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之棋

记录片美国2018

主演:Allan AbramsonKeith Arnold金明完李世石吴清源

导演:威尔·洛克哈特科尔·D·普鲁伊特

播放地址

剧照

围之棋 剧照 NO.1 围之棋 剧照 NO.2 围之棋 剧照 NO.3 围之棋 剧照 NO.4 围之棋 剧照 NO.5 围之棋 剧照 NO.6 围之棋 剧照 NO.13 围之棋 剧照 NO.14 围之棋 剧照 NO.15 围之棋 剧照 NO.16 围之棋 剧照 NO.17 围之棋 剧照 NO.18
更新时间:2024-08-24 22:38

详细剧情

  美国围棋纪录片,时6年,两个身无分文的美国大学生,通过募捐走遍中日韩,精心拍摄剪辑的主题围棋纪录片。纪录片以三个美国的年轻人努力成为西方世界首批本土认证的职业围棋选手的生活为主线,通过和这些年轻选手的近距离生活记录,以及和全球最伟大的职业围棋大师的一些面对面的直接访谈,这些大师包括聂卫平九段,李世石九段,曹薰铉九段,大竹英雄九段,井山裕太九段,吴清源九段等等,来记录并试图探寻,对于所有下围棋的人来说,围棋除了是一种意识浓缩,还意味着什么呢?

长篇影评

1 ) 包围的世界

《围之棋》又叫《包围的世界》,一部关于围棋的纪录片。 如果在宇宙里面有其他智慧文明生物,几乎可以肯定,他们也在下围棋。围棋的规则是如此优雅,充满活力,近乎完美,无懈可击。 学习围棋有两种捷径,第一种,努力学习,听优质课程,思考,完成任务。第二种,疯狂下棋,朝朝暮暮。如果你真的想从1k到9k,从1D到9D,然后从业余到职业,从P1D(职业一段)到P9D(职业久段),那么意味着从五六岁的时候,你就要每天八点半到晚上十点,每天沉浸在围棋的宇宙里面。 选择了某一件事的同时,也就放弃了其他的一件事。 因此那些从小学习围棋,并以此为目标的孩子没有和同龄人一样接受传统教育,甚至放弃了上大学。对于他们而言,围棋就是一切。 关于围棋,源与华夏,盛于日本,以至于中日韩围棋形成三国鼎立之势。然而,每一种艺术都是无边界的,艺术是没有中心,艺术是属于全世界共享的。于是,在这部纪录片里,有了美国围棋的发展。

2 )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当一个游戏普及到一定程度,就不可避免地走向竞技化。游戏的表面是娱乐,而一旦进入竞技的层面,就象进入了另一个世界。围棋,是这个世界上最复杂的游戏。

当你日复一日每天花大量时间投入一项事物,而你又是如此热爱它不至于厌烦,除了它你就已经无处可去了。幸运的是,这世上只有极少数人能将这样的热情维持数年。

所以这部片子最令人震撼的一个桥段必然是吴清源的那一小段话,

“有一次,我去京都的一个寺庙,我下了一盘特别好的棋。但是有一步,一步打吃,这盘棋就被毁了。濑越先生和寺院众僧都非常失望。那是如此接近完美,但是一个打吃…

这很可能是我们如今所能看到的一个百岁传奇老人最后的访谈内容。在他的时代,棋坛上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与之相提并论,当如今我们谈及那些日本最好的棋手时,吴清源并不属于其中。如大竹英雄在电影中所说:“对我们来说,吴清源先生是和我们不一样的人。” 而这样一位上个世纪最传奇的棋士在最后能回想起的,应该是他初到日本,为证明自身实力而下的一盘棋。

3 ) 欧美围棋,野蛮生长

兴趣原因在油管和twitch上关注了一些欧美的围棋频道,油管上粉丝比较多的大概有2到3万,twitch上直播的话,除了稀少的大型欧美围棋联赛直播解说,几乎没有一场直播有100人以上同时观看。职业棋手现在还在更新的大概只有ryan li 李立言了,他和殷明明开办了纽约围棋协会,工作之余会教教棋。他应该是欧美围棋水平最高的,毕竟赢过陈耀烨。至于剩下的北美职业棋手也有水平不错的,比如片中的两位,还有这些年培养的几个,但他们的共同特征就是------亚裔。

其实围棋很像英雄联盟,顶尖玩家现在几乎都在中韩,近几年越来越两极化。日本上一次拿世界冠军是在2013年亚洲电视快棋赛上,“金童”井山裕太,80后,现在还是日本围棋的顶梁柱。近几年日本围棋在世界大赛上基本都是一轮游,唯有井山能稍微抵抗一会,剩下的90后00后没有能看的,强一些的许家元、余正麒还是台湾人。如果说日本围棋的衰落是因为体制原因,那怎么解释AI出现后他们也照样毫无起色?顶尖棋手借助AI研究就像把围棋上帝请进家一样,研究的越多越强,比如申真谞,申工智能,每天除了学ai就是学ai,对ai的理解比别人深,很快就成为世界第一。所以归根到底还是竞争压力越来越小,日本人懒了。国内的比赛奖金够他们生存,世界大赛的奖金也没有日本头衔战高,再加上日本的逆天老龄化,孩子少天才就少,怕是无力回天。而韩国这个国家是发达国家里的异类,现在还卷的要命。

欧美围棋不可能培养出像中韩一样强的职业棋手的,因为他们不可能像中韩的冲段少年一样每天学10小时围棋。一天10小时在中国学生眼里根本不算什么,从初中起一天就超过10小时了,但在美国就算是高中也差不多只有这一半。10小时就等于放弃所有社交、运动、游戏,学生怕是会枪杀老师。

在中国很大一部分人在学棋上能投入很多是因为就算他们成不了职业棋手也可以当围棋老师,学棋的孩子很多,但近几年生育率下降,学棋的孩子会越来越少吧。但中国毕竟人实在太多,顶尖棋手不会受什么影响,受影响的只会是底层业余老师。我不知道在美国教棋是什么情况,但可以想象,只能在大城市,而且学生八成都是亚裔。

欧美学棋的全凭兴趣,这一点来说他们的围棋比较单纯,很多人下了很多年棋还是k级水平,依然乐此不疲,就像片中采访的那些人,对他们来说达到1d是很困难的事情。没有老师帮助,很难进步。我曾在野狐和伊利亚下过一次,他是7次欧洲围棋冠军,但水平大概只有中国普通业6,野狐9基本站不住。

我也是自学围棋,所以比较能理解初学者的难处。b站的up主有很多高手,上传了很多高质量教学视频,大一大二闲的没事看了很多,比油管上的质量高太多,数量更不必说。在国外,自学看油管,里面的视频大部分为初学者准备,高级一点的很少,关键是体系还不全面,照顾不到基本功,特别是缺乏深入的定式研究。我认识一位瑞典老姐,定式全是“创新”,开局漏洞百出,布局完胜率基本归零,全靠中盘乱战硬是打到野狐4,应该说她是有天赋的,但埋没了。野狐5之前掌握定式常型太重要了,没有人教的话后续的进步无比艰难。即使ai出现后所有人都可以向ai学习,但ai的棋水平太高,难以解读,对低段来说没有太大帮助。

围棋是残酷的竞技游戏,它的优势与劣势是一体两面,全在胜负二字。我这种三流爱好者输棋的时候也会想,围棋真的好无聊,太拼了,少计算一点就会输。有时候也会想,花这么多时间在这上面,不如多看看书、和朋友打游戏,但是过一会再想就觉得人不能这么没良心,下棋还是带给我很多快乐的,否定围棋就是背叛了以前快乐的时光和时光中快乐的自己。游戏嘛,快乐最重要,一个1d,在中国只能归入“不会下棋”,但在美国完全是一个高手了,没有来自周围的压力,快乐围棋,想想也蛮不错,能体验到古人下棋的感觉。短期内欧美围棋不会有什么实质性进步,但像Ben这种热爱围棋的人最后能以教棋为生的话,也是这些年美国围棋人不懈奋斗,野蛮生长的成果。

4 ) 无意中记录了时代的余晖

这是一部从美国人角度看围棋和围棋运动的纪录片,但也同样适合任何关心或者好奇围棋的人去看。

历史感来自于反差,反差则启示了历史的隐喻。这部纪录片拍摄的时候,吴清源还没有去世,阿尔法狗及其后继者们还没有颠覆围棋和围棋界的面貌,不管是职业棋手还是业余爱好者都还在自信地下着黄金时代的围棋定式,同时笃定地相信这一切还会在这个技术颠覆世界的时代里再延续十年二十年乃至永远。这部纪录片的拍摄者可能没有意识到,他们无意之间记录了围棋作为竞技的无奈转向和作为文化的无奈自觉,恰如记录了日本世袭名人时代挽歌的川端康成。见证了太多传统谢幕的川端康成反复倾诉他的感伤,而现代人早已习惯了社会和自身的剧烈变革,根本无暇在连续的变革中去品味和凭吊。所以看着这部纪录片的围棋人,最多也就是感慨一下五六年前的围棋竟然是这么下的,然后迅速适应这场变革,开局第五手棋去点三三。

这个时候,回看日本的两日制比赛,也许会更深地体会到,传统和仪式感支撑之下的艺术自觉,可能是变革之中最值得坚守的精神家园。

5 ) 棋

围棋 规则极其简单,但是想学好又极其费劲的游戏。

我在几个月前接触了围棋,由于是自学,前进的道路很漫长,但是围棋真的让人沉迷其中,有一段时间我只想着围棋,不想着别的……围棋仿佛像毒品一样……

在B站搜围棋教程时,不经意搜索到了这个记录片,其围棋纪录片我第一次看是央视的《围棋》,然后才是这部。围棋向来是中日韩三国,我希望围棋能够在世界上传播开来,记录片所展示的是美国围棋手为围棋奋斗的故事。其实对于鸡汤我们并不少见,但是正如前面说的,围棋和毒品差不多,许多人一心学围棋,却忘记了这个社会,对于他们来说,围棋是梦,他们可能一辈子达不到韩国大小李的水平,但精彩对局,神之一手就是他们的梦,而忘了与社会融入,与现在流行的忘了梦想,他们恰恰是另一个极端。在片尾,他们都找到了自己现在应该做的事,我记得有个选手片中下棋时,输了一把,因为他太注重实地了,实地,外势~我们都需要,二者兼顾就是绝妙一手。

现实,梦想,二者兼顾,就是绝妙一手,也有可能是人生中的神之一手!有人问,有那么一手吗?我认为应该是有的,毕竟围棋也是在追逐精彩的一局不是吗?人生也该这样,输赢不重要,精彩才是重要的。

6 ) 纪录片之外的小八卦

我在B站先看的《阿尔法围棋 / AlphaGo》,看完b站推荐里有这部,闲着没事就一起看了。所以当看到这个纪录片里好多人在《阿尔法围棋》里也出现过时,八卦之心出现了。以下是利用有限的百度搜索资源,拼凑的一点点纪录片外的小八卦及个人吐槽。

①Michael Redmond

此君在《阿尔法围棋》里是谷歌官方围棋解说嘉宾,《围之棋》里他和Ben一起去给吴清源先生祝寿。百度词条显示,此君美国人,1963年出生,11岁开始受物理学家父亲的影响下围棋,很快就估计美国之内没对手了,因此14岁前往日本学围棋,2000年(37岁)成为职业九段。

※个人吐槽:在上世纪70年代,14岁就有东渡日本学围棋的决心,爸妈也支持,难得哦

② Andy Liu 刘志远

作为北美首位定段的职业一段的棋手,公认的天才,纪录片里的Andy Liu 感觉就是以油炸薯片或薯条还有碳酸饮料为生。不过拿到冠军的那一刻,整个手足无措的样子,很开心又怕太骄傲,又要表现谦逊,华裔家庭的熏陶展露无疑。

※个人吐槽:根据Ben Lockhart的一段访谈,在2015年,不同凡响的Andy Liu“最近他的心在女友那里,下棋少了”,看来天才适应普通生活满快的嘛。

③Curtis Tang 唐可

号称认识Andy Liu 12年的好基友,纪录片里性格活泼开朗。搜到一篇文章“美国神童对围棋的逃避”的翻译,主人公就是Curtis Tang 唐可。唐可从小也算是围棋神童,在美国拿奖无数,并且小时候专门回中国的围棋学校训练,不过可能受不了枯燥的学习环境,最后还是回美国正常读高中了。

※个人吐槽:所谓天才,真的是凤毛麟角。不过会围棋的,感觉都很聪明,唐可不能当职业棋手,还是可以在加州伯克利大学完成学业。

④Ben Lockhart

在纪录片中,此君对围棋异常痴迷,为了学围棋不惜辍学跑去韩国学棋三年。大家有木有发现,这个纪录片的导演叫做Will Lockhart,巧合吗?No!原来这个纪录片的导演就是Ben的哥哥!哥俩的围棋水平其实都不差的,哥哥业余7段,弟弟业余5段。导演,也就是哥哥的本职工作是物理博士在读。

※个人吐槽:冰岛有会拍电影的守门员,美国有会拍纪录片的物理博士。

2012年以后,Ben Lockhart对围棋的痴迷有增无减。百度搜索的新闻中,他除了继续每年参加北美职业定段比赛外,还在在2015年作为唯一的欧美棋手参加了三星杯比赛,另外对围棋在北美的推广也一直献计献策。

不过搜到之后了这篇文章之后,//www.jianshu.com/p/a28f852fb8c1心情有点沉重。2017年,Ben Lockhart被诊断患有非常罕见的癌症,并且已经是晚期。这篇文章中,有Ben Lockhart被确诊癌症后,在facebook上发的一段非常感人的文字。2017年的8月份美国围棋大会Ben和哥哥一起参加了,但之后就搜不出什么新闻了。

邢居实的《拊掌录》有载:“人目棋枰为木野狐,言其媚惑人如狐也。”围棋是一种游戏,一种足以令人沉迷的游戏。这个纪录片的最后,有人问Andy,你是不是会有些后悔,花了太多时间在围棋上?但是什么又是重要的事?什么又是不重要的事情呢?纪录片可能也想让我们思考这些问题吧。

短评

主线记录得是美国第一场职业定段赛,附带采访了很多大佬,但大佬们基本就一人几句完事儿了,感觉还有海量的采访资料没有放出,结尾甚至采访到了99岁的吴清源,这片子的素材积淀非常了得。

6分钟前
  • 十八号木木夕
  • 推荐

很多很多年前看过这部纪录片的预告片,很多很多年后终于看到了完整版。总体来说重心放在了美国围棋协会举办的一次定段比赛上。因为拍摄和制作花费的时间实在是太长了,而在这一段漫长的时间里面围棋世界又因为AI发生了可以说是极其巨大的变化,所以观看全片的过程中,对于里面人与事与想法,颇有一些物是人非之感。于我而言,看到片中99岁的吴清源还是非常感动的;另外片中出镜的日本棋院的那位工作人员,在我去日本棋院参观的时候也是他接待了我,看到他很是亲切。

11分钟前
  • 心之pipo师
  • 推荐

4.5,AlphaGo之前的围棋世界,旧日荣光很有意思……一些思考也很有意思

12分钟前
  • 阿特拉斯抠抠脚
  • 力荐

拍摄剪辑都能看得出用心和用功。

14分钟前
  • 生活是甜蜜
  • 推荐

当然要感谢两位美国佬拍了这部纪录片,来这个世界最复杂的棋类游戏来树碑立传,而不是中日韩。有几个点印象深刻,日本大师大竹英雄在多年前说到如果计算机能打败人类的围棋将是非常可怕的事,没想到在影片拍摄后还是发生了。世纪最伟大的华裔棋手吴清源还在本片中留下了最后的身影,他也只活到了100岁,独享棋圣名号。而片中的ANDY却希望人类能有上千年的生命以便给他更多时间来学习,人类之光,在这一刻是熠熠生辉的。看到美国围棋协会的顶尖选手都是华人,我是暗中窃喜。

19分钟前
  • 声色画报
  • 推荐

压轴有吴清源虽然是好,但是和前半部分断裂太开,完全无法贯通。

22分钟前
  • 鬼腳七
  • 还行

成片在阿法狗和人类对战之前,很纯粹的关于围棋的纪录片,能采访到棋圣,很是惊喜。几位主角中棋力最强的一位,好不容易成为职业一段选手,最后却从事了金融行业,也是有点唏嘘。

23分钟前
  • Singin'in rain
  • 推荐

心疼ben,热爱围棋想在美国振兴围棋(感觉impossible mission)还得了癌症…

25分钟前
  • 连子glu
  • 力荐

结尾出现了吴清源先生。99岁的他指点后生下棋,回忆往事…一辈子活在看似小小的却又如宇宙之浩瀚的棋盘中真是太令人动容了。

26分钟前
  • 暗涌
  • 还行

作为门外汉和懂围棋的爸爸一起观看。with papa

27分钟前
  • Clairvoyant
  • 推荐

刘德华一路赢,白人小哥一路唏嘘。正准备打2星的时候,吴清源彻底的震撼了我。

30分钟前
  • celestebook
  • 还行

只有围棋在世界范围内有更多人参与了,这项运动的影响力和魅力才会展现出来

32分钟前
  • 醉饮狂歌
  • 力荐

围棋在东亚之外推广,估计比起文化更是一个经济问题。

33分钟前
  • leoglory
  • 推荐

美国视角,AGA比赛切入,掺杂一些围棋知识和围棋大佬访谈。AGA比赛一般,大佬访谈很好看。推荐。

35分钟前
  • ogre
  • 还行

两个被共同好友界定为不能融入社会的棋痴,在本心与现实的缠斗后却做出了迥异的选择:华裔的Andy拿下职业一段后从事金融业;美国人Dan在亚洲深造后回国教学围棋。微妙的结局。

39分钟前
  • 阿稚
  • 还行

可能专业或围棋爱好者会觉得讲得还不够,作为门外汉的我,电影里围绕围棋的几个青少年的命运倒是挺吸引我,人生初始就已艰辛,还有巨大的隐形机会成本让人不停的怀疑自己、挑战自己。

42分钟前
  • 合纥
  • 推荐

美国这(伪)专业比赛的裁判够业余的,连投子啥意思都没闹明白就开始当裁判了...前一辈的采了大竹英雄、聂卫平和刘昌赫,有一小段曹薰铉的,华学明也出镜了一下下,金明完操着一口可怕的英语在讲棋;直到看到纪录片男主之一和Michael Redmond在影片最后去看吴清源,才反应过来很多素材应该是在2014年前拍好的~吴挺深情地回忆了木谷实,还提到了老师濑越宪作,不过感觉吴那时反应真的已经很慢了。从电影角度说,拍得挺乱的;但能拍出来就不易了。

45分钟前
  • 伯樵·阿苏勒
  • 还行

第一时间付费支持。影片最后吴清源先生的段落,应该也是其生前最后一段采访资料。珍贵的同时,吴先生那种临近生命终点依旧想告诉所有人“围棋给他带来的快乐”的真诚,让人为之感动。

49分钟前
  • ygjfzly
  • 力荐

吴清源,99岁,想到年轻时在京都寺院下的那局完美的棋,因为一个打吃被毁掉的局,仍然会流泪。

52分钟前
  • 你说什么都对
  • 推荐

年轻真好,年轻迷上围棋这种东西真好! 他们真的可以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就是在下围棋,但是如此努力,能达到一段已是不易,有些东西真的是靠天赋的。有趣的是,本片拍摄是在阿法狗大战之前,看到成片时已经过去一段时间了,可惜制作者没有去采访他们的感受。最后还是要面对现实,说要下一辈子棋,三人中最厉害的还是去金融界工作去了。

57分钟前
  • 醉舟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