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不知道作为导演的吕克•贝松究竟有多么热爱生活,他的片子总能让我感受到对生活浓浓的爱。那种爱,是把欺骗、背叛、杀戮、死亡等种种残酷都作为生活本身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来承认与接收的爱,是即使经历过孤独、忧郁、心碎、绝望种种感情之后仍然会对生活抱有孩子般天真与执着的爱。即使在看似随意地抓拍下的场景里,一个晨练的老人、一条狗,甚至一个充满张力的臀部,都能折射出导演对生活无微不至的爱意。
2 地铁,在渐渐成为现代城市日常交通工具的同时,也成为电影中频繁演绎经典场景的选择。还记得《完美盗贼》里的最后一个场景吧,地铁一掠而过,女主角(泽塔琼斯)绝望地发现对面的人无声无息地消失。但是好莱坞没有让它这样惆怅地结束,消失在轨道的对面,再现于轨道这边,然后又一辆地铁载掠过,载走一对完美的恋人,观众们心满意足的眼神定格于空旷的车站。吕克贝松的《地铁》将镜头从茫茫公路一直延伸到地铁系统的内脏,展示了从地面转移到地下的喧嚣和颓废。导演以他独特的张扬风格——看似好莱坞实则是法国式的,撩开了狭窄的地下铁站内丰富而另类的画面:飞驰在轮板上的地铁惯偷、沉迷音乐而懒散随意的鼓手和他的乐队、随时策划犯罪交易的卖花男子……正是现代社会通透的堕落和最大限度的随遇而安的状态的一个侧面。
3 他悠哉游哉的外表下,藏着一颗忧郁无奈的心。因为无奈,所以单纯,所以用尽所有力气追求梦想,毫不迟疑。我们生活的世界没有Fred生存的空间,貌似世外桃源的地下铁也只是我们这个世界的一部分。可这样的人能让我们一点点屈服于俗世、仿佛被压抑在暗无天日的地下铁中的心看到一丝希望与光明。是对生活的整个理解与诠释。电影中的每个人物,都有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深藏不露的警察局长,滑稽愚蠢的蝙蝠侠警官,来无影去无踪的滑板小子,古灵精怪的卖花人……每个人都在地下铁这样狭小昏暗而压抑的空间中一如既往地生活着,一如在地面上生活着的我们。我们需要水和面包,需要酒和鲜花,需要音乐和舞蹈,无论在哪里,只要我们愿意去争取,我们就能从生活那里争取到。
4 他用枪让同伴明白,杀人是不应该的。但他最后还是死在另外一个人枪下。他面对着他的两个最爱,乐队和海伦娜,背对着死亡。幸福总是擦肩而过,而死亡却如影随形。从两个人的狂喜到令人落泪的生离死别,也只不过是一瞬而已。每一个特写都那么恋恋深情,我们看到Fred的欣喜无限、中枪、笑容凝结、然后慢慢倒下……主题曲的绚烂和张扬与男主角的沉着忧郁和深度颓废的风格融合在最后他静静的哼唱声中。他是那奔向幸福的追梦人,在幸福近在咫尺的时候梦想被粉碎,一如十年后《这个杀手不太冷》中的莱昂宿命般的悲剧一样。
不知道为什么,第一次看完这片子的时候心情好激动,心想它会成为我最喜欢的电影之一,但是这两天二刷,反而觉得平平淡淡。可能因为它最初带给我的震撼和触动已经逐渐平息了,也有可能片子本身意蕴是很好的,但情节上还不够完美,差强人意。特别是后面三分之一,从阿佳妮穿着西装去警局填表格开始,就有点无聊和混乱。结尾音乐会的演出本应是个高潮,但没升华上去,我也嗨不起来,因为我知道男主就要死了。 也是二刷才明白男主的死是怎么一回事,那封要五十万的勒索信不是Fred而是卖花人写的,卖花人偷走了文件,从中作梗想坐收渔翁之利,结果导致了男主的杀身之祸。卖花大叔真是一个深藏不露的奸诈小人,最后的大赢家。 Guns don't kill people, people kill people. 是卖花人的私欲杀死了Fred,也是海琳娜老公的权力杀死了Fred。
Christopher Lambert演的太好了,怎么能把Fred身上那种勇敢无畏又颓废、不羁又纯真的气质演得那么鲜活呢,再加上那一头金黄色的爆炸头,迷倒众生,以至于男女主在地铁里的第一场对手戏,我感觉Fred完全盖过了阿佳妮的风头。Fred在我心里就好像一个顽童,他一笑起来的时候那么可爱,我人没了。他不笑的时候眼神笃定又深情,当他半裹着被子回忆自己的五岁时候的车祸,当他和鼓手说海琳娜是灰姑娘,当他听黑人歌手唱歌的时候。
Fred喜欢生日,他在海琳娜生日那天遇到了她,紧接着应该是制造了在家门口的偶遇,帮忙她搬东西进门。海琳娜的确是Fred会喜欢的那种女孩子,清纯美丽又隐约带有骨子里的叛逆气息,人群中像一只超凡脱俗的白天鹅,丝毫没有沾染世俗的污浊,蓝色的眼睛、童稚的脸庞给人一种生活美好而安定的感觉,这也是为什么Fred看女主童年照片的时候,总会露出发自内心的微笑。一个是狂浪之徒,一个是养尊处优的贵妇人,他们之间的爱情再一次应证了那句话:人们总会爱上和自己不一样的人。该怎么追求一个保守的有夫之妇呢?Fred不走寻常路,直接选择在生日会上炸掉人家的保险箱,偷走文件,以金钱交易为由制造见面机会,展开了对海琳娜轰轰烈烈、不同凡响的追求。好喜欢Fred身上那股激情,的确像卖花人说的“他不喜形于色,但却充满着激情”。这个男人喜欢炸行李箱、开车跑路的时候还有闲情逸致听带劲的音乐做bgm,横冲直撞一往无前、自己唱不了歌但一直有组乐队的梦想。也许正是因为小时候遭遇车祸差点逝去的生命和五年不能说话的时光,Fred才那么想要尽情歌唱,或是听别人歌唱,音乐代表了他对生活的渴望和热爱。了解到导演吕克·贝松小时候的梦想是当潜水员,后来由于一些意外未能如愿,我猜Fred的故事可能投射了导演自己的一个情结吧,音乐之于Fred就像大海之于吕克·贝松。Fred最后如愿以偿看到了自己所组乐队的演出,生命也在激烈的音乐中落幕,又圆满又遗憾。白天翻导演照片看到下面这几张的时候吓一跳,我终于知道Fred像谁了,这不就是吕克·贝松本松吗?同样的金黄色炸毛,同样不耐烦的一副神情。所以可以说吕克·贝松在借这部片子表达一个理想的自我,祭奠他未能实现的梦想。
在鬼门关走过一遭的人一般都会格外珍惜安稳平凡的生活,但Fred反而选择了一种强烈的、放逐的生活方式,那的确是海琳娜没有勇气去尝试的。“为什么你不喜欢我?”“因为我没有足够的勇气。”“你懒散吗?”“是的。”Fred虽然是一个亡命之徒,但最认真严肃对待生活的也是他,他忠于自己,知道自己所爱并有勇气去实现、有热情去坚持。他不在乎自己的奇怪的发型,因为他“不是给别人看的”,他也不理会世俗的眼光,因为他所过的根本就不是凡俗的生活,他超脱这个世界之外。海琳娜和他形成了反差,她受够了上流社会的虚伪矫饰却麻木不自知,直到Fred的到来终于在她的生活中打开了一个缺口。海琳娜就像一只困顿的野兽被唤醒了,但同时她又不像易卜生笔下的娜拉那样有勇气出走。将心比心,如果我和海琳娜一样是个贵妇,我也很难下得了决心放弃自己优越的生活,和Fred浪迹天涯。不是人人都有勇气和Fred一样过颠沛流离、激情四射的生活,但至少也应该过一种尽量真实的生活。做人不能太懒散,不能不去思考,随波逐流,一直呆在舒适区虚度此生。希望Fred的死能让海琳娜对自己的人生做出一些改变吧。people kill people,对普通人来说,很多时候是自己的懒惰、懦弱和贪图享受杀掉了自己。喜欢吕克·布松这份理想主义情怀,死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我的丧失,是过着不值得一过的生活。
最后,阿佳妮这次终于不演疯子了!还有原声带也太绝了!我还是会一直喜欢这部不完美的片子。
可以说我完全是冲着女主角颜值来的。
男主角Fred乍看之下是一个相当怪异的人。一头浅金色的头发杂乱竖起,总是皱着眉头,怒气冲冲,但是后来会发现他有很多萌点 。听到好听的音乐会张开一个萌萌哒的笑脸。他的梦想是做乐队,但他自己不能唱歌。因为5岁的时候出了车祸,躺了五个月医院,五年不能讲话。其实你会发现他是一个极度简单单纯的人,也许和小时候车祸有关。地下铁有很多有个性的人在里面生活。嬉皮士一样的溜冰人,他的双脚就是溜冰鞋,在地铁各个角落穿行,也抢包。一次次从追赶他的警官眼前溜走。无名氏鼓手(这个杀手不太冷的里昂)不说话,但是有种莫名的洒脱。大力士一身扎实肌肉,能徒手扒开手铐。
地铁里面乞讨的卖艺的各式各样的人,被Fred找来组了一支乐队。组合起来的乐队能演奏出不输于任何地面上主流的乐队的音乐。Fred用抢来的的钱打发了真正要演出的乐队,让自己的乐队上台表演。
然后自己欣慰落泪。
他们生活在地铁的角落。地面匆匆来往的人们不知道地下还有这么一个卑微却宏大的世界。
那个美丽的女人Helena,一次偶然的机会遇到了Fred。Fred趁帮她搬东西撬了她的保险柜,然后发现自己喜欢上了Helena。但是Helena的老公是个厉害角色,找了一堆人来追踪Fred。
这里才知道电影一开始是怎么一回事了。美女找人追踪这个坏蛋。直到美女进入到了坏蛋的地下铁的生活空间,才意识到这里有前所未有的真实和快乐。自己所生活的上流社会光鲜亮丽但是虚伪而无聊,自己只不过是自己有权势的老公的一个花瓶。
最后,乐队在台上表演,Fred在人群之中看着,Henela跟老公闹翻不再愿意配合那虚伪的世界,向Fred奔来。但是Helena的老公找的人抓住机会向Fred开了枪。倒在地上的Fred跟着音乐,吐了几个字吧吧吧吧吧,仿佛自己也参与了乐队,Helena给他一吻,也许Fred生命的尽头算是实现了梦想。
整个风格也是一本正经又给人oops的法式幽默。又调侃了一下法国警察,公职人员傻里傻气的,懒散的工作态度还有一点人情味,有一点可爱。
具有新浪潮音乐的感觉,我说的只是主人公的形象,当年电视台总在深夜播出!~
Luc的电影永远是节奏感十足。他面对着他的两个最爱,乐队和海伦娜,背对着死亡。所以他才可以笑得如此光明。
节奏赞。一直到,警长捉滑轮仔的方式太没意思了;之后就失去了节奏感和力度。喜欢Christopher Lambert的各种表情和阿佳妮的各种妆~
阿佳尼又害死一男人……
一个小品式的故事,以为是说一对落难鸳鸯,实际上说的是地下文化与表面文明的碰撞,摆脱黑白两道,讽刺道貌岸然,迷幻的地下铁,藏污纳垢又带着真实情绪,音乐太棒了
贝松这片拍的散而无神酷而无味,各个桥段就像豆腐块一个接一个罗列上去彼此之间缺乏内在贯通的情绪脉络,只靠兰伯特和阿佳妮的偶像造型气质是撑不住全场滴!……要说亮点就是开场法国警察组团下楼梯那段,踩着八零年代美国电子摇滚的节奏点,如果不是杰克逊经典两年后才发行,甚至认为贝松这一幕的主题就叫做《BAD》。两星半
好酷,杀手之外最喜欢的吕克贝松的作品。其实我女神也加分啦
整个故事在一个极端自我的叙事氛围缓缓展开,开门见山的激励事件随着情怀的扩散渐渐失去了步步紧逼的意义,电影似乎在用一个童话视角将巴黎地铁站打造成了一个诡异而迷人的世外桃源,一切风格化的元素都在这里被放大,随着故事的淡化,观众渐渐被这种莫名的真诚而感动。
很有Luc个人风格的一部电影,独特的视角,紧凑的节奏,好听的音乐,有趣的结局
吕克·贝松最好的作品就是他前三部长片,这部算个人最爱了。巴黎地下世界里的叛逆与不羁。深具摇滚气质,每首配乐都深得我心。阿佳妮的朋克造型酷炫到没朋友,让雷诺的鼓手略抢戏,两位男主也各有千秋。稍显凌乱的叙事节奏也正契合了颓废青年漫不经心挥霍青春的生活。PS:引体向上与邦邦邦+1。(9.0/10)
阿佳妮参演的片子真的需要导演有相当的功力和信念,才能避免美艳盖过剧情,尤其商业片,那一双摄人心魄的蓝色眼眸太喧宾夺主,只要出现在画面中,其它一切都黯淡了,都不再重要了——说来还是<着魔>这部邪典气质浓厚的cult片最和阿佳妮互相成就。
连Adjani都非常cult
“那是谁”“灰姑娘”“灰姑娘的口袋里有那么一杆枪”“那是她的魔法棒”
大爱,摄影,音乐,造型,气氛,都是我喜欢的80年代的味道。
表达了吕克贝松那悲壮的青春梦。做最潇洒自由的事,泡到最好看的女生,死在成长来临前。在黑黢黢的地下城,试图用无政府和乌托邦吸引眼球,但也不过是一些晃荡没有身份的人,偶见一些图形符号,干着不知所谓的事。除了提气的音乐和令人疲累的视觉元素,剩下的只有无趣和空虚。
这是一种对于生活改变的渴求,而这种转变就像是一场重生……就像FRED被枪击倒下……然后嘴巴合起音乐……阿佳妮阿姨您真是美女啊~~~
男主现在残的程度堪比Mickey Rourke 。海报里为何是黑发?。。原声好
你没有水晶鞋,但却是我心中的灰姑娘,就连你包里的枪,都像是充满魔力的魔法棒。我没有金嗓子,但却有着绚烂的摇滚梦,就连我抢来的钱,都像是谱写人生的新乐章。宿命般的相遇和离别,梦幻般的追逐与隐藏,来自地上的纯洁和生于地下的无畏终于紧紧亲吻在一起,我的寂寞死而无憾,你的孤独黯然神伤。真想不到当年的吕克贝松是如此的轻柔,整部电影流露出散漫自由的气息,明明是迫在眉睫的当口,前有追兵后有狼的关头,fred却不紧不慢的和helena跳起了舞,他似乎从来不害怕什么,他只怕眼前的女人不爱自己。当法国大张伟爱上渴望自由的灰姑娘,不管是警察,黑帮,子弹,死亡,都无法毁灭这份深入骨髓的纯粹与浪漫。这是边缘文化与主流文化的碰撞,也是属于梦想的大逃亡,阴暗潮湿的地下,总是有着最旺盛的生命力。最后我总算是听见你说你爱我。配乐满分。
哇,里面有一张Adjani小时候的照片!地铁、轮滑、乐队...所有这些元素都使得电影动感十足,两人的发型是绝配。
“那是谁?” “灰姑娘。” “你的灰姑娘,在包里放了这么大一把枪。” “那是她的魔法棒。” I love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