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严肃影评#32:真•扭曲类型片 – 9/10
先说两个细思恐极的点,长评将在下面题卡后出现。
1. 大家有发现让男主克里斯逃出生天最重要的是什么吗?是棉花,是他从椅子里把棉花摘出来……而摘棉花(Cotton picking)有什么重要意义?摘棉花基本是最具有黑人奴隶象征意义的体力活了……你问我这是不是编剧兼导演乔丹•皮尔有意为之?对一般编剧来说我可能会认为这只是机缘巧合,但对于才华横溢的乔丹•皮尔来说,我可就说不准了……
2. 男主角逃出大宅前被勒得命悬一线。就在他正准备放弃的时候是什么驱动他最后一次挣扎的?是坏人数秒的语句:“One Mississippi, Two Mississippi…”这句本来并不是美国人特别常用的数秒句式(比较多的是One one thousand, two one thousand…3/7/2017更新:应该说都是很常用的数秒方法),由于Mississippi(密西西比州)的存在而变得似乎有更深层的含义。密西西比有什么重要意义?密西西比是美国其中一个种族歧视最严重的州……你问我这是不是编剧兼导演乔丹•皮尔有意为之?对一般编剧来说我可能会认为这只是机缘巧合,但对于才华横溢的乔丹•皮尔来说,我可就说不准了……
3/7/2017更新:很多朋友说one mississippi的数秒是很正常的数法,我对此并不反对。但我觉得重点是有那么多其他的数法,例如one one thousand/one one hundred/one chimpanzee,均没有被选用。而被选用的mississippi在整个电影的主题内容和上下文情况下倒是显得很别有用心。
你知道乔丹•皮尔是谁吗?大概会有一部分长期关注美剧的朋友说:“哦!就是那个《基和皮尔》的乔丹•皮尔嘛!不就是那个胖胖的黑人嘛!”而另一部分朋友呢?大概会说:“谁?!”
乔丹•皮尔这个名字,对于大多数观众来说是陌生的。即便是少数通过关注《基和皮尔》这部情景喜剧认识到他的观众,也不会猜想到他在剧终后会转拍电影。而更让人意想不到的,当然是在经过了300多集情景喜剧的“训练”后,这位艾美奖的得主进军电影界的处女作(我试着忘记《基努猫》的存在……恩……忘记了)题材竟然会来个180度大转变——玩够了喜剧的他竟然开始玩起了恐怖片。
对于以模仿前美国总统奥巴马(以及更多其他人士…)而闻名的皮尔来说,这是让人意想不到的新起点;而对于看惯了《基和皮尔》的粉丝来说,要冒险买票去看新片《逃出绝命镇》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有勇气走进电影院的观众们会发现,恐怖片的分类,似乎对于这部103分钟的电影来说是不公平的。那要说它是悬疑片吗?好像也不太对。那难道说它是皮尔的老本行喜剧咯?好像也还可以。
《逃出绝命镇》是一部类型片,因为它里面充满着各种类型片的惯用伎俩;《逃出绝命镇》却又不是一部类型片,因为它打破着各种类型片的条条框框,甚至以此为乐。要说《逃出绝命镇》同时是喜剧、悬疑剧、恐怖剧一点都不为过,但它却又超越着这些类型片本身的定义。这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乔丹•皮尔却是毫不费力地做到了。
扭曲类型片,这是我对《逃出绝命镇》的定义。我们一时间能感觉到影片在全力制造某个类型片的氛围,但当我们回过神来的时候,却会发现电影实际上已经是另一个完全不同的类型了。比如本作的开场,先入为主以为这是恐怖片的观众们一上来就被角色的对白而逗得哄堂大笑;但一时间没有反应过来到底是怎么回事的观众们却又被一镜到底的摄影以及局促不安一直在运动的镜头所制造的恐怖感而不断提醒着;就在大家都以为故事终于要朝着正常恐怖片的方向发展时,我们却又被角色机智的反应和行为再次征服发笑;直到车辆最后停下来以及绑匪的出现,大家才终于明白到这确实是一部恐怖片呢。
正是这些不断穿插的基调上乃至电影类型语言上的变化使得电影在更容易让观众投入的同时,也一步步地为后面所要表达的反常规信息作出铺垫。要行走在不同类型片之间的细线上又显得游刃有余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我一时之间能想到在这方面能做得好的现役电影人大概就只有埃德加•赖特了(代表作《僵尸肖恩》、《热血警探》等,他今年准备上映的新片《娃娃脸司机》值得满分期待)。而这种类型片的混合如果要应用在主体是江河日下的恐怖片上更是难上加难——条条框框算是各种类型片中最多的恐怖片要加入其他的元素很容易显得格格不入,但我们却不会在《逃出绝命镇》中有这样一种感觉。而这,正是它神奇的地方。
《逃出绝命镇》讲述的是黑人克里斯(丹尼尔•卡卢亚饰,你可能会因为他在《黑镜子》第一季第二集中的出色表演而认出他)跟随白人女友罗斯见家长共度周末,却在抵达后因为遇到接二连三的奇异事件而开始对她们家产生怀疑的故事。当然,黑白配的设定让人明白这是有关种族的电影,而奇异事件似乎也让电影走着恐怖片该走的道路。但我们却又能在电影的发展中感受到乔丹•皮尔在攒写剧本时所考虑到的各种要点——无论是女主家庭倾向民主开放的设定,还是他们对男主的看法和评论,无不是有着让少数族裔人们因为感同身受而忍俊不禁的喜剧效果,却又有着不会激怒被“批评”的白人观众的完美平衡。皮尔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种平衡无论是在《基和皮尔》抑或是本作的制作中都是相当重要的一个考虑部分。
而在攒写剧本时对皮尔来说同样重要的,则是故事必须有着一个总体性的对现今社会的讽刺评论。在这个方面上,《罗斯玛丽的婴儿》这部皮尔最爱的经典电影,对《逃出绝命镇》有着很大的借鉴作用。从某种意义来讲,这两部电影都是关于由自身特性所引致的焦虑而带来的困扰。而对于这种自身的特性,角色们是那么的无能为力,却又不能避免因此处于不断的危机之中。但同样的,也正是角色们的这些自身的特性让他们在紧急情况下的动机和行为显得那么的理智。“正因为克里斯是黑人,他才能察觉到形势的险恶。”皮尔在接受采访时这么说道。
当然,就算缺少这些理智的藉口,《逃出绝命镇》的角色们依然有着与皮尔一般聪慧的大脑。如果说角色们愚蠢的决定是平庸恐怖片的标志性象征,那么《逃出绝命镇》应该是与它们背道而驰的范例吧?作为观众的我们在后半段为克里斯揪心的同时,从来不会有任何为他智商着急的情况。而这,正是对观众们最大的尊重。
多少人在最后警车到达时有着跟正常电影不一样的反应?正常情况下警车到来就意味着主角得到解救,但大家这次都会以为警官的到来会是克里斯的死刑,因为警官将是个有着种族歧视倾向的白人。也正因为这种先入为主的偏见,让被玩弄于鼓掌中的我们会在克里斯的黑人朋友罗德出现时振臂欢呼。这种扭曲的效果,不仅在电影中不断注入新能量,也恰好让观众们不断投入额外的感情。
当然,这不会是乔丹•皮尔的最后一部电影,更不会是他最后一部以“社会上的恶魔”为题材的电影。但《逃出绝命镇》将会永远被标记为他电影履历中最为鲜明的第一笔,因为它那优秀的剧本,因为它那不俗的电影感,以及因为它那扭曲类型片的内核。
2 ) Get Out《逃出绝命镇》:后种族主义的反讽
故事有一个非常种族主义的开头:白人富家女交了一个黑人男友,要带他回家见父母。这个开头本身非常有套路,要不是看过剧透,我还以为接下来会是《为黛西小姐开车》或者《撞车》之类的情节,毕竟种族主义是好莱坞拍电影的大噱头。富家女的父母家在深山老林里面一个巨大的宅子里,父亲是神经外科医生,母亲是精神科医生,为他们家为什么买得起这么大的房子做了很好的说明。一个弟弟,典型富二代表现,两个佣人,像从《汤姆叔叔的小屋》走出来的典型。
开头五十分钟,我仍然以为这是一部种族问题的恐怖片;后面三十分钟,我才发现这是一部“后种族主义”的科幻片。种族主义和后种族主义什么区别呢?就想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区别一样。基本上,后现代主义解构了现代主义的一切东西。
怎么解构呢?所有黑人被歧视的点,都被本片反转了。
*下面全是剧透,还想看片的请看完片再回来*
女主的爷爷在三六年奥运会上输给了杰西欧文斯,从此日日在深夜里发足狂奔,立誓要在新的身体上夺回来。老态龙钟的白人老太羡慕地摸着黑人男友的胳膊,问人家床上是不是特别好使;老头说现在黑皮肤最流行,白不流行了;女主的爸爸说要是有第三次投票,他还会投给奥巴马;警察听见黑哥们报警说抓黑人当性奴,哈哈大笑,言下之意是这都二十一世纪了,您还有这种抓马?
是啊,都二十一世纪了,奥巴马都当完两任总统了,怎么可能还歧视黑人呢。
可是影片里的富人老头老太太,真是与歧视无关了吗?带着病态的崇拜、打量商品的眼神看黑人,怎知不是另外一种歧视呢?把黑人的思想关进泥潭,让他们的灵魂在深渊里永世不得翻身,难道不是二十一世纪的奴隶形式吗?
估计只有黑人导演,才能创作出对自己的种族形象刻画如此深刻的剧吧。
片子让我想起《闪灵》,也是在幽闭的环境中,男主逐渐发现越来越多的秘密,逃而不能脱的恐惧;拍卖的那一场拍得很精彩,像哥特小说,在缄默诡异的气氛中,隐藏着的都是罪恶的人性;最让我觉得相似的还是《万能钥匙》,只是《Get Out》反转得早了一点,后半部都在看男主怎么逃脱,而女主的前后判若两人让我想起《消失的爱人》中的妻子,头发束起,气质判若两人。最可怕的当然还是那个老太太,嗯,至于是哪个老太太,看完电影你就会知道。
看完电影我头皮发麻,半个晚上没有睡好,生怕身边的人哪天把我卖了当奴隶。身体被囚禁,总还是有可能逃脱的;灵魂被囚禁了,除了闪光灯的那一瞬间记忆闪回,还有什么办法可以挣脱呢?
3 ) 剧情有bug的平庸之作,赞誉过高
如果作为一部小成本电影来娱乐一下还是可以的。不过被选进各种年度十佳,就是完全过誉了,或者就是暗示今年真没什么好电影。
风格并不新颖,可能我看过的惊悚悬疑片和cult片太多了,比这部剧情跌宕起伏、引人入胜、酣畅淋漓的多了。这样一部电影离此类电影的最高水准差远了,更不用说代表2017电影的最高水准了。
剧情设定有太多bug。很难相信整部片只有两个正常人,也就是黑人男主角和他的TSA朋友,其他那么多人都是邪恶凶手或帮凶?
对催眠的设定不满意,难道一来路不明的“神奇茶杯”就能催眠?比盗梦空间里的装置都神。男主被催眠那段让人感觉匪夷所思。
既然都是犯罪,为何邪恶家族专挑黑人?他们中的很多人不是有种族歧视,那看着长辈变成黑人心里舒服?
闪光灯的设计也很奇怪,为何闪光灯就能唤醒黑人体内的意识?根本没有解释清楚。至于两位黑人仆人(事后证明是爷爷奶奶)为何大晚上不睡觉,忘了有没有解释了。移植大脑也是要休息的吧?
女朋友前后判若两人,反差如此之大,前面像羞涩体贴的少女,后面完全就是冷血杀手,只能说这角色是个戏精,也不想多吐槽了。
结局非常仓促,潦草收尾。TSA的黑人朋友开车来接之后也不问什么情况,直接说一切搞定就走了。要是我不得先确认一下朋友的安危以及具体情况之类的?
更不用说电影的寓意、内涵、引人深思的地方,因为没有。
总之,这样一部完全过誉的电影如果说能代表2017电影的最高水准,只能理解为2017电影普遍糟透了。
4 ) 惊悚照进现实 | 从中西美三部惊悚片说起
《惊魂记》上映时,希区柯克曾在影院里偷看观众的反应,到浴室杀人等段落时,配着高低起伏的乐曲,全场观众尖叫不止,尽情宣泄着内心的恐惧与不安。
这类电影,叫惊悚片。电影用多种多样的方式吓坏观众,如果观众叫的越大声,编导演心里的小恶魔就笑得越开心,制片方的办公室就会有越多毛爷爷、富兰克林和华盛顿。
然而,正如《怪物公司》所言,观众对恐怖的口味已经被养刁了。披着床单、画着妆吓死一大片人的日子,早已一去不复返。曾经盛极一时的香港僵尸电影、日本鬼怪电影与美国怪物电影都迎来了或大或小的低潮,而我们大陆更是因为“院线不能见鬼”的规定,充斥着滥竽充数的“可怕片”(如曾在我的学校拍摄的《女生宿舍》)。
一个好的载体,成为丰富惊悚片形式与内容的秘密武器:黑色幽默(一群真人在大街上扮僵尸的《僵尸肖恩》)、
缩小空间与场景(全片都在一辆动车上的《釜山行》)、
完全打乱顺序(全片倒着拍的《记忆碎片》)等……
近半年上映的三部优秀惊悚片,《记忆大师》(中国)、《看不见的客人》(西班牙)与《逃出绝命镇》(美国)则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将惊悚照进了现实。
《记忆大师》将一个在家暴环境下培育出的怪物摆上了台面,
《看不见的客人》用一桩神秘的密室杀人案揭开了平静的西班牙背后的司法不作为,
《逃出绝命镇》用一个半小时的铺垫,构建了一个“一个黑人被包围在一群友好却说不上为什么让人害怕的白人中间”的世界。
三部电影在制作本身,都有大大小小的亮点。《记忆大师》延续了《催眠大师》精致的布景、氛围和尺度;《看不见的客人》的剧本将男主与律师四个版本的故事无缝连接;《逃出绝命镇》让观众在哈哈大笑与吓到爆炸间拿不定主意。
伴随着现实元素的惊悚片,向来都更亲民一些。从早期的弗兰肯斯坦的故事里,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人类的贪婪在科学发展下的暴露。上世纪末,诸多好莱坞惊悚片都以德国人、苏联人为幕后主使。到了全球化的今天,政治正确成为了主流,惊悚片却从不缺少现实的作料。
三者中,《记忆大师》的话题离民众最近——想必见证过父母争吵甚至亲历过家暴的人不在少数;黄渤梦境中的女子,在极端而恐怖的家暴中,更令人又爱又恨。也让黄渤与徐静蕾的命运更让人揪心。
《看不见的客人》最隐蔽,政府与司法的不作为被掩藏在纷繁复杂的故事线中,受害者的复仇,建立在对官商勾结的不信任之上,也让真相被揭开的一刻,充满了逼上梁山的悲壮气息。
《逃出绝命镇》的角度最为新颖,在讲究政治正确、曾经闹出过没有黑人演员被奥斯卡提名而遭抗议的好莱坞,出现了这么一部电影,电影里出现了这么一个专门诱骗黑人小伙,去其心智、取其体肤,完成白人续命的小镇,这当真是对如今“美国大同”、“少数群体最大”的言论的群嘲与挑衅。
诸位可以看到,看电影如做菜,好制作如同原料,没有好原料,也没法把煎饼做出披萨的风味,然而,在食客们逐渐挑剔的今天,好原料早已无法满足食客的需求,即使是包子,都会有抹茶风味的豆沙包。没有家暴这个核心论点,《记忆大师》终归只是一个有《盗梦空间》的影子的高仿片;没有商官相护的大背景,最后十分钟的大反转就失去了替天行道的快感;至于《逃出绝命镇》,没有如今黑人与白人深层的矛盾,这部片子根本就没有应运而生的机会。没有已知的背景,这些故事就成了空中楼阁,如同鬼片唤醒人们对未知神鬼的恐惧一般,这些真实存在的现实问题,与优秀的电影制作一起,给足了观众惊吓的体验。
这也是电影存在的的意义:用光影拍出过去、现在和未来。
大半夜的,想吃抹茶味包子了。睡了。
嘻嘻。
(深夜写完现在才发,抹茶包子都消化光了,咕……)
欢迎关注公众号 幕微没有假期
5 ) 本片教你看懂什么叫后种族时代
【本文有关键剧透;不过你看了剧透可能反而会帮助你留意片中的细节,导演自己也这么说;另,本文部分观点可以在导演的公开访谈中得以印证】
本片编导是大名鼎鼎的Key & Peele组合的Jordan Peele。如果对Key & Peele 过去的喜剧片段有所了解的话,就完全不会对Peele驾驭跨种族题材的能力产生任何怀疑。Key和Peele两人均为黑白混血,操着一口白到家的英语(Peele曾经在NPR访谈中提到自己因为口音太“白”在年幼时经常被人质疑)。正因为从小在不同文化中不断地切换黑白语码(code-switch),他们对戏剧表演有着执着的热情(因为演戏可以让他们名正言顺地扮演用任何口音扮演任何角色)。而他们过去喜剧中也充斥着对美国种族问题鞭辟入里的解析,时而嘲讽白人对黑人莫名的恐惧心理,时而嘲讽黑人文化中可笑的元素。
看完Get Out,你不得不佩服Jordan Peele(下称JP)对当代美国社会种族问题恰到好处的拿捏。影片的前半段,JP娴熟地利用观众心中对种族问题和种族题材电影的刻板印象,聪明地建构起一个看似拙劣老套的“郊区3K党社区利用心理催眠驯化黑奴”的故事(不过即使这个故事是这么写的,我也可以给他打80分);而影片行至3/4处,画风一转,观众这才明白,本片讲的不是白人种族至上主义驯化黑奴的故事,而是一个后种族主义者征服黑人躯体的故事。
我相信不少中国观众在影片进行到此的时候会有一种【去你的政治正确,你还以为这是黑奴电影结果被打脸了不是?看这些白人根本不是种族主义者,根本不认为黑人是低劣的,他们认为黑人是强壮的所以才要换脑】 的错觉。如果你是这么想的,那就完全没有get到这种电影最重要的点。或者说这部电影所影射批判的也正是这样一种后种族主义的观点。
什么是“后种族主义时代(Post-racial era)”呢?这指的是美国当代一些民众对种族关系过于乐观的判断,认为种族主义已经成为过去式(所以叫“后种族主义时代”)。在过去(也就是所谓种族主义时代),针对黑人的种族主义意味着对黑人的人身自由的限制和对黑人人种的公开歧视。而在当代美国社会,尤其是在奥巴马当选总统之后,美国社会弥漫着一种“我们把种族问题都给解决了,对黑人的歧视已经不再是问题,黑人已经和白人平等了”的错觉。而社会上对所谓“政治正确”的逆反情绪也正是基于这样的一种思想之上:“黑人都能当总统了,你怎么还在纠结种族问题呢?” 然而许多少数族裔人群并不买账,根据自身的生活体验指出种族歧视明明还存在,部分民众只不过是在掩耳盗铃而已,他们否认美国已经进入了“后种族主义”时代——这正是JP在本片中想表达的对当代社会种族问题的一种忧虑:作为一个现时代的黑人,你时刻要揣测:别人到底是表面客气实则在背后歧视我,还是我没事找事过分敏感?而本片主角正是无时不刻处于这种惶恐的情绪之中。且不论当代的白人是如何想的,如果一个懂中文的黑人翻阅一下华裔网络社区和自媒体对黑人的各种负面描述,恐怕也会开始对街上每一个亚裔产生一种莫名的恐慌心理(本片中白人社区中亚裔老头的存在其实也源自于是JP对部分亚裔自诩“荣誉白人”的观察。)。本片真正恐怖的点正是在这种不确定性。影片之所以恐怖,是因为你时刻猜不透这是恐怖片还是种族片。看懂了这点,你才能明白为什么这部影片被各大影评称赞为突破类型的原创佳片。
那么反观本片中的变态白人(和一个亚洲人)社区,他们对黑人身体的向往是否就说明了他们真的没有种族主义倾向了呢?恰恰相反,如果你仔细听影片中洗脑视频中老爷爷(如果我没搞错,这位爷爷就是砍柴夜跑的黑人)所说的话就会明白,在他们的眼中,黑人的身躯虽然健美,但完美世界所需要的不是他们的大脑,白人借用黑人的身躯得以续命,黑人的大脑思维只能沦为旁观的观众。看懂了这点,才能看懂影片所要传达的“后种族时代”的信息。而本片到最后也没有彻底点破这一层信息,没有明确说这个变态社区是否只采集黑人的身体,更深化了上文所说的那种由不确定性所带来的惶恐不安。
JP在影片最后也不忘调戏一下观众,警灯亮起的一刹那,观众中一片"Oh shit",甚至许多观众在Chris掐Rose的时候已经预感不妙,这正是JP对种族问题元素信手拈来的最好印证。
(JP在最近的访谈中透露,其实原本他们设计的结局确实是Chris被警察抓走,但在拍摄的时候全国对警察暴力的问题已经有了广泛的讨论,他们因此觉得应该改写一个充满希望的结局)
[本文在发表后有少部分内容被编辑过]
后记:
昨天在中国超市结账的时候,我前面的一位黑人大妈愤怒地质问收银员(华人):“你为什么把给他(也就是我)的零钱放在他手心里,而把给我的零钱放在台子上?” ,收银员听懂之后马上道歉 —— 其实就是因为生活中有这么多细微的例子,才使得黑人对社会环境充满了不信任
在美国的华人,每当说到华人被歧视的时候,基本上除了哈佛大学招生、Peter Liang、某黑人饶舌歌手等等屈指可数的案例之外,就没什么可说的了。而随便找一位黑人朋友问ta所受到的歧视,Ta会告诉你在超市、餐厅、职场、学校、银行等不同场所受到的歧视,说上三天三夜不带停。
6 ) 一部因为是外文片而造成豆瓣分数不够高的佳作
今天拆解一部the new york 专栏作家认为近年来处女座中的精品。没错,一部不太有名的导演(Jordan Peele),不知名演员,投资了仅仅450万美金,却获得了高达2.47亿美金的票房收入。该匹黑马一出,好评如潮,在IMDB 和烂番茄上表现不俗,而在豆瓣上却只有不到8分的成绩。原因是因为,这是一部有一点语言门槛的电影,即使看了中文字幕,也很难get 到点的一部电影。
之所以这样说,其实我自己也看了两遍,才在第二遍的时候细细的感受到这部电影是如何没有任何惊悚镜头,却做出了让人每每回味,都觉得一股冷汗的感觉。
一句话描述本片:以黑人视角来看白人世界,以惊悚片的形式来谈美国新种族冲突格局,以艺术家的细腻来传递全新的恐怖片概念。
以下是严重剧透分割线:
如果有一天,交往四个月的女友突然说,去她家做客,身为男友通常有两种反应: 1. 太棒了,关系更进一步了。 2. 还不想去,因为觉得大家还不到见家长的一步。 身为优秀的摄影师,chris的反应很奇怪, 你跟你爸妈说过我的肤色吗? 他是一个黑人,担心作为rose 的“第一个”黑人男友,rose 的父母会不接受他。
这里隐喻出现:
“Do they know I’m black?” he asks. “No,” she replies, adding, “Should they?” “I don’t want to get chased off the lawn with a shotgun,” he says.
回家路上几个不正常:
Chris 的女友rose把chris 的烟扔出窗外
作为chris 的女朋友,把男友香烟直接扔出去,是一个不太正常的举动。因为这很不礼貌(美国语境,亚洲语境下霸道总裁,野蛮女友的另说),即使两人是男女朋友关系。ok,我们暂时理解成,rose是一个控制欲比较强的女人。
2. 当Chris 在车里想要给 Rod打电话时,rose是一副很不屑的表情,这也非常不礼貌,于是chris反抗了一下“don’t , don’t do that”。此处第二个不正常,因为如果是一般交往四个月的(美国)男女朋友,可能这时候可以谈分手了。(黑人Rod混的一般)
3. 当Rose撞死一头鹿之后,Chris第一时间跑去看鹿的尸体,并且和鹿对视了很久。why? 而且眼睛中有泪水,甚至在警察来的时候,还处于一种愣神的状态。这里明显是把鹿作为对于黑人的比喻,英语中, 鹿还有个表达是buck ,这个词有时候也会用来表达黑人小伙子。而暗示这条路是chris的死亡之旅。同时也埋了一条线,就是chris的童年阴影。
4. 这段是我认为很精彩的一个细节。种族歧视长什么样?就是chris没开车,但因为是黑人而被要求提供证件。这对Chris来说不奇怪。奇怪的是Rose的表现, 她作为一个白人反应比Chris还激烈。
——Police : Sir, can i see your license please?
——Rose : wait , why?
——Chris : Yeah, I have state ID
——Rose: No, no, no. he wasn’t driving
——Police : I didn't ask who was driving. I asked to see his ID
——Rose:Yeah, why? That doesn’t make any sense.
——Chris : Here.
——Rose:No,no, no. fuck that . you don’t have to give him your ID. cause you haven’t done anything wrong .
——Chris : baby , baby it’s ok come on
——Police : Anytime there is an incident we have every right to ask…
——Rose: That’s bullshit.
这段对话很精彩,后面rose 又一次提到
“With all that ‘my man’ stuff, how are they different from that cop?”
这个问题怎么会是问chris 的?这是导演在借着看似无辜小白兔的rose的嘴,在拷问:这一家子自称会给奥巴马投票第三次,认为奥巴马是他们一生中最好的总统的white liberals, 和那些种族主义者有什么区别。
我相信,这也是导演想要观众们探讨的一个问题,即新种族冲突格局下,种族冲突早就不是传统电影中,那些奴隶主抽着辫子,黑人在怒吼着解放;也不是白人警察赤裸裸地无条件要求搜身、查证件甚至击毙而无需负法律责任。而是一种进化后的种族歧视,即伪善的白人,一面口口声声说不歧视,任何肤色都是平等的。
(事实上,他们确实邀请了一名日本人参与竞拍chris的美好肉体,这也是对美国人对于日本文化痴迷的一种暗示和表现。以及导演故意安排一个日本富豪在里面,是否想说亚洲人也是歧视黑人的帮凶?)
一面赤裸裸地剥夺黑人们在各个领域地权利。无声无息,没有硝烟地夺走他们的灵魂和个性,使他们连挣扎的可能都没有。如何做到的? 白人警察无故查证件固然可恶,但是至少他眼中看到了黑人和白人的差别,虽然是错的;但是white liberals只看到黑人的生理和运动方面的天赋,却忽视他们作为african american 存在的政治、心理和经历上的不同。
But the actual differences between white and black Americans aren’t, of course, biological or qualitative but political, psychological, experiential.
以至于chris处在白人中无比紧张的感觉,被完全忽视了。
当chris与黑人女佣交谈时:
Chris 因为说到: I’m nervous among white people的时候。rose 奶奶居然对于这具黑人女性的意识间断性地失去了控制。因为他唤醒了那意识中,最深层的感觉,切实的,她也曾经经历过的感觉。而rose 奶奶最为一个伪善的白人老太太,竟然也半天对不上来。因为,在她的词典里,从来没有“一个黑人在全部白人的环境中,会紧张的概念。” 于是,出现了电影中,我个人认为最诡异的一幕。
到了家见到了Rose 的父母,而且见到了两个African-American 的佣人。 Rose的父亲的反应也不正常:
首先是他对于鹿的评价:
You know what I say? I say one down, a couple hundred thousand to go. I don't mean to get on my high horse, but I'm telling you I do not like the deer, I'm sick of it, they're taking over, they're like rats, they're destroying the ecosystem. I see a dead deer on the side of the road and I think 'That's a start'.
这个表达很有问题。
首先,他直白地提出他不喜欢鹿,觉得恶心,觉得他们像老鼠一样繁殖并且破坏生态系统。
这让人很不舒服。但是诡异的是为什么说”that’s a start“ ?
很明显,这是暗示,黑人chris的到来,使他兴奋,因为他马上又将看到一头“dead dear”。
有趣的是,导演设计他的死法,也是被鹿角插死,是否是想表达,曾经你最看不起,被你践踏在脚下的生命,可以是毁灭你的武器。作为观众,看到这里必然很解气。
电影中处处透着诡异地隐喻,比如过来竞拍chris肉体的白人,开的车都是林肯,只是这次,林肯来不是解放而是奴役他的。
其次是反复强调他投奥巴马的票,多么反对希特勒。这有点太过了,太像演戏了,甚至是在恭维黑人。他们不喜欢黑人吗?不是,他们羡慕黑人文化,黑人明星(tiger woods), 前黑人总统,他们爱黑人的身体。那个Rose的有进攻性的哥哥,更是直言:
“With your frame and genetic makeup, you’d be a fucking beast.”
无论是 Rose (在与那么多黑人男性约会的过程,所有照片都是开心的,注意结尾Rose 边吃麦片,旁边放了牛奶,但是不融合的状态是不是就是她的生活?),还是想要购买chris的肉体的白人女性,艳羡的摸chris的肌肉,问Rose,他强不强之类的,以及 Rose奶奶在镜子前面反复欣赏自己的诡异状态,都明确传递一个信号,这些白人如此热爱“黑“ 以至于想要把自己变成他们。
Can you blame us? Black people are awesome! Why do you think the racists hate you so much? They know just how much better you guys are at everything!
如何变?当然不是去享受阳光浴,而是直接把这些肉体打劫了,你的就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就像他们当年对印第安人做的那样。只是过去是屠杀,无论精神肉体,现在是保留肉体,而屠杀精神。
于是Rose的父亲大言不惭地说:
It’s such a privilege to be able to experience another person’s culture.
这句话他说的时候是如此的骄傲、自然。 彷佛是上帝。
参考资料:
http://www.newyorker.com/culture/richard-brody/get-out-jordan-peeles-radical-cinematic-vision-of-the-world-through-black-eyes
公众微信号: 十分钟读英文原版
太牛逼了。。完全暴露美国种族矛盾的伪恐怖真喜剧片,一定要在西费城这种地方跟满场黑人一起看,简直人生不可多得的观剧体验。。结尾那叫一个欢声雷动,我要是白人我都要吓死了。。
开始以为是种族歧视,接着发现是换身体伪科幻,最后发现其实还是种族歧视,不过是歧视白人......
好看是好看……但难道不觉得那一堆去拍卖黑人身体的“上层社会”里面居然还有一个亚裔这个细节很无奈嘛。明明也受压迫,但somehow还经常被粗暴划分在了privilege阶层里。
这部电影很好的说明了一件事,惊悚和恐怖是通过细节来达到效果,而不是光线和音效。
惊悚片玩脱的最高境界。导演巧妙地把俗套的剧情反转反转再反转,硬是变成一场贺岁档合家欢喜剧片。全场爆笑,掌声不断,呼声四起,变成一场大派对。小成本制作却精良,导演懂得观众想要什么,也知道如何打造一部商业片。
说是恐怖片,其实并没有太吓人的画面,倒是涉及的话题真的让人毛骨悚然。Peele很好地融入了自己的幽默感,这次票房上也有大突破。顺带说,一看到人讨论平等就说政治正确太low的人,要不是政治正确保护你这种弱智,你早就灭绝了。
期待略高,有点失望,搞笑版《万能钥匙》....#总感觉男主的好基友会随时会来一段rap#
非常完整的类型片,难得的是双重文本玩得不错,政治隐喻清晰明确,狡黠有趣味。黑女仆演技爆裂!
女主简直就是凯拉奈特莉和詹妮弗康纳利的合体
不要以为不是典型恐怖片就不恐怖…………
1.看完本片,我暗暗松了一口气,幸亏我不是黑人。不对,应该是幸亏没有女朋友。2.设想的结局:基友也被催眠了,开车的途中露出诡异的笑容。
第三次投票还是要投给奥巴马,说不定奥巴马也在他们家做过手术。
过。。。誉。。。既没有火力全开嘲讽种族歧视,也没有一黑到底把故事给编完整了,有种导演把自己某天意淫的事情随便给拍出来了的莫名其妙的违和感。
Rod从车里钻出来的那一刻全场鼓掌…
BlackSlavery与WhiteWashing被填充进相当标准的邪教题材,两项白人罪行被以夸张且具有谨慎想象力的方式展现出来,叙事工整简洁,对主角过去进行了有机地挖掘与使用,既有对中产伪善白人入骨三分的刻画,也有具象化的种族主义,在以种族为核心的美国社会中,这个故事不论在任何时期都会十分具有带入感
导演还特地安排了一个亚洲人打酱油
好看!白人討厭你也罷,歡喜你也罷,你都是死路一條,不過基因工程裡的殘斥物。符號豐富,饒有意趣:鹿與黑人俗稱Black bunk的隱喻、採棉花的黑歷史、操控的銀匙、向Lovecraft致敬的姓氏、來賓站成美國國旗、分離的麥片⋯甚至懷疑男主角的名字是來自黑人家庭肥皂劇名Everybody Hates Chris。
和满场的黑哥哥黑姐姐们一起看这部电影还是十分有趣的,尤其是坐在我后方的黑姐姐,补刀补得那叫一个准,比b站的弹幕还有趣。最后反击的时候,整个影厅充满欢声笑语,鼓掌欢呼,根本不知道自己是在看恐怖片。get out 不仅有从这个镇出去,从这个镇逃出去,最后还有从我的身体滚出去的双关呐。
氛围处理一级棒!幽默是恐怖片的新趋势。背后是“playing on black people's fear of white people's fear of black people.”
看預告時以爲是恐怖片,看之後查了下導演編劇,難怪。男主的朋友太贊,"I am TS motherf*cking A"哈哈哈哈哈哈哈哈。作爲一個亞洲人在費城的電影院里看這片,真是天時地利人和,不用站隊,還能跟著起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