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火慢炖的温情喜剧 还带点小讽刺。如今我眼里的喜剧已经不是能让人捧腹大笑满场包袱乱抖的那种了,而是摇了摇头却满含笑意。居然是《触不可及》的导演 在烛火中的后半段 真是既温暖又有情意了。/
“我想给自己留点退路”“那位退路是谁 我认识么”/
想起偎研吾的那句话,大概是说如果间房子处在阴暗处就不要费力制造阳光,阴暗自有阴暗的美。很多事情都是这样,随它去吧,意料之中的都不会太惊喜,就像女人的美,精心雕琢的有时偏不如毫不费力的/
人是享乐的动物怎么会不懂该如何给自己找乐子呢/
“马克斯和乔西安在一起了么”“是,但是所有人都装不知道”“为什么”“这就是法国,你要好好融入。”/
浪漫,似乎是法国人与生俱来的气质。
他们赋予初恋以浪漫。
所以有了《两小无猜》的生猛和《初吻》的清新稚嫩。
但你可能想不到。
法国人就连拍喜剧,都能让人在笑到合不拢腿的同时。
感受到刻在骨子里的浪漫气息——
《无巧不成婚》
Le sens de la fête
《无巧不成婚》在法国本土已经火爆到不行。
票房一路高歌,口碑相当炸裂。
还一举拿下了有“法国奥斯卡”之称的凯撒奖10项提名。
看班底,有这样的好口碑不算意外——
导演奥利维埃·纳卡什和埃里克·托莱达诺曾执导过高分神作《触不可及》。
《无巧不成婚》是他们的第二次合作。
故事发生在一场随时可能会“爆炸”的婚礼之上。
男主马克斯是一家婚庆公司的老板,专门承包各种婚礼和宴会。
和中国的婚庆公司差不多。
法国这边的婚庆也要从婚礼策划、现场布置到摄影、乐队、酒宴一条龙服务。
需要统筹所有事项的马克斯,自然身负重担。
他不仅要应付“花低档价格享受高档婚礼”的年轻夫妻。
还要亲自解决婚礼上可能出现的大小难题。
惨的是,他的团队——
从管理层到雇佣工,都是一群不靠谱的家伙。
甚至包括他自己。
这一天,马克斯接到了一场需要在17世纪古堡举行的豪华婚礼。
观看高清此片请点击这里就可以观看了
婚礼越隆重,马克斯的麻烦就越大。
从早上开始,他就要提起十二分精神来应付各种事情。
还得拯救他的奇葩队友。
首先,助手阿黛尔,一个脾气暴躁的黑人妹子。
婚礼筹备工作刚起步,阿黛尔就和乐队主唱詹姆斯因为用车问题吵了起来。
嗓门大,说话也毫不让步,两个人吵得不可开交。
吵架就算了,阿达尔还是一言不合就开些吓死人的玩笑。
同时,和阿黛尔吵架的詹姆斯也不是什么正经人。
原本新郎指明要的DJ主唱因为生病无法工作。
所以詹姆斯刚好顶替。
他一副吊儿郎当的样子让新郎十分担心,
叮嘱他一定记住自己的婚礼要求:
高端、大气、上档次。
然而詹姆斯完全没放心上,还带来了一摞宣传单分发在所有的宴席桌上。
这波广告打得很是省钱了……
摄影师是马克斯的朋友,奇葩属性中还略带一丝神经病。
因为不务正业,所以根本没有人请他做事。
只有于心不忍的马克斯替他争取各种工作机会。
这次,他又带来一个瘦弱的高中生当实习生,替他扛各种机器。
就连摄影师这样的奇葩朋友,都能被马克斯带入场。
所以这家公司里自然少不了各种裙带关系——
服务员朱利安是马克斯的小舅子。
他行事无常,举止邋遢。
常年穿着一条苏格兰风情的睡裤,还美其名约,是新潮流的混搭风。
而在婚礼准备时,朱利安发现,今天的新娘就是他之前的同事。
要命的是,这个没有一点B数的大哥,对新娘竟然一见钟情... ...
事实证明,如果一个团队都是奇葩,那么主管也不会好到哪去。
从表面看,马克斯hold住整个场面,统筹策划能力一级。
然而,他却总是在细节之处掉链子——
发短信总是输错字母,从而导致各种乌龙发生。
比如,把“让XX过来”发成“让XX滚”,于是他们就缺少了一名服务员。
俗话说得好,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奇葩和奇葩之前总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吸引力。
婚礼的主角,新郎,一个极其挑剔的男子。
准备的婚宴席发言稿,足足有一个本子那么厚
如此特别的团队加上如此挑剔的客户,注定会使这场婚礼“超凡出众”。
危机很快来临,而且一个接着一个……
首先是冷库电线被那个搞机械的临时工,用剃须刀,切!断!了!
于是,一整箱用来做主菜的羊排全都变质...
而摄影师也不会少惹麻烦——
他在实习生那里学会了使用“YP”软件,很快狩猎到了对象。
而且,这个对象,居然是……
新郎的母亲。
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一场婚礼瞬间变成了大型交(che)友(huo)现场。
终于,当这些大大小小的乌龙过去之后。
宴会进行到了最后一个步骤——
新郎的压轴惊喜节目。
新郎身上系着月亮模样的热气球缓缓升起,向众人飘洒玫瑰花瓣。
但瞬间打脸的就来了——
拉扯着新郎热气球的工作人员正是前一秒还吵着架。
却在眼神对视的一秒天崩地裂,浑然忘我。
然后,这两个人就松开了手,拥吻在一起。
松开了手……
天上的新郎已经随风远去。
不带走一丝云彩.....
婚礼到这里还没有结束。
电影也迎来了它结局前的小高潮。
话说回来,虽然本片人物众多,但每一个角色都鲜明特别。
每一场戏都有条不紊,完全不会觉得混乱。
笑点密集,气氛欢快。
绝对让你从头笑到尾。
到最后,它还免不了抒情一番。
就比如电影的另一个译名——《这就是生活》。
一天的婚礼就像是我们的人生,总会遇到各种让人哭笑不得的机遇和让人懵逼的乌龙。
但无论现实有多糟,都要坚持下去。
不走到最后,你怎么知道自己会不会上天呢?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杜鹃影院
作为婚庆公司老板,麦克斯操碎了心——司仪、乐队、厨师、菜单、侍应生、烟花表演、摄像,都要靠他事无巨细一个个落实。而面对那些戏精上身的新郎或者新娘,各种匪夷所思的项目要求和他捉襟见肘的操办能力总是成反比。这次他承举的婚礼在一座17世纪的古堡举行。新郎家追求浪漫、优雅的婚礼风,而所有人所有分工都像绞错了环的链条,吱吱嘎嘎不断发出噪音,最后干脆崩上了天。就在麦克斯忍不住联想着自己失败的生活时,忽然又一个“噩耗”突然传来:古堡电路扛不住,冰箱坏了,备好的主菜羊肉全都烂掉
继高分神片"触不可及 "之后,奥利维埃·纳卡什与埃里克·托莱达诺两位法国导演合作执导的又一部法式温情喜剧:满是灾难的婚礼筹备,漏洞百出的活动现场,加上一个温馨收尾的意外结局...暖心而励志。混杂着锅盖打蛋器调料罐奏出一首不眠之曲。此刻乐器不再有区别,欢乐不再分雅俗,成员不再分贵贱。
1、享宴Hold不住(Le sens de la fête,2017)原意:派對的意義。可以這樣問:這個婚宴派隊為誰而辦?
2、這是一部關於態度的電影,世代、性別、階級、文化差異、價值判斷之間充滿著衝突與矛盾,但是等一等,不要緊張,船到橋頭自然直。
3、附註:羅伯特麥基在「故事」一書中提到,有些類型屬於超大類型,龐大而複雜,其下次類型的變體數不勝數:12、喜劇:
其次類型從滑稽劇、諷刺劇、情節喜劇、浪漫喜劇、荒誕劇、鬧劇到黑色幽默,他們之間的差異表現在喜劇所攻擊的焦點上,如官僚的愚蠢、上流社會的繁文縟節或青少年戀愛等,以及表現在電影嘲諷的程度上,如溫和、尖酸、致命等。……喜劇所包含的無數種次類型,每一種都有自己的原則,但是,有一個壓倒一切的常規統馭著這一超大類型,並將它與正劇區分開來,那就是:無人受到傷害。在喜劇中,觀眾必須感到無論人物怎樣從牆上摔下來、無論他們是怎樣在生活的壓力下尖叫或掙扎,都不會造成真正的損害。……按照類型的常規,喜劇作家既要使人物經受地獄般的折磨,又要使觀眾確信,那些飄忽的火焰其實並不燙人。跨越過這一界線之後,則有黑色喜劇在等著,在此,作家將喜劇的常規進行扭曲變形,從而使觀眾感受到尖銳卻仍堪忍受的痛苦,而這類影片中的笑常讓我們哽咽。
Pivoting around a wedding day at a 17th century chateau, C’EST LA VIE! is a contemporary French comedy from the filmmaker-duo Olivier Nakache and Éric Toledano, the talents behind such global hits like THE INTOUCHABLES (2011) and SAMBA (2014), so the credentials are high.
In the center of this particularly hectic day is the seasoned wedding planner/caterer Max Angély (Bacri), who is experiencing a common middle-age crisis, both his marriage and his affair with Josiane (Clément), one of his assistants, hit a hiatus; on the professional side, it destines to be a long day for anyone involved, as hiccups crop up incessantly among his staff, the magisterial demand of the bridegroom Pierre (Lavernhe), and technical problems like the overloaded electricity and an unpremeditated food poison situation.
For what it is worth, Nakache and Toledano strenuously and cunningly condenses the current society into this microcosmic activity, where each character is imbued with distinct personality to cover the whole scope of human foibles, the hotheaded, potty-mouthed chief assistant Adèle (Haidara), is always at loggerheads with the pompous DJ James (Lellouche), a substitute who cannot get the approval of the payer; waiter Julien (Macaigne), also Max’s brother-in-law and a compulsory grammar corrector (he was a teacher before), finds out the bride Héléna (Chemla) is an old acquaintance he carries a torch for, to save face, he pretends to be one of the wedding guests, but his 17th costume, in which every waiter is requested to be attired, is a dead giveaway; also among the outfit is the eccentric wedding photographer Guy (Rouve), who roundly loathes the ubiquity of cellphone shutterbugs, and his high school apprentice Bastien (Naccache), eventually what plays out is that the former has much to learn from the technology-savvy latter.
Racial inclusivity is well homogenized into the plot as well, among Max’s staff, several of them are illegally employed (an opportunity let Max blow off steam on the government’s unsupportive policy towards boutique business), most of them are Pakistani immigrants, and the script shows up their hidden talents as a surprising tonic to invigorate the feeling of nadir into a raga-infused, candle-lit celebration with utter delight.
While the typical Gallic irony is registered with both persuasion and funny bone (Pierre’s airborne stunt is both romantic and sheer ridiculous), DP David Chizallet’s freewheeling camera that doggedly follows each character in close range is another wow factor,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ensemble’s engaging, witty and faux-spontaneous reactions, the whole package is almost irresistible, if Nakache and Toledano could have shucked off most of the corny tropes (opposites attract is such a bromide, for starters).
Fielding interminable hitches with a melange of wan resignation and suppressed irritation, Bacri is a sterling performer in inhabiting Max’s plight when he is driven on the orbit towards a breakdown by all the heterogeneous accidents and blunders, but never loses his presence of mind even when the plot suggests so, and among its vast supporting players, surprisingly it is Lavernhe who stands out for so competently transubstantiates obnoxiousness into something is equally droll and disarming, at the end of the day, even the sorry sentiment we feel for the bride is miraculously allayed. On that account, of all the Francophone moviemakers, if gauged by the skill and felicity of producing seriocomic crowdpleaser with a perfect balance of bonhomie and sobriety, the Nakache-Toledano duo is a shoo-in par excellence.
referential entries: Nakache and Toledano’s THE INTOUCHABLES (2011, 7.7/10); Ruben Alves’s THE GILDED CAGE (2013, 6.8/10)
你们的生活中一定遇见过这种情况——
好像上帝专门挑了那几天或那一年,在你身上开了无数个玩笑。什么坏事都遇遍,什么奇葩都撞见。锅从家中来,那是常有的事。
一个问题还没解决好,另一个问题迫不及待跑来。
你懊恼、想不通,眼看着无法控制的糟事脱离原有的计划,把自己的生活搅得一团乱。
然后,你郁闷地打开微信,朝好友吐槽:唉,本命年到了。
这天要介绍的电影,就是这么“本命”,更可怕的是,它发生在同一天——
无巧不成婚
马克思是一名婚礼工作室的老总,喜欢有条不紊地制定计划。
他人过中年,与妻子的婚姻早就没有爱情,两地分居。
于是,不小心爱上了手下的女员工,开始婚外情,一次次地向她保证:我会找一个最合适的时间,和妻子摊开讲。
“最合适的时间”迟迟没到,女员工等不下去了,丢给他一句:我要重获自由。
不仅私人生活糟心,眼下更糟心的,是他的工作生活。
今天,是顾客举行婚礼的大日子。
他带着团队车前马后,希望一切顺利进行。然而......事情并没有他想象中顺利。
先是服务生们都对今天的中世纪装束抱怨连连,颇有罢工倾向:虽然有奖金,但是我好累啊!
都说“言行礼仪是服务业的窗口”,但马克思的得力手下阿黛尔,今天嘴里含着颗炸弹,无时不在开炮。
不仅团队不在状态,合作的人也是一堆猪队友。
马克思看颓废的妹夫无所事事,好心雇他来帮忙。结果这个妹夫哟,看上了人家新娘。
乐队主唱突然生病,替代的歌手詹姆斯又...怎么说呢,唱风不那么“优雅”、也不那么“低调”。
摄影师是个人见人厌的家伙,摄品无良。对他来说,用手机拍照这件事简直是对摄影的大不敬。
而今天,他会面临这种状况......你猜他会怎么做?
这还没完,麻烦事一件接一件接踵而至。
一大堆员工吃了坏羊肉,食物中毒纷纷倒地。这也意味着,当晚的婚宴主菜全部落空。给客人吃啥,成了个大难题。
而此时,马克思又发现宴会上有个形迹可疑的人,很有可能是政府派来查雇黑工问题的敌军!
最可怕的事情来了。
婚宴的结尾,新郎想给新娘惊喜,准备了一段骚气十足的气球舞。
你猜这么着?
两个牵绳的猪队友看对了眼,丢下绳子亲了...亲了!
众目睽睽之下,新郎随着气球越飞越远,直至消失......
简直要闹出人命?
可以说,麻烦与冲突就是这部电影的灵魂。
一天之内,马克思眼看着事情超出自己的预期,以越演越糟的趋势朝着无法挽回的局面发展。
他要怎么挽回自己的事业,自己的生活?
这部片的导演是奥利维埃·纳卡什和埃里克·托莱达诺。
听这名字,有些陌生?
还记得2011年那部感动了无数人的现象级法国片《触不可及》吗?时至今日,豆瓣高达40万人次评价9.1分。
就是他们俩,一手创作出这部提名与获奖无数的佳片。
而《无巧不成婚》同样硕果累累,在今年的法国凯撒电影奖提名名单中,荣膺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原创剧本等10项提名。
我想,这两部电影的共同魅力在于:他们都用讽刺的喜剧方式,解构人生中最糟糕的况遇。
《触不可及》中,是瘫痪在床的白人富翁菲利普,厌倦旁人施加的同情目光。刚从监狱出来的黑人小子德希斯,身肩家庭重负,想申领救济金度过难关。
《无巧不成婚》里,马克斯人到中年,在一天内同时遭遇心爱的人与别人接吻、赖以为生的事业可能不保。
他代表着许多被工作与生活压得窒息的凡人:每天都过着走钢丝的生活。
而这部片里,不止他有故事。
摄影师盖伊,梦想是做一个出生入死的调查记者。后来,他犯了个错误,转行做婚宴摄影师。
直到一大把年纪,他才突然发现,自己的人生已经回不了头。
马克思的妹夫,原本在学校里担任语文老师,工作稳定、生活安逸。
可是某天,他突然不知道自己究竟在干什么,辞职消失。颓废到每天只穿睡裤出门。
罗伯特·麦基在《故事》一书中对喜剧有个这样的探讨:
「喜剧从内心而言,是一门愤怒的反社会艺术。因此,为了解决喜剧的软弱无力,作者首先要问:我对什么愤怒?」
《触不可及》的愤怒,在于旁观者居高临下的同情。
所以,当德希斯用滚烫的热水浇在菲利普没有感知的双脚上,并满脸写着惊奇时,我们会大笑不止。
通过揶揄,我们感受到冷漠同情的反面:平等与尊重。
《无巧不成婚》的愤怒,在于无法预测的人生磨难。
所以,当看到马克思无法按照原计划进行,焦急处理每一个令人崩溃的问题,却被猪队友害得更惨时,我们会觉得滑稽。
通过自嘲,我们发现这就是生活的真相:现实生活本就失衡,意外反而才是常态。
这部片的另一个法语片名是《C'est la vie!》,译为:这就是生活。
我们总是为生活填满安排、做好计划。殊不知计划之外的那些巧合与意外,才叫人生。
这部电影最让我喜欢的一点,是它的没有答案。
马克思得到爱人的原谅,事业也没有搞砸。他看似这场意外中的赢家,但今后照样得过着走钢丝的高压生活。
摄影师盖伊一本正经说他要重回记者生涯。结果,下一秒就说自己开玩笑。他在这场意外中,终于甘于对不满意的人生妥协。
爱穿睡裤的妹夫,依旧是loser一个。
婚宴结束后,他需要自己走路回家。就像他的人生,不可能永远有人载他一程。
生活没有答案,困境无法解决。
也许,这就是喜剧存在的意义:
我们嘲笑困境、揶揄生活,然后带着镣铐重新出发。
文丨金田二
用喜剧手法诉说悲剧故事,这是他的拿手好戏。
在网络上获得超高分的影片《触不可及》用极致的真情温暖了无数影迷。
这次,奥利维埃·纳卡什给我们带来了一场混乱的婚礼,用法式幽默,在喜剧和焦虑中让我们感受到了人生的意外和无奈。
《无巧不成婚》( Le sens de la fête)上映后,以摧枯拉朽之力横扫法国凯撒十余项大奖提名,在欧洲各大主流颁奖礼上大放异彩。
想不到的法国人不止是浪漫,无厘头搞笑的功夫也是可圈可点。
夸大的误会,笨拙的行为,惹是生非的错别字,让影片妙趣横生。
故事集中在一天之内,讲述了一场婚礼从布置到举办的荒诞一天。
男主角是婚庆团队的负责人,每天都在走钢丝的他,时时刻刻都在安抚团队成员,为他们一次又一次的失误“擦屁股",
“千万记得随机应变”是他的口头禅,水来土掩,兵来将挡是他应对计划之外事件的行为准则。
虽然考虑得非常周全,可依然免不了差错的出现。
如履薄冰的事业煎烤着他的生活。
团队不好带,
婚姻亮红灯,
情人准备离他而去,
麻烦的客户考验着他的耐心,
不靠谱的手下让他内心焦灼。
不安,焦虑拔去了他头顶的黑发,中年谢顶是他无力人生的泄气写照。
《无巧不成婚》用不断逼迫婚礼正式举行的时间来推进剧情,增加张力,提供叙事动力。
时间越来越少,麻烦却不断增多。
新郎官各种要求令他脱身乏术;
手下兼小舅子还爱上了婚礼新娘;
好朋友兼摄影师搞上了新郎官的母亲,号称真爱一场;
连古堡现场的电力都市场供应不稳,最后过期的食物让整个乐团腹泻到无法上台......
英雄救场,老板就是来力挽狂澜的。
可当错误发生到令人瞠目结舌时,那种无力回天之感让他愤然离去。
故事触底,柔情开始发力,
当男主角失落的回到,停电,原本愤怒的现场上,奇妙的一刻发生了。
整个团队人员各司其职,纵然失去电力,没有美食,可妙曼的音乐,温柔的烛光,完美的氛围,让在场所有人都沉醉其中。
新娘感动的落泪,
新郎官终于说出了一声“感谢”。
片尾,男主角丢掉了转让公司的报价单,放权给下属,他重回这个操蛋的事业,如梦方醒,大智若愚的面对未来的一切。
《无巧不成婚》中用了相当多的文字语言误读来制造戏剧效果,
比如男主角总是发错短息,输入法的纠错功能让他的错别字直接扭曲了其本意,让人啼笑皆非。
而他的小舅子却对法语语法结构极为考究,常常拉着人谈论起说法的不准确,却被人看作怪胎。
全片最有趣的地方在于摄影师利用APP勾搭现场女性,这时文字失去了魔力,不需要借用文字吐露真心,而是动动手指点击屏幕上的桃心,就可表白,交流,甚至感受身体摩擦的热度。
《无巧不成婚》用婚礼表征一场“沟通的无奈”,人类发明了文字,希望提高交流的效率和准确性,可最终科技的发展却让文字失去了原本的结构性和阐释学,造成了种种误读,
而误读带来了误会,沟通的不畅形成了“巴别塔”式的死局,把影片剧情推向了最终的高潮。
说的越多错的反而越多,影片给出的解决办法是,用行为,用真情。
原本不和的乐队主唱和黑人女助理,在口头上从来争吵不断,可最终因为一个意外的拥抱萌生了爱意,化解了矛盾。
新郎官三个小时的演讲让观众乏味,可他背着月亮飞上天空的婚礼仪式,不需要任何语言就感动了全场所有人,让大家陷入甜蜜和幸福中。
失控的,国籍如同“联合国”的团队不需要用语言向男主角道歉,做好自己的本份事儿,甚至做的更多,司仪原来可以当乐手,主唱其实可以弹钢琴,端盘子的小生也可以做打击声部,人人都超越了语言的限制,用行为扭转混乱,制造奇迹。
就像那个寓意故事一样,
人们用行动建造了高耸入云,直抵天堂的巴别塔。
上帝担忧,于是用各种语言让人类产生沟通交流的障碍,引发了混乱,导致巴别塔无法最终建造完成。
影片第一幕就是就透露出了电影对于语言的关注,
男主角和一对新婚夫妇讨价还价,发怒的男主角用戏谑的方式回敬他们的刁酸,最终谈判失败,这是典型的语言之错。
其实,生活中太多误会因为语言而起,因沟通不畅而埋下悲剧。
所以,有时,一个微笑,一个拥抱,一个眼神,一次握手远胜千言万语。
混乱的婚礼,荒诞的人生,语言不是打开窄门的钥匙,有时似乎需要用“放下”的姿态,我们才能去适应生活的危机不断。
一场鸡飞狗跳的欧式婚礼,一个婚庆公司老板倒霉的一天。法国人依旧浪漫的不拿出轨当回事,头发花白的老夫老妻也可以各自培养备胎。欧洲电影则在民族大融合的道路越走越远,不仅仅突出黑人角色,连印度裔都开始频频露面了。
无巧不成婚这个译名跟电影内容根本就是两回事。这个婚庆公司的老板怎么活下来的...摄影师跟饿死鬼一样偷吃,让助理帮他注册了社交软件后,上了新郎的妈;新来的替补服务员能把每一句话都听错;小舅子遇上他前同事——新娘,魂都丢了...结局虽热美好,但这是电影,现实能让人想屎...
3.5 无论哪个指标都大概是三谷幸喜60%-70%水平。过分工整的凯撒陪跑片。
在圣塞看的12部里的最佳,婚庆公司在古堡组织奢华大婚时的各种接踵灾难和化解。放映时一大段漏了英文字幕,不知道最大包袱是怎么抛出的。除去依然有的乱哄哄法式喜剧外,也有更多能让国际观众捧腹的桥段设置,制造巧合和戏剧冲突的频度和强度,堪比1990年代的《电影节贵宾》和《憨豆放大假》。
特别地道的法式幽默和浪漫,异想天开、此起彼伏、意味悠扬、轻松自在。全程节奏把握恰到好处,转折点都如蜻蜓芙水带过,自然又高级。新郎两面三刀和做事认真有创意的浑然一体,以及各种人际关系处理也彰显了法国人对人性多面的理解和胸怀。全方位点赞。
相比丹尼伯恩,这对搭档导演的喜剧才算是好的法国喜剧。但是相比触不可及还是逊色多了。“不愧是法国人,只有他们才能做出这样的事来。”
一场婚宴背后的闹剧,麻烦不断,越理越乱,法式幽默贯穿全片,穿插每个人对于生活的无奈和妥协,配乐也很加分,这种片子很难不好看。
浪漫是全天下人的,幽默是少数人的,而烦恼却是一个人的。
同行看了有共鸣吧…猪队友坑团队,请来的摄影师在梦游,请来的歌手太有个性太跳,老板忙上忙下焦头烂额最好能分身,客户各种改各种白痴,最后甲乙方都快崩的时候,某种巧合化解了尴尬,happy ending。“让我们好好融入法国…”哈哈哈哈…
Gilles Lellouche 唱歌还挺好听。
他朋友劝他说要换个角度看,因为这是积极的。看清现实不等同于悲观,"悲观' 又有什么问题?
新郎真是戏精本精了,这样的亲友团遇上这样的婚庆团队不出事就有鬼了
生活就跟这场婚礼一样,峰回路转,有危机有转机,反正随机应变就是了。糟心生活里要自己找快乐的点才能过得开心啊~三星半
7.0/10 分。不怕神一样的敌人,就怕猪一样的队友呀。。。人物太多了。。。新娘挺好看的。。。
用复杂的困境作为所有困境中人的出口,“月球”出现是最大亮点。但一点场景浪漫并不能完全抹盖婚礼中投射的法国人际乱象,刻意圆满的结局明示希望,真的很难不去联想这是在影射现代法国社会。整场婚礼运作中的这种天生的“自由灵魂”,实际就是不负责任,却仍满口推辞辩解。醒醒吧。
用法式幽默包裹了一个中年危机的内核,婚礼上所遇到的问题实际上就映射了人生里的坎儿,当羊肉变质的时候就可以用酥皮派加气泡酒填饱肚子,人生就是这么回事儿。
远处传来笙歌,他推开重重人群,在古堡幽微的烛光中,看到一对新人沐浴着祝福蹁跹而舞。竹笛长鼓钢琴大提琴萨克斯,混杂着锅盖打蛋器调料罐奏出一首不眠之曲。此刻乐器不再有区别,欢乐不再分雅俗,成员不再分贵贱。于是挥动餐巾,飞上夜空,吃光加盐的酥皮派,这荒乱的婚夜成为每个人阔别难忘的记忆。
焦头烂额的日子才是日子 不断出错人生才是人生啊!!!
看电影的过程中正好又有个同学来邀请参加婚礼:嗯,好,知道了,尽量去。其实不是不愿意去,只是千篇一律的流程,我都能演了,电影中的乱象反而增添不少趣味。于是乎,尘封已久的wedding plan又涌上心头,绝对surprise。前提是,我得遇到那个让我想结婚的人啊~浪里个浪
很不错的法式喜剧 虽是关于高大上的婚庆业背后的鸡飞狗跳 其实所有工作的人应该都有共鸣 猪队友一样的同事 永远会出状况的项目 难搞的客户 四处救火的老板...... 这不就是自己的日常吗?会抱怨 会有离开的念头 但最后真的要迈出那一步还是很难 总会有关于集体的温暖时刻停在心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