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黛曦
关灯拆电影,只读经典
陈小姐安利一部正在热播的纪录片。
盯着下面这个GIF看了5分钟根本停不下来。
传说中的少林神药「黑玉断续膏」。
天哪,真不是芝麻糊?
确定不能吃?
陈小姐12岁读射雕,骨灰级金学优等生(不服来战)。
有一种早熟叫在你大姨妈还没来的年纪我爱着杨逍和范遥。
书中描写黑玉断续膏的章节随手拈来。
节选自《倚天屠龙记》
张无忌扮成小道童挺身替受伤的张三丰与赵敏的手下“阿三”过招。一旁的俞岱岩认出阿三所使招式正是当年将自己打成残废的大力金刚指!张无忌喝道:“阿三,拿「黑玉断续膏」来!”原来张无忌从蝶谷医仙胡青牛的《医经》中得知,西域有一路外家武功,疑是少林旁支,手法极其怪异,断人肢骨,无药可治,仅其本门秘药“黑玉断续膏”可救,这黑色药膏,气息芬芳清凉,然如何配制,却其方不传。
《倚天》中描写的“黑玉断续膏”并非空穴来风,创作原型的就是“少林断续膏”。
这种神药源自北魏年间,经过少林武僧1000多年的历炼,逐步完善配方及工艺。
在上世纪70年代,由少林寺武僧总教头释德根传授给闭门弟子释行真,释行真继承这一秘方后,又反复实验、研究,最终总结出精准的108味道地中药材,经过28道工序手工炮制,历时60天恒温炼制方能成药。
小说毕竟是小说,现实中的「黑玉断续膏」不完全是用来接骨头的。
它更显著的功效是祛风寒、活血、壮筋骨。是体现少林“禅、武、医”三位一体的精魂之物。
熬制过程是少林寺千年来的不传之秘。
纪录片镜头带领我们窥见机密。
居然先是用麻油炸。
大伏天柴火熬制,是制药,更是修行。
下丹,意思是放入铅粉。
铅丹的作用是将液体增至粘稠。
最后出锅,香浓可口,啊不是,疗效神奇。
大开眼界喔。可惜的虽然拍到了,镜头前依然不会对外公布108味到底是哪些药材,古刹不传之谜依然神秘。
另外,真的不能吃,我问了8遍,只能外敷。
桑心。
关灯特约,请勿转载
文/陈黛曦 这支纪录片我拍不出
上周日《本草中华》播了第一集,十分惊艳。
第一集四个故事。第一个故事,镜头带我们去看中华大地最珍贵的药材——冬虫夏草。它横跨动植物两界,冬天是虫,夏天是草。
前不久我去西宁参加first影展,满街都在卖这个,怕造假,根本不敢买。
纪录片为我们介绍一种简单辨别真假虫草的方法。
掰开虫体,中间有一条线,是虫草的肠道,真品呈不规则的弯曲,假品不可复制。
涨姿势。
第一个小故事中的主人公江才平措在西藏那曲为病中的爷爷遍寻虫草。
第一集便开宗明义,不说教。用具体的故事,具体的人际关系,不着痕迹,悠悠讲述中华文化“慎终追远”的道理。
导演团队非常好地找到了一个贯穿式的动作,这个动作就一个“挖”字。
开篇在西藏高原腹地,挖药。
随之“挖掘”意涵逐渐深入。
何国军(图左),是宫廷秘药“延寿丹”的第八代传人,这味药是给乾隆皇帝吃的,秘方就传到他的手上。
延年益寿的药喔。
他将家族上百年的中药事业从香港搬回福建漳州老家,又将远在澳洲的儿子召回,希望儿子继承祖业。
第二层挖掘,挖的是家业的根。
儿子对继承祖业犹豫徘徊。
最终,纪录片并没有表现他的最终决定。而是给出了一个别致构图的画面。
这是整集我最喜欢的一个画面。
张艺谋《大红灯笼高高挂》的结尾,颂莲被关在了代表封建的古宅里,导演也剪进了一个类似的俯拍构图,那个时代的女人走不出自己命运。
但是,纪录片中这个画面含义有点不同。
何国军的儿子像一颗种子被种在故乡的花盆里。
祖业的医药事业正润物细无声地浇灌着这颗即将萌芽的种子。
第三个故事,第三层挖掘。
纪录了一位在宁夏种了一辈子枸杞的老人。
他是当地“枸杞神”张佐汉的儿子。
我第一次见到鲜枸杞,像小番茄一样可爱。
这是主人公的父亲发现并留下的特殊品种。
故事的最后,老人给父亲上坟,情感在这一刻喷发。
这个故事挖出了垂垂老矣的儿子对父亲的理解,对父辈的认同。
他做了一辈子的杞农,终于在自己做了爷爷的年纪,凭着一辈子对父亲手势的模仿,触摸到早已离世的父亲的心灵世界。
本草中华,表面上讲的是中药,实则借由一草一木,讲述今人对于华夏先祖智慧的追忆。
这支纪录片在潜移默化中传递着慎终追远的思想。
曾子说:“谨慎地对待父母的去世,追念久远的祖先,自然会培育出忠厚老实的百姓。
历史越是远离,先人智慧越是要靠后人打捞。
中华文化的精益如本草,深深埋于自然天地,有待后人一代一代用不同的方式挖出来。
当代中国纪录片界一次次关注了同一主题。从《故宫》、《舌尖上的中国》、《我在故宫修文物》,《本草中华》到正在创作中的《中国美》,创作旨趣惊人地一致。
随着国力愈发强盛,国人对先祖的智慧愈加认同。
《本草》编导团队的巧思在于将这一次的打捞,不着痕迹地安放在人文故事中,像本草在大地上隐而不彰。
第一集的最后一个故事将“挖掘”升华到传说中。
「黑玉断续膏」诞生一刻的画面颇具禅意。
制作者们挖出了对于传说中奥义的认同。
陈小姐做了十几年的电视节目导演,也拍过不少纪录片。
但是这一支我觉得我拍不出来。
不说别的,光是听到海拔比拉萨高1000多米的那曲拍摄,我就崩溃了。
从西宁高反回来,我就发誓再也不去高原,心肺功能不支持秦岭淮河以西。
这支纪录片主创团队十分年轻,平均都是85后,也正因此,才能完成如此艰苦坏境下的艺术创作。
总导演跟我讲,在那曲拍摄虫草时,一直听说有一段路可能有野熊出没。
之前摄制组一直跟着藏民,但有一段路为了拿设备,脱离藏民,结果真的遇见野熊!!
野熊自白:老子出没!
摄制组集体趴下,动也不敢动,万幸没有遇难。
想过这个镜头怎么拍的吗?
我也曾经刀山火海这样上阵。
有些工作,是看你能放弃到什么程度。
拍纪录片和拍电影都是看你能坚持到什么程度。
我们如此热爱着这份可以被称为“事业”的小工作。
我的朋友中总有那么几个老是喷中药,他们觉得中药就是一种心理暗示。
我觉得是他们不懂本草精神。
中国文化中讲天人合一,人碰到任何问题,都向自然求解。
心灵问题,也求诸自然,身体问题,也求诸自然。
因为人就是自然的一部分。
你在春天忘记嗅得的青草香。
你在夏天无暇倾听的蝉鸣声。
入秋,中医让你服下玫瑰茶,抑或将蝉蜕佐以蒺藜煎来食。
在本草的另一种生命形式中,你重新获得了它们。
本草智慧,是中华先祖智慧,是一片云,一阵风,一潋湖光山色。
四季轮转交替间,印了自然的大法则。
上周日第一集在东方卫视热播后,我在片尾字幕中看到了许多熟人的名字,摄影师灯光团队中都不乏昔日一起合作过的战士。
由衷地说一句,大家辛苦了。
读到这样的纪录片作品,我很感动
《本草中华》旁白:
无论世界向前的脚步,如何匆忙急促
这片土地上,依然花开四季,春夏秋冬
这是绵延了五千年的古老国度
天与地,人与万物,根脉相连,生息与共
这,也是本草的国度
天涯海角,静静生长
无论是神秘苍凉的雪域高原,肥沃辽阔的中原大地
还是茂密幽深的原始森林,纵横交错的江河湖海
今天的人们,依然追随着祖先的足迹
躬行大地,翻山越岭,只为遇见,疗愈生命的中国智慧
画质精美,风景秀丽,传承着中华民族的瑰宝,本草中华,是生长在祖国大地上神奇的植物
朝拜者,一种神圣的精神信仰
生长在各地的道地药材,隐秘而伟大
药农们,不仅仅是为了养家糊口,更是传承着中华文化
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华本草,也让更多的影视展现中华本草,需要你的力荐,请亮出你的五星
这些珍稀药材,为何如此昂贵,在这里你也会找到答案
在B站看的这部纪录片,一开始被名字吸引,本草中华,那不就是讲我们的一些草木嘛,怀着好奇点开了这部纪录片。
父子传承酵母制香 父亲“强迫”儿子在三年学会家传制香,学成之后去留随意。 最后儿子在最后三个月的时候 成功制香,最后香被点燃,香烟缓缓上升,现在想起来都觉得美。 酵母的传承也令人感动,每次从酵母上刮下碎片,也会在旧的酵母上粘上新的酵母,父亲赵秋实称之为传承。
第一个片段就把我吸引住了,被制成的香点燃后,缓缓上升的香烟,那一幕美极了。
感谢导演带我走进这样一个我一点也不了解的领域。
文笔粗糙,见谅
01 虫草,灵芝,枸杞,黑膏药
02 肉桂,海带,荷叶,百合,梅子
03 海参,人参,肉纵蓉,三七,藏香,
04 芒硝,白花蛇舌草,青黛,乌梢蛇,沉香木
05 石斛,巴豆,王氏保赤丸,六神曲,十全大补膏
它先一个一个的讲述每一个本草及其相关的故事,在最后十分钟汇总了每个故事最后的结局:他们和本草的故事将如何走下去。
逻辑结构类似这样:
01 虫草,灵芝,枸杞,黑膏药
少年在山顶许愿的侧影,我看到了虔诚。连绵起伏的苍山和白雪,少年挺拔如劲松,这种情境表达的是生命力。
抬参时有种工具叫鹿骨签。
枸杞的传人在被问到,如果别人忘记你了怎么办,那个笑容很打动我,忘了就忘了,人们记住枸杞的名字就好了。
少林寺这种禅,武,医结合的形式很有趣,不知道是否是真的,过去的少林电影,如今的黑膏药,这种形式的结合也许在说,此中有真意吧,只是这些作品还没有表达出来。
02 肉桂,海带,荷叶,百合,梅子
肉桂承载了过往的岁月。它一旦被封好装包,就是身死之日。肉桂是悲情的本草。
他从将海带捞起来的时候,我还在想,这样大概很能锻炼身体,结果下一句就是腰椎劳损。这使我重新思考这个问题,他人看不到我的苦,我也看到其他人的。无法感同身受。
海带长在水里的时候,局部视觉真的是很美。
小时候我就尝试过将荷叶煮茶,只是最后煮出来的水特别难喝特别苦,大概是用量不对,因为将好几大片荷叶放到了一个大锅中开煮的。如今却是不敢喝荷叶茶的,因为身体实际上没有那么强健。
荷叶被蒸煮之后乌黑的形态有雕塑般的美感。
百合这个部分没有看到知乎帖子里介绍的百合油炸出来一朵花的情形,不过那老头很帅啊。
梅子可以用来做雕梅,酸梅汤。雕梅有点想吃。
如果是我来制作这个故事的话,大概会选择五种本草,分别对应酸甜苦辣咸。
不过目前这几味本草所身处的故事,几乎每一个都艰巨了各种滋味。肉桂与失去的亲情,海带与艰辛,荷叶与生命,梅子和百合对应了爱情。
这就是这里面的套路了吧。从前上中药课时,因为要考试而心神不宁,因为我记不住各种本草的作用,兴匆匆的翻阅黄帝内经之类的书籍,最后也很扫兴,看不懂,不理解。归根到底,我只是对植物,植物背后的文化感兴趣而已,就像一个天生却故事的孩子,别人喜欢各种游戏,而我喜欢各种故事。这个资源就是用了这个套路,本草的功效是抽象而模糊的,甚至经不起文献查阅,它们的功效都是历代经验积累下来的,却缺乏现代科学的论证。因为对万物的诠释,现在已经改为粒子的角度,而不是金木水火土。我想要追究reason,这里是找不到reason的。但这个资源的重点却是每一味草药所承载的环境,人文,情感,历史....它用这样的方式,让大众了解不同的人的生活,认可不同的人和营生方式,由此,文化被认可了,团体的情感加强了。
所以,这更多的是一个宣传片。而我在这里的理由是什么呢?大概是看不同的人吧。因为自身环境的限制(尤其是这种限制远远高于大众),自己对未来的生活的认知和预期,对人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生活状态,都需要很多很多参考物。
03 海参,人参,肉纵蓉,三七,藏香,
海参,想吃。
肉粽蓉,取出长长一节根茎后又将土埋回去这个过程让我很感动。以及用粥做午饭真的够吃吗?不过沙罐里的粥是真的看起来很好吃。说起来,有多久没有吃到过去常吃的东西呢?妈妈在灶膛里煨的各种粥和汤,大学食堂冬天门口的各种汤和毕业后买不起的豌豆黄,超市里的薄薄的咸饼干...如今我过的是自己做饭的生活,上一份工作十分辛苦,有时候半夜十二点才走到小区门口,然后胆战心惊的问老板还做饭吗,常点的是一种酱油干拌面,没有肉,只有面粉成分,还有一份莲子猪肚汤,这个只在经济条件缓过来之后才敢点。有那么一两天半夜饿了去厨房做饭,但似乎给合租的邻居留下来很不好的印象。就这样,上一段休整时间养的肉又消耗没了。最近几周厨房下水道坏了,做不上饭,周围没有吃饭的地方,有的话服务很糟糕的,点了两餐外卖,味道很好,但是胃似乎适应不了,会不舒服。另外发现吃西餐,或者仅仅是面包都能减少身体困倦的现象。但我仍然喜欢着米饭和各种已经习惯了的食物。
三七是一种狠毒的植物,种植三年才能采收,之后因为代谢物和留下的细菌,需要二十年才能种植。三七意味着离乡。
仁青德哲的一个人的朝拜和藏香,这个片段给我的感触大过了《冈仁波齐》,轻描淡写的表达了一个人长达十一个月的孤独前行,而后来那种什么都不想只专心做事的心境,也让我仰望。多想达到这样的心境。我总是想很多,心思总是飘忽不定,脑子从来没有空闲的时候。看起来做设计需要这样用脑,但问题其实很大,因为真的要开始做构思了,我的脑子却空白一片,什么都想不出来,昨天晚上临摹一个平面作品,最后想就此重新创造一个,但最后没想出来。新的灵感的产生是今天白天时无意中产生的。看起来,创意似乎就是这样,但问题真的很大。我不专心,工业设计,视觉传达,交互UI,都想试一试,做不出取舍来,这几年也一直迷茫,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找不到源动力,有时候会有看起来找打的时候,但最后还是放弃。路在何方呢?大概我最根本的问题,是心境吧。去过禅寺,但无法参透,因为在禅寺看到的是外物,而不是人。大概要真的找到自己的问题,解决自己的问题,需要回归到人的层面上来,他和他们,个人和群体,过去和现在,这个社会和社会中的人都是如何经历他们一生的呢?由此拉开修行的序幕。修行的核心,大概是在人。看他们的故事,然后思考自己的行为和思想,由此大概能找到迷失了的路和建立破碎的心境吧。
04 芒硝,白花蛇舌草,青黛,乌梢蛇,沉香木
青黛的故事让人看到另外一种生活方式:去从事什么职业,每天做什么,如何选择,生活可以说是自己一手建造的。可能我的思维被这城市疯狂的房价限制住了,房子是死物,但生活本身是服务设计一样的存在,是无形而力量庞大的,无意也是革新的。每个人都有众多的选择,自己去选,去做,内外合一,寒山的生活方式让我感受到通达,这种形式很特殊,但并不让人觉得迂腐做作,因为他真的就是那么想的,他在过他自己的生活,并不是戏剧。这是不同的人生观,不同的生活。我想我对待自己的生活也应如此。人生进展至今,经历了那么多的选择,做决定的时候不知道对错,使劲分析也得不出答案。现在想来,在这样的情境下,做什么选择都没有关系,没有人的生活是一样的,所以做选择的时候按照自己的需求来,没有唯一答案的。
原来香港那个地方是制香的地方。
沉香是白木下的香脂,沉香受伤之后与多种细菌相遇,经历时间凝结成的香脂,目前技术没有办法突破时间的限制
沉香木,珍珠,肉桂...虽然故事讲得很美,可是这么一归纳一琢磨,本草是否也意味着杀戮和残忍呢?所以回归大海的海参,被掩埋的肉粽蓉,这些手留一线的行为,不仅仅是利益上的长久使用,更有人和自然之间的对话吧。生而为人,不得不杀戮,吃肉是杀戮,吃植物难道就不是了吗?人处在天地之间,就好像是在案发现场,总少不了物质交换,赤条条来去只能是个愿望。不得不杀戮,所以戒贪是很重要的线吧。也大概很像是作品中的留白,故事中的悬念,碗里没吃完的饭。
05 石斛,巴豆,王氏保赤丸,六神曲,十全大补膏
巴豆霜过程中,窜入了一只猫的表情,传达了巴豆的特性,剧毒,
十全大补膏,老头说行的时候,抬头一笑很可爱。
王氏保赤丸制作时师傅大部分神态都被医院的服装和镜头限制了,可是那个肯定和告知的眼神瞬间触动着旁观者的心,一代一代之间人们之间的联系和纽带,承载在这些微丸上面。
仔细观察每一个相传的场景,会发现并不是每一对师徒都是合适的,最让人感动的还是益安宁丸师徒的这个部分。
都说时间真爱难得,普通大众还被经济困住(从知乎中可以看出这一点),然而事情的分类也许还不止这几类。也许真正的师徒和传承,也算是吧。前段时间离职和搬家赶在一块了,这之后一个月的时间都处在休眠和恢复的阶段,写的唯一一封求职信是一个工业设计教师的岗位,虽然被叫去面试,但最后还是退缩了。在我短暂一生的求学生涯中,确实遇到过很好的启蒙老师,只是这种境况并没有持久,仔细算来,现在大概有近乎十年是没有指引的老师的。生活中遇到了困难,总是在一点点的求助。随着交际范围的日渐狭窄,如今,竟是一位老师都没有了。这一个月来反复回想辞掉的那份工作,才发现他们本质上是不愿意教我的。
所以,看到这个例子,要判断我心中的感觉的话,大概就是羡慕加嫉妒吧。
我很想有一位名师,能指引自己走出人生的坎坷和迷茫。如今怎么也找不到,而我又没有可以用来交换的东西。想来,自传和历史,大概就是我的救赎吧。
《本草中华》将以神奇的中华本草为切入点,带领观众走进神秘而充满生命力的中药世界,感知早已融入中国人生活、生存和生息的中医药文化。
该片共分为《相传》《五味》《步履》《奇遇》《功夫》《容颜》六集,讲述了本草的传奇神秘、食疗并用、调理滋养、奇药轶事、驻颜有术和制法技巧。
影片将以轻松趣味的基调呈现富有传奇色彩的中华本草,讲述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本草故事,寻访与中药有着深厚情感和羁绊的人物,展现他们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和处世态度,探究根植于中华文化中的生存智慧。
绵延了五千年的华夏民族,天与地,人与万物,根脉相连,生息与共,这是一个古老的国度,也是本草的国度。
无论世界向前的脚步,如何匆忙急促
这片土地上,依然花开四季,春夏秋冬
这是绵延了五千年的古老国度
天与地,人与万物,根脉相连,生息与共
这,也是本草的国度
天涯海角,静静生长
无论是神秘苍凉的雪域高原,肥沃辽阔的中原大地
还是茂密幽深的原始森林,纵横交错的江河湖海
今天的人们,依然追随着祖先的足迹
躬行大地,翻山越岭,只为遇见,疗愈生命的中国智慧
无论是“会跑”的人参,还是武林中人闻风变色的巴豆,乃至能接骨续筋的黑玉续断膏,总有一些与本草有关的传说,伴随着人类的繁衍生息,绵延千古,又经历无数文人的创想,更添一分朦胧与神秘。沉香、冬虫夏草,这些传说中的本草,其来源,世代传承,成为中华文化的传奇。
○西藏那曲 冬虫夏草 麦角菌科真菌、冬虫夏草菌寄生在蝙蝠科昆虫幼虫上的子座和幼虫尸体的干燥复合体,“补肾益肺,止血化痰”;
○福建漳州 益安宁丸(延寿丹) 西藏冬虫夏草、伊朗西红花、海南海马、东北鹿茸、美国西洋参、云南三七、石斛、鳖甲、灵芝等,“补气活血,益肝健肾,养心安神”;
○福建建瓯 灵芝(林中灵) 为多孔菌科真菌赤芝或紫芝的干燥子实体,“补气安神,止咳平喘,用于心神不宁,失眠心悸,肺虚咳喘”;
○宁夏中宁 枸杞子(却老子)“滋补肝肾,益精明目”;
○河南郑州 少林黑膏药 药材和食用植物油与铅丹炼制成膏料,“祛风寒,活血,壮筋骨,主治跌打损伤,风湿病痛”;
对于数千年前的中国人来说,食与药并没有太大的分别,这些源于自然的产物,既可充饥,又能保健疗疾。这些日常可见的本草和藏于本草背后的药人都别具滋味,尝药中《五味》,品百味人生。
中华本草,五味俱全;辛味,能散能行;酸味,能收能涩;甘味,能补能缓;苦味,能泻能燥;咸味,能软坚润下;五味滋养五脏。
酸苦甘辛咸,喜怒哀乐殇,人生往往如电光火石,真实的质地是苦中作乐,笑中含泪,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广西平南 肉桂(玉桂) 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树皮,味辛,甘,大热;“补火助阳,引火归元,散寒止痛,温经通脉”。桂枝汤(桂枝、生姜、红枣、甘草、芍药),常用于风寒感冒;
○山东荣城 昆布(海带) 味咸,性寒,为海带科植物海带或翅藻科植物昆布的干燥叶状体,“消痰,软坚,散结,利水消肿”;
○山东济宁 荷叶 味苦,性平,“清暑化湿,升发清阳,凉血止血”。油炸荷叶卷,荷叶茶;
○山东青州 荷叶炭“收涩,化瘀,止血,用于出血症和产后血晕”;
○云南洱源 青梅 雕梅;
○福建上杭 乌梅 半黄青梅以烟熏之,味酸,涩,性平,“敛肺,涩肠,生津,安蛔”,只今便道即金句,梅子熟时栀子香;酸梅汤(山楂、甘草、陈皮、冰糖、乌梅);
○甘肃兰州 甜百合 味甘,性寒,“养阴润肺,清心安神”。金菊百合,百合糕,百合羹(醪糟、牛奶、鸡蛋、百合);
现代医学诞生至今仅百余年,因而在过去的上千年岁月里,华夏民族是在中医药的滋养下绵延生息的。 因此,要延续一个民族并使之发展壮大,中医药自有法宝。 无论是止血安胎的阿胶,还是能补肾壮阳的肉苁蓉,亦或是平易近人的枸杞与芝麻,本草的力量不仅仅是“治已病”,通过滋补养生“治未病”,才是本草守护华夏生机的秘方。 中国人,在本草的滋养中繁衍生息,更时刻在思索,如何才能回馈自然的付出与养育。
脚步,是人类丈量大地的方式,内陆腹地,森林深处,戈壁荒漠,大河大海,人行万里,寻觅天地真知。
道路再长,也长不过自己的脚步。
○辽宁长海 海参 味甘咸,补肾经,“益精髓,消痰涎,摄小便,壮阳疗痿,杀疮虫”;葱油海参,凉拌海参,海参捞饭;
○吉林集安 人参 五加科植物人参的干燥根和根茎,“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养血,安神益智”;
○内蒙古阿拉善盟 肉苁蓉(沙漠人参) 性温,味甘咸,“用于肾阳不足,精血亏虚,阳痿不孕,腰膝酸软,筋骨无力,肠燥便秘”;
○云南文山 三七 止血活血双向调节作用,“金刃箭伤,跌扑杖疮,血出不止者,嚼烂涂,或为未掺之,其血即止”,“预防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辅助治疗心脑血管疾病”;
○西藏 藏香 融合藏红花、雪莲花麝香等,“解毒杀菌,抗感染,抗病毒”;
在中药的世界中,有许多闻所未闻的“奇药轶事”。 无论是古代仕女“略施粉黛”中的“黛色”,还是贵州村落里古朴而美丽的“蓝染”,实际都来源于一味众人皆知的本草:有着南板蓝之称的马蓝。 在四川的印经院,虔诚的信徒们将经书刻版印刷,印经用的纸不畏虫蛀鼠咬,数十年如一日不腐烂、不变色,只因它来源于一味剧毒本草:有着断肠草之称的狼毒。 冬日盐湖里自然结晶的矿物盐,与盛夏消暑利器西瓜不期而遇,竟能诞生一味清咽利喉的良药:西瓜霜。 本草与人相遇的方式,精彩纷呈,这些千面本草、药中之奇,蕴藏着中国人匠心独运的生存智慧,谱写着中药世界里的《奇遇》记。
相遇者众,知遇者寡。
○山西运城 芒硝 性寒,味咸,苦,泻热通便,润燥软坚,清火消肿;
○江西武宁 西瓜霜 性寒,味咸,清热泻火,消肿止痛;
○广东潮汕 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活血利尿”;
○四川浦江 青黛 马蓝、蓼蓝、菘蓝的叶或茎叶经加工制得,“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泻火定惊”;
○江苏徐州 地龙(蚯蚓) 味咸,性寒,清热定惊,通络平喘;
○四川自贡 乌梢蛇 味甘,性平,祛风,通络,止痉;
○广东东莞 沉香 粤语中,香港意为“香料之港”。“博山炉中沉香火,双烟一气凌紫霞”;“气味辛,微温,无毒,行气止痛,温中止呕,纳气平喘”;
中药的一草一木是见真“功夫”的:从冒着生命危险的绝壁采石斛,到武林人闻风丧胆的巴豆炮制,从气血双补的十全大补膏,到消食健胃的六神曲。对这些沉浸本草的人们来说,最好的功夫不是一招一式,而是一心一意。
最好的功夫不是一招一式,二是一心一意,凭赤子之心,循自然之法,以光阴铸药,功夫不负有心人。
○湖南新宁 铁皮石斛 益胃生津,滋阴清热;
○安徽六安 霍山石斛(米斛)“主伤中,除痹,下气,补五脏虚劳,羸瘦,强阴”;
○甘肃兰州 巴豆 大戟科植物巴豆的干燥成熟果实;巴豆霜 用于寒积便秘,乳食停滞,腹水膨胀,二便不通;
○江苏南通 王氏保赤丸 祛滞,健脾,祛痰,多用于小儿感冒和消化不良,成年人便秘消化不良;
○四川成都 六神曲 为苍耳、辣蓼、青蒿、杏仁、赤小豆等药加入面粉或麸皮混合后经发酵制成的曲剂;
○江苏南京 十全大补丹 温补气血,用于气血两虚,补血第一方(当归、川穹、白芍、熟地黄)和补气第一方(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再加黄芪、肉桂;
容颜永驻,年华不老,兴许是全人类都相通的美好愿景。滋阴润燥的燕窝,除湿美白的茯苓,舒气活血的玫瑰,清热解毒的甘草,养颜益气的麦芽糖,温经散寒的艾草,助人青春不老,容光焕发。对中国人来说,美不仅仅依赖于外在的粉饰,属于东方人的独特之美,讲究恒久,更讲究由内而外。
从此愿你道路漫长,愿你阅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愿你付出甘之如饴,所得归于欢喜,愿你心上没有补丁,成为自己想成为的模样。
○山东平阴 玫瑰“清而不浊,和而不猛,流气活血,行气解郁”;玫瑰酱糖包、炸玫瑰、玫瑰花茶;
○云南建水 燕窝 雨燕科鸟类唾液与绒羽混合所铸成,“味甘淡平,大养肺阴,化痰止咳,补而能清”;
○安徽岳西 茯苓 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多寄生于松木之上,“味甘,淡,性平,利水渗湿,健脾,宁心”;七子白(白茯苓、白术、白芍、白芷、白芨、白蔹、白僵蚕);
○新疆阿克苏 甘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
○湖北蕲春 艾叶“温经止血,散寒止痛”;艾绒 艾灸;
○福建厦门 饴糖(麦芽糖)“补脾益气,缓急止痛,润肺止咳”;小建中汤(饴糖、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甘草),主治胃溃疡,慢性肝炎;麦芽糖鸡蛋羹。
古人说,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自古以来,中国就是养生的国度。而作为一味本草,承载的不仅仅是药食功效,也是中华民族天人合一、朴素和谐的生命观。这既与本草受天地滋养、日月精华相同,也与其药食同源、千面互通的特性一致。草木归山林,人心归自然。借由本草传递的,是中国人的生存哲学。
西藏高原上生长着冬虫夏草,冬天成虫,夏天化草。虔诚的少年在山顶许愿,连绵起伏的苍山和白雪,这是一种幸福的生命力;江南湖畔的荷叶,可食用,也可药用,荷叶煮茶,入口微苦,苦后回甘。枯荷不只有“留得枯荷听雨声”的慨叹,在被蒸煮之后的乌黑叶,形态有着雕塑般的美感;肉苁蓉,鲜玉表皮覆盖着层层鳞状叶片。沙漠里的风沙无情,它就将根部深深地扎进泥土;香港制香,顾名思义为香港。沉香是白木下的香脂,受伤之后与多种细菌相遇,经历时间的力量凝成香脂,枯木不蠹,聚时沉金。
在采药人的故事里,我们看到了本草的另一面,也看到了跨越万里、绵延千年之久的处世之道。“相遇者众,知遇者寡”,无论世界前行的脚步如何匆忙急促,这片土地上依然花开四季,春夏秋冬。
传统制药工艺的传承是药师的心头病,现在科技如此发达,哪怕手工制药比机器制药来得更加纯粹,也很少有人愿意花上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做一味药。他们放不下坚守了几十年的药香,放不下千百年来祖祖辈辈传承至今的智慧结晶,只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在这匆忙的时光中停下脚步,回头看看这些老祖宗以生命和坚守换来的珍宝,放慢脚步,接受大自然的馈赠。
现在纪录片拍摄技巧多样化,镜头还是非常好看的,希望能看到更多干货,五星送上
这个影片讲述了中华本草的故事,以及中华草药学的渊源,画面精致。
1漳州益安宁丸(延寿丹)和少林寺黑膏药(黑玉断续膏)2桂枝汤和荷叶炭3藏香4西瓜霜和崂山白花蛇舌草水还有曹清华牌薏辛除湿止痛胶囊(改良桂枝附子汤)5巴豆霜和南通王氏保赤丸还有六神曲和十全大补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6七子白《太平盛惠方》和小建中汤《伤寒论》还有谷雨牌光甘草定化妆品和艾灸
好片子!
看了一集,太煽情,显得很假,远不如秘境神草拍的好,说实在的也就是风景优美这一点值得看得
分要打压下。文案挺烂的,就感觉是刚毕业没多少经验的小姑娘写的。 代入感不够,类似中华文化传承的纪录片看多了,这个相比要逊色些。 最大问题还是旁白太……,不成熟,够矫情。把该留白的地方都说出来,这……
一个旁白不如去年的本草中国呀!霍山石斛比虫草贵那么多。。。。长见识了
三七、甘草、茯苓、玫瑰、六神曲、乌梢蛇。。。。。千面本草,中药之奇,中国人匠心独运的生存智慧,在这里,都能给你一个说法。
一直感觉东方卫视的文化季节目做得很用心 从诗书中华到喝彩中华 今晚开启本草中华 一直喜欢这种调调的节目 别人问我喜欢看啥 我说 嗯..谍战片啊纪录片之类的...然后话题到此结束了 顺带着还看了一集大国外交 这种蕴含中华文化的节目真的是 太振奋人心了
更喜欢这个……枸杞那段太诱人了……
刚看几分钟 浅显易懂 还有专门讲解怎么形成 画质良心剪辑良心 看到冬虫夏草
很感动,我们应该多了解这种传统文化。从中学到很多东西。背景音乐很好听
是不是现在的纪录片都流行这种腔调?虽以本草为名,但其实说的还是人,旁白也略显煽情。虽然并没有太多草本的知识和历史,不过看看现在的故事还算是不错吧,人与自然本来就相伴相生,药的出现也是为了人服务。另外,药食同源,再加上山清水秀,其实这也是一部美食片和风景片。
从此,愿你道路漫长愿你阅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愿你付出甘之如饴所得,归于欢喜愿你心上,没有补丁成为自己,想成为的模样
《本草中国》原创团队打造的进阶版,厉害了!
内容显得古板呆滞,解说词衔接不够流畅。
文案配合的好不说 文案讲解人的声音也很舒服,这部里补益药类偏多 每集不拖沓也不特意煽情 很是喜欢。《本草中华》第一和第二季依稀能记住讲到的药材:解表药类:桂皮,柴胡。清热药:芦根,青黛,木蝴蝶。泻下药:芒硝(西瓜霜),巴豆霜。祛风湿药:乌梢蛇,蕲蛇。利水药:茯苓。理气药:沉香 枳壳 温里药:吴茱萸。驱虫药:槟榔。止血药:艾叶。活血药:自然铜。化痰止咳平喘药:贝母 昆布 皂荚。 安神药:朱砂。平肝息风药:地龙。补益药:甘草,百合,芝麻,石斛,枸杞,补骨脂,续断,肉苁蓉。收涩药:乌梅,莲子。
名义上讲本草 实际上是撒狗粮
很细腻。本草与情感的交汇,文化与传统的传承。很震撼!看了两集,治愈且泪目。
六颗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