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朋友小蚊的福,20号晚上去看了试映,现场理所当然几乎都是潮汕人。电影讲的是在潮阳金灶镇的青年369与父亲相爱相杀(大雾)的成长故事。
常规操作先说下优点:
1、电影宣传是潮汕第一部院线电影,里面的台词自然大部分都是潮汕话,并且有很多俚语,再加上本土耳熟能详的谐星(水鸡兄、方展荣等)出演,让潮汕人看着很有亲切感。虽然大部分角色讲的潮汕话是潮阳口音,适应了后也能听懂,不影响观看。不过水鸡兄他们讲的潮汕话是汕头市区口音,听着电影里明明同一个村村民的对话,一个讲汕头市区口音另一个讲潮阳口音,总有点出戏,但这一点无伤大雅。
2、电影开头没多久,老师上课讲到周星驰的名字来源于《滕王阁序》,我猜主创团队应该是周星驰的粉丝。果然电影里充满着周星驰式的无厘头搞笑。影院里隔几分钟就爆发一阵笑声,虽然讲的是亲情感人题材,但也是一部不错的潮汕喜剧电影。笑点很接地气,人物在演绎搞笑情节时也不会显得尬,为演员们点赞。
3、电影在潮汕的取景几乎是在金灶镇,那里还保存着连片的潮汕特色建筑,人物追逐奔跑的长巷,父子经常发生对话的厅堂,在镜头下有种特别的美感。印象深刻的是其中“拜月娘”的场景,每家每户都会在门口摆上贡品,成排的烛光由远及近,如繁星一般。这样的场景现在潮汕很多地区已经见不到了,那可是童年的回忆啊。
4、潮汕人生活细节的真实还原。早餐吃肠粉、拜神、骑无牌摩托车、过节在大池边放烟火……这些场景都让人觉得熟悉。不过我所知的潮汕人平时好像不怎么打麻将,不知道是不是潮阳那边的特点。
5、电影对潮汕多个习俗的展现,还有在剧情中把潮汕食物恰到好处地融入,这些就不细讲了。
接下来说说个人觉得的不足之处(抬杠总是比夸奖容易讲):
1、剧情还是比较俗套。不爱读书的儿子与望子成龙的父亲,这两者的矛盾是很明显的,那么接下来剧情的走向也大概能想到。儿子不读书与父亲会有一次冲突,儿子决定外出闯荡与父亲会有一次冲突,儿子闯荡路走歪了和父亲又会有一次冲突。那生气的父亲扇儿子一巴掌这种剧情应该是会在哪次冲突中出现的。所以当最后一次冲突,这个扇巴掌剧情发生时,观众想的可能是“哦,终于打了。”
2、具体情节上用力过猛(注意了以下严重剧透警告)。
小镇网瘾青年369一直不爱读书,高中晚自习企图溜出去网吧被发现,然后就被勒令退学了(可能之前有前科且屡教不改)。不读大学又不去蓝翔,在镇上混了六七年一事无成(你爸居然能忍)。随后担心被绿,前往深圳见初恋被强行喂狗粮,愤而离场后参加网红选秀。在猪对手的烘托下被选中当主播,没多久就有了百万粉丝,又因拒绝卖三无保健品后再次失业,回家重整旗鼓杀回深圳,在这寸土寸金的城市开了家网红牛肉火锅店(要门口排队等号那种)。
虽说故事需要情节推动,但也不用让男主前一个场景唱着歌显得很享受校园生活,后一个场景就直接退学吧,而当上百万粉丝级的主播这种事也是很难的吧,最后靠着父亲的积蓄在深圳开网红店也不是一下能做到的吧……可能由于电影篇幅原因和情节的侧重,导演简化了这些情节的中间过程,所以看着男主后面经历就是瞬间大起大落大起大落大起,已经超脱现实了。其实最后男主回家和父亲冰释前嫌,男主说自己已有计划时,故事就差不多可以画个句号了,适当的留白也许会更让人有想象空间,不一定要有个完美的结局。
影片讲到男主从小镇到深圳闯荡,可能也是希望引起众多在外拼搏的潮汕中青年共鸣,但像男主那样的经历也太不具代表性了。大部分潮汕青年的经历其实就是规规矩矩上完高中考个外地大学,然后读完大学在当地就业。经历虽然不够跌宕,但与潮汕父辈的矛盾却是同样存在。假设男主以这种经历展开的话,平淡却真实的生活或许更能打动人心。
3、潮汕标签化。导演试图通过影片展现潮汕的风土人情,而且确实做得很棒。不过对于潮汕人的两个标签还是在影片中展现了,不知道是不是导演有意留着调侃的。
一个是潮汕人很会做生意。导演和男主在彩蛋中讨论剧本,说要拍出潮汕人会做生意的特点。相信很多潮汕人在外地介绍自己的籍贯后,对方都会说“你潮汕的啊?听说你们潮汕人很会做生意啊!你家里开什么厂的啊?”每次听完也只能露出职业假笑附和一下。潮汕虽然出了很多商业大佬,但潮汕人不是都会做生意的好吗……大家都做生意的话,谁给做生意的人打工啊……
另一个是潮汕人生女儿的话会一直生直到生出男孩。片里有个吃喜酒场景,一个青年向他长辈推荐男主卖的三无保健品,说长辈家里都生了四个女儿了,喝这个准能生出男孩。现在很多潮汕家庭家里也只有一个小孩,而且也不是非要是男孩的。
这两个地方,作为潮汕人看可能也就一笑置之,毕竟自己清楚实际情况,就是怕外地人看到后说“你看潮汕人自己拍的电影都实锤了,你还不承认?”
4、虽然影片主打亲情牌,但由于俗套的剧情、男主超脱现实的经历,本人看的时候并没有被电影打动。有人说希望能在影片中看到反映潮汕地区的一些社会问题,这一点影片也没有着重表现出来。个人对这部电影的定位是一部有浓厚潮汕文化的商业喜剧片。
大致是这样了,虽说不足的篇幅好像比优点还多(毕竟抬杠容易),但瑕不掩瑜,还是感受到了创作者的诚意。非专业人士,非专业影评。
注意:本影评是以一个潮汕人视角来写的,对于潮汕人,抱着看喜剧片和潮汕风土人情的想法,还是值得一看,而且在影院里面,一大群潮汕人看会更有气氛,更容易笑。(我相信很多人在家里一个人看喜剧片的时候笑点会变高。)
对于非潮汕人,因为不确定那些笑点能不能get到,就不好说了。非潮汕人看完可以来说下感受。
潮汕本土电影搬上大屏幕,你问我第一次听到这个宣传的时候是怎样的感觉,那我必须肯定的说句 “浪显,着拉支持”。不过又陷入了沉思,潮汕这个可以说现中国生活文化习俗最为复杂的地区,导演是否有能力讲好这边土地发生的故事,是否能够塑造一个典型的潮汕人形象。
今晚看完,真的真的太令人失望。开始一点点聊起
传达的潮汕,天啊这个是我最想忍受不了。赌博,喜欢在街头巷尾说长道短评头论足,出口成脏等等的丑陋面,存在吗?不护短,确实存在。你也确实花了大篇幅去刻画了,可是这就是你要传达的意思。让世界知道潮汕人有多丑陋吗?有多少人经过漫长的戒赌,重新获得生活,请关注下。在街头巷尾说长道短的大妈们,在你有红白事的时候,那也是非常热情的帮忙,你倒好最后369改头换面回来你还安排大妈嘲讽一番,真心佩服。导演你撒的网是不是忘了最后要收回来。拜托,我们这种在外面辛辛苦苦打拼树下个形象真的不容易。
人物,从演员讲起,首先优秀的演员(至少合格)是讲好一个故事基础。值得肯定的校长和西门叔确实把各自的角色演绎的非常好,特别校长那自然流露出来的潮普直接将我带回了读书年代,不过不幸的是很快主角又把我拉回来。好了男主,那表演水平绝对是快手级别的。开心就卖傻,情绪激动就面目狰狞,在他身上完全体现不了那种学生到社会人的转变,哥,表演是要走心的好吗。再说男主他爸,知道是素人后我倒是宽容很多,在这部戏里,就是时而超神时而超鬼的存在,打电话求职那段低声下气的很出彩,不过在训儿子确实有点拘谨。至于其他路人(校董,老师,社会人等等),不想说了,导演你没看出来他们都在躲着镜头吗?哪里有镜头感,就凭他们怎么串联起剧情。
剧情,前半部分完全是割裂式的表演,你在想着怎么串起来的时候,导演猛的给你切到下一个无相关的镜头,给人一种剧情靠来小视频拼凑。男主这条懵懂初恋爱情线,就更莫名其妙了,我怀疑设置这个爱情线就是单纯的为了表现两个笑点,一个撞车和放学一起走回去,而且这两个真的很low,不好笑。哪怕你在女主身上多一点点的镜头,让我们能够感受到女主的魅力,都会好很多。男主成长的剧情,就特么更看不懂了,导演你真的去问问你父辈是怎么一点一点打拼再来拍好吗。高中不学无术到退学,等过了7,8年,就这样大篇幅的说了一堆渣事,后面突然的就直接浪子回头?
笑点,好吧我全程冷漠。段子要在合适的故事情节上才会有效果,这种平凑式的叙事方式真心难,对哦我知道你在模仿香港常用喜剧套路,例如塞裤兜,被追砍等等,说不好听点你是为了放段子才写的剧情。还有屎尿屁真的过时了。
最后说说我觉得问题最大的,取名,天啊,因为情怀你直接取了个369.你是吃定潮汕朋友们会吃你这套情怀吗?这根无名氏没啥不同。还有想曹集,蓝国国这种低俗的名字能出现?你自己想想吧。
不想写了,最后希望导演放弃拍电影吧,你这水平真不行,带上主角去深圳开牛肉火锅吧。我看行
还没上映的时候,我看到这部片子的宣传物料内心就紧张得一批,有一种烂片预警的感觉,没想到原来一部烂片可以烂成这样,真是没眼看(/▽╲)。
如果这都不算烂片,那逐梦演艺圈和小时代的棺材板就真的要压不住了。对于这样的电影,我也学一学那些粗俗的五毛用五个字来评价一下“甲支浪平样!”(什么捷豹玩意儿)
好多人说,你知道他们拍摄有多努力多用心吗?好的,如果努力用心就能及格的话,毕志飞最应该及格了。这部电影有多烂,各个方面来点评一下。
①视听语言
镜头拍摄上,可以说是毫无亮点,学生作品的水准,为了叙事而运作的镜头,一点镜头语言的知识都不懂,讲真的就像拍vlog的水准,一个镜头可以架在那里不动我就不动了,能不换就不换。垃圾!
②叙事性
故事讲得不清不楚,故事的高潮还没开始就已经结束?!看得我一脸懵逼,散四哭父(如丧考妣)地抒情倒是很牛逼,像这种叛逆少年最后和父亲握手言和的戏码,相似的电影已经有那么多,不求您讲得有多出众,至少拜托您能不能把故事讲好?
既然讲故事讲得像中学生作文“我和我的父亲”的水平,那就求您别瞎几把绑架潮汕情怀在故事里了,真他妈恶心!潮汕人的精神在你眼里就是你电影里呈现的屎一样的东西?潮汕人的团结就他妈体现在全村人拿起棍棒和外地人械斗??!!你说你馬呢?你莫不是要把潮汕人排外这个刻板印象根植到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我去扑领母!(我谢谢你啊)
叙事的过程中,像我刚才那样的粗口不绝于耳,真他么粗俗!垃圾!讲真的,王晶《追龙》里面那两三秒对于潮汕人团结的刻画,以及那两三分钟对于潮汕地区那种不沾染任何世俗的乡土气息的爱情的刻画都要甩这部烂片10086条街,虽然说王晶也不算什么好导演,也是烂片king,但是大咖一出手,真的就比这些脑子里只有屎尿屁和情怀营销的烂导演要强万倍。
用不好地方符号和习俗就别瞎用,建议导演过几天去买一张人家《草戒指》的门票去看一下人家怎么是怎么讲故事,怎么把地方文化符号运用到故事里去的。
③演技
潮汕地区多的是中戏北电毕业的导演和演员,制片方连挑演员的时候都是胡搞瞎搞,编剧和男主角是同一个人,自己什么水平也不考量一下。长成这个样子就麻烦你请个好看的男演员好吗?真的是纯粹胡搞乱搞,然后拿情怀割韭菜。笔者勉强也算是半个演艺圈的人,身边潮汕籍在中戏北电和中传浙传的同学有好多,所以很清楚说到底潮汕地区的影视资源如何,请几个科班出身的演员是会死吗?这部片子真的就是用拍潮汕小品的制作班底粗制滥造做出来圈圈钱的垃圾,几位“潮汕老戏骨”虽然会演戏,但是他们是话剧演员出身,话剧和电影真的不一样!
④宣发&所谓潮汕情怀
何苦拍一部这样的电影来污染中国电影市场呢?拍个三俗小品不是更好?宣发的时候拿着什么“潮汕人首部院线电影”这样的字眼大炒特炒,疯狂割情怀的韭菜,遇到别人说电影不好,立马群起而攻之,一口一句“为了潮汕电影好,就该支持他!”如果我们都用这样的眼光去看待“潮汕电影”只会让他越来越烂,垃圾就得批评,电影里穿的是笔者自己高中的校服,笔者的高中同学也有不少人都在怀念高中说电影好,让他们想起了自己的青春,但是电影又不是可以用情怀来绑架的,电影市场如果用这中情怀营销的想法一种骄纵这些烂片,只会拍出一部又一部屎一样的电影,然后把所谓的潮汕情怀葬送在这些垃圾电影里,也根本达不到让外地观众了解潮汕文化的目的,自己活生生埋汰了自己的文化就很好?台湾的电影市场也有那么多闽南语为主的电影,为什么他们就可以拍出好电影,潮汕方言作为闽语系一个支流,我们肯定也可以拍出好的作品来的,难道就这样闭门造车地抬高一部垃圾电影的地位,不思进取吗?
电影真的不是0门槛的东西,科班出身的人,至少在镜头语言的运用在戏剧情感的分寸感和把握上以及在故事的讲述上会比现在好得多,不是科班出身的导演和编剧,至少好好学习一番再来涉足吧?现在是煽情煽半天,故事没讲明白,掺杂些低俗笑点,圈一波低俗观众的粉,真让人恶心!
先前第一次看到电影宣传片,感觉蛮期待的,潮汕人也有自己的电影了,慢慢的也关注了这部电影的公众号,发现满满的商业气息,各种道德绑架,怪排片率低,还有今天又怪起了评论中不好的评价来。
我想说排片率这个取决于你们自己本身的宣传,要想排片率高,请多推广,如果院线都看不到宣传,凭什么承担风险给你们排片?如果给你们安排了好多场排片,却没什么人看,这损失谁承担?假如你们的宣传做到位了,铺天盖地是,院线肯定也有信心给你们多一点的排片。
每个人成长都是不一样,自然有人看了觉得好看,也自然有人觉得不好看的,这太正常了,你们却说别人故意为之,这是一部小成本电影,也没有什么大牌明星,对其他电影构成不了威胁,谁没事故意给差评黑你们呢?你们是被迫害妄想症吧!还有你们叫人多发表好点的评论,抽送明信片还是什么的,这不就跟雇佣水军刷好评一样吗?只不过把钱变成了礼品。
原先还觉得你们真正用心在做电影,看了你们的公众号文章才发现,并不是这样的,总是怨别人,这是潮汕人的本质?潮汕人可不是你们这样的,赢得起输得起,也绝不怪天怪地,爱拼才会赢,而不是怪别人才会赢!倒是知道潮汕情怀是个很好的宣传点,这一点精明。
这种种,可以看出并非真正用心做电影,而是要票房,真心做电影就不怕别人的批评指正,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别被迫害妄想症了。 一分都不想给的,这一分就当给潮汕笑星带来的笑点及情怀。 希望你们是真心实地在做电影,而不是为了票房,总是怪这个怪那个的。
全文无剧透
今天作为潮汕人,刚好看了前端日子转遍朋友圈的风风火火的影片《爸,我一定行的》。
在进电影院之前,特意看了下豆瓣界面,打开都是这种状况:
最高票的情况
但看完,其实没那么糟,说是潮汕元素的大杂烩其实不见得,影片中街坊的咬耳朵,拜月娘,放烟花,包括一口潮普的校长,在故事主线中的镶嵌都是颇为自然的,并没有那么刻意,坦白来讲,如果是潮汕人,这些元素恰恰是将你与这个故事拉近的元素,你总会想起你初高中的潮普校长,小时候的黑网吧,每次拜月娘的不耐烦,包括冒着热气的潮汕肠粉铺,都可以引起一波回忆,更不用说,全片最为亲切的潮汕话和俗语,记忆最深的莫过于那位校长一口潮普的用潮汕俗语骂人“臭(cao)嘴浪面”
▲
拜月娘
而影片讲述的故事,其实具有不小的真实性,影片中段甚至有一点揪心,具体剧情就不剧透了,作为潮汕人对这种境遇还是很感同身受的。
作为一个父子题材的影片,片中对于潮汕父亲形象的展现极其精彩,当然也得益于饰演父亲的演员表演很自然,内敛,含蓄,少言,但却在动作上不自觉的表现情感,扇了一巴掌后伸手想查看伤势,坐在摩托车上慢慢把手搭上儿子的肩,甚至于在儿子离开后静静的洗着碗,终于忍不住暴怒把锅一摔,都是典型的潮汕父亲,父子的对话也极具潮汕特色,明明有千言万语,传到话筒里,也只有“我明天回家”“好”而已。
缺点,也很明显,年轻人的表演略显浮夸,虽然女演员都很漂亮(怕不是要将潮汕女孩的好形象贯彻一下?)但男演员们略显浮夸,在影片重要的哭戏上太突兀,甚至让人想笑.....
总的来说,这是一部为潮汕人定制的电影,乡音,乡景,乡事,虽然影片整体介于成熟与未成熟之间,但在各方面相对教均衡的情况下,作为潮汕人,情感加分下,是值得去看的一部片子,当然这部片子的最大票房,肯定是在潮汕地区了.......
至于豆瓣很多人觉得这是一部烂片,但我不知道烂在哪里,作为我来说,我觉得,一部影片,能不能让我进入这个氛围最重要,虽然有瑕疵,但是一点也不影响这部片子整体的氛围营造,我们总不能希望这部片子能够去讲潮汕文化这种大议题吧,再者,这种不接地气的大议题,如何能成片还是一个问题,眼高手低,倒更难做好。
一年前,狗哥在公众号“万二之首”上提及要拍一部属于潮汕的大电影。
说实话,我挺不看好。
你想想,万二之首做的是什么内容?就是每天拍些搞笑段子编成的小视频。
虽然累计了不少粉丝,也偶有佳作,但更多时候还是乏善可陈。
如果他只是在做一个大众化的视频平台,接接广告,赚点钱,我觉得无可厚非,挺好。
但在这种情况下,说要拍电影,还是院线的,换作谁都要在心里打一个问号,甚至会觉得这是一件自不量力的事情。
可能狗哥他们自己都没有十足的把握。
但可能是出于对电影的热爱,出于对潮汕文化的热爱,又或者是单纯地对偶像周星驰的追随,狗哥让我们看到了要把这部作品完美呈现出来的热忱和决心。
每次看到他晒出一些关于拍摄过程的照片和文字,无论好玩的,或是辛苦的,都让人感受到其中满满的真诚和用心。
我竟也默默地开始对这部电影有了期待。
记得他们招募群演的时候,我还曾犹豫过要不要从广州搭高铁去深圳,后来还是没有去,怪我懒癌发作,不然兴许我也可以在大银幕上看到几秒钟的自己。
不管如何,能凭借一己之力,将自己的故事搬上银幕,这点我是佩服的。
但话又说回来,我们还是得以作品本身的好坏来做评判,观众不会因为你够努力就给你的电影打高分。
一个月前,预告片《潮汕方言电影登陆全国,这次要带上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去电影院》出来后,瞬间刷爆每一个潮汕人的朋友圈。
不少非潮汕籍朋友也难以幸免,毕竟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潮汕人,有潮汕人的地方就有人转发到朋友圈。不到一天,这篇内容就已经达到了四百万的阅读量。
平时都不轻易转发文章的我,也忍不住按了分享,单单预告片我就连着看了三遍。
这内容拍得有笑有泪,有血有肉,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
但我内心还是隐约有些担心,毕竟预告片不能说明什么。预告片好,但正片烂的电影比比皆是。
直到这周,在坐满了潮汕人的影院里看完了点映,直到大家笑了又哭,哭了又笑,偷偷抹着眼泪,直到彩蛋出现,全场发自内心地一直一直鼓掌,我才发现,我的担心是多余的。
坦白讲,这电影确实有很多不足,比如某些镜头的切换生硬不连贯,某些场景的调度不成熟缺乏可信度,故事线编排侧重点不突出,结尾结束得太过仓促等等。
但它却也足够真诚打动人,真诚到可以让人忽略掉那些技术上的缺点。
当然,技术上也不全是缺点,比如色调其实就挺好,很好地烘托出了乡村的静谧之美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祥和安逸。
比如配乐也很棒,请的是南澳岛的民谣乐队玩具船长,词曲极具时代感,传统又不古板,充满感染力,一下子就能把人拉进电影营造的故事氛围里。
还有,虽然故事重点讲述的是稀松平常的父子情,但却因为有很多的合理冲突设置,让故事变得跌宕起伏,丰富精彩。
比如地理上的冲突:农村与都市;人物和环境的冲突:安逸的农村和叛逆不安分的男主;人物和人物的冲突:不爱沟通的父子,渐行渐远的校园爱情,主角与配角的冲突,等等。
内容没有局限在潮汕人的文化情怀,你所能想到的潮汕美食、习俗、俚语都巧妙地穿插在故事中。
故事线也不单一,是亲情线、爱情线、事业线还有辅助线的多方面融合。
配角虽没一个是专业演员,但却都有着出色的演技。台词的提炼经典、生动、充满生活气息和亲切感,那就是潮汕人民日常会有的交流方式。
比如跟亲戚借钱,比如看见谁家儿子从外归来都要问一句有没有带个老婆回来,比如姥爷宫前要寒暄谈论家长里短议论别人是非,等等。
另外笑点和泪点的设置,大多也很自然、准确。笑点不尴尬,泪点不煽情,一切恰到好处。
很多人担心,里面的笑点会不会只有潮汕人才能get到,但这种担心其实是没必要的。
因为除去俚语之外,里面很多笑点和泪点其实在全中国都是具有普遍性的,非潮汕人同样可以有相似的观影体验,产生同样的共鸣。
虽然拍摄地点选在潮汕,也融合了各种乡土文化,但主旨并没有局限在潮汕的框架里,表达的还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父亲希望儿子好好读书,将来能考个好大学,结果事与愿违,儿子常常全校倒数榜上有名。
没心思学习,只顾着给喜欢的女生送情书,黑板报都要画上她的样子,广播稿都藏着她的名字。
不爱学习,翻墙逃课,被教导处抓住还顶嘴,最终被开除,老爸拉下面子去跟校长求情都没用。
后来父亲只得各种托关系,让儿子能够学得一技之长,在社会上立足。
你看这样的故事搁哪哪都有发生过,这样的故事受众面广,但要打动人却也不是容易的事,如何将老套的故事讲得不俗套,这就要看导演的功力,幸好他交了一份还不错的答卷。
整部片优点缺点并存,内容充斥着市侩的粗口和痞气,但整体看下来却给人一种接地气、充满人情味、人性美的温馨美好之感。
入流与不入流在这里得到完美地融合。
导演并不避讳,既将文化里的精髓展示给大众看,也将文化里的糟粕都一一摆出来。
把自身的问题拿出来这是需要勇气的,但在这里我还是觉得要和大家强调下,重男轻女也好,妄自尊大也罢,这不仅仅只是潮汕的问题,而是全中国的问题,这其实不是地域问题,而是年代的问题,这样的问题在8090这代人身上已经不多见了,潮汕自然也是如此。
我们总能看到自己人骂自己的现象,潮汕人在骂身为潮汕人可耻,中国人在骂中国人可耻,本质上都是一样的。
痛恨自己文化里的劣根性,我觉得骂没有问题,但仅仅只看到它的缺点却看不到它的优点就很有问题,任何事情都要一分为二来看待。
但我也要强调下,不好的东西就是不好的,你不能因为导演把那些东西放到电影里,就觉得这是好的,是值得炫耀的,这不是导演的初衷,千万别弄反了。
好了,这些关乎三观的,我们就不过多讨论了。
还是说说电影里打动我的一两个桥段吧,会有剧透,请自行决定是否继续阅读。
我想,最打动我的应该也是大多数人的共鸣点,也就是父子关系。
男主被学校开除,想要找工作。
父亲训完他之后,默默地拿起固话,拿出手写的电话本,一个个打过去,跟人家寒暄问好,问有没有好的工作介绍给他儿子。
镜头里昏暗的灯光,四周一片寂静,只有电话的按钮在嘟嘟地响着,父亲瘦弱又唯唯诺诺向人求情的背影,看得我想哭。
记得我们家里也有一本手抄电话本,又破又旧,上面的号码写得毫无章法可言,除了我爸妈,一般人很难看懂。
记得我初中时候不知道哪根筋出了问题,一心想着要去镇里最好的中学读。
老爸二话不说,想尽了办法,要到了那个学校校长的电话,又是买烟又是送酒说尽了好话才让我进入那所中学,当然主要还是因为我学习好。
但父母那种为了子女不顾自己面子的事情,我想是很多人都能感受到的,这也是电影打动人的主要原因。
不过我从小到大,很多事情都是按着自己的想法去做,我要做什么,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从来都有自己的判断,父母很少约束我,干预我。即使有,也不会完全影响我。
我想这其实也是很多出来社会打拼之后的年轻人所具有的特点,并不会因为父母觉得你不行,你就认为自己不行,你努力生活其实也不是为了证明给父母看,只是想按着自己想要的方式去生活,证明只是一个顺带的事情。
而这种方式很多时候和父母所认可的标准其实是不一致的,甚至是相违背的,他们会认为你叛逆、任性、不孝顺。
父母会因此难过,我也会为他们的难过而难过,但只要是我认为对的,我就不会放弃自己所坚持的,也只有这样,他们最后才会承认你的能力。
就像故事后面,男主骑着摩托载着父亲去菜市场买菜,父亲坐在后面,脸上没有表情,手却慌乱得很,不知道要托着后面,还是搭在儿子肩膀上好。
后来搭上去的时候,男主笑了,我也跟着笑,这其实就是对儿子能力的一种肯定。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动人的地方,比如和喜欢的女生通信的过程,比如哭着和父亲通电话说想回家,比如父亲看到儿子的信件才发现儿子远比自己想象的有想法,等等,这里就不过多剧透了。
总体来说,优缺点都很明显,但那些缺点其实也是一般人不太会去在意的地方,而优点又恰恰能戳中很多人,所以我是很推荐大家去看的。
写完这篇影评,我也准备去二刷了。
点映的时候,见了主创团队,导演和主演们都到场了。
演老爸的阿叔真的很有趣,他说自己之前没演过戏,在卖麻叶和肉丸子,有闲的时候就在家帮忙带孙子。
现在没闲了,演完这部又被别的导演相中,准备拍别的戏去了。
真是让人羡慕,我只想对导演说,拍第二部的时候,能否让我演个傻子?
说笑啦,傻子这种角色还是得让导演自己来。
就这样,最近拖延症有点严重,终于赶在上映首日把影评写了,求留言求转发,另外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黄小五littlef5ve
最后的彩蛋千万不要错过,全场爆笑,真的 有人说粗话太多,这方面确实是有点太多了,不过狗哥高中那个年代应该就是粗话遍行的年代,所以他拍出来的可能也会带有这样的(纯属个人猜测,别喷我) 还有一个就是逃课就导致开除,这个有点牵强吧,记得我初高中的时候还是有很多人逃课的,也不至于开除,其实可以是369自己不想读之类的也可以吧,不一定非得是什么事情,我的高中同学就有很多读到高二不读的。 还有的说圈钱的,我看完有看第二遍的冲动,虽然是有情怀在的因素,但是也是电影本身的因素占了更多。
前半部分没有太多的感同身受,毕竟在学校的时候我可是乖乖女一枚,但是还是很符合我的学生时代,毕竟那时候确实有一些人是逃课不读,然后被抓到。那时候不能在课堂上睡觉,会被老师点名。 后半部分在深圳打拼的时候比较有感觉,毕竟也是一个在外面打拼的人,有时候真的很累,想回家,但是想到我至少要在外面努力一下,至少要失败过才不会后悔,有时候也会想,怕什么失败,大不了回潮汕,哈哈哈。 再说到剧中的父亲,像极了我的父母,每次我说要回家,他们就说好,注意安全,不会过多表达什么,要走的时候也是默默地,不会表达太多的情绪,但是每次我妈总是会拿很多东西给我带来,我爸总说,家里的东西是最好的,哈哈哈。 最后的彩蛋真的是太搞笑,看到彩蛋的时候全场爆笑,让你们看看潮汕人的团结。 虽然可能剧情方面确实有点不衔接。
先说到这里了,等想到什么再来补充。
看完之后都不想去潮汕了
如果胶己人给胶己人评分就可以为所欲为的话,那真的就失去了原本的意义了。片子拍出来确实有进步性的意义,但从内容上来看,不成熟的、突兀的地方确实很多,这是不可否认的,但是主创没有很明显地在片子中卖弄情怀,还是能看出用心拍出来的,虽然结果不尽人意,但作为胶己人还是骄傲地支持
潮汕方言电影初试啼声,作为“家己人”铁定支持,虽没有跌宕起伏的剧情,但至少故事完整,胜在接地气,也不尴尬,各种有地域特色的风物也展现得较为自然,不像以前《鮀恋》那样生硬安插,用电影的形式让更多人了解这一方水土不是坏事,作为本土第一部面向全国的方言电影应当为它喝采,多打一星因为乡土滤镜和稀释无脑黑。
彩蛋我喜欢,歌曲也很好听,画面更是唯美,故事也贴近潮汕青年出远门打拼的生活;今日凌晨十二点首映,豆瓣上大多都刷一颗星,让我不得不怀疑有看都没看过的「黑子」。心目中三颗星,但是我给五星,任性
潮汕话和粗口很接地气,整体完成度还是不错的。父子关系和个人成长的主题应该是能引起不少人的共鸣的,可惜的“束缚”的主题点到即止。比较大的问题是有一些情节的设置为了推动剧情的发展显得比较生硬,还有一些小细节的设置也是很有目的性就是放在那里等你哭的。另外配乐很罐头很出戏,能用上笛套音乐就完美了。潮汕圈子口碑发酵板上钉钉,希望票房会好。
內部點映看的,學生作品的感覺,而且還不算優秀的學生作品那一類
行个屁,不过一场打着方言电影情怀的闹剧,从后半段开始就没有任何电影感了……
什么镜头的美感剪辑的流畅是真的没有,但那又怎样,一句扑领母的亲切感都让我泪流满面。
我想说。摄影师不错。其他的算了吧。
从校园嬉闹到闯社会的青春轨迹,即便褪去潮汕文化的标签,整体也比之前很多内地青春片要接地气不少。无疾而终的校园恋反倒是令我感动的点。直播部分的剧情推动较生硬,但也算是参照了当代最具眼球的社会标签。显著区别于文化语境的北漂梦,南方这些年一直浸淫的是深圳梦。
不要以潮汕情怀来卖弄人!剧情一般,演员除了2个老戏骨水鸡兄可圈可点,其他人都很业余。导演根本没有用心去拍摄潮汕风土人情,请参考本土港片(香港没有潮汕大吧)再参考台湾小清新台语片,人家都冲出亚洲了!潮汕籍出色的导演太多了,李安,徐克,杜琪峰这些就够浪险了!他们没拍过潮汕风土人情吗?别说他们王晶等很多香港导演都拍过,比如最近的《追龙》《树大招风》等,再说演员,潮汕籍专业演员很少吗?我身边都有几个是毕业于中戏的!不要卖弄情怀不要把本土人员真情流露当成噱头,这是电影需要的是专业的艺术表演,如果要卖弄情怀欢迎导演自己关起门自我欣赏还有那些你行你上啊这些人,你用冰箱还需要学会制冷吗?不好就是不好!90年代潮汕歌曲跟闽南歌曲一样遍地开花,近代有五条人民谣,这些都是潮汕文化,好的影视音乐作品值得我们去宣扬。
情怀真的可以收割一大堆韭菜
不伦不类,后半部剧本崩了,电视电影感太重。倒是展现了一点潮汕民俗风情,看完想去拍摄地的小村旅游……如果好好整合一下剧本,多加一些潮汕特色的元素,专注表达一两个点,可以往台湾的3分闽南语轻喜剧电影方向发展.....
看了预告片特别期待,节奏很好,但看了点映后觉得还没预告片好看。特别理解片里的父亲,爱子女不懂表达,默默付出,心地善良,想孩子走正道,有时显得点落伍,经历过生活的磨炼,知道原则在哪里。但这个片的完成度还是比较弱,主创说都是第一次拍电影,希望越来越好。
不知道为什么那么多人说情怀电视剧。首先你需要是个潮汕人,这部电视剧拍的很贴近潮汕的生活,一开始很好笑,中间就有点引人深思,有看到自己和父亲的影子。至于你为什么给一分,我想主要是你不是潮汕人或者根本没生活在这里。就连几个妇女聊天,二婶借钱,和找门路去找一个工作,那里我都觉得我曾经发生过。可能它不是一部满分电影,但给一分,就太低了。
酒起歌响,子孙大发展!!!
其实没想象得差,可也只能相信是把不该剪的素材都剪掉了成了这个样子
这部电影充满太多暴戾,也就是说特别不正能量。但是从潮汕的角度,确实影射了很多潮汕文化。其实说到潮汕,女性绝对有更值得深挖的东西可以表现,而不是这部电影里仅仅出现的两分钟“长舌妇”形象和吵架斗嘴的日常,而影片后面的彩蛋里则是以一群男人的义气团结来自嗨。对不起,我真的无法推荐其他人去看!其实它不能算是一部电影,最多就是抖音里的加长版视频。
这是一部6分实力的电影(满分10)但充满潮汕元素让人倍感亲切+1考虑到这是导演的处女作再+1 共8分 4星
太粗糙太笨拙了,但是还挺可爱的,居然欢乐的看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