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说明一点,我是被7.9元的超低中国巨幕票价格吸引去看的,对此片完全没有任何心理期待,也没有任何剧情方面的前期了解。看了眼海报,是黄渤主演,于是放心按下了付款按钮。
进影院首先遭遇了一场放映事故,前五分钟的时间里只有声音,没有画面。人在看不到画面的时候,耳朵特别敏感,从床板吱吱呀呀的声音就能判断出主角在啪啪啪。正在大胆脑补画面,放映机修好了,大脑里的小黄片被强行打断。于是从头再来。
乍一看开头,标准的伪纪录片风格,莫不是要走悬疑恐怖风?可看这打光强度又不太像。再看一会儿,一道光过后好多人没了,哦,原来是都市科幻。又过了一会儿,嗨,终究是个爱情片儿。这里是影片的第一个败笔,那种伪纪录片的采访风格完全不该出现,除了让人跳戏没别的作用,都是自以为是的多余旁白,观众完全看得懂剧情,不需要一次次插这些片段强行解释人物。可能是跟张一白学的?
俗话说,爱是一道光,绿到你发慌。影片里这道光,真的好有意思。前天和博士弟弟讨论哲学,一直谈到凌晨四点半。在讨论哲学的意义的过程中,他刚好问了我一个问题:你如何用哲学定义真爱??我当然回答不了,毕竟真爱没有个标准。然而今天电影里从天而降一道光,简单粗暴地给了真爱一个定义。由于被光照没的人都是真爱,现在真爱出现了一条检验标准——但凡没有消失的人就不是真爱。没被光抓走的夫妻瞬间面临着莫大的天赐考验。
影片的叙述空间从留下的人开始因这道光产生的矛盾而展开。片中主要讲述四对爱侣:黄渤饰演的武老师和他的十七年发妻、王珞丹饰演的准备离婚女和她在离婚日那天消失掉的丈夫、白客饰演的混混和他消失的同性恋情人秦山、民政局门口被女方父母拆散的小情侣。除去最后一对小情侣的故事明显是凑数的,其他三个故事都讲的还不错。
黄渤夫妇的戏码是老男人在职场和爱情双双遭遇中年危机的老套路,剧本就像随便抄个了家庭类电视剧,该有的角色都有,亲子、婆媳加婚外情,最后再演一出回归家庭,大团圆结局依然是这类套路的大势所趋。这段故事里有个光照觉悟者创建的情感分享会,一看就是照搬经典的西方互助会故事桥段,还是有些突兀,这段完全可以改编得更有中国特色一些。整个故事的最大看点就是黄渤的演技。一个死要面子活受罪的老师形象,黄渤演来很妥帖,属于发挥稳定,也没特别出彩的地方。勉强算一算,在宾馆等待韩老师的那段独角戏是一个。大结局处的长镜头没有把控好,又有许多冗余的解释性台词。如果是我导演,我会让黄渤在厨房对妻子说一句我爱你,然后让妻子在他怀里哭一会儿,最后两个人就继续做饭直到结束。多余的话不要有,情感表达会更丰富。
王珞丹的故事最好玩,也是我共情度最高的一个故事,观影过程中我的心理状态和王珞丹在戏里的状态保持了高度一致。本身是要离婚的人,一道光下来,老公消失,小三却还活着,然后和小三携手踏上寻找小四的旅程。结果不仅找到了小四,还找到了小五、小六、小七、小八.....直到小N,一个都没消失。王珞丹开始是坐在街边笑,后来厌倦了不想再找,这时突然又接到消息,老公那天是出车祸死了,并非消失。处理完丧事,她老公在冥府使用最尖端的跳大神通讯技术给她深情留言,搞得王珞丹又陷入了莫名的悲痛。造化弄人,弄消失、弄残、弄死,弄得死去活来。这段故事完成度最高,切入角度也新颖,美中不足的就是王珞丹似乎没什么演技。
白客的故事是我第一次在中国看到同性恋爱情故事正大光明的上大银幕,这在审查上是不是应该算有划时代的意义?影片对此处理的稍稍隐晦,但是看过的都懂,已经很直白的说明了白客饰演的小混混深爱着秦山,秦山虽然在片中没有直接出现,只是个消失的背景,但已经用各种旁敲侧击点明了他是个男人。这段故事里有一个掐死自己老婆的社科院研究员(是个帅哥),白客勾搭他聊天以及他对白客陈述自己掐死老婆那段,我一直在注意白客的眼神。被抓进派出所,白客还在撩汉,那挑逗的眼神,牛逼。撩到最后发现是个杀人犯,那种退却和闪躲的眼神,真实。演技好不好,就看眼睛里戏多不多,从这段故事里的表现可以看出,白客绝对不会被喜剧演员的身份定型,他是个非常好的演员,未来中国的影帝肯定有他一座小金人。
小情侣的故事里,最后男的把女的给强奸了,接着选择用跳楼证明自己对她是真爱,女的在病床前守着这位大概已经高位截瘫的强奸犯,大声哭喊着——我决定了,我要和你在一起,我要给你生孩子。看到这里,我一脸黑线地骂道这一对是什么鬼玩意儿,神经病吧。这段故事是影片最大的败笔。
故事的主题其实还是如何定义自己的爱情,给出的答案是,爱情只能自己去定义,千万不要被一道光给决定了。设定这么给力,主旨还是这么苍白。影片没能给出更有深度的思考,不管是说婚姻制度还是真爱本身,都只浅尝辄止,挺遗憾的。我和爱人今天刚好闹了矛盾,但是我很明白,过日子和爱情不一样,爱情不足,甚至没有爱情也能过好两个人的日子。就像兴趣和工作的关系,把兴趣变成工作,兴趣就不再是兴趣,把爱情变成婚姻,爱情也不再是爱情。从影院回到家,看着爱人摆在桌面上的海底捞,我就知道,爱情不能当饭吃才是最真实的结局,所以我气消了。
小韩老师在片中是真智者,很多金句都是她嘴里说出来的:也许消失的是我们、可能现在我就不再爱你了。这个人物应该好好挖掘一下,她有趣的世界观完全撑得起拍摄一个关于她个人故事的独立电影。
片子的背景音乐,我给9分。白客淋雨、黄渤心焦、王珞丹失神、强奸犯跳楼等等段落听得好舒服,请出一张原声专辑吧,我愿意买。
说点题外话,影片拍摄地是宜昌,刚好今年去那儿调研过它们的城市建设,很多场景都熟悉。但是片中每个人的口音都很怪,和当地人真的很不一样。以后这种城市片的剧中人物完全可以讲普通话,方言和影片主题没有关系的时候可以不用方言。
片中出现了很多江河码头,可惜却在浪费好场景,都是可以出各种寓意的镜头,结果导演完全白给,稚嫩啊,一看就是功力不够。希望导演未来的片子能把故事讲好,讲故事要用镜头语言,这部片的镜头语言太闷了,整个片子看下来,没有表现力的镜头根本调动不了观众的积极性,很多观众肯定直接看睡着,然后骂烂片。散场时,我听到好几个观众说难看,要知道,全场总共才八个人,即便在有几百个位置的巨幕厅里,他们对此片批判的声音也很清晰地传到了我耳朵里。能说这些观众错了吗?不能,还是导演的能力问题。电影拍出来不是单纯给我这样的专业影迷欣赏的,院线商业电影就应该考虑尽可能多观众的感受,否则你怎么卖出去票?
《被光抓走的人》 个人观影随笔,欢迎理性讨论,不喜勿喷
这可能是我近些年看过最喜欢的一部国产电影了,不仅仅是电影的风格,还有故事和脑洞,被光抓走的人,都是不再相爱的人,没有感情的人,其实这样的日子不是没有意义的,人不能只为爱情而活不是吗?如果是几年前,我笃定会被光抓走,因为爱一个人的时候是盲目的,可以逾越一切的,恋爱的酸臭味现在想起来都面红耳赤,如今,都成了笑话。爱情很美好,它只是看起来美好,实际上,它的存在很微妙,就像一颗保质期很长的糖,舔一口很甜,舔一口很甜,最后总会慢慢变小,你可以舔的很慢,但一定会消失,哪怕那一天你都消失了,糖还在,这也不能改变糖会消失的事实.
电影的表达,我感觉很克制,尤其是同性的话题,可能是审查的缘故吧,另外主要表现的婚姻,婚外情,在一束光的照耀下,真是人间百态,无奇不有,全场MVP"胡建平"同志,不见其人,但知其闻,占据了大量的篇幅,好在他死了,不然光看弹幕里的脏话,已经可以把它枪毙一百回了,导演相对舆论,或许是比较看得开的一种观点吧,人都有自私的一面,他只是说了实话,只是他无法摆脱现实的规则,被光抓走的人才是幸运的,至少是当下吧.
婚姻的本质是什么?这个话题太庞杂了,一千个人有一千个答案,电影通过"量子纠缠"的方式,把它打回了原形,稍微扯远一点,我想到初中时候就有过的一个想法,那时候大街小巷都是自行车,经常看到两个骑自行车的人骑着骑着就撞了,明明都在躲避,最后还是撞了,正好那时候初中学引力,我觉得可能他们两个人跟两辆车之间也有某种神秘的引力,现在看完电影,我多了一种解释,那就是"量子纠缠",开个玩笑,主要提到婚姻,对我来说,就是一个很沉重的话题,前面说,婚姻的本质是什么?有亿万个答案,我的感受重要吗?我有什么资格告诉还没有结婚的朋友,婚姻生活是怎么样的?呵呵,我自己都觉得可笑,没人在乎,你不是最惨的,你也不是最幸福的,凑活过呗,黄渤在雨里,坐在电瓶车上抽着烟,满眼泪水,那种滋味,很多人都明白,说出来没劲,真他妈的没劲.
几百年后,我希望婚姻会成为像"地心说"一样的存在,荒谬,反人类,凭什么要在三观还没有成熟的时候告诉我,"婚姻"就是你一定要走的路?why?为什么不多给我留几年的时候好好想想?你们知道人生没有重来一次的机会,可婚姻却是一条充满未知的不归路啊,我只想说一句,婚姻有风险,结婚需谨慎,一定要慎重啊朋友们~想好了再做选择吧.
PS:电影分不高,我想可能电影的针对人群有限吧,爱情是很复杂,同性拍不了,初恋拍烂了,年轻人的那一段又太短了,只有婚姻和婚外情,这一段还得有感同身受的人才能get到导演到底在说什么?这么几轮下来,没多少人会用心去看的吧~
《被光抓走的人》有4条线,但是没有任何一条线可以称为一个好故事。
4个故事都很一般,所以合成一部电影也很一般。
武文学(黄渤 饰)这条线太杂了,又是评高级职称,又是同学会,又是夫妻关系……什么都讲了,但什么都讲得不深入。
前面为评高级职称做了很多铺垫,最后的结果就只是没评上,把高级职称的名额给了朱老师。
还以为会有什么反转,或者会揭露职场黑幕,又或者是武文学凭实力或者用计谋重新得到名额,事实是我想多了,直接就没后文了。
后来的PS合成游客照和火车票也是一样的问题:虎头蛇尾。
又是要花2500块高价P图,又是修图师拿出一大摞PS合成的火车票,又是武文学叫张燕(谭卓 饰)找机会晒火车票……
做这么多铺垫,你以为后面又会有什么惊天地泣鬼神的剧情,结果又是故弄玄虚。
布这么大个局,观众很期待接下来会发生一些探讨人性、震撼人心的故事,结果武文学所面临的最大的问题,竟然只是他同学P了一张和张燕一模一样的游客照,这也太微不足道了吧。
后面夫妻互相猜忌就拍得更平淡了,到最后张燕和赵峰没有任何关系,武文学也忍住了小韩老师的诱惑。
演了半天什么都没发生,没有任何进展。
给人的感觉就是:这样就完了?
尤其是武文学和小韩老师在宾馆里那场戏,武文学的台词真的太尴尬了,什么“我对你有过龌龊的想法”“我以前还有更龌龊的想法”……
这些台词是怎么写出来的?
这场戏编排得太差了,让黄渤这样的影帝来演都很尴尬,要是换个人来演,我不敢想象会有多尴尬。
李楠(王珞丹)这条线的问题和武文学这条线类似,都是讲了很多,但是不知所云,不知道到底想表达什么。
整部电影几乎都没有出现胡建平这个人物,除了他出车祸的监控录像。
他是一个活在台词中的人,而他身边的女人们,用台词还原了他的人物形象。
这个创意虽然不错,但光有创意是不足以支撑一部电影的。
开头你就知道他是一个为了小三要和老婆离婚的渣男,看到最后无非就是从渣男变成了大渣男,除此之外就没有更多的信息量了。
用了超过四分之一的篇幅来讲这个故事,最后并没有什么很高能的结局或反转,太平淡乏味了。
要是直接拍一部电影讲胡建平的奢靡生活,都会比这个故事更有趣。
武文学和李楠这两条线虽然拍得很一般,但至少还有个完整的故事,而筷子(白客 饰)和刘佳一这两条线就真的是车祸现场了。
本来筷子和秦山这段同性故事让人眼前一亮,不知道是因为遭遇了剪刀手,还是本身就是这样,最后还是讲得没头没尾,不是一个完整的故事。
刘佳一这条线应该是最差的。
她本来宁愿跳楼也要和男友结婚,结果突然又不想和他结婚了。
突然男友又把他强奸了,然后跳楼了。
真的是莫名其妙。
他跳楼了居然还没死,然后刘佳一又要和他结婚了。
这反转太快了,完全跟不上导演的节奏。
男友如果真正爱她的话,是不会在她不愿意的情况下还强行要睡他。
他强行睡了她,然后去跳楼,这就是一时冲动把两个人都毁了的故事,结果刘佳一从中解读出来的意思竟然是“他愿意为了她去死”。
他把你强奸了,然后跳楼了,就说明他愿意为你去死?
这是什么脑回路?
刘佳一被强奸后,那表情看上去都生无可恋了,我都担心她会不会也跟着去自杀了,然而我想多了,她很快就从被强奸的阴影中走出来了,还说要和他结婚。
这转折也太生硬了吧。
爱情来得太快就像龙卷风。
整部电影前20分钟很高能,然而剩下的110分钟太平淡了,完全没有高潮部分,虎头蛇尾,浪费了好创意。
更何况这也不是第一部这种题材的电影,在此之前还有《守望尘世》。
一道光让一群人凭空消失,搞一个这么唬人的设定,观众很期待接下来会有什么很深刻、很引人深思的故事,然而导演只是故弄玄虚。
或者说,他空有一个好的想法,但没有能力继续编下去。
影片想要探讨爱情和婚姻,但太浮于表面了,没有中心思想,没有深度,看了半天不知道想表达什么。
反倒是人们造谣、传谣这一点很有意思。
武文学刚开始觉得“被带走的都是真爱,留下来的都不是真爱”的理论纯属扯淡,后来同一件事说的人多了,假的也变真的了。
最后发展成这句话不仅不是扯淡,反而成了真理,甚至成了评判一个人的标准。
正是这句话让武文学的母亲坚信他和张燕不相爱了,也正是这句话让武文学没有评上高级职称。
即便后来科学家辟谣了,也不会改变什么。
小三仍然用胡建平有没有消失作为他爱不爱她的证据,武文学也仍然在纠结这件事。
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
人们总是喜欢把没有直接关系的事情当成前因后果,而且坚信自己的发现是对的。
“如果不是你把她推倒的,你为什么要去扶她呢?”
假如人们发现消失的人不是一对一对的,而是都没出过轨,或者没注册过豆瓣,或者不吃葱,又或者给《小时候》打了差评,又会产生怎样的故事?
人们会不会觉得留下来的人都是出了轨的,或者都是玩豆瓣的,或者都要吃葱,又或者都给《小时候》打了好评?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瑞克和莫蒂》第2季第5集了。
有一天,地球上空出现了一个巨大的头像。
巨头的到来,也随之带来了地震海啸、狂风暴雨等自然灾害。
就在人们不知道如何让巨头离开的时候,巨头对地球人说道:让我看看你们有什么能耐。
于是,学校校长开始对着巨头祈祷。
果然不久之后地震停了,风暴也停了,洪水也退了。
巨头还对校长说:“我喜欢你的才华,干得好。”说完就离开了。
人们认为校长能和巨头交流,是他救了大家,于是对他顶礼膜拜。
但是贝丝对此表示怀疑:我们还不能确定这两者存在因果关系。
话音刚落,就有更多的巨头出现了。
这下人们更加坚信是校长让巨头离开了,也是贝丝的渎神言论让巨头愤怒,于是人们连忙开始为刚才的言论道歉。
校长成了人们眼中的耶稣、救世主、巨头的代言人。
他随便做了一个装置,假装自己能和巨头对话,大家也深信不疑。
他还建立了一个宗教,信仰是巨头,而他就是教皇,还制定了一系列的教规,还编了一个叫做“巨头的七深思”的东西,类似于基督教的《圣经》。
他眼看巨头很像土豆,就开设了土豆课,叫所有人种土豆。
他说什么,大家就做什么,丝毫不反对、不质疑。
甚至他还设了一个叫做“升天节”的节日,用气球把违反教规,或者说违背他的人送上天。
他还说:我不是在杀人,我只是把他们送上天空,使他们被巨头吸进去,再被巨头的喷嚏送回来,新生为婴儿,成为更好的人。
人们都对此深信不疑,不但不阻止校长杀人,还高兴地对受害者说:升到巨头那儿去吧!你们可以获得自由了!
后来夏末的父母“违反”了教规,校长要用气球把他俩送上天,夏末也不阻止,还亲自为父母系上气球,还高兴地说:不会有事的,你们回来的时候就会变成宝宝了。
实际上呢,巨头为什么出现,又为什么离开,以及为什么会出现更多的巨头……这一系列现象都和校长没有任何关系。
瑞克告诉美国总统,巨头是“克鲁星人”,他们办了一个叫做“行星好声音”的综艺节目。
“行星好声音”和“中国好声音”的区别是“中国好声音”的参赛选手是人,而“行星好声音”是星球。
“中国好声音”被淘汰只是输了一场比赛,“行星好声音”被淘汰的星球就会被等离子射线瓦解。
美国总统将瑞克带到了51军区,让他用声波测试设备对巨头唱歌。
换言之,要和巨头对话必须要用军用级的声波放大器,巨头根本不可能听到校长说话。
瑞克唱完歌后,巨头对瑞克说“我喜欢你的才华,干得好”,人们以为巨头是对着校长说的。
随后巨头把地球传送到了“行星好声音”的节目现场,这就是为什么会有更多的巨头出现,因为他们都是观众,而人们误以为巨头是因为他们的渎神言论才回来的。
这一集《瑞克和莫蒂》和《被光抓走的人》其实探讨的是类似的问题。
有人发现被光抓走的人都是一对一对的,于是一传十,十传百,最后成了真理。
《瑞克和莫蒂》则更为可怕,校长误打误撞成了救世主,还继续招摇撞骗,设宗教、当教皇。
而且并不是只有校长试图和巨头对话,当时有很多人都对巨头说过话,而且地球上所有的广播电台都曾尝试向巨头展示人类一切的东西,弦理论、世界历史、人类基因组……
可想而知,校长的故事并不是个例,全世界有很多人被当成了救世主,有很多人都借此机会招摇撞骗。
同样是讽刺愚昧无知的人相信谣言,《瑞克和莫蒂》就比《被光抓走的人》深刻多了。
而且《瑞克和莫蒂》最后揭晓了谜底,巨头想要的根本不是成为地球人的信仰,也不是种土豆,只是想让地球人对他唱首歌而已。
对比之下,你就会发现人们建立宗教、设立教规、开设土豆课,叫大家种土豆,甚至设立“升天节”,还有为巨头展示弦理论、世界历史、人类基因组……这些行为就显得非常可笑。
然而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身在其中的人都对此深信不疑,坚信校长能和巨头对话,坚信校长能解读巨头的意志,这就是谣言的可怕之处。
《被光抓走的人》并没有揭晓谜底,你不知道被抓走的人的共同点到底是什么,也就没有对比,讽刺力度就弱多了。
假如有一群人发现,被抓走的人其实并不是一对一对的, 而是因为别的,比如身份证尾号都是5,或者是把他们抓到外星去参加“行星好声音”“行星达人秀”“非常6+1”节目,才会显得其它坚信“被抓走的都是真爱,留下的都不是真爱”的人是多么愚昧无知。
而且发生了这么大的事后,武文学、李楠的生活也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
上面我也说了,做了那么多铺垫,武文学面临的最大问题,竟然只是他同学P了一张和张燕一模一样的游客照,这和《瑞克和莫蒂》里的情节相比也太微不足道了吧。
《瑞克和莫蒂》每一集只有20分钟,但是拍得很深刻。
《被光抓走的人》有足足131分钟,但是拖沓、沉闷、言之无物,百分之80%都是划水,真正有意义的内容少之又少。
一部电影好不好,真的不是看你片长有多长,关键看你能不能讲一个引人深思、震撼人心的故事。
《被光抓走的人》,其实是在讲——“没被光抓走的人”。
电影设定之下,一道光带走了心有爱情的人,留着的人乱成一锅粥。
一方面,电影说着,爱情是一种很玄的东西:神秘虚妄,量子力学,并为之套上科幻的外衣。
一方面,它又站在所谓人性和道德的位置上指点迷津,爱情是XX,是XX,还可以是XXX……
从灾难来临,人人自危的纠结情态,到问题浮现,慌张混乱的社会景况,影片全程都处在一个“这很难懂,但我懂,你们懂不懂?!”的狂热状态。
说教型自嗨,那也是自嗨。这一上帝视角,未免把自己择开太外。
影片有一条较为完整的叙事线:黄渤和他妻子的情感危机。与其说是情感危机,不如讲是中年危机。如若留下来的都不是真爱,他们的婚姻根本被动摇,道德品质遭遇怀疑,事业受到冲击。
影片还设置了两个较为极端的角色,黄璐饰演的痴情小三和黄觉饰演的艺术家。一个表演疯狂,看似对待爱情“视死如归”,其实就是讨个说法;一个故作高深,以看透情理尘世之名,行胡乱疯狂之事,口中振振有词,这是那道光给我们的启示。
此外,电影还有两条更为残缺的故事线,小年轻的生死纠缠和同性情愫的灵光乍现。
你到底是讨论爱情,还是讨论婚姻?
影片抛出这样一个想法、一个脑洞,其本质用意,是在拟写一场心理灾难。这场灾难的根本,不是生杀屠宰、阴阳离别,而是将人与人的感情,铺展拆解。假性情流露,真龌龊也暴光,撤走这片遮羞布,社会关系之下,试看人们如何安然自洽?
“带走真爱的一道光“这样的设定,只能算是为这道辩题,划开一个口子。如果设问真的只有爱情,那样反倒显得肤浅和愚蠢了。
显然,对于这样的辩题角度,影片处理下来是很无力的。严肃至上的氛围塑造,不能遮盖语义不明的逻辑缺失。大肆张扬的要释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真正上升到了道德、情理、内心的质疑这些层面,影片便开始躲躲闪闪、避讳不清。
只有面对本就“无法解释”的爱情时,影片才得以展开拳脚,夸大表现,言辞凿凿。
守住了身体的忠诚,就是保护住爱情与婚姻,这一点自证,便也显得苍白。毕竟,在上天用那道光考验人类众生之时,爱与性的契合程度已经成为这场拷问之下的子命题。更何况,武文学单方面的回归家庭,除了情感方面的疲惫,还有姿态上的油腻。
都得过且过了,还剖析什么?
如此一般,还要跳楼情侣去极端示爱,活着不是很好么?
并非那场灾难定义了爱情,根本就是这部电影在定义爱情、拷问爱情,表明创作者的态度,并且沾沾自喜。科学幻想是假,情感调解为真。这样的虚伪和做作,直接拉低了影片的档次。
若抛开这一切呢,强奸跳楼,换妻趴体,旅馆偷情、小三小四小五……镜头再长,也是一地狗血。
这就是所谓的众生相?还真有生活啊。
这个空虚寂寞的时代,人们喜欢进行讨论,并在讨论中有意的、无意的,偷换概念。而爱、真爱之类的大词,大词叠大词,便成为了大家口中最具价值的论题。
讨论这部电影亦是如此。
头脑风暴并没有问题,只是我会认为,既是讨论,便要给予话题一个解读的空间,要去展露问题的全部方面。就像不幸的爱情、不幸的婚姻、不幸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一定只存在出轨偷情这样的狗血情节。
电影中武文学的一段,说起来完整,其实也不然——关注点只落在他一人身上了。这是什么?就像上文提到,这是个人的中年危机,而非两人的婚姻情境。
还有那一段若隐若现的同性内容,这道光照亮了他心中的一些东西,他怀疑自己,他无助和暴怒。这就是问题的一个多面了。
很可惜,在面对类似敏感的话题时,影片处于一个囫囵模糊的状况。我想,如果不够完整和彻底,那么这个讨论便是无意义的罢。
文章首发于公号MOVIE木卫,欢迎关注。
和董润年的聊天可能是今年数十个采访里最舒服的一点,片方不准谈的东西,在后来都提及了。原来录音扒词差不多10000多字,把演员那趴都丢了,总觉得他对演员有保留。其他整理了差不多3500字,好像也还行。采访时看片前做的,他的想法真的是到位了。(懒得配图,留个纪念)
很多人都知道董润年是“金牌编剧”,这次执导《被光抓走的人》是他的转型之作。但很少人知道,其实他大学就是导演专业,在他内心一直渴望着片场生活。
3年前,在他还没准备好当导演时,就拍了一部短片,放进了拼盘电影《恋爱中的城市》中。同年,他编剧的作品《老炮儿》上映,获得了行业内外所有人的赞赏,更是拿下了那尊金鸡奖奖杯。此时,正值电影市场最热的年代,也越来越多的投资方找上门,希望他能认真地拍一部长片处女作。
董润年原本和迪士尼合作,计划了一部合拍片。当没想到,当所有工作筹备完成之际,迪士尼影业却取消了全球合拍片的机会。这种落差反而激起了他内心当导演的心思,此时,《被光抓走的人》的故事雏形在他脑中浮现出来。
他把故事告诉了好友李诞,希望对方能站在另一个角度修改一下剧本,没想到,李诞把故事进行了衍生,创作了小说《在白光后》。结果导致电影刚立项时,很多人以为这是一个改编前者的电影,没想到是出自“白光宇宙”。
我们在电影《被光抓走的人》上映前,和导演董润年详细聊了这部电影的前因后果,复盘了他创作中的所有可能性。
我:当初是怎么想到这个概念?
董润年:大概是2013年的时候,当时其实是受几个科幻小说的影响,有一个就是特德·姜(电影《降临》原著作者)的短篇小说集,里面有一篇叫《地狱是上帝不在的地方》。
当时故事里的一个画面让我很痴迷,我后来当时就想,如果是有一天一个外星人飞船来了,然后把地上的好多人都给抓走了。飞船就像月亮一样,就可能比月亮还大,半个天空都是它,就是悬在这个空中。我们剩下的这些人拿着望远镜,还能看到这个飞船里面被抓走的那些人,就像一个蜂窝一样。我觉得这是一个挺神奇的场景,于是就想,那抓走的人是什么人呢?后来想了很多可能性,如果抓走的都是相爱的人,那剩下的这些不相爱的人会怎么样呢?就从那会儿开始,其实就有了这个想法。
后来觉得外星飞船有点太具像了,会把我们的注意力全都转移到这里。我这个故事真正想说被抓走的是相爱的人,其实我不太在乎飞船和外星人。于是想怎么能够把它给破掉,把注意力从这转移掉。后来,有一次和我太太聊天时,她就说,都经常说爱是一道光嘛,相爱的人看世界都是闪闪发光。那我干脆把它变成就是光照了一下,然后这些人就都消失了。我觉得这个想法特别好,当时就变成现在这个设想了。
我:所以那个原本的想法里,还能看到被抓走的人?
董润年:对。
我:听上去这个故事似乎有很多衍生的可能?
董润年:如果有合适的想法当然是可以,因为当时其实最早写完剧本以后,也给李诞看了。我本来是想让他帮我改改剧本,策划一下的。结果他想出了另外一个发生在这个故事几年后的一个故事。他就写成小说,然后发表在他的书里。
我:《冷场》。
董润年:对,《冷场》。但我觉得是特别有意思的一件事,就是慢慢往下发展出一个宇宙观来,挺有意思的。我们之前也考虑说,如果有合适的故事的话,我们也可以把它做成剧,做成这个其它的故事。
我:这个剧本大概改了多少版?
董润年:大的稿数上面就是6稿,然后中间肯定有一些小的改动。2017年11月是完成了第一版,然后中间又搁了半年做别的事情。然后2018年的六月份又开始做第二版,开始做到开机,最后定稿了。
我:最颠覆的一次改动是什么?
董润年:最颠覆的一次改动就是原本在第一稿里面,筷子(白客饰)这角色其实只是他那条线里的小配角,出场不多。但是到第三稿时,突然慢慢发现这个角色自己开始跳出来了,开始就不断地向我招手,这个故事后来意识到,其实应该从他的角度写。还有一条线整个进行了颠覆,原本主角在现在这条线里最后可能只出场了一次。
因为这是一个全球性的事件,最早设计是在国外发生的,我可以把这个全球性展现的更明确更直观一点。但后来写着写着,发现还是放在国内好,它跟观众的关系更加直接。
我:那为什么不把这个故事它放在北上广呢?还有一些都市压力之类的情绪,反而最后选择在了宜昌。
董润年:因为这个故事开始我也曾经设想是放在一个大城市,我发现一个问题,就是在大城市虽然都有很多社会压力,但邻里之间也好,或者单位公司的这些人的关系,其实相对是比较疏远和冷漠的。恰恰因为我家乡是在天津的塘沽,也是一个小城市。
你会发现小城市里面,邻居之间都是互相认识的,它是互相紧密的社会。在大城市里,说白了,你的爱人消失了,别人可能根本都不知道。我到现在也不知道,我邻居对门住的是什么人。
但是如果你在一个小城市里面,你谈个恋爱,离个婚,你去电影院看个电影,你都成天面临着各种熟人。这个其实给人带来的压力是非常大的,比在大城市反而要大,所以最终就是把这个故事设定在了小城市。因为我觉得它对人的考验反而更强烈。
我:所以你更想去讨论人和人之间的一种关系吗?
董润年:对,这个电影其实除了爱情之外,我们还有很大一部分的内容,是来自人与社会之间的这个关系。其实我觉得情感没有那么单纯,我们在恋爱过程中,或者在婚姻里,很大一部分是受家庭和社会的观念影响。我觉得其实在这个片子里,还做了一些这方面的探讨。
我:这种探讨最后会变成一种所谓的“黑鸡汤”吗?
董润年:怎么说呢?其实你说这个词特别好,最早就是想做一个“黑鸡汤”的东西。但是后做着做着,它并非如此。我发现只要态度真诚了,不戏谑地去谈一个东西,不管你的观点是什么,最终它就变成了正能量的东西。
我:所以,这是一部文艺片吗?
董润年:我觉得不是文艺片,这就是一部现实主义的剧情片吧。因为它其实跟大家常见的那种文艺片相比,我觉得它剧情部分,还是很强烈的。电影里面其实有很多很激烈的场景,节奏也比较快。
我:现在时长超过120分钟,会不会觉得对观众是个挑战?
董润年:开始我有这个担心,但是最早还要更长。其实你看现在很多好电影,像《少年的你》135分钟,然后漫威那些商业电影,全都是150、160分钟,我觉得长度对观众来说不是最大的问题,可能只是对电影院排片会有问题。而且这样一个故事,我后来觉得它需要一定的长度去消化,它内部所有的这个情绪和信息。
我:一开始就决定是要自己导演了?
董润年:对,这个戏,就是写这个剧本就是,因为自己想做导演。刚好在那个时间段,这个想法成熟了这个样子。
我:你是导演专业出身,为什么就在这个阶段要从编剧转型回导演呢?
董润年:不是这个阶段才决定转型,是一直想尝试拍戏。之前一直是在编剧,做编剧对我也是一个巨大的锻炼。但是本身因为当初学导演,所以对拍戏这件事就很感兴趣。
之前其实也有好多项目也找我,但是中间有各种各样的原因,没有找到那个真正动心的点。另外也有一些客观原因,比如前年在跟迪士尼在合作筹备一个电影,但是后来结果我已经筹备好了,迪士尼那边把全世界合拍项目全都取消了,他们决定只拍英语电影。从他们角度也有道理,因为他们靠漫威,靠他们那些东西就已经足以称霸全球了。他们这些各地合拍项目其实费了很大力气,但是未必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那个项目就取消了以后,觉得悬在半空很难受,当时更加坚定了说,我得要去拍一个自己想拍的戏。就在这个时间段,这个故事成熟了,我觉得一切可能还是老天的安排。
我:以前编剧多是在家里,现在当导演在片场有不习惯的吗?
董润年:没有,没有什么不习惯的,因为本来就向往的是这个。这次拍戏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说,我更加确定了,我最喜欢的还是在现场拍戏的那种感觉。
我:三、四年前的《恋爱中的城市》里,你已经拍过一个短片给大家,这次跟上次有什么不一样的进步?
董润年:我觉得最大的进步就是我准备好了,上一次拍的时候,本身其实没有特别准备好,原本其实是那个项目策划。然后当时反正也因为各种原因,就决定去拍一个。当时觉得自己从各个方面都还没有完全的准备好,但这次我觉得经过几年以后,在综合方面,我觉得想得更明白了。同时,对自己的能力的强项和弱项也都更加理解,更加认识自己了,从我个人角度来说,这是最大的一个进步。
我:那你觉得自己的强项和弱项是什么?
董润年:我强项肯定是,这种剧情的设计,剧情的逻辑。怎么说呢,就是对整体故事的一个理解。这方面我不用特别谦虚,我觉得这是我的强项。然后弱项的话,我觉得就是跟演员讲戏这一块。不是说不会讲戏,就是我觉得不知道怎么激发演员最好的状态。这次很幸运,遇到的都是非常好的,有经验的演员。就像黄渤老师,不需要我去激发,只要跟他说清楚,我们就能互相达成共识。
但是将来可能会遇到的一种情况就是,遇到年轻的、没有经验的表演者时,怎么让他变得更好。这个问题我跟黄渤老师经常沟通,他也给了我一些好的这个建议,将来我再拍戏的时候,可以好好去实践一下。
我想你可能已经知道了,有一天,“吧唧”一道光掉在大家伙儿头上,有些人活得好好的,除了脑壳昏了一下,该吃吃、该喝喝。但有些人却凭空蒸发了,他们唯一的共同点,就是拥有肉麻兮兮的爱情。
我看完这部《被光抓走的人》后,得出了结论:这道光的名字,可能叫“情侣去死去死团”。
导演董润年用这样一个高概念的主题,与电影名字反行其道,将镜头对准那些没有被光抓走的人,通过对几段婚恋关系的呈现,探讨了爱的多样性和人生的多样性。
在这部电影的初始设定中,有个特别微妙的点——既然光抓走的都是一对儿一对儿相爱的人,那留下来的,显然都是缺爱的人。
本来单身或者单恋的人,感觉还没什么,最尴尬的是那些有伴侣的人,要么伴侣消失了、自己还在,头顶的绿帽是摘不下来了;要么两口子都在,有种貌合神离、同床异梦的悲惨和凄凉。
不同年龄的人处理方式也不同,早就痒过了的中年夫妻们,绞尽脑汁丑态百出,花高价伪装不在场证明,表明光照发生时,有一方去了外地,所以都没被光抓走。
而那些血气方刚的年轻情侣们,平日里少了一个早安亲亲、消息晚回半分钟都能上升到“你是不是不爱我了”,遇到这种考验真爱的大场面,当然早就撕得死去活来。
然而,成年人的世界从来不是非黑即白,与其说是“有或者没有”,不如说是“多还是少”。
我想起前段时间看了本李银河的书,书里有个理论挺有意思,作者按亲密关系的程度,把爱情分为三个层次:好感、喜欢和激情之爱。
第一层是好感,觉得这个人还不错,可以在一起。
第二层是喜欢,觉得挺喜欢对方,感情上也挺温柔的,但是没有太多激情。
第三层是激情之爱,类似于坠入情网和一见钟情,有种非理性的迷恋。
电影里的这道光,我不知道它有没有读过李银河的书,但我感觉,它抓人的标准就是按这个来的——只抓拥有激情之爱的人,留下来的人,不能说没有爱情,而是仅仅好感或者喜欢这种程度。
重点在于,不是每个人都需要激情之爱,甚至不是每个人都需要爱情,用这个角度来观察这部电影中的芸芸众生相,就能豁然开朗了。
黄渤在电影中饰演一个中学老师武文学,结婚十七八年,跟老婆早就左手摸右手、没得任何感觉了。这道光留下了他和他老婆,撕开了两人苟延残喘、无以为继的乏味婚姻的真相。
这让暗恋他的同事小韩找到了可乘之机,主动用椒麻鸡向他发起攻势。或许是小韩青春靓丽的外表,或许是椒麻鸡麻辣鲜香的口感,武文学沦陷了,战战兢兢地开了钟点房。好在,他最终悬崖勒马,拒绝诱惑,选择回归家庭。
武文学这条故事线,之所以有这样一个夫妻和解的结局,不仅因为他回头是岸,更在于他撕下道德伪装,不再自欺欺人,他承认自己对小韩有些龌龊的想法,承认自己在婚姻中感到缺少激情,更重要的是,他也因为这道光,重新定义了什么是爱:
爱是尊重。
他为了保住面子,想要证明自己跟妻子还有爱情,在酒宴上大谈夫妻隐私,气得妻子当场离席。回家后,他轻轻抱住妻子,凑到她耳边,一边又一边说“对不住”。比起往常他们例行公事般的同房,这样的瞬间反而更加亲密。
爱是彼此扶持。
他拒绝小韩后,回到家里,跟妻子一起安慰失恋的女儿,一起在厨房里准备晚饭,一个切菜,一个打蛋花,多年的相处让他们配合默契。在这样充满烟火气的家常氛围中,他主动对妻子表达爱意,说出了久违的“我爱你”。
即便这种爱,不是那种天雷勾地火的激情之爱,也足以一饭一蔬、相伴到老,仍然非常美好。
电影中有一条年轻情侣的故事线,被很多人诟病。刘佳一不顾父母反对,跟男友悄悄去民政局扯结婚证,被抓到后,甚至不惜以自杀来要挟父母,捍卫自己的真爱。
没想到,她和男友都没被光抓走,因此她主动跟男友分手,认为对方不够爱她。恼羞成怒的男友侵犯了她,随后跳楼,自杀未遂。最后她守在男友的病床前,表示相信男友真的爱她,哭诉“我们都能够为对方去死,如果这都不算爱,那还有什么是爱”,她还要跟他结婚生孩子。
很多人骂三观不正,其实在我看来,这恰恰是一种强烈的反讽。电影中很多细节都在刻画这两个角色的情绪化和幼稚,他们两人口口声声说爱情,表现出来却是侵犯和自杀,这显然不是真正的爱情,而是控制和伤害。
又要说到文艺作品中的三观问题,我一直认为,艺术不寻求答案,只提出问题。问题越开放,答案才越丰富,恰恰是这种丰富,增添了人类文明进步的可能性。
这一方面,这部电影算是做得不错,比如涉及到赵峰夫妻的开放式亲密关系,两人保持和平的婚姻关系,但各自都有自己的婚外恋对象。又比如王珞丹饰演的李楠,以前夫的“消失”为契机,陆续认识了几个周旋在他身边的女人,当探知事件的真相时,无论对前夫还是对爱情,她都有了全新的理解。
另外,比起异性恋大张旗鼓地反复谈爱情,还有一条白客的故事线,涉及到更为隐秘的同性情感,甚至根本不敢提爱情二字,只有含混带过的“发小”,同去观影的直男几乎没看出其中隐晦的同性爱情。
最讽刺的是,在电影最后,政府出来辟谣,说“经科学研究发现,被抓走的人跟是否相爱没有直接关系。”
然而,真的如此吗?
要想证实这一点,需要将所有消失的人的全部人际关系梳理一遍,排除他们与其他消失的人都没有爱情关系,如此庞大的工作量,有可能完成吗?更重要的是,有必要完成吗?
光照后,发生了“社科院研究员杀妻案”“青年男子侵犯前女友后自杀未遂”等等恶性事件,无数婚恋关系面临土崩瓦解,夫妻情侣间彼此猜疑,在这种时候,发布这条辟谣消息,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对于那些留下的人来说,这显然是他们最乐意听到的说法,至于真相究竟如何,已经没有人在意了。正如电影中提到的“皇帝的新衣”,没人喜欢那个当众揭穿自己没穿衣服的小孩,不是每个人都像武文学一样具备深刻的自省能力,他们不需要真相,只需要体面。
我不得不承认,这个开放式的结局很高明。导演董润年编剧出身,确实功底深厚,在电影的很多细微之处,都像这样做到了逻辑自洽。电影能够呈现如此丰富的情感样本,已经达到我的观影预期了。
爱与不爱、爱多与爱少,爱情到底是什么?究竟值不值得等待?应该如何经营维护亲密关系?或许每一个看过电影的人,都会找到自己的答案。
大多影评写的都是王珞丹那段,刚看完感触也是颇深,没看到专门有写白客的。手有点痒痒那就我写吧!删减的有点多,大致还原一下。
白客在片子里面居然叫筷子((电影里都没听到过他名字5555。拍的很隐晦,大概是筷子和发小秦山是多年好友,筷子很在乎他,在光明正大趁火打劫以后被送到派出所,听所里的人说“被光照到的人都是拥有爱情的”,开始筷子还一直说“去她妈的,老子才不信啥爱不爱,老子也没爱的人”flag已立,然后就去秦山的住所找他了,小细节:可以看到镜头在他输密码的时候停留了很久,可见密码还挺长的,但是筷子直接背下来了。进屋发现人不在,小细节:周浩房间有很多帅哥海报,也不是硬汉猛男那种篮球明星,就是花美男我好像看到了李敏镐?然后地上有滩血迹,小细节;他拿回了自己送给秦山的电动牙刷。后来还一直发了很多微信“在哪里,回电话”一连发了很多条,说的都是重复的话,我当时还好奇,为什么没不复制粘贴啊。后来就懂了。完事回到小混混聚集地,还借大哥的手机又给周浩打电话。(这段时间可能有点错乱,记不得先发信息还是先找他。
回到自己住处和女友做完爱以后拿起电动牙刷!刷牙了,这点就不太对劲了,结合前面的事情,筷子对秦山的亲密程度不止是普通兄弟之间的在乎重视。聊到真爱的人都会消失这件事,女友还开玩笑说“你不会喜欢秦山吧”筷子特别生气,flag又立起来了,“q去你妈哒,老子就没啥爱的人,啥爱不爱”((大概这样 台词瞎编的不太记得)女友拉他不要走的时候,他拿烟头烫了女友的手。
可能筷子都没发现自己的重视程度其实已经到了爱,又或者,他知道。但是从给他的人设大概可以了解,地痞流氓小混混,无业游民打架滋事。以他的阶层知道同性恋不是值得说出口的事,从他拿烟头烫女友手臂的这个举动推段出。他从心底厌恶这个名词,哪怕是喜欢男人,更别说如果被扣上同性恋的帽子。却又无法自拔地爱上了秦山,默默关注守护着他的生活。
秦山消失了以后,他想起一个最近在纠缠秦山的男人——周浩,也可能是他前男友?反正秦山是想和周浩断了联系,但周浩一直穷追不舍。他报警请求调查这些事。警察还问他俩啥关系,筷子说“秦山上学那会长的就挺好看的,周浩就老纠缠他,我俩就想一块对付他。”(和上面很多细节一起分析,故事背景人物设定铺垫很多,还挺详细的。)完事调查结果最终显示,周浩和秦山发生争执,在周浩捅了秦山一刀以后,伤处并不致命,秦山就消失了。
知道真相的筷子伤心欲绝,这里他就开始深思了,意识到了他有爱的人。也不再说那句flag,啥tm爱不爱的。其实筷子是个地痞小混混这个设定也很有意思,前期很多铺垫就是在说这个人物经常用暴力拳头解决问题。掩盖的其实也是不敢直面问题的怯懦。
回到人设街头小混混,完全可以把周浩暴揍一顿,但是并没有,我想他就是想让警察调查清楚,问清楚周浩,秦山真真的是消失了吗,万一周浩杀了他,撒了谎,自己怎么去验证。最后经过调查证据确凿,周浩在警察面前老式交待:“秦山是真真的消失了,在他眼前。”筷子一再疯狂地追问“那如果伤势够重,周浩捅的那一刀足够致命,他生命垂危也消失了,周浩不用付任何责任吗?”可能周浩伤害了秦山,他想最后也让周浩受到法律的制裁,他不想让秦山在消失的时候受到伤害。更多的崩溃对筷子来说,可能代表着,自己一直深爱着的秦山,爱着的不是自己,他和别人一起消失了。没有爱,他一直把自己当朋友,兄弟,可以值得信赖的人。却唯独不是那个 最爱的人。
最后的筷子显然很绝望,感觉删了好多,证据也没有,筷子就想自己报复周浩,毕竟自己一直爱着的秦山被他伤害了。but警察还在蹲点,说会继续调查,在小区门口观察周浩带着一个男人走出来。筷子冲上去,一刀捅了周浩。镜头转向被警察制伏的筷子,他笑了,笑的张扬,笑的无悔,管怎么样,也算报仇了对得起秦山了。(我之前一直以为是哭来着,还好豆油提醒了23333
这段片子拍的很隐晦,从始至终筷子也没有畅快地流露情感,相信观众对筷子这个角色看的莫名其妙,不知所以。筷子很不会处理自己的感情,他一直抑制着自己。也用暴力掩饰伪装自己内心的脆弱。他知道同性恋,在当今社会不被世人认可,连同他的感情一起,在知道最爱的人被那束光审判,和自己最爱的人一起消失了。
那种绝望痛苦无力感,是窒息的。他不能像黄渤,王珞丹那样发问“爱是什么”他甚至没有勇气去面对他的爱人,说出那句我爱你。他不敢,他怕,最后的痛苦,或许不是知道秦山没爱过自己,是对自己,不敢承认那份感情的悔恨。
真心觉得拍的特别好,从筷子的角度,写出了同性恋群体的在当今社会下的挣扎,那种无奈。同性恋并不被大众所接受,也不是十多岁腐女心里的那种甜甜恋爱。他们深陷泥潭,无法自拔,也很难倾诉,这才是现状,我希望大家支持同性恋,不是只看到两个长得帅气的男人腻腻歪歪,要支持这一群体,要知道他们所背负的艰辛和困难。
白客演的真的太好了第一次看这种同性恋题材,还是院线电影,删减了很多也还是大有感慨,思路有点乱,头脑一热第一次写这么长的影评,很多细节可能不太准确,如有错误还请指正。
概念非常好,影像化很糟糕。全片最最让人坐如针毡的两场戏:黄渤跟焦俊艳宾馆念文绉绉台词,黄觉人生导师大仙儿给黄渤扯淡洗脑。这两场除了台词尬,单场戏都不设计的吗?演员们很明显是没找到感觉的,硬着头皮吐露这些词儿,让人浑身不舒服……整体来说,前面三分之一还好,后面就开始持续崩坏。董润年从编剧思维到导演思维还隔着千山万水,两个多小时到片长真的没法忍,制片方也是太纵容一个处女作导演。概念四颗星,执行负一星。
故事真的很不错,玩概念,有创意、有想法,关键还很接地气。高奇幻设定下映照的其实是关于爱情这一社会话题:当相爱的人被光带走,那留下来的人又将如何面对?不仅玩概念,还玩反差,片名叫《被光抓走的人》,但主角反而是那群“被光留下的人”:有人在寻找答案,有人陷于猜忌疑云,诸多设定更让人细思极恐。但黑色幽默的表达却又让人忍俊不禁:看似不爱的人一起消失,明明相爱的人却留了下来。说到底,爱情是一种很玄的东西,哪有绝对标准,关键还是要自己用心感受。电影给我们每个人提供了一种参照,但答案在每个人心中!
导演其实是有想法的,很多镜头都刻意拉长,包括结尾长镜头,或者煤气爆炸戏。但有想法不代表有能力去执行,而且这些想法跟电视剧式的剧本调性完全脱离,就像那几段平行蒙太奇,或者开场船上的乘客众生相,以及整个并不新鲜的科幻概念,甚至演员们的出色演技,最终都形同虚设,被消解在了地摊文学式庸俗肤浅博关注的婚姻情感故事中:强奸跳楼、换妻俱乐部、和小三一起找小四小五、旅馆洗澡偷情… 白客作为难得正常的同志形象在唯一有可看性的故事线中,是全片最好的部分,但只剩那么零碎一点实在可惜。最后跟我一起念:他强奸了她。他强奸了她。他强奸了她。
不喜欢强奸生爱那场戏
3.5 没想到年末会有一部如此细思极恐的爱情片,既是寓言体,又有着非常写实的一面。设置了一个看似荒诞的极端情境,但电影的风格却不荒诞,每段情节中酝酿的情感都显得很真实。剧作设计得挺用心,多线叙事,包囊当下各类的情感话题,讨论“被剩下的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不相爱”的。黄渤和谭卓的表演自然是最稳的那一档,意料之外的是王珞丹的部分也挺惊喜的。
土味在地的魔幻现实主义,中国版多线叙事的婚姻故事,喜欢,王珞丹算是贡献了近几年来最好的表现吧,那条线让人心疼疯了,最后的没有答案,想给导演寄刀片
对婚姻爱情一知半解就妄图通过看似厉害实则浅白的科幻设定瞎显摆了,麻烦有多大屁股穿多大裤衩。
4.5。还蛮不错的,我原来觉得说是不是个烂片!结果竟然是这么富有深意的电影,剧本写得蛮好的。作为导演处女作,这个完成度实在是非常厉害了。黄渤真是一如即往只会给人惊喜,而且几乎所有的演员都非常出彩,哪怕戏份不多,王菊也挺好的哈哈~最后,文淇真好啊,实在忍不住夸赞的心!
这是一部很有野心的电影,挑战的是中国电影中很少触碰的题材,而且找到了一个不错的切入点。遗憾是这种体量的叙事野心,一部电影有点装不下,得是一部剧的量。另外这个故事和「科幻」之间真的是非常勉强,我更愿意把它算成是「奇幻」类型。但无论如何,这是一个 2019 年中国电影的惊喜。
可能是2019最大胆的寓言体,表象虽是老调重弹的婚姻爱情危机,但内核却关乎价值与信仰。即便宇宙量子级坍塌也动摇不了帝国的维稳基因,国家辟谣与警察定论在此情境下对屁民失去权威。与其固守伪君子道德困境,不如放手自我重建。
大型 拖沓 无趣 现场。用一个唬人的设定讲了一个电视剧拍摄水准+故事会级别的拼凑故事。导演镜头语言差+不舍得剪可真要命,希望有一道光把中国那些觉得自己特不错的导演们都抓走。
看预告就想说这不是《奇葩说》大电影嘛?结果正片果然马东李诞都来了。
这是少有的对单身群体特别友好的电影,看的过程中我不止一次庆幸我是单身,因为单身可以避开很多棘手的问题。同时它也是一部非常高级的电影,光照抓走了一个城市里相爱的人,那么电影更合适叫“被光留下的人”,在没有爱的城市里,被光留下的是可怜人的自我和解与骗子的终极救赎。 电影通过留下的几组人深度探讨了现代爱情的气质。黄渤与谭卓的饰演一组夫妻分解了人们赖以依靠的婚姻关系,两个在情感的怀疑中逐渐迷失,特别是黄渤终于在剥开一切的关系之后,意识到人最无法面对的往往是自己的鄙夷与不堪,当然最后这组夫妻又以家庭为纽带重新维系了情感,生活流的收尾十分巧妙,不落俗套。总体而言,电影探讨的内容相当高级, 在看完后我又有些害怕,真害怕有一束光突然照亮这个世界,把那些相爱的人带走,剩下我们这些孤独的可怜人。
跟科幻没一根毛关系,挖的概念坑一个也没填。提示:所有结论出自剩下的嘴巴。发微信绝不复制粘贴的人是最清醒的,因为每打一遍同样的文字都在重构量子纠缠。渤哥看着旁边的川妹子想,这样的女孩,一旦爱起来,该有多么得热烈!(推荐搭配食用最新MV《爱你也爱她》:小朋友才做选择,林北全都要
喜欢这个设定,喜欢现实主义的表达,青岛贵妇演的太好了,我们都是武文学,重点安利给各位已婚人士......
商业的角度来说有两处应该咔嚓很多比较好,但从欣赏的角度来讲又乐得看到导演把自己想表达的都讲出来,我对多线叙事做得好的电影总会格外喜欢,完成度很高的长片处女作,黄渤谭卓文淇在彩蛋里贡献了大师级演技(构图也赞),李诞的故事设定也挺好的,感谢ONE有影力 英皇
哈~编剧是从灭霸响指获取的灵感吗?科幻寓言包裹的论文式情感解读片,大陆影市着实少见。四条线平行叙事,各有韵味。一道光,让中年危机的他思考婚姻存续的意义;让心灰意冷的她重拾了解丈夫的勇气;让外刚内柔的他化隐忍之爱为暴力之害;让爱恨纠缠的他们将生死置之度外。最喜欢王珞丹那条线,三个探寻真相的女人坐在一起,望着不同方向,若有所思、不知所措,无奈又迷茫。挺喜欢这片,加一星表支持,黄磊竟成最大彩蛋!
不知道导演是否看过美剧《守望尘世》,一样的突然消失的人,一样的书写“被遗弃者”的困境与疑惑,只是这一部聚焦于爱情。同性之间的,婚姻之外的,秘而不宣的,道德不容的,一切的一切都被激发出来。乍见之欢和长情陪伴,我们不停地将之命名为爱,又不停地怀疑这样的命名。这故事有中国电影少有的苍茫、隽永,它承认肉欲也承认道德,承认不甘也承认不舍。其实,但凡来到这世上的,我们就都是弃儿。
软科幻概念有没有都无所谓,其实就是讲了一个中年男人的婚姻危机(which 几乎是我在这个世界上最不爱看的东西)。同学会那一场太真实了,中年男人的酒臭味都能透过银幕传出来,黄渤现在爹味也是过分浓郁,看到后面我简直感觉在偷窥我亲爹的性生活。王珞丹基本就是在演一条涂了口红的死鱼,不用理她,往案板上一摔就行。本来看预告片时最期待的就是白客,可惜这一段因为涉及同性恋几乎被删到只剩十分钟,不过白客脸烂了以后更有低配河正宇味了哈!还想看更多的白客!
开始以为又是拼盘式糖水爱情片,没想到是一部非常深刻洞察现代情感关系的电影,看完会若有所思,甚至痛彻心扉。它探讨的主题跟《婚姻故事》类似,把看似真挚的爱情解剖开给你看,看它的结缔组织,看它的病理形态,看在脆弱不堪的现代婚姻制度下,人和人到底该如何相爱。片中所有演员都很出彩,把一个开脑洞的概念设定落到了实处。黄渤影帝级表演没得说。谭卓最近演的都是内心戏大于行为表现的角色,比如同学聚会,全程一句话没说,眉头紧锁,眼里有戏,还有回家后躺在床上背对老公时的愤怒和屈辱,都很有张力。我太喜欢最后一个固定长镜头了,黄渤和谭卓的默契,揭示了生活的真正滋味,好演员用背影就能演出一场好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