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集没看大明白, Henry Drax 丢掉枪 想肉搏, 双手掐完全有能力死帕特里克·萨姆纳,打斗后面最后一刻, 帕特里克拿刀抵到Henry Drax脖子,这一刻就开始看不懂,Henry Drax是故意放水不想活了吗? 放下单手去摸帕特里克·萨姆纳的下面 。这完全脱离一个正常人思维 。。。。。。。。。。。。。。。。。。。。。。。。。。。
1
深信上帝的老船员奥托帮助我们发问。发现被鸡奸的小男孩死后,所有人都变得很困惑,怎么会有人在捕鲸船上去伤害一个地位这么小的男孩呢。
奥托说:
“困惑和愚昧只是人类自己而已。我们抱怨太冷,但是靠在火边又抱怨火太热,人类就是这么首鼠两端。”“最重要的问题,不能指望用语言来回答。文字就像玩具,可以掰弄也可以教育人,但是成年人应该放弃它们。”
医生回答,那我们就变得跟野兽一样了。
在化外之地,就好像数字到了负号以下,就好像现实变成了元宇宙,穷人住进了豪宅,所有谈话的条件都改变了。在这里是,上帝在哪里呢?公平正义在哪里?为什么作为爱尔兰人的我就注定要被英国人欺负,为什么在军队里陷害我,让我现在不名一文呢?为什么我现在染上了鸦片酊成了一个废人呢?医生一遍遍的问自己呀。
而奥托就像是唱那种水手歌的人:“纵使恶魔当道,我们也将其踏在脚下。” 不要问太多,不要思考太多,相信就行。即使就像最后的结局,他冻死,他的信仰也不动摇。
但对于我们喜欢的医生来说,他总是在思考,总是在反省,总是在后悔。有一种哈姆雷特式的迟疑。生活在一个第3集船长说的“太过邪恶的时代”。
人类文明对邪恶有免疫力吗?
2 第4集当然很绝,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禽兽的犯罪现场。他十分冷酷而无情的杀死了两个爱斯基摩人yaks。
我想到了李广,过去也成残忍的屠杀羌人800多。他用这个来解释自己为什么没有封侯,命运悲惨。但他没有什么忏悔心,也没有负疚感。
和这个恶魔一样,他们特别适合在野外生活。
其实杀人并不是人类最后的边界,你杀了人在人世间的处理可以是死刑或者是无期徒刑。而当你吃人或者乱伦的时候,在古代的所谓禽兽行的时候,你就一定会是死刑并被社会常年唾弃。
此片的男主角就是这样。吃人对他算是小事了,他早就跨过了人类社会的边界了。这片子的意义就在于此,我们亲眼目睹了这些东西。并且思考其中的意义。
什么是人性?
一下子变成了很难回答的问题。哪怕一个博学的学者,换了这样的语境,也发现很难加以形容。
话说回来,印度戒指明显变成了一种象征。
他让医生犯罪,也陷入了惩罚和规训。他让医生痛苦,也让医生自我放逐。当医生把他给出的时候,又招来了邪恶男1号的犯罪,恶魔杀死了两个爱斯基摩人。
人类会归罪于财宝。古人会说见利忘义。那样做了之后,我们的人性还剩下多少?
3
第5集他从熊的肚子里爬出来,很明显是一次重生。似乎超越了善与恶,为尼采书籍做了注脚一样。
爱斯基摩人把他当成了神,他们是bear believer。正像匈奴是eagle believer一样。“超越了熊的人,有超乎常人的力量,他们更贴近黑暗,更贴近原始,这会塑造出更好的猎手,至少他们是这么认为的。”
由BBC制作的《北海鲸梦》改编自伊恩·麦奎尔的同名获奖小说,用短短的五集描述了一场暗流汹涌的捕鲸活动。19世纪中叶,捕鲸业因为鲸油价格下滑,鲸鱼数量减少而开始没落。于是,业主联合船长打算刻意制造沉船事故骗保,却因为船上意外发生的一起谋杀案而阻碍连连。同时,声名狼藉患有鸦片瘾的前战地医生萨姆纳也登上船只,担任船上的医生,遇到了一个狡猾凶残的鱼叉手德拉克斯。萨纳姆看不惯德拉克斯的野蛮做派,却不知道德拉克斯早已经看上萨纳姆在印度战争中取得的赃物,两人必须在狭小的船舱和荒芜的北极冰原上互相竞争,挣扎求存。
自然与文明的对抗
这部阴郁黑暗的历史剧在尺度上可说是保留了BBC一贯的“适当暴露,残忍有余”。整部剧最令人感到不适的几个画面并不是船上谋杀案的发生,船员之间的暴力冲突,而是转向了另一个视角,即是人对自然的掠夺。船员们在极地上肆意残杀海豹,把皮剥下来后徒留上百只海豹的尸体点缀着雪地。当鲸鱼的鲜血染红了海洋时,众船员都发出兴奋的欢呼声,丝毫没有对自然的敬畏。然而,在沉船事故后,自然也以另一种方式报复船员。在冰天雪地下,众人缺少粮食,体温过低,开始陆续死亡,只有对自然仍存有一丝怜悯的萨姆纳,用一只北极熊的内脏和鲜血抱持体温,最后甚至像荒野猎人里的主角,钻进动物尸体中取暖。
在故事的后半段,萨姆纳逐渐在荒野之中开始放下文明社会的束缚和规则,学会和当地的爱斯基摩人一起狩猎。哪怕编剧画龙点睛地加入了一个传教士来感化主角,萨姆纳仍旧选择保留着自己的野性,执意用暴力来对抗德拉克斯和贪婪的船只业主。直到最终,整条故事的主线才终于明朗起来,这是一个反英雄的成长史,是萨姆纳试图用学识和文明求存,可在丑恶的人性和强大的资本力量摧残下,他选择拥抱了自然的野蛮和残忍。
失败的大魔王
作为本剧的反派代表,由科林·法瑞尔饰演的德拉克斯是一个纯粹的蛮人。他背信弃义,肆意残杀同僚,对待女人粗暴而无礼,却因为出色的捕猎技巧和力气受到船长赏识,甚至在故事中一直保持着力压主角的情况。这个角色所代表的,无非是资本家只需要劳动阶级的劳力和野蛮替他们干活。残酷的下层社会中,萨姆纳那种彬彬有礼在德拉克斯这种人面前只是自寻死路,而能伤害他们的不是世俗的权力和法律,是更邪恶,更强大的暴力。
但可惜的是,德拉克斯是个没有前史,没有背景的坏人,许多角色多次提起德拉克斯不是一个真正的恶魔,可下一秒,德拉克斯又会做出更加邪恶的事情。本剧的第一集开篇就引用了叔本华的名句:人间是炼狱,人是饱受折磨的灵魂也是作恶多端的魔鬼。但是在观众眼中,萨姆纳是饱受折磨的灵魂,德拉克斯才是作恶多端的魔鬼。虽然其余的小角色,如船长和大副都拥有以上两种特质,但德拉克斯完全就是纯粹的邪恶。他的暴力是毫无理由的,就像是一个打不死的小强一样,不断消耗观众的耐心,最终只呈现了一个扁平单一的形象。
旧瓶新装
近年来,BBC多用风格抑郁黑暗,题材大胆的短小精品剧来吸引观众目光,可《北》虽然有着名导和实力派演员的加持,却仍然不能让观众忽略那过时的主题。犹如《老人与海》一样硬汉和自然搏斗的壮丽过程,资本阶级和劳动阶级的博弈和拉扯,反英雄的悲情成长……这些主题早就在其他的英美剧集各种被拆分重构。导演大概也知道美丽的实地取景和超越电影水准的光影构图无法拉住观众的注意力,于是设置了各种悬疑情节和反转来吊足观众胃口。《北》的观影体验无疑是好的,在画面的精细和壮丽程度上甚至赢过近期的好莱坞大片,可惜为了强调文明和野蛮的极端对立,反而忽略了张弛有度的叙事节奏和角色的深度刻画。
《北海鲸梦》,BBC出品,改编自《纽约时报》头版畅销书,英国名导安德鲁·海格自编自导,剧组远赴北纬81°,在北极圈实景拍摄。科林法瑞尔还是那个演技派玉面小生。
这不像是一部英剧,而更像是一部史诗级的电影,缓缓地在极寒之地的雪域下挖掘出血腥的人性。
人间是炼狱;
人是饱受折磨的灵魂也是作恶多端的魔鬼。——叔本华
开篇即定下整部剧的基调,一艘充满阴谋的捕鲸船就是一座海上的小型炼狱。
一趟野蛮的捕鲸之旅,船员鱼龙混杂,沉船骗保,船员船长依次被害,浮冰求生,荒无人烟的北极让一群雄心壮志的捕鲸人不得不乖乖服从自然的安排。
这本是一次有去无回的单程旅行,英国工业革命盛行引发的资本积累,商人、渔民破坏自然规律,最终危及到自己的生命。“志愿者”号上,一善一恶,两位男主,他们和其他船员一样,都将捕鲸船视为陆地法外的庇护所,逃避过去,洗刷罪恶。广袤无垠的北极,磅礴而宏伟,显示着人类的渺小,两位男主使用自己的方法生存下来。
一场长达十几分钟的追击北极熊的镜头,面对绝境的孤注一掷,导演运用风雪交加的环境氛围,虚实交错的画面,不仅营造了北极的完整景观,更是体现男主寻找自我内心的挣扎。
圣诞夜的绝好选择,厚重而磅礴的巨作,你值得看。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小爷的五花肉(来自豆瓣)
1
想想用击打一只海豹的方式击打一个人的头颅。
在北海波里尼捕鲸,猎豹。为的是把一只只木箱子装满鲸酯,赚成千上万英镑。剩下的鲸鱼骨头还能给当时英国女人做成裙子(petticoat)。
对,你能看到这惊心动魄的《白鲸记》场面!简直比梅尔维尔还要激动人心,而且没有他那么唠里唠叨,啰里啰嗦。那北国风光,也让人非常带感的体验了一把,过足了瘾。光是听声轨就是一种享受,一种体验。
但不看到最后你不了解,这并非全剧的一切。他要讲人性有多黑暗。
击杀鲸鱼的最后一刀,如同在西班牙斗牛场中刺穿公牛的心脏。Drax绝对是全场捕鲸的总指挥,不管是说makeway, starboard and portside, heave 还是take easy,三条船都得听他的。
但这位大师的final kill,使天空中喷洒了七八米高的血水。在第2集就能看到这惊心动魄的场面。“一刀下去,鲸鱼的心脏里迅疾无比的喷出10~15加仑的血来。”(白鲸记)第13页也说。——格陵兰鲸就是有点迟钝,笨笨的。
但是最后,远远没有一个保险公司支付的12,000英镑,带来的刺激性大。当然也没有我们的主角萨姆纳医生,在1857年参加的德里大围攻战争来的过瘾。(所以一开始谈到Nicholason)
(查了一下1857年的德里大围攻啊,男主角萨姆纳医生是属于61团的,他们的装备就是:5th Column – Brigadier Longfield 61st Foot – 250 4th Punjab Infantry (Wilde's Rifles) – 450 Baluch Battalion (one "wing" only) – 300 Total – 1000)
萨姆纳医生还没有摆脱这一事件的阴影。这件事,与一个蓝宝石戒指,一个印度男孩,一个栽赃陷害的上司科尔滨有关。
(唱)“ Heave and haul and heave away”
“ Way, hay, roll and go”
“ Soon we will be dragging her Round by the horn”
“ Way, hay, roll and go”
“ You will wish to Christ that you'd never been born”
2
重看第1集,我发现巴克斯特大老板早就设好了局。知情人除了布朗利船长,卡文迪许大副外,德拉克斯也知情。(善良的琼斯二副不知情,原著中叫布莱克)
他们的一条小鲸船,从约克郡的Hull赫尔,一直驶向苏格兰的勒维克。Lerwick是挪威语石灰湾的意思。我们看到了满头花白的大老板,却不知道人心的恶毒没有比他更甚的了。一切都应在第5集上。
我们的萨姆纳医生受过良好的教育,分析能力强,在舱室中读着荷马史诗。既不能说他有崇高的道德感,也不能说他是卑微的。他就像我们,不带偏见,时刻面对这一切。经过1857年德里一役,他耻辱的被开除军籍了cashiered, No pension, out on his ear,自己的父母被斑疹伤寒这种病害死了,他的保护人威廉.哈勃也因酗酒而死,他失去了一切庇护。
——看完全剧你才能明白,其实电影塑造了一个“爱尔兰的边缘人”形象。纵使有一身才学,却不为英格兰主流社会所容,只能屈沉下僚。
巧的是,两个主要演员也都是爱尔兰的。
(唱)“ We'd be all right, if the wind was in our sails”
“ And we'll all hang on behind”
除了对自己现状的耻辱感,他还有一个大弱点,就是在印度染上了鸦片瘾,必须经常吞饮鸦片酊(laudanum, 47% alcohol: poison)。电影一开头,我们就看到他和酒一块喝了下去,然后写了会儿日记就睡着了。此后他也会一直并且经常抱着这个小瓶子。就像一个冻透了的人围着火取暖一样。——其实就是当年他在61团的上司科尔宾,命令他和其他三个医生一起去抢财宝,被叛军发现后枪杀,只有他一个幸存。科尔宾因为没有给他提供庇护,却给他一瓶一模一样的鸦片酊。从此他交上了新朋友。
“啊啊”——他在猎海豹的时候跳跃断裂的冰层,一下子进了冰寒刺骨的水中。那个比吸鸦片还爽还过瘾,还让人清醒。“救命,救命”,他心里喊着。内心的绝望感,油然而生。 我就喜欢这样的感觉。史书记载,挪威国王阿尔弗雷德在公元890年,一次就宰杀了60头海豹。
“ (唱) Oh, a drop of Nelson's blood wouldn't do us any harm”
“ And we'll all hang on behind”
" And we'll roll the old chariot along" " And we'll roll the old chariot along"
“ And we'll all hang on behind”
话说回头,这本书最大的卖点就是如何设局。让保险公司在不起疑的情况下,把钱交给沉船的公司,也就是巴克斯特大老板。
第3集开头说的很清楚,看来船长们都了解这种潜规则。“要找个好地方,让船沉的很真实(well nipped)。在厚冰层之间选一条好路线,让风能够把浮冰吹到沉船的身上。” 还有一点是我的总结,就是救援的船不能来的太早,要不然也会引起保险公司的怀疑。这就麻烦了。因为戏就容易演得不像,就会有更多的知情者。
其实小说在一开头就说了,这个时代正好是转型的时代,煤气船已经成为主流,想到哪里去补鲸鱼都可以。鲸鱼油也不那么畅销了,因为大家用煤气油更多更便宜,所以当时的人在走下坡路。
3
电影的音乐和音效绝对是一种享受。一种存在感的体验。鲸鱼鸣叫的声音就好像是上帝的回应,怪异而美丽。
“ If the devil's in the way then we'll roll it over him”
“ And we'll all hang on behind” 但更大的享受是看到最后一集。电影让人产生出一种超越善与恶的思想。 Beyond good and evil.
因为巴克斯特的阴谋,准备在赫尔杀掉萨姆纳医生。没想到萨姆纳医生逆袭了,既杀掉了大魔鬼Drax,最后也杀掉了巴克斯的大老板。
如果把全片看成一部道德剧的话,这到底算是善还是恶?
他们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要听从圣经的教诲,不要学习该隐杀弟,该隐是最大的邪恶,我们要遵守十诫。潜意识里我们全是这些东西。
但主角经历了生与死的考验,当一只北极熊莫名其妙的回来受死 救了他的时候,他钻到北极熊的身体里面去了,最后又被传教士救了的时候。他当时说:“我觉得这世上没什么东西值得学习。”他欣赏爱斯基摩人,顺从自然法则,不强求改变,自然而然的活着。
所以他最后也自然而燃的杀了两个大恶人。到柏林过上了富足的生活。
到底什么是善与恶? 4
taxidermist就是一开始的药铺老板,他是一个最好的标本制作师,stuffed many animals.他的作品到了最后一集才出现,大家又回到了Hull港,就是那个北极熊标本,pose很赞。他还说baxter船长手很紧,tight fisted.
船长的原计划是从巴芬湾北上向西进兰开斯特海峡,然后在那里碰瓷伪造事故沉船以骗保,之所以进兰开斯特海峡是因为一般捕鲸船不会跑到那么深的区域(捕鲸船通常在戴维斯海峡和巴芬湾区域活动,其实气候严峻的时候这片区域一样结冻得厉害,广阔的北极浮冰流足以困死再坚固的捕鲸船,19世纪里这类灾难例子并不乏见),这样可以避人耳目,事先打好招呼的黑斯廷斯号也会在那接应,剧里还提到一个原因是那里冰多,危险,容易碰瓷,其实气候好的时候夏季的兰开斯特海峡也畅通无阻的,气候不好的时候巴芬湾南下到戴维斯海峡这一带也很危险。为了避免木匠多事(修船)所以要除去这个潜在麻烦。
然后搞事的如愿以偿beset in the ice,并且把船搞沉了,我估摸他们进得不太深,正常年景兰开斯特海峡在秋季(9-10月)结冻,在这时节捕鲸船不可能再跑进去了,除非准备在里头找个安全港越冬,所以把船搞沉这时候大概是9-10月。黑斯廷斯号因为风暴紧急撤走(碰到风暴,船只要么呆在避风的安全港,要么撤往开放海域,在遍布浮冰和冰山的海域遭遇风暴要么搁浅,要么被吹到冰山上撞得粉身碎骨),从浮冰上冻僵的遗体来看黑斯廷斯号很可能已经遇难了,所以接应的船只不存在了。现在主角一行手里有一部分补给,人数并不多,大概不到10人,有捕鲸艇,海峡也还没完全封冻,他们可以往外(往东)划船,沿着陆地海岸线边缘走,可以抵达巴芬湾,在那里兴许还能碰到还没返航的捕鲸船,或者在巴芬岛的因纽特人部落那里托庇,越往外获得救助的可能性越大。如果不走,那么就要赶紧上陆地寻找避风的越冬点,造雪屋,同时打猎囤食物。然而主角团一行人的做法是不造雪屋,打猎也懒散,基本依靠捕鲸船上原有的有限补给,还把宝贵的捕鲸艇给劈了烧柴火取暖(就问你们就算口粮充足熬过了漫长的冬季——兰开斯特海峡结冻会从10月份持续到次年7-8月份,之后里面船才出得来,外面船才进得去——你们靠什么交通工具出海峡?总不能等着外面的搜救船只进来派人登陆找你们吧?即使有搜救队伍,根本不知道你们下落也很难找到一小撮人啊,这是自绝退路),并且从头到尾打算用一顶帐篷在极区越冬,也是神奇了,抗寒的北极土著居民也只会在春夏季用帐篷……
关于柯林同学的反派君,他的选择倒是正常的,抢了因纽特人的小艇和御寒的毛皮外套,小艇上应该也有补给,然后他可以划着小艇一直向东,沿陆地海岸线走,赶在完全封冻前应该能进巴芬湾(他们肯定没有进入兰开斯特海峡太深,因为没必要,又不是《极地恶灵》里那样探险队要去找航道,btw《极地恶灵》的主角们走的也是兰开斯特海峡路线,第一年在比奇岛越冬,第二年9月在皮尔海峡陷入冰困。兰开斯特海峡地图我特别熟,看过无数遍,这条海峡地图上有时也写作巴罗海峡,以英国海军部的巴罗爵士命名)。再者在19世纪末期兰开斯特海峡那片地图已经很详细了,尤其是通往巴芬湾出口那片,有什么海湾水道都很清楚,有经验的捕鲸人应该挺熟的。
四集看完,感觉还行,但也并没有什么特别出彩之处,包括人物刻画,无论医生主角还是柯林的反派鱼叉手,柯林扮演的这个行为粗鄙、思想也丝毫谈不上精细、冲动就干、干了后也懒得多想why的反派是个天然的恶人,这种恶人并不需要北极这种极端环境来造就(反观《极地恶灵》里的反派Hicky就比较复杂和有演变、递进、异化层次),我对这种没什么思想深度的反派其实毫无兴趣,所以柯林的反派目前没有任何吸引我之处,我选择看这个剧本来也只是因为题材,因为故事发生在北极。从角色而言全员无感,可能对老Otto好感最强。此剧两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场景是血腥的捕杀海豹和捕鲸场景。第4集末尾的熊腹取暖我总觉得在哪本小说里看过。
跟同样由AMC出品的《极地恶灵》比的话,我觉得差挺多的,尤其在人物刻画方面,《极地恶灵》里的角色比这部多了很多(当然篇幅也长了一倍),但是无论舰长主角、冰区引航员布兰奇、医生古德瑟、舰长贴身侍从乔普森等等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被他们的命运牵动情绪,而且无论环境多恶劣极端(船只陷入长期冰困、坏血病、铅中毒、内讧哗变),人的善(舰长的明智、布兰奇的勇敢与自我牺牲、古德瑟的仁爱、乔普森的忠诚)依然在其中闪光,仿佛风雨飘摇中的一点烛火,予人希望。反观这部,就没有哪个角色能激起我强烈的情绪(就是剧中他们死了活了我都不care的)。医生和用梦境预言的老Otto算是其中相对最好的,其他人要么坏得毫无趣味性,要么单纯背景板,要么谈不上极端邪恶但却愚蠢(愚蠢是最大的恶……船长和大副都蠢)。(之所以拿《极地恶灵》来比,是因为讨论区有人说《极地恶灵》不如这部,其实两部剧的硬件包括表演都挺扎实的,就是本剧剧情……对我而言过于简单了:)
8.21看完第五集补充两点:
1、Drax之恶与船主之恶的对照。Drax是野蛮之恶(野蛮此处无贬义,是一种客观描述,就是指行为更偏向人的动物本能,受动物性驱使,较少或不具有理性思考的过程),他作恶没有预谋和精打细算,往往是一时兴起(杀cabin boy和两名因纽特人,以及开头杀酒馆里的嫖客抢劫,这些人他没有非杀不可的理由)或形势所迫的当下反应(打伤船长和杀大副),最后去杀Sumner也是受了船主唆使煽动。而策划沉船骗保又企图杀人灭口的船主则是文明社会里衣冠楚楚的罪恶。野蛮本身不等于恶,文明本身也不等于恶,但它们中也都存在恶。
2、传教士与医生关于因纽特人是否该“教化”的讨论。传教士如果不为教化的目的就不会特意跑去冰雪莽荒之地与土著居民为伍了,而医生则显然并不认为被教化被纳入文明世界比之土著居民原先的生存状态是一种“进步”,这自然是受到他自身经验影响,他在印度在军队的遭际和在这艘船上的遭际,都是文明世界带给他的,跟被认为野蛮的北极土著居民毫无关系。
前些时候读19世纪英国皇家海军极地探险家的报告时这个议题频繁碰到。爱德华·帕里爵士的1821-23年北极探险报告里大篇幅讲到了他们跟当地因纽特人的交往。虽然西方探险者对于北极土著居民总抱有一种“师长式的教化”心态(想教育他们,让他们学习西方的文明,甚至产生把他们带到欧洲社会里这种想法),但是帕里的远征里以及后来罗斯叔侄的1829-33年胜利号远征里,他们与土著居民之间那种相互喜爱、帮助互利和融洽和睦的关系,还是打动人和感到有趣的。帕里笔下的土著居民不是混同的,面目模糊的,他们有各自的名字,有不同的个性,有人喜欢画画,有人对音乐别具天赋,有人貌陋但心肠和善,帕里的描绘让你相信,他和他的同僚们是意识到尽管两个民族外表上迥然而异,但实质上也许并无太大差异(这已经是相当开放的观念了)。1829-33年胜利号远征报告里同样耗费大篇幅讲述探险队越冬地附近布西亚·菲利克斯地区的因纽特人部落。到了1836年1-8月份詹姆斯·罗斯舰长带领的捕鲸船救援任务的报告里,已经很详细地记录了巴芬岛的因纽特人族群分布和传教情况,有多少传教士多少聚居区,每个聚居区人口数量和增长率(报告得出的结论是:传教士的到来和工作、建立社区促进了当地的因纽特人人口增长,因为不同的因纽特部落有不同的习俗,比如布西亚地区的因纽特部落爱护儿童,而巴芬岛的因纽特部落却不会接济失去男性劳动力的家庭,任由孤儿寡母挨饿衰弱,这是制约人口增长的因素之一,传教士到来后通过教育使他们意识到这样做是错误的,他们不再遗弃失去配偶的寡妇和她的孩子)。《北海鲸梦》里这位传教士正是身在巴芬岛,巴芬岛位于巴芬湾西岸,兰开斯特海峡南面,有许多捕鲸船和海军舰只往来,是西方传教士较容易抵达的北极区域。
第5集里有Sumner医生受邀跟随因纽特人捕猎队伍外出捕猎的镜头,是在冬季极夜来临前,差不多10-11月份这段时间。我没看过原著,不清楚原著中人物活动的精确时间点,只能按自己读书而得的认知去推断。他们应该身处巴芬岛北部,因为是在兰开斯特海峡凿沉船只的,但又肯定不会进入海峡太深,所以大概是在“海军委员会湾”(Navy Board Inlet)那附近,再往西去有一个“海军部湾”,再往西去就是著名的摄政王湾了。我倒是比较喜欢看电视剧里这些类似探索与发现频道的镜头,这也是我会去阅读19世纪极地探险报告的原因,因为真是有许多有趣的细节。前面的剧情里他们在岸上扎营时跟两名因纽特人以物易物讨价还价,Sumner用一枚金戒指跟年长的因纽特人换取了让年轻那个留在他们营地“充当人质”,以免因纽特人赶在水道结冻前离开后就不会再回来给他们提供食物,现实里帕里爵士曾用一把刀子向一位父亲“买了他儿子”,出于试验用意,想试探因纽特人对与子女分离作何应对,而父亲高兴地答应了这笔交易,儿子也开开心心回去收拾微薄的个人物品,并且在一开始开开心心地帮忙拉雪橇干活,但在发现了探险者的真正用意之后,他的积极性就渐渐冷却了,最后趁人不注意溜走了:)帕里的书里记载了不少这个名叫Toolooak的因纽特小伙的故事,就很好笑。帕里也曾问他要不要跟他们去欧洲(并不期待小伙会答应),小伙断然拒绝说No,并解释说他不想离开自己的父母。
以下截图来自帕里的1821-23年北极探险报告,提到了他“买孩子”的细节,在这上面的一大段里,帕里对当地因纽特人评价很高,说他们“possessed, in no ordinary degree, the quality of honesty”,“their whole behavior was in the highest degree orderly, respectful and good-humoured”。
上图橘色圈圈里的Mr.Crozier就是《极地恶灵》的主角Francis Crozier舰长,此时他只是个20出头的小伙,还是个midshipman,这是他第一次参加北极探险。
这部剧在我这里观感不如《极地恶灵》,但我对《极地恶灵》也有诸多不满意,《极地恶灵》那部剧受益于近年的水下考古发现,道具做得很扎实,服化和表演、摄影、氛围也都好,硬件底子在那里了,虽然本子一般,但底子决定了质感。虽然但是,仍希望这类极地历史题材能多多地拍剧啊,多多益善!
我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没有养肥就开始看,然后看了一集就只能苦等。
冷峻,粗粝,狂野,有力。仿佛是杰克·伦敦死而复生。
陪伴了我这一周的剧,每晚一集前三集最好,后三集一般那个皮囊里的青年终于有一个大主角作品了,科林也演了一个独特的角色最后的船东属实是情商低,在那时有一千种保命的办法,何必作死。。。
7/10。海格尝试将反戏剧的私人叙事与极端环境的悬疑风格达成某种平衡,这在充满情感波动的镜头语言中甚为突出,萨纳姆医生的日记体旁白和捕鲸船摩擦冰原的响动、海豹的嘶哑声,描摹出个体深刻的灵魂挣扎,萨纳姆受到文明与野蛮的二重压迫,军官仰仗权力将搜刮财宝导致同僚死亡的错误归咎于他,被名誉社会边缘化的萨纳姆在情感上也边缘化,和印度男孩相依的一个深焦镜头里,前景的萨纳姆神志不清,后景虚焦刻意制造了视觉隔阂,随着闯入的士兵射杀男孩,萨纳姆痛苦醒来;达拉克斯是利益剥夺了人性的野蛮人,黑夜街道上的抢劫和甲板木桶里的船童尸体,冷酷的谋杀夹杂了贵族策划沉船事件的骗保阴谋,揭破了人与死亡、权势和利益的冲突,当遭遇恶劣天气的萨纳姆与白熊的生死之战拉开帷幕,人影叠化、构图失衡的大远景震撼人心,预示着人性与兽性的生存决战。
随着剧情深入,干瘪的叙事和过于克制的冲突使得这个本应精彩纷呈的故事愈发显得无趣乏味,终于熬完了。近年来,整个世界的影视水平都在滑坡,佳作难寻。7.0
3.5吧,各方面都不如《极地恶灵》,写的观后感见讨论区《兰开斯特海峡》
杀海豹的画面确实会让人心理不适
应该和纪录片《利维坦》一起看。我所见的最好的涉及捕鱼的片子,比CC那部烂怂《和约翰一起钓鱼》好太多。
本来想说科林法瑞尔终于演了个恶鬼,但其实最感叹的是,我们是不是经常像医生,被困于所谓良心,人生处处错误选择,处处倒霉,期望自己获得奇迹,有勇气拿起枪,冲进冰原尾随大熊改变命运,但其实,我们大多数人就是志愿者号上的倒霉蛋,各种为他人数钱的死。
天啊是我的年度最佳 本来就很喜欢原作字里行间溢出来那股咸腥海风味 科林+海格聚聚的组合更是踩在我性癖上蹦迪 糙汉和疯子的血腥浪漫 第一集最后冰原上的黄昏美得要死 #我永远喜欢安德鲁海格
科林·法瑞尔神了
阴郁生猛黑暗是我的菜。众演员的演技无可挑剔,尤其是科林法瑞尔,演活了一头狡猾狂暴嗜血的野兽,充满力量,太性感太生动。PS最后的结局在原著的基础上稍作改动,Cook大魔王又赢(威武)了一次~~
原作太适合影视化了,事实证明安德鲁·海格对这种故事性较强的剧本也可以完美驾驭,文本本身的深度+恰到好处的删编,再加上导演招牌的镜头语言以及对光影神乎其技的运用,还有南极实摄+走心的服化美术,综合作用下作品质感蹭蹭往上蹿。
为了把身高175的科林法瑞尔拍成195的感觉,主角173,船长168,真是用心了~
一口良好教育换来的纯正口音掩盖不住出生的卑微,一个虚荣又勉强的故事骗不过除了自己以外的任何人。在特权的世界你是任人鱼肉的乡巴佬,在乡巴佬的世界你是不入流又极端可疑的体面人。一点聪明leads you nowhere,你的道德leads you nowhere,令你饱受折辱的所谓上流社会下被踩踏的人们中,一样以强凌弱以众暴寡。也许这本就是一个失序的世界,每个人都遵循自己的规则,words are just words.一个美好的世界,一定不是所谓善恶分明、泯灭恶欲,而是有足够的体量去包络人性之恶,使之不至于显露皮表,让悲惨和绝望横行于世。和《极地恶灵》诸多相似,强烈的毁灭气质。发现BBC似乎拍充满阶级仇恨的东西就会少很多风格鲜明的英式扭捏,诡异,,,斯维登伯格真是善良海员的好朋友
现在看部剧发现调色不滥用青色已经感觉谢天谢地了,我都青色过敏了。一集后始终没动力再补,放弃
冰洋渔船上的诡计阴谋和蛮荒极地下的残暴人性,柯林法瑞尔的人形恶魔再深入塑造下就更好了
骗局,谋杀,诡计,绝境,重生,《北海鲸梦》的译名太文艺了,应该叫《北海杀戮》,或者《血腥北海》。
不精彩!画面黑漆漆,对白过多,唠唠叨叨,剧情节奏很单薄,很温宏大的捕鲸出海气势欠缺。失望败笔之作。
个人认为BBC能拍摄出这么有意境北海的景色,这是那些国产的世界第一美颜滤镜的流量电视剧所无法达到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