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主一夜成名之后 忽然想起女主的好和纯真 这样的感情在成为巨星的男主眼里显得弥足珍贵 可是如果男主还在原来的世界呢 他大概也不会觉得乡村教师的女主有多好吧 他只有他的音乐梦 能活在那个世界也不错 没有哈利波特 没有可口可乐 没有香烟和披头士的世界 可是失去的爱情一下子就可以找回来 列侬还好好的活着 像梦一样 我们再也回不去了的世界 纯真这东西只有在你见识了复杂以后才知道她的可贵 我们一直追求的东西得到了以后才发现失去的更多 而那些失去的也许是更珍贵的 就好像大话西游里面 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 和半生缘里 曼贞说 我们再也回不去了 失去的永远是最好的 我们耗尽一生不计代价努力追求理想 回头看看也失去很多 青春 爱情 诚实 赤子之心
人生若只如初见 经历过一切 繁华落尽才意识到简单的才是真实可贵的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男主不是为了成名 他是真的喜欢音乐 却也真的没有盖世才华 成为不了盖世英雄 所以他真的迎娶了自己的紫霞仙子 过着简单幸福的生活 就好像童话和我梦见的那么美好
而那些巨星 英雄呢 他们拥有了仰慕 可是也失去了凡人的简单快乐 也许他们的快乐我们也get不到吧
男主是幸运的 他可以选择 而大多数人是无法选择的 他选择了自己喜欢并合适的生活 而大多数人只是去适应而已
蓝光盘里的花絮有一个备选开局:杰克和艾利两人连夜驱车赶到酒店,路上艾利打趣说这将是史上第三轰动的现场演唱——前两场,第一是甲壳虫,第二是你上次在农业博览会。两人千辛万苦到了酒店却被告知杰克要参加的演出已经取消了,酒店也在三周前关门了,两人连夜又开车回家,疲惫不堪。杰克提出不想再玩音乐了,毫无机会,艾利劝他不要浪费自己的才华,他如果去教书当老师实在是浪费生命。杰克和艾利分开,骑车回到家,点出他还过着妈宝男在家啃老的生活。
备选结局是两人逃出体育馆,回家路上,杰克在车里唱起了写给艾利婚礼的歌,两人一起追忆点点滴滴,艾利同意了杰克的求婚。婚礼后在那扇窗户前,和正片里相反的是,艾利对杰克说起,现在真是平和,特别好,我觉得你就想打败了伏地魔的哈利波特,一切走向正常。躺在床上的杰克一脸蒙圈,谁,哈利波特,他是谁……艾利笑了笑,谁也不是……
删减片段有好几个,就不一一写出来了,多数和剧情确实没太大关系。
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住着一个自命不凡,桀骜不驯的自己,我们相信自己的能量,更相信自己的与众不同,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蹉跎,我们逐渐被生活和工作磨平了自己棱角,我们开始低下高昂的头颅,向现实妥协,向命运低头。即便如此,我们也始终怀揣着某种期待,期待着有朝一日我们能偶遇自己的伯乐,发现自己的超凡才能,成就自己成为那颗举世无双、闪耀世界的明珠!
影片中的平行世界或许就是每个人内心深处的那一丝假想和期许,或许某天早上醒来我们发现自己继承了在平行宇宙中一个再平凡不过的才能,但足以让你在现世中名利双收,你守护着这个秘密,不断放大自己的“才能”,渐渐地你可能会迷失于本我和自我的混沌中,前者属于那个同时拥有两个平行时空记忆的灵魂,后者属于被名利和金钱包围的肉体,你偶尔会因为本我的良知而感到愧疚,可更多的时候,你来不及反省,便被更急迫的赞誉所裹挟,在逐渐迷失本我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直至彻底忘了本我!
上述的思想实验在大多数人看来似乎并没有太多的纠结之处,那是因为这仅仅是场思想实验,我们无法身临其境地参与实验本身,更无法设身处地地让自己同时体验两个平行时空带来的感官体验,我们所想到的或许是名誉是利益,是金钱是荣耀,所有的一切都在给自己的生活做加法,而加法带来的或许都是对现世的不满和遗憾,这是一个成年人的线形思维所致。或许你已经想到,没错,这个思想实验真正的难点不在于你想到了什么,而是你没想到什么?你不会想到自己可能失去的拥有,你也不会想到自己因为拥有所付出的代价,你更不会想到自己在本我和自我间的良知博弈和纠缠……
因此,我相信如果真的存在平行世界,那或许每一个经历时空重叠的我们都是活在痛苦和矛盾之中的,因为我们无论拥有了什么,都丢失了我们所相信的“真我”,毕竟只有生活的唯一性才构成了我们对于不确定性的坚持,而这份坚持本身就是每一个真我的生存意义!
在美国电影沉溺于宏大叙事,醉心于小人物在全球化之下的大命运时,英国电影更多让大人物回到普通人的生活,专注于普通人的普通生活,在平凡生活中发掘人生的真谛。首先从取材和叙事上,后者已经领先,超尘脱俗,云淡风轻,跨过惊涛骇浪,曾经沧海桑田,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柯蒂斯的系列就是代表《诺丁山》《真爱至上》《四个婚礼一个葬礼》都是如此。最近的《yesterday》也是如此。《yesterday》是用流行音乐为主线的电影,有过去的beatles也有最近的Ed Sheeran,什么是英国的文化传承?在这部电影里可以窥见一斑。
在美国电影里,小人物最后混成大人物,回头看看总有种居高临下之感,而昔日的朋友看他也总带着仰望视角:你如今不同了,你代表我们实现了梦想。英国电影则截然相反:你怎么这么像那个明星?我就是那个明星,哦,是吗?明星的生活很惨吧。小人物混成了大人物,最后还得回归到小人物。昔日的朋友不会因为他混成了大人物就仰望,而是提醒他,兄弟,人生就是如此,跟谁不是过,不就一哆嗦?小人物于是可以在金钱和名利的幻影中保持一点清醒。这种高贵与平凡之间,彼此关系的不卑不亢,即是英国的民族性格,这是日不落帝国留给人民最丰厚的遗产。
《yesterday》制造了一个突然间没有了The beatles的时空,世界停电几分钟后突然少了一些东西,可口可乐没了,the beatles以及风格类似的乐队没了,harry potter也没了。一个萨福郡的小伙子Jack突然发现自己可以利用beatles的歌成名成家,电影安排了他成名后(被美国流行音乐工业摧残)的寂寞和矛盾,最终安排了他在这个时空里和约翰列侬见面,在这个时空里,约翰列侬没死,也没有beatles,他隐居海边,活到了七十多岁,告诉Jack,人生其实没那么复杂,找到你爱的姑娘,告诉他,并且一直爱她,that's it。他从洛杉矶回归家乡,向世人坦白了一切,但世界仍然需要beatles,他继续重新发现the beatles的歌,和青梅竹马的女友结婚,在学校教小孩儿唱《obla di obla da》,在这其乐融融中,全片结束了。
《Yesterday》的确是beatles歌里最丰富的一个,村上春树甚至以此为灵感写了篇小说,非常好看,和歌词很贴合,这部电影也暗合了歌词。这首歌是先有旋律才有歌词的,旋律是Paul在梦里得到的,睡醒后赶紧弹出来记下来,他担心是潜意识里听过的别人的歌,到处找人问了都说没听过这旋律,他才确信是自己写的,开始填词,他和约翰列侬一起填词一直填不出满意的,后来这歌几乎成了心病,成天惦记着,也是忽然的灵感,一天他在朋友家度假时忽然找到了韵律,迅速填好了。
我在墨尔本定居后才发现英语流行乐的传统多么强大以及为何强大,有一年孩子在学校有一个学期的音乐课都在学beatles,我也是那时才发现beatles有那么多题材各异的歌,老师教给小孩儿的像《ob-la-di,ob-la-da》,《Penny Lane》这样的歌,我也是在这里生活了几年,过了几年suburb生活后才发现这些歌的好。开车时扭开广播,有新的流行歌Ed Shreen,更多还是经典,我记得有半年我停在一个频道,几乎每周都能听一遍《wild world》,几首beatles的歌,Billy Joel,这构筑了几代人共同的音乐记忆,音乐传统就是这样形成的,中文歌曲就没这样的传统,以至于零零后会突然发现个“冷门歌手”孙燕姿。
理查柯蒂斯可谓英国小品的专家,他的喜剧一度被评论者认为是政府的文宣(《Love actually》),当然,这种成天宣扬社会“正能量”的电影,的确和Ken Loach的批判现实主义(《I,Danniel blake》)是南辕北辙的,在Ken Loach眼里,英国就是地狱,国家和社会都要完蛋。在理查柯蒂斯眼里则一切都那么美好,人无论贫富贵贱都过着尊严的平淡是真的生活。
虽然本片导演是大名鼎鼎的丹尼博伊尔,但处处都是编剧理查柯蒂斯的影子,小机灵抖的特别好,他的电影几乎都是这些小机灵组成的,在《about time》里,时光可以停止和重播,男主角父亲对他说我一次次回到过去,读了好几遍《罪与罚》,《yesterday》里,他把美国大牌经理人黑的体无完肤,同时让Ed Shreen把《Hey,Jude》改名《Hey,Dude》,充满英式的自嘲。更绝的是,他让Jack在一堆beatles的歌里插入了自己创作的一首,结果大部分人听了都说这首不行,还是拿掉吧,Jack非常沮丧的发现,原来自己并不是怀才不遇,而是把创作冲动当成了创作才华。即便成名成家,别人仍然可以听出自己原创的歌的确不行。这算是拐着弯儿嘲讽一下许多自以为怀才不遇其实是资质平庸的“艺术家”吧。
回到生活本身,在美国电影里,一个终于走出小地方去大世界闯荡过的人,回到家乡怀旧,发现故乡仍是一个穷乡僻壤,小伙伴留在小地方,穷山恶水,泼妇刁民。她在家乡受到了更大的伤害,一场冲突后毅然离开再也不会回来(《Straw Dog》),而最后列侬对Jack说的那句:生活没那么复杂,找到你爱的人,告诉她,一直爱她,其实也不容易。
在我看来,这是一部献给歌迷的电影,整个电影便是向披头士乐队朝圣之路,除了他们的歌迷外,也许只适合英国人看了,里面充满了一名披头士乐迷所能想到的所有意淫和梦想,也有英国人对美国流行文化的一点点鄙夷。
《昨日奇迹》如果换个通俗易懂的名字,应该叫,《我管你是不是甲壳虫的歌迷,听就完了,我管你是不是看电影来的就是甲壳虫,唱就完了》。
作为一部电影,《昨日奇迹》非常一般,屌丝逆袭,最后放弃财富名誉,寻获真爱,做回普通人,非常普通的剧情。
影片针对观众非常明显就是英国人或者披头士歌迷,里面有非常多的梗,如果你不是一名披头士的歌迷,那么就很难体会到。而如今的观众们能有几个人还在听或是还知道披头士的歌曲呢?伴随着男主角追寻披头士乐队的足迹,我们能够看到好几处出现在披头士歌曲中的地名,让歌迷们仿佛也身临其境般。这部影片也实现了歌迷的最大最大的梦想——假如约翰列侬没有死去,而是幸福的生活该多好啊。
很失败嘛,这个电影,很失败。
但是当《yesterday》这首歌,低沉的吉他前奏被弹起时,影片中的沙滩、嬉戏的父子、海鸥像一幅幅画一样展现给你。
没有人不会动容。
这就是这部电影想告诉那些并不了解披头士的观众的东西——
伟大的艺术无论时代,总能动容人心。
影片中展现了热爱披头士的人们拥有着令人敬佩的胸怀,且不说主角最后能够说出这些伟大歌曲的真正出处,另一个小片段竟是让我最为动容。
当主角面对世界上另外两个也还记着披头士的歌迷时,他害怕对方的指责,他感到羞愧无言面对,而这时另外两个世界上最后的披头士乐迷却说道:
“谢谢你,让这个世界知道了还有这些伟大的歌曲存在着, 谢谢你,让世界还能听到这些美妙的歌曲。”
这就是伟大的歌曲和同样伟大的歌迷。
另外一个重头戏,便是男主角和老年约翰列侬相遇的场景。
男主问道,你幸福吗?
我很幸福,从事喜欢的工作,闲事乘船出海,和自己爱的人在一起。
男主热泪盈眶,即使此刻的约翰列侬不再歌声嘹亮,弹不出动听的吉他,甚至说不出Abbey Road在哪里。
此刻的男主一样幸福,为那个平凡的普通人的普通生活而欣慰。
现实中我们在网络上能看到的粉丝是什么样的?
狂热,而不是热爱,迷恋偶像,却遗忘作品,意淫偶像,却不愿祝福。
旧年代的人事物远去,而值得我们怀念的,那些历久弥新的,让我也说一句:
谢谢你们,留下的好歌曲,它们曾经改变过一个人,也许是一辈子,也许是一瞬间。
片中关于关于披头士的各种彩蛋和梗此起彼伏,另外还有披头士的各大金曲串烧,本来就足够赏心悦目,可惜的是,大概是编剧对披头士的音乐+影片这么棒的概念不够自信,然后要在剧情上多下功夫,结果用力过猛,结果就有了很纠结很影响观感很扣分的感情线,虽然Lily James是长得很甜,但是少一点感情线,多几首完整的披头士音乐,这电影就更棒了。可惜,围绕披头士展开的音乐片,全片唯一完整放完的,居然是黄老板的歌(没有说黄老板不好的意思),感觉确实不太对。
流行音乐,流行音乐电影,英国人说他们第一,我们没人会反对(或者,90后会说韩国人也说不定)。
拍过《猜火车》和《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的丹尼·博伊爾,去年拍的《昨日奇迹》。为什么没有太多人,聊这部拍得很朴素却迷人的电影呢?
一个学生时代被地方报捧为明日之星的年轻人,长大了还继续唱,却没人听。有一晚,他突然发现这个世界上竟然没有人听过披头四的歌,金曲一首一首的被他唱出。
《Hey Jude》、《Yesterday》、《Let it Be》和《The Long and Winding Road》等歌曲,随著剧情发展,随著被披头四写进歌里的利物浦场景,一段又一段的出现。
已经奔三的人,应该总有一首到好几首披头四的歌,可以被置入年轻的美好岁月。我的最爱是距今半个世纪,披头四1970年的最后一首冠军单曲:The Long and Winding Road。
前奏一开始,我就哭了。
说实话,这部电影是很小众的。现代社会,知道“披头士”的人很多,但了解披头士的人真的不太多了。这部片子的看点(梗),其实是披头士的旋律,歌词,专辑,周边产品,社会形象,个人事迹,等等等等;而这些,是那些仅仅“知道披头士”的人非常陌生的。
披头粉一看到台词“当我六十四岁”,“朋友们的一点点帮助”,“再次回到校园,麦克斯韦又装傻”之类,立刻就能会心一笑;而仅仅“知道披头士”的人,只会一脸呆萌地想“这句话很特别吗?”
披头粉一看到男主幻觉中的两只光脚,立刻就会知道“这是保罗”,从而更加了解男主“害怕被披头士本尊踢爆”的心态;一看到观众席里晃动的黄色小玩具,立刻就会知道这是“黄色潜水艇”,从而看懂剧情在交代“这个世界还有别人仍记得披头士”;一看到海边木屋里的主人,披头粉恐怕更是呼吸急促、瞪大双眼,要发出惊呼了:但这一切,非披头粉怎么可能感受到?
那么非披头粉能感受到的是什么呢?故事。可惜这个故事太平庸:“撒谎不是好孩子”,这种主题腻了都快;“空降直达巅峰”、“失去地位反获真爱”这种主线剧情,自马克吐温《百万英镑》之后又不知被多少人抄袭过,真的是乏味。
桥段细节也够简陋。比如男主:他在小有成功的时候,流露出的“窃取功名的愧疚感”太直白生硬,观众早就料到“既然这样,那他一定会道出实情”。又比如女主:导演给她安排的“黯然离去”的理由完全不够充分,观众明显能预感到“这段情不会完蛋”,从而大大减少“最终复合”时的欢喜。另一边,女主“离去”后“另遇真爱”的情节又降低了观众对“复合”的期待:男女主如果复合,势必造成那个并不讨厌的第三者的痛苦。于是,“登台表白”桥段,怎么看都是怪怪的。
多说一句:不过,女主的表演我觉得很棒。当然,也许是因为正好前几天看了《至暗时刻》,对她心有好感吧。反正觉得女主很可爱。
总而言之,这部电影的本质,其实是“披头士花絮+披头士歌曲卡拉OK大串联”;就“披头士”这条剧情线来说,想表达的只有一句话:就算披头士的歌放到今天,也能秒杀你们这群后辈。年轻观众眼里,这就是一部“上古吹”:能不小众吗。
但我还是给了四星:同道们当然知道为什么。
披粉过年了(虽说这年过得有点寒酸) 《昨日奇迹》估计是博伊尔拍过最俗气的片子 考虑到编剧是柯蒂斯似乎也合情合理 花了一千万美刀买的beatles版权 但翻唱的编曲实在是太简单了点 男主声音完全撑不起Back in the USSR/Help这些稍微重一点的歌 Let it be感觉翻唱的不错然鹅总被打断 相对用心一点的是停电处音效设计 用了strawberry fields forever那段风琴和sgt.pepper lonely hearts club band音效倒放和A day in the life音墙的一个Mix 当然看到78岁的列侬还是令人泪奔 最后原版Hey Jude出来的时候又一次泪奔惹 保罗的声音全世界最好听 没有披头士的世界真该是糟糕透顶的
John Lennon开门那一下真的眼泪都出来了!之后的每一年看腻了love actually可以看这个了。all you need is love那里简直love actually的婚礼就跑出来了!Richard Curtis真的是末日拯救者!看完顿时一下觉得哎呀还可以再抢救一下,活着还挺好的~
我和雪初说,想看看盘尼西林变成世界上唯一记得Oasis的乐队会是什么样子。。哈哈哈哈
从电影院出来看到一位挎着披头士帆布包的背影美女,走到前面回头一看竟然是一位奶奶。她肯定是特别、特别喜欢披头士,才打扮得这么美、带上他们的周边来电影院看这部片子的吧。来看这部的原因是昨天看寄生虫的时候看到预告片,觉得非常有意思,于是第二天就迫不及待地预约了一场。虽然基本是一部挺程式化的爱情片,但故事创意、经典重现以及最后HP的乱入都深得我心。
还是很好看的,毕竟是理查德·柯蒂斯的编剧。虽然故事很俗套,特别是结尾,但影片推进过程中的细节做得很不错,气氛和情感都安排得很到位。这个片子可以和《夏洛特烦恼》对照起来看,其中有一点,就是所谓“三观”:都涉及到了主人公“盗用”别人的音乐成名,本片结尾主角捐出所有收入,说明真相,回归自我;《夏》的主角却并不在意。这个角色价值观问题,国内影视制作者不在意,观众也不在意。但我觉得并非可有可无的小事。
被老年的列侬设定打动三秒
我喜欢甲壳虫、《猜火车》和《真爱至上》,所以似乎我也没有理由不喜欢这部电影,这世界上可能会没有可乐、香烟和哈利波特,阿比路和黄色潜水艇也会失去意义,所以让我们感谢起码在这个世界线里,我们还能听到披头士的歌。当我穿越一座城市来到空空荡荡的电影院,边上坐着的只有一位披头士粉丝,我们可能也没有那么想看这部电影,但到最后,我们似乎都让自己收获了某种执着的感动。
好久没看爱情电影了 以及 列侬如果能活到78岁那真是太美好了。
感情线实在烦人,都分手了还整天骚扰,后半段都是原谅情节。
可口可乐消失了,百事可乐还在,说明了什么?说明了可口可乐更重要!
对于这样的导演和编剧来说,本片就是个小品,但这两位大佬搞出来的小品仍然是精品,看完之后心情愉悦,对这个世界重新充满了希望和爱。看到结尾他出现时,还是会眼眶湿润。在那个世界里,他没有获得成功,但他得到了幸福和宁静。
a nice concept with a very boring storyline and cast
这不就是套了Beatles皮的夏洛特烦恼吗?!
披头士在电影中因消失而更加被人铭记,博伊尔却可能因拍摄本片而遭人忘记。
如果能让披头士的歌留下来,我是愿意放弃一生挚爱的。(Oasis的话可能要犹豫一下。
不敢想象平静活到78岁的列侬......这个世界可以没有可乐、星巴克和哈利波特,但不能没有披头士和他们的歌。√
靠 oasis怎么办
小女孩对唱着wonderwall的小男孩一见钟情这种桥段真的太可爱了
本片强烈地抨击了网易云音乐用披头士的歌收费的行为,颇有现实意义
剧情可以说稀烂到浪费设定,爱情线莫名其妙,但是海量虫团梗看得我好快活好快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