还是伍迪艾伦片子里拍了又拍的纽约。

但以广州为主角,还是头一次。

贯穿全片的爵士乐《something in blue》,(也是片子的英文名),还有主要以台词撑起全片的风格,都能看出导演对伍迪艾伦的模仿。

但纽约的浪漫在于街边的咖啡馆,河边的长椅……广州的浪漫,则在于小市民的柴米油盐。

镜头缓缓扫过,我们看到了2014年广州塔附近的灯光节,好多人拿着手机照相。还有荔湾老区,道路两边树长得很密,所以那些路往往显得暗沉沉的。也有爬白云山的部分。大家把鞋子脱下来,在石头路上走(刺激脚上穴道对健康有益),一边走一边呲牙咧嘴。

还有北京路的街道下面,是宋朝的街道。在北京路上,有一段路能让人隔着玻璃看古代的街道,非常超现实。

我最喜欢的是片中拍广州食物的部分。

没钱,就点便宜的猪脚饭,油腻腻的一盘,饱肚子,肉味浓。手上有闲钱,大可以去北京路上,或者荔湾找家老字号甜品店,点一份杨枝甘露什么的享受一下。

看完这部片,估计没来过广州的人都会想来住一阵。

还是说回电影。

故事分为了两条叙事线。

一边是三个大学毕业没多久的男生。一个广东男孩家里开了个厂,随时都可以回去过清闲日子,但是他觉得太没劲,就先无所事事地漂在了广州。从头到尾,基本上就做了一件事——暗恋一个叫树树的大四女生,天天在她学校旁边晃悠,显得很寂寞。究竟是因为寂寞而找个暗恋对象,还是因为暗恋无果而寂寞,我们不得而知。另一个广东男孩则没这么幸福,他是个银行销售,每天穿着西装,磨破嘴皮子到处缠着别人办信用卡。最大的压力来自他的女朋友,一个漂亮,时尚,物质需求很高的女孩。每次见面,女孩都要去昂贵的餐馆,买礼物,还有……抱怨他的工资低。

看到这里的时候,一开始我真是有点不理解为何男生会继续跟这样的女孩交往,因为这样的恋爱简直跟压榨没区别。但当男生得到一个去上海工作的机会,女朋友站在天桥上低着头说,你走了,谁陪我看电影,谁跟我一起喝摩卡咖啡的时候,突然有点明白了。男女之间的感觉,说到底陪伴二字,只要还想有对方在身边,其他的缺点倒不那么要命。

扯远了,说说第三个男生。

这个从北方来到广州,换了无数个工作,只存下6千块,蜗居在大学城的城中村的男孩让我看到了一些认识的人的影子。他们在职场上,社会中混得不怎么样,脑子里老是想着自己感兴趣的那点东西,比如写一本叫《我,机器人,上帝》的小说。

但把这些想法跟别人说的时候,自己说不好,别人也不爱听;最终,好多都不了了之。

另外一条线,是拍一对男女,但不是拍日常生活,而是拍他们的精神世界。

两人都挺有个性,男生是一个说话特别好玩的物理学博士,第一次见面就开侃量子力学;女孩瘦高,剪很精神的短发,常常被误认为是同性恋;都是我们身边被称为“很有趣的人”这样的类型。

除此之外,还出现了一些戏份不多的人物。比如那个南方报业的主任,他说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挺深的—— 我们做报纸的,自己都不看报纸的,再做下去有什么意思呢。因为对这个演员有了解,所以基本知道他说的根本就是真心话。一个在传统媒体干了10多年之后离开的人的心声,看开了,但还是无可避免得无奈。

实际上,这部电影里的角色说的每句话,基本上都不是出自剧本,而就是他们自己想说的话。

导演云中说,他在拍这部电影之前在网上发帖子找演员,然后选了20多个。大家每个周末出来一起聊天,然后,他们生活的内容就直接被重现,成为电影里的故事。比如暗恋树树的男生,他在拍戏过程中真的跟树树表白过,被拒绝了,后来他结婚了,妻子是另外一个女孩。还有那个物理学博士,在生活里就是个妙语连珠的人,给电影贡献了不少段子。

据说这种即兴拍摄很过瘾,王家卫,阿巴斯都玩过这种拍摄手法。

而这种拍法,让这部电影特别省钱,演员基本上都不用片酬,就是导演拿着相机,边走边拍。很多时候还是偷拍街上的行人,充当群众演员。

在国内,这样的电影很少见,很多人(包括我在内)都会觉得电影跟小说一样,都是作者表达自己情感,世界观的工具。之前去西宁电影节看几个导演的处女作,有拍自己80年代的童年回忆的,有拍自己暗恋老师的经历的。但云中导演的这部片却是导演本人退了两步,隐没了,我们看到了全都是演员自己的故事。他隔着一段距离,拍这些认识了两年的人,更重要的是,拍这个呆了10年的城市。

据说当年云中导演从北京刚来广州的时候也混得不好,晚上睡不着,就坐在阳台上听隔壁的人打麻将。那时候的心态,估计跟片子里这些刚进入社会的男生差不多吧。片子里有一幕,是3个男生聚在ktv里唱歌,喝酒。喝高了,真心话都出来了,他们其实多少都有点互相瞧不上,觉得对方是在逃避生活。说别人,其实也是对自己不满意。这时,他们的朋友,一个一开口就是心灵鸡汤的男生这样开导他们—— 我们都可以活出自己的人生精彩,走自己的路就好了嘛。结果他们愤愤地回嘴:对,走自己的屌丝之路。

这样的碰撞挺有意思的,每个人都多少有过虚无主义的时刻,和拿心灵鸡汤/鸡血鼓舞自己的时候。

而《呼吸正常》就是在展现这种不断被问题困扰的生活,普通人嘛,换一次工作,失一次恋,都是大件事了。

而导演就只是讲了故事,呈现了问题,剩下的,就留给观者自己想去了。


5 ) 广州,影像

一部电影,一个城市。
他是关于广州的影像记录,记录着四位生活在广州的青年(广漂、白领、富二代、天文物理研究者)各自或相交或平行的情感生活状态,同时记录着广州这个城市。是大城市打拼的青年现实写照,或忧伤或励志,或迷茫或逗比,时不时还蹦出一两句令人会心一笑的幽默。
私以为现在的年轻人并不是负能量太多,只是迷茫。

6 ) 老K的《呼吸正常》饮食指南

大家好,我是老K。制片人大旗虎皮为了省下本身并不存在的宣发费——如何减少一样并不存在的东西,这是一个哲学问题,正好,大旗虎皮是研究哲学的,所以——他特此邀请我介绍一下《呼吸正常》里面出现过的各色小吃餐厅。

电影开始不久,阿浩、贱洪便在一个叫琶醍的江边酒吧街看球。琶醍是珠江啤酒厂的旧址,它紧挨小蛮腰广州塔,斜对岸是一个叫海心沙的江心岛。将一个个破败老厂房和工业码头改造成时尚娱乐场所,是否象征着人类的精神生活往往建立在社会运作的反效率之上?小张在这场球赛后和阿浩、贱洪勾搭上了,阿浩要到了树树的电话,而我被SoSo放了鸽子。

琶醍

贱洪和女友吃牛扒的地方,以前是老白云机场的停机坪,暗示着贱洪会不断放各种女友飞机的命运走向。

老白云机场

我和SoSo谈完人生真理之后,先去北京路附近的“万兴小食”解决了温饱问题。万兴小食号称广州第一的煲仔饭,广东话的说法便是“平靓正”(便宜漂亮正点)。我没吃出有多特别,但确实很便宜。为了把片酬吃回来,拍摄期间我故意吃得很快,导演想多拍几个镜头,不得不给我多点了一份黄鳝煲仔饭。然后大家开始讨论起黄鳝养殖场里如何把避孕药当饲料的话题,店长居然没把我们轰走。

万兴小食

之后我俩去了号称广州第一的“百花甜品店”,八十年代开到现在的“老字号”。片子里有关于此地的吐槽,在此就不复述了。作为一个老广州,我小时候印象中的双皮奶是牛奶上面浮了两层奶皮,不知从啥时开始就变成了奶酪式的半流质食物。现在全国都有双皮奶了,所以来广州吃甜品的话,我就推荐一下姜撞奶吧——这个名字总让我想到小姜人和奶牛的悲壮搏斗。

百花甜品店

小张和励志哥聊理想,和贱洪、阿浩聊《我,机器人,上帝》的地方,是天河南一路的食街。天河作为新城区,没有本地老字号餐厅坐山头,便成了世界各地杂家美食的修罗场。其中,潮州牛肉煲牛肉火锅基本占领了大半个环头。在这里,可以吃到传说中的牛欢喜(见彭浩翔《低俗喜剧》),但一般都煮得很硬不好嚼,个人觉得不乍地。如果离开大路走进附近小区,会有不少充满惊喜的小店:巴掌那么大的海胆刺身啊,菜单上没写的隐藏头牌大盘炒鹅肝啊,之类之类,很值得探险发掘。

天河南一路

小花和贱洪沉默是金的地方叫沙面,是珠江的另一个江心岛,旧社会的租借区,以前所有外国领事馆都在这里。99年我国的南联盟大使馆被炸,读初中的我曾来过这边参与示威扔鸡蛋,扔的那个北约使馆好像就是现在小花和贱洪玩忧郁的餐厅——现在的领事馆都四散在广州各地了,有一些还搬到了新城区琶醍附近,留下来的各色欧式建筑大多变成了西餐馆。传说里面的厨师不少是前领事馆里出来的,反正我是不信了。

沙面

贱洪跟小花玩过忧郁后,到中国大酒店见牛扒女友的父母。在“清明节套餐”的字样前,贱洪和阿浩打电话谈准女婿心得。听说这个“清明节套餐”里的烧猪不错,不知剧组开机仪式上的那只烧猪是不是这个套餐里面的。

中国大酒店

最后,loser三人组到了白云山,经过九龙泉居然没进去喝碗“山水豆腐花”(即甜的豆腐脑),估计是预算有限。但他们在山底餐厅麦克白的时候,貌似点了白云猪手。传说白云山能仁寺的第一任老大吟坚和尚,在建寺后想一个人party庆祝一下,跑到山下买了个猪手,刚要偷吃,见到其他下山party的和尚,他赶紧把猪手扔入山底小溪,假装教育了一番弟子,一同回寺。就这样,在庙里吃了几天斋很不爽,吟坚又下山觅食,发现之前那猪手居然还在小溪里泡着,被山泉泡过的猪手没有腐烂,反而晶莹透白,咬起香脆可口,吃得他大喜。白云猪手这道名菜由此而来。白云猪手是广东菜系里较少有的凉拌酸甜口味,不知是否因为来路正派,所以要和一般的“咸猪手”区分开来?(注:广东话的“咸猪手”即爱揩油的下流胚之意。)

白云山

(又:小张每天吃的猪手饭里面,就是一般的咸猪手)

猪脚饭

虎皮让我每家店写40个字的简介就好,我貌似超字数了。没办法,作为一个搞地下艺术的人,一用灵魂写作就停不下来啦,也请见谅。

7 ) 说台词时,呼吸就没法正常了

本来,是想给《呼吸正常》四星的,但又想了想该片仓促且失控的结尾,三星打住。

讨论导演创作者之外的身份,其实对于这部电影来说,没什么意义。就作品本身来说,它细碎,形而上,哪里该藏哪里该漏,还没有形成节奏感。作为一部带有地域风情的弱情节影片,它多多少少还带有一丝新鲜气息,值得鼓励,但这当然不值得夸大和吹捧。

以台词提示作为章节结构,彼此之间的联系不强,有的章节跳得很突兀,这表明了创作者对于剪辑点把控的稚嫩。角色塑造上,三人组里最失败的是处理很表面化的文学青年。陷入三角恋的男孩话太多了,而暗恋马尾辫女孩的富二代,又话太少了。真是可惜。

穿插在三人组之外的民科小胖,再给他加一点点性格属性,就会很立体。他身边的眼镜妹,就比小胖更让人相信她真实存在,因为她有着更重的生活气息,不说教,喜怒不会只通过话语表达。

毕竟,人,不是只长了嘴。

电影中,不说话的场景,都很值得延长和重视,尤其是最该受到打磨的结尾。

可以说,这部电影毁于台词。

最后简单说一下为何评价如此不堪,还差点手抖给个四星的原因。

作为种子式的作品,《呼吸正常》确实有很多可以发育出来的张力节点。如整部电影弥漫出的,对“日常”本身的关注;如努力的张贴地域化标签;如试图不给答案的创作意图。

这些东西对于内地电影来说,还算宝贵。当然这更改不了《呼吸正常》勉强在及格线徘徊的水平。但总算,这是个不那么差的起步,虽跑得歪歪斜斜的,但路还长。

短评

“整天就知道上知乎上豆瓣刷微博,秀个优越感,装个专家……”

4分钟前
  • 一几巾人
  • 还行

“我就像一台残破的收音机,能时不时收到她的消息,就很幸福。” 影评人云中的处女作,带着偏见去看,居然一点也不装,也不故作高冷或深沉或无病呻吟。完全轻松的生活小品,随性又有情趣,广州或远或近就贴近了……“豆瓣”有台词硬植!

7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3.9 Blue. 散乱迷茫混沌,空有斗志得百无聊赖,没有人会喜欢这种状态,我也是,就像我不喜欢潮湿的广州,南方嘛,可我现在就是这样。所以,这种直接甚至是纪录式的手法,是不是有些太不负责任。偌大的黑暗的影厅,时不时滑亮手机,找不到出口。(又犯病了)

9分钟前
  • La~jum~bo
  • 较差

不是朋友圈的缤纷人生,而且real文艺青年的生活日常。尴尬癌犯了,男神陨落~

13分钟前
  • 我要复仇
  • 还行

人们喜欢的电影要么是自己的梦要么是自己的生活,这片子属于后一种。看着很散,但内在气韵是统一的。云中很聪明,处女作不搞宏大叙事,也不玩炫技游戏,踏踏实实回到生活,磨出一篇闲散不失工整的小品文,看得人心情舒畅,还有点麻麻酥酥的。我反正是从头笑到尾,一下都没瞌睡。

15分钟前
  • SydneyCarton
  • 推荐

几个影评人互捧,于是我就坑到电影院看完了。极其陈旧的性别观念,泡不到妞就恨生活的落魄24岁男青年的意淫。也没有指向任何社会问题。演员演技很差,对话没什么大意思,还被当宝一样摘出来作为小标题………

17分钟前
  • Rostock
  • 很差

至少让我对广州有了想象

19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推荐

感觉像在大屏幕上看网络情景剧,只是选了一个好位置架起摄影机也算得上导演所说的“精心设计的镜头”?这也太对不起那些布景打光机位调度的人了吧… 哦对了我们还需要体现广州的城市感,那我们就拍拍大远景+音乐煽煽情吧

22分钟前
  • 真圆!
  • 较差

段子电影。台词略猪扒,运镜构图很狗屎。各种手法跳剪阿什么的杂炖,不过电影基本的剧情都讲不清楚,演员很让人出戏。

27分钟前
  • 拾人牙慧者
  • 较差

摇滚乐的真正鼻祖是贝多芬,理工男的泡妞神器是薛定谔。镜头之下的广州很美,百无聊赖的青春很丧。

32分钟前
  • 芦哲峰
  • 还行

九零后的dazed and confused,突然超想去广州

33分钟前
  • 汽车大师
  • 力荐

去年419在库布里克书店大旗虎皮偶然提及的作品,今天竟然在电影资料馆看到了,真是天大的缘分!云中老师不仅人帅而且编导摄影剪辑样样拿得出手,好一封写给广州的情书,现实向无野心文艺小品定位精准,台词聪明不罗嗦,西装鸡汤男&天体物理学逗比博士最出彩,映后见面会最欣赏桃姐的发言,迷影精神万岁

35分钟前
  • 突然粉碎
  • 推荐

最难,平常心。

39分钟前
  • 木卫二
  • 还行

这种强调自然的主题比商业片导演并不高明到哪里去,真实的生活我每天都在自己过,何必花钱去看一个矫揉造作的版本?好电影会用镜头讲话,甚至连台词都不要,而这里竟然还要关键句提示?天体物理博士那一段还挺有意思的。云中以前没关注过,但看现场觉得是个自我感觉过于良好的人。

41分钟前
  • Esther GDB
  • 较差

3.8 屌丝青年的迷茫在一个水汽盎然的城市不断发酵与流溢,广州在我的生活经历里面并没有四季,电影的节奏就好像广州无休止的四季一样粘糊糊。演员本身要比影片出彩,李会几乎成为了笑点担当。影片对广州的写照比人内心感受的描述更真实,导演对演员的控制太松,有点过剩。

43分钟前
  • Psyche
  • 还行

求映后那些影评界大佬别再拿这片子和贾樟柯、杨德昌做比较了,真心没得比。新导演新电影,我还是老老实实支持毕赣的《路边野餐》吧!枉费我旷了一上午课来看个举世大烂片!

48分钟前
  • 痴人许
  • 很差

广义地把男生划分为理想、无聊、鸡汤和理论,实则都是文青loser。女性成为他们YY的符号。碎片化的小品,没有实质性内容,呈现出的是一种颓态的生活状态。它的缺点和优点都很明显地存在于薛定谔的猫箱中。

49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还行

7.30.WE影城,坐在錄音師旁看完。這部片感覺是越往南走,越易被接受。我在線上線下都與雲中不識不熟,拋開之前網上的互捧吹牛以及不厚道的北上首映,單純從電影上來看還是引起了我共鳴。不論是在地緣、人緣、姻緣等層面上都讓我感到無比熟悉。而且我特別喜歡葉洪這個角色,仿佛將我演到戲裡頭了。

50分钟前
  • 熊仔俠
  • 推荐

论如何心安理得地逗逼和无所事事”。散漫的爵士乐结构,有些侯麦的假日电影有些奥尔特曼的《人生交叉点》甚至有些伊奥谢里阿尼的味道,实际上形成了某种城市交响乐式的database(可惜拎得不够明确)。粤语本身自带的喜剧性在这种连接着港片传统的即兴创作中被处理成一种尴尬弥漫的冷幽默。

55分钟前
  • 胤祥
  • 还行

尊重年轻时每个卑微的梦想。每个迷影者心中都有一个导演梦,云中践行了它,这种创作的态度值得鼓励;想必跟我一样,导演也是深爱着广州的。@BJIFF 电影资料馆

57分钟前
  • 豆友1576610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