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很具“日本”特色,人性中的黑暗面、隐藏在心灵深处变态扭曲的欲望、日式家庭文化的讽刺等等元素无不在电影中都有所展现,“罗密欧与朱丽叶”的舞台剧线索贯穿电影始终。
电影按照回忆线与现实线相互交错展开。回忆线主要讲述了美津子、妙子、映子于校园生活时期相互间微妙复杂的情感关系,三个人共同为“罗密欧与朱丽叶”的舞台戏而筹备着,相互间的情感交错也随着美津子在教室里目睹妙子与映子间亲密暧昧的关系而产生的心理不平衡达到了顶峰,当后来映子遭遇车祸身亡,美津子也自此封闭了自己,终日呆在小房间里与幻想中的罗密欧(映子)相互陪伴。随着美津子、妙子等一群亲密无间小伙伴因映子意外死亡消极服用安眠药走上楼顶那一刹那,青春时代的也以“跳楼事件”发生而画上句号。
时钟拨回到现在时间线,对罗密欧(映子)疯狂的想念与迷恋情感也随着美津子一点点成长不断的积累与放大,而随着妙子一行人闯入美津子的房门,逼迫她认清现实向前看,而后又遇到了“北九州杀人案”的原型村田,美津子生命的残酷旅程就此开启。
开启美津子生命残酷旅程的村田显然不是一般人,看完电影后,我觉得形容他为“传销”头子一点不为过。满嘴的漂亮谎言、邪恶的控制人心手段等等特质让我瞠目结舌。他先是与妙子姐姐相识,进一步借助他姐姐勾搭上了妙子,进一步讨到了妙子妈妈的欢心,这一波骚操作一开始让我觉得有点荒诞与奇葩,但是村田显然用类似手段积攒了身边不少迷恋、爱恋他的人,心甘情愿被他支配,为他疯狂,后面他开的个人演唱会显然把这一点发挥到了极致。我看电影时候在想周围人智商都演的有点夸张,村田的话有那么可信么,但是现在一回想觉得传销人的洗脑手段往往是我们想不到的,这个社会上充斥着太多的“村田”现象。
那么,村田显然以自己擅长的手段开启了猎捕美津子的旅程,以50日元的谎言编织了一个属于美津子的“梦”。令美津子陶醉于自己的魅力之下,用香烟在美津子肉体上洛下了自己的印记、并且采取电击的方式来支配美津子精神与肉体。妙子与她周围怀揣着电影导演梦的三人组-深见、阿杰、阿信采取拍摄电影的形式,想劝说美津子离开村田,揭示村田的内幕。结果不仅没有劝说成功已经深陷其中的美津子,他们自己也在村田诡辩洗脑下也入了坑。村田嗅到了其中利益,随机也宣布加入三人组电影拍摄,为了获得拍摄资金,村田坑蒙拐骗的手段全部用尽,群体的崩坏在村田的引领下一触即发,村田用自己最擅长的传销手段给众人洗脑,电击棒成了村田控制人心的利器。一系列的惨剧随机而然的产生,深见的离开、阿杰被美津子在拍摄电影过程中用绳索勒死并惨遭分尸、妙子水中逃亡上岸后被枪杀、美津子父母被村田精神威胁并加以控制发疯最终惨遭自杀与分尸、美津子妹妹与她自己最后双双走向死亡等等,可以说剧情很疯狂。
结尾极具讽刺意味的是,美津子一开始就了解了村田骗她事实,也知道阿信就是潜在杀人犯,只不过是借助他们之手把自己所厌恶父母(父亲多次出轨,父母从小到大对其进行严格的精神身体控制,灌输家庭观念)、妙子(生前抢了其最爱恋的人-映子)等人解决掉。而这一切的一切都始于“失去罗密欧”,经历了内外在的崩塌,最终走向了彻底死亡。50日元的硬币也成了美津子黑色人生掩盖下的纯情与美好。
除了村田之外,另外一个杀人犯阿信,他与村田两个人同时拍摄起这场电影。他们在电影中充分践行“自由”理念,胡作非为,最终,他们也走向了属于自己的“地域之路”。
01
“我不喜欢小津安二郎,因为小津是日本电影之神,所以我是一名无神论者,更是一名反神论者。” ——园子温
这一次园子温终于愿意好好讲一个完整的故事了——《在无爱的森林呐喊》,苛刻的影评人称这是多年烂片之后的迷途知返。
在这部电影里,导演努力做到了克制,以往标签式的血腥和凌乱的叙事,非常规的剪辑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克制——这对非园子温的影迷来说是一次颇有诚意的示好,忠实影迷也能从中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
要让园子温这个怪人心甘情愿地克制自己的想像冲动极为困难。《在无爱的森林呐喊》做到的克制,具体原因不得而知,也许1961年出生的他年近60,心态大变;也许是资本方Netflix带来的资本压力,要他向更多的网大观众妥协;也许是他多年烂片之后的迷途知返——抑或兼而有之。
02
初识园子温,一定对屏幕飞溅的血浆印象深刻:有人深感不适,有人却觉得远远不够。前一秒对导演残酷诡谲的想象力所折服,后一秒又可能转过来嘲笑导演的道具和血浆好假。
像园子温这样偏好血浆飞溅的日本导演不在少数,血浆飞溅,这几乎是B级片的必然选择——以最低成本换来观众最大化的感官刺激,非血浆莫属。可是用的多了,我们也就慢慢免疫啦。
电影方面,园子温是半路出家,早年以诗人身份见诸铅黄小报,据说后来流浪纽约期间以大量B级片充饥,刻意保持跟主流电影的距离。也许他知道,主流电影也不会轻易接纳他。
身着水手服,相貌清纯的高中女生从来不会在他的电影里缺席,导演为何如此热衷于刻画这一群体,一种解释是为了弥补导演自己的学生时光——导演曾经中途辍学,也许对学校最后的一瞥就是身着水手服的女生。另一种解释是也许这一形象更加符合导演的电影气质。
如果电影有性别的话,毫无疑问他的电影是阴性的;尽管场面看起来血浆暴力,但这种暴力是属于女性的,阴执,声嘶力竭,歇斯底里。女权主义者尽管指责园子温的电影剥削女性性别价值,但他的叙事通常是主流的女权内核,非主流的叙事方式往往为她带来误解和误读。
校园,血腥,暴力,突如其来的残忍孽杀,师生之间的对立,家庭性别倒错——园子温不厌其烦地书写他对当下的仇恨。他也像他拍摄的主角一样歇斯底里地呐喊。
03
他的电影多来自真实事件改编或灵感来自真实事件,《在无爱的森林呐喊》同样改编自真实事件。这个真实事件的内核十分值得玩味。
开篇记者报道森林枪击案,疑犯尚未锁定;整个电影奠定现实主义基调。
接下来男主村田出场。
——你知道杀人是什么感觉吗?
餐厅侍者一惊,村田赶紧圆谎道:
——我是一个电影编剧。
男主初次出场就展现了他圆滑世故,精于观察,玩世不恭的一面。他以编剧的身份出场,为接下来发生的故事提供了注释——如果你看完电影再回头品味这句话,木村确实是整个事件的编剧。
故事其他角色相继登场。简单说就是东京的一群热血青年,渴望拍一部独立电影,走上电影导演的职业道路。
他们憧憬的电影无所不能,只是他不知道的是接下来将要发生的事既在电影里,也在现实里。
身着水手服的高中女生又一次出现在园子温的电影里。这一次她们也没有逃脱被孽杀的命运。
这群热血青年被田村的魅力所吸引,他们决定要以田村为原型创作这部电影。所以他们接近田村,窥视田村,打听田村;同时他们也在接近危险。
田村利用胁迫殴打威胁等手段纠集起一个乐队,舞台上的田村魅力四射,台下是他的粉丝——多半是受他欺骗的女性。奇怪的是尽管被欺骗,这些女人还是趋之若鹜。
女人的生活太无趣,如果生活中有那么一丝逃脱的机会,被骗又怎样?
——请叫我纯洁,纯洁就是我本人。
田村在舞台上演唱。
——请叫我纯洁,纯洁就是我本人。
热血青年在电影里拍摄。他们把田村的生活照搬进电影。后怕的是如果照搬现实,邪恶也要一并接纳。
田村发现了这帮偷拍他的热血青年,便要求跟他们一起拍摄,并以老大哥的身份确立了在团体中的地位。田村带领他们去公司为电影融资,计划失败便暴力威胁。
拍摄中,编剧身份的田村突然抢过摄像机干起来了导演。
谁是导演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拍出好片。
田村的观点贯彻在电影里——人生等于电影,电影等于人生。
既然我们拍的是流氓电影,就让我们维持流氓作风。
不堪忍受流氓作风的人离开了,剩下的受到田村的控制和胁迫。此时他们更像一个邪教组织。
为了电影,他们无所顾忌。他们一边逃亡,一边拍电影。此时已经分不清楚他们究竟是在逃亡还是在拍电影。
团队中开始有人对这种拍电影的方式提出质疑——这不是电影,这是犯罪。
——我很热爱电影,能死在电影里我很开心。
田村导演了这出杀戮戏——以电影之名,勒死了质疑的成员。
此时电影=现实=犯罪。
他们原本只是想拍一部电影,没想到却拍成了现实。此时电影和现实竟然魔幻地倒置了。
电影幻化成现实,现实倒置成电影。两者呈现出奇妙的互文关系。
田村在剧中未直接杀一人,直接动手的恰恰是这些受害者本人,他只是一个教唆者。就像开篇时田村亲口说的——我是一个电影编剧。
园子温在剧中没有交待田村的结局,而是以一个超现实的镜头让他被带往地狱。
田村是怎样一个人呢?导演对他什么看法?
田村是一个教唆者,他教唆犯罪。罪恶存在于人心,田村之流的存在只是唤醒了罪恶。
田村深谙社会规则,加以利用,一方面又嘲笑社会规则。剧中他把一对严苛的父母教导成朋克,朋克父亲大喊no fature,此处十分动容。
逼仄的日本社会,没有未来。
导演对田村的态度十分矛盾。田村是教唆者,也是觉醒者;他以罪恶的方式对抗了平庸的社会。
之前是看了剪辑片段,对女主刻板印象就是呆呆的眼镜妹,,后来尽量避免被剧透然后看了个爽,看完结局立刻又重温了一遍,所以现在写出来的是仅凭现在的视角看到的、不掺杂质的个人观点所以可能会有很多错误和过分解读。
映子:我是罗密欧,是罗密欧吗?
蓝发女:映子扮演的罗密欧!
映子:我是映子!映子映子
美津子:你是罗密欧!
炸毛和黄毛进女主卧室眼睛紧盯着女主,杀手先环顾四周,眼神->本来堆放玩具的地方-雕像-女主身上的伤-女主的眼睛,确认过眼神~你也是变态~。。装得害怕死了,感觉是三个人里边最正常最有同情心的人,甚至有点用力过猛。
连环杀手的镜头很少和俩愣头青(炸毛和黄毛)一起,尤其是人很多的时候,几乎被挤到角落里,作为围观群众偶尔起哄。
炸毛:听诈骗男谈论性虐话题的时候特开心还鼓掌,后来受不了暴力跑了。
杀人犯:我真的我都不忍心看你知道吗我要被你们吓死了我都我真的你根本就不知道(不过我觉得杀人犯恶心应该是真的,他下手还挺干脆利落的,可能没见过这种奇葩的岔劈和怂逼的诈骗犯)
差不多从他们逃到小别墅俩人就开始不装了,二刷的时候领悟到了非常明显的暗示(是明示),蓝发女也开始感觉尼玛不对劲俩人人设有点崩,此时黄毛还在和杀人犯诉苦,诈骗男还以为事情掌握在他手里。
俩人玩厨房小游戏切菜烹饪,开心!蓝发女:思考人生并且瑟瑟发抖
然后差点逃走,被电了一顿送到医院,坐等被骗的找上门和那俩人领便当。
此时女主计划:
√ 妙子
√ 阿杰
√ 她爸和她妈
待完成:亚美(亚美很快和女主领便当了)
(一)魔鬼游戏
《在无爱之森呐喊》令我联想到导演园子温的前作《真实魔鬼游戏》。
《真实魔鬼游戏》这部电影构建了一个意指鲜明的超现实寓言——女主角等一众女性作为游戏角色被男性玩家们操纵,少女在逃避追杀的过程中产生了反抗意识。男权主义对女性的玩弄、残杀即是这场“真实魔鬼游戏” ,恐怖的男权游戏清晰地指向现实男权社会这一巨大的“杀戮机器”,而我们都生活在此间。
园子温在两部影片中都呈现出激进的女性主义思想,揭露掌控权力、秩序的男性之所作所为。但同时园子温也是悲观的:《真实》中的女性通过自杀来救赎,《无爱之森》则令女主角完成反抗后最终仍丧生于男性的枪支下,结局无一例外地落入无解的窠臼。
园子温擅长以超现实的隐喻象征社会结构。从“魔鬼游戏”到“无爱之森”, 一脉相承地指向了对于女性无比冷酷的社会现实。而在“无爱之森”的呐喊较之《真实》中那句“不要再玩弄我们了!”,则更加曲折、复杂。《无爱之森》依托于真实事件“北九州监禁杀人事件”,披上一层现实的外衣,并且进一步延续了《真实》中对于大众传媒的讽喻和批判。
本片的视听语言呈现出强烈的后现代主义色彩,镜头和对白极度舞台化、夸张化。影片塑造出一个扁平的时空场域,我们在其中几乎看不到真实事件所处的90年代痕迹,时代感被极大地消解了。全片持续展现绚目迷幻、光怪陆离的视听奇观,并逐步提升画面及剧情刺激的程度,由此营造出一种“现实奇观”的震撼力。
当然,所谓“震撼”在暴力血腥元素的重复堆叠之下削弱不少,令人逐渐感到麻木、倦怠。这是由于归根结底,影片所有后现代的手段都是为了其核心目的——解构:解构令人毛骨悚然的真实案件,消解其严肃意义;以及通过角色性别的位置倒错,解构传统性别关系。
尽管典型后现代主义批评的观点是:意义的完全崩塌,但我们仍然可以于影片语境中进行分析,解码片中指向表征政治的元素。
(二)无爱之森
片名直接地点明影片欲要表达的两个关键词——“无爱之森”以及“呐喊”。
影片的前三分之二花费大量笔墨铺陈,营造“无爱”的世界。在这片场域中,女性完全作为麻木的工具人而存在着,她们愚蠢地狂热着,软弱地服从着,被摆放在“受害者”的位置。
可以看到,片中的主要女性角色:母亲是迂懦的家庭主妇,近乎病态地约束着美津子的“贞操”;妹妹是表面的“叛逆者”,带有浓重的消费主义男权色彩;朋友妙子感伤而迷惘,对美津子灌注自以为是的关怀指导。她们无一例外地以“男性”,或者说“男权社会”构筑的观点来看待美津子,对她施加着源于同性的恶意。由开头引出女主的一场戏就可见端倪——妙子以“摆脱过去”为名,要帮助身为处女的美津子完成“性体验”。
这些毫无自觉地洽于现状的女性,显然也是园子温的批判对象之一。这张密不透风的网是如何织就的呢?随着影片的主要情节线展开、村田的恶行实施,导演向我们展现了男权社会对于女性的统治手段。这一过程构成了完整严密的链条:
首先,身体的奴役最为直接有效,这是通过对弱势者的安全威胁以及生理折磨而完成的。影片中的男性掌握着枪和电击棒:枪支,毋庸置疑的典型男性符号和强权象征;电击棒,电影中反复出现、同样也是真实案件中的重要作案工具。强电流刺激能够有效地使受害者残疾、崩溃,屈服于暴力,丧失主体意识,便于进一步进行精神奴役。
其次,肉体掠夺同样是占有女性的一种原始途径。两性在性地位上的不对等使得肉欲总是和“暴力”联系在一起。联系真实案件“北九州监禁杀人事件”,可以清晰地看出罪犯将“性”作为奴役工具的手段——松永太接触纯子、进入其家庭的方式是“强暴”。他先后强暴了纯子及其母亲,并以此胁迫、挑拨离间。令人惊讶的是,受害人仅仅出于羞耻心、社会声名的考虑,选择了隐忍不发,令其愈发有机可乘。性奴役显然建立在女性自我认知的基础上——与其说是所谓的女性自我认知,毋宁说是社会灌输的“认知”:对女性性欲进行污名化,完成对其性自主权的剥夺。
“性奴役”这一途径在本片被体现得淋漓尽致。例如SM情节的刻意描写,以及妙子所说:“她如果成了村田的女人就完了”,她需要“用肉体拖住他”。——何其可笑,妙子为避免美津子被侵犯的唯一方式竟然是用自己作替代品。由此,男性在肉体关系中的绝对控制权呈现出来。
(三)杀戮机器
通过“身体奴役”、“性奴役”,男权社会的剥削体制基石已基本确立。最后、也是最难以摆脱的一种手段则是“话语权控制”。
这一点在影片中与大众传媒的形象紧密结合在一起——大众传媒作为社会统治机器的一部分,理所当然的也成为“为男权社会服务的水泥”。约翰·菲斯克在《电视文化》中对“性别电视”做出了详细的区别论述,认为“电视是男性叙事强加于女性叙事,以将其固定在角色位置上。其中,男性叙事代表规范、控制意义,女性叙事则具有抵制破坏性、开放意义。”例如以女性为主要受众的肥皂剧,就是将女性固定为家庭劳力,并接受精神输入。
“大众传媒”在《无爱之森》中的代表是舞台戏剧、流行音乐以及电影。
(1)对经典戏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的解构式运用。作为“理想男性”的罗密欧在电影中由少女境子担任出演,并使美津子沉浸于迷恋无法自拔,构成对异性恋规范主义的挑战。
(2)村田侨扮明星形象,利用音乐进行洗脑。拙劣表演却使一众女性粉丝为之痴狂,对应男权掌控大众媒体操纵女性的现实。
(3)电影的自反性呈现。《无爱之森》本是一部讲述真实案件的影片,却在电影内部构置了一出“戏中戏”,不仅完全自我暴露、消解事件的严肃性,更构成了有力的反讽——信等一众胸怀抱负的“独立电影人”为实现理想而与杀人魔村田合作,“在电影中为非作歹”。村田加入后,逐渐掌握了核心权力:摄影机的操控权,而摄影机在最后俨然沦为一台“杀人工具”。值得一提的是,他们的电影内容是村田与美津子之间的情感关系。其中,女性作为凝视的对象、欲望的客体,呈现出美丽而脆弱的形象——依旧是一贯的消极再现。
至此,男权社会完成了对女性从肉体到精神的完全控制,构建起完整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以使这种奴役关系源源不断地“再生产”。这座庞大的机器一旦运转开来,任何女性个体只有被异化的命运。园子温将村田个人、电影媒介、甚至于整个社会都描绘为鲍德里亚所说的“充满噪声的黑洞”,任何生命、意义溶于其中,都不复存在。——完全意义上的“无爱之森”。
(四)醒来,呐喊
在充斥着行尸走肉的“无爱之森”中,女主角美津子是唯一的特例。 与《真实魔鬼游戏》一般,她也经历了从麻木到清醒的过程。
我们可以认为,促使她转变的催化剂是境子——扮演罗密欧的境子承载着“理想男性”的世俗意义,同时也激发了美津子的本能情欲。然而正在此刻,美津子承受了巨大的意义断裂——境子“出轨”,以及接踵而至的车祸离世。这一断裂界限使得一切意义粉碎,造成美津子内心空洞的罅隙,反抗的潜意识萌发为自觉意识。境子的形象也在此后发生转变——均被纯白色调和逆光光晕所勾勒,保留为圣洁无比的幻影。这一形象倾注了美津子狂热的镜像自恋,更上升为其爱欲的化身。
“集体自杀”事件时,美津子的内心冲突达到最高峰——“如果保持清醒就能活下来,睡着了就去死。”美津子在一众麻木至死的少女中清醒过来,活转过来。
电影高潮部分,美津子对令人窒息的男权社会发出了愤懑的呐喊与质问。超乎所有人意料,她伪装服从,却将村田引以为傲的奴役手段一一倒置为工具,反施其身,利用男权规制完成自己的抗争——核心便是父权家庭这一源社会的分崩瓦解。
此前所有“无爱之森”的铺陈皆是为了此刻的释放。然而美津子的结局终究是成为殉道者,椎心泣血的呐喊声也随之隐匿在了幽密的森林中。
醒来无用,呐喊也无用。
《在无爱之森呐喊》很园子温风,本片是根据日本九州发生的监禁连续杀人真实事件改编的。我一直对这个案件挺感兴趣的,一些心理学书一讲到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时,这个案件必榜上有名。
之前看过两部关于这个案件改编的电影:第一个叫《毛骨悚然》不咋好。第二个比第一个强点,用构图表达压抑的气氛刻画精神控制,但叫什么名儿忘了,哈哈!"看场电影不知啥名,喝瓶汽水不知开瓶"--就酱傻了巴叽活着挺好。
本来期待园子温和Netflix合作能是王炸,觉得园子温能拍出《冰冷热带鱼》擅于探讨家庭关系,因为九州这个案件家庭灭族式变态。还有《真实魔鬼游戏》的血腥美也是威名远播。至于Netflix更不用说了和BBC、HBO都是质量精良的保证!网飞的《爱X死X机》是至爱;BBC出品的《王国》中动物Kings的气场在我心中到现在还有余威;HBO与台湾合作的《我们与恶的距离》既本土又有HBO视角,超有深度!所以对《在无爱之森呐喊》这次神仙组合有很高期待,然而并不符想象 。
如果是仅仅喜欢Cult Movie,那影片后半段嗨到起飞,虐待、分尸、乱伦,满屏幕血浆和锅煮肠子内脏,然后用榨汁机搅拌,碾骨成渣制成小饼干…对于一个从小边吃饭边看《群尸玩过界》的选手来说,简直是乐园。这部分给园子温导演点个赞
但对于深植人性和家庭成员之间内心微妙关系描绘得就没那么好了--家庭被灭族始于一个百合女孩的嫉妒,太牵强了,逻辑不通。基于这案件本身的不可思议性:什么样的精神控制能让七个人被一个人控制却不反抗,什么样的家庭过往能让一家人互相施虐残杀,子女杀死父母、儿童给父母分尸、母亲天天目睹自己的幼子被虐待却成帮凶,仅仅是电击吗?可能导演也无法弄得很清晰才华就到这里了。
即便是这样我仍然觉得这部比之前看过的两部同题材影片要好,毕竟导演用直观画面把变态到匪夷所思程度的真实人性传递给我这样的普通观众,这种真实人性的恶令人作呕。我不怕血腥,但我怕人性的丑恶!恶心的我头天晚上看的电影,第二天中午吃饭还难以下咽。
之前是看了剪辑片段,对女主刻板印象就是呆呆的眼镜妹,,后来尽量避免被剧透然后看了个爽,看完结局立刻又重温了一遍,所以现在写出来的是仅凭现在的视角看到的、不掺杂质的个人观点所以可能会有很多错误和过分解读。
映子:我是罗密欧,是罗密欧吗?
蓝发女:映子扮演的罗密欧!
映子:我是映子!映子映子
美津子:你是罗密欧!
炸毛和黄毛进女主卧室眼睛紧盯着女主,杀手先环顾四周,眼神->本来堆放玩具的地方-雕像-女主身上的伤-女主的眼睛,确认过眼神~你也是变态~。。装得害怕死了,感觉是三个人里边最正常最有同情心的人,甚至有点用力过猛。
连环杀手的镜头很少和俩愣头青(炸毛和黄毛)一起,尤其是人很多的时候,几乎被挤到角落里,作为围观群众偶尔起哄。
炸毛:听诈骗男谈论性虐话题的时候特开心还鼓掌,后来受不了暴力跑了。
杀人犯:我真的我都不忍心看你知道吗我要被你们吓死了我都我真的你根本就不知道(不过我觉得杀人犯恶心应该是真的,他下手还挺干脆利落的,可能没见过这种奇葩的岔劈和怂逼的诈骗犯)
差不多从他们逃到小别墅俩人就开始不装了,二刷的时候领悟到了非常明显的暗示(是明示),蓝发女也开始感觉尼玛不对劲俩人人设有点崩,此时黄毛还在和杀人犯诉苦,诈骗男还以为事情掌握在他手里。
俩人玩厨房小游戏切菜烹饪,开心!蓝发女:思考人生并且瑟瑟发抖
然后差点逃走,被电了一顿送到医院,坐等被骗的找上门和那俩人领便当。
此时女主计划:
√ 妙子
√ 阿杰
√ 她爸和她妈
待完成:亚美(亚美很快和女主领便当了)
本来的真实事件之前在三水叔的公众号看过,真是毛骨悚然。电影前半部分把这个人渣刻画得还是很贴合案件罪犯的,玩弄人心,把所有人骗得团团转,还能像毒品一样让人无法离开。(仅从受害者对他膜拜的结果来看哈,可能是因为电影比较夸张,因为现实中有这样油腻的人我大概是会远离的)
莫名出来一个连环杀手,分担了一部分的恶,到了结尾的村田甚至只像是一个懦弱的骗术高超的伪君子了。私以为真正大恶的人不会问“你有没有爱过我”,也不会在对方说只有一点点的时候露出一点点黯然的神色,更不会用“我也只有一点点”来挽尊。
妙子,我以为她会逃掉的,但是却被阿信杀掉(是真的被杀掉了吧?其实现在我还有点不能接受)。她是相对正常的一个人,想要逃离的人对我来说都还算比较正常,毕竟在温水里待久了,的确会越来越难以自拔,阿杰也看出了问题,但是为了圆电影梦一直在忍耐,最终在忍耐中灭亡。
美津子的爆发似乎是全片的精彩之处。原来之前的单纯乖巧都是假装的,她早已看穿且主动走进村田的圈套,她享受着自毁,也很开心看到她嫉妒的人(妙子)、她讨厌的人(把她装进套娃里的父母、她肤浅却自由的妹妹)一步步走向灭亡。但大概是因为人性复杂?心理有问题的人有自我毁灭的倾向,喜欢自虐(又如妙子也是,很长一段时间其实她也是痛苦的但是又离不开),但当痛苦到一定程度又会逃开,所以她不堪忍受电击想逃跑以及自杀?
可能看这种比较迷幻风格的电影太少了,很多情节我也不知道哪个是真的哪个是想象,比如刚才说的妙子被杀,还有美津子说她16岁就不再是处女(也可能只是我自己不愿意相信)。写到这里,我在想不知道导演是希望观众能看懂还是会为自己的电影迷惑了观众而开心呢(笑)
阿信,有点不想说他但是不太明白为什么他会被穿着水手服的罗密欧吸引,以及他一直以来是无差别杀人还是有一些特定对象(除了受害者是女性这一点)?
结尾告诉我们两个恶人都没有好下场,但是却是以一种灵异的方式,说实话这点有点失望。比起鬼魂,我更想看到是人类抓到了他们,至少真实一些,但也不能保证真的被人类抓到了我会开心,有时候人类更不可信呢。
我去他大爷,我看了个剪辑,以为是毛片。。。结果尼玛就这?
全片在光影黑白交错之间展现的一切美好完美都是假象,如果把男主理解成日本社会,那就能很好的理解导演要表达的内容了。
九分作品肯定是有的。很少看恐怖惊悚片,后面的镜头稍显血腥。
这个140字的限制就尼玛艹蛋,豆瓣沙币。沙比就算了,数都数不清了。艹泥马的。
老年园粉给园导祝寿了。
可以想象园子温弹着烟灰吹着啤酒沫狂草完本片厚厚的一摞剧本稿样时的洋洋得意,他将自己近年来最为国际影展和评论界青睐的数部作品叠加成了这部“Shion Sono”拼盘片:诗人对文学的童真,不可战胜的摄影机,在畸情与血肉中绽放的纯爱浪漫,女性意识的凶猛觉醒,善恶理念的调侃颠覆,以及最终的冲破一切束缚奔上自由之路的牺牲圆满,皆在本片中一一奉上演绎又一段影像示威大游行,若不是身体原因导致由剧集缩减成电影,这种连火车厢感还会更加明显,而除却这点,并未有突破,借新兴流媒体巨头向全球总结推销自己,倒也可以原谅,真正的贡献,还是为无数微信电影公号贡献了又一轮“耸人听闻”的推送头条儿。
不喜欢园子温还是别看了,个人化风格太突出,始终觉得他是一相当自恋的导演,喜欢重口的可以挑着看看。电影改编自“日本北九州连续监禁杀人案”,电击虐待监禁致使亲人互相残杀,有人不理解,长期电刑可致人精神崩溃身心残废,医院治疗精神病马戏团驯服动物就是一样的道理。同案件《暗金丑岛君》里也有一版改编,只是较为清水,感兴趣的可以看看。
镜头语言很奇怪,让人觉得很不舒服,黄暴也看了很多,黄暴也有自己的一套美学,但这个片子里毫无美感可言。
对这种风格真的不感冒,何况全片充斥着意淫,全天下的女人都是弱智,都是受虐狂,都可以没有底线地爱一个人吗?
太烂了,又臭又长。园子温一直在不断重复,畸形的家庭关系、神经质的人物性格、乱伦、杀戮、分尸,看太多真的没啥新意了
这把年纪还能继续这么狂气逼人、才华傲人,一点不服老,破坏力十足,园子温可以的,剪辑、色彩、运镜、演员都很棒,继续从真实案件里寻找灵感,整合出属于自己的哲学思考和美学风格,兽性十足又空虚至极,血浆背后是泪水,杀戮背后是寂寞,《爱的曝光》《冰冷热带鱼》那股劲儿回来了。人生就是电影,电影就是人生,流氓的电影,必须带着流氓气质,这个台词好啊!估计又是电影旬报十佳,个人年度十佳候选。
最后竟然不断想起现在的拉斯冯提尔,在重现自己经典桥段与手艺的时候,也将作为“杀手”的导演自己演绎了出来,从70年代一直传承半个世纪到现在的寺山与舞台感,到执着于拍摄电影大声喊cut的导演之魂在最后“go to hell”,元性不下反色情片,而诗意更胜真实魔鬼游戏。对原事件的演绎反而变得很次要了,这便是与热带鱼和恋之罪时代最大的不同:到了这个年纪,叙事、说理与象征都让位给了某种生命体验。只不过那个年轻人不断内耗的过程,还是让我想起联合赤军和山岳据点,那个追求着否定而导致自我毁灭的死局。
园子温每部戏,都会有一群压根不喜欢园子温的人来打差评…这都不是新导演了…了解一下再看不好吗?也省得浪费自己时间。
“很简单的,就分个尸”,挺园子温。
年度WTF电影,园子温的回勇。1.不断穿插的少女回忆极尽纯洁美好,逆光、过曝的慢镜令人想及岩井俊二式的青春残酷物语,主线似[冰冷热带鱼]的升级版(PUA心理控制狂人与连环杀手织造的死局),纯净的过往之恋与愈发残虐血腥的现实如此古怪而肆意地交织混融。2.致敬黄金时代电影与日本新浪潮,拍摄独立电影一举成名的梦想渐次堕为梦魇,在一次次反客为主声嘶力竭的“Start”“Cut”中,现实与电影逐渐模糊了界限,直至达成死在片场的成就。3.集体服安眠药坠楼自尽的仪式恍如[自杀俱乐部]变奏,落地后如享受高潮般的挣扎真是惊到我了。4.椎名桔平对变态大叔的演绎无懈可击,医院中哄骗医生的表演在一瞬间让人无法分清幻真虚实。5.部分舞台化的布景令人想及[神秘马戏团],奇异的祷告时刻则仿若穿越回[爱的曝光]片场。6.真实案件改编+灵异收尾。(9.0/10)
园子温重回癫狂之作。当一个洗脑诈骗犯,一个变态杀人狂,一个心灵扭曲的心机少女碰到一起,其效果绝非变态乘三,而是变态的三次方。诸如拉拉、自杀、洗脑、乱伦、SM、电击、杀人、分尸,如上情节轮番上演。病态之根,结出癫狂之果,在无爱的森林里,遍地开花。
看完这部主要角色都是疯子的作品之后,整个人神清气爽了许多。
非常任性得堆叠着自己从少年时期到现在的心爱之物。犬神一家式的西洋别墅(说自己家里祖上有大别墅被烧了)、寺山修司式的小剧场(看了抛掉书本离家出走)、制服美少女的百合情结(在三流影院看了无数情色类型片)、濒临崩溃的日式家庭(从纪子餐桌就延续的主题)、邪教一般的精神控制(园子温在新兴教团生活过)、血腥肢解桥段(在美国期间爱上了B级和C级片),最后纯爱与诗意(穿牛仔裤的朔太郎可是写诗出道的家伙啊)。烂是挺烂的,园子温也是挺园子温的。
总结这部电影有万能关键词:性、谎言、暴力、权力…非常风格化,但是两段分尸真实让我感到生理不适…
园子温现在的情况主要是太重复自己了,摄影、剪辑、主题、各种元素的呈现,都可以在他之前的作品中找到对应,只是故事不同,其他仿佛在看同一部电影。
2.5星;如果冲着北九州监禁杀人事件去看,可能会失望,毕竟这算是软性改编(或受事件启发)。坂井田俊的独立片《僕は人を殺しました》或许更沾边些。整个片让我比较深刻的大概是园子温在片子中的作者色彩:PIA电影节的指涉、“映画监禁”和《Bad Film》的1995既视感。
导演现在的节奏差了好多
但是,每次园子温拍新片,你就是想看对不对
一个不合格的总结:【分尸】—【冰冷热带鱼】,【死了都要拍电影】—【地狱为何恶劣】,【原生家庭之罪】—【神秘马戏团】,【杀人,真实事件改编】—【恋之罪】,【暴力+色情+精神控制】—【爱的曝光】,【白色内裤+校园jk】—【我们都是超能力者】,【美津子】—【园子温初恋女友】;但电影本身绝不是只有这些过往作品的身影,中二而反叛之余:虚妄的爱,始终脱离不了园子温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