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

剧情片美国2021

主演:伊莎贝拉·弗尔曼艾米·福赛思Dilone乔纳森·切里凯特·德拉蒙德夏洛特·阿本Sage IrvineChantelle Bishop杰妮·罗斯Nikki DuvalEve Kanyo阿尔·贝恩斯坦Robert Ifedi大卫·格思里

导演:劳伦·哈达威

播放地址

剧照

新手 剧照 NO.1 新手 剧照 NO.2 新手 剧照 NO.3 新手 剧照 NO.4 新手 剧照 NO.5 新手 剧照 NO.6 新手 剧照 NO.13 新手 剧照 NO.14 新手 剧照 NO.15 新手 剧照 NO.16 新手 剧照 NO.17 新手 剧照 NO.18 新手 剧照 NO.19 新手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16 16:05

详细剧情

  艾历克斯·道尔是一个追求极致的大一新生,会为了考出更高分反复参加考试。在加入了学校的赛艇部之后,她不惜任何代价都要打败队友、进入专业队代表学校参加比赛的念头越发强烈,但与此同时,包括教练、女友在内的人担心着她的身体和精神状况。求胜心切的艾历克斯能成功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吗?

长篇影评

1 ) 努力也是一种天赋

第一次看全英文无字幕的一部剧,角色语速还超快,好在台词没有特别多,磕磕绊绊看完了,但也发现了原版的很多妙处,关于片中螃蟹、乌鸦的各种隐喻,如果是翻译过来,就少了很多难以言传的妙处。

一开始是被短视频平台上快讲电影的博主吸引的,播放量很高,点开评论,观点各异,有的人钦佩女主的努力和拼搏,更多的人似乎忌惮这样的偏执和极端,影片定位为惊悚片大概也是这个原因。

电影开头,教练问新手们为什么要来赛艇队,到女主发言的时候却被打断了,这也成了全片萦绕不去的一条线,明明学业有成,确非要在自己不擅长的领域死磕到底,到底是为了什么呢?全片到最后也没有说明这一点,女主仅仅是为了第一而去争第一,她如此的强大,却也是如此的自缚。

一万小时定律反复出现了两次,第一次是女主刚进新手队的第一天,还有一次是她在比赛中失利自责的时候。这本是叫人踏实努力的一句话,在女主这里确不起作用,这部片子里没有什么努力战胜天赋的鸡汤,有的只是对一个偏执狂的真实写照,身边的人会觉得你神经质,或许也会佩服你,但真的爱你的人最后却会被你的偏执深深刺痛。

两个学霸在台球厅里的这段励志对话,我认为是全片励志的内核。女主讲了她高中时如何通过努力赢得荣誉,战胜了讨厌的天赋者的故事。而年少时的鲜花和掌声,也成了把她困住的牢笼,死磕过,胜利了,就试图把这一理论套用到自己整个人生上,这是不理智的,也恰恰是女主脆弱,自尊低的反向体现。

但抛开剧情,我认为小T引用肯尼迪这段话本身没有问题,我们去做一件事情,不是因为它简单,而是因为它困难,对我们有挑战,那么成功之后,才能迎来铺天盖地的快感,没有低谷就不会有高潮,平淡如水还是大风大浪,各人皆有选择。

两人在浴室的这段争吵也是全剧的一个高潮,不得不说女主在这里演技炸裂。对她来说放松等同于了放纵,她无法放松,努力追求的东西不做到最好誓不罢休,我看到这里不禁在想,“做一件事就要做到最好”这种被说烂的理论真的就是对的吗?还有所谓的“劳逸结合”,世俗总有一套中庸的标准,但又回去钦佩那些追求极致的人,仔细想想,还挺可笑的。

我自己是个总是三分钟热度的俗人,现实中或许很难和女主这样的性格成为朋友,但我钦佩每一个不一样的灵魂。无论在世俗的标准下你是个什么样的人,每天过的如何,是否快乐是否幸福,是否自觉无愧于人生,只有一个人知道,也只有一个人真正在乎,那就是自己,也只有自己。

2 ) 她这种“反派”偏执狂,我爱了怕了

我爱偏执狂。 我怕偏执狂。 因为偏执的本质,是如何面对失败。 或者说是向你提问:如果告诉你努力了也大概率会失败,你会什么时候放弃呢? 所以,我喜欢偏执狂电影。 最著名的莫过是《黑天鹅》和《爆裂鼓手》。 《黑天鹅》其实是在问:成功就能让我变得可爱吗? 《爆裂鼓手》其实是在问:成功就能让我不再恨你吗? 大多数偏执狂,与其说是陷入某种狂热的执念,不如是说在等待梭哈之后一无所有的轻松。 今天聊一部没有《黑天鹅》那么高级,但视听非常漂亮、人物塑造非常饱满的偏执狂电影。

新手 The Novice

女导演劳伦·哈达威好看得不像是幕后人员。 她主要的职业身份是一位顶级音效师,负责过昆汀的《八恶人》、扎导的《正义联盟》、温子仁的《招魂》以及达米恩的《爆裂鼓手》的电影音效。 没想到首次自编自导,镜头语言不仅丰富华丽,且极具审美。 《新手》拍得完全不像是新手。 视听上,通过丰富的中近景切换、高对比度的构图,以及忽快忽慢的剪辑节奏,外加导演最拿手的音效设置,将女主偏执、狂热、扭曲而又孤独的情绪,营造得丝丝入扣。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画面,是一段划船运动的高潮和激烈床戏之间的蒙太奇,潮汐涌动,澎湃踊跃,是气息、动作和情绪的数倍叠加。 《新手》是一部女性电影,主演是好莱坞谢娜,因为《孤儿怨》而一战成名的演员伊莎贝拉·弗尔曼。 虽然刚刚跟大家见面的《孤儿怨2》差强人意,但她的演技至少是没有拖后腿。 此片,是为她量身定做的“小女主”电影,她也或多或少地沿用了惊悚片的演法。 她饰演一个长相一般、资质一般、家境一般的女大学生,为了赢得一些东西,而不要命的努力。 努力到让人讨厌的程度。 考试非要一遍一遍地做试卷,不到最后一分钟不交卷,老师等她一个人到最后一刻。 参加玩乐性质的赛艇社团,大部分人都是去混个学分,可她第一天就把自己练吐。 更甚者,连去酒吧喝酒、吊凯子,她也不服输,最终约到了一个活很差的渣男,只为证明自己是一个“有性魅力并且可以自主决定自己身体的女大学生”。 电影的上半部,导演着重塑造的就是这种笨拙、难看的努力。 是小镇做题家式的土土的努力。 是可以被称为无效内卷的努力。 18分钟那一段她拼命锻炼的光影设计很漂亮,虚幻,孤独,汗水。 她独自沉溺在汗水的海洋里空无一人,但一停下,却发现她其实置身于大家之中,只是其他人在一边锻炼一边嬉笑。 唯有她,不动声色地把自己练到差点休克。 这过分努力的情绪另一面是:紧绷感。 即使是跟她同样努力的天赋选手,即使是比她成绩还好的学霸,总有摸鱼、偷懒、插科打诨的轻松时刻。 但她没有。 坐在回去的训练车上,其他小伙伴都在聊八卦聊男友聊晚上去哪喝酒。 只有她,在小本本上温习教练说的话。 如果你觉得后面的故事是女主通过自己的努力,赢得了教练和队友的尊重,最终带大家拿到好成绩的话。 那你错得很离谱。 是的,她拒绝听教练说的“赛艇只是一项选修课,你真的不用这么在意”,坚持每天5点起床跟高级别的选手训练,直到把自己累趴下。 她甚至还专门选修了自己最惧怕的物理课,每天强攻。 可她要去的终点,不是大家以为的终点。 这种紧绷感也毫无保留地延伸到她的感情生活里。

如此种种,电影后面一点点累积起来的压力,让我甚至有点“如坐针毡”(褒义)。 我熟悉那种紧绷感,那种不讨喜、不体面、不放松的紧绷感。 看的过程中,我也在等待这根紧绷到极致的弦被拉断的时刻。 但导演最终的结局处理,却是举重若轻,和《黑天鹅》完全两个路数。 而一个隐藏的问题一直贯穿着故事文本的全过程:她为什么要这样? 传统运动励志故事里,无论是退役拳击手为了妻儿,或者是落魄赛车手为了尊严,动机总是故事燃情和悲壮的原动力。 但《新手》击中我的一点是,小镇姑娘身上这种让人惧怕的赢欲,没有什么明确具体动机——没有原生家庭的挫折,没有被唾弃被鄙视被忽视的经历。 或者说,这动机不值一提,隐藏在她拒人千里之外的沉默和孤独里。 这也正是我喜爱这个人物塑造的地方。 每一个看完电影的人,大约都会拿它和娜塔莉波特曼的《黑天鹅》做对比。 我想说,《新手》跟《黑天鹅》最大的区别是,后者是通过强大的心理构造,让观众进入到了女主角的心理绝境中。也就是说,观众和女主角是站在一起,并且深度共情的。 但《新手》的人物塑造的方向却是完全相反的——,导演先很勇敢地把女主塑造成一个讨厌的人,一个自不量力的人,一个并不热爱只是过于害怕失败的人,她毫无理由地投入到划船这项她完全没接触过的运动中,最大的动力只是我想赢。 没有像大多数此类电影一样,去包装上“热爱”、励志的外衣,更没有洒鸡汤说什么“输赢不重要,好好感受过程就够了”。 所以,导演一开始是把观众赶到了女主角的对立面,并且自始至终无意让观众去彻底共情、理解她。 因为在这个角色的内心里,无论是他人的理解乃至共情,都是不值一提的。 最后结局的夜晚赛艇大战拍得真是一颗赛艇啊,完全不是那种运动题材最终冲刺比赛的激情燃烧,而是充满紧迫感的暗黑、孤独和逼仄。 没有热爱的努力值得尊敬吗? 我只想自私地赢,可以吗?

3 ) 女主争强好胜, 结果自己跟自己较劲。

3星,作为体育题材,这个片子有些新意,也展示了不同视角。像女主这样争强好胜,勇于拼搏绝对是一个运动员的优点。 但如果过了头,就会让自己变得焦虑,压抑,甚至多疑猜忌的像个变态,女主为了压过别人,胜过所有人,更是变得偏执,倔强,令人厌恶, 被整个团队冷落排斥。 当她的胜利无人喝彩时, 跟她当初为了得到荣耀与称赞的初衷已经背道而驰,她的努力与坚持成了毫无意义的固执。成了自己折磨自己的病态行为,最后女主有所觉悟的退出了,退出一个团队,可能发现更大的天地,也更有机会宽容别人容纳别人的天赋,和接受自己的短处与缺点。人贵在有自知之明,认清定位就是善待自己,不要自己跟自己较劲。

4 ) 我亲爱的偏执狂

看完之后,仔细回想了一下情节,我倒想起了前段时间看过的另一部电影《第十一回》。我觉得这就好像是执着的两种表达,一种以偏执,一种以愚昧。只是偏执的最后放下了,而愚昧的尽管未觉醒,但却乐在其中。

执着真的能引导人觉醒或幸福吗?

一个人能把自己骗了是幸福的,因为只有自己相信,事情才有可能发生。从这个角度看剧中的女主是幸福的,她让自己相信一个所有人都知道,但是又都表现的不屑于知道的一个道理:努力就会有收获,并以此为人生信条。她清楚自己的目标,有自己的信念,并以此来激励自己的行动,而且愿意持之以恒。只有把自己练的倒地不起、双手流血这种倾向于自我虐待的境况,她才觉得这才是她自己。

过程非常痛苦。我觉得和身边的人比较,是人生痛苦程度比较高的事情。它会让你失去你所做事情的所有乐趣以及这件事情自身价值的最小化。因为再伟大的事情,如果落到只是为了证明自己别某个人更厉害,无论是自己,还是听众都会觉得特别low。而本剧女主的绝大多数痛苦的确都来源于此,这种痛苦也是最让我这种观众感同身受的。

真的,我真的能感受到那种与自己周围的人比较的痛苦。就是那种你加倍努力追赶,他却毫不费力碾压。你只能挤着笑容,去向他表示祝贺。这时嫉妒会油然而生,我特别不理解上帝为什么要创造出嫉妒——这种折麽人的情感。这种情感会让你失去自己,你的一切都在被对手掌控着,我想这是一种心魔。从这个角度看,我真的理解这部电影为什么标记的是一部惊悚片,因为一个被周围人比较而支配行为的人,就是在被自己心中的魔鬼驱使着在行动。

看着女主疯狂的抓头、割伤自己、失去自我、在别人面前装出一副乐观向上的样子、面对别人劝告的竭斯底里。我真的很心疼她,心疼到流眼泪。然后我有点分不清,我是心疼她,还是为自己感到可悲。

佛家讲:执迷不悟。

每次一说到这个成语,我就总能想到《盲探》里庄士敦的那句台词:心盲无明,会杀人的。看到女主最后雷雨过后,淡定的写上自己的成绩,然后擦掉黑板上自己的名字,潇洒的脱下校队队服背心,然后昂首阔步的走出来,我愿意相信她是放下了。

5 ) 希望更少的人走“偏执”的弯路

和《爆裂鼓手》、《黑天鹅》选题非常相似,三部电影都讲述了主人公偏执、强迫、过分追求完美而走向自我毁灭的故事。但与另外两部不同的地方在于,主角Alex Dall的这些强迫心理完全来源于自我,没有他人刻意施压。尽管所有人都劝她relax,告诉她已经做得很不错了,但她仍永不满足的强迫自己做到最好。 "Not because they are easy, but because they are hard" 被Dall奉为圭臬,她把所有的精力都花在挑战自己不擅长的事情上,并企图超越所有人。

从本质上讲,《新手》是一部关于心理的电影,刻画了一种极端完美主义下,当一个人被竞争胜利的渴望完全淹没自我的样子:为了成功而不惜一切代价,近乎自毁。这场内在的斗争的原动力,并非出于对事物本身的热爱,而是对赢得比赛的好胜心。揉皱的笔记本,潦草的字迹,脑海中不断重复的强迫性字句,无时无刻都体现着这是一个有严重强迫、偏执、焦虑、狂躁心理的人,其行为下潜藏的是一个极端自负却又极端自卑的人格。

自负体现在:我不允许任何人超过我,并不惜一切代价凌驾于他人之上。和我竞争的朋友是“背叛者”。Jamie在赢得seat race之后对她说:团队成员之间不需要相互喜欢,但需要相互尊重。然而Dall没有学会团队合作,也不认可其他人的努力,她只想着让自己站在最高处,好俯视一群她眼中的躲在自己舒适圈内、从未像她那样努力拼命过的人。她无法尊重队友实力,也势必不会成为团队内部可靠的合作者和贡献者,这对于团体运动而言,无疑是最忌讳的。

自卑又体现在:如果一件事情没做好,就会觉得一无是处。所以她总在挑战自己的弱项,好高骛远,痴迷排名、成绩,并将自己的价值评判标准建立在空洞的数字之上,而不是真实的自我。也因此,她其实是非常迷茫和脆弱的,因为她从未想过自己真正喜欢的是什么,不像Dani对天体物理的热爱是明确的。脱离名次,她会感受不到自己的价值所在。因此她不敢无视那些数字,否则她长久以来建立的自我价值体系将会瞬间崩塌。而当没有好成绩给她正向反馈时,唯有痛苦的感知,例如自残,能让她继续强迫自己痛苦地坚持下去,而这俨然成为了一种内耗,其结局走向的必然是自我毁灭。


Dall痴迷于挑战自己的弱项并超过对手来获取优越感。在阿德勒的《自卑与超越》一书中,个体心理学认为,人生的每个问题几乎都在围绕三大命题展开:职业、社会、两性。只要我们活着,就必然要和他人产生联系。个体是脆弱而受限的,因此我们要学会的是与人合作,学会如何1+1>2。孤立必将自取灭亡,无论是个体,还是集体,社会。那么,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每个人都在赋予人生属于自己的意义,并以此来感受世界。不论我们选择的人生意义有什么样的表现形式,都需要知道,“科学”的人生意义,是能与他人分享的意义,旨在对人类社会发生兴趣并与同伴合作、做出贡献。

而Dall为自己选择的人生意义,在于不断挑战自我极限,而这个目标,其实与他人无关。对于赛艇这项运动,她无法促成团队合作,也无意把自己塑造成可靠的合作伙伴。


Jamie和Dani这两个角色被塑造的非常立体,具备着Dall身上没有的特质,为原本简单的剧情增色不少。Jamie是一个很少掩饰内心想法,很大方很仗义也很cool的女生。曾把Dall当作朋友,会很主动自然地让同行的新手一起加入集体。相比之下Dall对于集体永远缺乏回应。她坦白自己一直是班级里的边缘人物,细想这其实这是她习惯性将他人拒之门外的结果,是她自己无形中“主动”被孤立。对于校队名额的竞争,Jamie有非常合理的理由——她非常需要奖学金。但Dall不理解,也不愿理解Jamie的难处,她的心里只有自己想当第一的目标。

Dani这个角色我真的很喜欢,她们的出柜感情线也让我看到了一丝Dall被救赎的可能。Dani也喜欢努力的人,欣赏Dall身上不服输的韧劲,但她有清晰的目标,对天体物理有着浓厚的兴趣,这份热爱是她坚持下去的动力。比起Dall的过分专注于野心和成就,Dani很好的弥补了Dall的关于人际交往的不足,并试图告诉她这些东西的重要性。但是面对唯一一个能看到她并且感知到她的痛苦的人,Dall还是没有接纳这些善意。她向Dani大吼道 "You don't understand me", Dani怎么会不理解她,只是她困在自我的世界里,不愿意理解Dani。

Jamie和Dani二者其实都是Dall需要学习的对象。在我看来,Dall是非常幸运的,身边的朋友、教练、伴侣,都是善良而友好的,愿意在她痛苦的时候,给她中肯的建议。但偏执的Dall沉溺于自我的认知世界,对他人的好言相劝无动于衷。有时候,外人无法改变一个人,也无法帮助那些不想帮助自己的人。

"Can you give yourself a break?"

"Just relax."

"You gotta know when to quit."

但这些建议被Dall断然拒绝。她脑海中只剩下如同咒语般反复的强迫性思维和执念。

很明显,导演带着批判的视角完成了Dall反面人物的塑造,有过类似经历的她曾说:“我在倒数着这一切结束的日子。它消耗了我的生命,因为我真的在逼迫自己。这部电影算是我的一种宣泄。”导演有意刻画Dall心理扭曲的惊悚感,但她又是善良的,给Dall身边安排了很多良师益友,像是在温柔地回看过去的自己,循循善诱。


诚然,通往成功的路径需要大量的训练、牺牲、汗水和泪水。但我们不能让无意义的努力来麻痹自己,为了努力而努力,无视自己真正需要关注的东西。要认识到,第一,不是所有艰难的路都值得走;第二,面对挑战,需要有所取舍;第三,不是所有的结果都只有成败两极;第四,合作下的竞争才能让自己走的更远。

影片结尾,所有人在雷声中暂停了比赛,只有Dall执意划到终点。那场比赛,就像她人生中经历的无数竞争,看似有众多对手你追我赶,其实只不过是自己和自己的对抗,一场孤独的,不被外界理解和看见的对抗。

一声惊雷,也许暗喻着一场重生。

影片结局是开放式的。她一个人默默回来,黑板上的比赛结果写了又擦,也许是觉得这个数字已经没有意义了,她终于决定quit。除此以外,无事发生。

Dall是否从这段经历得到了满足,无人知晓,无人理解,无人在意。

但这种开放的不确定性,也恰恰是未来无数的人生挑战中,我们需要面对、接纳、适应的结局。对自我的探索和不完美的改进是永无止境的,人无完人。所以,向目标前进的同时,别忘了沿途的风景,那里也有很多收获。


《新手》不像《黑天鹅》晦涩难懂,也不像《爆裂鼓手》令人战栗,但依旧让我难以释怀。因为我曾在无数经历过独木桥竞争的做题家、在严苛的内卷环境下成长的人身上看到过Dall的影子,包括我自己。

如果18岁之前的我看到这部电影一定会打满鸡血。那时的我很有目标和动力,但我也可以在前一秒觉得自己非常优秀,下一秒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我的确考上了如愿以偿的大学,然后用大学四年去重新建立自己的价值体系。回看过去的应试教育,我不知道怎么评价,我是既得利益者,但也是受害者。

分清“努力”和“偏执”的界限,希望更少的人走“偏执”的弯路。

6 ) 病态而扭曲,卷王之王非她莫属

万物皆可卷。

娜塔莉·波特曼曾用《黑天鹅》让外行人见识到芭蕾舞残酷的竞争法则;达米恩·查泽雷则用《爆裂鼓手》表现了乐队鼓手不为人知的辛酸内幕。

艺术圈尚且如此艰难,更不用靠身体吃饭的体育圈了。

聊到这个题材,好莱坞总是刻意的赋予各种正能量标签,一般涉及到运动元素,打破偏见迎难而上之类的陈词滥调总免不了一再提及。

今天要说的这部《新手》有点不太一样,它并没有走传统的鸡汤励志,反而告诉你内卷风潮下的运动员也可以丧心病狂得没边。

和《黑天鹅》《爆裂鼓手》一类同样反映人物“黑化”的影片相比,《新手》的整体的叙事节奏压迫感明显更足,开篇就呈现了一个略显病态的场景:

女主Dall正在参加一场随堂测试,她细心而焦虑地审视着眼前的考题,等到再次抬头,教师已经空无一人。并不是因为她疏于复习耽误了做题速度,而是因为她正在重复做一张试卷。

对,你没听错,她在考场把同样的考卷做了两遍!

为了放大主人公的焦虑情绪,导演劳伦·哈达威(同时也参与了本片剪辑,她上一份工作是《爆裂鼓手》的音效师)刻意增加了Dall低语的增益,并叠加环绕,形成了极度紊乱的磁场,让观众瞬间代入进女主不安定的心绪之中。

没有任何心理弧线描线,影片几乎一开始就让人物直接进入高压状态,通过一场随堂测试的戏,将Dall的人物特点和盘托出——

这是一个追求完美,且有着极度好胜欲的优等生。

参加就读高校的赛艇部,旁人因为各种现实理由进入(打入校队可获得奖学金),Dall的目的却非常“简单”,成为新人里成绩最好的那个人。

同梯次的Brill成为Dall晋级校队的最大威胁。出色的体格、同样不输Dall的优异表现,甚至性格上还更胜一筹的强势,让其被Dall视为竞争的潜在对手。

赛艇部的笑话成为了Dall挥之不去的心理阴影,那是一个关于螃蟹的梗,用来形容那些驾驭不了赛艇的笨拙新人。

尽管通过魔鬼式训练令Dall最终获得了进入校队的资格,但有关螃蟹的笑话仿佛一团阴云,即便在她小有所成也仍然挥之不去。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除了Dall天生对成绩近乎偏执的渴望(也可以说是一种病态的强迫症心理),也和她遭遇的打击有关。

和Brill双双入选校队的一天,训练前夕,Dall从Brill口中得知了一个颇具侮辱性的事实:一位即将退社的老队员为了享受假期,提前放弃了拉练资格,Dall这才有幸能顶替她成为一线队员。

之所以强调这个情报所具备的“侮辱性”,除了Brill作为先手提拔对象,成为早于Dall进入一线队的新人外,更在于是她亲自把这个消息传达给Dall。

作为暗地较劲的对手,这样的消息显然击垮了Dall的自尊。车上泪奔的那一幕,Brill对Dall的反应无动于衷,旁人却将Dall的不甘和委屈看得一清二楚。

和螃蟹的笑话起到互文作用的还有Dall所在校队用到的队徽—— 一只乌鸦,它仿佛是人物随后命运的写照。

果然,另一次对内竞争选拔中,Dall因为队友发挥不佳惜败给Brill,令好胜心切的Dall二度受挫。

当一个竞争欲极强的强迫症患者接连遭遇失败,对手的任何风吹草动都有可能被拿来大题小做。

一次很简单的互动,也可能被Dall歪曲为有人故意放水整自己。

相较《爆裂鼓手》《黑天鹅》一类将矛头主要指向外部的作品,《新手》在戏剧冲突上有着明显的内化色彩。外部刺激只是通往第一名的客观原因,真正导致Dall开启一发不可收拾的自戕式训练,主要还是来自她过分严苛的自我内驱。

同样能4.0的学分绩点,90分和100分都能换到同样结果,但倘若有人比Dall多拿到一分,她也会想办法在下次,或下下次,或下下下次中给扳回来。

Dall曾和好友分享过一段高中时期她通过努力踢下班里的第一名,以优秀毕业生身份站上颁奖台的经历,和好友预期的答案相悖,Dall这么做并不是为了什么荣誉,仅仅是因为它的难度让人望而生畏。

所以进入大学后,Dall才会一次又一次逼自己尝试不可能的任务:主修一门自己并不擅长的课程、在一场注定只能拿到C的考试中重复刷题、找一项冷门运动锻炼并努力做到最好……

能挑战自我之余顺带证明旁人的无能,对Dall这类人而言是非常理所当然的事,ta们早已习惯了成功,而不懂得接受失败。一旦竞争对手强大到足够和Dall之流平起平坐,她会很快因此把自己逼入绝境。

拯救的办法是再一次战胜对手,但失败就意味着在自责中进入恶性循环的攀比和自我毁灭。

一个人有多骄傲就会有多自卑,后来和好友的深度对话中,观众了解到了一个更真实、也更脆弱的Dall:此前有关高中的逆袭,除了她取得的成绩,所有的后续都是假的。没有掌声、没有喝彩,有的,只是一个人的狂欢。

过分好胜的心态不但让Dall交不到一个知心朋友,也让她的性格变得扭曲而分裂。从此,成绩成为了她的玩伴,追求更强不再是一种生活态度,而变成了必须完成的任务。

她哪里在享受过程,她分明是结果的奴隶。

赛艇队前辈曾告诫Dall,要她懂得放手。

那是一个同样被队友拖累,从而影响过自己成绩的“失败者”。自负心理作祟,Dall并没有吸取前辈的经验,选择和Brill在娱乐性质的比赛中单挑。她赢得了比赛,却也把全队得罪了干净。

有人说,这是一个关于独立女性自立自强的故事,也许她的手段不怎么招人待见,但一个自身强大的人不需要他人认可。

这样讲或许没错,但我猜即便最终战胜Brill的Dall也没有开心到哪里去,当终点只有她一个人经过,而参赛者最终只留下一人,名次、成绩这类惯常用来定义成功的词汇全都没了意义。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Dall或许赢得了比赛,实现了自我认可,但又在达成目标的同时,失去了世界。

撰文 | Zed

策划| 轻年力量

7 ) 卷,没有快乐与否,但我们有。

这部电影一言以蔽之就是:卷王和她不快乐的人生。话说,伊莎贝拉·弗尔曼真是很适合演psycho,小时候演的那部《孤儿怨》里的小女孩比《修女》还要瘆人。 去看了下评论,有的说主角道尔不为别人就为了让自己变强的姿态好赞,有的反驳道,难道电影不是在呼吁大家不要卷了吗!都卷成精神病了! 且不管电影本身什么立意,但道尔这个人物某些地方会让我感觉看到自己。比如,大家都知道我健身是很规律的,但其实我从小就非常讨厌运动——一个喜欢窝在家里画画和看书的人,怎么可能喜欢运动。但我从小体育,中考、大学里的考试,都是满分,就是卷自己卷出来的。中考那年,为了跑进满分的时限,每天早上6点起,先去练习完再去上课。比如,刚到日本读语言预科,老师说一般要花两年才能熟练掌握日语,我也卷,8个月后,老师就说我水平可以考大学了。比如,大学选课程,我总是选评分最严的教授的课上,而且抵死学分上线报课,所以毕业时我学分修两个学位也是超了的。就连现在打游戏,我也要打到白金才算完。所以很多人问我,你一个月怎么做到工作同时读这么多书,卷啊! 但是和道尔最大的不同,是她疯了,我没有。为什么?差别在于心态。道尔的确很卷,但心态也很差。不顺就崩不顺就崩,那你怎么能成为“艾尔登法王”~ 但她之所以心态这么差,最大的原因是她没有学会认可自己的努力,她并没有从自己的努力中获得成长和自信。 而这一现实的背后,是她卷的目的有误,她是为了打败别人而卷,所以这是个零和博弈,当然幸福感低。但是当你卷是为了挑战和提升自己,怎么都是开心的,而且你也能从周围那些同样努力的人身上获得鼓舞,当别人表现出色的时候,你不会吝惜为他们鼓掌,因为这是人家应得的。 卷,是个中性选择,决定它好与坏的,是我们自己看待它的方式。

短评

刚想到(几乎是今年最好的青春类电影)的《健听女孩》,才发现Amy Forsyth在两部中都有主演,未来可期;而Isabelle Fuhrman成功的演绎所创造的惊喜,也是本片得以成功的“钥匙”。作为体育题材,它不关于励志,也并非成长中的添缀;导演转而攫取了运动中的疯狂以及痛苦,有了另层意味。不过,剧情上做得没有太多“力气”的本片在拥有更杰出的抵达/也聚焦竞技体育的《蝶舞纳迪亚》与《坠雪少女》面前,自然是相形失色了。

8分钟前
  • 基瑞尔
  • 还行

高赞说什么“喜欢看到这样的女性,拼命地成长,不为家人不为孩子不为金钱,就是纯粹的要让自己更强!”有点脑子行么,这跟性别无关这他妈就是一个病态的追寻第一的卷王之王,让社会充满爱啊,别他妈卷了!!!

10分钟前
  • 推荐

打桌球的那场戏是最大亮/笑点。导演曾参与了《爆裂鼓手》的音效剪辑的工作,而这片在主题和音效上也确实有点那部作品的影子。不过导演/编剧虽然技法稍显稚嫩但野心不比达米恩·查泽雷小,这回她直接把女主的背景模糊化了:同类作品《黑天鹅》《爆裂鼓手》都很明确了主角是小时候的梦想/兴趣作为内在驱动力,而这里的女主是个用弱项挑战自己的固执分子,导致她那种求胜心更难让观众共情。本片成与败取决于女主的表演可信度,而好就好在曾经的《孤儿怨》小女孩这次交出了高分答卷,绝对是年度最佳表演之一(希望能提名奥斯卡,不过暂时前哨几乎没啥水花,可能性极低)。75

12分钟前
  • 长袜子
  • 推荐

真是从头intense到尾。还以为最后是鱼死网破,这个dark comedy的反套路结局还挺有意思。视听和表演是真好。

16分钟前
  • matchbox
  • 推荐

人生如此艰难了,为什么要把爱好的享受变成痛苦的比较?

20分钟前
  • season
  • 还行

我从没为一件事拼过全力,我觉得那种孤注一掷,破釜沉舟的感觉一定非常棒

22分钟前
  • Saer
  • 还行

没啥天赋就还是,享受其中吧。

27分钟前
  • 宅拾叁
  • 较差

请让这样的女性故事更多吧!不要再把女性只和子宫,婚恋和各种焦虑捆绑了。喜欢看到这样的女性,拼命地成长,不为家人不为孩子不为金钱,就是纯粹的要让自己更强!

32分钟前
  • momo
  • 推荐

揭示了主角近乎疯狂的心理焦虑的可怕一面和强大的一面,以实现目标为名的年轻女孩在外部环境背景下的身心压力。情节和表演的节奏持续走高,接近尾声时,结局的阴霾开始笼罩观众。

34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还行

放弃内卷,才是正途!

39分钟前
  • 房子里的灰犀牛
  • 还行

科学再也不是死死攥在男性手中的霸权,可教可学可掌握的「运动」技巧也「应当」是女性「运动员」脚下的特权。像《前程似锦的女孩》一样,这是一部「借力使力」利用自然规律「反理性中心主义」的女性主义作品。亦如《五个扑水的少年》对于「花式」游泳的误解那般,较比《坠雪少女》更进一步的女子赛艇《新手》也都误以为这项强调「两性同步」美的运动是「男性」贵族的专属。幸或不幸,一股潜藏在地下,经历「魔鬼」训练的暗流正套用自残公式力求证明这是男权社会对女性群体「根深蒂固」的偏见、歧视和压制。不仅如此,有《狼》心的女编导还以一种「会当凌绝顶」不服来战的姿态,用男性证明男子气概的方式鞭挞和嘲讽这种为追求和接近完美之圆而忽视自身缺陷,固步自封荒谬可笑的活塞式运动,且「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方式将自大狂们射过来的羞辱如数奉还。

42分钟前
  • Muto
  • 推荐

又名《女人也要对自己狠一点》

47分钟前
  • 寒狐传媒
  • 还行

莫名其妙

50分钟前
  • itsdesire
  • 较差

90分。每个人追求的东西不同,只要她自己觉得没问题,能够承受,愿意承受,那就不能算是心理有问题。谁都有不服输的一面,Dall将这一点发挥到了极致,让我们看到了另一种人生。

55分钟前
  • 宋懿
  • 力荐

看得我心有戚戚焉,很像曾经的女同学,每天努力学到凌晨三四点只能考第二,人家就有这个心劲儿想考第一,管其他人说什么废话。虽然我做不到,但对于学习过程中女主的焦虑和压力很能共情,这不是所谓卷不卷的问题。拍运动题材没有落入励志的窠臼,反而在类型片里面玩出了惊悚的花样,有点类似之前的黑天鹅,但完全内因驱动加上对体系的反思以及对主流的抗衡,向内延伸出广阔的情绪空间,从而对动机强度和心理过程做探讨。女主完全跳脱出之前的形象限制,配合本片表演上跨出一大步,个人很喜欢,算是年度小惊喜。

60分钟前
  • 胖丁桃
  • 推荐

节奏太慢了,九十分钟拍得像两个小时,换个导演拍可能会更好。

1小时前
  • 梦之安魂曲
  • 还行

天呐如这般的偏执狂……看得我全程都很紧张很担心会有什么情况发生,紧张值拉满。不过说来女主真的好适合演这类神经质的角色,这部片前几个关键词没有贴同性标签也是喜闻乐见,越来越多样的题材,而非仅仅是同性爱情片,这样的趋势真的很让人开心。

1小时前
  • 上世纪老人家
  • 推荐

不拿个奥斯卡最佳女主提名说不过去

1小时前
  • Alster Ann
  • 力荐

自卷之王ALEX DALL. 坚决抵制这种损人不利己的行为!可能女主“孤儿怨”滤镜太深,总觉着在看恐怖片。像我这种只想躺平的人真是无法理解这些self-motivated people,胜负欲过强的结局只能是导致自己变成神经病。

1小时前
  • ALIAS_ZY
  • 还行

but why?

1小时前
  • thefinNga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