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纪录片《我的城》一改聚焦大城市的人文气质,转而给了人一种体验小城市安逸生活的视角。北京、上海、深圳都是有大城市那种让人莫名紧张的生活节奏,成都虽然安逸但是也是十分热闹,而小城市银川则给我一种,这里就是慢生活的地方感觉。
同样是系列片的模式,由人物故事让大家感受,思考。看完银川,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酒吧老板姚欣。他更像是现在很多人的缩影,年轻时一腔热血,有大城市奋斗的经历,而终归无法将理想与现实调和平衡,最后回归家乡找寻归属,享受生活。有的人会说这样是没有追求的,他们早早的在实现理想的路上退缩,他们没有舍弃家乡这条退路的决绝之心逼自己成功。但也许有同样经历的朋友,也会理解这样的人。很多人并没有找到理想的出口,随着年龄的增加,他们应该怎样选择?
姚欣选择了,但他又是幸运的人。跟往往向现实低头而碌碌无为的人不同,他的精神是富足的,他在家乡找到了他热爱的事情,他找到了自己舒适的生活方式,像他自己说的一样他“补钙”成功了。这反倒是另一种自我价值的实现。他像一个匠人,安心做自己的啤酒,还能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成长,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年迈的父母。片中最为让我感动的场景之一,一家三世同堂,一起酿酒,一起为他们的酒起名字和设计标签图案。老人慈祥、孩童天真欢乐,看着他们脸上洋溢的那种幸福的微笑,这种和谐美好真的让人羡慕至极,这也可能是很多“成功人士”不能体会的吧。
小城市有小城市的劣势,但往往人们的生活幸福指数很高,他们虽然容易满足,但是他们活的更有人情味儿。希望能有更多的人们找寻到属于他们自己心中的城,找寻到属于他们的生活方式,找寻到幸福。
去没去过的人,好像对成都都不陌生。
因为火锅,因为麻将,因为那些汤红汁浓的小吃,因为茶馆,因为白净热冽的姑娘。也因为,翻开网络,充满页面各种样子的“成都,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
纪录片《我的城》拍出了该有的。
镜头语言堪称完美,不像有人举着在拍,倒像是一个长了翅膀的摄像机跟着生活在走。即使是空镜头也有动人的故事感。画面剪辑流畅到如呼吸般平滑进出。一些场景里的自然声响比如人物脚步等,被恰巧嵌入刚好进入的音效中,看起来无意识,却正好显出用心精巧。但它所呈现的又远远超于人们的所知所闻。它在人们的已知已见之外,更多传达的是一种态度,对生活和对自己。
我们想要怎样的生活?
想要做怎样的自己?
看着别处的风景,别人的生活,我们感慨这个地方好美、这个人好勇敢,而片子里的人物,他们和你我一样,也有正常工作,也要上班,也有圈子,也要承受别人的议论,也要承担一旦做自己可能带来的熟悉圈层的舆论成本。但,他们用勇敢和承担,为自己选定了生活的另一种可能性,用同样的生命长度,去延伸了生命存在的宽度。
认真去看,就会发现,多数人不幸福的现状是:一边后悔,一边重复。
我们渴望爱情,却因为世俗种种爱而不得;我们渴望做喜欢的事情,却因为生活的压力忙而无趣;我们想褪去外壳,却害怕没人喜欢而重新裹上。
纪录片里的人物,他们之所以是他们,只是因为他们选择做他们,并毫不惧怕为此承担后果成本。所谓欲戴王冠,必承其重大概就是这样。
你哪里知道,我闪闪发亮的时候,也曾在黑暗中蛰伏好久。真的,真是这样。就像片子中那个喜欢飙摩托的成都女白领说的:摔下去痛也不过就是一个月,了不起两个月养下伤。那份孤勇,你可承担得起?
就是这样。
成都拍的是成都。成都拍的也不是成都。
你可以把它看作成都,你也可以把它看作你的那座城市。你可以把片里的人物看作成都人,你也可以把它看作身边每一个赤烈烈甩开做自己的人。
做不喜欢的事情就同与自己不喜欢的人谈恋爱一样,可以死撑,不能长久。
我曾经无比热爱写作,却不得不为了安稳而朝九晚五。我也常有黯然的时刻,特别是看到和自己差不多的人因为写作有了更大世界的时候。但我没有后悔过,因为这是我自己的选择。我选择了安稳,便珍惜眼前的安稳,并在安稳的前提下,时常小小的满足一下自己写作的热望,比如写公号。这样的平衡,让我在凡常生活中游刃有余,精神世界又不至于亏空素白。
我们总是忙着羡慕,而忘了珍惜。
所谓珍惜,一种形态是只愿现世安稳,日升月落,方感知足,如我这样;另一种则是愿意去打破去尝试,让自己没有遗憾,然后有知足。就如片中的人物。无论哪一种,不后悔就是对生命的珍惜。
片中的那对同性恋人,当你看见他们平凡如常、饮食男女般的彼此欣赏和照顾,当你只看见爱情的时候,没有性别,更没有对错。有的,只是不辜负。不辜负自己,不辜负彼此只有一回的遇见。
生活,没有标准,也没有对错,有的只是你自己的选择。我想,这才是我们该从纪录片中看懂的。
成都是一个非常适合居住的城市,对皮肤超极好,去了没多久就感觉皮肤润了很多,而且在北方的时候经常起痘,到了之后也不起了。成都的节奏很慢,没有大城市那种速度,很惬意。在成都可以看到遍地的茶楼,有茶楼你就可以看到一副镜像,外面好多桌子,大家都在打麻将,这是成都人的最爱,经常能听到对成都的一个评价,到成都上空你就可以听到麻将声。在成都生活的人很喜欢玩,认识的好多人经常周末就去附近有山有水的地方露营,烧烤,很喜欢。吃的就不多说了,成都美食就不用说了,不过地道的成都才菜很好吃,就是好多地方没有餐谱,不会点菜。当然啦也有不好的地方,就是对北方人不太友好,冬天太冷了,根本扛不住,实在冻的受不了就出去暖和暖和,湿冷对北方人造成1w点暴击。推荐大家34月或者9 10月去温度会更适合一些。然后就是不要紧盯成都的大景点,成都好多小景点都特别好,就是知道的人少。总体来说在成都生活3年对这个城市很有好感,喜欢成都人,很实在也很热情。
城市对于一个外来者是怎么样的呢?
你不熟悉这里的交通,习俗,礼仪。甚至做项目的时候,你都不知道同事提及到的那些地方在哪里。你不明白哪些景美,哪些地方可以从一些特殊的角度拍出一些好景色。
你需要的道具不知道去哪里找?联系人的时候发现自己是外地的号码没人接听。
但你依然还是想要融入进去,怀揣着各种各样的理由。梦想,友谊,爱情,事业。
这些理由让你在这座城市中不断的去打拼,当然现实的生活会不断的给你制作麻烦。小到柴米油盐,大到在某个不安分的天气里,有人恰巧给你泼了一杯冷水。你会觉得在一座陌生的城市举步维艰。你会伤心、失落。有时候甚至会想着离开吧。
但这些就像是电影中那些不安分的情节,也许就在下一秒的时候,主角光环从天而将。开始一段不一样的故事。
城内有座城,不关心人物身份的高低贵贱,不去特指某一类人群在城市中的形象,做的自然一些。看的认真一些,这些原本简单的事情原来也可以这么有正能量。
Stand tall, don't look down
每座城市中固有的城在日益更迭的人口流动中,也许是我们子孙口耳相传的故乡吧。
一座城市有一座城市的脾性,也有各自的精气神,跟人一样。这些通常被归到“文化”大萝筐中的东西极难捕捉。
本地人对它常常有“只缘生在此山中”日用而不觉的感觉,外地人好像刚看出点门道忽然又坠入云里雾里。
拍某个城市的纪录片,美食美景乃至历史文化都容易展示。而要拍出这个城市的脾性和精气神就有些困难了。《我的城》这部纪录片让人眼前一亮,它没有走城市宣传片的路子,也有别于一些纯文化型的纪录片。
在满眼摩天高耸的钢筋混凝土建筑与满耳机器车辆人声喧嚣扰嚷的城市里,它展现出了一座座城市的温度。
城市的温度是其血液中自带的文化基因。总有人执着的寻找皇城根下老北京的文化。胡同、四合院、洋车及各种各样的老物件都诉说着各自的历史。一声韵味悠长的吆喝声在商业步行街回荡,一群鸽子掠过胡同上空,庄严肃穆的皇家宫殿被一层又一层的高楼大厦白菜卷一样包围着……北京依然有独属自己的味道。老大爷照常“杀棋”溜鸟,四合院中炒菜的香味飘了半条胡同。
城市的温度是对外来东西的选择性接纳。上海从十里洋场走来,甩甩酒红色的旗袍,抖落了一地的纸醉金迷。中西文化的交汇碰撞融合,造就了独特的东方明珠。一面是高扬时尚的魔丽之都,一面又醉心于咿呀咿呀的吴侬软语。这座城市对“时尚”理解非常宽容,世界各地的人、商品和文化都在这儿汇聚。
城市的温度是每个鲜活个体的喜怒哀乐。城市是由一个个有生命有情感的人组成的。无论男女老幼,贫富与否,每个人都要面对生老病死。他们的梦想、青春、奋斗、欢乐、痛苦、衰老……都是城市的神经末梢。
纪录片将镜头聚焦在一个个鲜活的普通人身上,从他们的成功失败的人生经历与喜怒哀乐的情绪体验中展示城市的脾性与精气神。深圳成就了多少人的梦想,又让多少人仅仅做了一场梦。
《我的城》带你领略,成都——扑面而来的烟火气息,深圳——与生俱来的创新底色,上海——浮生若梦的繁华时尚,北京——青春与传统相交相融的帝都新景。
“人们为了活着而聚集到城市,为了生活得更美好而居留于城市。”这是亚里士多德的一句话。 城市对于我来说,既熟悉又陌生。在看这部片子之前,从未注意到哪部纪录片会聚焦城市和在城市里生活的人群。夜晚,华灯初上,一个人漫步在这座城市的街道上,有种流离的感觉。更多的,是对过去的一种怀念。 有人说:“如果你只是这个城市的过客,你就写不出这个城市的灵魂。” 对于所在的城市,曾经总是感觉自己就是一个过客。日复一日的奔波,三点一线的生活,偌大的城市,留下了我浅显的脚印,马上被来来往往的人群湮没,我的理想,看起来都是那么渺小,那么微不足道。 在一个陌生城市生活,你会选择怎么拉近与这座城市的距离。汪曾祺先生说,“看看生鸡活鸭、新鲜水灵的瓜菜、彤红的辣椒、热热闹闹,挨挨挤挤,让人感到一种生之乐趣。” 可在你所在的城市,为了生活,你不仅要穿过城市的喧嚣、膨胀的物欲,还要掠过人心的疏离和无尽的孤独。每天回家的路上,看到城市里的灿烂灯火,总是要问自己,这里有没有你的家,我到底为什么会选择在这里生活。 年复一年,当这座城市悄悄地发生了变化,变得更新更美的时候,渐渐地,你会发现,这座城市虽然不是你出生和成长的地方,但是却是接纳了你的地方,你会选择感恩。你会感觉这座城市在推着你向前走,你们彼此包容,彼此理解。城市里留下了你的一些愉快而美好的回忆。 四通八达的交通,轻松方便的外卖,无现金的自由生活,梦幻激情的氛围,这样的大都市令人着迷。人人都想在成为一线城市体面的一分子,在那里扎根,获得尊严、幸福和好的未来。一线城市充满着魔力的魅惑,也让漂泊者的灵魂无处安放:几百万的房价、挥之不去的压力和重负,异地他乡的心灵在流浪。 怀揣着梦想与希望来到北上广深的奋斗青年,在经历热血、努力、彷徨、迷茫甚至失败之后,在“逃”与“守”之间挣扎。 在这个不缺梦想的时代,选择安逸生活还是奋斗坚持,选择在大城市还是小城市,其实哪种选择都是对的。因为世界那么大,心安即是家。
不好拍 难拍好 但还行吧 4星鼓励
爱奇艺。没有想看的普通人的生活,都是一些所谓的“艺术”“情调”。
有些拼凑,衔接的不好,有些例子并不能代表一座城市
第一集
由此希望一直把纪录片看下去 相对真实
蜻蜓点水,浮光掠影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城,但大部分人心中的那座城,都回不去了。
不服和懒
上海拍的好杂 北京也是 深圳的城中村 大芬村 不错 吃东西看画 最喜欢拍的成都 火锅 辣 喜欢,然后悠闲一些,包容一些。
第一次看到这么不真实、浅显、毫无人文色彩的“城市宣传片”,导演的视角是游客视角,提取自己所认识的城市标签,按照自己所想的剧本去寻找素材,没有深入了解过城市的生活,每一段落都蜻蜓点水。拍摄方式是纪录,内核却是精心安排的旅拍电影。
成都女娃好酷哟
个人比较喜欢北京上半集和上海那一集
最大的问题是没有故事!第一集北京的前半段看着还有些气质在,多看几集就发现这是一个大型的二更个人短视频展示拼盘……找不同的人端着来介绍自己,配上华丽精致的摆拍镜头。全是“介绍”、没有故事。
很接地气的纪录片,把现代城市老百姓的生活状态生动的表现出来,每个地方都能感受到不一样的氛围不一样的人文特色
成都除了大熊猫,美食,音乐节,还有cosplay和赛车,女骑士,拳击和竞技!深圳,如果抗不住,撑不住,我们就不会还在这里了。 像旅游宣传片,不过我选择吸收城市带给我新鲜正能量的东西。
中弃,第一集我极其不喜欢,没什么阐述却一直在卖弄,且前言不搭后语,得意自己生处多元化城市却还一口一个 老北京 新北京 牺牲 过去呢
有种贴上标签念宣传口号的感觉,还是不太贴合生活
怎样在50分钟内,用影像代表一个城市——很难,因为很多要素都是雷同的。
突然对国安,有点兴趣了。胖乎乎的小伙子喊张稀哲,笑死我了
导演缺灵气 内容太comm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