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light-hearted yet serious look at the connected world, from one of the greatest but as one of us. The master seems to care more about the question than the craft, let alone his ego. An indicator of the truly great?
我认为是概括了互联网从无到有的过程中对人们生活的利弊影响,并且讲述了很多弊端。其中提到了现在的计算机背叛了原则就是人们可以随意的剪贴内容,改变剪贴一字的意义,我个人觉得是包含了抄袭和散布信息的随意性。还有像车祸画面这种负面信息的快速传播,导致受害者遭受恶意攻击,网络放大了人性的邪恶。正如当事人所说的网络上毫无尊重和尊严,后面也提到了个人信息泄露,其实这早已人尽皆知。此外,虚拟与现实的界限也是网络很大问题之一,网瘾影响现实生活中的一切。国与国之间的战争也能通过网络入侵。我们把网络作为日常生活的工具,依赖于它,“计算机与网络是深度思考的敌人”,确实如此,它绝大多数实践取代了人们审视自身观察结果的能力,缺少了自发思考,一个片段是僧侣们全都拿着手机玩,我觉得是对现代社会人们的讽刺。网络是无法预测的,若干年后人类可能不需要人类的陪伴,一切变得自动化,心电感应,等等。当然,网络也给人们减轻了很多困难,人工智能技术依附于网络,如人类很多危险的事情可以让机器人去做。
通过这个纪录片我才知道世界上有一部分是不能接触辐射,可以感知到频率,饱受这种疾病困扰的人们,但生活在远离城市的他们,没有网络没有手机,拉近了邻里间的距离。最有意思的一点是,我了解到第一个通过网络传播的词是“Lo”。最后提到的“因特网是否会开始梦到自己”,有科幻片机器人有自己想法的那种感觉了,哈哈,可能在未来他们可以脱离人们的掌控,自行沟通。总之,成为自己的管控者,过滤器,减少受到网络负面影响。我觉得该片于我而言已知大于未知,因此给3。花臂女科学家好酷。
这是对网络的反思,有好的一面,也有失控的一面!但网络化智能化的趋势无法改变,虽然我们有时想回归田园。走势如何适应,有控制的前行,有规划的利用,才是最正确的选择!未来会有多重世界,就看我们能不能很好的转换,快速的切换,成就我们丰富的人生,而不要纠结分裂深陷,对人类的考验越多,我们可能获得的可能越多!
汇集了许多思想火花,杂而不浮,满怀惊喜,心存忧患。p.s. 原来美国也有网瘾戒断所,不晓得何种运作法?碟片花絮里和Ayoade及伦敦观众的映后问答可看性高,听赫尔佐格说话总是很好玩
采访时,导演的介入感太强了... 引导甚至替受访者回答问题,烦人得很。3.5星,半星是因为我个人偏心多加的。
连herzog排的纪录片都拖沓无聊了 真是...
全片不如电影海报好看= =
内容还挺老生常谈的,而且说这么多AI和火星移民是不是有点跑题。。最后和Ayoade的Q&A要有趣很多
已经有点厌恶赫挫格了 如果说很多当代电影散文力求将散文文体的模糊深刻进行发展的话赫这个就是相反的要把复杂问题简单化 所有的采访一如既往的非常具有操纵性 甚至不惜曲解被采访段落来为自己的论证服务 赫的问题很恶心完全不在乎可说与不可说的语言存在面相 一种非常言说中心的浪漫主义逻辑
中规中矩,比“沙漠女王”那种剧情片耐看。
知识萎缩,记录萎缩,人际关系萎缩,试想一下因为互联网灭亡而造成的世界末日,合理性的确不亚于气候暖化核泄漏一类…
看睡着了
5/10
大段大段的访谈采访,兜兜转转又绕回一个圈,干货极少,甚至不如一篇高质量论文来得有用,这个命题明明用作学生作业更合适,赫尔佐格越拍越倒退
历史上网络传播的第一个词:Lo;意识传递,人工智能,断网末世,连线恶念……十来个互联网相关琐碎的散文诗,最有趣的莫过于电波过敏体质(心理疾病)的移居乐园:屏蔽掉地球噪音的太空信号观测站
荷素還是有點逼格的,角度比想像中好。
get 到了绿色银行的 Jay Locman 说那个漏斗钱币漩涡黑洞模型 从1969 年的第一次链接开始 人是不是往复于沉溺自己问题以及打开欲念闸门的 bad circle 中 而且后续采访里 荷索谈到的 Clausewitz 问题的置换思考不错
凯文·米特尼克的偶像是哈利·胡迪尼。
访谈者都是些很有意思的人,角度相映成趣,细处的电影语言见导演的态度,自然比一般的科技纪录片有内涵。以后应该给Herzog颁个什么超越电影的特殊贡献奖。
看完之后很少有人不会爱上有花臂纹身的女天文学家吧。
Does the internet dream of itself?
不是看专家讨论英特网,而是看 Werner Herzog 来对它哲学地展开。真的面面俱到就不好玩了。
有些人讲话跟个传销首领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