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地址

剧照

所有死者2020 剧照 NO.1 所有死者2020 剧照 NO.2 所有死者2020 剧照 NO.3 所有死者2020 剧照 NO.4 所有死者2020 剧照 NO.5 所有死者2020 剧照 NO.6
更新时间:2023-09-16 10:30

详细剧情

  1899年的巴西,废除奴隶制后不久,逝者的亡灵仍在世人间游走。对于苏亚雷斯一家的女人们来说,放弃特权并适应中产阶级生活,令她们濒临疯狂。对于曾经被奴役的伊娜·纳西门托来说,在充满敌意的新世界中与所爱之人重聚,迫使她必须面对真实的自己。在巴西陷入困境的过去和破裂的现在之间,这些女性一边应对命运的巨变,一边试图创造着自己的未来。入围柏林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长篇影评

1 ) 一切已死的先辈们的传统

巴西应该是对“现代化”痴迷最深、用力最多、成就最大,也摔得最惨的大国之一。可以说,关于现代化,有一万种“巴西故事”可以讲,而此片选择了一个另辟蹊径的角度,讲述了现代化之梦中黑暗而难以回避的一面。奴隶制的历史,以不同的方式困扰着每个角色,让两个群体难以想象奴役和被奴役之外的相处方式,更难以统一于一个现代化的主旋律之中。白人奴隶主离不开黑人的劳动和祖先之力,却又无法忍受也没有兴趣让后者的仪式在自家客厅“原汁原味”地举办,;昔日的奴隶试图融入白人所代表的“文明”,既遭遇后者的拒绝,主观上也因难以将其与奴役的历史区分开而充满拒斥,只能在隐秘的仪式中安放自我——在现代社会的边缘地带,由简陋的物质条件支撑的文化独特性,又能坚持多久呢?在狂欢节之夜,安娜盯着摄影机(也就是观众)的方向,再度感知到了亡灵的到来,此时屏幕外面的观众自己似乎才是那些挥之不去的死者之魂,让此片的历史性和现实性交汇在一起。相比之下,结局让安娜冲进现代的人潮中,倒是略显刻意了。

2 ) 【生而自由】再见,旧魂灵。

巴西影展看的第二部,又一次想写短评字数超了(苦涩,以下正文。

年长者的歌声中,新的时代到来了。

颇有政治意味的作品。故事背景设定在19世纪80年代,故事围绕废奴后,“主人”与“仆人”两个种族两个家庭展开。一方是守旧封建的苏亚雷斯家,另一方是向往美好自由纳西门托一家。

新旧秩序交替,庄园主所代表的地主统治已不复再存在,女主安娜及其家人依旧沉浸在旧时侯的特权与高傲中,却鬼使神差的把活着的希望寄托在异教的通灵仪式上。新住民伊娜让儿子发誓不再回到过去,不再回到奴役过,支配过他们的宅子与庄园。被迫到来,流离中降生,苦难中成长,在获得新身份后,努力的要适应这片新的土地;在获得新生与自由之后,努力的去寻找自己的生活与归属感———平等、爱与信仰,是灵魂中生生不息的传统。

对过往者灵魂的吟诵,安眠的歌谣,空灵悠远,是对自然、天性及不同信仰不同种族的或者的生灵的诵诗。

“岁月易逝,我保持虔诚,不过尔尔。”是时候放弃对于过去的缅怀,对于本不该享有之权力的贪求。高位者自以为从山顶俯视,当走下山巅,从山下滚下,接纳更辽阔的平原与看到更况丽景致。

所有死者,死去的是旧日的支配,制度的不公,非人性的特权,血腥的奴役。

通过所有死者的眼睛,她只是游荡在“当下“亡灵”,妄图用苍白枯干的手无力的抓握住本就虚幻的荣耀辉煌,与旧时代一同腐朽于深棕色的泥土之中。

“我不能就这么离去”

被压迫者发出呐喊,被迫害者振臂呼号。

孩童的歌声中,美好的时代到来了。

3 ) 所有死者(Todos os Mortos,2020)

1、電影以兩種不同節奏所進展的時序,創造出一種奇幻的體驗。一個時序是故事人物活動的時序,編劇告訴你是一八九九年到一九零零年,也就是十九世紀末過度到二十世紀初那短暫的六個月裡四個節日所發生的故事;可是故事背景的時間流,卻從莊園時期、工業時期,一路迎向商業時期的二十一世紀,以至於我們最後看到聖保羅的當代地圖、塗鴉牆與街景市容。

2、有時人對過去不該念念不忘,比如高加索人所代表白人優越主義者所懷念的殖民時期,有時人不該數典忘祖,而要重拾傳統,比如非裔黑人在文化洗白後的自我回歸與肯定——我們會被電影中找回廢止禁行的儀式所感動,因為所有的儀式,如同中國古代的禮制,其實是一套情感適當流露的程式,透過儀式人類的喜怒哀樂才能傾瀉,發而中節,人才能洗鍊、淨化和昇華。

3、所有死者(Todos os Mortos,2020)的故事以四個章節展示巴西的歷史、民族、文化、經濟的複雜與流變。 [a] 第一章:獨立紀念日——九月七日是獨立紀念日,葡萄牙殖民的結束,巴西帝國的開始(當然,葡萄牙與歐洲的文化已經注入當地);這一章中,家族中的女兒Ana Soareses將來自歐洲父親的消息給埋在土裡,向過去告別。 [b] 第二章:亡靈節。在這一章,課堂中修女告訴學生帝國時代已經過去,共和時代已然來臨。同時奴隸制度已廢除十餘年,黑人(或說受壓迫者)開始走向解放,尤其那些被基督教文明貶為巫術的信仰,重新獲得重視與肯定。 [c] 第三章:聖誕節,這章第一個場景中我們看見商業社會的發展了,兩個小孩子討論著如何用話術哄抬水果的價錢,以謀取利益。而在一天的忙碌之後,Iná這名母親告訴出生於自由時代的孩子João其內心深沉的渴望,母親說:「當我在河邊洗衣服時,我抬頭看見潺潺流動的河水,即使河面上漂浮著泡沫,可是那一刻,我意識到生活除了勞務之外,還有美,我因而感到幸福。」他深刻的教育著孩子,同時他已然從動物、奴隸上升成為完整的人,他展現了人不同於動物般勞碌求存的審美意識。 [d] 第四章:嘉年華的前夕,我們以為一個黑人孩子死於保守的、權貴的、白人至上主義者之手,可是鏡頭一轉,真正已然過去而無足輕重飄盪在人間的是舊時代思維的幽魂,而這男孩卻真真實的存在於二十一世紀的街頭,正好好的在學習課業。

附註:1822年巴西脫離葡萄牙,成為巴西帝國,九月七日是為獨立紀念日。1881年後聖保羅市迎來一批義大利、日本的移民潮,以種植咖啡維生;隨後咖啡價格暴跌,農業重創,當地企業與人類逐漸轉一致勞力密集的工業型態發展。1888年廢除原有的奴隸制度。1889年十一月巴西帝國被推翻,巴西共和國成立。

4、在片頭和片尾,曾祖母和第四代孫子唱誦著一個古老的詩歌,這首詩歌的意象是故事內核,是導演心志和祈願,如同老子第三十二章「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一樣,那首詩歌說:「天降甘霖,萬物條暢,再無災荒。」這是導演對自己國家的期待。辛意雲老師老子辛說卷六十四「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天地相合,指的是天地宇宙間整個大氣——陰陽二氣,能夠相互的調和,達到均衡的狀態,不再衝突。⋯⋯陰,是凝聚完成的這樣一種力量;陽,是開展創造的力量。這兩種氣如果不協調,就會造成各種各樣的災害;如果這兩種氣協調了,相和合了,不再有衝突,那麼自然的以降甘露。⋯⋯而這甘露,其實指的也就是及時雨或者時雨,就是到了時候就該下的雨。當陰陽二氣和合,整個大氣就自然會降下適當的雨水了。這種適當的雨水,又稱甘露水,這是指在這個適當的時候下的適當的水,能營養滋潤萬物。所以這一句「天地相合,以降甘露」,一方面指的是天地陰陽二氣調和,於是能滋養萬物的雨水自然也就下來滋潤大地了,此外第二,也就是指當政治領導者能知道,能善體天地自然的規律,能悟道,而順道而行,不會以個人的意思來發號施令,如此,社會沒有衝突,上下不會對立,整個社會走向和諧合作,人們就如同受到上天所降的甘露一樣,獲得生機。

4 ) 三段式结构写尽黑人世相 文/王珉

三段式结构写尽黑人世相 文/王珉

#金鸡影展# “谢知乎电影、金鸡影展邀请”,作为金鸡国际影展的大众评委,很高兴参加这个活动,期待能欣赏开幕式《一秒钟》和后续的影展。《所有死者》是柏林电影节主竞赛的片子,具有讽刺意味浓厚,讲述19世纪末巴西废奴后,白人女子仍能看到黑人奴隶亡灵的故事。1900年2月狂欢节是第三段字幕,白人女子把黑人小孩用铲子砸死埋葬,并说:有些洞必须补上,它为电影故事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歧视黑奴的时代背景。前两段式结构也让人心酸,让人想起那部经典的《绿皮书》,虽然美国奴隶制已不复存在,但阶级与种族歧视仍未消亡。正如片中黑人妈妈对自己的儿子说,“不要被那些由过去的东西伪装成的新东西所迷惑。”白人女子常看到黑人奴隶的幽灵,那些镜头慢慢推进黑暗的深渊。也就是说,黑人被蔑视的问题如血统继承般依然存在,黑人并不被主流所欢迎,甚至被主流所歧视。只有片中黑人反复吟唱的《神明之水》,才是自我身份的认同。

5 ) 这个故事不只存在于巴西,它可以发生在任何地方

平遥第5部,《所有死者》,首映单元,来自柏林电影节主竞赛的片子,讽刺意味浓厚,讲述19世纪末巴西废奴后,一位欧洲血统的白人小姐仍能看到奴隶们的亡灵的故事。

映前,来自巴西的导演因为不能到场专门录制了视频表达谢意,他提到,这部影片是讲述“巴西曾经发生过而现在依旧存在的问题”,而“类似的问题不仅存在于巴西,还存在于现在的很多国家”

影片中,曾经是黑奴的黑人妈妈对自己的孩子说,“不要被那些由过去的东西伪装成的新东西所迷惑。”可以说是本片最直抒胸臆的一句话,的确,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过去的问题,很多时候只是换了一副新面孔再出现在我们的面前,而我们就认不出它了。

影片中的白人老妇自以为已经彻底抛弃了过去的、不好的观念,并试图用自虐来证明自己早已不是那个打骂奴隶的奴隶主。可是,当老妇与孩子进行交谈时,她仍以欧洲为圣地,而那里是白人尊贵的故乡。这就好像我们现代人,自说自己已经如何如何,但不过是顺应时代的自我欺骗罢了。

老妇女儿常看到黑人奴隶的幽灵,即是在说,黑人被蔑视的问题如血统继承般依然存在,它存在于任何时候的有产者。这部电影的结局让我想起许鞍华的《明月几时有》,结尾一个简单的镜头,从遥远的过去拉回到现在时,过去的故事为什么要讲到现在来呢?一切不言自明。

不论是巴西的后殖民主义,还是泰国的军政问题,或是哪一地区的其他问题,如导演所说,都是如此。柏林电影节选择这部电影角逐金熊奖,是有力量的。

影片不足之处,节奏过于缓慢,此外,由于影展安排了映前BS,导演又将其主要想法进行了解说,看的时候便鲜有惊喜。

好,但还不够那么好。

3.5/5分。

6 ) 当记忆恍惚未来迷茫

北京百丽宫1号激光厅,大屏幕上画面的色调基本克制到压抑,推动情绪出现波澜的,靠几段发自灵魂的吟唱。

最先出场的老祖母,像小屋里的汤姆叔叔:身为佣人,能干到成为主人倚赖;品行忠厚正直得到所有人的信赖,是奴隶时代旧庄园的灵魂人物。她的恸歌和去世像一个句号,彻底结束了老夫人的幸福生活。

举止贵气的老夫人一看就有过好日子,对地位的维护情绪渗透到骨子里,即使被丈夫离弃失去大房子,也要住在楼上靠摇铃显示自己的居高临下,没有佣人了,甚至拒绝女儿出嫁,用亲情绑架换来老有所依。

修女姐姐看似最超凡脱俗有坚定信念,实则是最看透生活的实用主义者,她能明白母亲背疼到动不了更多的是心病,她能懂得妹妹被禁锢的压抑。于是她成为最努力弥补裂痕以及和稀泥的那个人;去找父亲,企图重圆家庭;安慰妹妹,她自幼被禁足是因为是最被爱最受保护;为照护母亲,更能在信仰上打擦边球,调和执念旧民粹的孩子妈放松戒备。

身材壮硕的孩子妈从出场就强势,宗族思想根深蒂固,即使同为黑肤,也计较敬仰的主神是否相同:她生而为奴的屈辱深重,被解放后对白人的敌意依然刻骨,最激烈的反应是她得知儿子和白人母女来往甚至亲昵相处时。但,她善良,勤劳,忠贞,一个人带着小孩子颠沛流离地等丈夫,在得知老夫人有病时,依然克制自己去相助,并保存那个有装饰的陶罐,尊重老祖母和丈夫的家族,剧终也是她领唱“安哥拉”。

最恐怖的角色是妹妹,唯一的乐趣是弹钢琴,压抑得脸色苍白眼眶里只有空洞,看似最可怜其实最残酷:轻蔑爱她的混血邻居,用恶毒的话回应漂亮的圣诞礼物~连吻都不精彩,只因为皮肤没浪荡子白!扼杀孩子,因为只有他更弱小,对自己未来所有希望破灭,还一定拉个陪葬的。最后,她穿着宝蓝长裙游荡在现实的街头,昂首快步走过汽车高楼,应该就是导演意念中孤独的恶,用来对应静静坐着唱祖传老歌的孩子~相信未来会美好的善的小火苗。

剧中其他角色也被赋予象征:

邻居寡妇,比老夫人年轻,也更能接受种族融合;

执拗种咖啡豆的父亲,破产了也要被称为男爵,拒绝承认失败的方式是与家庭割裂,但依然尽最大努力去给妻女衣食供养,即使最后的体面让餐桌上仅剩面包,咖啡也必须自家小锅烘焙现煮现喝。

本份的孩子爸,从小因为庄园主之间的奴隶买卖而亲人离散,但对未来最报希望也最积极构建和谐社会。和他一样能面向未来,勇敢享受国家独立,法制提升的还有寡妇家明显有混血的女佣,以及收留孩子妈的缝纫店主。

血统成精神十字架的寡妇侄子,得到白人父亲的钱和姓氏,却无法得到身份认同,努力和母系血源划清界限,但心里迈不过去低一等的坎儿。

片名为《所有死者》,应该是致敬片中起点1899年来的一个多世纪。

短评

正如 Petzold在《Trinsit》的現代化場景套入二戰故事改變了原故事的歷史性本質,上層階級與奴隸之間暗裡較勁的時代,一場奴隸小孩應不應該學鋼琴的對質導出兩者之無法超越的,階級和諧從不存在,最後只是一場誰能生存下去的演化,沒有人逃得過,而往往高雅又保守貴族都面對被消亡的悲哀。主體的範式轉移,巴西獨立後的階級演變,無法跟著潮流活下來的貴族,成了i walk with zombie 的一群,由全女班的主導的故事其陰性面向(還有被視為邊緣的非洲人)攻擊大歷史的書寫正常性,帝國(18XX年)一下子跳到民主時期(2000年後),電影越不回避現代化建築,現代感的聲音的介入(警車的警聲一次又一次提醒我們有人被消滅的可能),也在動搖原先的歷史感,但當論文電影手法走向傳統敘事,這是未來歷史劇的走向,還是潮流所致?能夠補救的是不是創作者本身的靈光?

2分钟前
  • 何阿嵐
  • 还行

4.5 关于种族的不灭寓言。一上来就将咖啡豆和黑人脸作蒙太奇,直接点出主题,接下来白人一家所有人陷入了将死前无尽的折腾当中(三个人物设置很有意思,也是三个不同的作死面向,也有共同特点,即是封闭保守);混血的邻居一方面对西方文明了如指掌,另一方面又完全不受待见;黑人(绝少出现过的原创性黑人女性形象)则返回到他们为之骄傲的传统之中,迎接一个更加平等的新世纪的来临。至于死去的人,他们一直都在那里。

6分钟前
  • 圆圆(二次圆)
  • 力荐

白脑灰好啊,白脑灰放啥我看啥

8分钟前
  • DOn
  • 还行

电影的设定很精巧,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新旧交替之际,在新大陆上有人怀揣新世界的梦想,也总有人沉浸在奴隶制的旧梦,奴隶贩卖所遗留的种族问题深刻地印烙在了接下来的历史进程,女性视角切入也加入了这场人类不平等的申诉。但电影本身太枯燥乏味,无论是台词还是人物行为轨迹,无不过度阐释主题,以复杂化一些简单的观点来显得深刻,但事实上并不。

9分钟前
  • Dear deer
  • 还行

#Berlinale70th 14# 目前所有主竞赛里我最喜欢的一部,电影永远不要害怕讲述困难的命题,所有死者是目前我看到的主竞赛导演里最具人文情怀和社会批判精神的,也是最有野心想要用艺术电影去传达意识的人。其中对于后殖民主义幽灵的处理,可以和大西洋里的黑人偷渡劳工亡魂相对照,非洲的历史总是从缺的,因而他们的抗争总是现代的。伴随着连移民者们也分辨不清的地方神秘主义,一个单一的的非洲只能在传统,巫术,历史回魂中达成。因此我觉得这部电影太重要了,它弥补了很多我们很多当代电影拍奴隶制所缺失的东西:它永远不只是关于解放和自由,它更深的是在瓦解并重塑非洲的文化和民族基因,而这才是致命的。

12分钟前
  • 世界已夷为碎片
  • 推荐

幾個家庭,百年曆史,以奴隸制的終結為軸線,從情感糾葛直到串聯起對宗教信仰的反思,貫穿於大量的室內劇當中,有種別緻之美。

14分钟前
  • 飛了
  • 还行

如果耶稣是黑人,如果二十世纪是黑人的,假设的电影,面色苍白的人才是鬼。前面部分紧张地维持一种姿态,其实无必要。

19分钟前
  • Lies and lies
  • 还行

A wonderful opening sequence followed by a wonderful death. 好久没看到这么喜欢的开头了。后面就…嗯…陷入直白的寓言啊符号啊的陈词滥调;真的很疲惫这种想说什么又欲言又止莫名深奥的感觉,尤其是钢琴小姐的设定,我只能理解为创作者犹豫了or投机了;比较之下《安乐乡》都要好很多了。种族与后殖民地议题的零散讨论在现在global pendemic背景之下显得疲软;形式上,略带机械感的Wes Anderson风人物动作与剪辑节奏也轻盈得不合时宜。新的时代需要新的形式了。PS. 发现我的异国生活一直和巴西盆友很有缘分

20分钟前
  • 还行

#70th Berlinale#主竞赛。目测有奖甚至前三吧。影片将故事放置在世纪之交的1899和1900年,讲述了巴西废除奴隶制(1888)和帝国垮台(1889)后,前奴隶主和奴隶两个家族之间纠缠牵绊的历史。影片主要在讨论新的共和国制度下之前的奴隶主和奴隶如何相处,并探讨了白人的天主教对黑人的(不同来源的,其一是安哥拉)非洲宗教的压抑,又不得不借助其神秘主义的力量。影片深刻揭示了殖民主义历史的残忍,以及其如何塑造今天的巴西文化——最近巴西影片的主题之一,并且确实地是对巴西现实政治的直接回应,同时还对圣保罗的城市空间有历史性的回溯。结尾神来之笔地打开历史空间,让“疯女人”行走在当代圣保罗的街头,颇有历史的幽灵闯入现实之感。影片表演有些过火,再收一点就妥妥五星了……

25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柏林第二退

27分钟前
  • 克雷蒙
  • 较差

70/100,类奥利维拉风格混合当代殖民批判语境。题材Not my type,但一些魔幻时刻挺诱人,对于有(各种形式与用途的)幽灵出现的电影总是迷之好感。

31分钟前
  • 德卡的羊
  • 还行

还行,很剧场|SZBC巴西影展2021

33分钟前
  • Virgil
  • 还行

复杂的历史隐喻不断叠加在屈指可数的人物之上,散乱飘移的视角与通俗剧形式展开的情节,令叙事变得捉襟见肘,无法展现出恢弘的历史感。中后段开始融入时代错置的背景声算是一种突破,结尾彻底打破时空桎梏,将历史与现实融为一体的手法才真正找准了这个题材的核心。

34分钟前
  • 罗宾汉
  • 还行

Gimmick movie系列

36分钟前
  • 舌在足矣
  • 较差

有些时刻是好的,但整体感觉太命题作文了,部分台词简直像是后殖民主义理论批判的活学活用。这种呆板的刻意反而把灵动的瞬息都扑灭了。

38分钟前
  • 防寒对策
  • 还行

露天站台,拢着雨衣看完。关于巴西奴隶制的黑暗追溯与现代反思,灵歌唤起厚土里的游魂,银幕内外同时下起大雨。当边缘族群的文化只能通过巫术、猎奇、神秘主义回魂显影时,殖民与奴役的枷锁将会在这个世代进一步深固。

42分钟前
  • Dun
  • 还行

又一部追溯殖民文化和奴隶们的非洲文明相互交锋、对抗又趋于“融合”的巴西电影,带着南美一贯的魔幻色彩,延续了鹿特丹的主题,可惜每个角色的情感过于功能化,不够真挚。尽管教授着民主共和,废除奴隶的思想,宣扬人人平等,甚至慷慨“援助”,落魄奴隶主一家仍沉湎于支配一切的旧梦,不肯向前,悲观无望地面对无人可差的现实。改变信仰但坚守传统,所有看起来是新的概念、事物都包着伪装,还是吃人的老一套,连“钢琴”这样的贵族乐器也在试图奴化、侵蚀着记忆,白人女主对混血邻居毫不掩饰的生理歧视竟然成了最大笑点,对欧洲的向往,对黑人不同根源的蔑视,却读着索萨的诗歌,将生机全部寄托于非洲神秘的祈福法术,身处现代还是永生被禁锢在十九世纪,封印在自己的一方宅子里,音乐已然走向大众,白人贵族专属时代还会在多少人的思想里存在多久呢。

46分钟前
  • Pagliaccio
  • 还行

【中国电影资料馆展映】电影将巴西废除奴隶制的历史与魔幻而看不见的幽魂、神秘的原始宗教仪式相融合。直接影射奴隶制消亡后,剥削、压迫、偏见改头换面仍然存在的社会问题。影片真正有趣且耐人寻味的细节是,尽管影片字幕卡介绍年代是1899-1900年,但在庄园之外,现代城市的高楼大厦、路边的汽车、作响的警笛声都赫然是当代世界的模样。当安娜反复说起她看见死去的奴隶,被家人当做疯子。但或许这些角色才是真正禁锢在时间、空间里久久不愿离去的死者,带着对20世纪的憧憬,徘徊在钢筋水泥的21世纪现代世界中。三星半

51分钟前
  • 汪金卫
  • 推荐

死者田园祭。不可共存的阶级。「看见」幽灵的女人,最后也成为了历史的「幽灵」。细致的声音设计。

54分钟前
  • 阿树
  • 还行

zzzzzzzz

55分钟前
  • Unbeliever
  • 很差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