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声叹息

剧情片大陆2000

主演:张国立刘蓓徐帆傅彪李诚儒吴旭修宗迪高明徐秀林李文玲王小柱马军骧赵毅维王庆元

导演:冯小刚

播放地址

剧照

一声叹息 剧照 NO.1 一声叹息 剧照 NO.2 一声叹息 剧照 NO.3 一声叹息 剧照 NO.4 一声叹息 剧照 NO.5 一声叹息 剧照 NO.6 一声叹息 剧照 NO.13 一声叹息 剧照 NO.14 一声叹息 剧照 NO.15 一声叹息 剧照 NO.16 一声叹息 剧照 NO.17 一声叹息 剧照 NO.18 一声叹息 剧照 NO.19 一声叹息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08 00:02

详细剧情

梁亚洲(张国立 饰)掉进了一个关系里。一方面他是宋晓英(徐帆 饰)的丈夫,一个可爱女儿的父亲;而另一方面,他却是李小丹(刘蓓 饰)的男朋友——他们在海南有一段浪漫的回忆。  当宋晓英知道了丈夫竟有婚外情,绝然离婚。然而顾念女儿年幼,两人决定先分居。梁亚洲觉得悲伤,因为他失 去了一个熟悉的亲人,然而他却也放不下另一边的柔情。  事情从宋晓英摔伤开始有了变化。梁亚洲那段时间一直留在家里服侍妻子,照顾女儿,经历过这些日子,他才切身体会到了当妻子的不容易。他和李小丹的来往也少了,而有一天,当宋晓英跟对面的李小丹平静谈起自己和丈夫多年的生活时,李小丹似乎明白了什么,她转身离去。这个家庭似乎又找回了幸福的时光。然而,一个电话却使一切都变得可疑……

长篇影评

1 ) 一声叹息

一个中年男子跟一个年轻的女的在一块,更多的是想找回自己年轻的感觉吧,接受不了自己已经老了的现实,。梁亚洲其实是个朴实的中年男人,长得很老实,成就也不大,然而到了中年还是没有把控住。梁亚洲跟李小丹在一块是有激情的,只是在这样不健康的关系下,所有的看似平静只不过是隐忍不发而已。我想那一段婚外遇对他来说应该更像是一场不真实的梦吧。

2 ) 没种的梁亚洲

梁亚洲,一知识分子,内心十分浪漫的一个人,却深陷世俗的囹圄,曾经浪漫的妻子被生活变得世俗,但梁亚洲却不大甘心。碰见了年轻有活力的李晓丹,疯狂的爱上了她,其实人到中年的梁亚洲深知这个爱有多危险,但还是犯贱,一切都活该,其实所有的不良后果都来自他的没种,面对李晓丹没种克制自己,面对妻子没种坦白,事迹败露后没种做出抉择,其实他哪怕果断选择任何一方,后边也不至于这么痛苦。

反观李晓丹,她虽然无视道德,但是为爱情不顾一切,比梁亚洲强一万倍,不过太幼稚,宋晓英在知道真相后,也幼稚过,不过牙掉了吞肚子里的她,比李晓丹高了不知道多少身位,李晓丹在他们的家里,面对强大的宋晓英,深知自己毫无胜算。宋晓英凭借她的隐忍,打赢了胜仗,保住了丈夫。但是这场战争真的有胜利者吗?就像那瓶酒,到谁嘴里都不好喝,但是三个人都只能默不作声的咽下去。

在影片将近结尾,有一个镜头,摄像机在窗外,隔着新房的小窗,拍的梁亚洲落寞的脸。有贼心没贼胆、良心被狗吃了还剩下点的梁亚洲,又回到了生活的牢笼。

囿于昼夜,厨房与爱。

3 ) 不淫叫,也不思考——看《一声叹息》

中国爱情片在进入2000年后直接进入了神经错乱期,电影导演普遍认为派帅哥美女在银幕上嗲嗲的示爱,搞一些山盟海誓、要死要活、小情小调的爱情就可以糊弄观众。并且自豪的称之为商业片。商业片不是没大脑,不是无视社会现实无病呻吟。我们的没大脑的导演们愚弄观众,疯狂自恋,很是可恶。
站在现在看来,仍然没有一部电影能够像《一声叹息》那样与社会现实如此靠近,能够相对深入相对坦诚的面对中国人的感情生活。影片关注的是中年人的婚外恋问题,这是中国社会不可回避的社会问题。影片在当年登上了票房排行榜第二把交椅,仅仅落后于共产党买单的《生死抉择》。金鸡奖评委异口同声的讨伐《一声叹息》,他们的讨伐直接偏离了影片本身的艺术探讨,而是认为影片“格调低下,误导观众”。由此可见评委格调低下,社会现实,不是你蒙上眼睛它就不存在了,也不是因为你正烦恼于此他就不能去说。多数评委一边拥抱自己的第N个二奶一边瑟瑟发抖的发骂,此谓人性。
影片对于中国爱情电影的最大贡献,是坚定的相信某种影片模式的存在。《一声叹息》的故事完全套用婚外恋题材的经典模式。这种模式的直接来源是社会生活。人物设置也好,故事情节也好,都闪烁着社会现实的影子。冯小刚有意无意的在试图创造一种固定模式,这或许会成为中国类型片的雏形。男主角设置为四十岁,不惑之年被普遍看作一个标志性年龄,处于这个年龄的男人是社会支柱力量,他们事业定型,落魄者基本无望翻身,而得意者也基本业已得意。婚姻方面,新婚激情基本退去,妻子多半已经人老珠黄,但自己却是欲望不减,正是身理上最为成熟也是最后成熟的阶段。所以婚外恋情发生在这个年龄段的男人身上,也就最为普遍。而男主角的事业,也被设置为衣食无忧,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阶层。家中有一个贤惠的,为家庭和子女任劳任怨的妻子,还有一个可爱的心肝宝贝似的孩子,她日后会成为干扰主人公做决定的最大因素。在遭遇感情危机之前,家庭生活幸福美满,平淡规律。然后会有一个青春美丽的女学生或者女助手进入到男人的生活中,从而平静被打破。从隐瞒到秘密泄露,妻子开始大吵大闹,情人开始威逼,男人处于两难。一边无法离婚,另一边就名不正言不顺。就在忍耐到达限度的时候,妻子再出点状况,使得男人的精力又回到妻子那边并且昔日激情重现,最终另一方自动退出,男人又回到平静的生活中。
这种设置具有不可思议的成熟性,几乎完全具有成为一个模式文本的潜力。正是因为其典型性,影片才会取得良好的票房成绩。在我的理解中,类型概念与票房直接挂钩,因为类型是经过对观众观影经验和兴趣反复考验,从而产生的百试不爽的法则。观众本质上酷爱这样的故事,酷爱的原因多样,譬如从片中得到某种共鸣,或者获得某种感动等等。认同的观众越多,票房越好。冯小刚创造的模式,从本质上暗合某个年龄层次的观众的观影需求。他们或者正在经历这样的危急,或者正在挣扎中,或者已经从挣扎中脱身。总之,婚外恋在这个社会,已经成为中年家庭的普遍话题,而这种婚外恋的经典模式,自然会受到观众的钟爱。观众没有理由不认为“真实”,因为这就是从真实而来。
观众认为真实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片中大量的细节真实。比如梁亚洲在宾馆里藏李小丹的内衣裤的细节,比如梁亚洲谎称自己喝酒欺骗妻子的细节。这是冯小刚长久以来的强项。也是编剧王朔的强项,更是另一个编剧马军骧的生活真实。细节真实最为细致,如同针尖,往往可以准确地刺痛观众的心头软肋,让观众产生共鸣。然而这是当下中国电影最为欠缺的。编剧对生活缺乏感受力,不能捕捉到最为生动的细节,使得情节干涩,无血无肉,如同行尸走肉。
冯小刚对于现实的关注在他的影片中一以贯之,并且他也是展现现实最为灵活最为调侃的导演。冯小刚对于婚外恋题材的关注首先需要胆量,在得到这种胆量之后,他对于生活的亲近使他明确地了解观众的需要,从而敢于创造一个新的实用的婚外恋题材的模式。当时模式说只是我的一家之言,此后少有影片采用这样的模式,等到《手机》开始沿用这一模式并且又做创新,只是后话。然而真实来源于复制,冯小刚决不仅仅满足于复制,但事实上,他只做到了复制。他将这一社会现象进行典型性归纳,形成了一个典型性的情节,但也仅仅如此。冯小刚在片中曾经尝试进行一种道德上的重新认定,他将梁亚洲描绘成一个怯弱的男人,写他面临的各种实际问题,从而希望撼动社会传统道德规范对婚外恋的一概简单的否定。然而这只是太小的一步。中国电影早就懂得如何克服单面人物的塑造,冯小刚仅仅做到不让观众把梁亚洲简单的看作一个坏男人,但并没有在道德上脱离传统价值观的影响,梁亚洲终于痛苦的刘大为说:“就是仙女儿,也要忍着。”并且他也的确低着头回到了妻子身边。梁亚洲对于妻子的比喻曾经感动了一批观众,说妻子的手就是自己的手,是把妻子和女儿当亲人,言下之意,倒是和李小丹之间的感情是真正的爱情。那么梁亚洲为什么不去追求自己的爱情?谢飞老师一把年纪,也质疑说:“为什么是仙女儿也要忍着?如果真的是仙女,完全可以去追求自己的爱情嘛。”传统道德规范对于我们的影响依旧深刻,这在影片中直接影响梁亚洲的选择。
于是我们知道,这部影片仅仅是一部普通的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的电影,他不承载也无法承载冯小刚更大的野心。这也是中国爱情片的最大弊病。影片中没有人,看不见真正的人性,没有真正的突破性价值。
冯小刚不敢或者就压根没想到去直面男人的欲望,直面欲望,首先要直面人的动物性,人具有动物的最本质特征,即性欲。性欲作为动物与生俱来的天性,在中国一再被压抑,直到现在,仍然藏着掖着。精神文明建设就是否认人是动物,可怜我们的政党还是唯物主义政党。但是事实上,我们的电影人主动否认自己是动物。梁亚洲在影片开始是一个真正的动物,他被李小丹吸引,一回北京就与小丹发生关系。这在中年危机的电影中,不失为一个突破。作为另一部展现婚外恋题材的电影,《男人四十》就显得装腔作势,非要把男人事业失意、跟不上时代、家庭生活如何枯燥全部说完,还要来一个往事的刺激,才心安理得的让男人去与女学生发生关系。仿佛这个男人是被推到这一步的。在这一点上,冯小刚显然要了解男人的多,他知道男人对于女人的欲望,直接是来自于对女人身体的欲望,所以直截了当,就让梁亚洲上了李小丹的床。但从此以后,梁亚洲逐渐就丧失了动物性,他开始摆出一副善良人的姿态,表示自己不离开小丹是因为道德、良心等等等等,编剧显然在此时思维发生了混乱,或许他原本是打算写人性,到了这里,便开始不自觉的写道德。人性不见了,人也不见了,主角们开始成为符号,演绎一个爱情寓言。
其次,作为男人欲望另一个组成,男人对于女人的征服欲望在影片中荡然无存。梁亚洲反复独白,说自己在李小丹面前像一个“孩子”,自己是被其“母性光芒征服”,那么这是说,梁先生有恋母情结?这显然是说不通的,因为在影片中,宋晓英表现的也相当强权,完全包办了家中的内外事宜。影片反复地渲染装修,说宋晓英全情投入到装修中,“像个疯子”,但这是否就构成了梁亚洲移情别恋的原因?我想显然不,更显然梁亚洲也不可能是单单被动物性趋势就抛弃宋晓英,男人最起码也具有基本的理智。梁亚洲显然是丧失了家中的地位,这是最重要的,梁亚洲丧失了对妻子的权威,他同时也丧失了去征服妻子的兴趣,于是转而去征服李小丹。李小丹对于他来说是娇艳欲滴的花朵,充满新奇。梁亚洲是贪图新鲜,更是贪图征服新鲜,是在证明自己尚未苍老。如果仅仅解释为“母性光芒”,显然是托辞,显然相当不坦诚。
换句话说,和中国所有的爱情片一样,《一声叹息》仅仅将目光放在简单的爱情关系上,而忽略了人性,人最本质的欲望在这些爱情悲剧中的关键性作用。影片无视人的本质,当时只能造成人的缺失。没有人的爱情,岂不荒唐。影片探讨的不是爱情,因为爱情是和欲望,是和性紧密联系的,准确地说,影片探讨的是爱情道德,是婚姻道德。它对于男主人公的展现是片面的,无力的,一个不具有动物性的男人不可爱,甚至不存在。它没有深入到主人公的精神世界,去探讨男主人公在这场婚外恋中的心理状况,不能用心去感受,更不用谈用身体去思考了。
只有直面人的欲望,我们才能够深刻的思考人性,不思考人性的电影毫无力量。《一声叹息》是有力量的,因为它复制了有力量的社会现实,是现实有力量,而不是思考有力量。这不是电影的魅力所在,或者说,这是最原始的电影的魅力所在,这跟卢米埃尔的火车对于观众的力量是一回事儿。终于有人在说,终于有电影在拍,观众很欣喜。并且观众的欣喜保持了很长时间,《手机》的成功就是最好的例证。但思考没力量,本身很可悲。
但《一声叹息》终究是有力量的,因为它是真实和比较坦诚的,是中年男人低沉的自述,而不是空洞的叫春。它要超过这几年中国内地所有的爱情片。很奇怪,中国的爱情片里始终没有人,只有些穿着衣服的不知名生物,游荡来游荡去,集体意淫。

4 ) 哪有什么胜利可言,挺住就意味着一切

这部片子拍出来的时候,我还很小。“第三者”、“中年危机”这些点都吸引不了小屁孩;央6放的时候,那灰蒙蒙的画面、京腔的台词、冬日臃肿的皮囊,都与当时我的生长环境相差太远,无法体悟。

重新拿出来看是冯小刚说他的很多电影都是自传式的,比如《一声叹息》。一看之下拍的可真好,可惜张国立话剧感的旁白总让人出戏,王朔的台词又口语又深刻,实在不适合这种呈现形式。刘蓓饰演的刘小丹那时正年轻,让不惑之年的张国立饰演的梁亚洲又有了青春与跳跃,每一个人到中年的麻木灵魂都免不了被吸引。特别是作家这种职业,他需要灵感、需要飘渺、需要高于生活的新鲜。梁亚洲形容他们最初在一起的日子为“即不真实又很沉醉的时光”。

女人的烈与韧是一种巨大的能量。

李小丹的烈是被正牌男友暴打也不选择离开梁亚洲;是在山上跟梁亚洲瞎闹选择一跃而下;是与家人的直面放抗。她做人真挚浓烈,这也正是吸引了梁亚洲的地方。可是她的太认真与执着也让梁亚洲深深感到劳累,刚开始梁亚洲被爱情所感动,真心想离婚娶她,而后期变成一种灰色地带的责任。
李小丹的韧是一直不紧不慢的等他,心疼他。也如梁亚洲的旁白所言,他如此喜欢和依赖李小丹的母性,在他身边像个孩子。
李小丹是个贤惠的女人,叠的整齐的衣服、给梁亚洲洗脚、剪脚指甲可见一斑。她没有撑到最后,她是爱情至上的女人,在感到梁亚洲的疲惫与离意后,她走开了。

徐帆饰演的正室晓英,把所有的精力都花在装修、带孩子身上。正如叫“孩子他爹”的夫妻生活一样,已经主动推开和埋葬了爱情,剩下左手握右手的分不开。王朔的本子和徐帆的张力都非常好。晓英最初是带着理智和尊严的强势分手、尔后是剥脱了自尊哀求着留下、然后是歇斯底里的撒泼、最后回归到我不离就耗着也挺好的阿Q式等待。
她的柔韧让她等到了丈夫的回归。最后一场高潮戏份,她故意邀请李小丹进家门坐坐。向李小丹从容又刻意的讲述当年梁亚洲追求她的故事,又拿出月月这个筹码营造家庭的平和温暖,彻底消耗了李小丹的能量获得了胜利。

在电影前半段的时候,梁亚洲的剧本里有句名言“年轻的时候有贼心没贼胆或有贼胆没贼心,老了之后有贼心也有贼胆了但是贼没了”;在电影后半段的时候梁亚洲跟好友说“千万千万不要走到我这一步,即使他是仙女,你也要忍住”。梁亚洲怕麻烦与懦弱在电影的后半段表现的淋漓尽致。这个男人适合拿来做老公,不适合拿来做情人。

片中人物哪有什么胜利可言,挺住就意味着一切。
至少,晓英最后获得了完整的家庭、以及入住美好新居的幻景。

5 ) 婚外情是个技术活

我自己看完只有一个感想,沾上认了真的婚外情的婚姻,是毁人毁己的。婚外情,有难度,有技术,但更多有的是悲伤。。。。

转一篇影评:
看这部片子总时不时的看见自己的影子,虽然我还没结婚,女人总有些共性,换做是你你是愿意做被伤害的妻子还是被宠一时的情人。。。谁能肯定自己今生只会爱上一个人了,但是像梁亚洲这样,也正是应了那句:苍蝇不叮无缝的蛋。作为剧中妻子本身就具有的悲剧色彩,她太爱家太爱孩子太爱老公,这本来也没什么错,但她忘了要爱自己,也许我现在能这样说,也可能是我还没结婚的原因,二十岁结婚,到三十一岁时,十一年,这样朝夕相处,大概所有的激情都消失殆尽了吧,结婚后,一切都变为理所当然和习惯,审美疲劳应该是个共性问题,当梁亚洲回到家里,对着裹着毯子哭泣的妻子,他的那段话,是让我听见最心酸的: :“我对你和女儿的是另一种感情,晚上睡觉的时候摸着你的手,就象摸自己的手,但要是锯掉你们的手,就象锯自己一样,疼。…….我是爱她的。你们是两种不同的爱,谁也不可以代替谁……”妻子哭着问她:你到底是什么时候开始不爱我了的呢? 看到这里,我真的想流泪,也让我对结婚不在像以前一样向往了,男人对你的爱总是随时间变了味,而女人的爱还始终是爱,像陈酿的酒,越久越香,若是这样相比较,男人的爱太像经不起放的女儿红,十几年不变味已经很难得了。
男人总是轻易的犯错,当然不止男人是这样,有时候女人更甚。李小丹的眼神,从第一眼见到,就算不知道这是一部关于什么的电影,也知道,梁亚洲没救了,这就是一个桃花劫,况且梁亚洲还是一个有贼心贼胆就缺贼的男人了。作为一个写文字的应该更是有很多幻想,李小丹就在这个时候出现,所以无需多余的语言,仅仅是说我拉链又坏了,梁亚洲就俯下头为她弄好,如果我仅看到这儿,我还是觉得蛮温馨的,可是就在那轻轻的一握手,不过四个芊芊手指的力量,就让一个男人到家门口而不入。。。心酸。。。每个人都是会追求新鲜感我承认,但是这一幕无论怎么样也会让婚姻中的女人深受重伤,没有一份爱情不是千疮百孔的,我想这些疮口应该在女人最柔弱的心上,每一个认真结婚的女人,谁不想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可是,该怎么样去相信男人,只要有了外遇的男人,再不会说谎也会说谎,然而女人的心终究是世界上最灵敏的仪器,任何一点改变都是感觉得到的。
作为李小丹应该也是痛苦的,她的痛苦源于她是认真的,不是像俗套的情节是为了男人的钱后来满足了又离开伤心男人悔过又回到妻子的身边。这部片子最让人的心酸的莫过于它是没有欺骗的,都是不掺假的感情,所以才让人揪心,才让人疼得厉害。接受一个从家庭出来的男人,就像从一大推记忆的灌木丛中找到一湾泉水,总是有许多你清理不了的东西,像无数的乱发缠着你的手你的心,所以,爱上已婚男人,注定会是痛苦的,爱得越真痛得越真。他爱她吗?应该是爱的,但是有一幕让我记忆很深,当李小丹生气走的时候,他的拖鞋掉了,他回去穿上了又再去追的。。。也许这也是他的爱保留的地方吧,他的爱还没有到不顾一切,作为一个中年男人,他怎么样还是要穿鞋的。记得曾经有一次和从前的男友吵架生气跑出来,他追出来,大冬天的没穿袜子,虽然他现在已经不爱我了,但是这一幕还是会让我一直温暖的。女人的恋爱一定要是年轻的不顾一切的,太浓重的爱像无止尽的时间一样我们消磨不起,感受不起,等不起。当你爱上一个已婚男人时,他的妻子也年轻过,他们曾经有的回忆就算有时候对男人是一种负担,却是能束住你的手,让你望而却步,让你狼狈不堪。
最为妻子,不想多言,捍卫住最后的婚姻,但是那个留在身边的人已经不完整的,他会时而走神,但是我们谁都不是完美的女人,偏又想占有一个男人的一切,怎么可能了,再完美也会有审美疲劳的。只能这样想,婚姻毕竟是最终留守的地方,虽然也许留住你的仅仅是苍白的责任感。女人结婚了后能再要求怎么样了?每个女人都变得卑微,也许只能往家里摆一个捉鬼的钟馗,妄求男人的心从此如止水。有些东西就是这样,你发现时间越久,你需要越糊涂,女人那灵敏的直觉只会是伤害自己的细小针尖。
作为那个梁亚洲,那个跪在情人脚下,扇自己耳光的男人,所有的结局不会是当初那样想的,就算你付出了再大的勇气和努力,正如片子的开头:有些事隆重地开幕 结果却是一场闹剧 有些事开场时是喜剧 结果却变成了悲剧 在悲喜交加的经历中我走到了二十世纪的末叶 一幕幕开场的锣鼓 一曲曲落幕的悲歌 如今都已随风而去 唯有那轻轻的一声叹息住在我的心里


剧情简介:
制片人刘大为为了让编剧梁亚洲尽快写出剧本,已经把他一个人关在海南的一座临海小楼里整整两个月了,并且从北京给他派来了女助手李小丹,负责照顾饮食起居,协助他按时交出剧本,然而事与愿违,李小丹的到来非但没有使梁亚洲的创作进度加快,反而令他心猿意马,两个人竟不知不觉相爱了……带着矛盾和复杂的心理,梁亚洲回到北京,在家里他一如既往地扮演好丈夫、好爸爸的角色,在情人李小丹那里,他就像一个被宠坏的孩子,充分享受着李小丹对他母性般的关爱、呵护,无法自拔。然而,纸包不住火,当事情被妻子宋晓英知道后,第一句话就是:“咱们离婚吧!”同时问他:“你爱她吗?那你爱我吗?”梁亚洲很诚实地说:“我对你们娘俩是另外一种感情,晚上睡觉吧,我摸着你的手,就像摸我自己的手一样,没什么感觉,可是要把你的手锯掉,那跟锯我的手一样,疼!你们娘俩是我的亲人,她是我爱着的人,两边一样重,谁也代替不了谁。宋晓英听后委屈得泣不成声,此时,屋子里响起了女儿月月的练琴声,女儿含泪的目光使梁亚洲无法作出离婚的决定,他和妻子分居了。如果不是宋晓英的意外摔伤,梁亚洲恐怕永远也解决不了这种三角关系。自从宋晓英摔伤后,梁亚洲一直住在家里服侍妻子,接送女儿上下学,买菜作饭,从早忙到晚,他承担了妻子过去一直承担的所有家务,从中体会了她的不容易,这期间梁亚洲一直没有和李小丹见面,也没有通电话,这个局面使梁亚洲以为婚外情只是一首伤心的歌,当李小丹突然出现在梁亚洲家门口时,他才意识到这首歌并没有渐渐走远。当宋晓英平静地对李小丹讲起多年前她和梁亚洲的故事时,李小丹突然感到了局促不安,当她喝了月月给她到的放了许多盐的饮料后,她的心颤抖了,悄悄离开了这个看上去舒适、平静的家。梁亚洲一家的生活恢复平静,笑容也回到了妻子和女儿的脸上。沙滩上,梁亚洲看着妻子和女儿在水中玩耍,突然,他接到了一个电话,紧接着我们看到他回头张望,脸上露出惊慌的表情……

6 ) 由《一声叹息》看冯小刚的高度

《一声叹息》是2000年拍的,算是老片了。看完不由得赞叹一句,还真挺不错的。关键这是冯小刚大叔拍的。冯导有一次给大学生做报告,一脸诚恳地说,我知道你们来,就是为了乐呵乐呵。学生会心地一阵哄笑。我看冯导的电影,目的也非常单纯,就是为了“乐呵乐呵”。但这部片子,不仅有乐呵的地方,还会让人别生感触,可以说是意外之喜了。好象到买东西时买一赠一,而赠品又非常实用的那种心情。

  老艺术家张艺谋同志曾经感慨过,一个导演,蹦多高是有限度的。你给他再多的钱,他也超不出这个高度。《一声叹息》,是我目前看到的,冯导能蹦的最高水准。其他电影基本上都是商业上的成功,而凭这一蹦,冯导也可以挤入老艺术家的行列,与张艺谋,陈凯歌这些前辈煮酒论英雄了。冯导是不是可以蹦得更高,我不知道。他头脑活络,个性鲜明,加之对艺术和金钱有执着的追求,以后鼓捣出个火星电影,也是说不准的事。不过我们看到的是,当给他更多的钱的时候,冯导没有超出《一声叹息》的高度。甚至可以说是不仅没蹦过去,反而狠狠摔了一下。当然我指的是艺术方面,至于商业上是否成功,我并不关心。毕竟,赚再多的钱,一个子也落不到我的口袋里。

  一提到冯氏电影,我就会想到姜文的那句批评冯小刚的话:你的电影只是葡萄,还没酿成酒。我对这个比喻印象深刻,一是因为这句评论一针见血,另一方面是说得很形象。葡萄酸酸甜甜的,吃着爽快可口,只是没太多回味。姜文资历不见得比冯小刚老,可他有资格批评冯小刚。《阳光灿烂的日子》的优秀是大家都看得见的,一开瓶盖就闻得到酒香。《鬼子来了》,《太阳照常升起》无不酝酿多年。而冯的电影,更注重市场元素,往往是社会热点构成拼盘。拍得热热闹闹,看得轻松愉快,有人甚至用小品集锦来形容。小品的特点,是其他差一些没关系,但必须有包袱。冯的电影,很多是看完记住几句好玩的台词,逗人一乐,过后就再没什么印象了。

  好的电影,应该是象车轱辘一样,在观众的胃肠里压过一遍,看完了还翻肠倒肚地回味。不过好的电影可遇而不可求,即便对大师级的人物也是如此。首先应该有个好剧本,慢慢打磨,等人物,故事逐渐鲜活,丰满,电影画面和镜头呼之欲出,清晰如在眼前的时候,应该是才可以拍了。导演不一定要求是个好编剧,但必须有能力将剧本变成自己的东西。然后找投资方,联系演员。拍摄,放映,最后再考虑票房。电影终归是导演的艺术,导演的积累越深,对电影的整体感觉越强,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不过现在似乎过程完全反过来了。先根据市场行情定题材,定演员。再往剧本里填充内容。电影拍得象空中楼阁。国产大片多是这样的模式。有个笑话说,今天的年轻一代和我们这一代没有什么不同。他们也是逐渐懂事,也离家出走,也要结婚,也生孩子,只不过其顺序是倒过来的。这句话评论现在的电影创作也是挺合适的。

  说了这么多,再不提《一声叹息》,跑题就跑得太远了。其实是想有个比较。冯导的这部片子,与他的通常的拍片模式相比,有明显高出一筹的地方,让人刮目相看。他后来的那部《手机》,也是在婚外情上做文章。电影的切入点很妙。用手机这样的简单而时尚的道具,串联起一个伦理道德故事。这个结构也许会让人联想到日本经典电影《情书》。不过《手机》对生活和人物的描述显得浮光掠影,故事也比较简单。更象是侃出来的一部电影,这一点远不如《一声叹息》。

  《一声叹息》的底蕴更厚,剧本打磨得更好,演员的表演也是亮点,这些都是让电影增色的地方。
  但它的前半部很一般,不痛不痒,看得我直打哈欠。好在我坚持了下去。后半部渐入佳境,几段戏让人眼前一亮,个别镜头堪称经典。有几个前后映衬的情节设计得很巧妙。比如两个女主角都有摔伤一场戏。不过两种性格,两种演绎方式,品起来很有味道。那个精灵可爱的女儿,在爸爸要走的时候,偷偷藏起了鞋子。在爸爸的情人来访的时候,则倒了一杯浓盐水。男主角与情人在一起的时候,因为接一个电话两人大闹别扭。与老婆在海边嬉戏,接到一个无人答话的电话,略带惊慌地回头张望——这也是电影的收尾镜头,处理得真不错,余味无穷。没有了以前在台词上话痨的毛病,而是在细节上下功夫。观众不知不觉就入戏了。电影里其实也有一些冯氏风格的台词,让人过耳不忘。不过台词的处理不是张扬说出,而是充分融入角色。比如“我摸着你的手,就像摸我自己的手一样,没有感觉,可是要把你的手锯掉,也跟锯我的手一样疼”这句妙语。

  《一声叹息》的基本情节是妻子和情人的故事二水分流,最后汇聚成一块,激起了一朵浪花。也形成了电影的高潮。丈夫、妻子、情人尴尬又无可回避地撞到一起。三个人第一次在同一镜头里出现。对于妻子是主动的,似乎一切在盘算之中。对于情人来说是意外,有些张皇地跟进了屋。接下来的镜头只可用精彩无限。妻子与情人各坐沙发的一边,穿着亮色的衣服,还未说话,已有剑拔弩张的气氛。丈夫无奈地站在中间,灰色的身影,似乎若有若无。妻子大概对于这个场景早有预料,从头到尾掌控着局势,悠长而不动声色的语气,回忆往事。情人只有听的份。刚要解释也被打断。妻子语气平和而又旁敲侧击,不战而屈人之兵,深得兵法的奥妙。情人虽然故做平静,但最终更象是仓皇逃出家门。这一局棋,毫无疑问是妻子完胜。而本已搬出的丈夫,自此以后留在了家中,再也没见过情人。这个结果说明了一切。

  演员方面,张国立的丈夫挖掘得最透彻。张国立的形象与个性都不是那种有鲜明棱角的类型。他的角色往往不能在初见时就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不过张国立的分寸感很好。电影里乍看平淡无奇,但每一场戏都很扎实。将中年男人的那种游离两边的疲惫心态表现得淋漓尽致。很有点细密经营,水滴石穿的意思。这个片子应该是他演绎得最出色的一部了。徐帆的妻子也很出彩,特别是两段戏让人难忘。一个是离婚时向丈夫哭诉的那段,另外是见到丈夫的情人的时候明枪暗箭一番话的那场戏。我记得徐帆刚出道的时候,可是很青春靓丽的。有一次在杂志上,看到她的照片,从脸到胳膊腿都是红扑扑的,象段火腿肠。与冯小刚结婚后真是改变了许多。似乎挺适合演有点泼,带点娇嗔这样的角色的。演女儿的小姑娘也相当不错,出场不多,但犹如水中之盐,不可或缺,点缀得有滋有味。当年开罗电影节,《一声叹息》获得五项大奖。正好是这三个人得了表演奖。王朔曾戏称是乡镇企业奖,不过要说评委的眼光还是不错的。

  冯导一直被目为商业片导演。学院派人士对他往往瞧不上眼,常用“缺乏张力”这样的词汇来评价他的作品。不过有了《一声叹息》,我想冯小刚可以扬眉吐气一回了。他可以请这些人吃一顿饭,饭后就放这部电影。再与他们切磋一下什么叫张力。话虽这么说,但冯导不能太得意。毕竟《一声叹息》离经典还有不小距离。电影的精彩之处主要集中在几段戏上,整体不够平衡,并且还缺乏一点厚重。

  在冯小刚的众多作品中,《一声叹息》无疑是特出的一部。我猜想,这已经达到了冯导的极限高度。冯导当然有理由在艺术探索的路上走得更远。不过在中国,搞艺术片的人已经够多了。前有第五代,后有第六代,个个虎视眈眈。这碗饭并不好吃。我内心的想法,与其说期盼冯小刚蹦到一个更高的高度,不如说希望他的电影有更大的宽度——多拍一些好玩的电影,就足够了。

7 ) 一声叹息,住在我的心里

这是一部中年男人婚外情的故事,王朔编剧的很犀利。以下是部分台词。

对于一个在1957年出生的中年人来说,这半个世纪经历的许多事情都是始料未及的。有些事隆重的开幕,结果却是一场闹剧;有些事开场时是喜剧,结果却变成了悲剧。在悲喜交加的经历中,我走到了二十世纪的末叶,一幕幕开场的锣鼓,一曲曲落幕的悲歌,如今都已随风而去,唯有那轻轻的一声叹息,住在我的心里。

年轻的时候有贼心没贼胆,年龄大了有贼心贼胆了,贼没了。

一不怕死,二不怕苦。

晚上睡觉,我摸着你的手,就像摸我自己的手一样,没有感觉,可是要把你的手锯掉,也跟锯我的手一样疼。

你想我吗?我想杀了你。

那些天,小丹往返于城里和香山之间的路上,每天下了班都要做一个多小时的公共汽车回到我这里来,那段时光是我一生中既不真实又很沉醉的日子,我甚至产生了某种幻觉,以为时光倒流,以为自己没有结婚。

死对我来说都不算什么,更别说和你王八蛋离婚了?

紧躲慢躲还是爱上了有妇之夫。

良心被狗吃了,还没全吃了,还剩了一点儿。

女儿含泪的目光烙在我的心上,无论白天黑夜,这双眼睛总是望着我,使我的全部勇气都化为乌有。我以为我是在奔向新生活,实际上是走上了一条绝路。我无法拒绝女儿的要求,没有和妻子离婚,但我们分居了。

五星(酒店)也是五星红旗领导下的五星。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在家人和情人眼里,扮演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角色,在女儿面前我是个父亲,但在李小丹那里我更像是一个被宠坏了的孩子,难以想象,我对她身体里蕴含的母性有多么的迷恋。这样的生活持续了两年,我们都到了即将崩溃的边缘。

牙长歪了能治,心长歪了就没得治了。

听我说句话,肺腑之言,千万千万别走到我这步,她就是一仙女儿,你也得忍了。再说哪有仙女儿啊。

8 ) 人话及其他

好久没看说人话、穿真衣服、住真房子的国产影视了,吃早饭鬼使神差点开了《一声叹息》,顺势看下去。看得牛奶都没喝完,直接留着下午兑咖啡了。看完记一记。

1. 人话

国人普遍缺乏美育,评价画面构图精美的电影说“每帧都是壁纸”——敢情主创费那么大劲是给你们拍壁纸呢?但有一样东西,我们普遍精通,那就是说话。从古到今,国人迷恋话语的力量,避讳不能说的一大堆,一遇灾年皇上要改年号,认为好字能带来好运。舌战群儒,骂死王朗,一言兴邦一言丧邦,“屡战屡败”是死罪,“屡败屡战”就平安无事。一句话,怎么说是绵里藏针,怎么说是春风送暖,怎么说让人改颜相敬,从王座上跑下来双手搀起大呼“先生教我”,又怎么说就能让人当场下不来台,此后记恨一辈子,人人都门儿清,都是鉴赏家。

王朔的几个电影,别的不说,有一样好:话好。不是“她却走进了我的酒馆”“有些鸟注定不会被关在笼子里”那种好,国片台词,得有中国特色,一要俗,二要准,表达出人人心中有嘴上无的那点意思,才叫好。类似:做人要厚道,牌子班尼路,我就想站着把钱挣了。香港台湾的台词里还允许一些诗意的东西,有一种鸟没有脚云云。内地电影,大家就要求必须“说人话”。就算科幻电影,大伙最喜欢的也是“ 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行车不规范,亲人两行泪”这种有生活气息的台词。

兹要是有了不说人话这种罪状,好比《太阳照常升起》,你摄影再美、构图再精,也白瞎,必挨骂。

以前不太稀罕“说人话”的电影,觉得土,现在话说得好的内地电影(和剧)几乎绝迹,才知道想了。

忘了哪个影评人说的:电影可以非常主观,但细节必须客观,做好了,两者之间的缝隙叫梦境。拿《没完没了》举例,葛优为了折腾傅彪,给订了血贵的宴席和足疗送上门,傅彪肉疼得要死,但那些都打着“犒劳兄弟”的旗号,眼看大伙欢欢喜喜吃喝享用,哪好意思挡掉,这也是为什么葛优敢这么霍霍他。一群人聚众捏脚,大呼舒服,何冰说,我还要做一头部,王中磊客串的配角说,我要捏全身。一边足疗店大美妞刘蓓亭亭玉立,跟傅彪说:先生,发票给您开文具,还是走礼品?

小时不识货,长大了晓得这句厉害。情节越虚玄,越要有真实的生活细节来包裹。詹姆斯伍德说:呈现细节是为了照亮四周的黑暗,是为了给虚构一个坚实的基础。开发票,这项流传到今天仍长在国人骨血里的传统艺能,就是这种细节。故事飘在比生活略高的空中,这句话就跟风筝线一样,把它往下一拽,造成跌宕之势,幽默效果和生活质感也都有了。

《老炮儿》,怂人灯罩说:不就一嘴巴吗?没抽那边就不错了!阿Q要听见这句,得跟灯罩拜个把子。冯小刚演的父亲跟儿子感情慢慢和解,儿子骑自行车驮他回家。他虽然心里高兴,但你让他说儿子我好爱你,他绝一张不开嘴。他坐在后座上说了什么呢?他说:我说祖宗,别画龙成吗?“画龙”是说车走得歪歪扭扭像条龙,方言词,天津也有。这种爸爸表达亲昵的独特方式就是挑毛病。

《一声叹息》里也有这种词。傅彪在冯小刚片子里,常演一个肥头大耳的老板。胖,脖子跟脑袋一边儿粗,穿白皮鞋,开车,胳肢窝夹一小包,这是民间另一种霸总的刻板印象。但这个影视公司老板可不会说“天凉王破”,或者“除了我指的这几个,剩下全包起来”。在给编剧订的酒店房间里,他小声叮嘱助理刘蓓:别以为住了总统套,花钱就大手大脚,他(张国立)晚上要是饿了,你给他上外面买夜宵去,千万别叫送餐。他们五星酒店,叫一碗面能收你三百。电话我也给掐了,给你这个灵通卡,上外面打去。

这词犹如“颊上三毫”。想起美国的老盖蒂,世界首富,富可敌国,但家里安着投币电话,谁上家来,要打电话自己备钢镚,儿女也算在内。不抠唆、不看钱看得重的人,发不了财。

徐帆演的妻子,知道丈夫变心后,哭着说:早就有人跟我说你们文艺界乱我还不相信。这是又笨又可怜的一句话,哭诉都诉不到点子上。他为什么不爱了、心为什么从婚姻中跑出去,跟是不是文艺界的,一点关系没有。傻女人气得不知道赖谁好,就赖文艺界了。

她又说:她不就是比我年轻吗?可是她还能一辈子都年轻啊?

这俗艳的大毛毯好像我们家也有过

画鬼容易画人难,像“带一人回云深不知处,藏起来”那种词儿,玩命往大里说,往虚乎玄乎里说,不难。写一句“她还能一辈子年轻啊”,难大发了。

2. 拉链和脚

张国立和刘蓓恋爱期间,有两样东西出现两次。第一是拉链。在海南酒店里,刘蓓跟老同学偶遇,喝高了,回来满屋胡说胡唱,嘴里背着张国立书里的句子,说明不是路人,是粉,还不是一般粉,是铁粉。

后来歪歪倒倒进了卧室,她要把身上的衣服拉链解开,怎么也弄不开,半截雪似的腰肢都在外头。张国立按着她,劝着说,不解了!别解了,就穿着睡吧。他有点不知所措,但也没耽误两眼敞开了看,饱餐秀色。后来姑娘安静下来,醉卧沙发,柔光里玉体横陈,两条大腿又长又白,实在是诱惑到极。

那一夜他没占醉人便宜——当然也不能够,要不成什么人了。等两人回京,刘蓓在出租车座上,阴着脸摆弄外套拉链,嘟囔说,这拉锁也坏了。

“也”字有趣。醉人一般不记得醉里的事,她何以说“也”?显见那夜不是真醉,起码没醉到要当着张国立脱衣服的程度。

这回张国立没闲着,过去帮忙,探头咬了拉链头。他脑袋在姑娘胸口钻动,姑娘往后仰头。拉链一咬就好,他给往下一拽,外套前襟就开了。紧接着有个他一拍刘蓓手背,刘蓓握住他手的镜头,这就没必要了,刚才拉链一开,表达得很明白。导演怕太含蓄了大伙不明白,又给描一道子,画蛇添足。

接下来是脚。两人进入热恋期,刘蓓从树上跳下来,崴了脚,张国立亲手给她除了袜子——刘蓓的手套是五彩露指尖的,围巾是彩格儿的,袜子是彩条儿的,她是中年男人黑白灰生活中闯进的一块五颜六色——拿很土的土法子给她治:用点了火的烧酒给搓脚背他给刘蓓揉脚的时候,她又把头向后拗。崴脚之后被按摩的滋味,大伙都有体验,又疼又舒服,差不多跟性体验一样。脚也是性暗示的一种。按摩完,他问她怎么样,她汗淋淋的,一缕头发飘下来,咬着下嘴唇,两个眼晶光闪闪,既像情欲萌发,又像刚刚完事,咬着牙说:好死了!

后来在刘蓓的小屋里,一灯如豆,张国立坐在床上,她坐着小板凳,给他洗脚。洗完脚,又把他的脚抱在腿上,给剪脚指甲(一个有味道的镜头),这次脚跟情欲无关,开始有种贴骨贴肉的亲昵。

3. 黄白蓝

这片子的色彩也挺讲究,值得一提。情人刘蓓,在这片子里是黄色和白色的。她首次登场穿黄毛衣,蓝背带裤,后来常穿一件鼓鼓囊囊的鲜黄色羽绒服(这羽绒服是从《没完没了》吴倩莲那儿继承来的),底下露出修长的腿。

她穿白裙子,白帽子,黄外套,黄毛衣,床上是黄枕头,黄条被单。黄色是新鲜柠檬,是温暖阳光,是鸡雏鸭雏的颜色。偶尔穿一点红衣服蓝衣服作为点缀。

有一天他们闹着玩,张国立醒来,身上盖满了黄玫瑰和白玫瑰。像一个葬礼。他被这浪漫的爱埋葬了。

婚外情走向崩溃之后,刘蓓的黄衣服都不见了,换成黑毛衣,黑羽绒服。她也成了一身黑鸦鸦的女人。他在她这里,再也找不到怡人的阳光,和快乐。

妻子徐帆,是个一直在“套子”里的女人。

她一出场是在厨房包饺子,套着旧围裙。晚上跟丈夫说话,脑袋套着浴帽。在单位医院她是牙医,套着工作服大褂。后来忙装修,套着灰扑扑的刷油漆的罩衫。走在路上,也用围巾裹住头。

影片末尾,张国立终于回归家庭,徐帆的黑毛衣外面,突然多了一件鲜黄面子、蓝色里子的羽绒背心。

她给老家妈妈打电话,讲着乡音夸张国立如何忙里忙外伺候她,阳光照在脸上,照在黄背心上,是一种所谓“守得云开见月明”的明。

最后三口人在沙滩上嬉戏,徐帆终于穿上黄橙色的鲜艳泳衣,黑色衣物彻底退场。黄色归属于她,她取得了完全的胜利。

老张那时身材还怪好的!

3. 自行车

现在国产影视里还让出现“老破小”吗?好像没了。我记得当年《苹果》里拍到北京街面上有一摊脏水,都让剪辑了。好像现在影视里年轻人就算租房,都租一两百平米、精装三室一厅了,房间都收拾得溜光水滑,都跟宜家样板间似的。

《一声叹息》里的编剧住的房子就是“老破小”,格局乱糟糟,采光也不好,是个真住人的真房子。楼道里垒着破烂苹果纸箱,导致门都只能开一大半。

我现在在北京,住西三环,租的也还是这种房子,六十平,一个月七千,不便宜,但没办法,二三环里都是老房。所以看到张国立这个家,觉得很亲切。

张国立接孩子上下学,骑一辆后架带小椅子的二八自行车。去香巢找情人,也是骑车。骑到地方,下了车,车一歪靠在便道上,不用踹开车梯,就用脚蹬子支住。

他跟情人最后一次脉脉相对,就在那辆旧自行车旁边。黄衣服是爱,自行车是生活,只在那一瞥的幻觉中,她们似乎融为一体,可以共存。但只是幻觉。

4. 那时候

他们俩有个难处是:没地方呆。这搁现在难以想象。感谢电影的记录,看了片子才知道,那时京籍身份证都不能开宾馆,只能用刘蓓的外地身份证开。开了房也不算完,还有民警随时抽查,一查出来不是夫妻,马上按嫖娼处置,跟失足妇女们一溜蹲在那儿,尊严全无。

此处也有句挺好的台词——穿着浴衣的李诚儒委屈地说,这不是五星酒店吗?还查这个?民警同志严正地告诉他:五星,也是五星红旗领导下的五星,站好喽!

在酒店面对查房民警的时候,她一字一字说,这是我爱人。但面对至亲的爸妈,她不敢这么理直气壮,打了马虎眼。

演刘蓓父母的,一个高明,浑身老干部气息,一个徐秀林,贤惠的中年妇人,一双眼温顺得让人心疼,也是《贫嘴张大民》里的妈,一看就是严父慈母的家庭。那场戏也很好,一个照面,所有关系情绪都在那儿。父母来探望,在机场,女儿嘻嘻哈哈地扑过去,搂着父亲说“老李,够帅的”,想把气氛带喜庆一点,但父亲阴沉着脸把她推开,也不理张国立,母亲心疼闺女,给打圆场说:这位是?刘蓓故作平淡地说:这就是我跟你们说的,亚洲。父亲仍然没个笑模样,勉强跟男友握个手,她也只能继续嘻嘻哈哈含糊过去:老头儿,好酷啊,very cool。

还有一处,看得十分震惊。影视公司请来一些教授、专家开剧本研讨会,作为助理的刘蓓负责发打印出的剧本,一个老男人笑眯眯地伸手摸她胳膊,赞叹:真滑。

“真滑!”

我看得眼都直了,这这这不是公然性骚扰吗?!!!!然而刘蓓浑若无事,仍然一脸娇笑,还凑过去听老头跟她耳语,听完撒娇似的捏起粉拳,朝他身上一通捶,老男人大笑做享受状,说,再来再来……

当时文艺界这种“局”的氛围风气,可见一斑。

这么看来,这些年毕竟进步了,至少现在这种猥琐男人不敢这么理所当然地摸人家姑娘了吧。

《一声叹息》确实是冯小刚最好的作品。我们曾有过这样剧本扎实、带着悲悯之心观照现实情感、不避讳老破小脏乱差、不怕美化“小三”的好电影。将来还会不会有?一声叹息。

短评

出轨这事儿,你不经历过永远别拍胸脯说不可能,就是身不由己,像灌了迷魂汤似的,明知道不对,还是会往上冲。和一犯过错误的男同志同看此片,是种折磨,他在我旁边,何止一声叹息,简直是要他一条老命。从此我知道,愧疚这事儿也一样,你没经历过,永远别拍着胸脯说你受得了。

3分钟前
  • 张熊熊
  • 推荐

冯小刚拍它也是经历了一番波折的,因为审查,关于婚外情。中国式的婚外情,夹杂着孩子、亲情、社会。黄碧云在《无爱纪》里写过一个周日午后棉花糖的比喻:“但你不会忘记我。你不需要忘记我。我对于你来说是那么轻,你可以将我当作星期日下午的棉花糖一样不时吃一下,调调生活的味儿。你一个人的时候你会想念我,想念我对你的执恋,想:我遇到过一个热烈的女子。我却要花一生的精力去忘记,去与想念与希望斗争;事情从来都不公平,我在玩一场必输的赌局,赔上一生的情动。”差不多就这样吧,调味品。

6分钟前
  • 易思棠
  • 还行

太棒了这片,王朔太清楚了,什么都明白,但有时候又以糊涂的姿态出现。台词自不必说了,电影把整个复杂和难以描述的场景、关系、情节变化都处理得非常精妙,非常有意思。结局略有刻意,但整体上很棒。带有强烈的地域、时代、文化背景特征。张国立是不是在不同年龄段都演过当代的北京人?串起来看,很好

9分钟前
  • Chris 一切由无聊开始
  • 推荐

两星半。刘蓓的好在于她说自己是个小三时,她的眼神里是有凄楚的,那场戏她表达了一个较好的层次,不是不承认,是承认是为了什么,脱离了剧本一直以来的情节剧系统,这个剧本写得明白,但并不算好,很多处剧情的推进是生硬的,比如服务员来说爱人的那句戳破,但徐帆很好的表现了这个角色多疑,所以她接得住这一处来情节,这是一个演员比剧本聪明的剧本,他们某种层面上不是展示和表达,是在做一个暗合观众心理的提醒,你看我们就是会发生这些,这种符合预期期待,是冯小刚许多说“人”的电影的长处,哪怕十分的故事会。电影原本有一点好,就是大婆小三不见面,不像今天这般强调互撕,可惜最后的生日戏,“剩饭”的对白写得太低级,还是落入了宫斗的俗气。

10分钟前
  • Morning
  • 还行

叶念琛的三部曲之一不是说么,一次不忠百次不容。所以挽回了丈夫的宋晓英还不是要在家门口放个钟馗,抓鬼除妖;回归往日的梁亚洲还不是会对着金鱼伤神落泪。PS:老妈怎么总是看这种片子= =

15分钟前
  • 某J。624
  • 还行

高清数字版,虽未修复胶片脏点但画质甚佳。被低估的冯氏作品。惊叹于摄影、表演、剧本的完美组合。斯坦尼康手持摄影流畅,长镜头生动鲜活有灵性。王朔和冯小刚把婚外恋的那点事儿研究得清清楚楚,将夫妻小三几方心态打磨得滴水不漏,演员举手投足处处是戏。张国立、傅彪、徐帆表演圆润通透,自然真实不留痕迹。30多岁的刘蓓更演出了20多岁女生的感觉。表演、台词细节极丰富,金句频出,甚至能够与观众产生交互,让已婚者心惊肉跳,未婚者心有戚戚。也反映世纪交错之间北京的社会风貌

18分钟前
  • 汪金卫
  • 力荐

真是男性主导下、男性凝视下的出轨,所有女人都离不开男人,而且还是因为感情上离不开而不是经济上离不开,搞得男的还觉得自己怎么这么伟大,抽自己嘴巴子,“哎哟都怪自己既有地位又有魅力,偏偏还多情”。可这男主已经算是渣男里不错的了,对女儿起码是好的,搞得女儿哭着说爸爸你为什么不喜欢我,这种的确让父母不太离得了婚,这就是传统观念中的“为了孩子”。只可惜大部分爸爸其实压根没顾过家,如果妈妈稍微负责一点的话(不会在爸爸不在的时候发疯),孩子根本当爸爸不存在。希望无论男女看到这部电影都不要当真,男的并没有那么负责,女的并没有那么感情至上。

22分钟前
  • 奋斗的大象
  • 较差

小三永远都是可耻的,找小三的男人才是最该骂的,什么时候洗白也是彻底的不负责任的渣。

26分钟前
  • 新桥妖妖
  • 还行

婚姻是以隆重开场的落寞,夫妻恩爱到后来,只有恩和债。出轨是以喜剧开始的悲剧,鱼水之欢到头来,只有悔和哀。贼心贼胆都有了,可是又不想当贼了。情分名分都占了,可惜又不是一个人。人性的拉锁链接着良心,拉的越紧心里越痛。寂寞的水杯装满了欲望,喝的越多心里越咸。纵有千言万语,只能一声叹息。这可真是冯王双煞,又狠又辣,中国婚姻里面那点事算是被他们俩给参透了。片中有一处设计十分耐人寻味,李小丹从树上摔下来,梁亚洲用手给她揉脚,而宋晓英摔伤以后,梁亚洲用嘴给她喂药,同样是疗伤场景,前者充满了暗流汹涌的鲜活欲望,后者则饱含相濡以沫的感恩之情,脚是用来走路的,嘴是用来吃饭的,孰轻孰重不言自明。国人的情感观念里,从来都有一种许做不许说的虚伪,越是重情重义的人越不敢说,怕说出来伤人伤己,既然说不出,那就只能叹息了。

31分钟前
  • 拔剑四顾心茫然
  • 力荐

“摸你的手就像左手摸右手,什么感觉都没有,可是砍下来会疼”“五星也是五星红旗领导下的五星”冯小刚很善于捕捉家庭内部的微妙矛盾,结尾是在致敬《四百下》么?

34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还行

“对于一个在一九五七年出生的中年人来说,这半个世纪经历的许多事情都是始料未及的。有些事隆重地开幕,结果却是一场闹剧;有些事开场时是喜剧,结果却变成了悲剧。在悲喜交加的经历中我走到了二十世纪的末叶。一幕幕开场的锣鼓,一曲曲落幕的悲歌,如今都已随风而去,唯有那轻轻的一声叹息住在我的心里”……通片的情绪基调还真就被开片张国立这段独白给框定住了。可问题,不就婚外恋屁大个事儿吗,还没咋地先自个煽情伤感起来?合着愤世调侃荒诞夸张的看家本领都是对着别人用的,一旦主人公的职业轮到自己头上(作/编),不直接给你拍成琼瑶剧就已经算是对得住观众了?两星半

36分钟前
  • 赱馬觀♣
  • 还行

In an interview, Feng Xiaogeng has said the film originally contained a scene where the man rushes out to meet his lover but that this was cut by the censors.结构非常漂亮,记得最后海边的摄像机么?回头想想和小丹一起的那段摄像机的戏,记得那时候的化妆么?张国立是垂泪的小丑,小丹的是狸猫……

38分钟前
  • 力荐

太王朔了,把事儿看得太明白,又故意装糊涂。又是一个永远无法成熟起来的男人形象,一个字儿就是贱,但又贱得这么自然而然,这样的形象普遍而典型,很有都市感。台词太赶趟了,所有的人都演得那么舒服,真是看着太爽了。后三分之一有点泄气,总觉得可以更精彩一点。徐帆的外地人身份有点意外。

42分钟前
  • U 兔
  • 推荐

王朔写了很多极为坦诚的典型性细节,像梁的怯懦、被责任束缚、在奔向新欢同时难以割舍家庭的处境,继而试图进行一种道德上的重新认定。在多数只是些穿着衣服的不知名生物来回游荡的无脑爱情片里,罕见地呈现了人、危机、动物性和对生活的感受力 @2017-10-26 18:39:47

43分钟前
  • 老咪
  • 推荐

兴许是个好编剧,但不是个好演员,梁亚洲的谎明白人都能识破,挺佩服英子守城的本事,外表没事,内里翻腾,先是使着狠劲儿花钱,可套不着这人,于是刷漆摔倒,让良心过不去的亚洲疲于照顾,接着打开城门好一番暗暗地表达强势,女人厉害起来吓人。

46分钟前
  • 醉梦·聊生
  • 还行

怎么说呢?你和孩子就像我的手一样,在的时候没感觉,砍了又觉得疼~

49分钟前
  • 崇子
  • 推荐

勉强及格。刘蓓演的好哇,这片能成立,大部分的戏是担在她身上。2000年左右吧, 冯小刚电影里的广告还真够硬的(欧陆经典这盘18年10月均价七万三了),嵌在片里还是挺突兀的。有几个镜头很好,片尾刘蓓拜访张国立一家,那镜头就跟着在小屋里腾挪,像是个尴尬插入的第三者——我喜欢这种镜头处理,既拟造了一个观者的主体性让观众代入,也符合关键角色的心态——毫无疑问,这场戏的核还是刘蓓。刘蓓作为第三者耗了两三年,徐帆要死要活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拖了两三年,中间夹了个玩道德游戏把自己绕进去的张国立,结婚这回事,太可怕啦,你是满足传宗接代的本能还是满足性欲本能,男人的生死抉择简直——主题要是落在这上面还不赖,可惜王朔的剧本还是透露出一些男性自恋的味道,这就不深刻啦

53分钟前
  • 左胸上的吸盘
  • 还行

摸着你的手,就像左手摸右手,什么感觉都没有。可是如果把你的手砍下来,就像砍我的手一样疼……

55分钟前
  • littletwo
  • 推荐

20世纪的婚外恋还有个模式,到21世纪,正经恋爱都没模式了。

56分钟前
  • 赵大宝
  • 推荐

中年出轨男美梦变噩梦的全过程。梁亚洲是蠢怂的主,本来想“家里红旗不倒,外面彩旗飘飘”,没想到小三费尽心机上位,前妻更不好对付,拆东墙补西墙两头不讨好。王朔的剧本,耍贫嘴里透着接地气,真怀疑他写的是自己。傅彪那角色全是大实话,刘蓓的角色青春无敌还透着作,难以想象她和徐帆是同年生人。

59分钟前
  • Odair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