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色块切换皮肤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类型:记录片地区:其它年份:2017
主演:维兰德•施佩克罗萨·冯·布劳恩海姆
导演:JochenHick
简介: 柏林常以一种富有亚文化的形象示人,西柏林的酷儿文化则是其中的重要一面。这里不仅有活跃的派对文化..详细 >
#柏林电影节# 导演问答时激动的哭了,虽然听不懂德语但也哭了。真的很棒,不管是从电影的角度还是题材的角度,大量的素材,和现在的素材串剪,是一部准备很多年的电影,真的很感人。
Ramy Haag美丽
想要接受这个群体,就要客观、深入的去了解这个文化。
简史明志
有很多非常珍贵的影像资料,感谢字幕组。
略杂乱,七十年代的柏林街头惊现mao和格瓦拉
我觉得这片子最重要、最有趣,也是此类纪录片绝少提到的一点是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同性恋平权实践到底应该从左还是右出发?这些当年“从工人阶级出发的同性恋运动”的倡议者,几十年后被问到你们现在还有人觉得自己是左翼吗?一片沉寂。消费主义对女性和LGBT+都是一种重要的赋权形式,但女性消费主义早已开始反噬,而今天的LGBT+平权运动也已经很少再见到有理论基点的实践。
历史的,政治的,虽然仍以男同性恋为主体,但也是很珍贵的影响资料
我们要一步一步去书写历史
梳理了具有先锋性的柏林同性恋发展史的重要阶段:从六十年代初因第175条例迫害而被迫栖于地下到八十年代艾滋病防治在某种程度上造成的去禁忌化,再到后911时代对自由方式的怀疑而造成的集体恐惧和新抵制——影片一方面再现了以西柏林同性恋行动组织(HAW)为核心的同性恋者争取基本权利、性自由和平等待遇的漫长斗争,另一方面将围绕着电子音乐和俱乐部夜生活同性恋的亚文化作为第二线索。影片将罕见档案影像、尤其涉及众多身居高位的时代见证者的采访和导演个人传记相结合,也反映了彼时的西柏林积极活动者对如今德国众多城市的艾滋病救助、圈内酒吧、夜生活和同性恋游行活动等多方面的典范影响。
各类历史文献存档完好
听前辈讲述孤岛革命史
这部片后半部分关于“AIDS-政治-电影”的讨论非常非常有意思。以及想要这片的bgm歌单,德国人的电子乐真得劲。
就这么痛快地活着!与认同着!
好时代过去了…不知什么时候能再好
仅提一下这部电影中涉及电影的部分:没想到烂片导演也可以导出真诚的珍贵历史纪录片,不过看完之后也能理解一些,毕竟拍同性电影的导演很难找到足够资金作为影片质量的物质基础。感谢字幕组,汁源获取直达 https://m.weibo.cn/2246656910/4488643428896692
影片本身和它所描绘的柏林一样: 自由又有点散漫,激进却有些无厘头,性感但也很实在。在梳理历史方面,把大量资料进行了一种"朋克"式的再组合:看不到正襟危坐的历史讲述,取而代之的是嬉笑怒骂里带观众穿越时空。与此同时也仅用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了一批鲜明但点到为止的人物形象。而在我看来该片最珍贵的部分,是在上述的历史与人物背后,对自由真正意义的探讨。"这场运动其实很糟糕" "这里真的没法举行以团结为基础的讨论" "很多人因为各种原因不去酒吧了,但我还在去"……有人死了,有人活下来,有人退出,有人坚持。但最后"尽管如此,我对那段时光真的有非常美好的印象"。"而人们现在突然感觉柏林如此性感,如此之酷,这其实很大程度上说明是其他地方太迂腐守旧了" 。Excellent music selection
尝试与80年代HIV大流行下的txl共情
大开眼界,一部关于西柏林的酷儿文化和斗争史的纪录片,虽只有一墙之隔,却已是天壤之别,难怪东德的大家都想翻过墙去西德。
半星加给少见的拉拉部分,半星加给珍贵的影像资料。查了一下艾滋病被猜测出现于1959,几乎与同性恋的发展同步的,炸弹早已暗中埋下。里面每一个人到了六七十的年纪,眼睛还亮晶晶的,眼神有力,让人印象深刻。然而导演的操控力尚有不足,稍显混乱。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柏林电影节# 导演问答时激动的哭了,虽然听不懂德语但也哭了。真的很棒,不管是从电影的角度还是题材的角度,大量的素材,和现在的素材串剪,是一部准备很多年的电影,真的很感人。
Ramy Haag美丽
想要接受这个群体,就要客观、深入的去了解这个文化。
简史明志
有很多非常珍贵的影像资料,感谢字幕组。
略杂乱,七十年代的柏林街头惊现mao和格瓦拉
我觉得这片子最重要、最有趣,也是此类纪录片绝少提到的一点是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同性恋平权实践到底应该从左还是右出发?这些当年“从工人阶级出发的同性恋运动”的倡议者,几十年后被问到你们现在还有人觉得自己是左翼吗?一片沉寂。消费主义对女性和LGBT+都是一种重要的赋权形式,但女性消费主义早已开始反噬,而今天的LGBT+平权运动也已经很少再见到有理论基点的实践。
历史的,政治的,虽然仍以男同性恋为主体,但也是很珍贵的影响资料
我们要一步一步去书写历史
梳理了具有先锋性的柏林同性恋发展史的重要阶段:从六十年代初因第175条例迫害而被迫栖于地下到八十年代艾滋病防治在某种程度上造成的去禁忌化,再到后911时代对自由方式的怀疑而造成的集体恐惧和新抵制——影片一方面再现了以西柏林同性恋行动组织(HAW)为核心的同性恋者争取基本权利、性自由和平等待遇的漫长斗争,另一方面将围绕着电子音乐和俱乐部夜生活同性恋的亚文化作为第二线索。影片将罕见档案影像、尤其涉及众多身居高位的时代见证者的采访和导演个人传记相结合,也反映了彼时的西柏林积极活动者对如今德国众多城市的艾滋病救助、圈内酒吧、夜生活和同性恋游行活动等多方面的典范影响。
各类历史文献存档完好
听前辈讲述孤岛革命史
这部片后半部分关于“AIDS-政治-电影”的讨论非常非常有意思。以及想要这片的bgm歌单,德国人的电子乐真得劲。
就这么痛快地活着!与认同着!
好时代过去了…不知什么时候能再好
仅提一下这部电影中涉及电影的部分:没想到烂片导演也可以导出真诚的珍贵历史纪录片,不过看完之后也能理解一些,毕竟拍同性电影的导演很难找到足够资金作为影片质量的物质基础。感谢字幕组,汁源获取直达 https://m.weibo.cn/2246656910/4488643428896692
影片本身和它所描绘的柏林一样: 自由又有点散漫,激进却有些无厘头,性感但也很实在。在梳理历史方面,把大量资料进行了一种"朋克"式的再组合:看不到正襟危坐的历史讲述,取而代之的是嬉笑怒骂里带观众穿越时空。与此同时也仅用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了一批鲜明但点到为止的人物形象。而在我看来该片最珍贵的部分,是在上述的历史与人物背后,对自由真正意义的探讨。"这场运动其实很糟糕" "这里真的没法举行以团结为基础的讨论" "很多人因为各种原因不去酒吧了,但我还在去"……有人死了,有人活下来,有人退出,有人坚持。但最后"尽管如此,我对那段时光真的有非常美好的印象"。"而人们现在突然感觉柏林如此性感,如此之酷,这其实很大程度上说明是其他地方太迂腐守旧了" 。Excellent music selection
尝试与80年代HIV大流行下的txl共情
大开眼界,一部关于西柏林的酷儿文化和斗争史的纪录片,虽只有一墙之隔,却已是天壤之别,难怪东德的大家都想翻过墙去西德。
半星加给少见的拉拉部分,半星加给珍贵的影像资料。查了一下艾滋病被猜测出现于1959,几乎与同性恋的发展同步的,炸弹早已暗中埋下。里面每一个人到了六七十的年纪,眼睛还亮晶晶的,眼神有力,让人印象深刻。然而导演的操控力尚有不足,稍显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