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马丁·西科塞斯谈他的<纽约黑帮>
马丁·西科塞斯谈他的<纽约黑帮>
“但愿我也能像别人一样,轻松地说:‘我才不在乎什么奥斯卡呢!’但我从小就在电视上看每一届奥斯卡的颁奖典礼,它伴随我长大,这玩意儿对我确实有难以言喻的魔力。”
“我真是怕得不到它(指奥斯卡奖)。”
“如果谁说西科塞斯的《纽约黑帮》进行得一帆风顺,那显然不是真的。”
“可能是我已经老了,对太多事情已经开始无动于衷,这太可怕了。”
“这部电影(指《纽约黑帮》)不探讨暴力,探讨的是一些别的问题,包括什么是美国?移民算不算美国人?以及作为美国人如何去接受一波又一波的移民潮?我不想用电影来证明、建议,但本片恰巧属于这个范畴,因为在这个阶段美国人都在考虑这个问题。”
“选择纽约作为历史背景是因为它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代表美国。这个海港是移民来到美国的第一站。刚下船的新移民能做什么?他们必须找个工作,但是他们并不受老移民的欢迎,有部分原因是美国社会的党同伐异,这片子正是在讲述这种状况。”
“我喜欢弗洛伊德,这场戏直接来自陀斯妥耶夫斯基的《奴仆日记》,他说我想吻你的足,于是她立刻将腿收回。(谈《纽约黑帮》的某场戏)”
“有时我真害怕将电影院变成了教堂,将我的影片变成一场布道。”
“也许是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这个社会似乎永不停歇地重复着工业革命的时代。我们都感到一些迷失,甚至会忘记自己是谁。现在我已经快和这个世界失去联系,好像自己注定将与之割裂似的。从某种意义上讲,我将一直在拍摄的电影都是关于一个已经不复存在的世界。”
“电影虽然是关于纽约,但只是用了城市的名义,其实这是部关于被主流拒绝的地下帮派以及底层穷人各自的小社会的故事,这些团体根本无法进入社会的权力结构。”
“电影以火拼为结局,主要是比尔(丹尼尔·戴·刘易斯 饰)和阿姆斯特丹(来奥纳多·迪卡普里奥 饰)之间的决斗,电影的主线讲述阿姆斯特丹必须面对、挑战前辈,在一定意义上后者可以看成是他父亲的角色。从情感的角度来讲,坏人应该被英雄铲除,这是传统美国史诗片的套路。而我片中的坏人是绝对肮脏,英雄只不过是好点的坏蛋。后者杀死前者,这种结局暗示整个社会的变革,新的潮流代替旧的传统。1865年以后,美国的面貌焕然一新,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家,这也是变革的重点尾声。”
“剪接,然后是拍摄。因为总会遇到很多问题,都是导演过程中自然出现的。这如同做一个巨型雕像,你总是磨掉一些,再磨掉一些。”(西科塞斯谈自己最喜欢的电影身份)
“基本上我是在拍一部美国史诗片(谈《纽约黑帮》的主题)”
“我想《纽约黑帮》就是部西部片,不知是否贴切,我认为是部西部片,可以叫“东部西部片”(Eastern Western),某种程度讲是西部片加上黑帮电影。”
“我一直只喜欢拍我感兴趣的电影,从来不去追求生命的争议,因为我根本不想找任何麻烦。我的目的只是观众们喜欢我的电影,希望人们能够去看它、思考它。再有的就是要挣一点儿钱,好让我拍下一部片子,没别的了。”
“几年前,我突然发觉所拍的电影中,历史题材更容易获得商业上的成功。”
“需要正邪对比,爱情故事这些票房热点,我希望结果对我个人是有意义的。钱越多负的责任越多。这点是上世纪70年代拍片不同的地方。”
“在以往我会说我不留意当代电影,现在我不会这么说。近年来我看了很多当代电影,很多意大利电影,还有年轻的美国导演维斯·安德森(Wes Anderson)的电影,这些我都比较喜欢,还有克里斯托弗·诺兰(Christopher Nolan)的《失忆》(Memento),保罗·托玛斯·岸德森(Paul Thomas Anderson)。我并不想把所有我喜欢的人的名字都列出来,我只是看他们的电影,并从中学习如何用视觉叙事,另一方面,我不可能拍出他们那样的作品,我是过去的人了。”
2 ) 你所不知道的历史
马丁的作品常常表现主流历史视野中被忽略的内容,这一点我很喜欢,因为往往是被忽略的这部分,能让我们看清真相,它更全面也更中肯。《纽约黑帮》如此,《禁闭岛》也如此。
当然这只是电影的一个方面,并不是全部。
美国的民主不是在一天之内建成的。影片里,我们看到的是属于不同族群的移民之间的矛盾,当时的美国还处于移民开放的阶段,虽然政府和法律都对移民采取宽松的政策,但并不意味着他们来到美国后就会收到欢迎。人们按照族群形成黑帮组织,倾轧异类。人们无法或者说没有意识诉诸法律,只好投靠帮派,这也是这些帮派得以延续的原因之一。
当时的美国,国家权威还比较弱,国家权威意味着国家对民间的管理。国家权威低下意味着国家没有能力管理社会,后果是社会混乱,帮派林立,个人的生命和财产无法保障。美国国家权威正式从内战开始上升,到西奥多罗斯福总统为止达到一个高度。
在电影里我们可以看到,警察由黑帮头目操控,坦慕尼家族利用黑帮掌管市政,种族歧视现象严重,屠夫手刃议员,就连最后的黑帮火拼也是为了复仇,而火拼本身就意味着这是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国家和法律的权威并没有在这些人身上得以体现。
这个电影最精彩的部分就是结尾,十分意味深长。黑帮火拼最终被政府的镇压,个人的理解是这种私人恩怨、群体恩怨,最终都被国际机器碾压,社会的动荡和乱象最终被国家权威取代,美国开始走上现代社会的道路。
3 ) 乱世黑帮
那么小的孩子从小亲眼目睹两帮厮杀,总会种下暴力的因子。南北对立,十九世纪纽约真是帮派林立,连警察和消防队都没统一。刚到的移民在签美国公民文件同时也签加入联盟军的文件,可怜。屠夫比尔杀了他父亲,阿姆斯特朗却在被观众扔菜头的演《汤姆叔叔的小屋》的剧场救了他,不小心杀了暗杀比尔的人,内心十分矛盾痛苦。珍妮也是个浪货和很多男人搞过。瓦伦即阿姆斯特朗他爸本来打败过可以杀了比尔但却没杀最后又斗反而死在比尔手里,心不够狠。最后两帮火拼正好碰到军队炮击暴民,一下子都被灭光了,剩下比尔受伤被瓦伦两刀刺死,纽约进入了新时代
4 ) 醋和饺子不搭
剧本问题太大了。
片子前面绝大部分明明都是围绕着黑帮王子复仇行动展开,征兵线索出场不少但是都很碎片化,征兵法案和主角的积极行动几乎没有任何关联,这个线索既没有帮助(本可以通过主角利用五点区移民反对不公平征兵的情绪来扩大己方的势力来表现)、也没有阻碍(本可以通过主角扩大了的移民主体帮派势力被镇压来表现)主角推进复仇计划,人物线索和时代线索并没有很好的融合在一起,显得最后一战生拉硬扯,不免让我觉得,导演就是为了结尾讲述这个历史事件这点醋,才特意包了前面王子复仇记这顿饺子。可惜虽费力气,这盘饺子馅和醋却根本不对味。
5 ) 摘录(mess)
Bill the Butcher 称Priest 是一个值得尊重,唯一让他记在脑海的敌人:是因为他们有共同的信仰——for their own tribe. Priest Vallon 为了给他们tribe 在这片土地争取一个生存的角落。而Bill 是为了维持这里原来的面貌,不愿意它有一丝改变,特别是受到外来文化的入侵。
Bill 痛恨外地人的“入侵”,费精心力地撇除新移民的foreign influence. Mr Cutting 回忆到父辈辛勤地开垦这片的土地而获得一席之地,对那些只凭一张船票就成为美国公民,“毫无贡献”的新移民恨之入骨。
Politician Mr Tweet 在暴乱后,看着下葬的New Yorkers说了一句:“we are burying a lot of votes down here tonight."
“friends or foe,it makie no difference now”
"New yorker we all was born of blood and tribulation.And so then too,our great city."
all in all,他们都是一群热爱这片土地的人。
整部电影场面恢弘,惊心动魄。特别是最后,从HARMET岸边,New Yorker 的墓碑静静地看着New York uptown一坐坐高楼拔起,这一幕让我特别感动:可能为这座城市牺牲的人最后都会在历史的长河中销声匿迹,最后没有人会记得他们来过。但是,这座城市,会永远记得他们。那一条条的街道,会依然回荡着他们的脚步声,永远。
6 ) 纪念美国那段不堪回首的过去
冲着丹尼尔刘易斯去看的影片,的确他的演技精湛,光芒盖过了莱昂纳多和卡梅隆,演活了一个残暴不仁却有血有肉的黑帮老大。
如果影片在一个半小时的时候结束,那仅仅是一部落入俗套的王子复仇记黑帮版,但是后面的一个小时使影片升华了。让我们看到了莱昂纳多的隐忍,看到了历史洪流中小人物的悲哀,以及美国自由民主前那段不堪回首的过去。
所有的光环背后都有不为人知的一面,所有的成功之前都是艰辛苦难的失败,人类就是这样,在不断的杀戮与和平交替中前行着。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甚至整个人类的文明都是需要付出惨重代价的。美国这个号称自由民主的国度亦是如此,对别国内政的干预以及以前人姿态或文明使者的身份进行的指责,有时候真觉得是五十步笑百步,用西方的话来说是不是类似于过去式嘲笑进行时?呵呵~
DanielDayLewis
结尾真给力,瞬间升华。
小李转型时期作品,丹尼尔依旧出彩...
大导演 中意Day-Lewis
美国的历史,那些被征兵的年轻人,那些棺木,那些窗口的烛火,奴隶制度,征兵制度,歧视,反抗,为自己的权利抗争,民主, 从来没有停止过,抗争!无关于大义,为了生存,为了仇恨……渺小,却持续着,湮没于历史的大潮间,却无止息光影流转中,城市慢慢变化形成 而往昔的痕迹则湮没于时光之中 渐行渐远……
不用怀疑本片的黑色调调和PK场面的精彩程度,不过结尾阿姆斯特丹不能和比尔正式较量一下确实有点遗憾!
南北战争时期的纽约帮会角力,每个人都诞生于苦难与鲜血之中,伟大的城市本身也是如此。重建城市的人们不管付出多少血泪,终会了却无痕。我敢打赌,没有人比老马丁更爱美国。
旧仇恨在新秩序面前一文不值,而比起时间,所有流血都不值一提。
这是一个东方武侠小说的剧情,本地帮与死兔帮恶斗,死兔帮帮主死于本地帮帮主刀下,死兔帮少主落于奸人手中,被困于孤儿院,所幸学得一身好武艺。十六年后,死兔帮少主为报父仇,独闯龙潭虎穴,投身本地帮门下。本地帮帮主青睐少主的才气,亲授独门武功屠猪刀法。期间穿插少主与女飞贼的爱情故事
复仇故事置身于大动乱的背景下,似乎浓烈不够,又失了单纯报仇的爽快。刘易斯的表演太精彩,不愧是三拿影帝的人!
没想到那个屠夫后来转行搞石油了。
马丁试图将一个传统的黑帮故事置于一个更大更复杂的背景下,并赋予其更多的社会意义,但在对后者的把握和引导上做得完全不够,使得影片所传达出的意味不够浓烈,反倒不如纯粹的复仇来的快意;凛冽的开始和混乱的结尾有一种奇妙而荒诞的宿命式呼应,刘易斯又一次伟大的表演,只可惜被片子本身所冲淡。
野心太大,历史背景的穿插丰富了该片黑帮类型形式下社会政治内涵的传递,但却损害了人物形象的塑造。不过不得不说有几场戏是动人心魄的,比如中国剧院里的刺杀与表演,但整体却没能完成马丁给予的厚望。
又看一遍,确实《纽约黑帮》不在马丁作品的第一序列,把黑帮火并和起义暴动两件事勾兑起来叙述,野心很大,有点互相干扰了,因拒服兵役而起的暴动更适合用于史诗题材,不过可能是火并有黑帮最典型的仪式感,所以倒贯穿始终了,反倒是暴动起义忽然冒了出来了。惊喜是发现卡梅隆迪亚茨居然会演戏!
大时代小黑帮,碰撞一刻有亮点但前者头绪讲不清,狗屁倒灶的五角场传奇埋河岸。开篇就讲半是梦,就别计较梁山好汉评话风和横店般拉不远的景。回头看小李是被这片的DDL带坏了呢还是被从此就拿DDL标准要求他的老马丁用坏了呢
花了一周时间看完,2小时46分的长度让我想起《美国往事》。一看导演斯科塞斯不禁释然,又想起金球上Amy的吐槽。纽约的黑帮,血腥与杀戮,小李的隐忍复仇。片尾镜头的时代变迁,坟头荒草萋萋,配合之前的台词,「没有人会记得我们。」一切都抵不过时间啊。
阳刚姿态,血腥暴力,天主教原罪与救赎,粗粝的纽约市貌,老马丁个人风格元素都在,但这的确不是一个属于他驾驭范畴内的故事。幼年时目睹决战父亡,成人后投身杀父仇人反受器重,与女主假吵真爱干柴烈火……太主流好莱坞和古典英雄范儿了!斯科塞斯称王的主战场是写实风格下的半荣半贬反英雄黑帮戏,其擅长的叙事视角和幽默方式总体上是与反英雄为伍,与英雄戏为逆,支撑不了纽约黑帮故事的情绪要求,这也是为什么小李这条主线正线的感染力要明显弱于刘易斯的头号魅反屠夫比尔,不仅仅是惯性思维中的演技与气场差距,老马丁错选战场也有难以推卸的责任……(十年后丹尼尔戴刘易斯扮演了海报上的这个人:https://www.douban.com/people/hitchitsch/status/2427006176/)
小李转型期作品,开始跟马丁无穷无尽地合作+冲奥。。因为身处纽约所以看到最后特别有场面感。以黑帮片的形式重现纽约历史,不过故事是散了点(一贯如此。。),但丹戴刘+小李都不错啊,全是大牌。。菜刀党们真凶残。片尾曲好听
如果这就是马丁斯科塞斯打磨10年终于完成的作品,那还真对不起幕后这帮人的苦心。即使长达三小时而且场面很大,依然缺少史诗感。史诗不是想拍就能拍的。和《美国往事》差远了。不知是不是没有罗伯特德尼罗的关系,倒是突破了马丁以往的黑帮片路数。虽然小李表演很努力,气质还是和片子不搭调。三星半
想看这杯具的奥斯卡十项提名零项得奖的片子好多年。一开场,看马靴和腿,我一眼就认定那是Daniel,等镜头移动到脸,我茫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