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午夜里的薄荷糖
普通人即是小人物,完整的二十年,主人公金永浩一生平凡的生活,因为某些致命的变故,无法回首。生命毁灭的那一瞬间,永浩又哭又笑地走上高架桥的铁轨,对着迎面而来的火车疾呼:我要回去。画面在他张嘴呼喊而显得痛苦抽搐的一瞬间定格。之后火车倒走带着时间驶回过去。在凄凉的记忆中,《薄荷糖》追述着过去。主人公金永浩在片子开始给人印象是精神紊乱而且脾气暴躁,但是对于他何苦自杀难免产生疑问。时间回到三天前、雨夜里,原来他早已准备自杀,但一神秘男子突然找到他,说曾经的初恋情人临死前要见他一面,……。
韩国影片《薄荷糖》(Peppermint Candy)是一部有关时间的电影,讲述着时间如何将一个人的生命毁灭。导演李沧东善于用秀美的画面去描绘小人物或者是边缘人物的生存状态,这不论是在《绿洲》,或者是《薄荷糖》,都有很深的个人痕迹在里面。《薄荷糖》里,他让时间去毁灭了一个普通人的生命,电影以1999年为基点,1994年、1987年、1984年、1980年,最后是1979年。
如果说《薄荷糖》勾画的是韩国近20年来的社会变动,一点也不为过。尤其是在光州事件上,这一点是值得思索的,也是李沧东的过人之处。比较于国人的伤痕文学,韩国并没有那么多历史素材。当然,光州事件是一个彻底的悲剧。于是,2002年世界杯韩国人庆贺胜利,光州主场成了一片红色的海洋,国内媒体做节目的时候不忘点燃一下往事的烛火,指出韩国的年轻人早已忘记了二十年前的历史,他们根本不知道光州曾经遭受过的苦难,而一个不懂得反思的民族不是一个真正让人敬佩的民族,隐晦言语中显有讽刺韩国人世界杯的优异表现。
当时有些庆幸的心理,似乎我们的此类反思作品是层出不穷、屡见不鲜。而其实,真正的禁区领域根本没有人去碰触。没有服兵役时遭遇光州事件,错杀了那个无辜少女,金永浩往后的生活可以减少些愧责,但是那些被践踏而过的薄荷糖散落一地,长官毫无人情的斥责,人性遭受的磨难,正是这段当兵入伍的生活以及在军营里的种种遭遇激起了永浩人性深处的暴力与罪恶,令他因为沉缅其中、无法自拔。
永浩曾经纯洁的灵魂被光州事件的打击腐蚀了,他的性情却有仅存的善意,于是他有点意外地拒绝了初恋女友。如果他这份善意也可以最终消失话,那他也是一个彻底的悲剧。但是让人揪心的是他忘却不了这段感情,在割舍中一次次的沦丧:对犯人的残暴,对妻子的不负责任,对家庭的无牵挂,对自己的仇恨。于是当生意破产、与妻子离婚后,他必然而然地走上了毁灭的道路,而这一切都是当初无形的手一步步拖扯着他陷进去的。
一个曾经年轻善良的生命就那样远去。把个人的毁灭归究为无形的历史,其实也是种故作的夸大,但历史在引导个人或者说侵害生命上的影响作用是不容置疑的。如果没有光州事件,永浩作为一个自我毁灭的牺牲品是不值得珍惜,至多是个自暴自弃的典型,但是正因为以军人的身份错杀了一条无辜的生命,引发的愧疚和往后点燃的暴力火种,才是他最后灭亡的根本原因。
暴躁和反复无常,都是他本质里罪恶的一面。薄荷糖本不过是一时清凉,并不能口气常新。再唯美的初恋,换来的也只是一段孤独的回忆。对于永浩这样摇摆不定的人物,《薄荷糖》刻画得相当深入。永浩并不是故意去伤害着顺任,而是因为太爱她不能够去伤害。这份残存的善意直接让他难以生存,他选择了新的感情,但是却背叛着自己的内心,他不愿去碰触着过去的伤口,又伤害着现在的家人。
题外不得不感慨个人的力量在历史前面是多少的渺小,当一个人无法去抵御着时代环境的影响,他只能被同化,因为他已经遭受到感染。永浩的悲哀更在于这是一种自我的毁灭,周围影响只是一个起因,至于实质的理由,估计是自我性格的缺陷。平铺的故事和直白的倒叙,多少使得故事有几分沉闷。而且故事还要倒着在自己脑海里剪辑,反复看了好几次才一并看完。比较于李沧东后一部作品《绿洲》里的畸恋,《薄荷糖》所能引发的群体哀悼容易接受多。20年的变化,对于一个平凡的小市民,入伍、当警察、结婚、创业、破产、自杀,并不是处于一种个人生存的边缘状态,而是群体的时代记忆。
1979年郊游,永浩离开了朋友们,一个人静静看着天空,流下了泪水。这个故意的痕迹是否告诉我们他之后20年痛苦的由来,面对一片同样的蓝天,永浩却无法抵挡着阳光的刺眼。这样的刺眼就像内心深处抹平不了的伤痕。
那之前,永浩的朋友们一堆人围坐着,弹吉他唱歌,歌词是这样的:
我该怎么办呢,你抛下我的话
不行,真的不行,请你不要离开我,有什么无法告诉我的苦衷吗
曾那样亲切的你,曾那样温柔的你,怎么能那么无情
无法相信,你会舍我而去
我不要信,你跟我说再见
在歌曲里,是谁抛弃了谁?年轻人的离别。道不完的哀叹、唱不尽的情意谁短长。时间抛弃了他们,如果时光倒流几年或者提前开始,谁也不应该离开谁,温存的话语其实都是虚伪的幻觉,也许最真实的只是曾经的感动,就像那薄荷糖入口的一阵清凉。看着这些深情的歌词,总是想起永浩在那个雨夜里的小旅馆,和偶遇的女人偎依在一起。
他说:他看着窗外的落雨,心爱的她在看;听着雨水的滴答声,顺任也在聆听。几番劝言,永浩突然觉得身边人已是顺任,于是颤抖地呼唤着爱人的名字,失声痛哭,泪水如注。身旁女人,也一道声泪俱下。窗外,依然是无眠夜雨。淅沥哗啦。
2 ) 最平淡的野花也能启发,最深沉的思绪眼泪所不能表达
微信公众号:moviesss 首发于 MOViE木卫
这是我写的,关于李沧东,《薄荷糖》这部电影的第三篇评论。
说是评论,不如说,仅仅是感想。
这三篇评论,都不是写给媒体的,而是发表在BBS、博客,和我的公众号号上(前两篇也收录在《身不在场》)。
它们虽然是公开的,却是我的私人感受。
写第一篇时,我不到20岁。写第二篇时,我24岁。
如今,我走到35岁的人生关卡。
我还是那个我,电影还是那部电影,在知道结局的情况下——就像观众在一开始就知道主人公的结局。关注的地方,似乎也产生了一定的变化。
这一次,我更多的,是卷入了《薄荷糖》与其他电影的情绪关联。
比如主人公去追捕大学生,他哭丧着,和同样落了队的战友说,靴子灌满了水,真的跑不动了。他就那么在铁轨上摔倒,坐下了。你就突然想到,难怪在之前的电影,在他之后的人生,他的脚,就时不时会突然崴上那么一下。每每遇到天气变化的风湿痛关节炎病人,他们的身体,会有预先的感知。感知的存在,提醒着将来的事,又更多是过去的病因,反复在纠缠困扰。
电影表现这一幕,主人公虽然穿军装,别钢盔,踩高靴,但从整装出发那一刻开始,他始终表现得更像一个不知所措的孩子,一名不合格的军人,就像他黑洞洞枪口对准的,是同样不知所措,在赶夜路的女学生。
我想,你可以认为在这个地方,《薄荷糖》是像《美国往事》,主人公只是一个温柔、腼腆、喜欢河滩上小花、想拥有一台照相机的年轻人。电影呢,就是一个在人生路上绊倒,摔了一跤,再怎么爬也爬不起来的韩国悲剧。
主人公在几个人生年份里,也会反复对着镜子。他看着自己,像看一头野兽,看一个陌生人,那何尝不是《出租车司机》里,越战创伤的罗伯特德尼罗,就差在那头上,抽出来两支圆锥小角。
还有火车过隧道,花好人退,一切都在倒回,总感觉是李沧东看过侯孝贤《恋恋风尘》之后的灵感。一封信,夹带一颗薄荷糖,最后装得满满的一罐子。年轻女工表达爱意的方式,能呈给心爱之人的信物,也只是一粒又一粒,纯白,气味常新,能瞬间唤起清醒记忆的薄荷糖。就像《恋恋风尘》中,阿云买了一千多个信封和一千多张邮票,给阿远寄信。这是吴念真的真实故事,初恋情人叫阿真,他就起笔名:吴念真。
李沧东并没有告诉观众,这对年轻人到底拥有什么样子的深厚感情,山盟海誓还是铁骨柔情,令女方在临死前,还想着见初恋一面。她曾带着一些不安,还有羞赧的神色说,他的手很丑,但很温柔。他却装作坏人的模样,把手放在了另一个姑娘的大腿上摩挲,上下其手,完成了恶犬和魔鬼的变身。
爱情,一件过于戏剧的事情,李沧东却没有告知观众原因。
正如死。死是那么残酷的一件事,泰国电影《死于明日》电影行进的每秒钟,世界上都有人在死去,却很少有人会想去认真了解,到底有什么东西,在一个人的生命里狠狠践踏而过。
从主人公所作所为的许多事来看,他也是个人渣,暴力狂。愈懦弱,愈疯狂。他在韩国社会中,变换着自己扮演的角色,最后万劫不复,一无所有。
映后李沧东现场解释说,他是仿照普鲁斯特小说《追寻逝去的时光》的文学性(即玛德莲蛋糕,象征着生活记忆),以日常生活中太容易被忽略的事物,即薄荷糖,透过日常细碎,呈现角色的愤怒或悲伤,领悟感受那句“人生是美好的?”——一句来自他人日记的话,像是设问、追问,不断的反问。
无论是火车、照相机、薄荷糖、自行车、合唱歌曲,还是电视新闻,它们都以毫不起眼的方式,出现在了主人公的生命之中。这个崩溃自毁的主人公,他身体里的东西,早已慢慢死去。他渴望回到过去,让一切不要开始。他想回去,追寻旧时光。
诗人华兹华斯写道:
对于我,最平淡的野花也能启发,最深沉的思绪眼泪所不能表达。
注
玛德莲蛋糕: 普鲁斯特著名小说追忆似水年华(如卷一《在斯万家那边》)中,玛德莲蛋糕或称“小玛德莲蛋糕”多次在文中出现。玛德莲蛋糕混合在椴树茶中的味道使“叙述者——我”回忆到自己的童年,因而成为青年马塞尔开始努力找回失去的时光并促成写作的催化剂。因此,玛德莲蛋糕也渐渐具有代表普鲁斯特(及其作品)与意识流小说含义的重要符号(标示)与象征物。
3 ) 没有回程的人生
“如果一切可以重来”,很多人在对过往某段经历肠子悔青的惆怅时刻,往往要做此超现实主义设想,但是我们知道,这只能是衰人的YY行为,我们只能向前,无法向后。《薄荷糖》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这样一个人,他一副行尸走肉搬的模样,面对迎面而来的列车,绝望的喊到“我要回去”,由此拉开了韩国导演李沧东向我们展示的人生倒流悬疑剧的大幕。看《薄荷糖》,感觉很像看阎连科那部让我看了下巴落地的《日光流年》的感觉,同样从人生落寞倒叙到人生的各个阶段,直到开始的地方。
本片主人公金永浩在片中,以倒叙的方式展现了他的几段人生,金融危机后的颠沛流离;金融泡沫中的意气风发;警察生涯中的飞扬跋扈;军旅岁月里的迷茫困顿,再到“最后”,人生开始的地方,年轻的他与一个女孩情义绵绵。如果是一个通常的顺序的形式,那么从剧情上,这是一个简单的人生梦想破灭的故事,但是李沧东来了一手连续倒叙,让故事就不那么简单了,何况本片不只是形式上有噱头那么简单,导演更在细节上展现着自己的功力。
在本片中,导演一直在制造着一种悬念,从开头金永浩寻死开始,就留下了他为什么要自杀的悬疑,表明上看金融危机导致倾家荡产是个原因,但是又留下一个照相机的线索,让人猜疑。接着,在金融泡沫中,他显的不可一世,脾气暴躁,这边才将偷情的妻子和其情人爆打一顿,那边就马上去跟自己的情人幽会,这样的暴虐性格也让人对其过去有了兴趣,何况片中他还遇到一对他畏畏嗦嗦的人,这就更让人很自然的继续随着他的经历回溯。接着我们知道了他曾经是一个警察,在韩国民主运动中,对犯人残酷的虐待,而同时回忆昔日恋情时又一脸纯真,这样的对比显然有更复杂的过去,还有他与昔日情人的再会,那么冷淡,那么意犹未尽,只有旧爱留下的相机还作为旧日恋情的余迹,而这相机也呼应了本片开始时让金永浩展开人生回忆的相机。究竟是什么造就了这矛盾的性格,一边深情,一边残酷,时间继续倒转,我们看到了一个兵营的新兵,带着一年青涩,在残酷的环境下不知所措,就是这个叫金永浩的新兵,在一次行动中,带着善意要掩护一个少女回家,却无意中酿成大错,面对少女的尸体,他的那份绝望那样痛彻心扉,也让他开始后来的性格分裂似的人生。
李沧东在金永浩每段人生的回溯时,都以飞驰的列车作为导引,这是个有趣的带入,当飞驰的列车向寻死的金永浩驶来时,刹那间却是人生的回顾。而结束人生的列车是现实的,倒转人生的列车是虚幻的,人生是条单行道,只能向前,无法向后。那残酷绝望的今天,与无法再回的昨天的青春的强烈对比给人无限唏嘘感。本片从叙事方式上看,表面上只是一个倒叙而已,但是导演让这几个环节衔接紧密,期间又不断引发悬念,以不同阶段人物性格的反差来造成充满张力的戏剧效果,让这段人生的叙述显得虽并没有他的另一部作品《绿洲》看着那么揪心,但是正是在平缓中,由故事自杀的最高潮,向表面的最平淡的青春开始的地方进发,对观众心灵的冲击却渐渐达到高潮,这样的叙事手法结合细微的细节处理展现了李沧东不凡的功力。
在片末,导演将金永浩的故事定格在他即将踏上社会的时刻,我们看到几个青年,在河边草地上快乐的歌唱,看上去傻傻的单纯,呆呆的青涩,金永浩和一位少女开始生情,当他们歌唱的时候互相偷看时,可曾想到,这纯真的爱是金永浩人生路上最后的一份单纯,今后他将以可怕的速度“成熟”,抛却曾经摄影的梦想,走向不归的人生。而巧合的是,他最青春的那片草地,就是他最后走过的草地,走过这片承载过美丽憧憬的草地,他走上铁路桥,任列车驶来,在“我要回去”的狂呼中结束人生。随着这段人生,李沧东也顺带着回顾了下韩国现代史,在各个阶段,我们发现金永浩的人生也很可能是那个大时代背景下很多人的命运,他们呼唤公平,他们互相争斗,他们在繁荣的经济中暴富风光,又在萧条的世道下无力生存,这是“马后炮”式的回顾,也是导演充满人文关怀的反思,在历史大流中,我们的人生该如何前行?被历史洪流挟裹我们又有多少自主的选择?我们只能边走边想,永远不能回头,但是我想保留些曾经激励自己前行的单纯力量,让自己在艰难时期避开死亡的列车,应该算是一种可行的寄托。
http://hi.baidu.com/doglovecat/blog/item/46ff6bd0eb6f7c89a1ec9c2f.html
4 ) 《薄荷糖》的宿命:被吞噬、融化,或者丢弃
不是第一次看这类“真实的艺术化的虚构人的一生”的电影,但这部片子的叙事结构让它在这类影片里显得格外特殊。我给它写了一小段intro:
“委地的花瓣重又收拢
以成全往日春色
火车仍留恋来时旧路
泛着金辉的波浪在后涌
昨日又将重现”
整部电影一共有五个章节,每个章节都由缓慢行进的铁轨空镜带着观众进入金永浩不同阶段的人生中。为了营造真实的“窥视感”,导演的镜头语言是平实的,台词设计和演员调度也比较生活化。这部电影的“表达欲”,体现在众多细节之中。
首先是视觉上令人无法忽视的画面明暗与冷暖的变化。随着线性的时间被逆进,电影的整体画面越来越亮,暖色的运用也变多了。电影的最后一帧,金永浩更是沐浴在金色的阳光之下,那时的他敏感、细腻,会为一朵花的开放而驻足,会因为姑娘的爱慕而羞怯,这不由得让人想到影片一开始那个失意而狂躁的他,那个失去一切、被瓢泼大雨和阵阵阴霾笼罩的他。而在金永浩第一次开枪杀人的夜晚、在他送别所爱之人的那天、在他揣着手枪浑噩逡巡的时刻,电影画面则相应展现出冷冽、阴郁的色调。冷、暖、明、暗,是导演最克制也是最直接的一种“表达”。
其次是细节处意象的设计。说实话,我对于电影意象的解读几乎是一种条件反射,尤其是带有明显象征意味的光影或者某些物品的出现。讲句实在话,拍电影最基础也最容易拉开差距的地方就是意象的设计,这种设计没有规律可言,有时甚至不要求所谓精致或者创意(参考“救猫咪”桥段 估计所有戏文专业的朋友们都知道),但不论意象的设计成功与否,它永远与电影的情感氛围紧密联合在一起。这部电影里所用的意象可以说是平平无奇,譬如在第一段金永浩自杀前的空镜中,有一小株樱花凋落在铁轨旁,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金永浩短暂且已凋零的人生,而第三个篇章出现的交叉着的铁轨,自然体现了金永浩在这一人生阶段里个人境遇与心绪的挣扎。这些意象虽然没有什么解读门槛,但它们一旦和电影里诸多的其他要素调和,“表达”就变得富有隐喻而隽永,这种感受是私人且微妙的、。我本人很喜欢很喜欢的两个处理,一个就是上文提到过的,坠地的花瓣又缓慢的回归枝头,仿佛开始回溯他的人生是一次悲凉而无力的救赎(天知道我为什么写出来显得这么矫情 但确实就是这种感受);第二个就是他在风月场所以警察的姿态“救风尘”,当时萨克斯手吹着《Autumn leaves》,他做着虚伪的事情,伴随着“since you ran away,the days grow long”的乐声,象征着金永浩彻底与爱人、与本真的自我断绝之后内心的无助与空虚(可以听一下这首歌 顺便看看歌词 友友们就知道我在说啥了)。我喜欢的这两处设计,放在那个情景之下,都是不突兀的,樱花本就长于山野,在铁轨旁边出现真的很正常,而《Autumn leaves》是一首非常经典的爵士乐,出现在萨克斯手的演奏曲目里简直太正常了。当然也有导演会用到与电影情景完全不相匹配的意象,电影解读嘛,本就是见仁见智的事情。
任何一部阐述个人命运的电影都不可避免的展现出时代的特征,而金永浩就是典型的浪潮之下的小人物形象。年轻的时候入伍,遇到光州事件,本不想杀人的他手上沾染的鲜血,从此在自我认知上,金永浩便与初恋女友象征的那个纯粹干净的本我隔绝开来;第二次“诀别”是他效仿前辈对学生运动的领袖施暴,他生为人的怜悯之心甚至良知在日复一日的暴力之下的消弭;第三次,在“国家破产”之际,金永浩失去了所有,在街头他当掉了初恋女友的相机,把过去的底片毁在日光下,他彻底失去了自己。人性与其所在的环境是互构的,面对时代风潮的裹挟,金永浩没有超脱的智慧,没有敢为人先的勇气,更没有一路伴随的好运,他只是一个普通人,悲剧的是他即便想要蝇营狗苟一生,也终究摆脱不了失去一切的命运。他是众多小人物中的一个,从他的宿命中,我们能看到整个韩国社会,甚至整个人类世界的宿命。无数伟大又卑微的灵魂把时代填满,年复一年,百年复百年,当我们将镜头聚焦于一个人一生的悲欢,在荧幕前欣赏、体会之时,我们也是荧幕中那匆匆一瞥的人潮里,一个模糊的影子,一个无意义的注脚。
最后我想说一下《薄荷糖》里的薄荷糖究竟代表了什么。如果把整部电影比做一粒糖,它的晶莹剔透象征着金永浩年轻时细腻而纯粹的本我;它的味道是初恋的味道,不太甜,却沁人心脾;它的颜色是电影的底色,纯白、冷峻,不流于抒情;它的存在就是个体之于群体的存在,女孩说,我在工厂一天要做数以千计的薄荷糖,所以这一颗,也没有什么特殊的;它的宿命就是所有糖果的宿命,就是金永浩的宿命,被吞噬,被融化,或者被丢弃。残忍的说,金永浩甚至是幸运的,因为他最后释放的那些痛苦和挣扎被他的老同学目睹,至少有人为他留下了眼泪,而有些人,终其一生,也分不来别人的一声叹息。
5 ) 浅谈《薄荷糖》
郊游1999年春
第一个镜头,金永浩躺在铁轨底下,眼中含着泪低声啜泣。此时的他绝望又挣扎。
误入河边聚餐的人群中,他们这里在欢乐地唱歌跳舞,显然这一切与他无关,跳着格格不入的舞蹈,显得滑稽又可笑。最后步入铁轨,在面对始出隧道口的火车大声疾呼:“我想回去!”
随后镜头是火车头视角,每一次时间线往回推移,这个镜头就会出现。
照相机 三天前1999年春
金永浩花光手里的钱买把枪,在自杀前想把自己陷入如此境地的恶人也顺便带走,仿佛在替自己伸张正义。
事业受挫、妻离子散后独居于街边的塑料棚中,初恋尹顺任的老公找到了他,为了让他看尹顺任最后一眼。长久的生活折磨,已然忘了尹顺任是谁?
和尹顺任分别以后,获得了初恋一直替他保管的照相机,随手就卖了换点钱。无赖无能、穷困潦倒是他现在的生活状态。
生命是美好的 1994年夏
戴上手表一边开车一边用移动电话跟人谈着公事,此时的金永浩是一家公司的合伙人之一,一副成功人士的做派。这个时期的韩国处于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已经有了亚洲四小龙之一的称号,很显然男主赶上了这趟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列车,家里的经济条件水平也很好。物质条件丰富,人心却浮躁。金永浩遭到妻子的背叛出轨,自己和女下属也搞在一起,家庭分崩离析,在最肮脏的厕所撒着尿却和旁人说道:“生命是美好的。”墙上的镜子映射出对方一脸问号。
告白 1987年春
金永浩服兵役归来后在当地的警察局工作,审问犯人破案是日常工作,在前辈的耳濡目染,政治体制的压迫下,已能娴熟地用着暴力、屈打成招的方式。在偶然的一次外出任务中,得空和当地小镇上的一位姑娘发生了一夜情,原来在那个淅淅沥沥下雨的夜晚,想起了初恋尹顺任,说出了一直藏在心底未对她说过的那些话。隔空迟到的告白,只能诉于陌生人。
祈祷1984年秋
此时的金永浩刚从军队服完兵役出来不久,初出茅庐,畏手畏脚,最后在警察局前辈们的逼迫下审问嫌疑人,过程中使得嫌疑人大小便失禁。触碰过嫌疑人大便的手虽然被水冲洗了好多遍,虽然初恋特地跑来跟他说是双温柔的手,可是他怎么可以用这双肮脏的手回应初恋,白月光神圣不可侵犯。
金永浩在推开尹顺任啊,尹顺任从军队到老家到男主现在工作的地方,一次次打探消息,默默攒钱买了相机送给他,希望他能坚持最初的理想。可她万万没有想到,对方决然的推开自己,心碎带着相机离开了。
面会1980年5月
时间线拉到金永浩入伍期间,尹顺任在部队门口想进去探望男主,却被拦在门外。外出任务,男主收集的薄荷糖洒落一地,被踩的稀烂。
在前往任务地的途中,男主看到女主慢慢的走着,此时的女主根本无法进入军事基地,是男主出任务前的想象。此时的他忐忑害怕,想到女主仿佛就能安心一些。男主乘坐的车和女主之间总是有一段距离,近近远远到最后渐行渐远,便预示着两人关系的最终走向。
此时的背景事件是光州事件,金永浩最后在铁路旁误杀了女学生,他抱着她的尸体哭喊,这件事情成了他的人生转折点,爱情从何而起,理想灰飞烟灭。
郊游1979年秋
这一段落和第一段落的段落首尾呼应,金永浩和尹顺任因为这次郊游而相识。金永浩是一个腼腆害羞的青年,他和女主在人群中交谈,此时的女主得知男主喜欢薄荷糖喜欢拍照,两个人就这样结下了缘。最后一段的场景有多清新纯粹美好,往后男主的经历就有多撕扯无奈丑陋,这种强烈的反差使观众愈发扼腕叹息。
最后一个镜头和第一个镜头形成对照,此时的男主虽然在哭泣,但是是对生命美好的感动。
其他
关于性
床戏一共有三段,金永浩和老婆、群山女孩的两段床戏,都是男主爱而不得后的一种情感寄托,老婆和群山女孩都是初恋的替代品。第三段和女下属之间的,是麻木的、控制的,是得知老婆出轨背叛后的宣泄。
和老婆、女下属床戏的男主衣服都是穿好的,此时他的内心是封闭的;
而在和群山女孩床戏的时候,此时的他才完全的敞开心扉,把群山女孩当做顺任,向她袒露,群山女孩也接住了男主的内心渴望和诉求,一种可悲而浪漫。
6 ) 被《薄荷糖》气哭后的激情之作
注意:本文有剧透,创作于6.13深夜
我不明白,为什么这个世界要给男性这么多同情?他们所有的暴力都是可以理解的、有原因的,但女性是无辜的、其他他暴力的对象也是无辜的啊!再说到底,发动战争、引发男主不可修复的创伤的是谁?不也是男性吗?
1979年男主金英浩认识了初恋,唱着美妙的民谣,独自一人远离人群,望着来往的火车,流下了热泪。这是故事的开始,也是影片的结尾,我想导演想说的是「男主从这一刻开始,生命就再也没有轻松过,也不再属于自己」。我不禁想问:有什么必要?
女性角色工具化
电影中的女性角色不少,但全部工具化,全员热恋男主、无尽献身,没法不让人觉得是导演自己的投射。具体来说:
- 初恋女友:这位女士在1979年认识金英浩并进入热恋,做着「包装薄荷糖」的工作;1980年英浩入伍,她经常在给他的信里寄糖,并大老远地去部队找英浩但没有见到;1984年去英浩所在的新城市找英浩又送给英浩自己攒钱买的照相机,被英浩拒绝并当面看着喜欢的男人摸其他女人,带着相机回了老家结婚生子;1999年人生即将结束还说着希望再见英浩一面又托丈夫把15年前的相机交给了英浩并表示「这只是我代为保管,这是你的」。
- 妻子:这位女士在1984年认识金英浩并狂热地爱上了他,求着金英浩教他骑车、一起看电影;在餐馆做服务生的她经常被客人性骚扰;在金英浩与初恋见面分手之时,被英浩当着初恋的面摸了屁股;当晚他和英浩睡到了同一张床上并主动裸着;1987年她怀孕而丈夫却总是不回来,到快生产了丈夫却跑去其他城市抓罪犯、和陌生人约炮;1994年她和别人偷情被丈夫抓到裸身暴打,也应该是了解到丈夫与其他人的亲密关系;请丈夫共事的人来家里吃饭祷告实在忍不住哭了起来,而丈夫就此就离开再也没有回来;1999年他忽然深夜敲门说想看看女儿和家里的狗,而当年他最讨厌狗了。
- 秘书:长期婚外情对象,但说一句「亲爱的」都要被怼;
- 炮友:1987年在小城里开酒馆的姑娘,见到英浩就扑上来「大叔我今天能做你的女人吗」,晚上听闻了英浩要找初恋还说「就把我当你的初恋吧,你想说什么?」第二天还认认真真地等待他来一起吃早餐。
这里我只有一个问题,导演把哪个女人真正当人了吗?有任何一个女人是不为了男主的存在而存在的吗?有任何一个女性的感情发生不是为了衬托男主的境遇、情感吗?
当然啦,在李沧东眼里「女人不是人」也很常见了。
暴力、裸露是否有必要?
我来简述一些我能记得起来的暴力、裸露镜头。
- 1980年战时,金英浩在第一天战争的夜晚和队长一起掉队了,他说着「我的靴子里都是水」表示自己走不动了,脱下靴子倒出来许多鲜血,原来是他的脚中枪了;
- 1984年金英浩刚当上警察,还不知道要怎么使用暴力。被前辈指挥去拷打一个罪犯,打得满手是屎;
- 1994年喜欢金英浩的餐店姑娘在被他当着前女友面摸了之后,当晚裸着睡到了他床上;
- 1987年金英浩与同事在路边抓到了一个罪犯的同伙,对着他的头一顿暴打,并把他按在水里窒息拷问;
- 1987年金英浩来到异地,与酒馆小妹裸露;
- 1994年金英浩抓到妻子出轨,两人均裸露,英浩暴打两人;
- 1994年金英浩与秘书车震;
我明白需要通过「暴力行为」来表现男主被战争影响、逐渐变得失去人性,但如我在《无罪之最》的点评里写到的,导演最终选取什么样的片段、镜头,其实影射了导演拥有何种趣味。如果要我说,1999年45岁的李沧东,眼里没有人、没有七情六欲,只有自毁与电影。
战争、历史、金英浩没有第二个选择吗?
我简单了解了一点点韩国的历史,大致能把李沧东选取的几个时间点的事件串起来,也能稍微给故事补充一些没细细讲的历史背景。
1980年「光州事件」,学生和工人游行抗议要求撤销戒严、总统下台,却遭到武力镇压,造成大量伤亡。从1984年警察前辈说的「你当时也是工会的」可以猜出,金英浩在进入部队前可能也是工人运动的一员。也就是说他在战争中是在镇压他所在乎的人。如果是这样,真的能说他所经历的这些是战争带来的创伤吗?难道作为个体的他在每一次战场上的抉择之时,就没有责任吗?
每一个微小的举动都是自己的选择。如果说入伍、加入战争是迫不得已,那么杀死女大学生真的是意外吗?面对被刑讯逼供的囚犯一定要继续前人的做法吗?再次面对1987年的民主运动作为比较资深的警察的他真的没法做什么吗?再往后对待妻子、出轨、做生意,又真的有哪次人生是别无选择的呢?
男性导演总是刻画男性生存的艰辛,所以他们所展现的残暴都是因为他们经历的苦难、都是可以被原谅的,真的是这样吗?并不是所有人都从苦难中产生了暴力,更没有任何针对无辜人的暴力是可以容忍的。
男人不应该获得这么多的同情。
为我第一次「气哭」的电影写作如上文字,希望我未来不会再看到这样的作品。
7 ) 一颗中国的薄荷糖
陈教授
“人的生存就是一场痛苦的斗争,生命的每一秒钟都在为抵抗死亡而斗争,而这是一种注定要失败的斗争。”
高考考完,高出录取分数线两分,冒险填的中国农业大学。结果被退档,然后调剂到了**大学。阴差阳错地学了国际贸易专业。谈不上喜欢也谈不上不喜欢,对学业和大学生活从一开始就没心没肺,漠然麻木。有一次和初中一个要好的女生聊天,聊到理想,她说她的理想是写电影剧本。我说我的理想是没理想,她说我没志气,我追问她写剧本要写什么,她却半天没能说出话来。
我们这个国贸专业本来就是学校扩招硬生生增加的所谓将来好就业的专业。其实说白了为的是学校能赚更多的钱。
既然这个时代都没心没肺,我为什么不能没心没肺?谈到理想,失去历史纽带的我们这一代,成长在全球化和商品经济迅速控制整个中国的我们,还有类似于海子顾城那样的困惑和理想么?我亲爱的导演朋友?对于我而言,1989年3月26日在河北山海关卧轨自杀或许预示着理想在中国的消亡,至少是大部分的消亡。
对授课的老师,我几乎没什么印象。因为我去上的课本来就不多,即使有,估计也没怎么抬头。直到某一天睡眼惺忪中醒来发现了我们学校还有陈教授这么一个人。那一堂课,我醒来那一刻刚好赶上他的1988年。
1988年,邓丽君的歌声已经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流行了好几年。三十而立的陈教授,不,那时候他还不是教授。三十岁的小陈结婚生子。有头脑而且生性爱冒险的他嗅到了即将改变全中国人民命运的一股蠢蠢欲动的气流。事实上如小陈隐约感觉的一样,那一年,证劵市场筹备拉开序幕。那些勇于改变自己命运的中国人的确迎来了他们的时代。小陈心底里一颗狂妄的种子开始萌发。
1990年,小陈南下深圳,在这个最初迎接世界的中国国土上开始朝着自己的目标奋力打拼。在同乡的帮助下,小陈打通了一些关系,把名字注册在一家外贸企业名下,自己开始搞起了外贸。头脑灵活的小陈独辟蹊径,卖日本人甜菜渣,给日本当饲料用。放在过去,中国人死都没想到甜菜渣也能赚钱,而且是赚大钱。
从1990年开始,一到春节,小陈就大包小包地往家里带东西,手表,手机,电脑,能买的全买上了。到1995年,小陈已经买好了三套商品房。
这是疯狂的5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的5年,小陈的肚子慢慢凸起来,7岁的女儿穿上了商场里最贵的童装,上了家乡最好的一所小学,小陈开着新买的本田去小学接女儿,女儿却胆怯地不敢上车,她对她的父亲,感觉还很陌生。
对文化大革命,反右派等历史事件还有些印象的小陈知道那种能瞬间左右人的命运的力量,然而,他没有想到的是,斗转星移,那只改变个人际遇的命运之手还是伸向了他。它悄然地入侵。无形的迅速拿走了一切。
1997年,泰铢危机爆发并波及整个东南亚,各国汇率屡创历史新低,股市持续下跌。在汇率制度变动下,东南亚货币汇率屡创历史新低,同时受货币汇率下跌影响,东南亚各国股市狂泻不止。10月17日,在东南亚金融风暴中坚守了近四个月后,台湾放弃与美元挂钩,宣布自由浮动,导致台湾汇市和台湾股市重挫。10月20日至10月28日,香港恒生指数就从13601点跌破1万点大关,跌幅达33.4%。
猝不及防,小陈相识的一个好友在香港破产,破产第二天便在自家阳台上跳楼自杀。来不及悲伤感叹,小陈对接下来发生的一切只能是崩溃二字形容。
进入11月份,东南亚金融危机冲击韩国和日本。日本山一证券因1065亿日元的外汇亏损和1583亿日元的证券交易亏损,于11月24日宣布倒闭,东京股市大幅下跌,亚洲金融风暴蔓延至日本。
1998年,卖甜菜渣给日本的小陈在一周内亏了200多万。
保险公司开始找上门来找他索赔。索赔的人来到小陈的办公室,办公室杂乱不堪,不见了秘书,小陈呆坐在原本舒服的老板椅上。一周来已经消瘦了很多的小陈面如菜色,眼神呆滞,说不出话来。此时的他,已经一分钱也没有了。
还有一个办法,就是那三套商品房。可是小陈残留的最后的那点倔劲还在。他盘算着怎么样不用把房子抵押出去。如果这三套房子没了,那他就真的是什么也没有了。
按照法律,只要有相关法律证明他没有任何可抵押资产,就不用还了。精明的小陈还是想到了办法,他把房子的所有权划到了他老婆,还有老婆的哥哥和妹妹名下。然后回到家乡和老婆“假”离婚。离婚申请书上写着无任何可分资产,当离婚证上戳下章子的那一刻,小陈觉得,还是有希望的。
就这样,一场浩劫没有彻底打垮小陈,小陈回到家乡,开始在家乡寻找机会。他不甘心就这么被打败。
艰苦地过去了一年,一天小陈疲惫地回到“家”里,当小陈拿出钥匙开门的时候发现钥匙已经插不进去钥匙孔了。他心里咯噔了一下,打电话到一门之隔的家中,回应他的是妻子冷冰冰却理直气壮的回答:“我们已经离婚一年了,现在这里不是你家了。”
妻子挂下话筒,小陈歇斯底里地用脚踢门,嚎叫,哭泣。当年一夜之间亏掉100万的时候小陈都没有哭,此刻却绝望地哭了。他没想到,时代改变了他,同样也改变了妻子的心。在金融风暴席卷市场的时候在更早的时候金钱也席卷了女人的心。更加席卷了爱情、道德、甚至是人的良心。
小陈踉踉跄跄地走出居住的小区,在一家破旧空旷的仓库呆了一晚上。那一夜的月亮偏偏异常明亮,透过窗户投射到小陈的身上,泪珠掉下,滴在小陈的大腿上,裤子上湿了一片。透过裤子,浸到皮肤。是彻骨地寒冷。那一刻,小陈想到了死。
第二天天亮,小陈一夜无眠,他像发了狂的野兽,从仓库奔了出去。他在街口的一家小超市买了一把程亮的菜刀。
守在小区树丛中的小陈已经不是小陈,是一只豹子,是一只狮子,眼睛里发出已经不只是用仇恨那样简单的词语可以形容的目光。
当他的女人,曾经的爱人,准确的说是前妻出现的时候,他几乎就要冲出来,而就在他拔刀的那一刻他看见了自己的女儿。女儿穿着一袭鲜艳的红衣,就在她母亲的身后。
那只丧失了理智的豹子退了回去。泪水再次涌了出来。
就是那一团鲜艳的跳动的红色,小陈反映过来自己还是一个人。他还有斗下去的理由,那就是他的女儿,他的血肉。
那一天,小陈窘迫地找到自己的老同学借了点钱,来到火车站,踏上了新的旅程。
他来到了**大学的这座北方城市,回到自己曾经就读的大学,考上了博士。然后教书,遇上了我们这群学生。
我打量陈教授,五十岁的他完全看不出来年龄。他比一般的大学老师穿着要考究,一件精致的衬衣,领子立得笔直。
“不过是从头再来”陈教授说这话的时候面带微笑,平淡得不能再平淡的语调,下课铃响了,陈教授就像刚刚讲完一个报纸上看来的故事一般,夹着公文包出了教室。班上的女学生已经哭成了泪人儿。
这三十年改变中国的是什么。在改革开放,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样的口号之下中国国民个体是怎么样的命运。时代下的人,具体是怎么过的?时代是怎样操纵人的,答案就在每一个普通人的日子里。
用一个人的一生反映韩国近代社会二十年的变迁。薛景求真是个好演员,看得人撕心裂肺的,一段段倒叙不觉得老套反而格外难受。人的命运到底会不会因为一个瞬间而彻底改变呢,就像火车轨道的岔路?终于看到对胃口的韩片了,整体的文学气质真是必须赞
结尾时男主人公那张对着春光流下幸福的泪水的脸,有一种在记忆中未曾微弱下来的光泽感。因为之前有太多罪恶与创伤已经被剥离过了。像一株老笋,把坚韧枯皮一层一层地剥,直到剩下最里面的那颗新芽。它明亮脆弱得近乎像一束光芒。它是电影终结时的那张脸。
4.5。相比看《芳华》的我们,我觉得还是看《薄荷糖》的他们会更幸福一点。伤口谁都有,但有人在释放中留下伤痕,有人扭捏着整出了疤。(21.1.12追加:有关“人生就是一场巨大的后知后觉”。)
极好的文本,极好的表演。李沧东对于男权社会有着极为精准透彻的拆解。“薄荷糖”既是指代又是比喻,也许每个男性在踏入社会之前都是一颗清新的薄荷糖,但是进入社会后,也就是影片中薄荷糖从饭盒里掉落、被踩碎开始,男性最终在男权机器的塑造下终于成了男权社会所定义的“男人”——成了手上的一把屎。李沧东把男权机器的塑形分为了三个阶段:军中的权力霸凌、政府的特权享受、资本的私有物化,三阶段过后,男性彻底与男权社会结为一体。亚洲金融风暴的来袭,既是对男权社会的打击,亦是对连为一体的男性个体的摧毁。回过头来才终于意识到自己从一颗薄荷糖变成了一坨屎的男人,身在男权秩序之中但毫无反抗之力,最终祈求于时间的怜悯,于是有了《薄荷糖》,不如说影片本身就是一种忏悔式的想象。
5.0 我覺得李滄東的幾部電影裡面這一部是最好的一開始我認為綠洲更棒 但實際上卻是這部最感動我 向後跑的人 向前進的火車 後退的時間 所有細節,將結局推向一個點。
所有东雅人看完要哭泣的水平,国家的暴力碾压过个人,暴力创伤里夹缝生存的暴民,只拥有暴力的语言,毁了他人生的混蛋到底是谁
无论是从体量上还是内容上讲,大概都是韩国的霸王别姬吧。结构实在是太有意思了,如果完全正叙倒也可以,但就是缺了这种“揭示”的味道。谁能想到层层性格外壳被剥离之后,里面竟然是那么鲜活、那么纯洁、那么善良的一颗跳动的心脏!如果警察政府把人变成魔,经济又把人变成鬼,那么什么能让人成为人呢
Intro to Korean Films的课上看的,老师讲解时说的演员罗马音名字,看豆瓣才后知后觉发现是薛景求。好帅…后来老师放光州事件的纪录片,大家闹哄哄的,一向温和的老师暂停,严肃的说“希望你们能够把他们(纪录片当时的韩国人们)当成你们的父母兄弟姐妹,认真地观看。”
第一次这样看完《薄荷糖》你只能知道所有一切的原因,李沧东真正伟大之处是当你在脑里重新回想一遍的时候,才发现人生竟然是这样慢慢变成你完全想象不到的模样。
这个倒叙结构太赞了(尤其再加上这个倒开的火车)!一层一层深挖好似心理分析,挖到最后竟然是光州事件!马上片子变五星啊。
一部属于社会雄性的电影:光州事件展示了政治驱策对天性与梦想的绞杀,误杀女孩意味着体制中不经意或不得不犯下的罪孽。我们在腹黑无际的名利场中笑里藏刀割腥啖膻,为达目标不断扩张手段与代价的疆域。如果无力或无心于拷问与反思,美好的事物将被我们亲手戕害殆尽!此时此心,得见此片,此生幸甚!
#重看#我的人生是怎样一步一步毁灭的。倒叙式结构并非全然刻意炫技,而是一种深挖的悬疑,一定会有深层的病因导致从根子里朽烂,于是在叙事闭合回环处看到政治气候与体制钳固是如何将一个曾充满理想和纯真的鲜活个体碾磨到腐烂破灭,「薄荷糖」见证了整个人生走向最黑深处;更是韩国二十年间的编年史,隐约可见某种暴戾自毁式的国民情绪,个人在时代车轮被碾成齑粉,光/州事件的延宕回声穿越了历史的迷障。哭惨的两幕:来到她的家乡,经历同一场雨,以她之名呼唤着身旁的陌生人,用破碎的悔意和怀念埋葬自己;青春作伴的野餐,他们满怀憧憬着仰望天空,“我不相信你能猜对我们的结局”——“我不相信天是蓝的,我不相信雷的回声,我不相信梦是假的。”
李沧东代表作。影片展现了一个纯真善良的文艺青年由于社会的戕害和性格弱点堕落至暴虐冷漠并走向毁灭的过程。横跨20年的纯倒叙片段,留白与呼应恰到好处,当时间和记忆如倒着行驶的火车从绝望回溯至希望,心酸也变成了痛彻心扉的泪水。薛景求的演技惊为天人,哀婉配乐和长镜头都做到了极致。(9.5/10)【2021.6.13.SIFF大光明 4K修复三刷】依然有不少新发现,动人性亦不曾减少。每句歌词亦都有所指涉,与人物经历及对命运的诘问相契合。各种细节上的呼应,实在精妙,包括手的意象。许多地方既有现实性,也都可以读解为象征或隐喻,贯穿始终每段形式各异的火车与薄荷糖无需赘言,骑自行车绕圈和受伤的腿脚都意味深长。除火车倒行的过渡段落外均无画外配乐。最后的定格+渐强的火车声,你甚至可以将全片读解为一种濒死体验或死前的脑内小剧场。
倒叙真是一种悲伤的结构。
幻肢:失去四肢的人所产生的幻觉,就像失去的四肢依然附着在躯干上。——这便是李沧东的无情之处,那些永久的残缺,是哪怕倒带放送都无法追回的。残忍的是时间,也是自我。
感觉如《诗》,李沧东的特质也很明显。 七个片段,男人的一生。我们是如何一点点丢掉善良和本真,如何一点点学着面对残忍和残忍。 那一刻,是长大。已经成人何其悲哀的现实。
李沧东,你是位真正的诗人
这完全是一部对福柯《归训与惩罚》的致敬,主人公由权利极端分化的军营到社会的普通人,再到施行凌驾于肢体权利之上的残暴警察,再到一无所有穷汉。社会啊就是一个巨大,有严格纪律的机器,人在怎么折腾都得归训于这种制度,不管主人公在怎么惨,都不可能归结为命运,他只是一只迷失在权利阶级里的盲兽
痛苦像刀一样残暴冰冷,一刀刀狠狠捅在你的心上,捅在你的肉上,捅得你一次又一次趔趄蜷伏下去无法起身。有的人因所经受的痛苦逐渐慈悲,有的人则被痛苦教训成一条恶狗或变异为一撮病毒。有的人在凌虐之下与上帝决裂,有的人最终妥协与生活和解.李沧东借金永浩之口一遍遍质问:你,真的觉得,人生美好吗?
1.他是多么温柔的一个人啊,温柔到不愿自己沾上血腥和污秽的手染指于她,温柔到会因为美好的心情而落泪;2.什么人生啊、爱情啊,通通在铁轨上被碾得粉碎;3.后半程看得好压抑,男主演技太厉害;4.洒落的薄荷糖,被士兵踩碎,那或许也是我心碎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