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季的的剧情更加抓马了,整部剧两季最吸引人的还是Monika,他几乎是完成了从丑小鸭到白天鹅的转变,不仅是外在,更是内心!她更加成熟,更加坚定,更加果断,更清楚自己要什么,但最抓马的还是Eva,但从她两季的表现来看,她的行为还是在情理之中,我相信她从来都是一个有主意的人,虽然中间有过迷茫,也做过一些糊涂事,但是后来她那种“先破后立”的处事方式让我觉得还是很酷的,心里暗暗道一声“她确实是个敢做的!”当然,我还是最喜欢Freddy ,第二季更清楚地讲述了他童年悲惨的遭遇,让他的风流不羁显得更加难得,让他的风气幽默显得更加可贵。
无论在什么年代,做不了自己,快乐便没有意义。
我爱你,但是我更爱自由,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得到心灵之自由,如果不能,我们至少需要体面的活着,哪怕其中滋味自己晓。如果说第一部是赤裸裸表达的妮卡(三女儿)渴望跑出那个时代束缚,那么我感谢有第二部跟上了节奏,它告诉我人与人该如何相处。
这是在男主喝醉后,深夜打电话给女主,他渴望和女主说说话。内心的孤独不是一个枕边人随便就能填满的,如果说一时可以快乐,那么随后漫长黑夜的空虚又该怎么填补?
尽管阿约希姆向妮卡表达了爱意,妮卡也向他表达了爱意。但是妮卡知道她不能和一个有妇之夫这样发展。难过但却坚定。
这段感情中,妮卡更像是带来希望的存在,是她让阿约希姆看到对自由的向往,是这个看似丑丑的,倔强,古怪的女孩打开了他内心的那扇门,使他产生了对自由的共鸣与向往。
男主把秘书睡了,我能理解为情不自禁,秘书怀孕他要和秘书结婚,我也能理解为负责任,他结婚后惦记女主,我还能理解为其实真爱是妮卡,他心里一千万个舍不得。毕竟在第一季中女主和弗莱迪睡了还生了多丽。
如果弗莱迪不是那么花心,愿意和女主结婚,
如果约阿希姆睡的秘书怀的就是他的孩子,
如果,,,,
那么多如果中中了一点,他们都不能在一起,这对心灵相知的爱人就会错过。
虽然我觉得中间他们呆在一块,让我害怕会发生什么。欢喜的是,阿约希姆已经明白他爱的人是谁,分清了爱欲和性欲,拒绝了艾娃。
最后结果就是艾娃不是他打伤的,孩子不是他的,公司可以不用他管,他只用欢天喜地的跟妮卡结婚就行了,还多了个女儿。多么完美的结局。。。。。
我实在是想不通这比较狗血的又快人心的结尾,最后用一个理由安慰我自己:如果两人真心相爱,跨越再多阻碍也能在一起。这大概也是电视想传递给我们的美好信念。
结婚,不穿婚纱,不住别墅,两人高兴就好。
有个插曲:多丽把戒指吃了
弗莱迪为妮卡准备了一个惊喜:在舞蹈学院准备了婚礼派对。
一行人回到舞蹈学院,妈妈在看到舞蹈学院的热闹景象后匆匆上楼,那一瞬溢满心头的难受梗阻,让人唏嘘。没有人不害怕不被需要。但是母女之间的爱,再多空虚的时光也会被填满。
其实我是很纠结,为什么女主会爱上一个强暴了自己的男人,尽管他又帅,又有钱,但这不是正常价值取向的走向。到后面,我好像明白了一点点,只要爱,只要彼此有爱,你我可以传递爱,这些都没关系。
大姐为了维持家庭,接受一个男同,怀孕,举报大姐夫的爱人。其实内心更多是不易,但是她要维持着生活的体面,就像她说的女人只有忍耐。而她,是最像妈妈的那一个女儿。
不知道怎么形容艾娃,大概就是天使的面容,魔鬼的手段。
嫁有身份的人,做有身份的人,做想做的事,她都做到了,但是,唯独失去了她曾经喜欢的那个人。
四个女人,四种人生,尽管先天的不能改变,但是后天的种种,皆是自我的选择。自由与否,在于自己,能被救赎,在于自己。
当然能遇到“妮卡”,也很重要。
附带一个小彩蛋:三人的床戏,嘻嘻。
三人的姿势也代表着他们的关系:朋友,爱人。
连接他们的是爱,从从前到现在,再到未来。
文/野马君
国庆期间遇到一部超级棒的德剧,一口气刷完了第一季和第二季,迫不及待地来跟大家安利。
这部剧的名字叫做《选帝侯大街56号》(第二季的名字是《选帝侯大街59号》,也许是想通过6到9的颠覆来暗示人物性格与命运的转变),是迄今为止我看过最女权、最有代入感的电视剧。每季只有三集,每集一小时三十分钟,情节紧凑,探讨了关于女性性欲、性侵、多元家庭、对二战的反思、同志等多个主题。
故事发生在二战后50年代的西柏林,薛克拉夫人和她的三个女儿赫尔嘉、伊娃、莫妮卡住在选帝侯大街56号,那里是薛克拉夫人和战亡的丈夫一起办的舞蹈学校。故事主要围绕着这四位性格迥异的女性展开。
故事的主角是小女儿莫妮卡,她天性热爱自由,却因为行为并不符合人们那个年代对贤惠女性的期待而受到母亲斥责。她在家政学校学习,学不会怎么做个好家庭妇女,多门功课都不及格,一次在雨中忘我独舞被校方认为“有伤风化”,将她开除,莫妮卡因此回到了选帝侯大街56号的家中。
莫妮卡相貌并不出色,总是在家务上笨手笨脚,不懂得怎么和男性相处,母亲认为这是一个“最没用”的女儿,觉得她没有任何价值——因为她嫁不出去。
但莫妮卡对舞蹈和音乐有着极高的天赋和极大的热情。她偷偷和天性乐观、喜欢沾花惹草,并同样对音乐舞蹈有热情的大提琴手弗兰迪报名参加了柏林摇滚舞蹈大赛,在世俗的压力下,一步步探索着自己的梦想、爱情与性yu。
她的这条故事线后面我会详细讲。
大姐赫尔嘉谈吐得体大方,贤惠稳重,很早便与未婚夫沃夫冈订了婚。本以为幸福生活将由此开始,可是婚后生活并不幸福。被婆婆刁难,要像照顾一个孩子一样照顾自己的丈夫,整天做饭洗衣服熨烫床单。
一次因为莫妮卡出了事,她与家人去寻找莫妮卡,回家已经很晚,给丈夫烤得面包糊了,沃夫冈只会抱怨说,“那东西根本没法吃”,理直气壮地告诉妻子,“你的妹妹已经不是你的家人了,你现在的家人是我”,却根本不关心赫尔嘉连晚饭还没有吃。
如果说这些只是那个年代多数人的性别观念和家庭的分工模式的话,那么沃夫冈的同志身份则让这桩表面门当户对婚姻更加显得更加空洞。沃夫冈婚后无法履行“丈夫的义务”,他为了扭转自己的性倾向,去医生那里寻求治疗。即使他一心想改变自己是同性恋的事实,为此每周忍受多次电击治疗,却始终没有办法改变自己的性取向,身心备受折磨。
在他向赫尔嘉坦白后,赫尔嘉却恳求沃夫冈无论如何都不要和自己离婚,因为在那个年代,离了婚的女性是一无是处的,她宁愿维持这段食之无味的婚姻,也不愿承受众人的议论纷纷。
在第二季中,她争夺妹妹莫妮卡的私生女,举报陷害沃夫冈的同性爱人,种种在观众看来极度自私的行为都是为了维护这种被当时社会认可的生活方式——尽管她在践行这种生活方式的过程中,根本感受不到幸福。
二姐伊娃有着精致的面容,懂得如何讨好男性,性格俏皮可爱。她嫁给了比她年长三十多岁的精神医生(就是为沃夫冈做扭转治疗的那位)。这位医生性格古怪,认为女性的性高潮毫无意义,所以每次行房事都格外粗暴,他控制欲极强,对待女性的方式就是威胁她们“我要把你诊断成人格分裂,然后天天把你绑起来电击”。
他不许伊娃考驾照,不许她在婚后继续工作,怀疑她跟加油站的工人有染。伊娃在鼓起勇气离开他后,没有办法做任何工作,因为那个年代已婚女性外出工作必须得到丈夫的同意。也许是为了钱,也许是为了欲望,伊娃成为了一名站街女。精神医生发现后怒不可遏,他冲到伊娃的公寓里将伊娃强/奸,并打成重伤……
母亲薛克拉夫人在第一季实在不是个讨人喜欢的角色。她非常保守又非常精明,视名誉为生命。
小女儿莫妮卡被人强/奸后,她第一反应是指责女儿行为不检点;
得知强奸女儿的人想娶莫妮卡为妻,她还非常积极地促成这桩婚事,认为这是莫妮卡的“福气”;
当大女儿向她哭诉自己的丈夫只喜欢男人时,她说,有的男人会出轨,有的男人爱赌博,你就把你丈夫对男人的兴趣当作一点男人的小爱好不就好了;
当二女儿忍受不了控制欲极强的丈夫,她站在精神医生一边,认为女儿是被“宠坏了”,对方没有外遇没有家暴,好端端地为什么要离婚?
但在这样几乎百分百符合“女德”的外表下,薛克拉夫人也做过许多“出格”的事。二十多年前,她和舞蹈学校的搭档出轨,并且怀孕有了莫妮卡,此后两个人长期保持着情人关系。但即使丈夫战亡的消息传来,情人向她多次求婚,薛克拉夫人仍然不愿意嫁给他,理由是“如果我们结婚,大家就都会知道这些年我们的地下情,他们会觉得我是个不正经的女人”。
这部剧中,每个人的性格都是复杂的,正如现实中人性的复杂一样,比如母亲薛克拉夫人,尽管她为了“名誉”总是表现得冷酷无情,但仍然在努力做个好母亲,在冲突中一点点接纳女儿们不一样的选择。
《选帝侯大街56号》中,每个人都在世俗的标准和自己内心的欲望之间不断徘徊挣扎,有的人会选择前者,有的人会选择后者,但无论他们的选择是什么,剧中所呈现出来的矛盾就足以引人深思。虽然剧情发生在50年代的德国,却让我们对中国当下的性别与家庭现状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在这部剧中,富二代约阿希姆和莫妮卡的感情是条非常有看点的剧情线。令很多人接受不了的是,在故事的一开始,约阿希姆强/奸了莫妮卡,曲曲折折的发展后,在第二季的结尾,约阿希姆和莫妮卡举行了婚礼。
但是请注意,这并不是一个为强/奸/犯洗白的故事。相反,我认为,这部剧认真讨论了女性应该如何对待性侵。
约阿希姆的父亲拥有一家巨大的军工厂,他是希特勒的拥趸,把自己的大儿子(也就是约阿希姆的哥哥)送上二战战场,并一直以他为荣。大儿子战死后,他把对大儿子的期望转移到了约阿希姆的身上。
然而约阿希姆与哥哥是完全不一样的人,他痛恨战争,热爱和平,对文学有浓厚的兴趣,想成为一名作家,在德国很多个报纸上有自己的专栏。但父亲为了让他安心接手军工厂,动用关系不让任何一家报纸和出版社发表他的文章。约阿希姆在这样生活氛围中有些自暴自弃,成天花天酒地,不务正业。
在赫尔嘉的婚礼上,约阿希姆喝醉了,莫妮卡扶他去楼上醒酒休息,却在争执中被他强/奸。
当莫妮卡承受着痛苦和委屈把这件事告诉母亲,母亲愤怒地去找约阿希姆的父亲算账,父亲叫来约阿希姆对峙,他在父亲面前懦弱地把一切过错都推给了莫妮卡,“不是我的错,要怪就怪你的女儿不知检点”。
就是这样一句毫无说服力的争辩,却让莫妮卡的母亲对自己女儿的失当行为深信不疑,她回到家后反过来指责莫妮卡的放荡,说她不应该勾引约阿希姆。
苛责受害者,轻纵施害者,这一套标准即使到了今天的社会也丝毫没有改变。
犯下错事的约阿希姆被良心折磨,同时,他发现自己竟然真的爱上了这个聪明、坚强又有些与众不同的姑娘莫妮卡,他打电话向莫妮卡的母亲道歉,承认那晚他与莫妮卡之间“存在误会”,并提出他想约莫妮卡出去。
母亲薛克拉夫人几乎在第一时间就原谅了这个对自己女儿实施性侵的男人,并为有人为莫妮卡动心而暗自高兴。她命令莫妮卡去跟约阿希姆约会,恨不得赶紧借此机会把莫妮卡嫁出去。
作为受害者,莫妮卡经历了身体被侵犯的痛苦和被母亲羞辱的二次伤害,但即使如此,莫妮卡始终没有怀疑过:自己没有做错任何事,可恶的是强/奸自己的那个人。
她抱着这样坚定的念头被母亲逼着去与约阿希姆外出约会,心里却在想着如何惩罚这个强/奸/犯。
尽管约阿希姆在几次约会中都表现出了与往日不同的尊重与善解人意,甚至温柔而有礼貌地询问莫妮卡,“作为一位未婚女性,您的梦想是什么?”
这是那个年代的人们从未关心的问题,大家都理所当然的认为未婚女性的愿望就是结婚嫁人,相夫教子。
约阿希姆的这个问题让莫妮卡如死水一般的生活突然有了波澜,她第一次感受到自己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存在,她可以梦想,可以去实现梦想。可以说,正是由此开始,莫妮卡才决定追求她对摇滚的热情,报名参加舞蹈大赛,释放被母亲压抑许久的真实的自己。
但即便如此,莫妮卡仍无法原谅约阿希姆之前的强/奸,在一次约会中,莫妮卡偷偷藏了一把匕首,趁约阿希姆不注意狠狠地刺向了他的胸膛。
莫妮卡的这一刺,不仅是对性侵者的报复,更是对荡妇羞辱的一次精彩反击。我在《在性侵事件中,荡妇羞辱为什么百试百灵》一文中写过,很多时候,大家把女性在性侵中遭受的痛苦转化成了一种耻辱,认为女性在此过程中遭受的身体痛苦远远不及她失去“贞操”的痛苦,且认定这种耻辱应当一辈子跟随她,不可磨灭。
但我们为何不能将性侵看作一场单纯的身体侵犯,就像是遭遇了场车祸,或者,被人用匕首刺了一刀?
莫妮卡的这一刺,像是一种宣示,宣示性侵和其它身体暴力并没有很大不同,阴jing插入身体就如同匕首刺入身体一样,是对身体主权的暴力侵犯。我们会因之感到痛苦,因为这违背了我们的意志,对我们的身体造成了损害。
但我们不必因此感到羞辱,我们并没有因此失去什么宝贵的东西。没有哪个受害者会因为一个刀伤伤口就一辈子活在阴影下,同样,也没有哪个受害者应该为一场性侵就背负一辈子的耻辱。
性侵给受害者带来的痛苦是真实的,但随之而来的耻辱感却是这个社会文化强加的。它看似是在保护受害者,实则却在宣扬“贞操”对女性多么重要。
另外,莫妮卡的行为也在告诉这个轻纵施害者的社会:如果社会程序无法惩罚性侵者,那么女性也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进行反击。剧中这样戏剧化的暴力行为是一种反击方式,现在进行的如火如荼的米兔运动也是一种反击方式,每位遭受过性侵的女性勇敢发声,讲述她们的经历,就是对那些肆无忌惮的性侵者有力的反击。
至于莫妮卡之后为什么会与强/奸她的约阿希姆结婚?
我想这是另外一个问题了。如果看了全剧你就会发现,约阿希姆很爱莫妮卡,并且非常尊重她,支持她去追求自己的梦想,打破所有社会期待对她的束缚。而更重要的是,莫妮卡并非为了掩饰自己遭受过强/奸,或为了遵从母亲的命令才嫁给他,她是完全依据自己的意愿作出的选择。
莫妮卡最后的选择不代表每个强奸犯都应该被原谅,相反,它说明了,每个女性的选择都值得被尊重,不管她有怎样的过往。
剧中所呈现出的传统家庭模式总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莫妮卡对于家庭的想象与别人不同。
她与小伙伴弗兰迪报名参加舞蹈大赛,两个年轻人成为了很好的搭档,也成为了很好的朋友,他们几乎无话不谈,帮助彼此走出生命的阴影,陪伴彼此度过人生低谷。他们在一起分享对音乐和舞蹈的热情的同时,莫妮卡还与他一起探索彼此的身体,换句话说,他们做了一段时间非常快乐和谐的pao友。
但在那个避孕方式少得可怜的年代,莫妮卡没过多久就怀孕了。尽管弗兰迪和约阿希姆都表示愿意和她结婚,但她并不觉得怀孕是走入婚姻的好理由。更何况,她了解弗兰迪,他并不适合在一段稳定的关系中;同时,她也不忍心让约阿希姆不明不白地成为孩子的父亲。
犹豫许久后,她决定独自生下这个孩子,是个女儿。
孩子出生后,母亲薛克拉夫人霸道地把孩子交给大姐赫尔嘉夫妇两人抚养,她精明地觉得这样既可以保住莫妮卡的名声,又可以掩盖沃夫冈是同性恋的事实。
因为没有丈夫,莫妮卡知道自己几乎没有可能夺回孩子的抚养权,她常常去大姐家看望女儿,陪她玩耍,给她买东西,努力尽着母亲的责任。
但随着女儿长到了会说话的年纪,赫尔嘉和沃夫冈对莫妮卡的到访越来越不满,因为女儿总是会叫莫妮卡“妈妈”,而忘记自己的妈妈“应该是”赫尔嘉。他们夫妻觉得,这种复杂的关系会让孩子感到混乱,因此限制莫妮卡看望女儿的次数,也禁止女儿叫莫妮卡“妈妈”。
他们和我们周围的很多人一样认定“父与母”是唯一的正确的存在,还打着“为了孩子”的旗号把这套标准用其他人身上,规定每个孩子只能且必须拥有一个父亲一个母亲,排斥所有其它可能的存在。
莫妮卡对家庭的期待不同。她跟弗兰迪描述过自己渴望的“家”:要有女儿,要有爱人约阿希姆,还有挚友弗兰迪(那时他们已经结束了pao友关系,只是好朋友)。
这就是关于多元成家的想象啊!关于多元成家,我们之前也有过介绍,简单了来说,就是允许拥有各种不同诉求的群体依照自己的意愿组成家庭,包括同性家庭,和自己的好朋友组成的不以性爱、生育为必要条件的家庭等等。
她打算和约阿希姆结婚时,也跟他坦然讲了自己的期待,并提出,因为自己要继续追求事业,她希望由约阿希姆来承担更多照顾家庭的责任。约阿希姆温柔地答应了。
莫妮卡关于家庭组成以及家庭分工的规划,即使放在今天,仍然不被很多人所接受,人们理所当然地认为家庭就是一男一女的结合,男人承担挣钱养家的责任,女人承担生育照顾的责任,由此组成的家庭才是“正常的”。
也因此,那些与这个标准不相符的家庭模式,比如独身家庭,单亲家庭,丁克家庭,同志家庭,多元家庭等等都会被认为是异常的,有害的。
然而一个家庭的模式再符合这一标准也未必幸福,比如沃夫冈和赫尔嘉的家庭,比如伊娃和她那位疯狂的教授的家庭,以及我们身边那么多肉眼可见的不幸的家庭。
一个家庭是否幸福,与它的组成模式没有关系。如果你恰好和莫妮卡一样对家庭的期待有着与社会标准不一样的想象,那么请一定相信,这并不意味着你错了,恰恰相反,你的想象和实践意味着社会改变与进步的方向。
Choose in grace.
1959年西柏林选帝侯大街56号:薛拉克舞蹈学校。这里不存在确认过眼神遇见对的人,
因rape而来的love,因追求女性独立和新潮流而来的sexual life &daughter,
因因循守旧被时代潮流湮灭导致幻灭感的无力,
因追求表面完美婚姻而接受同妻生活的艰辛,
因选择极端而走向另一极端的卖淫和威胁,,,
选择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是你所追求的,戴上你选择好的王冠,秉持首先要真实,其次要善良,再其次是永远不要相互遗忘的态度。
看完忍不住来叨叨,都是剧透!!!!慎入!!!!
什么白月光和红玫瑰?只能二选一。
在原始森林里,小莫妮卡告诉你,我都要了。
什么此生挚爱,唯有一人?朋友们,摸摸自己的心,可曾摇摆?
我喜欢弗莱迪。身无分文的大提琴手,永远松垮着领口,今朝有酒今朝醉。
他有着旺盛的生命力,他喜欢转着大提琴耍帅,他喜欢漂亮姑娘,他不在乎第二天在谁的床上醒来。
越是满不在乎,越是害怕,害怕承担,害怕责任,害怕被困住。没关系,谁说男人一定要有担当,你可以慢点长大,没关系。
我也喜欢富家公子(哥,你的名字真的太拗口了,我真的记不住。)
相比弗莱迪,他简直就是一株死气腾腾的绿植。阴翳,暴力,敏感。那小眼神,简直了!
他前半生都在跟一个死人对抗,如果没有遇到莫妮卡,他大概率是一个没有出息的富二代。也许他努努力,能够达到60分,但却不会红着小脸袋笑了。
莫妮卡捅他一刀,我简直拍手称快,有的时候放放血,确实是治病良方。大兄弟,你可醒醒吧,人生是你自己的,这个人你比不过,何不换个山头,别把自己吊死啊!
我喜欢小莫妮卡。那个拖着箱子,一路下坠的姑娘,她从弗莱迪那里汲取了生命力,终于完成了漂亮的翻身。有的时候人生是这样的,走到一个死胡同,哪儿哪儿都不对付,怎么自己就不行呢。小莫妮卡一边下沉,一边琢磨啊,哪里出了问题呢,夕阳下,远远的歌声浮在水面上。哦。当然不行,因为这不是我的道儿啊。得了,此路不同,劈开墙,我走隔壁那条。小莫妮卡在跟自己对抗,跟母亲对抗,也在跟时代对抗。不过她也不怕。有什么好怕呢,都差点个屁了。
我一点也不喜欢给小莫妮卡扣个女权的帽子。瞎扣啥,人家这叫自然生长,冲着阳光长,拦也拦不住。
故事其实分4条线。除了小莫妮卡还有大姐,二姐和老妈。
大姐是真的惨啊,她的老公打一露面,满脸写着,我是g u y,我是g u y,我是g u y。(!!我真的不知道我什么词儿 一直被折叠) 哎,你说咋整,人家是g u y,也没做错啥啊,就得压抑着天性,日日挠心。连带着老婆,一起跟着受罪。大姐是真的有骨子柔劲儿,她不一定非君不可,但绝不能落人口舌。如果让她像小莫妮卡一样,翻着跟头就把底裤露出来,她一定当场撞死。这种人对自己的要求极高,且一定要达到。所以你看最后,把她的小老弟吃的死死的,挽着他回家那瞬间,我都觉得大姐个头长高了,都快压住小老弟了。
二姐也是真的惨啊。用守门员的老婆的话说,她太会计算了。那句话咋说: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挑来挑去,挑了一个变态。教授的变态在第一季就可见一斑了。他总能在奇怪的时间点放声大笑。你说他笑啥。他笑世人太疯癫,他笑爱情太可笑。讲实话,我挺喜欢教授的,法律可没规定喜欢变态就有罪。有点好奇,教授的妻子咋死的了。
得了,老妈才是真真的惨。养了三个女儿,操不完的心。嫁了一个老公,屁用没有,只剩伤害了。老妈是聪明人,她懂得在社会秩序下生存,所以教出了大姐,她懂得狸猫换太子,所以教出了二姐,她懂得撩汉子,所以教出了小妹。最感动的是,老妈再怎么撑着腰,真正有人要动她女儿的时候,她还是奋不顾身。
你说我喜欢这个剧什么?我能瞎比比叨这么久。我仔细琢磨了一下。
人帅。真的帅啊。富二代那张吸血鬼的脸,分分钟想献祭自己。弗莱迪转着大提琴的时候,我只想做被撩拨的琴弦。连教授,大姐夫人面兽心的样子,我都很喜欢。怎么能演的这么好呢?
所有的人物都在好好成长。狗改不了吃屎,人的本性很难变。你之所以长成现在的样子,一定是无数过去的你堆砌出来的。小莫妮卡被侮辱,被轻视,才更懂得热爱自由,热爱自己。大姐被欺骗,才更懂得骗人。二姐被折磨,才更懂得彼此折磨。
人生啊,各有各的活法。有人身背十字架踽踽前行,有人左拥右抱齐人之福,有人愿意生处地狱,只要有钱有闲一晌贪欢。难熬的时候,彼此拉出来比比惨。快活的时候,悠着点嘚瑟,谁呀也别轻贱了谁。毕竟,在现实生活中,谁还不知道谁活成什么样。有的人穷极一生,都不会有爱。有的人万般皆错,一事无成。
羡慕小莫妮卡,她知道自己要什么,有这个天赋,为之努力。而我。不知道。
只希望,哪一天,我也能翻身上天,一脚踹了那水晶吊灯,倒下来,还有人护着。
虽然没有英美剧有那么大的明星和知名度,也没日韩剧的亲切感和东方文化共同属性,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被短小精悍的德剧深深吸引,而且部部精彩。比如,时隔三年终于更新续集的,豆瓣高分德剧《选帝侯大街59号》。
整部剧共三集,每集约90分钟左右。本部承接第一部的情节,继续描写战后生活在柏林选帝侯大街59号的一家三姐妹,她们各异的爱恨纠葛和人生选择的故事。
很多人被这部剧中,女性意识的觉醒和剧中女主为自由的不懈的抗争鼓舞和感动。甚至可能导演的本意同样如此,比如上部剧重点描写女主的女权精神,而本部则是转向,女主二姐在妹妹的影响下也渐渐开始争取自由的过程。
而其实更打动我的,是德剧中对每个角色的人性刻画的复杂程度。人有爱也有恨,有无私也有贪婪,有愿为理想拼搏的勇气,也有妥协现实的保守和无奈。尽管本部剧情转折有点狗血,但丝毫不影响对剧中每个人物的生动刻画,其中所富含的人性,是在我刷过的大部分国产剧中都看不太到的。
美满的家庭vs同性爱恋的呼唤
大姐和大姐夫的婚姻,本该最让妈妈欣慰和自豪。因为门当户对,男方作为律师,无论从财富和社会地位都是极大的优势。而做个中产阶段的家庭主妇,也是贤惠能干的大姐梦想的归宿。
然而仅以经济条件、社会地位衡量为主,而没有感情的婚姻很难真正的幸福——婚后才发现,大姐夫是个同性恋者,他甚至不愿触碰妻子的身体。同样思想落后封闭的德国社会认为同性恋是病态,同性恋者被迫在公园的偷情竟会被警察抓捕,而大姐夫也一度接受心理医生的点击疗法。
这是很多被社会、父母、所谓纲常逼迫下同性恋与异性结婚的无爱婚姻的写照,这和大姐心目中举案齐眉的婚姻生活大相径庭。丈夫是个同性恋者,这比出轨更让她难以接受。但她不愿放弃外人看来的所谓幸福婚姻,恐惧会成为“丑闻”的离婚,她依然会和丈夫装模作样的携手盛装出席公众场合,并热情款待丈夫的同事。她想尽一切办法撑住这段婚姻关系,而收养妹妹(女主)的非婚生子竟然也成为了挽救她们婚姻的手段,因为三口之家在外界看来,是美满家庭就足够了。
更加矛盾的大姐夫,他勉强克制自己的内心,并也怀着对妻子的愧疚,努力维系婚姻不破裂。与妻子一起照顾养女,甚至还有了自己的孩子。但他终究还是不能违背自己的内心,在妻子怀着身孕的时候爱上了另一个男人。
他对同性爱人的感情和欲望是真的,他们在两德交界的野地做爱;相处下来他对妻子的感情和对家庭的责任也是真的,至少是对自己的孩子的深深的父爱;他对权利、地位、名利的贪婪也是真的,他不愿放弃如今的生活,甚至希望来自东德的情人投向他的怀抱。
这就是真实的人性啊,爱是真的,情也是真的,责任是真的,贪婪也是真的。所以大姐夫领着自己的同性爱人与妻子相见,期待双方能够友好相处和甚至共存的场面,真的算是非常非常精彩了,既荒诞,又理想主义,又无比真实。
我爱你vs我更爱自由
在我看来,妹妹的变化转折其实是本部中的重中之重。by the way,Eva也是美得不可方物。和大姐不同,更加天真、烂漫的她在做护士的时候,爱上年长自己不少的已婚老医生。在持续暧昧和缠绵的偷情阶段过后,小三干掉原配上位,并在母亲的怂恿下顺利与功成名就的教授医生结婚。
她爱老教授吗?当然爱,宁肯顶着小三的骂名也义无反顾,要和这个看起来成熟的、成功的大叔在一起。
但半世纪前的德国多么保守,教授希望自己的妻子恪守妇道,放弃工作和社交,安心照顾家庭。他严格限制妻子的社交自由,并对她是否会勾搭其他男人充满警惕。二人的矛盾从妹妹想考驾照开始(当时环境下几乎没有女性开车),而教授则认为,考驾照-工作-找野男人是女性主义的三部曲。
尽管成功获得了驾照和自己开起了小车车,但在一次误会之后教授认定她和加油站男工有染,一怒下逼妹妹撕碎了驾照。
爱情和婚姻并不能限制一个新时代女性对自由的渴望,她无法忍受丈夫的管制,搬了出来。但当时规定已婚女性在外工作和租房都要首先通过丈夫的同意(什么狗屁规定),妹妹只能以女主的名字下偷偷租下一间屋子独立生活。又因不能工作,完全没有经济来源,她竟然开始出卖身体,做起了援助交际???
看到这还是感到有一点狗血的。如果年轻女性渴望性满足这是可以理解的,毕竟老教授尽管健身还是外强中干,啪啪一下下就over了。但无论什么时代,女性以换取物质、钱财为目的出卖肉体,都绝对绝对是不能接受的!
Eva可谓是物极必反抬杠走极端的代表了,你不是限制我的自由吗,你不是吃醋成瘾吗,我就要自由给你看,我还让你头上绿成一片草原。
坦白讲有点夸张了。以她的家境,就算无法在社会上找到工作没钱养活自己,也不至于用接客的方式,来表达对旧时代保守和歧视女性的反抗。但有一点,二姐对教授的爱是真的,对两个人在一起的美好生活的眷恋是真的,但对自由、自食其力、生活的丰富和多样性的渴望也是真的啊。真实的人性就是这样,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啊。
我们仨
我想起了暮光中的贝拉与吸血鬼和狼人的故事,但这里的三角明显复杂地多。
很多人对女主本部身上的主角光辉表示怀疑,因为自由的光芒太耀眼了。但其实,这是她被母亲和姐姐奚落,坚持跳舞和梦想,不被传统束缚,甚至失去女儿抚养权的痛苦还来的。这是她该得的。
如果自由是一个金字塔,大姐还处在保守的低端,二姐在进阶的路上,那女主真的是站在金字塔顶端的新时代自由主义女性代表了。她持续自己的舞蹈梦想,继承母亲的舞蹈学校事业,并演出,唱歌,拍电影,不仅活成了自己的样子,并且经济独立且富足,买车,帮姐姐租房脱离苦海,满足母亲的虚荣心,一幅人生赢家的样子。
但她依然是矛盾和复杂的。
她无论多么成功,有名,有财富,为了有朝一日能养起女儿她拼命演出攒钱,都因为未婚和孩子父亲收入不稳定的原因不能换回女儿的抚养权。她在舞台上的光鲜的背后,都是她对女儿的思念。
她排斥媒体给她塑造的完美、正能量的形象,她知道那不是她。于是不惜在电影发布会上曝光自己有私生女的历史,一时间“身败名裂”。
她和男二一起默契演出,一起滚床单做爱,她和他有肌肤之亲,甚至还有一个孩子。可她知道他们的感情就像是亲人,他们彼此在乎,一起工作,一起跳舞,她爱他,珍惜他,可他们不是灵魂伴侣。
男二爱女主,他为她做什么都愿意,甚至在她被男主伤害的时候大打出手。可他依然要和其他女孩子约会,过花天酒地的生活,而她也不吃醋。他喜欢他们的女儿,父女在一起非常开心,但童年阴影让他不敢承担起做父亲的责任,他更愿意在生活里醉生梦死。
女主和男主是前世的冤家,今生的牵绊,剪不断理还乱。他们会在夜深人静时扯着电话线长聊,他们会在很久很久不联系之后依然如初的亲切和坦率。她懂他,她知道只有他支持自己的梦想,懂得自己对女儿的思念。她恨他却也不能自已的爱上了他,当他跟她求婚,她迫不及待的答应我愿意。
男主也爱女主,他一面羡慕女主的自由和真率,一面又不得不承担继承家族企业、被父亲安排命运的无奈;他希望不顾一切和女主结婚在一起,又因被女秘书陷害,以为她怀了自己的孩子坚决和她结婚履行做父亲的责任。他知道只有她懂他,她懂自己的写作梦想,她是他期待活成却一直无法达到的样子。(好一个富二代的无奈呵呵)
人性不是非黑即白,人性多复杂
男主女主的新婚之夜,三个人躺在一起是要闹哪样???两个男人她都爱,是不是,她希望一直和男二在舞台上翩翩起舞,也希望能与男主看雪看月亮,谈人生谈理想。人性多贪婪,人性多单纯。
男主不介意她的女儿和默契亲密的舞伴,男二也不介意她的真命天子才是她的爱。人性多包容,人有多么大的可能性!
二姐回家和二姐夫重归于好,但二姐夫行凶报复重伤二姐的行径曝光;另一边大姐举报了大姐夫的东德情人。故事的发展走向,还要在等第三部惹。
为什么我说,你们都在关注女权,而我看到的是人性。
尽管这部剧的主题确实是女权,争取女权的斗争是人类社会不平等问题中,最悠久也将继续持续很久的。
但人性是什么,人性就是动物性中的弱肉强食,恃强凌弱。人类就是习惯人多势众,仗着多数的,强势的,去压迫少数的、弱势的。仗着身体力量的强势,千百年来男性压迫女性;仗着财富、社会地位的强势,地主、资本家压迫农奴、劳苦大众;仗着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的强势,英殖民者进行黑奴贸易,纳粹法西斯屠杀犹太人;仗着人数和旧伦理旧道德的强势,性多数人群歧视、压迫性少数者,等等等等。
但人性是复杂的,人性就是有压迫就有反抗,人性就是要民主要解放要自由。
于是女性主义运动兴起,妇女站起来争取在社会,家庭,工作,法律上的平等;于是曼德拉、马丁路德金们站出来,带领黑人同胞反对种族歧视争取平权;于是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解放全人类解放自己。
人类社会终将向一个摆脱动物性中劣根性、更文明更前进的道路上发展。但只有要人,压迫、不平等、歧视就会永远存在;可也只要有人, 反压迫、反歧视、争取平等的,自由解放的斗争也永远不会停止。
每个女性形象都非常饱满,第二季最出彩的是Eva那条线,之前埋下的伏笔有了惊世骇俗的转折,特别期待第三季的发展。最动人的是妈妈在喧闹的摇滚舞会流下的眼泪,一个从不肯倒下的女人突然发现时代绕过了她滚滚前行,自己空有舞艺却一无所用,令人绝望的无力感。
这部剧告诉我们,女人还是得有自己的事业
男女主终于在一起了,真的是太感人了,终于不用给编剧寄刀片了。男主对丈母娘小心翼翼的样子真的很萌哈哈哈!!!不过最后一幕很迷。。。女主和弗雷迪应该是闺蜜??!!
„Alle Männer sind Schweine.“
真的好。ZDF上有资源,没字幕,20天还是多少天之内有效。https://www.zdf.de/filme/kudamm-59/kudamm-59-104.html#autoplay=true&startTime=0
2016-10-122018-09-16分不清是糖里有屎還是屎里有糖。悲欣交集。真香。
某女太狠了,那个环境下某人不死几乎是不可能的,心碎。另外,我发现其实Freddy才是最gay的一个。
继续大抓马,三姐妹真的是…没一个好好过日子的,狗血到晕厥。虽然妹妹有时候也太执拗,但乐观独立的性格也比两个姐姐要好太多,最后也是最幸福的一个了。妈妈的角色也越来越喜欢,从一开始死要面子拒绝女儿进家门,到最后原谅一切祝福家人,真是感动呃。
这一季人设是都跑偏了吗。。。看完第一集搞不懂女主 男主一无所有的时候不回应他 刚继承股份她就问愿不愿意娶她 男主会怎么想啊。。。同情男主 总是当接盘侠
年代更迭 政治环境剧变 能够在生活裹挟的洪流中勇敢无畏 逆流而上 成为相对的人生赢家 风波不断和考验重重自不必说 而爱情 当然是在真正需要的时候才会来到
艾娃觉醒是亮点,其他比起1狗血了不少
过分的强调自我有时候看起来有点自负
女主从头到尾都在做自己,然后连带着搅和了周围所有人的生活。结婚那段我就是选择了自己想要的生活真实强行升华,如果不是这部戏的女主光环,我觉得光她所经历的所有强奸、私生女、被骚扰、挑战传统统统不可能还让她成为人生赢家。啊觉得男主爱得好卑微啊。
差不多有十年没见过这么酥的男主了
感觉比第一季差点意思... 对某些剧情表示难以理解
关于女性成长,关于女性对世俗的抗争,女主从懵懂青年逐渐成长为独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的成熟女性。ps,zdf其实有德语字幕,按右边第二个按钮…用谷歌浏览器翻译,可以啃个半熟肉
画面精致,静物居然能拍出神韵来,服!再现德国50年代,剧情确实神逆转,看到Eva这一段,实在为她惋惜,但没想到居然是她的筹码。最后的结局是皆大欢喜,喜欢这个女范牵着2个男人的样子,就该她!
最不寄予厚望的孩子获得了最终的幸福,真诚与自强比虚与委蛇更能接近自由的天空。这是一个关于女性的梦想与奋斗的故事。但是结局我不能接受,Freddy改造舞厅的时候我以为他要抢亲。。。三个人一起躺床上什么鬼!!!我可是坚定地站Joachim的ʕ•ﻌ•ʔ
延续了第一季的狗血剧情,但就是看得很开心,虽说觉得女主也不一定非要找个男人,编剧这么写咱也没办法。总觉得Joachim哪里长得怪怪的(眼间距?),但还是一副很有风度的样子,讲起话来也很有意思~总之就是,这剧真的还蛮好看的呀!
倒不是我鼓吹不婚主义,第一季最大的点睛之笔就是莫妮卡这个角色, 很喜欢这种勇敢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不接受婚姻枷锁的女主角,结果第二季第一集女主突然就对沙滨说娶我吧。。。。wtf?人设崩了还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