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照

头痛欲裂 剧照 NO.1 头痛欲裂 剧照 NO.2 头痛欲裂 剧照 NO.3 头痛欲裂 剧照 NO.4 头痛欲裂 剧照 NO.5 头痛欲裂 剧照 NO.6 头痛欲裂 剧照 NO.13 头痛欲裂 剧照 NO.14 头痛欲裂 剧照 NO.15 头痛欲裂 剧照 NO.16 头痛欲裂 剧照 NO.17 头痛欲裂 剧照 NO.18 头痛欲裂 剧照 NO.19 头痛欲裂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15:43

详细剧情

  29岁的建筑师 Markus(马克思·雷迈特饰)具有恋童癖倾向,他尽力抑制自己隐秘的欲望。当单身母亲 Jessica 和她八岁的儿子 Arthur 搬进公寓隔壁时,让 Markus 倾心的诱惑变得越来越大——尤其是在他与新邻居结交朋友之后……

长篇影评

1 ) 无解

该庆幸不是半夜看完,这种电影后劲太大,晚上气氛太沉,看完容易一晚上都走不出来。

我有多久,没看过这种冬天凌冽苍白,冷调的北欧电影,还是我最爱的德国,和马克思雷迈特。这个演员,真的是宝藏。

我感恩我能发现这部电影,瞬间把我拉回大学时候,痴迷疯狂看电影的那种感觉了。

整部电影看的我心一直在抖,安静的叙事风格,平淡直白的讲了一个无人问津,极其容易让人产生误解的性少数群体。

这个电影主题真的太刁钻了,刁钻到这么让我现在打字都在手抖的电影我无法在朋友圈分享。

一个从来没有伤害过任何人的恋童癖,在跟自己无边无尽的欲望做抗争。因为恋童癖是一种性取向,跟同性恋异性恋一样。

无法选择,无法改变。

无法解决任何生理需求,不能做爱,因为这就是犯罪。

心理需求的爱也无法得到任何回应,因为这也是犯罪。

生活单调,独自一人,无人理解。更无法找人倾诉,社会也没有给这种性少数群体一个帮助。

整个观影过程都坐立难安,感觉有人掐着我的脖子。生怕他迈出那一步,提心吊胆的看着他打量那些经过他身边的男孩。

在他遇到自己爱的男孩时,又充满悲痛的怜悯他,思考在几乎没有配乐,安静的叙事中被无限放大的情感和欲望。真的太让人焦虑和痛苦,我觉得我的心被堵上了。

这种人生没有前进的路,也没有后退的路。

只有死,才能让自己解脱。

太压抑了,看完以后感觉呼吸带着心脏在疼。

绝望的现实,无能为力的现实。

“ 爱所做的事,超越了善与恶。”

他最终没有伤害任何人,所以他只能伤害自己。

2 ) 现代社会,性压抑是常态

因为 马克思 雷迈特的 片子, 角度题材的 稀有,决定观看。

我的共情能力比较强,看完片子,第一时间就陷入了 极度的压抑。看了短评,很多人都表现出对 未出现性犯罪的 恋童人群的同情,以及对恋童现象的无奈。

先稍微分享几个概念, 性取向一般是指引起 个体性唤起的性别,也就是我们常说的 同性恋、异性恋、双性恋等。其次,性偏好使指对于特定身体特征,场景,群体,年龄,物品,行为产生的性唤起(如。。。。这个 我就 不举例子了。),性高潮的偏好(不限制取向的)。这是比较笼统的概念,人类的性行为是非常复杂的,性欲望更是千奇百怪。为了满足性欲望,人类也会有多种多样的性文化。这些也就是性学主要研究的东西。当然,人是社会动物,很多行为也会出现禁忌,就要将不同的行为放在不同的时代、地域、文化、道德、伦理、法律等因素下也就产生了很多性禁忌(我也不举例了,人类的各类行为在社会中都会受到约束)

目前社会中,我们通常对于性行为的最低共识就是,在性活动中没有对象受到(身心)伤害,就是可以接受的。其中涉及到的最容易受到伤害的群体也就是儿童。这也是目前最受关注的一些社会事件中最令人愤怒,并且引发社会关注的。(鲍毓明 红黄蓝)这其中的原因,大家都提到了,儿童的心理发展还不完善,关系中的权力结构,对儿童的身心伤害等等。 儿童性侵行为的实施者,也不全是恋童者,很多时候 是因为犯罪成本低,容易实施性侵行为,隐秘性强等原因。

恋童特殊性还在于针对的仅是特定年龄,儿童即青春期前,无第二性征。一旦过了这个阶段就不在产生性欲。而且影片中马库斯的性欲也十分泛化,基本对所有男童基本都有性欲。

回到片子,观看影片时,我也被带入了主角马库斯的视角,生出对主角的同情,对该类事件的无奈,对人性的思索,被压抑的气氛和情绪包裹。但是 观影之后 ,我发现了一些问题,我们可以参照现实:

1.主角马库斯的性欲程度在影片中被描述的比较剧烈,影片从自慰开始,多次表现自慰,并且进行拳击这类攻击性较强的运动来纾解压力,到与心理医生和女友最后的自述,表达其被性幻想长期困扰并且欲望逐渐强烈。 主角的设定,应该是已经度过青春期,属于青壮年,也没有描述有没有触发事件或迷茫探索,性唤起单一指向特定年龄阶段特定性别,即男童。而性欲的强烈程度其实是直接造成性压抑的程度,也就会直接影响性侵行为的发生可能。也就是说即使,男主不恋童,是“恋成人”,也可能出现严重的性压抑,造成痛苦。(性瘾这个概念,我不太确定,什么样的性欲程度可以说是性瘾。成瘾行为本身不好分辨,这里就不详谈)而且,恋童 也不等同于持续强烈性欲望。所以,我们对于主角和欲望之间的抗争产生的同情共情,其实并不全是因为性禁忌本身。(对于性欲旺盛,如果是遗传或者器质性的影响到日常生活,我们确实应该关注,目前也有相关的治疗方法)

2.主角马库斯在片中的设定除了 恋童 几乎完美: 外形高大帅气, 家庭关系和谐,工作稳定,生活规律。家中陈设整齐干净,还很有品味,对待孩子耐心(在亚瑟和外人看来是个好爸爸的形象).但因为 性偏好 ,不爱社交但仍然有运动朋友邀约,有异性同事邀约,单亲妈妈邻居的邀约。主角具有很高的性吸引力,但因为 恋童,却并不能得到完全的性满足。这也许不能算是美化恋童群体,常见的影视作品中的恋童人群常常都是脸谱化更严重的猥琐形象,在影片中马库斯反而更像一个正常的你身边的优秀青年。但当他对心理医生,说出那句" 如果让你一辈子不能做爱,你会怎么样?” 时,很多人被击中了,每个人都渴望性满足,产生同理心。就像短评中,有人表达想要 和主角在一起,这就有些像是吴彦祖表达自己 婚后没有性生活时,大众的惋惜。似乎在表达具有高性吸引力的性对象因为性禁忌无法产生性满足的浪费。这也不是对恋童倾向的同情。

3 .主角马库斯在片中多次出现自杀倾向和自杀行为,从影片结局暗示亦是自杀,这个就更直接关联我们的同情,罪不至死,(从片中的隐晦描述从直接行为中确无犯罪行为,保存儿童色情作品不分享的话,这个还要学法律的同学来说了)家庭和女友的排斥,造成的社会性死亡,不免让人想到glee 的演员 马克 塞灵的事件。对于自杀的同情似乎也不能完全贴近恋童本身。

绝大多数人都是有不同程度的性压抑的,甚至我们绝大部分人是没有主角一样的性吸引力,甚至他作为父亲角色的 人格魅力,就连 男孩亚瑟也问出 ”你爱我吗?”“我们能一起玩么?” 影片把矛盾简化到只有主角个体的性偏好上,并且加之“无法治疗,你的命运"。 主角所有的努力只能换来 头痛欲裂。故我们就像马库斯看着那只狼一样,我们看着马库斯无法冲破铁笼。

现代社会中性压抑是常态,不论我们的性取向,性偏好想要完全满足性需求都是十分困难的,即使是罗老师、陈老师 这样拥有大量社会资源和性吸引力的人,都有被曝光后,声名狼藉的风险。性满足成本都十分高昂,日本的低欲望社会,恋爱婚姻家庭并不能满足所有人的性需求,即使拥有大量性产业。更何况全世界绝大部分地区都没有合法的性产业。各种各样的性少数人群,或是性偏好特殊,性欲望强烈,老年人,低收入人群,残疾人,性吸引力低的人群的性机会 性资源 都是极度缺乏的,我们又有多少关注和理解呢?

即使不是 恋童者 ,也并不能保证一生肯定可以与自己心仪的性对象合法的发生性行为。甚至很多人一生都因为种种原因没有与他人发生过性行为。其实性压抑的反应更多是个体差异,而不是群体差异,并不是因为恋童就更压抑。

曾经的一个记录片讨论日本儿童色情漫画产业,并访问恋童者,其也表达了不会伤害任何孩子,只是幻想,但如果有孩子主动呢?无论是 神父性侵、童子军、房思琪等等这类事件中 大多是因为权力不对等,我们先不讨论,但如果像影片中的马库斯就是只对 儿童有性欲呢?

当然,我们应该尽可能帮助受到困扰的人,即使作用非常有限,但结果也不应该是注定的残酷。但任何一种利用不对等关系的支配、侵害都是不能被支持的,不论他的主观意愿是不是本能。本能获得快乐就去实施对他人的伤害就是不能被社会接受的。性行为也是人类的一种行为,我们不要把它异化,这和我们的所有行为准则一样,欲望并不是借口。无论人类历史怎么倡导性解放 性自由 ,都不能对某一方造成伤害和压迫,无论以什么样子的包装。

性 在文明社会 应该是 性成熟 个体之间的行为。

3 ) 让人头痛欲裂的恋童癖

早些年有想过写一个关于恋童癖人群这方面的小说,旨在通过几个不同的极端事件来讨论这一行为到底在道德和人道上如何合理存在。不过种种原因把这个题材耽搁了,刚巧今天发现了此片,那我想随便聊一下。 首先,我们到底为什么会排斥这种情感?我想先不太恰当和严谨地列举一些“非主流”的情感。比如说,同性恋、恋物癖,甚至我认为也包括恋足癖什么的等等。这些特殊的情感,我认为在改革开放以后,一个接受过正常思想教育,或者有基本三观、人道概念的人,都应该不难接受和理解。我指的是,即便说服不了自己去接纳,至少也不会像排斥病毒一样表现出来,因为那样确实难看。那么恋童癖与此又有何不同——相互认同。 恋物就不说了,因为物件无法表达,顶多我们希望他们亲密的时候保持卫生就好。而恋足癖和同性恋,一定是建立在相互认同,彼此接纳的基础上,违背了这个前提,任何时刻都应该可以控告强奸猥亵。不过据我所知,咱们国内针对男同胞们的猥亵法律貌似模糊不堪,这一点挺耐人寻味的,就像有意隐瞒某些东西似的。 所以再来看恋童癖,现在我认为这不道德不合理的原因有:1.儿童因为知识和常识的匮乏,无法准确表达自己的需求概念,容易对一些未知的事物产生误判2.过于亲密的举动不利于儿童的身心发展3.综合以上,恋童癖的成人想要获得发泄尽兴途径,势必会逾越以上的两个原因。所以在此,我所理解的大众眼里对恋童癖的愤懑,大概指的是对这些毫无自制力并已经采取某些罪恶行动的恋童癖分子。 好的,现在总算回到本片了。看过之后你会觉得男主可憎吗?我本人来说,我觉得不会,我只觉得他可怜。恋童癖如片中所说,是一种无法有效治愈的病,而它呈现出来的反应就像毒瘾犯了一样,势必要手动解决才能缓和一阵。而这并不是人能控制的。我联想起几十年前的人们是怎样看待同性恋的呢,把这当做是恶魔附体,把自己的儿子送去妓院“改善”视野,或者直接就是打骂折磨以此唤醒雄性的一面。如今,我们会逼着一个男同对着一个女性的裸体打fj吗?当然了,影片里男主确实有做出过不太能让人接受的事情,比如尾随、偷拍、浏览儿童SQ照片或影片,这些行为会产生怎样恶劣的影响我就不多说了。 影片最后,他被人发现了,他羞愧、傲慢、痛苦,选择了自杀,未遂。他苟活了下来,下定决心与这个病抗争到底,他把偷拍的照片全部烧了,电脑里的“资源”全部删了,开始吃医生开的药,尽管他清楚这药的意义形同虚设,这时他又想到了死,用餐刀在手腕处比划了几下,还是没有下手。 后来,那个曾令他发狂,可他一次次强忍了下来并未对其做出逾越原则行为的男孩再次邀请他一同游玩,他很惶恐,在内心里反复纠结后,他答应了下来。约定日期前的几夜,他每晚失眠,他感觉到自己就像动物园里的狼,长啸着孤寂,没人可以理解。到了那天,他穿得很干净,手洗得很干净,这个屋子里被收拾得井井有条,一丝不紊,只是桌子上散落的药片提醒着他:我是有病的。 影片结束。

4 ) 交社团作业

非常独立气,同时也不够成熟的影片。从恋童癖视角开展叙事,试图呈现在人欲与道德的两面压迫之下他们痛苦的生存状态,切口很细,在缓慢的推进中突出恋童癖群体本身以及外界对他们“病因”的不了解与拒绝了解的现状,并发出了“这一群人该如何生存”的诘问,之外,也力图发散大众对恋童癖的思考:恋童癖可能天生,那么那些从未进行犯罪的一小部分人,是否应该被连带、一概而论,是否应该因为群体标签被剥夺生存的基本权利?——影片并没有给出一个大家都体面的解决方案,也没有给观众一个引导思考的方向,把男主人公与观众一起拍死在了苍白逼仄、无处可逃的现实中:这就是他们的现状,不能折返,不能前进,僵持着吊悬在最尴尬的位置。非常遗憾的是,尽管手握如此锐利的题材,影片成品本身相对比较平庸——叙事展开上过于齐整平淡,心理医生的阐述与男主人公被发现性癖后的独白又十分刻意,在呈现上似乎有种只追求“把内容传达出去了就好了”的过剩表达欲,以至于看起来过于戏剧化,在平实的整体基调里显得太过理想而幼稚。男主人公“见不得光”的属性与场景的晦暗相对应,但影片还是加入了,例如多次出现的笼中的狼等等,太多过于显眼又没有更多贯连、太过平白和工具性的“隐喻”。《头痛欲裂》的深刻有一半是硬造出来的,另一半是观众在现实中引发的回想,影片本身仅只是完成了任务而已。

5 ) 恋童何谈罪孽深重?

“爱所做的事,超越了善与恶”

—尼采

若爱的表达成为一种罪孽,被剥夺了爱的权利的我们又该何去何从?

当谈及恋童癖,网络媒体上大多充斥着的,是有关“xxx必死”的言论看法。当人们开始换位思考,如若自己不巧就是口口相传的“变态”,余下的人生要怎么走完?潦草结束自己的生命,抑或是成为那个伤害孩子成瘾成性的魔鬼?恋童癖者还有其他的出路吗?

世间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

我们不了解这种癖好,就好比异性恋永远不会憧憬对同性的向往。在大众认知范围内,恋童癖是一种病态的特征,无意识地将恋童癖者和性侵儿童的罪犯划为一等。但事实并非如此,并相较于心理疾病,恋童癖的更好的一种解释则为“不被社会认可的无解的性倾向”,就如影片中所言它无法被医治,会伴着你到死去,不被社会接纳理解。你会常常处于自我怀疑而头痛欲裂,苦苦挣扎,竭力去压抑无法释放的的情绪。由于恋童癖与其他绝大多数性癖或性取向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它为人伦道德所不容。当今社会医疗水平再发达,也只能通过抑制性欲来遏制这种现象。

在我看来,任何一个从未做过违反道德标准的恋童癖者都值得人们的尊敬。(当然我并不是说“支持恋童”)

万恶淫为首,论迹不论心,论心世上少完人。影片中频繁出现的“狼”,恰巧是男主的内心深处的缩影。他们是同一种动物,束缚在铁网后,永远走不出这片土地,冲着天空嚎叫,希望引来同伴,却永远都是形单影只……

但从影片中我所看到的并不只是大众对于恋童癖者的排挤,更是对绝大多数“少数群体”的偏见与歧视,这世上有人“圣母”,也有人“三观不正”,但我们所求的世界,难道不是一个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可以让自己快乐的世界吗?

我想,这世界上所有能被克制的欲望,不打扰到他人的欲望,值得被尊重。

6 ) 马库斯是个恋童癖,他家的隔壁搬来了一个萌娃和他的单身母亲

《头痛欲裂》是一部恋童癖题材的德国电影,在内地看过的人不多,豆瓣标注还不到三千人。电影的切入视角比较独特,情感表达也非常客观冷静,是非常值得一看的一部。

  • 豆瓣评分:7.5
  • IMDB评分:7.0
  • 鲤鱼评分:8.0

头痛欲裂 Kopfplatzen (2019)

导演: 萨瓦斯·泽维斯

编剧: 萨瓦斯·泽维斯

主演: 马克思·雷迈特 / 奥斯卡·奈泽尔 / 伊莎贝尔·格什克 / 路易斯·海耶尔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德国

语言: 德语

上映日期: 2019-10-18(圣保罗国际电影节) / 2020-04-02(德国)

片长: 99分钟

又名: Head Burst

IMDb链接: tt8603122

主要看点

  • 欲望与理智
  • 恋童癖
  • 人性的困惑

29岁的马库斯(马克思·雷迈特饰)是一位事业有成的年轻建筑设计师,他受过良好的教育,有着稳定的收入,英俊的容貌,健康的体魄。

在光鲜的表面之下,马库斯有个不可告人的秘密。他只对未成年的男孩有强烈欲望,他清楚的知道自己是一个恋童癖者

马库斯的扮演者马克思·雷迈特,看过2013年《自由坠落》的朋友应该不陌生,在这部里马克思·雷迈特的精湛演技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对自己的这种欲望,马库斯既感到困惑又感到恐惧

他竭力压制这种不正常的欲望,可还是情不自禁的去偷拍小男孩的照片,然后盯着照片自我发泄。

马库斯试图用激烈运动消耗过剩的精力,从而克制心中的邪念。

可惜事与愿违,心中的欲望越来越难以控制,甚至在偶遇一名小男孩后,心动的马库斯开始尾随这名男孩。

幸亏小男孩的伙伴及时出现,马库斯才没有彻底失控。

让马库斯意想不到的是,自己家的隔壁搬来了一对单亲母子,妈妈杰西卡和儿子亚瑟。

亚瑟正是自己曾经跟踪过的那名男孩。

马库斯难以抑制想要接近亚瑟的冲动,时常对杰西卡母子在生活方面提供帮助。

杰西卡对马库斯心生好感,而亚瑟对马库斯的依赖,填补了自小缺失父爱的情感空白。

马库斯渐渐在亚瑟的生活中充当起了父亲兼朋友的角色,同时也因为竭力压制浴火而头痛欲裂。

杰西卡误以为马库斯在追求自己,顺其自然的和马库斯走到了一起。

电影看起来貌似和《洛丽塔》一样,一个男人睡在母亲的床上,心中想要占有的却是母亲的孩子。而电影之后情节的走向,却与《洛丽塔》大相径庭。

就我个人来说对于恋童癖的感觉远比厌恶更强烈,应该是用痛恨定义比较恰当。我觉得这种所谓的“爱”完全就是对兽欲的狡辩,爱不能成为伤害的借口。

而对于孩子来说,完全是懵懂无知不明所以的,成人与孩子之间这种关系是不对等的,任何方式与未成年人发生关系,都只是伤害没有爱

近期的热门案例将这个话题再次暴露在公众的视野之中,我个人判断最终这位想将女孩饲养成妻子的律师,很难在法律层面受到严惩。

首先我国的现行法律在这个方面存在很多漏洞。嫖宿幼女罪直到2015年11月1日实施的《刑法修正案九》才予以删除,其他细节可想而知。

其次涉案的是律师,这个渣子一定对我们法律的漏洞进行过详细的研究,甚至事先都会保留证据,以备日后东窗事发。

比起争论自己的孩子究竟是跟父姓还是母姓,保护自己的孩子不受侵犯,相关法律的修改,更加重要,更加迫在眉睫。

我国现行法律的性同意年龄是14岁,换言之与此年龄以下的未成年人发生性行为,无论未成年人同意与否,都是犯罪。

这也是上面说的那位律师要等女孩年满14周岁才与之发生关系,他懂得法律,是专业人士,一切都是有备而来。

之所以界定在14岁,主要原因是来自人的生理成熟年龄,但是这个时间点的界定完全忽视了未成年人的心理成熟年龄。

懵懵懂懂似懂非懂是现在我国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基本现状,再进一步思考,如果像这部电影这样,马库斯喜欢的是男孩,十四岁的男孩能清楚自己的性取向吗?如果14岁的男孩自己都不清楚,还谈什么自愿和同意。

2018年美国纪录片女导演珍妮芬·福克斯,自编自导的自传性质影片《信笺故事》在这个问题上更加具有说服力,珍妮芬·福克斯用亲身经历告诉观众,大部分孩子会把性侵犯,性剥削误以为是爱。

我个人认为14岁的孩子,既无法真正理解什么是爱,也不能真正理解什么是性。

最近觉得网络上女权主义成为了一个敏感而又尖锐的话题,我算不上女权主义的支持者或者反对者,定位自己是一名心怀同情的旁观者。我一直觉得改变现有男权社会的现状,要从女性被物化,被压迫,被剥削开始,要从女性的自我觉醒开始。

而我个人觉得我国现阶段法律是存在漏洞的,我支持修法,支持在十四岁之上设定性同意年龄。甚至觉得性关系的双方年龄差距过大,应该再次提高性同意年龄,少男少女初尝禁果是一回事,老谋深算威逼利诱完全是另一回事。

这部电影另一个让我思考很久的是上面这段,马库斯与心理医生的一段对白。

不要说14岁的孩子,我这样一个不具备心理学专业知识的成年人,都无法确定上面的观点是否正确。但是其中的一点我是同意的,恋童癖绝对是一种心理疾病。

2018年弗朗索瓦·欧容自编自导的《感谢上帝》中,恋童癖的神父也曾经痛哭流涕的说一切因为自己有病。

之前说过我对恋童癖达到了痛恨的程度,在看《感谢上帝》时我对这位神父没有产生丝毫的怜悯之心。这次《头痛欲裂》不一样,我能够感受马库斯的克制与挣扎,我对马库斯保有同情心。

既然是一种病,就应该为病人提供治疗和帮助,不应该等到他发病伤害他人之后再去惩罚他。我们现在对于这种病的漠视,既是对后来受害者的残忍,也是对施害者的残忍。

等待着明知会发生罪恶发生而毫无作为,可以视作帮凶

这几天看到好几起关于性犯罪刑满释放人员,再次痛下杀手的恶性案件。之前也多次看到过多次相关的统计,性犯罪重复犯罪的比例远远高于其他犯罪。

我个人觉得不单单是恋童癖,所有性犯罪都和心理问题有关,本来是两情相悦非常美好的一件事,只有通过犯罪才能兴奋的人,应该多少都有点病。

那么对性犯罪刑满释放人员来说,他只是受到了法律层面的惩罚,我们现行的司法制度并没有对其心理疾病是否康复进行评估。如果像电影中所说,这种病一辈子都无法治愈,让这些人毫无约束的回归社会,伤害他人同时让自己走上不归之路是大概率事件。

出于对这些释放人员本身,也是对未来无辜的潜在受害者负责,对性犯罪释放人员,采取必要的措施加以约束我觉得是必须的。

我不赞同化学阉割,这是基于这些心理疾病是不治之症考虑的。

我赞同韩国人的做法,给性犯罪释放人员强制佩戴电子脚环,这一措施可以避免很多悲剧发生。

行为完全受欲望驱使的是野兽,克制自己的欲望不去伤害他人的才是一个“人”。

资源分享,娱乐资讯,深度评论,关注微信公众号:鲤鱼电影手册 lydysc2017

短评

⑦(给影片贴LGBT标签的人怕不是有病吧)故事让人感觉像是主人公突然得了一种绝症,而非是生来就有的性癖,这种痛苦应该更沉默、更麻木、更习以为然……它或许让人们更客观地认识“恋童癖”,当然不代表着为这一群体开脱。人们需要分清性癖与犯罪的差别,恋童癖不是原罪,只有对儿童实施侵犯的恋童癖才是恶魔。恋童癖的结局只有走向犯罪或选择死亡吗?希望医学矫正或性爱机器人能予之帮助吧。

5分钟前
  • 9:19
  • 推荐

直到决定死亡世界才开始变得明亮。真的很不公平。

7分钟前
  • 垚漫Ha
  • 力荐

激动的我看到海报以为自由坠落2改名上映了

9分钟前
  • K、
  • 推荐

这个恋童癖是人,不是畜生

12分钟前
  • 推荐

马克思演这个片还是不错的,人畜无害的形象更好地将“无辜的恋童癖”这个形象演绎得更好。。。当然导演也没有想出一个更好的solution

13分钟前
  • RYZ
  • 还行

男主演的好好,欲而不得

18分钟前
  • 清風澈水
  • 力荐

这是我第一次同情一个恋童癖,太令人绝望了

20分钟前
  • kido
  • 推荐

作为一个男同我很难去定义恋童到底是一种先天的性取向还是后天的性癖好,姑且认为恋男恋女恋老恋童一样都是一种天生的取向吧,毕竟我们为了同性恋是天生不可改变的这条理也奋战了这么多年,但为什么要反对恋童这种取向呢?我想原因是因为它是违反法律和全地球人的共识的吧,恋童关系发生的双方无论从心理生理各层面来讲都是量级相差悬殊的,所以无论是否双方愿意是否主动被动是否伤害他人,结论是一定会认定强的一方是施害者,这无可狡辩;但本片给我们留下了一个思考,如果假定恋童和其他性取向一样是当事人无法改变的,那么我们社会应该怎么对待这样一个“人”?是给他们什么样的帮助?还是一定得消灭他们?我们花了很多时间去从人群中揪出他们,但我们真的没有想妥揪出他们以后我们应该怎样做?

21分钟前
  • BÉRLINSKI
  • 推荐

当代的性转版《洛丽塔》,传达恋童癖的心声,表达还是克制了,想交给德国的邻居荷兰来拍。按照Max Riemelt这个撸管的频率,拍完不肾虚那是真的让人佩服。

22分钟前
  • 大洋洲
  • 还行

是个爽片,看max被x欲折磨的亚子我很爽

25分钟前
  • K.sean
  • 力荐

很罕见地动用了恋童癖的视角,被天性所啃噬的煎熬、羞耻与崩溃,都在血淋淋地疼,但对象身心的不成熟,必然构成不平等之下的许多罪愆。冲着马克思·雷迈特来看,叹息之余不得不承认,小时候要有这么一位模范父亲+朋友+偶像出现,当真无法拒绝。不由更哀叹这种癖好挥之不去,一辈子都要作无望的抗争。任何群体都不是非黑即白的,心狠的恋童癖去做恶,有良知的那些不愿屈服于欲望,就只好屈服于绝望。他总是去看那匹狼,也许有那么一刻,他艳羡过对方,当天性有害时,至少能在铁栏之间。可悲的是,总要在凋敝之时才能体会到自由。想起了《欢乐合唱团》最终因此自杀的演员。三星半。

30分钟前
  • Mr. Infamous
  • 还行

这个电影看的人太窒息了。尤其同理心强的人。压抑欲望的痛苦、自我存在的本身就是错误的割裂感,太绝望。没有救赎之道,普通人的快乐,在自己身上却是罪恶。这个恋童癖只不过是活生生的人罢了。联想到鲍毓明这样的人渣——无论什么群体都有渣滓和好人之分。

34分钟前
  • 浮游剑鱼
  • 推荐

和《自由意志》《羞耻》一脉相承,对于共情能力高的人来说,这部片子很煎熬,因为你能体会完全压抑欲望的痛苦。

35分钟前
  • 天马星
  • 推荐

“爱所做的事,超越了善与恶” 痛的是如何跟欲望告别。

39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终于等到这样一部电影了。市面上LGBT的电影多如牛毛,可却鲜有人关注娈童癖。如果说LGBT们的欲望处在法律的灰色边界,目前大多数国家都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大多西方国家早已合法化,电影都能出喜剧片了。而关于恋童倾向的人呢?他们的欲望就是犯罪,甚至被关进监狱都是会被歧视的一群人,他们才是一群真正被社会抛弃的人。一个真正发达的社会,是多元化的,他足够关注每一个少数群体。当西方世界LGBT早已不是什么问题的时候,我们是不是该回头看看他们,一个被医护被法律甚至被自己的家人抛弃的群体,一个坐公交看到小孩自己得下车的群体,一个不能去学校不能去公园的群体。得不到帮助的他们,心中的野狼迟早会被释放出来,最后被咬伤的,也会是你我他。

44分钟前
  • 懦弱者的托词。
  • 力荐

除去狼的情节,和看心理医生的情节,都挺不错,心理医生的情节太着急,太想着说明什么,缺乏一种交流递进,狼就不用说了,大可不必这样的意象,不够凶猛,反而无味。至于到底想要是重的凶猛还是情感的轻,电影的其它篇幅给了很好的呼吸。PS.好奇这样的拍摄幕后,导演会不会给小朋友讲清楚所拍的内容。

46分钟前
  • Morning
  • 还行

很有争议的话题,当男主的手划过小男孩的后背我就下意识的闭上了眼。第一次有电影算是正面描写这一群体。人的倾向确实不是病,但不是所有的倾向都是对的。可是如果片子的小男孩儿恰巧也对男主有想法,那又该怎么办?所以是非对错真的很难讲。不过,如果一个恋童癖因无法抑制自己私欲而伤害小孩子的时候,我想无论他多么可怜,多么难过,也没人去探究他的心路历程了。这真是矛盾至极。许多事看来真的不是理解就能宽恕。

50分钟前
  • 墨宇霖
  • 推荐

这玩意儿整的有点洗白,也就是说身边可能也有这样的人,但是基于自己强大的理性而按捺自己的欲望,但是我就好奇既然对恋童癖是这样解释的话,那么看到男童的裸体,就像我们看到女性的裸体一样了?那他们对看到女性的裸体就跟我们看到同性和儿童的裸体一样毫无兴趣,也就不会勃起才对?那么又如何施展性行为?而且他们对跟女性发生关系什么的感觉就应该跟我们对待同性和儿童一样觉得恶心反感咯?

52分钟前
  • conwei
  • 推荐

看完后,不禁想问,对于这样自省隐忍的这类的人,社会有给他们生活的空间跟余地吗?他们错了吗?可是他们能怎么才能得到帮助呢?

56分钟前
  • Neil
  • 推荐

神爱世人。神于我降生之日赐福,赐嗔欲为罪。我爱的不是普通人,是最天真无邪的灵魂,我闻到他气味香甜,是我此生梦魇。我也知这爱意是欲望邪魔,违人伦之罪,医生说这性癖非罪,却诱我满身业障,罪该万死。我静默与饿狼对视,饿狼反似家犬温顺,这饿狼还未噬人,却最是难驯服。世界离我远去,我从未有过选择,只有亲手杀死恶狼。我再也到不了周六,他的气味太过香甜。

58分钟前
  • pagliacci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