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提赫·阿金,一个陌生的名字。
然而这位土耳其裔德国导演已经凭借其执导作品荣获众多国际电影节的褒奖。
2004年 《勇往直前》 摘得柏林金熊奖
2007年 《在人生的另一边》 获戛纳最佳编剧奖
2011年 《心灵厨房》 获威尼斯评审团特别奖
被国际三大电影节(戛纳、柏林、威尼斯)褒奖是多少优秀导演一生的梦想。而法提赫·阿金,在38岁的时候就获得了三大国际电影节的肯定。这位国际大导在去年拍了一部青春片——《契克》,大家会好奇这是一部怎么样的青春片吗?
影片的主角之一叫迈克,他是一个胆小又无聊的14岁中学生。
喜欢班花,却又羞于表达;
在班上一点都不起眼,还经常幻想着班花主动跟他说话;
老师布置的作业报告,他写的全是关于妈妈的事情。
就在快放暑假的时候,班级来了一个转学生,一个多种族混血的俄国人——契克。
契克给迈克留下的一个印象就是——混蛋。
但契克和迈克成了同桌,迈克嫌弃契克身上的味道,那是他妈妈悲伤时候的味道,其实那是伏特加的味道,契克和迈克的妈妈都是酒鬼。
迈克以为契克的到来会给班级带来一些有趣的事情,然而并没有,生活一切照旧——无聊之外还是无聊。
很快,暑假到了。全班的同学都收到了班花的请帖,唯独迈克和契克被忽略了。
迈克父母的婚姻出了问题,父亲有小情人,
母亲难过酗酒。
暑假刚开始,父母就以各自的原因离开了家,留迈克一个人在家百无聊赖。
有一天,契克突然开着一辆偷来的车来到迈克家。
两个无聊的人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打起了游戏。
接着谈起班花的生日party,而迈克说他不想去,其实只是男生爱面子而已。
契克说了众多的女同学都会去。
迈克还是觉得无聊。
契克怀疑迈克是同性恋。
迈克为了证明自己不是同性恋,只好拿出自己私底下画的班花的素描画。
契克觉得迈克真的很喜欢班花,于是提议迈克去班花的party上把画送给班花。
迈克被契克煽动。
契克开着车,把迈克送到了班花的party上。
迈克鼓起了勇气,把画亲手交给了班花。
之后潇洒转身离开。
两个人坐上了车,契克还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秀了一把车技。
瞬间让迈克倍儿有面子,也成功吸引了班花的注意力。
两个人回到迈克的家,这时候两个人都有点意犹未尽,感觉好像回到家之后,又是陷入无穷无尽的无聊之中。
于是契克提议继续开下去。
两个人心照不宣,选了一个目的地,简单准备了一些自驾游的东西,就开始了他们的公路之旅。
刚上路,迈克就使用手机导航,结果契克拿走从窗户扔了出去。
迈克为了生命安全也把契克的伏特加扔了出去。
两个14岁的中学生,没有手机、没有地图、没有酒...
往雾茫茫的、未知的前方行驶了过去。
他们迷失着方向,但有一个原则就是——不往回开。
他们冲进别人的玉米田里,还在玉米田里书写自己的名字。
他们冲进牧场差点撞到别人的牛群。
他们露宿在大风车底下。
他们看着满天繁星,觉得太酷炫了。
他们遇见骑行的驴友。
他们接受当地人的午餐邀请。
这样的经历是不是对很多人来说,都曾幻想和向往过? 谁不想自己的青春有过一段潇洒不羁的回忆呢? 谁不想自己的青春有有一段在路上的回忆呢?
然而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先是遇上警察查证,他们匆忙逃跑。
接着遇上汽车没油,只好偷油。
在找偷油的软管时,他们遇见了比他们年长一些的女孩伊萨,伊萨要去布拉格找她同父异母的妹妹。。
伊萨帮他们偷到了油,并跟他们一起上路了。
他们三人在路上经过的河里洗澡嬉戏。
在河上的浮板上晒太阳。
契克说要去找吃的,留下迈克和伊萨。
伊萨让迈克帮她剪头发,为了不让头发落在衣服上,还当着迈克的面直接脱了T恤衫。
迈克的青春里就这样就走进了一个除了妈妈和班花之外的女性。
在伊萨的引导下,迈克性的意识在慢慢萌芽。
之后他们继续上路,参观旅游景点。
伊萨遇见了前往布拉格的班车,只好提前与他们分别。
或许伊萨已经习惯了分别,只是对于迈克来说,他的青春还只是刚刚开始,他还没有经历过这样子的分别。
在我们成长的路上,分别却是一堂必修课。
剩下两个男生继续上路。
之后发生了一场意外,契克受了伤,无法开车。
契克让迈克开车。
迈克说自己很胆小,不敢开。
契克为了鼓舞迈克,契克袒露了自己的一个秘密。
之后迈克学会了开车,继续他们的旅途。
他们的这场公路之旅又会如何结束?
这场旅途只是他们人生中的一个小小的插曲,在经历之后,他们受了伤,也获得了成长,可能谈不上多大的意义,但相信给他们的未来带来了或多或少的变化。
这应该就是旅途的某种意义吧。
-END-
本文由(【电影生活 】 微信号:MOV998)原创,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瓦拉几亚”是迈克和契克的目的地,这地名还有一个意思:荒野。少年每一步都是在陌生的荒野探险,他们要在荒野上写下自己的名字。
龙,象征无所不能。青春期会很痛,历经自己幻想的无所不能和现实世界之间的剧烈碰撞,在痛苦现实中感觉到自己的边界和局限。就象长出了皮肤,对自己有了稳定的认识。
这几次遭遇,给了他们信心和成长,完成了从对社会规则的反抗到认同。迈克不再害怕高速公路,也不需要躲闪和反抗,甚至试图利用规则超车。这是质的飞越,从少年到成人的变化。 电影有三个片段:
高速公路上初试,在穿梭的车辆中惊惶失措。
农庄里成功躲避拖拉机。
逃离警察的追赶。
能够理解电影主题,故事流畅,场景很美,歌好听,但真的很讨厌这种男人之间,把女人比来比去的电影,整个电影就像是那种青春期性冲动男孩的眼神黏糊糊盯着身边所有漂亮女孩的感觉。伊萨很好,班花也很好,但伊萨比班花更好吗,没感觉。班花也很友善,顶多就是幼稚而已,收到画也是很心动的,也没有做出很mean的事,男主怕是话都没跟班花说过几句,存在感很低,不邀请他也正常。伊萨是个年纪稍大一点神秘有故事的女孩,直白地表达喜欢,但她的美好恰恰在于神秘,有想象空间,加上成熟,如果伊萨和契克一个班同样年纪,不见得契克会喜欢伊萨。 不过就是一个孤僻自卑的男孩,暗恋发育好长的漂亮的班花,偶然见识过比自己大几岁的成熟女孩的魅力后,又把班花贬低成愚蠢肤浅的蠢货的故事…评分真的虚高了。
大部分女孩的暗恋则不同,就算发现过去喜欢的人没自己以为的那么好,仍然会觉得那是段很美好的时光。女孩的暗恋不以占有为目的,所以不能在一起也不会诋毁和贬低对方,但男生真的很喜欢给女人贴女神和婊子的标签,得不到对方,对方就成了有眼无珠的蠢货…
所以,每当看到说什么少年感,我只能想到高中,男生在寝室高谈阔论我们班哪个女生屁股大,哪个胸大,最后寝室一个被排挤的男生看不下去跑来和我们女生说的事。真的不要把男生想象的太好了,童话故事言情小说都是用来洗脑的,想了解真实的男孩子,不如来看看男导演拍的青春期男生的故事就好了。
14岁时你每天都在烦恼些什么呢。一片惨烈的数学试卷,格格不入的穿着打扮,摇摇欲坠的破碎家庭,还是难觅知音的孤独和无望?仰视着同班最受欢迎的男生女生,一面渴望被接纳,一面又愤怒着自己的平庸,这是14岁的迈克,像《成长边缘》中的小女主娜丁一样古怪而不合群,不同的是娜丁通过与世界作对自我和解,而迈克遇见了契克。
俩人是截然相反的性格,连外型也毫不搭调。虽然都被当作怪胎,但契克显然更加潇洒自在,毫不在意别人的看法,他不帅,但当阳光下契克站在车前抱胸看向镜头时,谁也不会质疑这个敢想敢为的黄皮肤男孩子是多么酷。
迈克的家庭生活并不幸福,母亲酗酒,父亲外遇,他有一点胆怯和自卑,素描只敢藏在抽屉,想撕掉却又舍不得。在契克的鼓动下,两个人不请而来,在班花的生日趴上出尽风头。还不够刺激,兴奋中这对好基友一拍即合,接着就开始了场说走就走的旅程。
夏天有四季里最明快的色调,在碧空和青草地的衬托下,车身一片天蓝色像童话般梦幻。浪漫主义的契克扔掉手机一路向南,现实主义的迈克因为偷车担惊受怕,但随着里程数增加,两人从堂吉柯德和随从的关系逐渐转变成志同道合的旅伴,去他的束缚,人生得意须尽欢。迈克提议在玉米地中开车写下契克的名字,这样就可以在谷歌地图里看见了,如果说迈克此前还有些犹豫不决,此时他已经真正参与进这场疯狂的冒险。
不同肤色的两人,造型上就已经另类十足,再加上途中放理查德克莱德曼的钢琴曲就实在是太喜感了。趁着年轻尽情去经历,遇上无数想象不到的风景和人,他们的出现让迈克发现世界不止局限在排斥他的小圈子里。
经历了被农场主追逐的狼狈,去智慧的一家吃午餐,认识流浪布拉格寻找妹妹的伊萨,这一场妙趣横生的旅行也是不断的遇见和告别,伊萨的一吻某种意义上给了迈克自信和启蒙,但从他脸上迷茫的神情可以看到他还未适应分离,也未完全搞明白萌动和喜欢。
契克:你真的觉得天上有什么东西吗
迈克:几率很小,但因为宇宙无限广阔,在小的几率也会有很大可能
不是每个人都能读懂你,但你要相信,在浩瀚的星空下,一定会有个人愿意理解你。
成长中能遇到契克这样有趣的朋友太幸运了,他在时带给你的陪伴和勇气,他走后依旧影响着你的人生态度。改变总是悄无声息,曾经占据头脑日思夜想的苦恼变得无足轻重,从警车下来,迈克终于吸引到了所有人关注,但他也不再在意这些目光,他和母亲把那些没用的过往丢进泳池,母亲的任性率真就像另一个契克。
你从我身上学不到太多东西,但你可以学这两样:第一,什么事都可以说 第二,别人的看法都是狗屁。
德国去年还有一部公路片《最爽的一天》,套路相似,偷车然后逃离尘世。风光固然好,但身边一起疯狂的人也很重要,频率相当才能同路而行。人在与自然无限贴合的时候会看开很多事情,旅行只是人生漫长进度条中的一小段,对迈克来说,这一段的主题是成长——为了更勇敢的独自面对,毕竟朋友相约未来,生活仍在眼前。
正因为没有立足之地,他对任何地方都不会感到厌倦,正因为无处可去,他任何地方都可以去,他老是在星光下行进,一般是西部的星光。
这是一部“可敬”的青春公路片,影片采用了倒叙。故事的开头迈克一身血迹的出现在镜头前大喊:“契克”,没有人知道这两个字的意思,也许是个名词,也许就是个单纯的词汇。
男一号迈克是个敢恨不敢爱的少年喜欢着漂亮的班花塔季扬娜却久久不敢靠近,就像迈克自己说的“即使她和整件事情都没有关系 世界上最漂亮的姑娘不在我的故事里”。压抑的内心和青春的躁动让迈克很是不安,契克的到来像一剂催化剂改变了迈克的生活也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迈克勇敢地送上了礼物,心上的石头仿佛落下。不管塔季扬娜对他的看法会不会改变,他心里已经再无牵挂。父亲的外遇,母亲的消沉和这个冷漠的小镇让迈克决心与契克一起踏上未知的终点。
与大多数公路片不同的是,《契克》的终点不在远方,它是对人物内心的一种探索。高速大雾中咆哮的男人,愤怒地农场主,行走的贵族,弗里德曼一家和邋遢的小女孩伊莎。成长像一场冒险,两个小男孩在无知的打闹中急速成长。
就像影片中契克的自我独白,来自世界各地的犹太裔吉普赛人。这是契克的杜撰,就像贾宝玉的《古今人物通考》,是一种自我的戏谑也是内心模糊世界观的一种显现。
起初迈克与契克就如同德国与俄罗期一样冷漠相互对立,在迈克眼里迈克就像瓦根巴赫(班主任)一样令人讨厌。
契克每天醉醺醺的让迈克想起了自己的母亲,他们喝酒都有同一个目地那就是自我欺骗。契克的“特别”也是和俄罗斯这个国家密切相关的。很多人都在问,契克对欺负他的同学说了句什么?对话实际德国的年轻人很少谈论现实,这就和俄罗斯的年轻人有着显著的区别。俄罗斯年轻人似乎对政治话题有着超乎寻常的关注,大家只要聚在一起讨论的中心就永远是普京和斯大林。他们显然对当前的政治制度与经济水平不甚满意。很多人在回忆以前苏维埃红色帝国的荣光。即便是在西伯利亚的这么个偏远,人际罕至的地方,在我们临时搭建的简易“食堂”里,前面的墙上最醒目的地方竟然挂着红色镰刀锤头大旗,上面赫然写着:伟大的苏维埃共和国万岁!所以契克简短的回击可以想象。
影片还有很多细节刻画了两个民族的不同。新一代德国人都特别独立,如果自己能解决的了的事,绝不求别人帮忙。所以当契克拉着迈克去生日宴会时,迈克的反抗是多么的激烈。文化差异,德国人不喜欢随便让别人帮忙,一旦接受,就是承认了自己的弱势地位。
反观这部电影运用大量的特写,平移镜头,内心的独白让整部电影显得很紧凑。当然还少不了电影插曲,如:《水边的阿荻丽娜》、《Canned Tomatoes(Whole) - Courtney Barnett 》、《Out of The Black - Royal Blood》,《Thomas Anders - Geginner feat. Megaloh 》等,都与每一个情节相对应,附上大神整理链接:《契克》网易云歌单。
当然了影片中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人物:伊萨。伊萨是迈克的性启蒙也是除了妈妈,塔季扬娜之外第三个爱的女人。伊萨的出现就像水边的阿荻丽娜,让迈克朦胧的性一时开始萌发。在那个十四五岁的时候,谁都会遇上一个以为可以走完一生的女人,我们习惯把它称为“初恋”。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即使有一天它突然消失不见了,还是久久无法。伊萨已经习惯分别,开往布拉格的班车也将他们越拉越远。青春仿佛在这儿搁浅,但是我们都知道对于迈克来说,一切才刚刚开始。
《契克》是这样的特别,却又那样的令人回味。
告别的时候一定要用力一点,多说一句,说不定就成了最后一句;多看一眼,弄不好就是最后一眼;抱紧一点,有可能这是最后一次。
我们一百年后也会死的,我们50年后再来这里见面吧
公路片BGM已添加:理查德·克莱德曼
1.开车冲进玉米田里,写上自己的名字;2.风车与满天繁星;3.“我喜欢你的手放在我膝盖上的感觉;4.青春就是遭遇着性与分别。
好喜欢!这种90多分钟的清新小片太棒了,成长,公路,暑假,性启蒙,小破车,酷炫的夹克,为女神画的肖像画撕了一点,玉米地上的名字,路上遇到的疯女孩,50年之约,以及最可爱的契克,“那一刻我觉得,如果我也是同性恋的话,一切都简单多了,但我做不到,因为我太他妈喜欢女孩子了”
果然人不中二枉少年,太有意思了!万万没想到我会拜倒在留着三毛的发型把运动裤塞在袜子里的少年脚下,少年英雄,一代大佬,酷到没边儿了!
一场绿意盎然的逃亡,一切毫无负担,所有都是新鲜。阳光耀眼,骑士冒险,基友相伴,五十年后相见的约定。过了这个夏天,我会变得比你们都酷。
这真的不是一个暑假就把直男同学掰弯的故事吗?暑假前还用心为心仪的女生作画,暑假回来女生给他写字条已经全然无感了,这个暑假,信息量颇大!
【台北金马影展展映】法提赫·阿金新作。非常好看的青春公路片。一个酗酒的俄裔黄种转学生,一个无聊苦闷受排挤的德国男生。两个如此不搭的14岁的少年展开一段丰富的自驾之旅。既有青春友情的成长与快乐,也有懵懂的性启蒙和对边缘流浪者的关注。理查德·克莱德曼怒刷存在感,钢琴曲放在片子里太好笑了
挺好玩儿的,青春期里最不酷的小孩终于干了件最酷的事儿,有parent issue,校园,暗恋,living off the gird的德国家庭,还有性启蒙(最喜欢这一段)。风景特别美,夏天的德国,真好啊。
与契克告别时,他穿着夹克一瘸一拐消失在高速公路的车灯里。开始确信,这个犹太吉普赛男孩是被上天派来拯救夏日的无聊。把裤脚塞进袜子、顶一团乱发、耳边别一根烟,却在傍晚的水泽里,告诉了他不喜欢女孩的秘密。这样一个夏天,有女孩去了布拉格,有男孩冲进了玉米田。五十年后再相见,我们仍是少年。
这么美好的电影,看完之后整个人的心情都愉快起来了
超带感,典型早期阿金的风格:轻松欢快且处处散发荷尔蒙气息,内向失落少年与没心没肺契克“不再回头”的公路之旅。每个男生青春期里不止有一个女神沈佳宜,还会有一个照亮你无聊人生的契克呀。
3.5;壁花少年的成长漫游,因邂逅某些人而成就生命中最难忘的夏天,无论五十年后见或不见,此刻我们用汗水和欢笑蒸腾出一个最旺盛蓬勃的青春,人的一生总需要任性妄为几次。
成长,不是烂俗青春片里男女主角命中注定在一起,也不是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而是你喜欢一个人,后来你仍然喜欢她,但你已经能够接受她不喜欢你的事实,能勇敢说出来“你的确很好,但我也不差”。
轻松有趣的公路片,理查德·克莱德曼用得好玩死了
很有趣的青春公路片,德国壁花少年和俄罗斯亚裔转学生的自驾之旅。遇到走不通的路也不要走回头路,还在玉米地里的肆意开车压出个造型,青春就是要恣意挥霍,做个没有存在感的乖孩子未必有日后这般鲜活美好的记忆!愿你们的青春期都可以遇到契克这样的朋友,最后想说理查德·克莱德曼着实怒刷存在感!
这个夏天,男孩终于知道了,女孩会让生活变得忧郁,但男孩却可以让生活变得精彩。
轻松有趣的青春公路片,受排挤被边缘化的两个少年间的友谊,青春期的迷惘、热血与性启蒙,最终以成长和告别作结。来自俄罗斯的犹太裔吉普赛同性恋孤儿,本会承担所有的罪责,一如他们在历史上所受的污名。所幸,这个故事没有暴力与死亡,而是漫溢着开车在玉米田里写出名字的恣肆与不羁。(8.0/10)
公路片总是能莫名吸引渴望自由的灵魂
一段时间过后,你可能记不得这个电影讲了什么,但一定记得公路上响着查理德·克莱德曼的曲子,这可能是这部德国喜剧电影里唯一的笑点了。
又名《来自战斗民族的14岁小哥手把手教德国小少年做人》。住在不属于自己的豪宅里,有一个来自异域的酷炫朋友,开着一辆破车四处游逛,这不正是我儿时的梦想吗?其实这部片放在我这个年龄看正好,再老一点可能就不会喜欢这样放肆、嚣张的青春电影了。另外,谁说听理查德·克莱德曼的就全是基佬,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