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照

南法撩妹记 剧照 NO.1 南法撩妹记 剧照 NO.2 南法撩妹记 剧照 NO.3 南法撩妹记 剧照 NO.4 南法撩妹记 剧照 NO.5 南法撩妹记 剧照 NO.6 南法撩妹记 剧照 NO.13 南法撩妹记 剧照 NO.14 南法撩妹记 剧照 NO.15 南法撩妹记 剧照 NO.16 南法撩妹记 剧照 NO.17 南法撩妹记 剧照 NO.18
更新时间:2024-08-23 16:38

详细剧情

  费利克斯奔向沙滩人海,在音乐节上邂逅了卷发女孩阿尔玛,并对她一见钟情。他立即做出一个疯狂的决定,去女孩的老家南法,给她一个惊喜,拜访她的家人,进一步确认他们的关系。于是费利克斯拉着在便利店工作的发小谢里夫,搭上“小猫”爱德华的便车,奔去600里外的南法小城。故事就这般开始了。

长篇影评

1 ) 法国喜剧的某种方法论

在近几年法国喜剧颇受手册推崇的趋势下,我们不难发现《法兰西》、《南法撩妹记》、《丛林法则》等佳作,在华语喜剧还偏向于通过营造误会,设置冲突来抖包袱的当下,除了陈建斌尚有拿得出手的荒诞喜剧,我们再也找不出好玩有趣的电影了。就连这唯一的可以代表华语喜剧的陈建斌也亏损惨重,如何调整当前喜剧的创作方式,法国喜剧或许提供了一套实际的方法论。 布鲁诺.杜蒙怪诞不经的喜剧风格可能是最费脑子也算是最无解的,就像《玛鲁特》里的飞翔一样,杜蒙在不经意间起飞,若无法跟上就只能站在地上茫然追寻,《小宽宽》就给我带来了这种异样的不适感,前言不搭后语,喜感全失。但《法兰西》里暂时脱离了北法荒镇,开始了上流社会的冒险,各式政治笑话全出笼,媒体丑态尽显,杜蒙火力全开,矛头直指马克龙政府。杜蒙用上各种变形镜头给蕾雅·赛杜的鬼脸、哭脸都框住,实则是对法国政治生态的嘲讽。杜蒙这种飞起来的喜剧是值得认可的,至少可以让那些“埋在地下”的喜剧见识到另一种极端的方法。 吉约姆布哈克似乎更能照顾到普遍的观众。被认作是“侯麦风格”的布哈克电影的确是在色调上清新明快,赏心悦目,但我认为候麦的电影过于日常化,生活化,缺乏一种趣味性,这一点在洪常秀后期作品中也有所体现。还有侯麦更关注法国的资产阶级,主人公似乎成天泡在咖啡馆、体育馆、学校、画廊这类颇具小资情调的地方,难以让我们这类市井老百姓看了会共情。布哈克并不是想刻意营造“高雅”的那类导演,他可以他们设置出几个大男人一边啃着冰淇淋一边看街头表演这样富有生活情趣的情节,而不是两个女人矫情地和咖啡馆伙计一顿乱吵后把观众晾在一边。 布哈克有一套实际且高效的方法即是关注男女不同性别和不同性格在处理男女关系时的差异来制造笑料,不需要多么严丝合缝的技术,文本和导演层面的精湛足以构架起完整的框架。 还有,布哈克的浪漫情调在于他把主人公和观众都阴差阳错地扔在了一个陌生的情景之中,邂逅陌生人,发现生活的戏剧性,最后是对自我的反思,一次别开生面的冒险。但是大部分喜剧都缺乏的正是这种生活的“随机性”,以一种程式化的戏剧编排以营造效果,但那未免太投机主义了,观众的愉悦感不应被欺骗。布哈克的电影总是选择与观众敞开心扉交流,在炎炎夏日送上一杯加了冰块的橙子苏打。 相较于《法兰西》,《丛林法则》更直白粗浅地刺中了道貌岸然的官僚主义。类似于布哈克式的冒险精神,《丛林法则》在“冒险”上更上一层楼。安托南.佩里提亚可把文明体制带进了最为野蛮的丛林,这种本身就自带喜剧色彩的矛盾冲突配上辛辣直率的台词,电影此时如一匹脱疆的野马,达到了一种“荒诞自由”的境界,即观众坐在这匹野马上,享受一种剧力万钧的推进,语气的抑扬、肢体的夸张,甚至是汽车的行驶轨迹都可以达成一种荒诞的效果。如何以非生活化的戏剧性串联起一个何以引人入胜的趣味情节,给予观众一个自由忘我的欢脱观影体验,《丛林法则》可以是一个极好的范本示例。

2 ) 南法撩妹记,撩的不是寂寞

南法撩妹记,翻译了一个很撩人的名字,其实还好了。 三位主人公 ,三种人,一起来到南法度假,”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好像导演还挺“正能量”,花心大萝卜虽然处处卖乖,但老实人有老实人的甜蜜,没有刻意的想法,却能以真诚赢得爱情(你说现实生活哪种人吃香)。

反正你边看,边会笑。然后又会觉得,法国人挺有意思的, 小年轻的小可爱。 电影中那种河边小镇度假场景呢,在中国也很常见,类似跑到一个温泉度假区,像极了省内游,不出彩,关键方便。

3 ) 红白蓝法国青年画像

假如对布哈克之前两部作品还有印象,不难记起其片头片尾的纯色应用,《七月物语》的绿红两色的应用可以说是匹配故事风格感受,前者是绿意盎然的友情故事,后者代表的是喜庆国庆中的爱情纠结;《金银岛》使用的是薄荷绿,介乎于蓝色与绿色之间,正好与影片形式介乎于记录与表演之间游走呼应,而在《南法撩妹记》中则是大量使用了红蓝色。

在法展看这部片前还播放了一小段导赏,布哈克亲自介绍影片主题,一部关于现今法国不同阶层青年的画像,其中也包含了一些严肃的社会话题的影片。有了这个前提,被考虑的颜色就不应该只有红与蓝了,还应该包含白色,代表法国国旗三色的博爱,平等和自由。这很容易联想到戈达尔《女人就是女人》的类似运用,这三种颜色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安娜卡里娜饰演的安吉拉身上(基本通过衣物配搭),以此对应安吉拉与埃米尔的感情变化。正因为这是一部关于现今法国青年的影片,所以在本片中,情况会更加复杂,不同的肤色与红白蓝三色的不同组合自然就带来了更加丰富的含义。

就像安吉拉身上衣物色彩与埃米尔的关联一样,这部影片的三位主要男性角色身上衣物的变化都有一名与之关联的女性。首先是启发这趟寻爱之旅的费利克斯,他是一切的起点,这也解释为何开头用了红色底的开幕,这红色代表了他的某种博爱,不过当他在南法小镇与艾尔玛见面的那个下午,他穿上了白色的衬衣,喝着那令艾尔玛生厌的热咖啡,他的白(平等)是不被理解的(与开头穿着白衣与艾尔玛相逢时相反),而他的内里则是穿着蓝色的泳裤,在那爱的底下莫非是自由在涌动?之后穿着红色衣服与穿着蓝色衣服的小猫爱德华在山上骑行,堪称是爱与自由的竞技。

小猫爱德华的情形相对比较复杂,他偏好穿着薄荷绿色的衣服,就是在之前《金银岛》用到的颜色,在蓝绿之间游移,色相并不确定。虽然他是法国人,但显然,他与母亲的关系使得他并没有那么自由,相比远道而来求学的另外两位角色而言,他还没真正地独立。当三位男性角色的第一次见面时,他拿着一把红色的伞,以此象征他对拼车女孩的期待,但等来的是两名不那么友好的黑皮肤搭车客,断然阻碍了他的爱情脉络,一路牵动他的就只剩下母子关系了。

谢里夫的颜色配搭则没有那么纯粹(除了开头在超市的鲜艳围裙),之后他的衣物色彩并不那么纯净,通常还混有其他颜色(甚至有格子衫),胸前还经常挂着一个黑色的腰包,像一块小小的盾牌,以此暗示他缺乏的某种安全感,这些都使他表露出平和,低调的一面。开场没多久,他站在超市老板的办公室外的镜头中,他手肘的一块方形胶布在黑色皮肤上显得格外刺眼,不禁让人联想人物的前史,这是一个容易受伤的人吗?关于这个答案,在影片后段从费利克斯口中可以得知他过去恋情的秘密,爱慕对象不是有主就是已婚,这块胶布则早早地作为一种隐喻带出他背后受过的情伤。 谢里夫与海伦娜初次邂逅时,这个特定场域就已经在强调他们的差异性,也潜藏着一种不洁之感,他们的脸庞出现在不同的小镜子中,再次区隔他们的不同(肤色与身份)。而且,谢里夫在后面对海伦娜发飙并不是没有来由,他除了爱其实也需要肉体关系,从他被费利克斯的裸泳照片所吸引即可看出个大概,表面的平和实则蕴藏着某种动机不纯,可以想象和费力克斯的友情可能仅是推动他参与这趟旅行的其中一个动因,而海伦娜貌似也与他一样,也有把他当作照顾女儿海伦娜保姆的小心思。

于是,在主要人物数量颇多的情况下,不同组合下的叙事互为对照与补充。在三人组的内部,刚到小镇后费利克斯和爱德华各自拨出的两通不太顺利的电话,以及以费利克斯为首的三人组和艾尔玛两姐妹的遭遇战,可见不同的肤色被糅合进同一个场所,背后似乎都隐含相对积极的立场,以至于他们的行动并不因身份地位启发,而是被置入了极大的关于爱的内在驱动力,尽管之后会遇到身份的区隔和环境所造成无可比拟的影响。

当他们驱车进入一个新环境时,就像《金银岛》中那个孩子们试图闯入的水上乐园,而这个南法小镇更像一片飞地,600里路程被极大地省略,就算来到这个偏远的小镇,黑皮肤仍然显得那么突出。布哈克几部影片中的夏日戏水设定,无疑有远超趣味的意义,在酷暑中,更有裸露大面积肌肤的必要,这个需要坦诚相待的季节对身份议题的呈现是极其有利的。有趣的是,影片结束前有一段舒缓的夜戏,在夏夜的加持下,谢里夫的深色格子衫与人物肤色达成一种和谐,爱德华的白衬衣则在灯光下染上环境色,黑色的面对黑色,白色的正视白色,于是他们走向了一种写实,暴露的黑色皮肤也顺利融入这夜色,谢里夫也献唱了几句,但夜色终将结束,这种和谐与相融是短暂的。不禁让人产生一种疑问,必须在这样的夜才能流露真情实感吗?

因而在影片的结尾,尽管博爱,平等与自由的三条脉络都似乎很圆满,但也再次体现这些年轻人将要继续面对的烦恼与问题。费利克斯河边度过一夜后被塞壬般的歌声唤起,投缘的小丑女会是他继续停留的理由吗?爱德华投入了自己的工作,慢慢擦拭干净镜子,他的脸庞逐渐清晰,他的镜子阶段要结束了吗?他将如何面对他的母亲?谢里夫与海伦娜一夜情缘后醒来,两具身躯在日光下的差异非常突出,他们将如何处理他们的关系?这次旅程的环境到底对他们造成了多大的影响,那一次次的摇摄是否彰显了那种人物把环境内化的感受?可以确信的是,有了前两部偏向形式的影片作为演练,布哈克告别了前作群像式的呓语,撇去过剩的风格,用更具结构性的方式描摹当下的法国青年画像,把永待解决的下一个问题包裹在喜剧之中。这样的乐观与欢闹甚得人心,也因此给人以前进的动力,一如影片法语名称的意思“全体上船”,呼吁启程,进发,因为炙热的社会对人造成的种种异化有待以热忱的初心去消弭。故事因红色的(片头字幕),热忱的爱开始,又以蓝色的(片尾字幕),获得暂时的自由结束,而白色的,平等与平和被刻画其中,留下深深的烙印。

4 ) 21世纪新世代版的“喜剧与箴言”

看来,吉约姆·布哈克(Guillaume Brac)是新浪潮导演侯麦在21世纪的传人,这种说法不是没根据的。他的新作《南法撩妹记》随时可让你联想到《夏天的故事》、《沙滩上的宝莲》、《克莱儿之膝》这些以夏日为背景的作品,如果说是“喜剧与箴言”系列里遗失的一集也毫不夸张。当然,这也是布哈克继《七月物语》和《黄金岛》后,第三度拍摄夏日题材。

如果说《七月物语》和《金银岛》仍带有实验小品的格局和意味(前者由两个短片拼合而成,后者混合纪实与虚构),那么这部《南法撩妹记》则采用了完整的叙事结构,串联起三个男青年在一个礼拜里的奇遇,其核心仍然是新世代年轻人的爱情和价值观。不过,相比前两部作品里妙语连珠的对白,这部用上更多戏剧化的情节和人物的肢体动作,顿时失去了侯麦那种哲学的韵味,不经意地显出肤浅和粗俗的一面。

尽管这部的角色不再用侯麦电影里人物的口吻去谈论生活、爱情和友谊,但是布哈克在塑造人物时依然保留其复杂性与立体感,使得他们不至于完全倒向美式青春喜剧的胡闹青年。这三个男青年都是有缺点的人物,性格中有让人讨厌的一面,而他们不断做出错误的决定,又意外引发出接连不断、令人捧腹的效果,栩栩如生的人物塑造自然令人有强烈的共鸣感。人物的命运走向更是耐人寻味:一心远赴南法给女友惊喜的黑人瘦小哥被无情甩了;白人小哥开网约车赚钱却遭遇抛锚,要留在营地洗厕所赚钱修车;最想不到的却是黑人胖小哥,不热衷水上活动和撩妹,却为少妇做替代保姆而意外收获爱情。这种“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阴”的情节显然反映了青少年捉摸不定的心思和不成熟的心智,而命运逆转的设定又隐约透露出侯麦作品的意味,比常见的青春喜剧多了一些对人生和爱情的沉思时刻。

5 ) 探险者布哈克

在《南法撩妹记》中,我们见证了布哈克的又一次远征,甚至可以说这部新片比他之前的所有电影更带有探险的意味:À l'abordage!在片名的这一感叹号中,我们已经看到一种向前的决心,然而这一动作却是悬而未决的,通过这种将一切忧虑抛诸脑后的决心,旅途的种种可能性才显示出来。

也确实是这样。故事从一次短暂的相遇开始。一次相遇本身就是一次冒险(冒险即是“去遭遇”,它不同于探险,并不一定带有对新事物的筹划,但探险却是在这种筹划和一次次未知的冒险中展开的)——种种断裂和遭遇的结构已经在其中预备齐全:性别、肤色,甚至是地域的隔阂已经存在,只是此刻它们仍沉默不语;我们看到的只是Félix与Alma陷入在表层冒险的激情中,他们相遇、共舞、做爱,并在黎明时分别——在一夜情的轻率之中,探险并未展开,因为此时种种忧虑还未浮现,巴黎是安全的;而正是分别才使接下来的探险成为可能:Alma的未知与她居住之地的未知在Félix心中统一起来,这一切都催生出征服的欲望与筹划。远征开始了。

我们可以轻易地在这场旅程中辨认出探险故事的结构。一位友善但之后会发生矛盾的伙伴、一位在矛盾中结识但之后会和解的伙伴,以及一片等待着发现和征服的土地。主角带着他者的身份深入这片土地,在其中寻求征服与荣耀。探险在一次次的遭遇中展开,只是种种障碍并非单纯物理性的,而是在交流的断层中发生,也正是这一点使布哈克的电影从传统探险电影的惊险刺激中解放出来,因为这些断裂大多是微不足道的琐事,但它们在电影中却以一种紧凑的密度被串联起来,这种密度是在语言与身体对距离的不断宣示中达到的,例如Félix对Edouard的挑衅造成的车祸,或是之后Edouard与Martin的肢体冲突。就算是在温和的话语中也潜藏着裂隙。之前隐而不现的种种矛盾暴露出来,并在Félix与Alma的争吵中达到高潮。这一切都指向Félix作为有色人种身处白人社区的不适。此时真正的探险主题得到揭示:对规训的反抗。探险的场所发生了改变,我们从角色们身处的白人社区下潜到身份的断层中去。跳水一场戏正是这样的情境:纵身跃入水中,即是投身到矛盾的激流中去。在经过与激流的搏斗之后——在现实中,原本平静的水面却因人们的斗争而变得动荡不安——角色们在对自我的反省中达成了与彼此的和解。布哈克的愿景在此得到揭示:到自然中去。

到自然中去!从《七月物语》到《南法撩妹记》,布哈克在最近的三部作品中一次又一次让主角在密林和河流中展开探险。这些森林与河流大多并非引人畏惧的险境,它们是已经成为公共场所的“被驯化”的自然,却在角色们的漫游中被重新发现并开辟了。《金银岛》中的园区关闭后,角色们于夜色中划船在湖面上游荡,这时他们发现了一座金字塔——尽管他们并非初次造访。别忘了,作为园区工作人员的他们此刻却是在违反规定。于是,随着他们的游荡与抚摸,这座建筑与这片水域一点点从权力中被解放出来,它作为一个纯粹玩乐的场所被重新发现了。我们在电影开场看到的孩子们所做的也是同样的事,他们反抗园区的规定、企图从人迹罕至的河岸树林处溜进园区,在这种探险中,自由的、勇敢的探险-玩乐与园区监视下的平庸玩乐之间的对抗生成了。自然不再成为限定功能的场所,其中的种种可能性被重新解放出来。《南法撩妹记》中,最打动人的段落发生在山顶的大树下。在骑车上山的过程中,Félix与Edouard之间的竞争逐渐消解了对抗的属性而逐渐转变为一种玩乐。最终,在山顶的微风中,他们之间的隔阂终于消失了。听听Félix是怎么描述这风的吧:“它带回了一些记忆。”这就是了,在同一阵山风中,两人都被吹回柏格森的绵延中去,这变幻不息的生命之流把他们一起带到了更为遥远的过去,异质的记忆交汇在一起成为一种共享的体验。分歧消失了。

然而,需要达到的是被解放的想象与印象,而不仅是概念。布哈克选择将声音作为解决方案。正如《七月物语》中两位女主角的遭遇之间的转场,我们看到的是类似于雷诺阿《乡间一日》的影像:树木在风中摇摆,水面泛起波纹…在暴力与安适之间,存在着这样的一个过渡,于是我们的印象也在不安与愉悦之间摇摆不定。值得注意的是,布哈克没有像雷诺阿那样用音乐来灌注单一情绪,这里的声音是斯特劳布式的环境音(也就是,它寻求与动作和话语的遭遇),他任由印象自由产生。在其他几部电影中这样的处理少一些,但他对现场环境音的坚持仍不断为我们带来愉悦——Chérif与Héléna以及她的孩子坐在河岸边时,我们不是自发地从环境音中感受到一种田园的印象吗?

相比之前的两部作品,《南法撩妹记》有一个更为欢乐明快的结尾。所有人都经历了或大或小的冒险,但最终,一切都滑入友爱与欢乐中。在布哈克的电影中,探险归来的人们总是更紧密地团结在一起。我们在此看到巴迪欧所说的 “在断裂中创造新的综合”的能力。布哈克电影的探险不正是如此吗?我们在种种断裂之处展开冒险,最终在自由和平等中达到探险的终点。影片也由此从传统探险电影的殖民倾向中被解放出来,它从陈旧的套路开始,却在对其的反动中结束,自然在其中并不被当作征服的客体,而成为了民主的乌托邦。

6 ) 和观引进《南法撩妹记》:一场笨拙的夏日邂逅

*《南法撩妹记》和观映像中国大陆地区独家发行,请勿传播盗版资源,版权合作请联系marketing@hugoeast.com

国导演吉约姆·布哈克擅长处理邂逅的题材。邂逅尽管短暂又容易受挫,但这是不同世界之间真情实感的碰撞:巴黎都市和落后郊区,读书仔与打工人,还有男性与女性。

《南法撩妹记》讲述的就是这么一个发生在夏日的邂逅故事。费利克斯在巴黎邂逅了卷发女孩阿尔玛,对她一见钟情,而女孩第二日要回老家。费利克斯立即做出一个疯狂的决定,他要去追随这位灵魂伴侣。于是他拉着在便利店工作的发小谢里夫,搭上不情愿的「小猫」爱德华的便车,奔去600里外的南法小城。可是车子半途抛锚,三个男孩会遇到什么情形呢?

三个男孩奔去南法

影片满是假期的惬意和欢乐的水花。夏日把人们抛出了生活的日常轨道,在度假胜地感受多种可能性。法国人把巴黎留给游客,跑到海滩边享受日光,到山脚尝试溪降,清空压力槽,拥抱邂逅的惊喜。菲利克斯、谢里夫和爱德华三个男生踏上了属于自己的夏日冒险。他们原本都不习惯面对未知,而抛锚的地点给与他们绝佳的探险机会,在当地的随机发现,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不同的色彩。

谢里夫和爱德华

这不仅是一部假日喜剧电影,也是当代法国青年的画像。导演吉约姆·布哈克受巴黎高等戏剧艺术学院的主任克莱尔之邀,专门为2020届的学生创作了这个剧本,为新锐演员提供一个崭露头角的舞台。吉约姆观察了青年演员在剧场的表演,在台下进行一对一的深度访谈,了解他们的故事,搭建出故事框架。最终选出的演员背景故事丰富,性格独特,外形突出,用生动的语言,共同创造了《南法撩妹记》动人的细节。

导演吉约姆·布哈克

值得一提的是,《南法撩妹记》中两位主要角色是黑皮肤,这在法国电影中这并不多见。作为一部轻松喜剧,影片没有强调不同肤色背后的社会议题,但是情感波澜和相互误解都带着一丝身份的影响,就好像晴朗夏日的天空,因为远方的风暴而微微变色。同时,影片也向我们提出拷问,如果爱情是勇敢者的游戏,那么失败者能拥有爱情么?笨拙的真心能否打动他人呢?

谢里夫与妮娜妈妈的邂逅

吉约姆·布哈克执导的《南法撩妹记》获得2020年柏林国际电影节全景单元影评人费比西奖,入围了第23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第10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以及第17届法国电影展映,得到影迷的关注与共鸣。本片中国大陆地区版权由北京和观映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独家提供。

版权合作请联系marketing@hugoeast.com

附:和观选片会播客 从南法出发,漫谈「撩」的艺术

本期嘉宾:乔奔、bb安、八角、苏安、洋菓子、多多酱酱 收听地址://mp.weixin.qq.com/s/iG7CK4rTv5DZjKuQABrsIQ和观内部最不严肃的选片交流会,同事们轻松的下午茶唠嗑环节,从电影出发,与观点碰撞,打开文艺电影的盲盒。祝大家收听愉快!

收听指南

1. 疫情下的柏林,看到这部法式喜剧 2. 听说八月的巴黎不是法国人的巴黎 3. 纽约地铁搭讪,赚得一出精彩的戏剧 4. 乌镇深夜食堂,惊喜遇见同好 5. 异国留学,渴望用母语获得心安 6. 宝妈身份,打开新的话匣子 7. 被撩的窘境与撩的分寸:一种契约精神

短评

整部电影仿佛就是无数普通人的平凡生活的一个切片。故事会不加解释地展开,也会毫无预兆地戛然而止。里面的主人公们会为修车而苦恼,会为向老板请假而伤神,会为琐事情绪失控,然后又会支支吾吾地去道歉。很多细节明明既不推动情节,也缺乏戏剧冲突,却偏偏能传递出一种不设主旨、没有模具的真实质感。唯一不满意的就是这个轻浮油滑的译名,离谱得有点过分了。

7分钟前
  • 猪头妖怪
  • 推荐

布哈克,真正的探险精神。我深信,如果要拍摄一部属于我们时代的Indiana Jones,应该就是这种形态——启程前往未知之地,到树林中去、到无人造访的河岸边去、到风中去——发现什么呢?仅仅是早晨醒来,有人在河边弹吉他。见长评。

10分钟前
  • 折叠兔
  • 推荐

来南法度假的你没有想到会弄丢爱情,他没有想到会成为保姆,我没有想到会打扫厕所。他闻到的味道可能是我脚臭,你寻到的真爱可能是场闹剧,可是我们都不后悔拐进这个村子。虽然约炮未果,汽车爆胎,溪降时大打出手,酒吧里唱到烂醉,可夏天不就该穿着细田守的短袖,谎报祖母去世换一场无法预知的冒险。

14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Berlinale70th 22# 现在回忆起来,算是给我的柏林观影之旅画上了一个十分快乐的句号。轻体量的法式喜剧片,又愉悦又可爱。真正拍好性别和种族的喜剧的先决条件永远是,把他们每一个人当成复杂的人,不逃避也不固化。有些片段想起了月升王国,三个男孩的故事给我的心放了个假。

18分钟前
  • 世界已夷为碎片
  • 推荐

妹难撩,娃好带。以为是场刻骨铭心的爱情,其实只有炎炎夏日的叙事小品。白人小哥太好笑了,谁不喜欢猫系男孩呢!在想着会如何结尾的时候,电影就像电话中断了乒乓球比赛一样结束了。

20分钟前
  • 外苏
  • 推荐

B+/ 或许布哈克描述的并不是一种光洁常新的日常生活,而是一种日常生活中倏忽间裸露的褶皱。其中的生命力从来就不是自然而然的,而是类似《金银岛》里通过不断的空间穿梭(车内到车外,游泳池到溪水,帐篷内到河畔)得以迂回维系的。他一方面意识到这些貌似和谐的场景有其再生产机制,且随时有走向僵化的危机;但另一方面也热切地相信在这些孔隙中我们依然有跨越的希望。由此他镜头下的人物方才在轻盈中流露出几分踟蹰的凝重,让人无比亲近却又带有深重的阴影。

24分钟前
  • 寒枝雀静
  • 推荐

4.5 真的很好笑,个人感觉比段子过剩的《删除历史》要舒服很多。三条线相互交织,每个人物都非常有趣。很喜欢布哈克的幽默,但更重要的是很多不言自明的事情,是需要创作者非常细心敏感才能捕捉到微妙的情绪。他真的意识到,人与人之间的问题从来就不是显性的,不管是性别、种族还是阶级。

28分钟前
  • 圆圆(二次圆)
  • 推荐

拍度假/爱情轻喜剧我只服法国人。有侯麦的影子,但不聊哲学专注搞笑。今年第一部在影院乐开花的片子。/ SIFF第六场@大上海

29分钟前
  • sTill-Life
  • 推荐

看到最后为小哥鸣不平,贡献了车,时间,甚至还打了人,为两个素不相识的不甚好看的黑人哥们,这俩人一个河边遇到女神一个在宝妈床上醒来,小哥却在打扫厕所?!善良真的是最没用?!

34分钟前
  • pinkwine
  • 较差

何为奇遇?悸动和遗憾缺一不可。永远在叙事的尾端翻回来关照起始,令每一次谜底的揭晓都赋予谜面新的生机。类型的糅合毫不费力地打破了距离带来的陌生感,一切关于情境的入口都是敞开的,社会症结亦坦露在外,人物漫游式的即兴对白酝酿出香甜的气味,又很快消散在夏日的海风中不知所踪,仅留下略显苦涩的悠长余味。

36分钟前
  • 嘟嘟熊之父
  • 推荐

轻盈而欢脱的法式爱情喜剧。尽管是两位黑人男主(求学+打零工者)追女孩的故事,但身份与阶级议题却隐而不发。在南法的夏日郊游中,随缘偶遇与主动追逐间的微妙关系也彰显出来。写实长镜里的比试挑衅、争风吃醋和情意漫拥。山地骑行的你追我赶、峡谷跳水引发的打架围殴与夜间酒吧的双人唱舞场景都令人会心一笑。兜兜转转来来回回,穷追不舍急切探求却终于无奈落空,细水长流照看孩子反得以成就情缘。最后的结局既开放又恰到好处(很少看到在如此适切的时机收尾的电影,早一秒晚一刻都会有所欠缺):那边儿循声望见“塞壬”有了新的邂逅,这边儿一块睡醒温柔中伏着前路未知。(8.5/10)

39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推荐

真是可爱的幽默轻喜剧,三个人,一段假期,谁都没有达成期望,最终又各有所得,从明媚的南法带着被擦亮的心重返巴黎。7/10

40分钟前
  • 神仙鱼
  • 推荐

迷影显然是幻觉,着迷的明明是这种在电话中惨遭拒绝,脸色和夕阳余晖一同黯淡的时刻碰巧成为了电影。

42分钟前
  • BLTEmpanada
  • 力荐

评论都说像侯麦,但看下来觉得唯一跟侯麦相似的地方就是在法国(侯麦不知高到哪里去了好吗

47分钟前
  • Newman
  • 还行

小巧玲珑的天才之作,布哈克,2020年久违的清风,为什么?首先有旅程。内核几乎是霍克斯式的,关于几个灵魂人物之间的小旋风,一颗颗星星陆陆续续被卷入旅程中,而霎时间,又能有如小行星的弹射跳跃一般飞跃去更加忘我之地。电影是关于连结的,美妙的词句在字里行间透露出一种久违的责任心:冲撞着,但又对话着快乐着,正如其法语名:“全体上船”,平等的,自由的。

49分钟前
  • TWY
  • 力荐

汗,髮国肥宅穿了件细田守印花T恤。3.5

53分钟前
  • hvbn
  • 还行

3.5;对日常的捕捉非常迷人,不是每段感情都有始终,不是每段路程都有收获,在风和光里享受着当下的每一刻,伸手去触摸,闭眼去感知,无需抱歉,无需后悔,生活从来不会在某一节点断裂,它总会神奇地在梦境和现实的边缘接缝处再现——正如结尾他醒来,听到如海妖般的歌声,于是过往褪去,未来升起,我们都是在这样的流动中沉沉浮浮。

58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还行

#BerlinalePanorama 对年轻演员天性捕捉和把控,构建幽默情境非凡能力,且忠诚于日常而非某种前置的道德或者宗教。布哈克最缺就是多拍片。

59分钟前
  • Peter Cat
  • 推荐

我们所拥有的就是一场关于爱情的夏日纪事。寻情逐爱,犹如一场危险的溪降。

1小时前
  • 热带素描
  • 还行

近期看过最治愈电影。法国人太会拍喜剧了,轻松舒适又不三俗,对比香港喜剧片的“笑满香江”,法国片还多了一丝优雅,尺度拿捏得刚刚好。没有苦大仇深,也没想通过电影表达什么宏大主题,没想讽刺谁,也没想教育谁,尽管片中也涉及性别、种族、阶级问题,但导演显然意不在此。大家都没什么钱,却也没什么愁,成绩好也不一定要上商学院,打个零工就很快乐;在南法不用上班,所有人都在度假消夏,有邂逅就玩一玩,没邂逅去打扫打扫卫生也没什么。只有轻松从容的社会氛围,才能诞生出这样美好舒适的喜剧片。

1小时前
  • 惠子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