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整体有种沉郁细腻的风格,故事背景有明显的年代感。聂远饰演的警察把交错的时间脉络串联了起来,写实与写意结合,赋予了作品独特的气质,让人在已知与未知之间辗转前行。
徐峰和王栋在各自的生活中沮丧失意,却因一本小说结缘,对彼此的经历产生共情,并相互帮对方除掉障碍。对于徐峰来说,这本小说带给他与一个陌生人命运的连接,但他们终究来自不同背景,有着各自重视的东西,即便他可以出于同病相怜而作案,但他未能看清自此之后给对方带来的改变。
于是王栋起初通过书信与徐峰往来的目的就显得模糊,到底是真的出于同情,还是为了铲除情敌而对徐峰的利用,或者两者皆有?这些也构成了影片值得回想的地方。
其中一个亮点是徐峰参观王栋的书房时说,你现在也不看书了。渗透出了两人在达成短暂的共识之后,产生的截然不同的转变。王栋作为既得利益者,暴露出了真实的本性。
略需强化的是,两个主要人物虽然有作案动机,但还不够充分,从仇恨到实施犯罪之间缺少更多合理化的铺垫。警察除了保持对案件的追踪调查,人物本身起到的作用并不显著。
也许这部影片并非意在突出犯罪和悬疑,更多的是对那样一个文学时代的回溯与缅怀。而如今,文学的处境和沟通手段都已发生了巨大改变,精神层面上所能达成的一致也越来越稀有。我们与那个依靠阅读和信件守望彼此的时代渐行渐远,直至无路可追,无踪可寻。
如果一个人有了心魔,它总是呈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状态,别无他法去改变,不如试着和它好好相处,结果反而平凡一些。
故事一开始留在徐峰继父马旭东身上的线很清晰,被杀和嫌疑人都很容易联想到徐峰母子身上,现场干净利索的手法徐峰第一时间也没有想到,因为人确实不算是他“杀”的,如果在脑海中杀一个人一万次也算是“杀”,徐峰自己一直也真的混淆了他对继父的恨与弑到底对不对。
在此之中,20岁的徐峰得不到家庭的爱与温暖,自己碌碌无为且像树叶一样飘忽摇摆,在地摊偶然所得的《复活》,也许是王栋为了给萱慧买一件礼物而变卖的,只有你爱一个东西,才会在它上面反复表达你自己的痕迹。他就这样糊里糊涂的寄出了一封封泄愤的信,既像玩乐,也像复仇。徐峰很想要一个像家的家,和像家人的家人,徐峰求之不得。
这是影片的开头徐峰发给我的感受并不好,也一直在猜最后他会有情绪上的反转,想和自己和解但已经太晚的人。
到了影片结尾的最后一系列王栋的表现,一个自私自利既恐怖又悲哀的人物刻画淋漓尽致。最后关头,王栋仍旧关心萱慧是不是爱他,他实际想问:萱慧,我在让你爱我这件事上,我赢了吗?我可以为了你杀情敌,为了你杀杀死情敌的人,我赢了吗?我是100分吗?
如果王栋手里有一把尺,他始终丈量的是自己这个人,而非任何他口中爱着的人。擅长利用徐峰的稚嫩思考和冲动头脑,擅长在萱慧院长父亲面前渲染自己的人设,擅长给萱慧制造他爱她的假象,擅长给徐峰制造杜国金该死的多金潇洒形象,从而让徐峰更好的移情联想到憎恨的马旭东。
这些一切都是为了他自己能够在他的生活里不再被罚站一夜无法回家,可以得100分。
杜国金如今来看是一个比较渣的男友,但抵不过萱慧爱他至深抵消那些怨恨。
马旭东如今看来是一个热爱生活有文艺气息的家暴厨子。任何人都不是初一十五的月亮,不是这缺就是那圆,但都一样亮。
不难联想像王栋这样的人,再他的生活里曾经多么的小心翼翼,徐峰这样的孩子如何如履薄冰,但都像徐峰最后说的,他们罪不至死,是我们自己的心魔戏太多了。
我本人是罗晋的演技粉,觉得王栋在他的塑造下,十年前和十年后的对比不够强烈。本弱—翻烈—崩盘的弱。
辛鹏的徐峰用力过猛。最佳还是给马旭东这个演员了,自己吃自己做的菜时候表现,不仅看不见身边那两个人,活在自己无端欢快的世界里,是平凡人最真实的状态。
从电影的架构上来说,这个电影给人感觉就是大型剪裁现场,电影的拍摄手法运用的蒙太奇,交换杀人的手法希区柯克1951年的《火车怪客》就已经玩过了,而且比灰烬重生优秀很多。
从电影的表达上来说,我没有看过黄导别的电影,但我觉得他应该更适合拍纯文艺片,导演想拉深度拉人性但碎了一地,整部片子看不到演员心理的变化,引不起观众的情感共鸣,我个人认为跟演员没关系,问题出在导演和剧本上,最后拍出来一部四不像影片。这个电影都说是披着悬疑的外衣,重点在讲人心。家暴,贫富差距,爱情,金钱,什么都想说但什么都没说好,强行深度最为致命。
从电影的视觉传达来说,全片的色彩非常浓重,这可能是导演的追求吧,但作为悬疑、剧情片呈现出来不仅非常不合适,还给观众的眼睛带来了强烈的不适感。没有扎实的剧情做根基,只有让人不适且迷惑的花哨拍摄手法跟镜头。
总而言之,这是一个找不到任何理由让我推荐的电影,如果不是演员的死忠粉,就不要考虑浪费自己一个半小时了。
如果一定要看,我个人推荐看《蒙太奇》和《火车怪客》比这部电影优秀很多。
“爱情啊,就是块遮羞布。”——杜国金父亲说出的这句话,传递出了《灰烬重生》的真实内核。
听说导演李霄峰的《灰烬重生》,是因为两年多之前的平遥国际电影展。但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没能去到现场,这份遗憾就一直留到了今天。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这部曾引发巨大口碑效应的影片前几天转网在优酷上映,自然就成了端午假期的观影首选。
01
提起李霄峰,很多人都会想到2014年他的那部《少女哪吒》,从当年的文艺片,大跨步迈入犯罪爱情的商业类型片领域,李霄峰和他的《灰烬重生》到底能让人看到怎样的不同呢?
最直观的,就是其强大的视觉冲击效果和极具震撼力的表现手法。
比如三场杀人戏,导演的安排就颇见功力,既让观众感受到了身临其境的感官刺激,又借助镜头语言实现了对人性的深刻挖掘。
譬如马旭东被割喉一段,导演运用蒙太奇手法将其与萱慧登台表演的画面交错呈现。一边是暖色调下的垂死挣扎,一边是聚光灯下的红衣艳影,仿佛让人陷入了一种倒错般的战栗瞬间,光鲜亮丽的萱慧更加凸显了王栋挥下手术刀时的残忍、冷酷。
那一刻,飞溅的鲜血跃屏而出,直击观者内心。
同样震撼人心的还有那些对细节的表达。
最初的王栋,没有太多城府,当萱慧投入杜国金怀抱后,他只是单纯的想要报复,包里藏上一块砖头就去了杜国金的别墅。可当他推开别墅大门看到里面的富丽堂皇,瞬间就被拉回了现实,那种无法逾越的阶级对立。即便向对方挥出拳头,还是很快低三下四的道歉,很讽刺的一个场景,但自此王栋开始明白,只有彻底的消灭才能不被杜国金的阶级继续压榨,他起了杀心。
值得一提的,在王栋的戏份中,音效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加速的鼓点、密集的虫鸣鸟叫,这暗示了他永远都在紧张的内心,害怕失去,随时警惕那些对他所占有一切造成威胁的人。
对于徐峰的表现,有一幕更堪称点睛之笔。他回到斯城约王栋墓地见面,出门前回头冲自己的爱人莹莹重新展露笑容。显然,那一刻他已经决定赴死。这一幕,让人久久难以忘怀。
而对王栋、徐峰两人相识后合谋的展现,导演的安排也非常有意思,用两个男人树下相拥跳舞来暗示了他们人生的转折。两个人的动作,很笨拙,却很开心,是那种犯案之后从未有过的轻松神情,这一刻他们一起向曾经的单纯告别,也如舞步般一同迈向了陌生又似乎难以掌控的未来。
02
爱,到底是不是真正的杀人动机?
十年前,作为医学院的高材生,在萱慧父亲这个准岳父眼中,王栋是支“潜力股”。可无法改变的事实却是,“富二代”杜国金轻易抢走了自己的爱人。更让人不可接受的,杜国金竟是个花花公子,在得知萱慧怀孕后他试图用钱来摆平一切,让王栋成为“接盘侠”。
十年后,“潜力股”实现了蜕变,房子、车子、权力、地位,样样不少,老婆萱慧依然光鲜亮丽,女儿也得到最优质的教育,但他的内心却还是无法释怀。从小,王栋就被父亲教育要成为最优秀的人,即便考试得到99分都是一个不合格的成绩,可为什么萱慧爱上了一个大多数人眼中的“渣男”,爱情到底是什么,难道真的只是一块盖在金钱、权力和地位之上的遮羞布?
显然,直到最后王栋也没能搞懂,被捕前他终于向萱慧发出了深埋于内心的疑问——“十年间,你到底爱过我没有?”而萱慧只是回答了他:“杀人是不对的。”王栋付出的情感终没有答案,看着王栋哭嚎着、抗拒着被警察抓走,连续不断地说着:“别别别......“那一刻他又变回了曾经卑微的自己,每一声的怒喊都化为了刀插在了自己的心上。
与王栋相比,徐峰的经历展现的更为隐讳。
十年前,因为自己和母亲遭受家暴,他对继父马旭东痛下杀心。
十年间他远走他乡,被杀人事件折磨,而当他带着怒气回家,下意识一巴掌扇在女朋友莹莹脸上时,却仿佛从自己身上看到了继父的身影。变成自己最讨厌的人,这可能就是一个人最难以接受的事。而莹莹之于徐峰,可能更像曾经那个单纯、善意的自己,有莹莹的存在,徐峰勇敢的去找回过去,为自己犯下的错去认罪。爱情,真的只有卿卿我我、你侬我侬吗?其实真正好的爱情,会帮助你认清自己,带你走向更好的未来。
当然,任何优秀的作品都离不开演员演技的加持。《灰烬重生》中,罗晋、聂远、黄觉,乃至90后新秀辛鹏、姜珮瑶的表演都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这其中,最令人惊喜的莫过于罗晋对王栋的塑造。表面上,他是上进努力的“潜力股”,是首屈一指的外科主任,内心深处,却是一个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冷血杀手。强烈的反差让这个人物自带“悲剧”色彩,那种向死而生的毁灭性魅力,极打动人。
十年前,他不惜编造“强奸”谎言,借徐峰之手杀掉情敌。十年后,为逃脱法律制裁他又亲手结束了徐峰的生命。
这样的角色,听上去刺激,塑造起来并不容易。可以说,罗晋完美完成了任务,其时而癫狂、时而儒雅的状态,将一个心理变态者的形象真实呈现在了观众面前,细思极恐,观影过后仍让人背后发凉。
对于罗晋的印象还停留在年初电视剧《安家》中的“徐姑姑”,那个暖心的店长博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而在本片中罗晋却抛掉“好人”人设,将自己暗黑撕裂的一面呈现出来。无论是面对爱人时的小心翼翼,还是在杀人后的冷酷狰狞,同一个人却用不同的情绪细节展现,让王栋这个复杂的人物生动的立在了观众的心里,让观众与他共情的不止是恨,更有对这个人物的怜惜。
片中,出现了很多次王栋照镜子的场景,这种巧妙的表达形式凸显了罗晋对角色的驾驭能力。对着镜子为自己画肖像画,这样的画面让人不寒而栗,却也让人感受到了角色内心世界的转变,一个曾经懦弱的男人就这样逐渐建立自信,变成了一个颇具威望又冷血无情之人。
有兴趣的观众,还可以留意下影片前半,检查室中王栋和徐峰重逢的那场戏,只用不多的几句对白就展现出了极强的张力,也就此引入了影片的主题——对两位杀人犯各自内心世界的拷问。
03
说到犯罪类型片,冷峻,是很多人潜意识中的第一印象。无疑,这与近年来韩国电影的影响脱不开干系。
但犯罪类型片真的只能唯“冷峻”马首是瞻吗?
打破桎梏的刁亦男,用《南方车站的聚会》给出了否定的答案。而在这之前,《灰烬重生》已经勇敢地说了“不”。
不同于近年来大多数的华语犯罪类型片,李霄峰这次在摄影和色彩运用上进行了大胆又不失巧妙的尝试。
红、黄、绿、蓝,整片的浓郁色彩对撞,让视觉冲击更强,也加重了故事的压迫感,大量特写和仰拍的出现,更将角色内心的状态和所生活的不同社会阶层直观展现在了观众面前。要知道,韩国电影人的路子并非唯一,此前的好莱坞,《洛城机密》《毒品网络》这些经典作品早就让我们体会过了原生视角下“重口味”世界的独特魅力。
说回《灰烬重生》,片中有很多处色彩运用和镜头调度都堪称亮点。
自带红色效果的王栋,象征了鲜血和危险,自带绿色效果的徐峰,代表了对人性的客观审视,包围在暖色调下刑警陈维坤给人以安全,而冷色背景的萱慧则让人感受到了冷酷和无助。
在表现徐峰的桥段,对这一生活并不如意的角色,导演反其道而行采用了冷静、客观的镜头语言。湖边击杀杜国金一幕,空旷的背景、静谧的湖水,艳阳高照,一切的铺垫都为随后的击杀赋予了更为强大的冲击力。而按照导演的话说,这场发生在艳阳之下的谋杀也代表了更深一层的涵义——只有敢于展现阳光下的罪恶,才是一部真正具有生命力的电影。
而片尾王栋和徐峰的墓地对决,更是全片集大成之处。吞没一切的红光搭配上角色近距离的面部特写,将人物濒临崩溃时近乎扭曲的变态内心展露无遗,完全是一段可以写进教科书的神级操作。
如果细心观看,你还会看到在王栋被抓后,电影院内外呈现红、绿光对比两种色调,绿光外泄而出的电影院仿佛一个“鬼门关”,让王栋这个罪人最终被捕。
《灰烬重生》对各个角色、场景不同的氛围营造,既在潜意识中给观众带来了沉浸式的观影体验,又让人看到了华语犯罪爱情片全新的打开方式
昨天被我哥逼着看了这部电影,这个类型的绝对不是我喜欢的。而且逼着我写个影评。看这部电影是由于我哥给我发了个视频,视频的标题是爱而不得,但是我觉得这里没有爱,男主对女主的感情称不上爱情。只是他自卑的舔狗生活,他设计杀了黄觉的角色也是为了他自己的自尊。而且电影的细节,我觉得女主并没有打掉孩子,从影片显示10年后开始,女主女儿的年龄,包括女主在和男主跳舞,男主的思维里面是黄觉再和女主跳舞,他只是充当了黄觉而已。如果男主没杀死黄觉我想女主应该可以和黄觉结婚的。从老院长夸黄觉的话里面能体现,一个父亲不会夸一个把自己女儿肚子搞大,而且抛弃她的男人的。再来就是女主唱歌时,女主的爸爸邀请男主坐旁边,应该是那时候黄觉的角色以死,男主当了接盘侠。而后对应女主看女儿唱歌,男主赶来,始终没有看台上的女儿,只是问了句你爱没爱过我,而女主却没正眼看过男主,回了句杀人不对。
很难用标签去定义这部电影,刑侦剧、犯罪片、文艺片都不是,又都不纯粹。故事其实超简单,就是两个文艺青年交换杀人,十几年后随着成长和人生机遇不同,心理产生产生了矛盾,最后内讧的故事。 整体是文艺片的气质,节奏很慢,一个动作一个凝视能保持一分钟那种。光影很讲究,年代感很强,气氛营造也很用心,感觉导演是想认真拍一部直击人心的电影,奈何能力有限,力不从心。剪辑跳跃,冲突感缺失,细节不够,你能看出他的用心,但就是感觉别扭的那种。称不上烂片,冲罗晋的演技给个三星,打个CALL。 我很讶异,这导演是多大能耐,把聂远、黄觉和罗晋都拉来演一部网剧,里面的一众美女也是又养眼又不拉胯。尤其是罗晋,一直以为就是个没啥演技的流量明星,从来不看他的剧,谁知道还是很有演技的,在单纯和阴鸷之间横跳,在深情与偏执之间游走,最后剧场那几分钟,表情克制而丰富,高光时刻啊!可惜其它两位实在没啥发挥空间,还不如那个小鲜肉塑造得饱满。 “杀人,是不对的!”你以为看到了别人的罪恶,其实那不过是自己内心的投射,你没资格决定他人的生死。冠冕堂皇的理由不过是谎言,掩盖的是自私和狭隘、对权利和金钱的追逐,以及贪念。
太可怕了,救救我们的导演吧,别再让他陷在自己的世界了,您选择的“第三条道路”是条死路。
在较为精良的工业质感下,依然很好地保留了难能的作者气质。表象上是凶杀案件的剥丝抽茧,实质上是借以还原一个时代灰烬的消逝。那个由文学、信封、油画以及破败的国有剧院,甚至是嘈杂中又有序的车水马龙声建构的九十年代。经济浪潮席卷的前哨里,它注脚了最后的理想与浪漫主义的消亡史。
让我们来数数黄觉一年到底要客串多少部戏。
是一次进步无疑。工业水准充分体现在卡司、摄影等制作环节。penfriend杀人本身,并不构成悬疑。导演的道德洁癖,是追问杀人者如何心安。墓地与高楼,如重庆十八梯连接的上与下,旧与新。更喜欢前半《追》,法律道德,只缚老实人
导演很想拍一部有电影感的电影,摄影的调度和灯光美术都很用力,不过摄影从头到尾基本上就一招,用一次还是挺起范儿的,多了就让人觉得过于自我陶醉。灯光用了很多大红大绿的超现实光效,看起来非常夸张,舞台感很强,用来表现罪犯扭曲的内心倒是还不错,不过故事人工痕迹太重,最后既不文艺也不商业。
2.5高开低走李霄峰,别再玩儿深沉了。这部还不如哪吒.......不过他结尾说自己喜欢杨德昌,嗯,至少他眼光不错。本片不推荐。
能有两星完全是因为在码头垫着底 剧情漏洞百出 人物动机行为想当然 滥用所谓的风格化镜头 全程强行给演员尴尬大特写 夸张但缺乏实际意味的光色 聂远以为自己拿了主角的剧本 然而发现后面没自己什么事了 罗晋连演吊丝穷学生都是一脸“我为何帅的如此深沉” 导演还是真诚的 但真的不适合拍电影
看到一半的时候想,如果真按照预想来的话,那就两星,最后看完给2.5吧。反正是越到最后越尴尬,还有两场尬舞,故事上也没有太多新意,好在场面调度上有些地方做得还不错。
构图、光影都很起范儿,但整体捏合在一起,连同台词一块,完全不伦不类。华语部分导演们,玩逼格之前,要先学会讲故事,因为电影是拍给观众看的,而不是给电影院座位看的,文艺不是借口,真正好的文艺片比这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幸亏这片没上影线,等电影院开门之后,这种沉溺在自我世界里的产物,希望越少越好
#BIFF# 不妨在隐喻层面将这个鬼魂/复活的故事视为反对父权制度/对抗资本主义的、讲究策略的青春革命,把念念不忘十年后仍有回响的警察视为外化并具象了的罪恶感,那样的话,就是一个大写(Capital资本)的C让Ash死灰复燃了吧。
一场实验。光色像湿热的气候,景别像废墟的回音。
李霄峰的电影具备非常大胆的视觉风格,这在新一辈导演中并不多见,电影在类型框架之中指涉钱权与情感纠结的道德困境更是非常具有现实主义意义及批判色彩,十分难能可贵。不足之处是人物关系及人物塑造可以再强有力一些,整部戏的风格化常成为了超越人物的存在,变得有些本末倒置
听完映后扣1分,故事逻辑过弱,形式大于内容。
形式大于内容 摄影不错 色调诡异 剧情非常predictable 表演太过 台词白目 ”杀人是不对的”。女主造型非常有问题。剧本是ok的 导演的个人风格及创新意识是好的 但是没结合好 ps 一个常识 医院主任医生是不可能去动机器拍片子的
明媚、纯粹、严厉,罕见的电影气质和品格。李霄峰继续直面改革开放给中国社会带来的遗产,当所有人庆祝我们所得到的一切,他珍视的是我们失去的东西。用高度凝练和抽象的电影语言讲述一桩凶杀案,背后是异常清晰的现实政治和历史指向,资本主义鞭笞失败者的创痛,该是我们身上最新的伤痕。
调色堪称视觉酷刑,然而,核心概念还不错:交换杀人,可以理解为一种“影子杀人”,两个人彼此渗透成为彼此的影子,罪恶共同体的爆发,最后迎来罪与罚。这些能构成对整个九十年代消逝的大型隐喻。虽然关键节点的力道都没使出来,还是乐意于给三星。
整个故事看起来一点都不真实,人物情绪也不对。
#平遥影展#节奏失控,选角失控,布光失控……罗晋后半程放下包袱演技出色,意料之外。槽点很多,红蓝CP,类型气质跟作者气质都不太圆熟导致了很多段落的蜜汁尴尬,结尾的台词真…真是醉。近年看到的八九十年代小镇青年题材往往在精神内核上流于表象(浪漫主义的滥情)
一件迷雾重生的案件,两个忐忑十年的男人,这背后隐藏着什么样的秘密?作者型电影导演李宵峰的力作,其实,暗合着回望一个时代,十年,感觉那么遥远。有一段辛鹏和黄觉在泳池的戏挺男男的,罗晋的表演超过想象,和黄觉的对手戏张弛有度,特别是最后那场大戏,情绪点很到位。然后不得不吐槽几句电影台词,“你人民JC,你清高,女人在外面挣钱养家,她不喝酒你就得喝西北风。”太不舒服了,这句。
【台北金馬影展展映】劇本、台詞、剪輯、表演和每場戲都是災難。尷尬至死。還搞亂敘玩攝影弄調色?笑話!警察角色有毛用?2年前我對《少女哪吒》的評價,完全可照搬:“做作,生硬,割裂。难看得要命。除了叙事的省略与跳跃,人物行为动机莫名其妙,均如提线木偶般做作”。今後再見李霄峰電影我躲著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