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开始了…
中情局CIA和FBI的历史恩怨
why?有点不能理解,大致就是官僚主义+ 三观不合吧
911听证会,事件发生了,并不至于“ 强烈谴责 ”,为了梳理整个过程的因果关系方式方法,相关人士,无论官位大小都要出庭听证,跟着美帝完善透明的法制系统,多少年后再看911事件的前前后后
二、渐失信仰
基地组织的试水,美驻非大使馆大爆炸,很惨烈 很惨烈...
在医院醒来, 还活着, 仅仅是失去一条手臂,已经要笑着感恩了…
生在这种国家 真的,活着…
三、错已铸成
美国回击导弹轰炸 、
你怎么区分哪些是恐怖分子 哪些是无辜百姓?!
孩子们欢乐的踢着足球,看见空中有闪闪的白光,好奇着那是什么,一瞬间 整个村庄毁灭…
试想, 你好好踢着足球,醒来,小伙伴没了、 妈妈妹妹没了、家没了…十几岁的小男孩,是否只有一条路 :走向基地培训营…
四、水银
探员经常出差, 完全不能和其他人谈工作内容,但爱情来了 …
局长,有妻女,有情妇 不止一个,刷爆的信用卡…
局长的风流情史,只是想表达执法系统也是普通人吧
五、千禧年
千禧年民众的彻夜狂欢, 多少警察的提心吊胆
看以前的片段,忽然觉得2000之后世界真的是飞速发展,短短十几年手机电脑网络, 物质方面真的翻天覆地,但思想呢?
六、童军
看着这个眼睫毛和扇子一样的小男孩,把自己珍藏的沙包 凉鞋送给不认识的小弟弟,笑着去坐船… 他是知道的!!! 更心痛
虔诚祈祷的一幕幕:再艰苦的环境,小男孩还是会定时专心的祈祷、穆斯林特工祈祷时的专注、美国人民在教堂的投入…… 关于信仰
七、将军
会一门外语是多么重要
将军,一个包装,但也门将军对局长的那句brother是内在的认同吧
基地的孩子唯一的教材「古兰经」从小接受的教育 “真主是善 真主以外的世界都是恶”、多少年没见英语书写的书 ,也门将军说:这是格局的封闭
八、非常特别的关系
老局长被out莫名很心酸啊!一个浪荡风流的人 ,但对工作、 对下属、 对正义是负责任的,无关能力,仅仅是办公室斗争的牺牲品,无语
超级超级讨厌CIA女!前期不愿意分享情报,姑且算想钓大鱼,自私自利,但情势走向不会看呀,完全完全应该判卖国罪!
九、星期二
天啊, 局长的告别派对在双子楼的对面 ,当他看着双子楼的时候 我就想着不会吧 不会吧……
911听证会真实视频的插入,很好很强大!国务卿的面相, 额 真的是相由心生…
所以可以大致总结,最大的原因是换届总统 政治斗争吗?!上一届政府往东 那我上台必须往西、你信任的人 我必须out…
十、911
嘣的一下、CBD所有的精英灾难的一天
三千多条生命 ,有白人 黑人,有美国人 也有非裔 华裔,受害者不仅仅是美帝,是这数以万个家庭的噩梦...想当年在新闻里看到飞机撞向大楼时,我的第一反应,天啊,有多少人辛辛苦苦努力奋斗成为很优秀的人才能在这两栋楼里上班,他们中有人是一个家族的骄傲,一个家庭的顶梁柱,一个行业的领导者...
再次回看911的画面,简直世界末日,放弃逃跑呆滞的人们、 团灭的消防中队...
局长, “全球最有可能抓住本拉登的人”,造化弄人 差一点点,更巧合的是, 那天他在这座大楼里 ,他的新地盘,帮助了大批人撤离…… 直到片尾,我一直一直希望他能幸存,到最后都抱着一丝希望
(据说 他的葬礼,老婆和三个情妇都出席了,站在一起)
听证会上,克拉克先生诚挚的道歉 反思,而CIA两位各种逃避,人和人差别这么大!因为证人保护计划,网络上CIA两人的详细信息都隐匿了,很想知道美受害者家属看到此片的反应。
(看过「猎杀本拉登」, 大致可推CIA女是日后抓捕到本拉登的关键情报人员,因为一些小情报的连续多年追踪,定位了本拉登的最后藏身之地。但是,这完全不可减少CIA在此次事件中的自负自私,听说她的结局是CIA的边缘化,哼 恶有恶报)
三月对美剧迷们来说绝对是一个充满惊喜和期待的月份,
经历了去年冬天美剧界的冬歇日和一月二月美剧界的低迷之后,美剧在三月齐齐呈现井喷式的回归。
红颜秀心中的“第一女性剧”《傲骨之战》回归,
年逾60穿着黑色葬礼服的戴安低调回归,人生充满了挫折和失败,世界好险恶,老娘只想安安静静的退个休!
命运却不愿让我退场,但我仍不会认输,只会在同一天发生的荒诞不经的葬礼上“哈哈哈”大笑几声,是我的对命运不怀好意的玩笑的不认输和嘲笑。
《国土安全》和咱们燥郁牛掰的卡莉特工又回来了,虽然咱们的特工卡莉是越混越差,时过七年,姐依旧坚挺。
凭一己之力对应过叛国“英雄”,深入战火纷飞的虎穴,这次又怒怼美国总统。
即使丢失了工作,年近四十依旧一个人在跑步和追求正义的路上奔跑,但卡莉为了心中所坚守从未停下过脚步。
还记得第一季里她对一对侄女的承诺吗?“因为保护你们是我的工作。”
纯爱又邪典的丧尸剧《小镇滋味》、可能是拍摄华尔街题材最好的美剧《亿万》相继回归。
美剧界的“枪把子”HBO在今夏大剧《西部世界》回归之前,放出了一记大招号称美剧界“最萌的剧”《硅谷》回归,
想感受技术宅生活难以自理又有着绝顶聪明头脑的反差萌吗?
选这部剧,就对啦!
如果以上剧集你都没有看过前几季,对于这样动辄三、四季的剧,追起来嫌累嫌多,
贴心的红颜秀今天就要为大家介绍一部全新的剧集,第一季只有短短的十集,
适合想追剧又嫌回归剧太长的你!
Hulu直接预订10集新剧《巨塔杀机》,
目前,已经收获了豆瓣8.2分、imbd7.6的高分评价。
《巨塔杀机》改编自非虚构作品《末日巨塔——基地组织与“9.11”之路》。
2001年9月11日,美国本土遭遇史上最严重的的恐怖袭击,
四架波音客机被劫,先后撞击世贸中心双塔和国防部五角大楼,从而导致3000多人丧生和数千亿美元的经济损失。
《纽约客》记者劳伦斯赖特踏上了漫长的报道之路,
一份历时5年、长达500多页的深度报道,关于CIA、FBI、基地组织之间的关系。
因为《巨塔杀机》是根据同名原著以及美国震惊世界的9.11历史改编,所以整部剧在荧幕的戏剧化情节上就多了一丝现实主义的滋味。
其实整部剧的表现只能算得上合格,但题材绝对算得上是抓人眼球、扣人心弦。
《巨塔杀机》的故事从CIA、FBI和基地组织三方同时切入,
这基本就是一个美国政府因为各种官僚主义,内斗而毁掉了自己的故事。
和《大西洋帝国》专注于美国人永远迷恋的复古禁酒令时代一样,
《巨塔杀机》展现的是当代美国最重要的事件9.11,
媒体上公布的新闻永远只为当权者和胜利者而服务,CIA和FBI抢着为基地组织的崩塌分一杯羹,
从过去到现在无数新闻成旧闻也难以说服我们关心过中东局势阴谋阳谋暗流知道中情局和联邦调查一场撕逼,把零星就问串烧逐格清晰,
你眼所不及的世界格局它正在第三世界生存还是毁灭的活体构建。
从题材上这部剧就在众多烂俗套路的成功学、阴谋论政治剧集中拔得头筹。
欢迎回到20世纪末21世纪初,这是风起云涌、新旧交替的千禧年狂欢夜。
FBI、CIA、基地组织实力相当的三方开始了一场激烈的比拼。
在FBI开会时,CIA的一位领导带着下属来了一次“突然袭击”。
CIA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你一定猜不到,领导迅猛的拉上窗帘收拾好黑板上搜集好的信息和情报。
你以为政府都是同心敌忾的?对不起,不存在的。
FBI领导人可以当着众人对邀功的CIA领导大骂“你快去死吧”,而CIA部长只是习以为常的露出一抹暗讽的微笑;
CIA的众人也会偷偷商量将重要情报私藏独自收获“拯救世界”的名号;
双方同时申请深入中东虎穴,只为获得第一手情报。
过于小看基地组织的力量执行力和缜密统领,把反恐从原本的正邪之战因为傲慢自大从而捏造成了一场意识形态的战争。
这部剧主要不是描述战火纷飞、斗智斗勇的正邪之战,而演变成了美国政府阴暗自私的内讧。
在中东拍摄的几场戏也未能达到《逃出德黑兰》《红海行动》的水准,
那种深入地方虎穴每个人都提心吊胆提起了120警惕的紧张感和高潮前的延宕的氛围。
因为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是吃到基地组织的子弹轰然倒地、丧命异乡,还是睁着惊慌失措的双眼安全乘上回国的班机。
第一季出场只有探员在中东的机场假装听不懂异国语言,
逗留在机场等待汽车来接他时,一群武装人员冲出来拦截的情节算得上是一个抓人心的小高潮。
但这样的情节在《国土安全》《影子写手》《逃离德黑兰》早已多次运用,观众已经可以可以轻易捕获到剧情的走向了。
美国记者安全的采访完了本拉登,中东家庭轻而易举的为FBI提供了情报,
虽然这可能才偏向于事实但这样将动荡历史呈现在荧幕上的方式并没有《国土安全》来得高明,
反而显得稀松平常,张力不足、高潮片段不够抓人眼球、剧情散乱无章,主线不够清晰。
《巨塔杀机》的另一处短板来自剧中感情戏的描写,
不同于红颜秀昨天所介绍的《亿万》中检察官与金融大鳄双雄对决下,冷静专业的女性角色Wendy作为双方的心理医生兼妻子从而牵扯出的感情暗线。
《巨塔杀机》的感情线可就有些不知所谓了,
FBI部长看似孑然一身其实遍地散网有着多处金屋藏娇,每天晚上都会回到不同女人的家中;
而新探员则在感情生活上十分无奈,
新认识了一位温柔体贴的女友,却因为纷繁复杂、飘无定所的工作多次放女友鸽子。
编导似乎想为工作繁忙的探员们多增加一些无奈变形的感情生活,却顾此失彼,使整部剧紧张写实的氛围和感情戏发生了割裂。
这样的塑造人物性格倒是挺立体,可惜的是使得剧集整体基调不够明确。
强行加入的探长抱着情人深情的背着《坎特伯雷故事集》也没有因为文学性使整部剧集得到升华。
总的来说,《巨塔杀机》是一部亮点十足的剧,
吸睛的题材、丰满的人物性格、美国政府内部的大力度撕逼、以及男主角FBI穆斯林探员的亮眼身份都使得整部剧增色不少。
但缺点也是十分明显,支离破碎的剧情风格,剧情发展上的张力、高潮不足。
这是一部点子好,但尚且没有玩出花来的剧,红颜秀小编个人评分为7.5,
不过《巨塔杀机》的关于9.11的写实性可证明这仍是一部非常真实的剧。
喜欢政治题材和肃杀灰暗氛围的你,可千万不要错过啦!
本片是FBI赞助的,所以有过于美化FBI的嫌疑,但是如果剧中的CIA中的一对儿男女真的为了自身利益做出了片中的事情,那他们真的应该用一辈子对死去的3000多人去忏悔.以下是一些实际情况
据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报道,7月22日,美国“9·11”事件两党联立调查委员会公布了其对“9·11”事件的最终调查报告。根据调查结果,NBC分析认为,“9·11”尽管令人震惊,却也能预见得到。如果不是机场安检未能拦下恐怖分子,再加上有关部门的诸多失误,“9·11”也许就不会发生。
[失误1]未能打入“基地”内部
调查显示,早在1996年,本·拉丹就已经清楚地表明了其攻击美国的意图,他招募了10000多名各国“战士”,在阿富汗的恐怖训练营中接受训练。
然而,许多年过去了,美国中央情报局(CIA)一直未能打入拉丹的“基地”内部。
[失误2]“失手”马来西亚会议
2000年1月,“基地”高层人员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召开了所谓的“马来西亚会议”。拉丹精心挑选出来的自杀行动实施者纳瓦夫·哈兹米和哈立德·米德哈尔,专程从其祖国沙特阿拉伯赶到马来西亚出席“9·11”策划会。这是后来参与劫机行动的恐怖分子第一次进入美国情报机构的视野。
当米德哈尔与同伙抵达秘密地点时,当地的CIA特工就在房外,但是,CIA未能实施窃听。而且,当这些“基地”骨干离开吉隆坡前往泰国后,CIA也失去了他们的踪影。
CIA知道米德哈尔有前往美国的合法签证,但他们没有通知联邦调查局(FBI)。
[失误3]不敢追查电话号码
“9·11”发生前,美国绝密的情报机构国家安全局就根据线索,对也门的一栋房屋进行了24小时监控。调查表明,此地是“基地”组织的“总机”,负责接收拉丹下达的指令,然后将信息传递给世界各地的恐怖分子。
2000年初,两名劫机者在美国圣迭哥安顿好之后才几天,米德哈尔就接到了来自也门“总机”的电话。国家安全局通过对“总机”的监听掌握了这些情况。
虽然国家安全局有能力查出“总机”拨打的美国电话号码,但是他们并没有使用这种技术装备,因为他们担心被控犯有国内间谍罪。
[失误4]不信恐怖分子供词
2000年4月,来自英国的巴基斯坦人尼亚兹·汗在抵达纽约肯尼迪国际机场后仅几天,就主动向FBI透露了难以置信的恐怖信息。汗称,“基地”招了他,并在巴基斯坦教他如何劫机,然后就把他送到了美国。在美国,他可能还要与5、6个人接头,其中有飞行员。
虽然FBI通过测谎仪证实汗所言不虚,但他们还是不相信汗的话,而将其送回了伦敦。
[失误5]在阿富汗行动不利
在一段罕见的“基地”录像上,准备劫机的恐怖分子聚集在阿富汗一处隐秘地点,他们身后的墙上挂着手绘的地图,上面用卡通炸弹图案标出了将要袭击的美国目标。
2000年秋,一架CIA的“捕食者”无人侦察机掠过阿富汗的群山,发现了“基地”训练营,并且拍下了不同寻常的照片———穿白长袍的高个儿男人。CIA自始至终都认为那个男人就是拉丹。
[失误6]忽视大量恐怖信息
从2000年秋季开始,拉丹在安全的阿富汗度过了长达数月的“9·11”策划期。2001年夏,从其他极端组织那儿传出风声说,美国即将遭到袭击。有消息说,在一个训练营里,拉丹召集恐怖分子为即将到来的袭击进行祈祷,其中就包括20名“牺牲者”。
2001年5月到7月,美国国家安全局通过对全球的监听,搜集到33条可疑信息,这些信息都提到“即将发生的恐怖袭击”。
2001年5月,一份情报报告说,“基地”恐怖分子想进入美国发动爆炸袭击。6月,CIA报告称,拉丹的得力干将“失踪了”,其他手下则在准备“献身”。
[失误7]粗心放入恐怖分子
截至2001年6月,19名后来的劫机者全部进入美国境内。据统计,这些人通过10座机场进入美国达33人次。
“9·11”委员会发现,11名劫机者在进入美国时都存在问题,他们或者修改了护照,或者在签证时说了一些很容易被识破的谎言。
更惊人的是,“9·11”发生前数周,“9·11”策划者哈立德·谢赫·穆罕默德竟然获准进入美国。要知道,早在5年前,他就被美国情报机构确定为恐怖分子,不得入境。
[失误8]无视菲尼克斯备忘录
2001年7月10日,FBI菲尼克斯局的反恐探员肯·威廉姆斯向总部提交了一份备忘录,他说,“本·拉丹的信徒可能有组织地”进入了美国的飞行学校。威廉姆斯列出了进入亚利桑那州飞行学校的极端分子名单,并提醒FBI对其他城市进行相关调查。
[失误9]抓到嫌疑人却不详查
2001年8月16日,FBI逮捕了恐怖嫌疑人扎卡里亚斯·穆萨乌伊。当时,穆萨乌伊正在明尼苏达的飞行学校学开飞机。
遗憾的是,FBI没有给予穆萨乌伊足够的重视,他们没有检查穆萨乌伊的电脑和其他物品。而且,穆萨乌伊被捕的情况也没有及时向上汇报。
当“9·11”之后情报机构对穆萨乌伊的物品进行详细检查时,发现穆萨乌伊与“基地”有联系,与“9·11”袭击计划也有关。
[失误10]搜查行动马虎了事
2001年8月23日,CIA终于通知FBI,哈立德·米德哈尔和纳瓦夫·哈兹米可能潜入了美国,要把此二人列入政府监视名单中。
但是,FBI的调查没什么效果,他们没有发现那两名主要劫机者的踪迹。事实上,当时那两人的名字就印在圣迭哥的电话簿上,他们也还住在电话簿上注明的那套公寓里。
[失误11]禁飞名单漏掉两人
2001年8月底,哈兹米和米德哈尔两人上了美国国务院的监视名单。
遗憾的是,他们没有被列入联邦航空管理局的“禁飞”名单,这导致他们最终登上了撞击五角大楼的77次航班。
[失误12]空管部门乱成一团
2001年9月11日上午8点24分,不祥预兆首先从美利坚航空公司11次航班上传出。劫机者穆罕默德·艾塔本想恐吓机上乘客,却按错了麦克风按钮,把恐怖信息传给了联邦航空管理局。
此后几分钟内,联邦航空管理局内部的混乱都被录音设备记录了下来。空中指挥中心问总部:“我们是否要考虑拦截飞机?”总部回答道:“天哪!我不知道。”指挥中心又问:“谁能做一个决定?最好在10分钟内。”总部则说:“所有人都出去了。”
联邦航空管理局也没有及时向军方的北美防空联合司令部发出警报,导致军方防空系统来不及展开。拦截被劫持飞机,避免更大损失的最后机会就这样失去了。
进入21世纪恐怕人类面临一个很重大的问题,那就是内耗。往往最大的敌人来自内部。 一向自大的美国佬怎么也想不到进入21世纪就来个911纽约恐袭直接给美国本土当头一棒,这剧集里详细描绘了CIA和FBI在反恐情报方面的利用与争夺,以及各方立场不同导致的内耗,最后酿成悲剧。 如果坐拥那么先进的科技手段和各种情报,全忙着自己人内耗,而不是一致对外反恐,那第三次世界大战你们也别想打了。先把自己人问题掰扯清楚。911恐袭死了那么多人,赶紧醒醒 看完全剧,我想说,Tu sais quoi?Bordel de merde CIA.Fait chier! 剧情/反恐/犯罪/战争/历史/特工/文学改编,无评分,18岁以下未成年人不宜观看,18岁以下未成年人如需观看须满15岁最低观看年龄门槛,15岁以下青少年儿童禁止观看,满15岁、18岁以下未成年人须在成年家长陪同下观看(分级警告)!
第二刷,反复回看,读了原著方了解是非原委,建议认真了解下非洲和中东历史地理及地缘结构,方可真正理解! 十集剧能展示原著的三分之一,现代极端衣教精神内核无法从电视剧情上体现,埃及的几所大学才是指导思想的源泉,而这是基地组织形成之基础,也是原著精髓之处。 历史不能假设,如果不是穆巴拉克,而是艾曼 扎瓦西里建国,不知道还有没有以色列!
担心十集结束后会忘记全部剧情,决定边看边记录并整理自己的想法。目前在三四集左右,整体感受是it‘s not as engaging as what I have expected.
第一集直接摆明了FBI和CIA之间的矛盾,出现了很多基地组织的名字,信息很多很容易迷失。唯一一点疑惑是为什么要用那么多时间来讲FBI工作人员的love life?
第二三集讲述了美国肯尼亚大使馆被炸,FBI介入调查。目前看下来FBI相对CIA被塑造得更加正面(在Reddit上看到原著写作过程以及后续迷你剧改编中FBI原型人物介入更多,CIA的Martin Schmidt拒绝了作者的采访,可能这也是FBI形象正面的原因之一吧)CIA的领导人让人觉得更像psycho偏执狂。每次看到CIA领导人和女助手的对手戏我都觉得两人需要精神科医生诊断。两个机构有不同的对待恐怖组织的方式和想法,CIA在我看来倾向擒贼先擒王,偏激到要无差别轰炸十个基地组织的基地只为击毙UBL;FBI貌似以更加人道主义遵循法律的方式去打击恐怖犯罪,调查案件追寻线索并去预防下一次犯罪。在CIA终于说服总统同意轰炸后,非洲当地的FBI工作人员被动陷入了更危险的局面。最后听证会上CIA领导人的发言让人毛骨悚然,一个疯子掌握着生杀大权是一件多么灾难的事。“I don’t get PAID to be a citizen of the world. I don’t care if they are not Americans.” 最后小男孩站在被炸的废墟中无助又茫然,这如何不在他心里种下仇恨的种子?
第四集十分钟,I feel furious about listening to that CIA psycho. 这个CIA领导人让我想起来了zero dark thirty中的Maya,偏执难道这是CIA的招聘门槛吗?狩猎UBL是他们的唯一信条?事实已然证明击毙UBL并不能阻止恐怖主义, so what now?
————————
相隔两个月,终于把剩余剧集看完了。剧集后半段相比前半段更加紧凑并且逐步和最终的911袭击连接起来。
还是不明白为什么大量屏幕时间讲述FBI Agent的love life?目前还没有读过原著,不清楚是否原著中是否也用大量笔墨描述私生活。
剧集后半段明显感觉John O'neil被逐步排挤,但除了他不算讨喜的性格以外似乎并没有体现其他原因?本人涉世未深,难道这就是体制内无法左右逢源的下场吗?
整个剧集中最让我愤怒的便是CIA的两位Agents,但直到最后两人也没有因为隐瞒重要情报而受到我所期待的惩罚。女特工被撤职而已,而相反男领导人反而官复原职。作为一名普通人,我无法完全认同此剧展现的CIA对待恐怖组织的方法。或许看上去CIA更有大局观和全球观。他们不赞同不屑FBI去追捕minor players,但恰恰是这些他们不屑一顾的minor players在执行最终端的犯罪,去伤害无数的无辜人。他们拒绝分享这些minor players的情报一定程度上促成了911的惨剧。女特工Daine威胁Vince,套路上司驱逐Vince以及不顾制度将机密情报分享给撤职的Martin这些场景是全剧中最让我愤怒的。她对Martin的崇拜与爱慕让我觉得她被控制与利用到失去了独立的判断。可能这一切都是Martin想要的,悲剧的911终于让他可以肆无忌惮地利用美国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力量去打击恐怖分子了。
还有很多其他的感想,好久不提笔也不知道该如何表述。现在坐在纽约的房间中,回顾这场20年前的惨剧,只希望每个人心中多些善良与人性,这个世界多些爱与和平。
老头感情线以特殊的方式得以善终
Tahar Rahim真的是个好演员 最后的审问戏精彩
我觉得应该翻译成“大厦将倾”
繁琐地堆砌不必要情节,主线剧情一盘散沙,人物塑造流于表面。
真事改编于《巨塔杀机》一书,典型地官僚主义内斗内耗,提供了一个“水泼不进针扎不透”的生动案例。片中苏凡探员一个中东出身的FBI,去中东办案,种种遭遇和经历耐人寻味。911的锅全部甩给了赖斯和CIA(后者是应得的),有给小布什洗白的倾向。
这个剧从一个侧面自觉不自觉地展现了美国之所以会如此操蛋的一个原因:这个国家已经盲目自信到一个部门的个别小职员(好吧其实他们俩官还算比较大)就敢于用自己手上的鸡毛来“维护世界和平”。而这个剧在塑造正面人物的时候同样不自觉地让人感到靠一两个“开明”“有决断力”的美国人就可以拨乱反正。而实际上,虽然美国高度开放,但是这些沉浸在上朝天国美梦里的国民对于“落后世界”也是不屑一顾,形成了一种自我封闭,一个国家只要自我封闭就必然自大,而自大到一定程度,不管是逃避地对世界不作为,还是主动地对世界作为,给这个世界带来的很有可能都是灾难
期待值还是高了,题材吸引人,但表现平平~可能美国在意识形态的呈现有越来越多的顾虑,特别是这种纪录片风格的呈现形式,涉及太多真实人物,不像隔壁刚播完的BBC Bodyguard, 反恐之余可以大胆影射当局和辛辣讽刺政治。E9的大开没有在E10做好大合,甚至有些疲倦无力,可惜~这么看来全世界官僚体制机制都大同小异,出了事还是得下面人来背锅
虽然由真实事件做基础,但还是改编的过于拖沓。John O'Neill和其他911遇难者,从某种角度来说是被官僚主义和恐怖主义联手害死的~
不知道911的遇难者家属怎么看
没想到有Peter Sarsgaard。全部十集看完以后有点语塞。CIA和白宫的官僚主义间接导致如此一出惨烈人祸发生,一切本可以避免。曾经以女英雄出现在Zero Dark Thirty里的CIA官员现实中简直一个bitch,恶心至极。这部剧不知遇难家属们是否看的下去。。。
怼天怼地怼前朝,怨念深重,各种夹带私货:小布什SB,中情局SB,赖斯SB……视角狭窄,屁股坐歪,和原著根本不是一回事儿啊……
Tahar Rahim can always channel his inner Malik el Djebena in a second.
预期太高,又看过那本原作,以为很纪实或者很肃杀,结果这么稀松平常。里面的情感线感觉很奇怪啊。
美国「军统」和「中统」互相扯皮,让基地组织钻了空子。科层制祸害起来,不分社资,马克思·韦伯诚不欺我。
杀死一个有灵魂的人,视同杀死全人类;拯救一个有灵魂的人,视同拯救了全人类。。。。。。。恐怖主义分子不是真正的穆斯林,古兰经教导我们和平、亲善。这一点,有智慧的人需要分辨清楚。
两个机构的斗争,女副站长的谎言,苏凡联邦探员的个人魅力,最后那些灰土中漠然的消防队员,都是我对这部纪实片的最深印象。
比想象中的好看。这基本就是一个美国政府因为各种官僚主义,内斗而毁掉了自己的故事。同时,把反恐从原本的正邪之战因为傲慢自大而捏造成了一场意识形态的战争,从而导致此恨绵绵的故事。个人评价:B+
第一次看这么长的间谍片啊
原著党,剧是庸常之作。
以为会是节奏很快的反恐戏,但其实是非常沉稳地讲了一个CIA和FBI之间的角力、收集情报以及塑造这些情报界人物性格的剧情戏,当然,有独特的味道,虽然节奏不快,但非常耐看。John O'Neill这个人物被塑造得最丰满、最可爱。交织在戏中的质询场面也是令人印象深刻,这就是美国,有着不完美但是最不坏的体制,虽然也藏污纳垢,但最大化遏制着罪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