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天赋加努力
这部片子很容易被人拿来与《黑天鹅》进行对比,不可否认里面对舞蹈镜头的重塑比起后者还是有不小的差距,对特写镜头和长镜头的描绘谈不上完美,但其营造的时代图景即使在观影结束许久后回想起依旧历历在目,沧桑而美好的气息挥散不。这是部很有个人想法的传记片,通过描述福勒舞蹈生涯的跌宕起伏和个人情感世界的纠葛勾画出一个渴望随时代浪潮漂流却注定挣脱不开淤泥束缚的脆弱生命,镜头从开场的灰暗阴沉移到巴黎歌剧院的金碧辉煌,灯光下美轮美奂的舞蹈让人不禁感叹,那个年代的巴黎真是场流动的盛宴,即便有再多的纵横笑泪,艺术质感从未缺失,正如翻转的彩虹,历久弥坚,终究是划过天空的一道美好痕迹。法国文艺评论家Arsene Alexandre一百多年前的评论如今依旧适用, “你所看到这个如痴如狂地跳着舞的、奇妙的、梦一般的造物,在她花一样的堆叠的面纱下,不停旋转着的画面,时时刻刻千变万化。”
2 ) 还是那句老话:为了看似毫不费力 你需要付出成倍的努力
昨天刚刚和一位做法国电影节研究的老师聊到“danseuse”这个词,可以用来指代”起到重要作用的角色“,比如电影之于法国文化。他不好意思地说,这是一个有点macho的说法。
然后今天就去看了“La Danseuse”,在韦瓦第的四季曲中,看完了Belle Epoque的舞蹈家Loïe Fuller的故事。她曾是那个将科技代入舞台表演的先锋,那个曾经风靡巴黎艺术圈的缪斯,那个让罗丹曾用一座雕像致敬她的回旋舞的icon,然而如今却几乎被人遗忘。在巴黎拉雪兹神父公墓里,她的墓地就在她的rival,也就是电影里lily-rose所扮演的Isadora Duncan的被人精心维护的墓碑旁百米不到的地方,几乎被杂草所掩埋而难以辨认。
“L'injustice perdure." 世界就是这么的不公平。导演如是说。这也是她最初想将这位鲜有人记起的舞者的故事搬上大荧幕的原因。她说,我们这个年代已经很难再出电影大师了,也几乎无法重新复制我们所仰慕的大师所处的时代之辉煌。然而也许可以再现他们的辉煌。所以她花了近六年时间,用一种匠人的心态,来创作、拍摄、打磨这部处女作,成熟得让人难以相信这只是处女作。
这恰似Fuller的舞蹈。客观地看来,Fuller的回旋舞,与其说是传统意义上释放身体的可能性的、自由的、追求唯美的舞蹈艺术,不如说是一门追求精准的、充满匠人气的技术。回旋舞,正如电影里所展现的那样,需要数学、化学和光影效果的科学知识,要求舞台服装和舞美效果的精准,一遍又一遍与技术人员的排练。仅如蝴蝶一般美丽的白色舞裙的一项,就需要轻盈而又饱满的材料,她从最初的棉布,不断探索,直到找到最终演出所使用的丝绸;为了能够更好地呈现光影效果,她曾向包括爱迪生在内的专业人员和科学家进行咨询,最终发明了辅助布料反射彩光的磷光盐;为了准确的呈现舞台效果,仅一次演出,她就需要和多达25位技术人员进行协调和彩排。更不用说那在光彩炫目的舞蹈背后,为了轻盈自如地挥舞舞棒,日复一日的力量操练。
这也许是为何Isadora不可避免的成为了她的rival。如小仙女般的Isadora,是青春、天赋与优雅的化身,她随意舞动,就是danseuse。Fuller难道不知道什么是自然、简单、纯粹的舞蹈与艺术之美吗?只是她为了看起来毫不费力,需要比别人付出成倍成倍的努力,需要每日数小时的操练,需要反复设计的技术特效,才可以达到在舞台上呈献给观众的那短短数十分钟的美的惊艳。然而这一切,没有一秒未预先排练,没有一秒未浸透汗水与伤痛。是的,世界就是这么的不公平。
好在,艺术本身没有阶级。固然,与生俱来的天赋确实让人惊艳,然而笨拙的我们大多数,依然可以通过辛勤的努力,去追求我们心中的美。只要你付出足够多的努力。不是谁都有小天才Xavier Dolan的灵气,Di Giusto用La Danseuse告诉我们,匠人也可以做出充满灵气的电影。
一些fun facts,关于导演有多用心,才将一部辛苦匠人的传记片营造出如梦如幻的氛围:恍如隔世的城堡、林中起舞的少女、秘境中的女女之吻、白日如黑夜的没落贵族、一个舞台仿佛整个世界的纯粹。比如,将父亲设定为一个第一批去美国淘金而横死他乡的法国人,并将母亲设定为一位第一批美国女性运动组织之一”the Mothers“的成员,以给予舞者更深刻的时代背景。又比如,Gaspard饰演的Louis完全是导演虚构的男性角色,以便为了neutraliser-平衡Fuller本身的同志背景,避免性取向喧宾夺主,模糊电影的主题。而Louis这个角色的存在,不仅在众女性角色中构建了一丝性别平衡,其如幽灵般存在于舞者生命中的诡秘气质,更好似扮演着Fuller内心深处的另一面,将那些无法治愈的痛苦、脆弱与绝望肉身化。
据说,电影最后的那一场“镜之舞”(La danse des miroirs),仅演出了一晚,在凌晨两点至八点间,于Opéra演出了两场。是为绝舞。而Fuller本人一直活到了65岁。
最后一点题外话,影片保留了Fuller在美国被人盗用舞蹈设计而无计可施,转而投奔法国寻求演出机会同时寻求专利保护的细节。不禁联想,这是否也是对美国式商品化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嘲讽。或许只有在法国这个将文化视作无价精神遗产的国度,才有那么早就开始保护艺术家的知识产权制度,才有如此鼓励新电影和新电影人的众多电影节(戛纳给了影片7项提名),才有愿意支持独立电影人的投资人(影片的发行商为独立电影制作公司Wild Bunch),而最终艺术电影也可以在普通院线中取得一定的商业成功。当然,对于那句老话“为了看似毫不费力 你需要付出成倍的努力”这一种成功的前提也许是,一个完善的、或者起码是完整的艺术创作的制度框架支持。所以,也许这也是为什么在那样一个国度里,曾经成就了美国人Fuller,如今也成就了这部可圈可点的导演处女作。
3 ) 一条过长的短评
处女作如此,难得。
情节与镜头处理干净利落,父亲的逝世仅用枪声,骑马而去的强盗,浴缸的血水来交代,且很清楚。又如大篇幅地呈现舞蹈之美,而在伯爵点火自焚与剧场霓虹灯坏又用快剪。
故事线简单,有人觉得故事太单薄,戏剧冲突弱。但这只是传记片比较常规的方式,不算糟,顶多新意不足。另外,片子达到了这么一个效果:简单的流水叙述,将舞者的隐忍坚毅与表演的精彩呈现得淋漓尽致,确实将舞蹈家的神韵传达出来了。那么便足够了。
对应关系很多,于是事情就可以整理得更加清楚。父亲的血水与教堂的红酒,父亲的泡澡与福勒的泡澡,福勒的失落与邓肯的胜利,福勒的绝舞与路易的自尽。塑造邓肯歪曲事实得有些恶意(毕竟是现代舞之母),百合情节非常的刻意与不必要,两人之间顶多是同行的惺惺相惜罢了。
如果导演觉得那是必要的,我只能这么理解:福勒看到了一种真正的舞蹈天赋,轻盈而自然,“她才是真正的舞者”。比起那种天赋,她却是靠刻苦一点点把成绩给堆积起来的。她的舞蹈表面轻盈,轻盈之下背负着太多沉重,甚至包括不属于她自己的沉重。于是,她就想把这种美的天赋推给世人,不惜一切努力。惺惺相惜之感与对于美最纯粹的追求驱使她那么做。可她得到的却是对方的不屑,这种不对等于她是残忍的,当场恼羞成怒。可恼羞成怒过后,她渐渐领会到对方与她的不同。她极力想要通过改变自己而获得某种对等。只是换来的仅仅为失望与对自身的摧毁:对方全盘否定了她的艺术,无论是她的方式还是她的美。
另一个毛病在于,即使是一个关于女性舞者的故事,导演是不是也太厚此薄彼了:我并不觉得导演没有能力去塑造一个丰满的男性角色。其实说到底还是太服务于传记主角本身了。
4 ) e
讲述的是美国现代舞先驱洛伊·福勒的片段人生,却又不是那么忠于历史的讲述。叙事使用了大量的蒙太奇,想要交代太多洛伊的人生片段,却失于突兀与破碎。好在在这些碎片之上,一个自卑却热爱舞蹈、有那么多天才想法的洛伊展开了衣袖,缓缓起舞。对于舞蹈的热爱,让洛伊行动上积极努力,改良服装设备、在林中奔跑起舞;而她对舞蹈的情感思想,却难免波动,导演巧妙地用爱情上的情感纠葛隐喻,将洛伊一分为二。路易,拥有洛伊的真实名字,同样的“一无所有”感,与美国继承人的离婚象征着洛伊与美国大陆的决裂,就是洛伊成功前真实的内心,自卑无助,下一秒就要把枪对准自己。(同时也是多个历史人物的集合,是时代的缩影;是推动剧情发展、便于书写洛伊进步的辅助人物。)邓肯,借助真实存在的人物,被赋予了新的使命——与洛伊完全相背,洛伊所向往、羡慕的对象。洛伊在摆脱“路易”、拥抱“邓肯”的努力中不安、崩溃,可是“邓肯”是不适合洛伊的,最终会走掉,洛伊真正要做的是接受自己,因此路易说“打败你的只有你自己”,邓肯说“路易真的很爱你”。当洛伊终于在大剧院绚丽舞动的那一刻,她的自卑无助便随着路易一起自杀。虽然舞蹈中断,可当她走到帷幕前,洛伊第一次在舞台上获得掌声、体会到舞蹈快乐的那一幕再次重现,象征着洛伊思想斗争的结束,她的热爱、努力,终于以梦幻般的舞姿获得肯定、重获快乐。这是导演心中的洛伊·富勒,却也是历史上的洛伊·富勒,旋转的轻盈身姿中,看到的是自由的灵魂和挑战命运的勇气,不惧刺眼灯光睁大的双眼,却迷失在如梦如花的舞蹈音乐之中,让人不禁想象追寻那真实存在过的“艺术的迷醉”。能让洛伊在多年后重新获得爱慕,让观众获得美的享受,即使这部影片有虚构、拍摄讲述并不完美,却是最好的纪录片了。(反正…根据我见到的资料我是觉得路易的存在和邓肯的情感纠葛都是编的…)
5 ) 一个拼命的隐藏,一个忘我的自然。
这部影片里,不仅仅是曲折的人物传记剧情,更是用人物的反向典型,露骨的刻画出人物的缺陷和自卑。正所谓,人越是缺少什么,就越是要追求什么。洛伊·福勒与伊莎多拉的相遇和单恋,都像是命运的安排和讥讽,将洛伊·福勒一路拽到谷底,然后静待她自己站起来,走下自己的舞台,证明自己的存在。影片的男主角:加斯帕德·尤利尔在采访中说,导演拍摄舞蹈的过程,更像在拍摄拳击赛,猛烈的训练,加上拼尽全力的演出。而这部名为《舞女》的电影,确实给人带来的感受,不是柔软的丝绸和飘荡的花朵,而是顽强的自我展现和内心欲望的释放。
6 ) 沉重的肉身对翅膀的贪恋和追逐
洛伊·福勒的回旋舞是一门舞台综艺,为了台上的一分钟她需要同时与25位灯光师景具师舞美师默契配合,需要在力学光学数学化学视觉生理学等一大堆的公式推导中精算出穿透崇山峻岭的惊鸿一瞥,需要练就宽厚的臂膀以迸发超人的膂力来挥动一米长的舞棒带动100码的舞裙……然而,福勒帝国所有这一切,在伊莎多拉·邓肯出现的那一瞬轰然坍塌,邓肯着一条衬裙轻盈舞动几下手指和脚趾就完成了化蝶。后来,福勒当然疯狂地跌入邓肯的情网,那是沉重肉身对翅膀的贪恋和追逐……后来的后来,两人都葬进巴黎拉雪兹神父公墓,相距百米。导演筹备了6年的处女作,勉强达标的传统传记片,中规中矩行色粗粝,算是包藏四段钻石级舞蹈段落的矿石。据说舞蹈全是女主本人上阵,折叹!德普女儿首秀,化身舞神邓肯,露珠精灵一样的菇凉,强尼为之暗淡。
7 ) 过于商业
每一次Loie事业上的进步都无根无由。对于人物的刻画就是电影色调一样暗淡,可以说是没有刻画,每个人物都很空洞。故事情节的发展就像超市里卖的散装饺子一样,没有味道。电影风格妥妥的美国风,跟法国除了故事情节几乎够不到边,这就是一部美国电影。服化道很美,男主角Louies很美,仅此而已。
那几段舞全是生命 也是3星电影的救命神药 最大的胜利在于 从头至尾 我们都相信 导演对舞者有无上的尊重 把她们的喘息 伤痛和喜悦都拍得很美 于是这种信息自然而然传递给了观众
舞蹈是亮点
舞到极致的美,舞者对舞蹈的热爱令人敬佩。
黑暗中绽放的梦之花,舞台上失落的血色馈赠,舞蹈场景美得惊心失声,如兀自飞舞翅膀通透的闪蝶,如水粉画笔蘸水晕染的色彩,天赐才华与机缘,倾尽全力不计后果竭力盛开在灯光下,过早耗尽人生能量;就是感觉剪辑稍显突兀,节奏过于匆忙,若能放慢步伐,折去旁枝末节,刻画入微,会更显水准
加入女同情节完全没有必要而且喧宾夺主。电影应该是关于女性,关于跳舞,关于将舞蹈升华成视觉的艺术:洛伊·福勒的表演就像繁复主义开出的魔花,包含着她对美的极致追求,其他都只是路过。PS终于知道德普为啥现在一路扑街了——灵气都过给了女儿...
4 惊喜,好莱坞传记类型片的扎实之作,对福勒舞蹈艺术的再呈现美轮美奂,让人惊叹,虽说对其感情线的处理略显粗糙却与其舞蹈事业的起步发展转折结合的恰到好处。加斯帕德全程三件套晒优雅不能更迷人,德普女儿角色抢戏不断婊相毕露。“面瘫女”前女友Soko本色出演,有两段亲密戏不能更香艳。
不知道导演是没怎么深度做人物的功课还是就是要夹带私货,不是搅姬非要硬塞,外加黑踩同行。本来福勒和邓肯的理念就完全不一样,福勒还是在改革的基础上复兴classic dance,邓肯就完全是要摆脱古典的约束,现在看来是各有各的美,但当时意义绝对不一样。优点就是拍得真美!
绝望地自卑地拼尽全力地绽放,就像Loie第一支舞一样令人惊艳。她不能算传统意义上的舞者,舞于她是海浪中偶然抓住的求生万幸的舟。
在维瓦尔第四季组曲中开场,一副奔着Immortal Beloved去的气势,但缺了点制胜力度。光之蝶和镜中舞都美到窒息,所有模糊的感情戏在细节上都表现出极大张力。男男女女的眼睛都看遍,最后才想起忘了看自己。
心情不好的时候看的,那几场舞蹈戏配合古典乐还挺感动,女导演处女作不太了解真实人物的情况下关系是拍的挺乱的。女主不错,尤利尔演这种角色很轻松,德普女儿真是太好看了。法国文化中心完整无遮挡版。
在舞台上她裙袂飘飞,似下凡的精灵;在爱情里她一丝不挂,如卑微的小丑。你的人生如一场声势浩大的舞蹈,纽约受洗巴黎圆梦,观众座无虚席,光影幻灭间却无人知晓冰水里那麻木的肉身、痛苦的灵魂。完美呈现年度最惊艳的大银幕画面,长袖之舞叹为观止惊为天人。又将福勒与路易、邓肯的情爱纠葛暧昧描摹。
影片还原了19世纪的女性舞蹈艺术家:洛伊·福勒的多元化舞台表演。从逆光闪耀,到四色灯光的变换,再到镜像的背景。她无时无刻不在捕捉美丽的事物,再用生命向人们展示极致的美。而她一段不能用世俗关系界定的男女关系,之后又遇见了自己反向舞者的命运,更是影片中窥探人物灵魂的线索。这部影片的魅力
三段舞蹈绝美,从惊鸿一瞥的炫目,到盛装出场的震撼,再到孤注一掷的悲壮,一个为舞台而生的舞者,蜕变成为艺术疯狂的舞痴,令人动容。画面像是让德加的画有了生命,特别是白衣舞女们在林中起舞的段落,恍如羽化而登仙。加斯帕德太亮眼,他眉目低垂一落寞,满天繁星都要为他黯淡了。
三段舞蹈是真的美,每一下衣袂的飘动都是舞者对舞蹈的狂热。男主是真的帅,女二的表演确实灵动,原来是德普的闺女。
能够看到主角身为舞者的不易,几段舞蹈是亮点
@bjiff. 本意是想看soko和lily-rose depp两个幺蛾子同场竞技,结果眼睛(果不其然)全被gaspard ulliel吸去了……天啦他为什么这么美,这样的家世中落毒虫深情小公子请给我来一打……(认真地说,这个电影交给简坎皮恩来拍应该还会更好看一些。
3.5,导演筹备6年的第一部长篇作品交出了很有诚意的答卷,运镜老练而颇有个人味道,但对于近两个小时的传记片容量来说,剧情起伏不够,线条不够明晰,略显冗长。soko演技扎实,导演介绍其舞蹈部分均为本人演绎;德普女儿还需努力,但美的让人惊喜!
Gaspard真是美到令人流泪
今年目前看过视觉效果最美的电影。构图美到极致 古典画作中的场景 镜子是符号 镜中舞 光影的投射 舞动的身体 光之蝶 流动的灵气 克制的情感 精致到每帧 五感的蜜 目不转睛 电影讲述其从父亲离世时的谷底开始一路攀爬,依托舞蹈成长 自我蜕变 驾驭人生 情感的开放与表达…
作为传记片本身非常套路,也缺乏亮点,大概唯一的看点就是几段舞蹈的展现了,非常亮眼,也是让人精神为之一振的地方。另外,还是第一次看德普女儿的表演,还是挺灵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