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崩溃的从来不是天大的事,碰到天大的事我反倒坚强着呢。让我崩溃的,永远都是那些细碎而恶心的小事和屁事,它们堆叠在一起,让我把世界又恨了一遍。
剧中有个词:“愤怒指数”,估计很多人也都一晃而过,压根儿没注意
好多人说这个如果界定为“高智商犯罪”那演得不好,我个人的不同看法,仅供参考,勿喷。警官在最后一次与犯人一对一举证的时候,提到了“愤怒指数”这个概念,这个是心理学层面“商”,类似情商,智商的东西。
整个片子回想下,只是说这个学生小时候成绩优秀,记忆力也能看到是很好的,而且还很好学,对,他是个“聪明”的孩纸,但说是高智商犯罪还差很多,片子中还可以看到朱智勋有意的展示了犯人情绪波动非常大的这一面。然后又查了下资料,发现犯人应该属于“愤怒指数”很高的人,警官以举证的NO.2号碎尸案举证,每次犯罪杀人,是因为当天发生了很多事情集合在一起,犯人负面情绪积攒到了一定程度,最后出现了这一根根“骆驼背上的最后一根稻草”,所以我还是比较倾向于认这个支撑结构的基础概念的。
下面给你两个测试,仅供参考
1、《伯恩斯新情绪疗法》中的诺瓦克愤怒程度量表,非诊断量表,提供给大家自检情绪状况用。 测出的是易怒商数(Irritability Quotient,简称IQ)。 链接:http://types.yuzeli.com/survey/irritability25/。
这个国外论坛里也很多人在测着玩(http://www.getbig.com/boards/index.php?topic=323908.0),中性分数的比较多,仅供参考,我自己测了下,跟预想的差不多20出头确实比较低。
2、BuzzFeed的一个简单小测试,通过在不同类型的红点中选择你最喜欢的,测试你的易怒程度
总共九种红点,如图,确定你第一眼选中的红点:
…
……
1:禅师
你几乎从来不生气,你就是冷静的代名词
2:温和
你脾气很好,所以很少生气,即使生气,也懂得控制自己
3:偶尔发怒
你有时候会头脑发热,一天生气2到3次。如果遇到这种情况,不妨试着出去走走散散心
4:易被激怒
你比较容易被激怒,定期做冥想也许可以帮助你!
5:绿巨人
你可能不是经常生气,但一旦生气,你就是绿巨人!
6:温和
同2,你脾气很好,所以很少生气,即使生气,也懂得控制自己
7:禅师
同1,你几乎从来不生气,你就是冷静的代名词
8:易被激怒
同4,你比较容易被激怒,定期做冥想也许可以帮助你!
9:偶尔发怒
同3,你有时候会头脑发热,一天生气2到3次。如果遇到这种情况,不妨试着出去走走散散心
很多作品多会关心当下那些破了了热门案件的警察,抑或是解决了眼前刚发生不久问题的执法工作者,但是英雄不问出处,有一类不显眼的反而看起来更值得尊敬的工作人员,永远在自己坚持的岗位上孜孜不倦、默默付出。他们就是只负责追查陈年旧案的警察蜀黍,能陈旧固然难解,但心中的信仰和执念只为对得起自己所披上的戎装,对得起让每一位无辜生命沉冤昭雪的信念,有多少人能够如此坚持,难度系数不仅仅只用“大”字来形容,还好影片里的人物设定是允许主人公如此任性的,不管怎样,只要心存正义的光辉并为之不顾一切想方设法的努力,怎样的出身都值得尊敬。根据真实事件改编,不会太差,两位咖都有保留,不算太出彩,可以更好的,已然如此只能原谅。QJ
《暗数杀人》剧本立足韩国电影常见的犯罪题材但不落窠臼,对很多深层的关于犯罪心理学与刑警工作与生活处境的启示意义表达还是克制的,这一点就跳脱出了韩国犯罪题材影视有时力度失衡的过犹不及。(其实对于情节处理力度的把控,尤其对于韩国电影来说,是我认为最有区分度的一个关键点,可能把电影原生条件普通的造成经典,也可能把原生条件优越的沦为平庸)
由上一点引出的也是这部电影的节奏还是顺当的,虽然在节奏处理上没有什么特别的亮点,但是对于《暗数杀人》之属的商业犯罪片,是扣住了观众的心理思考过程的。
另提演技,金伦奭、朱智勋是两位主演。金伦奭不用多说,一如既往的优秀。我认为需要特别提及的就是朱智勋。其实朱智勋在这部电影中的给他演技的发挥空间还是很足的,在开头与中间审问的时候展现了偏克制的表现,而其余大部分的时候也是把一个杀人如麻的颠人的那份漫不经心与情绪变迁展现了出来。可惜他那届的青龙与百想都算是遇上了硬骨头,目前也确实还有进步的空间,还是期待他以后能获得属于他的实绩的。
《暗数杀人》剧本立足韩国电影常见的犯罪题材但不落窠臼,对很多深层的关于犯罪心理学与刑警工作与生活处境的启示意义表达还是克制的,这一点就跳脱出了韩国犯罪题材影视有时力度失衡的过犹不及。(其实对于情节处理力度的把控,尤其对于韩国电影来说,是我认为最有区分度的一个关键点,可能把电影原生条件普通的造成经典,也可能把原生条件优越的沦为平庸)
由上一点引出的也是这部电影的节奏还是顺当的,虽然在节奏处理上没有什么特别的亮点,但是对于《暗数杀人》之属的商业犯罪片,是扣住了观众的心理思考过程的。
另提演技,金伦奭、朱智勋是两位主演。金伦奭不用多说,一如既往的优秀。我认为需要特别提及的就是朱智勋。其实朱智勋在这部电影中的给他演技的发挥空间还是很足的,在开头与中间审问的时候展现了偏克制的表现,而其余大部分的时候也是把一个杀人如麻的颠人的那份漫不经心与情绪变迁展现了出来。可惜他那届的青龙与百想都算是遇上了硬骨头,目前也确实还有进步的空间,还是期待他以后能获得属于他的实绩的。
几年前看到过这部新上的片子,一瞧简介只觉得俗套,“变态对偏执狂”,不觉得它能拍出什么花来。几年后看《环环相扣的老故事》,被故事里张扬跋扈的罪犯和一片丹心的警官触动得直拍桌子,再一听,这故事原来就是《暗数杀人》的原型。
又是一出来源于生活的戏剧。
听完了当年的老故事,再回过头去看翻拍的片子,就会发现作品里还真是照实还原了不少人物和事态。大致略了一眼评论,许多觉得这片子没多好看的观点几乎都逃不出“正派蠢直”、“反派浮夸”这些个大众雷区。单看戏里是这样没错,但好歹了解一下当年的故事,便会发现现实只比这夸张,连半点收敛都没的。
“六七年前我帮人埋个东西,现在想想那东西不太对劲,八成是个人。”
一个吊儿郎当的社会闲散人员,冷不丁让哥们儿约来一个缉毒警,张口便像是要提供线索,但挑起了话头就收声没了下文。被约来的警官也不是吃素的,这类货色揣着什么脏心眼在他看来根本不用费脑筋,更不用说会轻易上套。但没过几天,这货因为前一阵的杀人嫌疑被抓了进去且判了十几年,尔后在牢里还三番五次地拽着当时约见的警官给他塞线索,直到有线索得到了验证,警官终于意识到摆在面前的这个庞大的事态。
这个张扬跋扈的罪犯在现实报道中被化名为李斗洪,年纪轻轻却恶贯满盈,挂着大大小小三十几次前科。被他招惹的金警官从最开始的将信将疑,到后来的赌上前程一查到底,全都基于李斗洪不打自招的11起杀人毁尸却隐匿得毫无踪迹的暗数罪状。
李斗洪为什么偏要不打自招?
这人嘴里已经挖不出定论了。个人理解,最初兴许就是为了钱,哥们儿是警察线人,他给提供线索,借机捞点好处。后来进了大牢了,还玩儿命揪住警官要“招供”,当然,每次要吐不吐的档口仍总免不了让警官给他置办这那作为代价。墨镜、佛珠、内衣内裤,最主要的还有能让他在牢里过得衣食无忧的领置金。但转念一想,他给自己日子张罗得再滋润,罪状一旦都凿实了,小命难保还滋润个锤子?这时,电影里的桥段似乎就能帮着解释一部分了。
“这个犯人不是个省油的灯,他精的很。表面上图你钱图你东西,实际上保不齐都是为了不坐牢。他即便真犯过那些个事,但如果给你的线索是错乱的,口供是假的,你查出一个他翻一个,有个两回你就成狼来了里面的骗子了。紧接着他就拿这当梯子,找个厉害点的律师为他翻案,很可能现在让他蹲大牢的这个案子也就变成警方办事不力的冤假错案,他的目的不就达到了么?”
金警官原本是个缉毒警,被李斗洪招惹了之后,意识到了可能存在的连环恶性案件的深重,不惜舍掉了奋斗多年的缉毒岗位业绩,转去了无依无靠全凭自己从零开始的刑警队,为的就是名正言顺地扫清这些个已经露头的犯罪黑数。他这一步棋走得很孤立无援,大多同僚眼中李斗洪是满口胡言,上头也因为都是些陈年旧案而根本不愿让人去白费工夫。在思绪混沌的时候他去求教了一名老警官,得到的答案便是上文里分析得明白透彻的理由。
李斗洪确实是个很精的人。一次次的口供录音里那股子盛气凌人的劲头,完全不比片子里反派角色的表演弱到哪去。
“你们总说什么没有完美的犯罪,这下还说么?知道什么叫完美犯罪了么?”
“查啊,查呗,反正碎尸抛尸的公诉时效就7年,现在哪年了?”
“金警官,你IQ多少啊,过了100没?”
这位一片丹心的金警官,一定程度上也是个极端。在得不到任何有力支援的情况下,他就凭着一趟趟从李斗洪嘴里挖线索,靠着真假难辨的线索憋足了劲去挖尸骨,找证人。查了8年,终于凿实了一桩,那个叫嚣了数年的恶霸李斗洪也终于罪有应得地被判了无期。
看新闻调查的时候,我跟记者们或多或少有同样的疑问,就凭罪犯嘴上一句“我杀过多少个人,你们根本就不知道”,金警官如何就会有这么大的定力,宁可信其有且非要查个水落石出不可呢?
他本人的回答倒是很简单:“我就得当它有啊,难道还能当它没有吗?”
金警官的这个回答在电影里适当换了一种说法,好像更抓人心了。检察官问他想没想过花这么多心血去查案,到头来发现其实全被谎话给骗了?
“那更好啊,那不就等于世上就我一个傻子,不就完咯!”
是啊,如果真能多一个“傻子”,多些白眼和小鞋,而少了那些个受害人,以及遗属的血泪,想必这个故事无论如何也不会被算作是个悲剧。
现实中,李斗洪在被判了无期后仅过了几年,便被通报在狱中自杀结束了生命。而金警官年近六旬仍守在一线的岗位上,还没放弃继续追查其它的犯罪黑数。
看完这个故事,我就止不住地在想,李斗洪这样的恶人,可能就像数不来的犯罪黑数一样。那么金警官,又到底会有多少呢?
其实伸张正义倒是未必只靠热血和斗志,科学、技术、手法、装备……各个环节支棱起来,许多悬案或许并不是什么难解之谜。但我依旧觉得金警官这样的存在很可贵,因为破案的前提终究得是你得当它有,你看得见它,你把它当回事,它才能有被破的可能。
这根靠热血和斗志烧起来的小小的蜡烛,其实是一股不可替代的能量吧。
《暗数杀人》。8分。
金泰均导演,金允石、朱智勋主演作品。
和名垂影史的《杀人回忆》一样,《暗数杀人》虽不如前者深刻深远,但它同样值得赞赏!
电影同样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在结尾处,导演特意交代虽然真正的罪犯在狱中已自杀,但真正的刑警仍然还在寻找被害人的踪迹。令人感动。
这个世上仍然遵循着“因果报应”,当金允石和朱智勋在监狱对峙,金故意露出破绽让朱得逞时,我就相信终于还是一物降一物,上帝毕竟眷顾人类,而不是恶魔。
《杀人回忆》中的罪犯原型,最终也被绳之以法。
而《暗数杀人》的结尾,金允石先生并没有选择对脸的特写表演,而是用远镜头表达空旷。那一幕,同样令人惆怅与悲哀。
韩国酒配韩国片还是挺棒的体验,加冰就更好了。 —碎碎念
这是个认真讲故事的片子,没意义从美学角度剖析,倒是有点想借此片由点及面,探讨一下各国电影的表达风格。
这个话题还挺有意思的,我想了很久。一个电影,只凭几个镜头便可以传达给观众它的国籍信息,抛去演员,语言,道具和特殊场景提供的标志性信息,一定有一些元素在传递其文化背景。
东亚的电影风格多少是有一种冷峻在的,与欧美和东南亚的剧情片相比,其表达有强烈的纪律感,韩国日本尤甚。欧美的片子如果用东亚风格来诠释,大概就不太圆润。而日韩也有区别,韩国的电影更平面,营造的观感不如日本层次丰富,却多了一份水泥般的工业质感。日本电影的观感相对柔和,也许是在情节表述上铺设了更多的台阶的缘故,总感觉被导演小心翼翼地照顾着体验。而中国的电影又不一样,没有谁比中国片子更喜欢营造“风萧萧兮易水寒”的质感了。
暗数杀人就有着强烈的烙印,镜头和打光都颇为直白,色调很韩国,规矩感十足。我想叫它“方形的电影”。与此对应的是“圆形的电影”,大概可以以欧美电影为代表。
欧洲的片子很强调结构,多少能从中读出点建筑的美感来,钢筋水泥之外有软包,软包外面还有些点缀装饰,很明显带着古典戏剧的风格。美国电影相对平面化,很少需要从结构上去解读美感。相同的是二者的视觉表达,都延续了油画的浓墨重彩,有非常强烈通过光影色彩叙事的欲望。与东亚片相比,欧美电影多少有些“钝感”,但这钝感的来源究竟是文化的隔阂还是表述上的圆润,我大概还需要更多的时间体会。
当然,电影艺术的表达在不断变化,即使是同一位导演也有着不一样的风格。以上评论是“印象派”的体验,看得片子更多以后,也许会有不一样的想法。
“根据真实案件改编的电影”中,韩国绝对居于前列。
尚未破案的,它敢拍,比如《杀人回忆》。
因为影片带来的巨大影响和关注,使得这个案件一直没有被放弃。终于在前不久,警方宣布,凶手确认。
审判不公的,它敢拍,比如《熔炉》。
众所周知,《熔炉》的上映,直接推动韩国国会修正了“性侵害”的相关法律。
至于已经破解的案子,那它就更敢拍了。
因此,从某种角度上来说,韩国犯罪题材电影是警方破案的一大推力。
可这,并不包括电影《暗数杀人》。
暗数杀人,是指那些没有人报案、没有发现尸体,但是确有受害人的杀人案件。
换句话说,一个生命已经没了,却没有人知道。
更讽刺的是,这些案件得以浮现,大部分都是嫌疑人自己坦白的。
可就算如此,因为没有证据,加上犯罪时间过了诉讼期等原因,凶手并不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真正的“你能拿我怎么样”!
《暗数杀人》的原型案件,也是如此——凶手因杀人案入狱后,坦白自己在此之前还杀了11个人,却不肯说出尸体埋藏的具体地点。
最后,凶手在狱中自杀,仍有部分受害者下落不明。
在改编过程中,片方出于多种考虑,将受害者人数变为了7人,将追踪案件的两位警官改为一人,可还是受到了受害者家属的强烈抵制。
不得已下,片方隐去了大量的犯罪情节直接描写,多次道歉态度诚恳,影片才得以正常上映。
也因此,对于抱着猎奇心理、渴望借血浆使得肾上腺素飙升、想要一探恶魔真面目的部分观众来说,本片不是你的菜,出门请右拐。
最大的看点不在,本片还有什么值得期待的呢?
看点一,凶手坦白杀害7人,却巧妙借助法律的漏洞,险被无罪释放!他是怎么做到的?
影片中,也是在现实中,凶手因为一个案件入狱,人证物证俱全,得到惩罚是板上钉钉。
可他却主动供出之前的案件,看似是为自己的罪行加码,实际上却是早有预谋。通过真真假假的信息,引导着警方一点点发现他留下的线索。
这些线索,大多与之前的案件没有直接关系,却总能阴差阳错的证明当前案件的审判有误。
从而一步步推翻警方的控告,不断减刑,最终无罪释放。
精心计算好每一步,成功的遥控警方,甚至把办案警员拉下水……不管从哪个角度看,这都是一个犯罪天才。
喜欢高智商犯罪题材的影迷,这片值得一试。
看点二,金伦奭(金允石)搭档朱智勋,正义刑警奸诈凶手正面PK。
前面说过,受种种原因影响,使得影片的大部分情节都是警员和凶手在探监室内的无声博弈。
在影迷们的理想中,两方应该是各有目的,各自做戏。你在鉴定我的话是真是假,我也在观察你的微表情分析你的心理活动。
你挖好了坑让我跳,殊不知我也在路上设了个绊子。
你来我往间,谁也不敢放松。也许只是一个肌肉抖动,输赢立判。
也因此,本片对于演员的要求很高。而影片的选角……争议性挺大。
金伦奭自不用多说,奖项拿到手软,经典角色也塑造了不少,是知名的实力派。
对于这样一个“渴望查出真相不惜被罪犯牵着鼻子走的无能善良警察”的人物形象,金伦奭把握的不错。
至于朱智勋,口碑则褒贬不一。
作为一个能把警察耍的团团转的高智商犯罪者,朱智勋所饰演的凶手,不仅仅是耍横一流,更要智商、心机一流。
这一点,他没有表现得太好。
尤其是和金伦奭的对手戏中,不太能接得住。
不过,演技好坏,各人有个人的评判标准。好不好,还要自己看了才知道。
看点三,黑暗还在,却总有人在执着的追寻着那一束光。
一个原本有大好前途的警官,只因为凶手真假参半的供词,就投入全部心血,试图以一人之力,还所有受害者一个正义。
这样的设定,怎么看都觉得只活在电影中。
可影片的最后告诉我们,现实中,案件原型的警官一直在追踪剩下的受害者。
哪怕凶手已经自杀,哪怕线索断了不少,但他们从未放弃。
因为如果连他们都放弃了,那这些受害者,就只能永远被埋葬在不知名的黑暗中,永远没有沉冤得雪的一天。
一两个人的坚持,确实微小。可在黑暗中,它依旧能照亮人心。
我想,这也是众多“根据真实案件改变的电影”最大的意义所在。
音乐7 画面8 导演8 故事8 表演8 印象8 平均7.9/10 一个替死人说话一追到底的警官,一个脱口而出“法律最终会做出正义的审判”的连环杀人犯。让我想起江歌案。当警察被犯人玩弄得团团转时,着实会怀疑法律存在的意义。然而当证据确凿时,法律又成了一把双利刃,其反杀力不可小觑。可这种转变的过程需要极大的耐心和毅力,非一般人能够做到,但也只有人才能做到。
真实事件的噱头提高了期待值,导演又想写实又想拍出事件的戏剧性,看完没有竟然一丝害怕…朱智勋演技中规中矩,对人物的理解还是太表面,全靠金允石撑住了。两人无数次会面的场所真的太没有紧张感了可惜了
电影确实差点,但老说人家一部电影改变一个国家,我们差的应该不只是有些事不让拍不能拍,而是太多事就那么几天几个月热度,就像滴滴那几件事,好像后面也就不了了之了。
虽然我很喜欢朱智勋但是不得不说他的演技太差了(和忠武路的大叔们比起来)
19015#朱智勋是真的挺行的,吸毒还能成功翻身的也就只有他了吧(想到网飞那部[Kingdom]还没看)。演的也是真的不行,就算剃了个平头操着一口釜山腔讲句台词口水花飞溅不顾形象又怎样,不好就不好,他这角色不要提河正宇刘亚仁之类,换《不可饶恕》的柳昇范来演也好多啊(就想到这部了)
受不了这么浮夸的反派,应该说驾驭不了这种角色~6.0
人设可圈可点,警察罪犯斗智格局还是很有话题性。金允石沉着冷静的表现符合人设,朱智勋发力过猛。整体感觉欠了一口气。
【楽声影城】犯罪悬疑片。既黑了警察,也对法律制度提出质疑。一个冲动型杀人的变态连环杀人犯,竟把警察玩弄于股掌之中。剧本扎实有力,节奏不紧不慢。主角在一次次被误导的同时,也在一步步逼近真相,希望与绝望并存的收尾也非常好。刚去过釜山的我看到去过的地名很亲切。金允石与朱智勋狂飙演技,不过在后者用力过猛的衬托下,还是金允石沉着冷静的风格更胜一筹。
7.9/10 抛开近期的争论,影片质量还是不够满意。(试映口碑过高也算是一因) 两位演员的演技自是没话说,朱智勋变态能演的如此之好也是服了。电影也不类似传统警匪剧,将更多的分量放在了事件背后。但中途把事件真相全盘托出真可算是败笔,因剧情流程导致背后故事之前可看性丢失了很多。加上二重反转却又没能把故事完美的圆回来。不过也算是成功的新试图,值得鼓励。
金允石全程就是看着后辈表演,有点儿像一个老师和学生在上课
朱智勋好可爱。注,是朱智勋本勋,不是片中杀人魔。刚好跟韩国某警察厅重案组刑警一块儿看的,他说韩国现在每年失踪报案大概有一万起,最终一点生存迹象都没有的大概有250起左右。他说现在韩国的cctv覆盖率大概在你出门后的每12秒能照到一次,罪犯也了解这一点所以不敢轻易犯罪,所以韩国现在的治安可以说是特别好了。Ps男主在片中的长相像王志安怎么破?
连编剧都知道,这个案子只有家里有矿的警察才有闲心去破。不过真的,这个剧本不烂,但是演得问题很大,拍的问题很大,我在脑内已经列出了真正适合演出本片杀手一角的三位韩国男明星,希望制片方改改【?
還好沒太失望,金允石演得很沉著,朱智勛略有點過度,電影畢竟是電影的演技該收還是要收,他這種方法或許更適合戲劇舞台。監獄面會室對峙場面較精彩,兩場法庭戲卻在意料之中。1022CGV홍대
故事讲得十分拖沓,尽管金允石演技精湛,也无法令人沉浸,因为这个剧本只罗列信息,不表现情感。而更重要的杀人犯角色,朱智勋所交出的也不过是周一围翟天临之流的演技。
出于兴趣当警察的有钱人,真的有哦
釜山方言真的听得我[允悲]。开头铺垫真的冗长, 后半段两次反转解开真相(但其实也猜到了),结尾金叔那一幕觉得有参考《杀人回忆》的痕迹,不过一个是特写一个是拉了远景,某种程度上算是真人真事改编的新尝试,如果说《工作》是口腔动作片的话,这部算是口腔警匪片,监狱会面室的对戏最为精彩。警察的执着和釜山社会底层现状交织,细节的处理如出租车等很有意思。金伦奭稳定发挥,朱智勋从王子般的形象到反社会杀人犯的破格变身,完全值得一个提名甚至奖项的鼓励。
如今的犯罪片,如果没有大师级或者至少是准大师级的执行度,还是丢掉对连环杀人、陈年悬案一类题材的痴念为好,否则只会彻底沦为一部毫无风格可言味同嚼蜡的仿制品。
不是很出彩,也不烂,问题出在反派上,反派这种翻云覆雨的性格,就像一条离了水在地上翻滚的鱼,你走过来看看热闹还好,但是别指望他撑起一个优秀的剧……
写剧本的高智商罪犯和契而不舍追踪真相的警察之间的较量,再完美的犯罪也会有破绽,也会留下证据,就看侦查员用不用心了。
你还是太嫩了,当年棉老大在延吉只手遮天的时候,你还没出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