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扛起大炮轰烂片(来自豆瓣) 来源://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review/8132982/假如说,这个人是个杀人魔王,那你应该把这些话写到他的墓志铭或是宣判词里,你电影都没看,看了新闻报道,跑来电影里给电影打一星,而且还扛着道德的大旗,可以呼吁公众不看这部电影因为导演是个强奸犯,还间接杀死了一个少女,可是你凭什么扛着道德的大旗来评价自己完全没有看过的电影,就好像你这回作文是满分,我站起来说,老师,你不应该给他打高分,因为上周他偷了同桌十块钱!
今年有潜力冲击奥斯卡的影片中,有一部作品引起了很大的关注,引起关注的原因并不是影片的质量有多高,而是其场内外热闹的话题性。
这部作品就是《一个国家的诞生》。
我们很容易联想到一百多年前,D·W·格里菲斯的同名电影,有趣的是,一百多年前的这部电影对黑人有着赤裸裸歧视,片中不但鼓吹白人至上,甚至赞美三K党,斗转星移,一百多年后,这部同名作品讲述的却是一个黑人反抗奴隶制的故事。
黑人明星内特·派帕克花了七年时间,自编自导自演了这部电影。
故事的题材和导演的黑人身份,都让这部作品被打上了政治正确性的标签,加上内特七年磨一剑的刻苦,让外界对影片充满了的好感,在烂番茄网上,本片的支持率一度达到96%。
随后,影片在圣丹尼斯电影节,斩获两项大奖,其发行权甚至被疯抢,最终被福斯探照灯以1750万美元的价格买下,至此,这部影片可以说是出尽风头,人们几乎都相信,它会复制2014年《为奴十二年》的成功。
就在场内一片欢腾之时,场外却爆出了导演的丑闻。
据爆料,1999年,内特和室友将一名喝醉酒的白人女同学强奸。事发几周后,受害人报了警,可恶的是,由于内特和受害人曾有过双方自愿的性行为,因此被无罪释放。
更可恶的是,内特和其室友在受害人报案期间对其进行了长期的骚扰。他们多次打骚扰电话对受害人进行恐吓、辱骂,致使她产生了严重的心理负担,最终患上抑郁症而自杀,年仅30岁。
令人感到讽刺的是,在《一个国家的诞生》中,黑人领袖的妻子被白人轮奸,正是他奋起反抗的导火线之一。
这脸简直打的啪啪响!
丑闻一出,外界的反响可想而知!用愤怒都不足以形容。影片在IMDb上的分数直接下降到5.9分,而在豆瓣上,有44.2%的观众,给出了一星。
讲真,导演的形象,并不代表电影的品质。不如追本溯源的来看看这部作品本身。
1831年8月,在弗吉尼亚州爆发了北美奴隶史上最严重的暴乱事件,共有60多名白人奴隶主及其家小被杀,暴乱历时48小时,被民兵镇压。
暴乱的领袖是一名叫奈特·特纳的黑奴,他同时也是一名浸信会的传教士,认为自己是上帝选派的先知,来反对奴隶制,他利用宗教活动,团结了大批黑奴,进行了这场起义,起义失败后,他以“阴谋造反暴动”的罪名被绞死,其遗体被剥皮肢解。
《一个国家的诞生》描述的就是特纳短暂的一生。
导演内特七年的心血没有白费,整个剧情打磨的细腻、生动。从特纳儿时讲起,娓娓道来他天赋异禀,早慧识字,成为牧师后的他,以一个知识分子的敏锐,感知自己目睹的有关奴隶制的一切,再到他亲历的一系列悲剧后,最终觉醒、反抗,到失败、牺牲。
可以说,影片成功的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有血有肉的黑人英雄,我们能感受到他的爱,他的恨,他的痛,他的怒,在细致的铺陈中,与特纳一同走过他曲折的心路历程。
与此同时,特纳起义所包含的个人意识觉醒、对奴隶制反抗等深远意义,以及他最终悲情英雄式的结局,又让影片笼罩了一抹传奇色彩,而令人神往。
无可否认,这是一个能轻易打动人心的故事,并且完成度甚高。
然而,这是一个历史故事,仅仅打动人心是不够。对照历史资料后,我们发现影片对特纳的一生改动甚多。
其中一些,是可以接受的,比如特纳出生时,身上的神秘伤疤,这是杜撰的,但它增加了人物的传奇色彩和故事的戏剧性,再如暴动过程中,其实并不存在片中那段热血沸腾的广场对决,特纳的队伍早在这之前就被打散了,但它增加了故事的张力和观赏性。
有一些,则值得商榷,比如将特纳被捕,改成他为了避免更多黑人被屠杀而自首,明显过于浪漫、过于美化,但作为一个以正面形象出现在荧幕上的人物,这也不是不可以。
但有一些,就很不应该,因为它们改变了整个事件的性质。特纳承认他造反时所属的奴隶主对他很好,而在片中奴隶主为了特纳为白人洗礼的事情,鞭笞他到几近死亡;没有任何证据显示特纳的奴隶主利用他四处布道,才能赚钱维持农场生计;历史上,特纳的妻子并没有遭遇白人轮奸这样悲惨的事情。
最可怕的一点是,片中特纳砍死主人后,大大的呕吐了一番,显示他不是一个喜好暴力的人,起义过程中也只砍杀奴隶主,但事实是,被特纳等人杀死的60多名白人中,只有10位成年男性,其余的包括14名成年女性,和31个婴幼儿童......
这一系列改动,已经是在捏造历史了,而且捏造的意图非常明显,那就是塑造黑人的绝对无辜,和白人的绝对卑劣,以此形成强烈对比,来合理化特纳的起义。
奴隶制是错误的,这一点是板上钉钉的史实,它并不需要人为塑造完美无缺的黑人和卑劣无耻的白人,去合理化对它的反抗。
这种做法,反倒让影片失去客观、公正的立场,对于观众,则无法全面认知这段历史,而只是得到一个人物脸谱化,政治正确性的样板戏,至于以史为鉴,更是不可能了。
与之相对应的,《为奴十二年》里,善良却无法摆脱奴隶制原罪的庄园主,《被解放的姜戈》里,身为被压迫的群体,却处处维护白人利益的黑人管家,这种具有矛盾特质的角色,才更符合历史,也更能引人深思。
回顾历史,是为了以史为鉴,而不是去寻找仇恨,《一个国家的诞生》对奴隶制的历史,并没有挖掘出值得思索的深层内容,而只是非常低劣的撩拨了种族的历史仇恨。
这让我不由得想起中国的抗日神剧,千篇一律的卑鄙鬼子和不怕死的英雄,打打杀杀间,除了意淫,就是煽动仇恨,对我们客观、理性的看待这段历史一点没帮助,尤其是缺乏自省式的思索,比如人家强在哪里,我们又弱在哪里?
作为一个黑人导演,内特要是能拍一部,反映为什么黑奴始终没有发动一次成功的起义,靠自己的力量翻身,也许对黑人族群更有意义,毕竟总是抱着受害者的弱者心态,不会进步,只有不断自省,才会真正实现民族自强。
首发于 电影通缉令 微信平台
中国不是多种族国家,实在是没什么共鸣,导演的功力也有限,只觉得他一腔怒火,无处发泄。倒是导演戏外的各种八卦,对我来说比电影有意思。
在导演的黑历史被翻出来以前,这位兄弟被黑人同胞们诟病的地方是:娶了个白人妻子,后来丑闻愈演愈烈,更是割裂了本来支持他的人群。
长剧Law and order的前三季,曾经有一位黑人检察官,后面偶尔出现转换了阵营,变成了辩方律师。他说对他来说最重要的问题是:Are you a black lawyer, or a lawyer who is black? 对导演又爱又恨的黑人女性们,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吧:Are you a black women, or a women who is black? 一面是种族主义的切肤之痛,一面是身为女性的无力与无奈。
在我看来,真正锤死导演的他那篇毫无忏悔的facebook道歉信,广受批评,他本人也又重新道歉。在好莱坞年轻黑人演员和导演奇缺的背景下,Nate Parker本能一展宏图,走上人生巅峰,现在只能草草收场,刚摸到了名利的门就被踢出去了,对此,本道德婊觉得,真是大快人心,导演活该。他应该庆幸,这些事儿在Me Too之前被翻出来,要是现在,真的点一首“凉凉”给他了。
看到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这样描述美国,美国是一个由知识分子建立的国家。“这些开国元勋都是智者、开国元勋、科学家、教养高深之人”,这让我想起来这部电影里,那位很有教养的女主人。她代表杰弗逊民主主义的平等,民众的思想。电影最后,当男主得屠刀看向她是,我想起了一句话,“当你凝视着深渊,深渊也在凝视着你。”
本部影片不仅在当时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力,同时也影响了后来电影艺术的发展。格里菲斯在本片中使用了同时异空的平行蒙太奇叙述了美国内战时的深交至深的两个家庭,这两个家庭一南一北,一边是北方资本家,一边是南方种植园主,在政见上是完全处于对立立场上的。 南北家庭的情节分列表现,并逐步发展,最后两条支线汇聚成在一起,这在今天看起来并没有什么过人之处,甚至在制作粗糙的电视剧当中我们也能够看到这样的表现手法,但是在1915年可谓是是一种首开先河的创举。艺术大师是能够在理性与感性中找到一个完美支点的人,而格里菲斯这样的做法和瑞芬斯塔瑞尔几乎无二样,尽管在艺术上他们的杰出成就让人佩服,可是在意识形态上却无法让后人认同。格里菲斯在我眼里会是一位杰出的艺术家,而永远不能成为一位艺术大师。
仅从电影上说,技法很成熟但是对立太刻意了,小孩子演技撑不起来,整个前部分剪辑全是乱的,中间还好,高潮又有些过了。Ps:对于整部作品的争议,我只想说,导演自作自受。
看完电影来豆瓣才发现这片子动静这么大.......但我是真觉得这片子不咋地,完全没有新意也没什么深度地反应黑人奴隶历史事件
载舟也覆舟,绝对不是烂片。对信仰的主观利用比钢锯岭更有说服力,音乐很灵魂,难以想象是长篇处女作。真遗憾有关导演的话题让人没办法正视电影。
无聊又平庸的正确。2.5
2.5 装且做作。
黑人版【勇敢的心】,故事紧接着就是南北战争,作为处女作,很成熟。
一般。就算没有丑闻影响,也不觉得影片在颁奖季能有什么收获。这剧本完全支撑不起奈特帕克的野心,第三幕展现的尽是黑人的残暴与愚蠢而非勇气与智慧。
片子太直,太煽动了
看在处女作的份上,三星半。有人说这片是《勇敢的心》+《为奴十二年》,然而实际上质量完全和此二者不在一个水准,无非是故事情节太过雷同《勇敢的心》,而题材则与《为奴十二年》一致。Henry Jackman的音乐托起了影片多个高潮。总的来说还是个非常套路的主旋律影片。
我只是怎么都无法接受他杀其主人这点,实在太过残暴了
宗教被奴隶主用来思想控制,结果反而成为反抗起义的集结力。主角是黑人传教士,让他有机会走出自己的庄园看到同胞,进而成为领导者-宗教就是这样,一切都在于人自己的理解和利用。哪里有压迫,哪里就必须有反抗!这种片拍得再愤怒暴力都不为过。很容易联想到现在的BLM运动,不能软啊
敲牙喂食,圣经洗脑,对主子人道幻想破灭,布道疯圣人民起义。克制压抑成品精良,呼应百年前影史经典,无奈现实更讽刺戏剧化。Nate Parker是个好演员好导演,可惜了
本着不给导演/主演送钱的态度去看了免费预映,结果发现看免费的都浪费我时间。俗套又造作的台词,模式化的平板人物,混乱的节奏构图,除了宣扬种族仇恨什么都没说。另,片中女角色唯一作用就是被强暴好让她们的男人怒而造反,确实不愧是rapist拍的。圣丹斯那些争抢这片版权的片商真是瞎了狗眼。
3.5 其实还不错,非常成熟的处女作,可惜导演生涯没怎么开始就这样被毁掉了。有矫枉过正的地方,但能接受。
呵呵
被这片子各种外围新闻给骗了。非常新好莱坞的拍摄方法,很好啊。此片真实的政治态度,被涂抹在外面的黑人政治正确给掩盖了,整体是不错的,研究美国文化的重要文本。
什么时候拍黑奴的历史要叫政治正确了?下次拍八国联军烧杀抢虐是不是也是政治正确??
对这种黑人政治正确片真的审美疲劳,对,全世界都欠你们的。
想拍一部民权史诗,结果把个人不幸放大成种族对立,扯了一堆无辜的人进来搞恐怖主义。我从未见过男主这样的白眼狼,奥斯卡0提真是大快人心。
过火的政治正确本身就是一种政治不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