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在Netflix看了一场阿兹安萨里的单口专场,我觉得这个印度小哥三观还挺正的,然后就点开了他自编自导自演的轻喜剧《无为大师》看了看。不得不说,这部剧是当今喜剧电视中的一股清流。它剧情中人物的演技和剧本故事其实乍一看很粗糙,有点像大学生拍的小项目。但是镜头语言的运用和剪辑的连贯性无时无刻再提醒你这是一部Netflix大制作。剧情的存在感无限近乎于零,但每一集都能让我看的津津有味。
从第一季第一集,这个剧的主基调就是一个在纽约的,移民二代,无业青年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戴夫不愁吃穿,身边有几个从小玩到大铁哥们,还没有女朋友,尝试着在演艺圈开创一点事业。每一集的故事其实都是围绕当下社会的热点问题展开,如生孩子,情侣关系,少数族裔在电视上的机会,追求梦想与朝九晚五。之所以说它是一股清流是因为它并不像《马男波杰克》或是《伦敦生活》那样,过多的强调生活中丧的部分。它更多地是在探究当代青年人在大城市中的一种生活状态。虽然说中国和美国的政治环境,社会环境都很不一样,但是它带给人的思考是共同的——我们都希望被认可,被爱;我们都希望可以和父母进一步的沟通,勇敢地追求自己认为是对的的事情,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从这个角度来说,我觉得这个剧也是可以引起很多在中国一二线城市生活的年轻人的共鸣。
第二季延续了第一季的优点,甚至是更为大胆地拍了很多社会中的热点问题——约会软件,被边缘的同性恋群体,娱乐圈性丑闻等等。这些问题可能离我们生活更遥远了一点,但是我还是很欣赏这部剧对这些问题展开的角度的。唯一让我不是很满意的便是这一季的感情线路了,不知道是不是因为Netflix没有往后续订这部剧而匆匆结尾,结局令我很是不满意。第一季戴夫和瑞秋的爱情故事十分感人,但也是因为最后没有修成结果,才有一种残缺的美感。我更是希望这种残缺的美感在第二季保留下来的,但很遗憾,并没有。生活中,我们不可能事事如意,工作感情中,有高潮也有低谷。从戏剧创作的角度来说,有的时候需要将冲突夸大才能营造出戏剧效果。第一季来说,这部剧反其道而行之,并没营造出明显的剧情和戏剧冲突,更多的给人生活的感觉,一种触手可及的温暖。正如生活中一样,很多有情人最后不能终成眷属,但是却能留下一段美好的回忆。这是我喜欢第一季感情线的原因。第二季很明显更多偏向于传统的爱情剧的感情线,反而缺少了第一季那种纯真的感觉。另外不知道是不是要最后引出娱乐圈性丑闻这个主题,戴夫的工作线相比起来第一季也是少了那种真实的感觉,让人更多的感觉,这是一部电视剧,而不是生活中,你我他的故事。
总体来说我还是很喜欢这部电视剧的,很遗憾Netflix没有继续续订,因为它确实是当代电视剧中的一股清流。
有几集非常创新非常有品味非常深刻非常大胆,但是一回归爱情线就cliche到不行,最后两集真的是看着我抓狂,Francesca简直就是所有male fantasy的合体,英语超好却又总能在关键时刻丧失语言能力成为傻白甜,明明很明显的flirt却又装作什么也不知道的样子,明明已经在cheat却又好像自己很无辜未婚夫超级渣等等等…完全失去了第一季讨论两性关系时那种非常坦诚非常真实的风格,简直比我看过的任何爱情戏都狗血,感觉跟非常好的几集不是一个人写的。
主创人员里应该有艺术电影爱好者,有好多致敬经典电影的桥段,整个第一季套用《Bicycle Thief》的剧情,后面还有《8 1/2》。New York I Love You这集真的是全剧亮点,聋哑人那一段好像是编剧在打醒所有把电视局当背景音乐放的人,well now you have to watch.
90后招谁惹谁了?
短短几个月,第一批90后已经成了「濒危物种」。
胃也垮了,眼也瞎了,头也秃了;
离婚了,破产了,凉了,出家了……
传遍全网的「90后出家文」还催生出一个新词——
佛系青年。
具体表现为:有也行,没有也行,不争不抢,不求输赢。
最终——看透红尘,立地成佛。
这境界,80岁老大爷都想鞠个躬表示佩服。
其实在美国,同一代人也过上了差不多的「佛系人生」。
全世界的年轻人同呼吸,共命运;
「丧」都丧得这么整齐划一。
不久前,网飞统计旗下最受全球观众欢迎的剧集,有一部位列前茅;
讲的就是美国「佛系青年」的故事——
《无为大师 第二季》
Master of None Season 2(2017)
中国的佛系青年,美国的无为大师;
在派爷看来,说的是一个意思。
行动上,无所作为混日子;成就上,碌碌无为没本事。
运气不好就算了,还不怎么努力;
越是不努力,运气就越差。
绝望的死循环。
男主Dev,年届30岁的「无为大师」。
他热爱美食,日常思考三件事——
早餐吃什么? 午餐吃什么? 晚餐吃什么?
思考半天,还做不了决定。
至于更关键的问题——
今后的人生要走哪条路?
Dev没精力想,也想不出个所以然。
他碌碌无为的人生,就在对一日三餐的思考中,稀里糊涂地过去了。
Dev由印度裔喜剧演员阿兹·安萨里饰演,故事根据他的真实经历改编。
戏里戏外,他都是一名好莱坞的印度裔演员。
亚裔演员想在好莱坞出头,不好混。
Dev孤身闯荡好莱坞,想拍美剧,拍电影,当明星。
可惜事与愿违,顶多能接几个广告。
第一季和女友分手后,单身狗Dev来到欧洲小国摩纳哥。
散散心,学学意大利语和意大利面。
找机会还想来一发「意大利炮」。
Dev很喜欢当地人的一句口头禅Allora。
意思是「没事的,算了吧。」
简单上口的一个词,瞬间击中Dev佛系的灵魂。
在摩纳哥,Dev偶遇一位风情万种的小姐姐。
和他一样都属于少数族裔。
他们吃饭对胃口,聊天对脾气;
半天时间就进展神速。
从普通朋友的关系,发展到可以相约一起睡觉的特殊朋友关系。
小姐姐是外地人,和Dev定好了下一次约会。
然而,Dev的幸福不超过三秒;
一转身,手机被偷了。
里头存着小姐姐唯一的联系方式。
Dev稍微挣扎了一下,却也放弃得很快。
追不回手机?
Dev安慰自己,没事的。
生活中处处有坑,自认倒霉。
和这么投缘的女孩永远错过?
Dev安慰自己,算了算了。
反正约到了第一次,也未必能够发展下去。
「Allora」是Dev的人生信条,也是全剧的点题之笔。
一针见血地点出「无为大师」「佛系青年」们的真相——
哪那么容易立地成佛,无非是两个字:
一是懒,二是怕。
因为懒得付出,懒得努力,提前选择了放弃;
因为害怕受到伤害,强迫自己降低期待值。
表面上,佛系青年比谁都看得开。
背后却是不得已的「小确丧」。
然而,逃避的结果,反而换来史诗级的霉运。
豆瓣上有观众替Dev鸣不平——
就算是戏剧效果,男主也太惨了吧?!
第一季的经典场面,Dev在小旅馆跟人约炮。
正在兴头上,「最不该破的东西」破了。
为了会不会怀孕的问题,两个人争执不下。
最后他们选择「谷歌一下,你就知道」。
派爷总算明白「我有没有怀孕?」为什么会排在搜索引擎前三了。
第二季,单身狗Dev尝试过约会APP,尬聊失败。
也尝试过发展老朋友,气氛好得就差一个KISS。
没过多久,对方却兴奋地向Dev分享自己订婚的消息。
被玩弄感情的Dev还大度地发出邀请:
改天我、你和你男朋友一起聚聚?
派爷都想说声MMP,Dev却只会报以一句Allora。
没办法,谁让他是个佛系青年。
佛系青年的人生态度毒性极强,很容易波及旁人。
Dev的好友大块头,接到交往11年前任的婚礼请柬。
他纠结,伤心,懊悔。
Dev给他出主意:
难过的时候,我们就去吃吃吃!
享受完一大圈美食,大块头该难过的,依旧难过。
还没看出毛病?
问题一旦出现,佛系青年从不直面问题。
他们也努力。
努力回避,努力自我安慰,努力转移注意力。
惟独,不肯解决。
堆积如山的问题,总有一天压垮佛系青年的生活。
不过,Dev终于跨出了不同以往的一步。
电视台领导想跟他签节目主持的长期合同,一签就是七季。
这一次,Dev说了“不”。
这不是他想要的。
他选择拒绝,不再逆来顺受,得过且过。
结局很意外——
领导赏识Dev的勇气和眼光,采纳了Dev对新节目的提议。
所以说,佛系心态看上去很美。
却往往起到负作用。
除了让全世界观众都感觉「看到了我本人」的代入感;
剧集也达到超一流的制作水准。
第一集Dev的摩纳哥生活,采用黑白画面。
长镜头,俯视镜头,共同模拟出老电影的复古质感。
Dev手机被偷的一段情节,致敬意大利1948年的经典电影《偷自行车的人》。
一个追不回自行车,一个追不回手机,跨越时代的丧。
第六集出现了一位配角,是聋哑人。
本集代入她的主观视角,有一半时间完全静音,让观众看「哑剧」。
派爷检查了好几次耳机和音响。
有几部美剧敢这么玩?
整部剧看似零散,漫不经心地展现Dev和他周围人的生活。
吃饭,工作,聊天,约会。
却连续两季拿下艾美奖最佳编剧奖。
Dev的生活和见闻跨越国界,真实到可怕。
也做足了反面的示范——
佛系恋爱,对象只会从指缝溜走;
佛系工作,无非只是混日子;
佛系交际,不愿得罪任何人,反而可能得罪所有人。
Dev假装自己诚心信教,伤害了伊斯兰教徒父母。
剧中有一段,朋友教Dev如何用意大利语爆粗。
善良的Dev却表示——
我最生气的时候也只会说:你为什么要这样?
真是好脾气。
但生活不止是阿弥陀佛,有时候也需要拍案而起。
就像派爷今天看到的这条微博:
动不动就佛系,吃饭的时候怎么没看到你们少夹两块肉。
都拿出吃肉的劲头,谁还乐意成佛?
从第一季第一集,这个剧的主基调就是一个在纽约的,移民二代,无业青年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戴夫不愁吃穿,身边有几个从小玩到大铁哥们,还没有女朋友,尝试着在演艺圈开创一点事业。每一集的故事其实都是围绕当下社会的热点问题展开,如生孩子,情侣关系,少数族裔在电视上的机会,追求梦想与朝九晚五。之所以说它是一股清流是因为它并不像《马男波杰克》或是《伦敦生活》那样,过多的强调生活中丧的部分。它更多地是在探究当代青年人在大城市中的一种生活状态。虽然说中国和美国的政治环境,社会环境都很不一样,但是它带给人的思考是共同的——我们都希望被认可,被爱;我们都希望可以和父母进一步的沟通,勇敢地追求自己认为是对的的事情,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从这个角度来说,我觉得这个剧也是可以引起很多在中国一二线城市生活的年轻人的共鸣。
从第一季第一集,这个剧的主基调就是一个在纽约的,移民二代,无业青年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戴夫不愁吃穿,身边有几个从小玩到大铁哥们,还没有女朋友,尝试着在演艺圈开创一点事业。每一集的故事其实都是围绕当下社会的热点问题展开,如生孩子,情侣关系,少数族裔在电视上的机会,追求梦想与朝九晚五。之所以说它是一股清流是因为它并不像《马男波杰克》或是《伦敦生活》那样,过多的强调生活中丧的部分。它更多地是在探究当代青年人在大城市中的一种生活状态。虽然说中国和美国的政治环境,社会环境都很不一样,但是它带给人的思考是共同的——我们都希望被认可,被爱;我们都希望可以和父母进一步的沟通,勇敢地追求自己认为是对的的事情,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从这个角度来说,我觉得这个剧也是可以引起很多在中国一二线城市生活的年轻人的共鸣。
???上一季编剧拯救导演,这一季双双殉情。我就不说个别集还挺特别的,明显不给公式就不会做数学题
Aziz Ansari is the Brown Woody Allen
前一半我以为aziz现在真是松弛,做的都是给心灵放假的东西了,到后面话锋一转,心扎得稀碎。与我一些破逼往事蜜汁相似,泪奔了…
3.5 这一季的恋爱线比上一季还cliche 后面两集完全拖后腿 如果主创不再纠结主人公的小情小爱 专注深挖当代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这部剧看起来就不会这么小家子气了
Much better than the first season, especially the first couple episodes.
安萨里在继续自己少数族裔的敏锐洞察力,细腻中冷不防捅一刀真是要命;第一集的偷iPhone的人,第六集的巴别塔式叙述,以及第十集预言般的咸猪手大佬,都令人印象深刻。
前面都挺好的后面几集……我真的特别想喜欢Dev和Francesca的故事,想觉得甜啊暖啊那样我好像也是个温柔的人了。但是我真的想不出除了“漂亮白人女孩”和“什么都不知道”以外的标签来形容她,她如果去另外一个城市有另一个John陪着她玩她也会喜欢John的
Allora!
1468四集太完美了,聪明又真诚完全无可挑剔,探讨宗教那集格外大胆但还是保持了全剧一贯的平和态度,可惜最后两集还是落入了俗套【另外求求别的剧也能学习下去呆梨采风美食【
fuck... this show is amazingly personal and relatable
OMG how great is Episode 6?!!!
今年是爆丑闻的一年 现在把Morgan Freeman也拉下水 作为女性又不能指责谁也不能显得没立场 大家处境都尴尬
还能说啥好丧啊 现代人一点都不好玩
给第一条短评点了有用。
Seriously am I the only one who absolutely hated the last two episode????
相比第一季感觉这季有点为了政治正确而政治正确,所以也说不出有什么大问题,但偶尔也有不由得被戳中的地方。从头到尾最喜欢的还是Denise,还有每次一出场就超级尴尬的Dev爸妈,以及我真的没看出来Francesca是female lead(she's kinda ideally perfect but boring actually)这大概是这季最大的问题。
这个剧播放的时候韦恩斯坦-史派西-路易一系列的丑闻还没曝光,今天看最后一集才觉得这种丑闻在showbiz可能要比我们最坏的想象还要普遍…
如同标题一样 看似什么都没说 聊天做菜散步漫游纽约 实际上却浅谈这个时代 当代人的社交方式 社会问题 人际关系 感情生活 生活从不简单 会有片刻美好但也有更多的烦恼 即便逃到世界上最美好的地方 吃最好的食物 也无法改变
这一季比第一季还好,不光是搞笑的social commentary,又加入了老电影(The Thief,New York, I Love You的开头)和通常电影才用的拍法(环形叙事的New York, I Love You,最后一集的灯光)。Thanksgiving好甜蜜好心酸,First Date笑岔气了dating apps就是这样子啊啊啊。
这剧对我而言最大的意义就是,我内心对跟印度小哥哥小姐姐们约会不抵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