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国现状,动漫中主旋律是天才青年们的超人化。另一方面,却又有,特别负能量,乱糟糟的各种舞台剧的东西。也许两样就是日本的阴阳,一面沐浴阳光,一面洒落阴凉。
如果没有所谓才能,心灵又过早的成熟,是否会在身心里抱怨道,要是一开始我就不存在就好了。围绕着这个命题,十三区的人们,把一切都隐藏在最深处,不期待表达,一直沉默着,甚至不指望爆发,他们称之为佛系。当梦太遥远的时候,怎么努力都无法满足的时候,当努力从一开始就被天生的才能所桎梏的时候,再去努力又会有什么用处呢?太无聊了吧,这样的世界。并且带自己来到这个世界的人,也早已受困于此,无论哪个阶层,有钱没钱,甚至,我还是个孩子就开始赤裸裸的露出想要对我的利用。
高产的家庭,眼镜小僵尸,父母都是高级知识分子,也算是精英阶层。但他们忙于处理自己事情,父亲有着外遇,母亲想要自己的生活,而作为孩子的他,在无尽的学习中,还要忍受校园暴力,甚至作为成年人的老师都对此持着默认的态度。所以他忘记了感情,从没流过一滴眼泪,哪怕在双亲遭遇事故去世的时候。
家庭经营者,小胖墩僵尸,父母经营着一家小食店,父亲因为觉得自己不够强,爱情和事业都是勉强接盘下来的,所以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变强。章鱼的智商相当于三岁小孩,强大的男人可以自己做决定,哇,夕阳好红啊。这就是他全部的过去了,妈妈为了给他做中华料理而引发爆炸,和父亲一起死去了。他再也尝不到味道,但还是会去吃,因为会饿。
修理工的家庭,小偷僵尸。父亲是修理工,喜欢家暴,兄弟沉迷在摇滚里,喊着爱是牛奶。大人们糟透了,偷到的东西越多失去的东西越多,最后一无所有,牛奶也会过期。父母不堪生活压力自杀。爱如果真的存在,是什么颜色,一般是红色的,哥哥说是白色,肯定是和牛奶混合后的颜色,粉红色,糟透了。
普通家庭,缺食指的面瘫僵尸少女。父母从小就在利用她,想着利用她。父亲有恋女倾向,而母亲嫉妒自己女儿。而家教也是一个萝莉控,男人都糟透了。最后在她的教唆下,家教杀了她的父母。无差别的恋爱会给别人造成麻烦,就和无差别杀人一样,最后父母死于家教的无差别杀人之手还真是讽刺。
影片最后,如果给孩子一个选择,选择人生的游戏是否开始,你会怎么选择?记住,并不会一定幸福哟。
本文首发于企鹅号,原文链接://page.om.qq.com/page/OhE5KYQP1u3nwMYYrUXT3VJQ0?source=omapp&appbar=omapp?uid=6864814<=5
禁止任何形式转载。
要问刚刚过去的柏林电影节,最火爆的电影是什么?
不管谁是金熊,不管哪部电影看哭了多少人,要论最火爆,那绝对要数入选柏林新生代单元的日本电影《我们是小僵尸》。
这部以四个父母双亡的孤儿为主角的大冒险电影,是一月份首映于圣丹斯的爆款。拿下圣丹斯评审团特别大奖以后,一路红到柏林。电影节票房一开,《我们是小僵尸》的票全都秒杀,卖得比哪位大导演的作品都要好。媒体场放映也爆满,不提前去排队根本进不去,比主竞赛电影还难看上。而看到的人都只想做一件事,立刻上社交网络吹爆《小僵尸》,安利身边所有的人都去看——至少我和我认识的记者都是这么干的。
这部影片的四个主角相识于殡仪馆,他们的父母因为车祸、火灾、谋杀、自缢等各种原因去世,火化和葬礼恰好在同一天举行。遭遇家庭悲剧的四个少年,因为死亡也从冷漠的家庭中释放出来。他们从各自的家中拿回自己最珍视的东西以后——游戏机、钢琴、锅子和低音吉他——决定踏上属于他们的旅程。他们在一个垃圾场被一群靠音乐自娱自乐的流浪汉发现,索性一起组了个名为“小僵尸”的乐队。他们将首支手机拍摄的一镜到底MV上传网络,一夜爆红。于是出道、上节目、办演唱会,成为了新的青年偶像。但是出名也让他们失去父母的故事也被粉丝挖了出来。男主角Hikari父母车祸事件中的大巴司机,因为不堪忍受网络暴力而自杀身亡。于是少年们决定解散乐队,重新回到普通小孩的生活。但是人生中的悲伤并不是一下子就能逃开的……
游戏一般的画风和节奏,热血欢快的音乐,每一秒都抓住观众的强视听语言,让《我们是小僵尸》是如此让人无法拒绝。最终本片获得了新生代单元的特别提及大奖。
二刷这部电影后,我去采访了长久允,这个总是梳着两个麻花辫的可爱导演。和他聊了聊,影片背后的故事。
问:首先要恭喜长久允导演!《我们是小僵尸》在圣丹斯电影节获得了特别评审团最佳原创奖!
答:谢谢谢谢!在圣丹斯举办的是世界首映,在柏林电影节举办的是欧洲首映。我特别高兴能来到这儿。
问:在圣丹斯和柏林两个电影节的体验有什么不同吗?
答:都超级激动!不过圣丹斯的观众更倾向于认为《我们是小僵尸》是一部喜剧片,放映现场笑声连连;但是在柏林,观众好像以非常哲学的方式去理解这部电影。两者的反应都让我觉得有趣极了。
问:但是不管是哪儿的观众,现在都是《小僵尸》的超级粉丝了!你最初想拍这部电影的构想是什么样的?艺术创作者们常说,你花了在一生去创作第一部作品。想知道你创作《小僵尸》时候的执念和契机是什么样的?
答:电影中的很多内容,比如对话、音乐、游戏都是源于我自己的生活经验。这部电影的创作和我的生活紧密相连。关于剧情……灵感主要来自两年前的一个偶然发现。当时网络上有一个在青少年中非常流行的社交游戏叫“Blue Whale Challenge”,来自俄罗斯,这个网页上给玩家提供一个为期50天的任务,任务中有很多自我伤害的部分,甚至最后会导致自杀。我看到这个新闻以后,就非常想拍一部电影,一部给青少年带来希望、鼓励年轻一代积极生活下去的电影,帮助他们从悲伤绝望中走出来。
问:在你的作品中其实不是第一次涉及“死亡”,与之对应的是你创造的“僵尸”概念。在你的短片《就这样,我们把金鱼放入了泳池》中,女主角也说过“我们早就死了,不过是僵尸”这样的话。
答:我当然不是想拍一部传统意义上的“僵尸电影”,我本人非常害怕僵尸!但是“僵尸”这个概念却让我着迷——他们没有感情,也无法感知。这不就像是当代社会中的人们,冷漠麻木。我希望我的“小僵尸们”能把这一点表现出来,我们都曾是、可能是“僵尸”。这是我作品中重要的母题。
不过“僵尸”的身份是相对的。对于父母来说,青少年就是“小僵尸”;可是对于青少年来说,可能父母才是冷漠无感的“僵尸”。但是“僵尸”只是普遍表象,人们的感情其实是能被唤起的——这也是我的作品想做的,重新唤起人们的感情。
问:《我们是小僵尸》中,四个主角的父母都去世了。这是电影中很罕见的设定,那么你在剧本创作的时候是怎样决定让他们成为孤儿的呢?存在个人原因推动吗?
答:我本人的父母还都健在!和我的关系也非常亲密。但是我有非常亲密的朋友,失去了父母,就像我的小男主角Hikari一样。当然让四个人物都失去父母确实是很夸张很少见的设定。但我是想用这样夸张的手法表现出,其实在生活上陷入孤独困境、或遇到各种难以解决麻烦的人有很多。
问:四个小演员的表演都非常出色,你是怎么找到他们的?
答:男主角Hikari的小演员二宫庆多在日本非常有名,他出演了是枝裕和入围戛纳的影片《如父如子》。我就是在这部电影中注意到他的,于是我就想办法和他见面。我第一次见到他就觉得他是我想象中的小朋友,那种天真无邪的长相可爱极了,我立刻拍板,邀请他出演。我花了三四个月的时间物色,才找到了另外三个小演员。我不喜欢经验丰富,表演痕迹过于明显的孩子;所以想找素人小朋友。饰演贝斯手的男生和小女孩都没有任何表演经验,饰演鼓手的小男生也是表演经历较少。
问:尽管这个是个底色悲伤的故事,但是你却运用了非常鲜艳的色板,四个孩子也都有自己专属的代表色。对于颜色的选择有什么样特别的考量吗?
答:整个故事其实只是在Hikari的想象,所以鲜艳的色彩也是想象的滤镜,和黯淡的现实区别开。每个人都是由专属的颜色,其实创意来自角色扮演游戏中的RPG色板。游戏里往往不同的主题、不同的能量都会由不同的颜色来显示。我的电影也像游戏狂Hikari想象中的一个大型游戏。贝斯手的红色代表热情,女孩的白色象征一种治愈力量,鼓手的绿色?我也不知道,就是一种客观的存在吧。蓝色当然是属于男主角的颜色!蓝色也代表着天真纯洁。
问:白色的女生似乎在电影中是一种特别的存在。因为只有她似乎有弑父弑母情结。而到影片最后,三个男孩都不知不觉把她错认为母亲的形象。
答:白色不仅代表治愈,也是圣母玛利亚的象征,一种母性的形象。我确实给予小姑娘一种特殊性。
问:《我们是小僵尸》最大的亮点就是音乐。我几乎被主题曲《We Are Little Zombies》洗脑了。而这部电影不仅导演和编剧是你,连作曲也是你!
答:其实我写得是电影中的配乐,并不是孩子们组乐队的那几首歌。我其实并不识谱……我是一个年轻时曾经想要组乐队,却最终决定拥抱失败的人(笑)。我都是在脑子里想好了旋律,然后对职业音乐家哼出来,有他们将旋律最终制作出来。小僵尸乐队唱的那几首歌,是由一个住在纽约的音乐家写的,不过在创作的过程中我们也有合作!算是……实现了一点点我当年的梦想?(笑)
问:原来如此!不过你们的合作真的非常成功,电影结束以后所有的观众都会唱《We Are Little Zombies》了!这首歌的风格也非常日式摇滚,热血满满。
答:这首歌的风格其实有一个特殊名字,chiptune,是游戏音乐中的一个特殊分支。我们用一种特殊的游戏音乐制作软件制作了这首歌。我本人并不是一个典型的摇滚乐迷,各种风格的音乐我都听……其实最钟爱的还是爵士吧!我最爱的是一个美国爵士音乐人,Gil Evans,他的音乐总有一种空间的通透感。当然Jim Hendrix这种摇滚偶像也是我的心头爱。
问:电影里小男主一直在掌上游戏机上玩一个名叫“我们是小僵尸”的古早游戏,但是我去搜了一下,其实并没有这样一个游戏……你们会因为这部电影开发一个吗?
答:还没有呢!我非常想制作这样一个游戏!但是现在还没有足够的资金。希望这部电影可以火起来,这样我们就有钱开发衍生游戏了哈哈!
问:不管是音乐还是整个电影的设定,都让观众猜测,你本人应该是一个狂热的游戏迷吧?
答:是呀,我就像男主角Hikari一样是一个整天玩游戏的小孩。我父母也很忙,但是给我买了很多游戏,有了游戏的陪伴我从来都没有感到过孤独。我喜欢的游戏有很多!泽尔达、最终幻想,地球冒险等等。
问:你在本片中用了各种各样的媒介,除了模仿游戏画面以外,还有在线视频、监控、手机录音、一镜到底mv等等。是怎么想到这些多元化的视听表达的呢?
答:其实也没有特意想要让媒介多元化,只是我以前拍了很多广告,所以对各种视频形式都相当熟悉,等到拍电影了就觉得可以把一身本领都用上哈哈。
就在我们感叹日本影片不复从前的时候,近两年的日影倒是颇为争气走出窠臼,涌现出不少新鲜、锐气、爽朗的作品。在缺资本缺资源缺市场的现实下,硬是走出一条不同寻常的路,倒显出了涅槃重生的姿态。
日本新涌现的创作者,从《你的鸟儿会唱歌》的三宅唱到《夜以继日》的滨口龙介,从《摄影机不要停》的上田慎一郎到《冰淇淋与雨声》的松居大悟,以及《啊,荒野》的岸善幸,无论内容层面还是电影语言上,都给人耳目一新的惊喜。
2019年开年的圣丹斯电影节上,日本新人导演长久允就带着其长片处女作《我们是小僵尸》惊艳了一把世界,获得圣丹斯评审团特别奖,并提名了第69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新生代青年单元的最佳影片。
时隔四个月后,国内影迷也得以在上影节一睹新鲜。影片一路燃下来,就好像在嘴里不停地倒了两个小时的爆炸糖。
事实上,这并不是第一部长久允的口碑之作,经历十余年广告行业的打磨后,长久允在四年前正儿八经地进入电影圈,并推出第一部短片《就这样,我们把金鱼放入了泳池》。
新片《我们是小僵尸》则同样延续了短片的独特风格,关于青春,关于死亡,快速剪接,浓郁色调,而内核又如此不同。
1. 爸妈死了,但我们哭不出来
影片《我们是小僵尸》一开始就设定为通关游戏模式,从序幕“爸妈死了,但我们哭不出来”,就可以看出这部电影的调性非同一般。影片从一开场就开始教所有人做人的道理,“论爸妈骨灰粉和意大利干酪碎”之间的区别。
四个死了爹妈的孩子在殡仪馆遇上了,同样的无感,同样掉不出一滴眼泪,就这样组成联盟。游戏头四关,几乎在十五分钟内就交代完了四个孩子的背景,巴别塔、青椒肉丝和日落、牛奶就是爱、钢琴课。
现实中的四个孩子,要么是光那样像空气没有存在感,要么是裕贵那样天天受家暴偷窃成性,要么是小石那种人人欺负的小胖子,要么是中产家庭无意义的小公主。在爸妈死后,回到家里只拿走了游戏机、炒锅、电吉他、琴盘。
看到这里,你或许会把影片定性为“又一部新世代虚无生活电影”,但长久允马上给出了新的起伏和反转。在脱离原生家庭生活后的四人,在第五关“梦幻乐园”里成功摆脱学校控制,在第六关“垃圾渣和垃圾”中,则迷上了流浪汉般的自由。
在第七关成功组队,开了第一场“小僵尸乐队”演唱会,却意外地在网上走红,病毒式传播,签了经纪人公司,还准备开巡回演唱会。第八关“改变职业”和第九关“是谁杀了他”,实际上不是以四个小孩为主导,导演的视角转向了网络暴力和盲目崇拜。光的父母是在一次交通意外中死亡的;在光走红之后,疯狂的粉丝在网络上人肉司机,最后把他逼死。
司机的死无意中触发了四个“小僵尸”的又一次改变,所谓的爆红和成功,他们一点都不在意。在第十关结局的开始总是下着雨,他们一边嘲笑着流行文化,一边公开宣布退出娱乐圈,四个孩子将随心所欲玩到了极致,开心就笑,不开心就甩手。
这部《我们是小僵尸》与前作短片最大的不一样在于,影片没有拘泥于空虚和无聊的当下,而是不断地反问什么样的生活才是我们真正想要的。没有束缚带来的自由感?成功带来的虚荣感?还是叛逆后的爽快?
似乎都不是,四个孩子从影片开头就在追问,什么是爱?出生在没有爱的家庭,经历过没有爱的生活变奏。在第十一关“世界末日”中拖下司机,他们获得了垃圾车。最后一关,在死亡路上兜风。如果生命再给一次选择的机会,会好好活着吗?这次光选择了“Yes”。在阳光明媚的一天,开到了野草莓农场,所有这一切都好像只是一场梦。
2. 现实比虚拟更加戏剧化
长久允基于广告片导演出身的积累,让他在各种多媒体方式和表达手法转换上游刃有余。长时间伺候甲方爸爸的能力,也让他养成了在最短的帧数内表达最大信息的能力。影片从头到尾都没有停顿,可以想象一个游戏高手在一口气完爆玛丽奥全部关卡,从开始狂奔到结尾。
不仅如此,还有跟拍镜头、主观镜头、鱼眼镜头、自拍镜头、监控镜头、偷窥视角、游戏VR视角、一镜到底,几乎每一关都更换一次镜头语言,快速、繁多、癫狂的镜头呈现,几乎没有留给观众任何适应的空间。
更重要的是,长久允并非为了堆砌而频繁地更换镜头语言,基本是所有的手法都被赋予了表达的意义。光在葬礼上喝橙汁时,主观镜头透过橙汁的视角观察光的神情;裕贵在店铺中偷东西时,糖果色调、慢镜头,仿佛盗窃变成特别浪漫的事。
司机部分的监控视频;从水杯之间的空隙去观察喝水的脸;“小僵尸乐队”走红后上电视台录节目,惯例的真情画面播放四个孩子在DV中的“家庭回忆”,马上就被打脸为“这么温情,说得好像真的发生过似的”。
影片中大量的超现实画面也同样让人看得暴爽。火葬场的烟囱刚喷出尸烟,一盘像骨灰一样的干酪意面马上出现在天上。光带着裕贵、郁子和小石回到家中的时候,一条大金鱼正慢悠悠地游在窗外。这些奇特的视角搭配任天堂游戏的电音,撞出非常特殊的化学效应,既迷幻又谐趣,带着孩童的天真感。
长久允在创作时先写好剧本,然后设计好声音,再来考虑画面感,基本是把常规创作过程颠倒了一遍。影片除了洗脑式的主题曲之外,出现的最多的就是游戏电音,在游戏通关中加入剧情,观众几乎不需要多思考就可以马上代入剧情。
从《就这样,我们把金鱼放入了泳池》开始,长久允就非常喜欢将画面色调成所有最张扬的浓郁。没有味觉的小胖子,主色调是开扬的绿色;没有感情的郁子,被导演赋予了更为纯粹洁净的白色;没有存在感却一直寻找爱的光,带着活泼天真的蓝;在音乐中感受存在的裕贵,一直带着热情的红。
无论是糖果色、迷幻色、莫兰迪色、柔光镜、偏光镜、黑白镜头,长久允在用色上丝毫无所谓他人眼光。甚至满不在乎地借角色自嘲。“爱是什么颜色,大部分人会说是红色的,但我哥哥说爱是白色的,如果把两种颜色混在一起,那就是粉红色,那也实在是够恶心的。”
3. 我们都是小僵尸
在谈到为什么要把主题定为“僵尸”,导演给出了答案。对于他来说,影片中的僵尸不是真正的丧尸,而是社会中那些没有感情、漠不关心、除了维持最低生存之外,没有任何个人想法的活生生的行尸走肉们。
长久允在两年前带娃的时候看到一则新闻,说俄罗斯有个自杀社交网站,不仅怂恿年轻人自杀,还教他们怎么自杀。联想到现下很多年轻人在成长过程中,因为各种原因,都缺乏爱与陪伴,他觉得自己应该做些什么去给予年轻人们希望。
从这个角度看来,影片从设定上的“僵尸”和“游戏通关”都由此得到合理意义。孩子们的世界里,他们并非一出生就是“僵尸”,所有人都曾有过对世界万物充满好奇的时刻。他们之所以成为“僵尸”,是因为活在了这个“僵尸”社会,大人们才是教会他们成为“僵尸”的“僵尸”。
影片以孩童的视角,去呈现与“成人”对立的世界,因为孩童们的纯粹,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认识没有掺杂扭曲的概念,带着更为直观的、中立的眼光。正因如此,所谓超现实和奇幻,正是孩子对这个光怪陆离的世界,不停转换观察视角后的折射。
当他们走出原生家庭所画的圆圈时,现实世界则往往都是残酷的。长久允故意的戏剧化和超现实,让四个孩子从现实的残酷中抽离出来,去完成一个现实童话历险记,在一次次通关和打破成人世界规则中,反射出异样的色彩。
所谓的人生也好成功也好,对于孩子们来说都是不甚重要的东西,他们的底色过于纯洁,没有经历过生活和情感加诸于生命的任何色彩。对于世界而言,他们都是纯粹的单色调,以至于无法衡量金钱和未来的价值。
饰演小男主演光(Hikari)的小演员二宫庆多虽然看起来年纪轻轻,但在日本演艺界已经是有名的“前辈”,曾经饰演是枝裕和2013年的作品《如父如子》,并入围第66届戛纳电影节。而其余几位小演员都是素人出演。
长久允在拍摄过程中要求所有的儿童和少年演员,都要做到无表情演出,演出冷漠感。这种奇异的冷感,在狂热的网络粉丝对比下,像是另一面“黑镜”。
大量网络媒体、虚拟世界的影像介入,在当下世界非常具有现实意义。在郁子的关卡中,出现在手机上的上田老师独白,无疑是直接打破了虚拟和现实的界线。一直只存在于“镜中镜”的老师,在影片中似乎只是一个虚拟化的角色,但却直接地导致郁子父母被杀。
这种现实荒漠和虚拟爆炸的时代荒诞,恰恰就是我们现今生存的世界,也是造就现在满大街都是低头看手机的“僵尸”的源头。长久允借孩童之口高呼“我们都是小僵尸”,也借由孩童们去打破“僵尸”幻象,回到现实中感受自然和情感。
于笔者而言,这样的影片才称得上是新生代电影,有新导演该有的先锋和锐气。且不论其优劣,无论从手法、形式再到主题,都让人眼前一亮。别再说日本只有“小确丧”和“低欲望”,很抱歉,也许日影已经储好力气准备反弹。
作者| 小飞侠;公号| 看电影看到死
编辑| 骑屋顶少年;转载请注明出处
据说导演原本是拍摄广告片出身,这似乎可以解释片中接踵而来、眼花缭乱的影像与声音实验。复古电玩游戏美学全盘植入到这个加缪式的悲剧故事,意外地却没能提升影片的哲学高度,只遗留下全程枯燥乏味的配乐。第一人称口吻讲述四个初中生面对父母死亡不留一滴眼泪的情节具有荒诞不经的黑色幽默意味,剧本也因此敞开了一个存在主义的角度话题可供深挖。然而,在咄咄逼人的视听效果轰炸下的内核依然是司空见惯的青春成长故事。四个拒绝长大的小孩,面对成人的谎言与欺骗,渐渐学会了用自己的方式在这个荒谬的成人世界里幸存下来。最为有趣的现象是,影片中用高级的口吻讽刺了当今流行音乐文化及偶像崇拜行为的泛滥与无意义,却又因剧中的音乐以及独特的风格招徕一大批跨界的狂热粉丝,不断延伸至电玩迷与独立音乐圈,令这部处女作影片成为不少人口中的“邪典之作”,这恐怕不是这位日本导演的创作初衷。
“今天妈妈化成灰了,然后爸爸也化成了灰,是加在肉酱意面上应该可以享用的灰。” 随着一段看起来“大逆不道”的话,开始了四个失去父母的小僵尸打怪之旅。长久允的处女长片《我们是小僵尸》(下称《小僵尸》)以丰富的色彩、像素游戏的架构塑造出另类的青春片风格。他将游戏、电影和现实三者玩弄在鼓掌之中。
第一关:浸入 or 旁观
电影或游戏,本质上都在讲一个故事。电影利用视听语言,在他人的故事里体验人生。游戏利用互动机制,把人物的选择权交给观众。《小僵尸》则融合了电影和游戏的特性,为“被动”的观众创造了全新的进入屏幕的方式。
电影满足观众的窥淫癖,不被人物所察觉的摄影机视角给予观众安全感。《小僵尸》证明了浸入和旁观并非对立面。间离打破了电影这一幻觉机器,却恰是清醒梦的开始。“在故事开始前先来个序章”、“对不起开头有点长”等经典的主角画外音方式点明电影的存在。人物直视摄影机的瞬间更是打破错觉。观众在人物的目光里清晰意识到自己的在场。此外,长久允借用了游戏动态多视点,使观众在主观视点和客观视点的边缘跳跃。上一秒观众还借角色的眼睛望天,下一秒这一角色就出现在镜头内。上一秒观众还是角色的对话对象,下一秒就化身为角色本身。
静物的视角也是长久允的特色之一。在短片《就这样,我们把金鱼放进了泳池》(下称《金鱼》)这一点就已经显现。观众可能在水杯里、薯片袋里、鱼缸里、垃圾桶里、扭蛋机里。这些另类的静物视角创造了在不“打破第四堵墙”的情况下,观众浸入电影环境的另类渠道。随着食物的视角看“同类”进入主角的体内,借用另一生物或物品的视角与主角对视,完成了另一维度的互动。
第二关:“失控”的镜头 vs 节制的情绪
上述所说的变化视角以及随之带来的身份认同的转变,让整部电影一直处于“失控”的状态。更有手持镜头化身蹦迪青年疯狂地=跳跃,醉酒的父亲严重摇晃的餐厅和顾客。小僵尸的现实里遍地混乱。
与混乱对应的是极度克制的情感表达。 “我们的父母都死了,却没有悲伤”。长久允的世界中年轻人都过着僵尸般的生活。《金鱼》中四个学生妹在不知是天堂还是地狱的电玩店发出也许我们是为成为僵尸而生的感慨。《小僵尸》中四个孩子的面无表情地唱着“我们是小僵尸”。僵尸哭不出来的背后是爱的缺失。这种家庭观某种程度上和《小偷家族》、《风平浪静的闲暇》异曲同工。具有血缘关系但冷漠的原生家庭是否可以抛弃?为何一定要为徒有“家人”之名的人流泪?人是否可以自主选择家人?
第三关:丧 or乐观平凡
僵尸世界里承认百无聊赖的正当,承认无感情的理所应当。为死去的双亲哭泣不是必需,讨厌和自己有血源关系的父母并不罪恶,十二三岁的人生没有梦想纯属正常。但丧尸生活真的丧吗?
电影保留很多小光的感情线头,没有缜密地缝合。发呆的时候要提醒自己,避免想起一些“无关紧要”的事。真实情感被“丧”包裹着。在记者的逼迫下说出“想让肇事司机去死”的话之后,经纪人提醒小光:“你怎么就流露出感情了,下次要注意”。小光的不表达在自己都没消化之前就被包装成了人设。但他绝对不是没有情感的。长久允就是在丧尸的表面下不经意让观众听到心跳的声音。这种共鸣比起一味地与世界背道而驰,更容易打碎人们的心理防线。
可能连长久允自己都没弄明白人生到底要抱着什么样的心态与之相处。他似乎一直想为“丧”正名。但最后孩子们还是做了抢劫大卡车开往草莓园这样热血的事情。可这样浪漫的冲动也只能发生在虚拟世界里。“现实的像素真高”就是无忧无虑时光终止的咒语。和观众一样,他们知道电影走到了尾声。生活不像游戏可以存档重选,不像电影可以改变规则、逆转时空。做过一场电影梦之后,走出影院平凡的人生仍会继续。我们还是只能闷头前进,束手就擒地担任世界的配角。
第四关:游戏 or 电影
以前电影和戏剧相互借鉴。21世纪,电影和游戏、动画趋同质化。《杀死比尔1》漫画化的动作场面,《未来学大会》真人吃下药物一切幻为动画。《心理游戏》反其道行之,在动画电影中出现真人头像。《头号玩家》创造了绿洲,利用3D将观众拉进游戏世界。《底特律·变人》等一系列的电影向游戏更让人质疑游戏和电影的边界。《小僵尸》则把整个电影真实变成了我们可以驰骋的游戏世界。
画面在现实、超现实和游戏穿梭。片头的像素游戏动画预叙了整部电影。观众有理由把整个故事看作一段游戏经历。粉色天空、窗外游过巨大的斗鱼、关卡设置、真人像素化、道具获得的字幕、甚至眼前跳出的继续选项等。配合深呼吸的推拉镜头,捂住耳朵,声音也会消失,拿掉眼睛,画面出现重影。观众也许就是操纵小光行动的玩家。大量的俯视镜头,模拟从屏幕外面看游戏世界的“上帝视角”,结合最后片尾彩蛋,场景重新回到小光在葬礼上诵经一幕。这也可能只是他脑内假象的故事。《小僵尸》这个游戏也真实出现在小光的游戏机里。真实经历和游戏假象扭成一团。
拟真时代,真实成了最难确认的事情。分不清什么是真实的时候就一起做僵尸吧。
《爸妈死了,我却不想哭》是台湾译名,而大陆的译名是《我们都是小僵尸》,更为含蓄内敛一点。
以“今天妈妈化成了灰,爸爸也化成了灰,是加在肉酱意大利面上面可以享用的灰“一句话
开始了四位主角(光、郁子、竹村、石井)在各自父母葬礼上相遇后开始的一场冒险之旅。
这段没有目的,不断前进的旅程就好比小光手中的游戏机,每到一个地方就像通过一个关卡,并且会收获得不同的道具,小光的鱼、石井的炒锅、竹村的贝斯、郁子的钢琴,都代表与原生家庭不可分割的回忆与联系。
每个人在各自的回忆独白中都有不同的颜色代表:
小光代表的是蓝色,就像他从不离手的掌中游戏机发出的幽幽蓝光,是个会降低自己存在感的小男生。
石井代表的是绿色,就像他的厨师妈妈在他练完跆拳道后都会炒的一盘青椒肉丝,按他爸爸的话来说,就是可以自己做选择了的憨憨小男生。
竹村代表的是红色,“爱如果有颜色,大概会是红色”,他如是说,也是他会家暴的爸爸所说的“爱是鲜血,是红色的”,就如竹村被打嘴边流下的鲜血。
郁子代表的是白色,就像她的钢琴上的白键,缺少了黑键的合奏是弹不出美妙的音乐的,但郁子即使左手无名指少了一截,也依然可以弹奏好好一首钢琴曲。
他们不断前进来到了一个垃圾废弃厂,用废弃物品组成了各种乐器,成立了“小僵尸乐团”,自编子曲了《We are little zombies》,歌词:
爸爸、妈妈、我和你、穿红宝石鞋子的女孩,都不在了
电视、广播、手机、蓝天,没有什么是我想看的
未来、金钱、勇气、爱,我不明白它们是什么
我不知道,我是活着还是死了
无处可眠、无梦可见,公车来了却不是绿灯
我们一无所有,什么都没有......
拜托垃圾场的管理大叔用手机一镜到底拍摄了他们的表演过程,并传到Twitter上,因此一炮走红,受到众多追捧,短暂地改变了他们和管理大叔的人生。而由此引发的粉丝狂热痴迷导致的网络暴力和前不久的“227”有巧妙的相似之处,这也是全片的高潮所在。
乐队的宣传照也很有意思,因为在垃圾废弃厂拍摄的歌曲表演过程,所以他们的宣传服装也是走垃圾风格,颜色上也是各自的代表色。
在经历了乐队解散,打晕卡车司机,偷走卡车前往小光父母去世地点附近的草莓园等多重反转,四人组在一片草地里分别,往不同的方向前进,回归“正常生活”。
影片中许多画面都用像素游戏模式来表现,除了前面提到的每一个小故事开始的提示,还有许多画面也是如此,让人耳目一新,比如竹村为了保护被父亲家暴的母亲,而与父亲发生冲突,冲突结果用类似拳皇游戏的效果来显示,有那么一点点好笑。
再比如把地铁来来往往只顾低头看手机的人比做是缓慢行走的僵尸,整个车站成了僵尸车站。
最后,引用电影中的台词,
我们都是活着的僵尸
作者:perperreprep
最近有一部片子,在柏林、圣丹斯电影节频频拿奖,经过国外影展的放映后,它在豆瓣上目前拿到了8.6的高分、烂番茄获得80%新鲜度。
它形式新颖、却内核张扬,脑洞遍地开花,N多神来之笔,可能会成为影迷心目中的2019十佳候选,年度惊艳之作!
导演也被列为未来十年日本最可期待的选手,无数看完影片的影迷大呼:”导演我等你到火!“、”沦为导演脑残粉“、”我要做导演应援会会长“…
它就是今年最值得期待的日本电影、来自长久允自编自导的——《我们是小僵尸》。
早在17年的时候,日本导演长久允就曾在圣丹斯电影节向观众展示了他影像世界的独特魅力,以极具温柔美学的风格短片《就这样,我们把金鱼放进了泳池》获得该年度的短片单元的评委会大奖。
时隔两年后的圣丹斯电影节,长久允导演带着自己的长篇处女作《我们是小僵尸》于圣丹斯电影节世界剧情片竞赛单元首映,个人风格鲜明下的创作作品更是受到全方位关注。
他最后不负众望斩获了世界单元评委会特别创意奖,同时期选送柏林电影节获得了水晶熊的特别提及奖。
这部导演的首部长篇究竟为何让观众和评委眼前一亮,又甚至于过目不忘后还沉浸在那样迷幻又灵动的世界呢?今天我们就就来聊聊这部《我们是小僵尸》。
导演长久允在拍摄短片之前是广告导演出身,在长时间的广告拍摄过程中,拥有了很强的、在短时间内捕捉并传递准确信息的能力。有人描述他的电影就像洛可可艺术装点电影画布的中岛哲也,和以马戏团风格虚构梦境的园子温。
但这些都是观众给予新导演的一个归类标签,以便普罗大众尽快地被吸引,被熟知,但长久允自己还是在尽量拥有着自我的影子。
先来欣赏这支可以无限循环看的先期预告片,还没看电影,已经被主题曲洗脑,实在是太好听了!
在这部长篇作品之中,导演继续延续了前一部的华丽而炫目视觉系风格,并将短片中一个章节“born to be zombies”的内容流露在了作品之中。
他从电视节目、MV、任天堂rpg游戏获得视觉灵感,拼贴大量不同的元素让观众达到观感的颅内高潮,一辆魔幻的泡沫般的过山车朝着你大脑汹涌袭来。
影片中运用大量pov镜头、慢镜头、快速剪辑,并且附上emo rock情绪摇滚的音乐,偶尔点缀着日本动漫中的一些无厘头笑点,并且每个篇章之间用游戏关作为连结。
每一种元素的组合看起来都是充满想象和迷幻的,但它们共同作用下的结果又是另一种复杂的奇妙味道。
看完整部电影,你一方面难以想象如何能把这么多视觉元素综合在一部电影之中,另一方面对这位超流行风格和拥有天马行空想象力的电影天才感到佩服。
影片中还有很多超现实主义的元素,比如落地窗的窗外游来一只巨大的金鱼,或者镜头突然就把画风转移成了电动游戏等等,像是一个充满惊喜的夜间动物园,刺激又美妙。
《我们是小僵尸》讲述了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四个互不相识中学生在火葬场的偶然相遇,然后开始的一段奇幻的现实体验。
四位小孩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就是他们都是刚刚父母双亡的孤儿。四个孩子里,有人的父母遭遇了车祸事故,有的人家里遇到火灾,有的人父母被谋杀,有的人父母上吊自杀…
面对残忍的现实结果,在火葬场相遇的他们,却没有一个人在父母火化和葬礼的时候流下眼泪。
情节到此,好像开始点题,即成为“小僵尸”的开端。他们带着这个年纪不应该承受的忧虑,成为了世人眼中“小僵尸”,失去了情绪,披着人类的外壳。
就像导演片中所描述的一样,他们好像缺少了人类该拥有的感情,变成了麻木不仁的僵尸小孩。
但共情真的就可以这样去定义这群小孩吗?在这样突然的变故下,在13岁的小孩子的视野里,他们就是没有伟大的梦想,没有励志的传奇,在那个丧失父母的夏天,他们只想停滞脚步。
如果所有空气可以静止在13岁的那个大太阳的午后,他们最大的愿望也不过是想喝着盐汽水、吃着关东煮在草地上捕四处飞舞的昆虫。
于是他们准备各自离家开始流浪,去情趣酒店四个人一起开一间房间打电玩,在街头巷尾吃容易发胖的零食,在便利店打劫之后逃跑,他们做一切不良少年做的事情来消磨自己的时光。
他们不需要被理解,因为他们自己就是他们生活的全部了。
后来他们来到了一个流浪汉居住的垃圾场,在这里被一个星探所发掘,为他们录下来了一个一镜到底的音乐录像带,影片的主人公从高楼坠下摔到了地上的垃圾堆里。
随着这支MV播出,小僵尸乐队在日本一炮而红,商演广告电视节目接踵而至,演唱会上,台下坐着无数同龄的少男少女呼喊着他们的名字,这四个13岁的孤儿小孩一下子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大明星。
但乐队的成功并没有让电影结束,随着小僵尸乐队的爆火,人们开始关注起来这支小僵尸乐队背后的故事。
经纪公司也因此将孩子们的孤儿身世作为噱头来宣传,公众开始搜集了造成主人公父母车祸的司机的个人信息,并开始传播,人们开始在互联网上谴责这个司机,开启了对他的全民通缉。影片至此,达到了另一个迷幻的现实高潮。
最后司机因为无法忍受网络暴力和人肉搜索而崩溃,他录了一段告别视频并忏悔自己的过失之后就上吊自杀了。
这段视频再次经互联网传出,人们就把攻击对象转移回这四个小孩,一下子小僵尸乐队被推向了道德的风口浪尖。人们不断转移着目标,拿着自己的正义标准去审判他人,人群一拥而上,又带着冷血拔刀散去。
小僵尸乐队解散了,人们也不再关注他们了,他们又回到了普通人的生活,但四个孩子终究还是如片子开始那样,都是一个个可爱的小僵尸,不希望有什么名利,不渴求任何的怜悯,更不渴望得到这么多人的关注,电影在四个孩子在田野中漫步的画面中结束。
从导演的短片《就这样,我们把金鱼放进了泳池》中,我们便感受到了导演从孩子的视角洞察人世的能力。
在这部作品中,他更是用了极致的眼花缭乱的形式主义,让你在两个小时之内享受一场视听盛宴的同时,不禁去思考,我们当代生活的意义是什么,而我们自己究竟是自我还是人形实物。
就像主人公所说的那句话:“现实太蠢了,我哭不出来。”
我们所生活的时代真的如此空洞而乏味吗?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是不是像僵尸一样,冷血而无情呢?相信看完两个小时之后的电影,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一个属于他的答案。
但其实很多时候,对于真实生活的感悟,我们永远是给不出一个确切的、唯一的答案的,不论是没有情绪的僵尸或是披着正义外壳的杀手,每一个人都在遭受着生活的打击,但又成倍地收获生活的美妙点滴。
无论你在这个世界里扮演着什么角色,你总会在看见夕阳下的田野,草间上的昆虫,亲密无间的伙伴甚至橱窗里的一把斑斓的琴。
这就是我们成为我们的意义,无论我们究竟是谁。
相聚有时 / 电影不散
这是不散的第860期原创文章,感谢关注
不散·公众号(busan-movie)
HKIFF19 75/100 丧青、献世、乐园。像短片《就这样我们把金鱼放入泳池》的长片版,把这种mv式拼贴、快剪、高饱和配色的视觉风格发扬光大,形成一套粗略、有趣的试听技法语言体系,一招鲜且取巧。像短片拼接且缺乏内在张力但符合青少年的思维肌理,把握到年轻一代的虚无主义脉搏,以及当下青少年丧、宅文化、偶像文化和互联网时代的特性,用灵动、幽默、怪咖的形式消解成长过程中的疼痛,有趣可爱且不乏给人带来一种私人的分享感。一大亮点是做成了8-bit电子游戏关卡的形式,可能也有受到广告、mv制作理念的影响。青少年从出生后的人生就是一场冒险,以马戏团式风格来关注青少年和社会话题,每个主角都被赋予一种色彩,可能比《摄影机不要停》的新鲜感更鲜明。不忍苛责它模块式剧作上的不够新鲜与节奏断裂,结尾毕竟被燃到泪目。
「青春通关物语」。充满了新生代导演和小演员们带来的强大的生命力与冲击感。世界是灰色的,是不透光的棺木,是巨大的垃圾场,是卡夫卡的城堡,是无论如何全速奔跑也无法超越的列车。孤独是终极boss。神明并不可信,死亡随时降临,关于未来,金钱,爱与勇气,我们一无所知,就连自己是生是死也不确定。可活着本身就是未知而无尽的冒险,鲜血,牛奶,钢琴课,相机,摇滚,青椒肉丝,世界依然透露着无数有迹可循的线索。人生还没有完结,我们可以自由地去往现在,过去以及未来。PS.实名赞美中岛sena妹妹,不愧是麻豆出身,冷感十足,有种当年《告白》里桥本爱的惊艳,气质和衣品都好棒,演技也刚好够用无违和,00后原石(宝藏)女孩,值得“入股”(你就是来卖安利的吧?对啊怎样ww)又,代表头像说一句,hikari真的是个好名字XDD
还,有,谁!!!用真心预测导演将是日本未来十年最值得期待的选手!!!
你们知道导演本人多可爱吗?小孩子出生那段是他小孩子出生时候他拿相机录的影像。
暂且说对二宫健的印象更好是因为他拿了一个更好的本子吧。最大问题是群像剧的通病--拼凑感,视觉不是太多而是不足,8-bit和二次元视觉叙事在前十年的音乐/mv界已经太泛滥了(参见电波组ブランニューワールド的演唱会映像)。小孩子的故事有感动的点,时不时让人想起市川准的No Life King,但差了点劲。片尾点到母性乌托邦但并未深入让我没摸着头脑。
SIFF. 形式太出挑了,不喜欢的人会认为它是空洞的MV碎片堆砌,喜欢的人会认为它是天马行空的自愈之旅,我是后者。最后一刻钟拖节奏了,但还是要打五星,因为它用轻松诙谐的口吻讲述了一个残忍的故事,本质上和《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是一样的。
空洞有了空洞的实质。死亡,流离,成名,陨落,情绪不过是鸭背上的水。还没到中二年纪的少年,拒绝长大、预判与定义,每一段奇诡的传奇都镶满未知的虚空与热闹,榨不出一滴泪的讽刺是对僵尸最大的褒奖。玩心投射到游戏化的视觉与节奏,放大了有趣的韵律。几首洗脑的歌曲里,放肆的是老成到不行的麻木与痛。大银幕上的狂欢又丧又迷。前半段比后半段要好。@资料馆
8bit配乐,游戏章节,摇滚精神,爱豆文化,网络暴力,甚至还有金鱼和血色夕阳的自我致敬,极致的炫技和极致的才华。导演的前作短片讲述的是青春虚无,这里又将母题挖深至人生虚无,Lonely和Zombie听起来格外押韵。尽管后半程还是暴露出节奏问题,但对这样自由肆意天马行空的创作而言,绝对是瑕不掩瑜的。同样是广告导演出身,长久允比中岛哲也当年还要惊艳个20倍吧。/ SIFF第7场
无感情不流泪的小僵尸,才能玩好emo rock。片子是可爱是炫,且有着正向反转,但没完没了的花样拖长了,不免觉得腻烦。自己像被丢在一个商场吵闹的儿童乐园区里。厉害也在于,形式被做到了极致吧。
@资料馆,3.5。叙事分为上下段,前半介绍四人组各家惨剧情况、走残酷麻木青春风,后段组乐队成流量、粉丝们网络暴力、解散过气又重拾活力,zombies but alive,有挺强的现实即视感;镜头语言大胆又花样繁多,加上女主口头禅“开玩笑的”,多次想到中岛哲也《告白》,这部还有很多惊艳的幻想/梦境镜头,确实是迷幻“情绪摇滚”向,但是日影剧习惯性滥用慢镜头真的腻歪;开场就把人生比作一场闯关冒险的游戏,套用了大量的游戏元素,大俯拍人物直角走位很醒目;局外人的城堡,还是抓住了一些情感淡漠、无缘漂浮的时代隐忧。另外这部挺适合拿来做垃圾分类推广的…垃圾场大人的演出简直是破铜烂铁stomp…热内《尽情游戏》里记得也有这么一场。演女孩妈妈的是菊地凛子,池松壮亮激萌。看完想吃青椒肉丝,字幕都没翻出来(´∀`)
C / 年度视听语言抖机灵大赛冠军
逃过了母体脐带的谋杀,躲过了草莓巴士的坠落,我躲过的灾厄越多,人生的悲伤越多。宁可躲进储物的柜子里,藏进下坠的鱼缸里,钻进掌机的游戏里,也不想听这世界念经。二十年后我们登上综艺节目,讲述过气乐队的辉煌,能否记得,他们都乘上了那列长大的列车,只有我们幸存在光的前面,永远活成了孩子。
典型的廉价影像。可以删掉20分钟,放大了长久允那个绚烂短片《金鱼》里缺点。导演架设这个无比空洞和矫情故事的全部意义似乎都在于:毫不加以反思和节制对看似“新颖”形式做疯狂的堆砌,即使其中不无一些有趣影像和音乐。
#69thBerlinale# Generation 14plus。圣丹斯世界电影单元评委会特别创意奖+柏林水晶熊特别提及。柏林个人最佳!年度十佳确定可以发一个!影片整体按照8bit掌机游戏来结构,分为序幕、尾声及12个关卡(Stage),影片视觉风格可谓是极多主义,超级快速剪辑和大量的拼贴和素材混用,加上经常出现十分夸张的视觉设计,整合在可称之为“模块叙事”(参考[无姓之人])的框架内,用掌机游戏定义剧作结构和游戏MIDI音乐风格(并时常出现模仿掌机游戏的正俯角镜头、过关动画和字幕卡……第7关还有一个超炫的手机拍摄一镜到底长镜头MV!),虽然导演称之为“EMO Punk”但是显然是完美符合“蒸 汽 波 美 学”的华丽作品!
是那种才华横溢有些不知取舍的电影,两个小时完全延续了导演前作短片《金鱼》的风格,并且在加入了电玩和音乐元素之后更加夸张和奔放,一些情节的炫技甚至到了有些蛮不讲理的地步,但整体上的观感依然非常让人激动。在熬过了漫长的四人介绍之后,一曲摇滚瞬间燃起了人生的火花,其实影片的音乐元素没有想象中那么多,但是却让朋克和独立音乐的气质刻下了每一寸肌肤,烙在每一块骨头上,甚至可以说,这也是这几年最朋克的电影,朋克呀,就是不服却依然活着呀!
感谢豆瓣条目把片名改回《我们是小僵尸》,又一部丧而燃的片子,少年老成,向死而生。今年日影最值得期待作品之一。花里胡哨的视觉元素,迅猛凌厉的剪辑,8Bit RPG闯关章节,孤儿摇滚乐队,怪味台词,可爱的电子乐...这届日本青年导演受广告、MV、宅文化、网络文化影响太深了,反正人家至少还可以积极思考这个世界吧。结尾有些拖沓,精简下会更好。
实质上是一部很笨拙的电影,这种“笨拙”让人惭愧和感动
【B】“who kill them”表面所指的是死亡的父母,实质上却在质问是谁谋杀了孩子的灵魂。非常喜欢前半段,用儿童视角观察大人世界的荒谬,little zombie一出整个热泪盈眶。后面各种胡闹反而弱了点。整体风格像中岛哲也+韦斯安德森,网红片预订。
意外还不错!看了好久才明白【僵尸】影射的应该就是那些把这个乐队捧高又把他们推倒 麻木随大流的人们吧 这个讽刺有点意思。电影有大量的手持和快剪 还有几段有意思的长镜 极具特色的美工把电影装饰得很有性格 到了那首歌出来之后我真的想给5星 但是结尾处太絮絮叨叨了 我觉得不如改为 《凶手是谁》出了之后把他们毁了然后就设置为舆论把他们小孩子逼疯然后直接就跳到开货车那里是不是利落很多?四个小孩太有意思了 喜欢看他们同框!前面介绍他们的都是佳章!日式摇滚也容易让人燃!特别喜欢性冷淡风的郁子!(豆瓣里图太少了我来补充点截图吧。
有不少小亮点,比如人肉车标志、不做无差别恋爱、大自然像素真高、快到字幕表的自嘲,以及洗脑的主题曲…但是长片还是略显导演的捉襟见肘,前面章节再精简点会更好。好在结局扳回来,新生的婴儿,父母伴随哭啼声取下的明亮又耀眼的名字…所以最后看到了记忆里的麻麻脸庞。嘴上说父母皆祸害,心里依旧有感情。虽然没有为父母流泪,接下来的人生仍要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