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霧風誌,欢迎关注)
由申渊植导演,徐玄振、安圣基主演的电影《仙后座》,是一个非常特别的题材,关于年轻人患上“痴呆症”的故事。
讲述一位30多岁的年轻律师朴秀珍,被诊断为阿尔茨海默症,她逐渐丧失记忆与生活自理能力,甚至忘记了自己的女儿智娜。
在秀珍的成长过程中常年缺席的父亲朴仁宇,决定陪伴在生病的女儿身边,然而,照顾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的生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这部电影的节奏不急不缓,沉稳但不平淡,在灰暗与悲伤的基调中透出平静的温情,如同黑夜中最闪亮的仙后座,为丧失方向之人指引回家的路。
看了电影才知道,被大众熟知的“老年痴呆症”,即阿尔茨海默症,原来并不是只有老年人才会得,年轻人也有可能患病。65岁以前发病者,称为“早老性痴呆”。
影片一开始,秀珍在黑暗的家中给爸爸打电话,惊慌地说着女儿智娜不见了,找不到女儿的紧张气氛一下被调动起来。
虽然只是一个小插曲,却是秀珍记忆错乱初现端倪的证明,为后面发病埋下伏笔。
秀珍的症状越来越明显,不仅记忆丧失,认知能力也在急速下降中。
她忘记车停在哪里、明明把女儿送到机场了却完全不记得、家门密码一直输错、穿着睡裙就去上班、开着车在路上转圈迷路、想不起“一叫就会来”的东西叫做出租车······
秀珍也想不起女儿去美国的事,后来干脆想不起女儿是谁了······
上面的镜头一明一暗,以墙为交界处把画面分割成两半,强化了两人完全不同的处境,阳光好像正在“清除”秀珍的记忆,她变得模糊而空白,而爸爸则深深陷入了沉重的现实。
在这种情况下,秀珍的律师工作也无法正常继续了,正好遇上以前签下的合同在法律上出了问题,秀珍需要在法庭上证明自己的病情不具备签署有效合同的能力。
但是,病情愈发严重的秀珍,在法庭上尿失禁了······各种层面上,这都是一次“社会性死亡”,作为律师,也作为人的尊严,在这一刻崩溃。
爸爸为了秀珍,参加了阿尔茨海默症家属互助团体,工作人员一开始自然而然地问爸爸:“患者是您的母亲还是您的夫人?”
甚至后来父女俩一起参加活动时还被误会,别人以为爸爸才是患者。
这一段镜头缓缓推近,随着爸爸的自述,镜头由中景慢慢变为近景,是一种心理上的接近,能够让观众共情人物的内心。
爸爸沉静地道出了自己长达30年的缺席,因为在海外工作,没能看着秀珍成长。朴实无华的一段台词,却十分有力,令人心痛。
对于女儿的消息,他用了三次“是这样吗”,这个重复表达了他对自己“置身事外”、总是缺席的愧疚,对于女儿的人生他并没有参与感,只是一直在接收消息。
爸爸的情感就像他的语气一样,总是克制收敛的,片中秀珍的感情是大起大落,释放感情,也流了很多泪,可是爸爸却几乎没有大哭的戏码。
徐玄振演员的爆发性非常强劲,安圣基演员的表演是表面波澜不惊,但是能感受到隐藏其中的力量。两个人一放一收,张弛有度的配合,也是这部电影的加分项。
爸爸始终带着愧疚、还债的心理,任劳任怨地照顾“重新变成小孩子”的秀珍。
关于爸爸所说的“还债”,结合这对父女的关系,我有个微妙又有点悲伤的理解——
30几年来一直在远处接收消息而没有真正参与过“育儿”的爸爸,却意外地,在成年的女儿“退化”成小孩子之际,迎来了像“新生儿一般的育儿时光”。生活起居一点一滴都要照料,要帮她穿纸尿裤,还要阻止她吃纸,就像对待几个月大的新生儿那样。
“但是因为有秀珍在,爸爸才是有女儿的。”看似温情的台词背后,也可以看作是因为秀珍,爸爸才成为了真正的爸爸,只是晚了30几年······
残酷的是秀珍并不是几个月大的孩子,她是30几岁的成年女性,因此有很多不便的地方。
一次秀珍失禁弄湿了裤子,爸爸想帮她换干净的裤子,但秀珍感到抗拒,然后激烈地反抗,最后被打了一巴掌。爸爸意识到问题之后,开始教秀珍表达如何拒绝。
影片不仅描述秀珍作为患者的痛苦和逐渐丧失能力的过程,在秀珍失去了个人意志之后,影片将关怀地目光自然地转向了患者的监护人,需要照顾患者到死的家人们,也一样生活在地狱中。
一直照顾痴呆母亲的男人常常亲切地帮忙,在秀珍引起骚乱时,帮助她解围,对大家说着要理解病患,在送走母亲之后他仍在疗养院当护工,帮助秀珍的日常,感觉是个善良的人,但某一天他看着年轻漂亮的秀珍动了坏心思······
影片的另一条线是秀珍和女儿智娜,秀珍曾是个强势又严厉的妈妈,同时也很爱智娜。智娜临去美国之前,对秀珍说她在小公园里藏了一个礼物,还做了标记。
可是秀珍因为病情恶化,完全忘记了这件事,却在什么都不记得的情况下发现了智娜的礼物,并带回了家,看着写着“妈妈我们每天都和解吧”的纸条,秀珍并不知道那是写给自己的。
她最后一次和智娜视频通话时,已经认不出女儿了,但是还能唱出智娜曾经教她的仙后座之歌。
即使失去了记忆也不会断掉的亲人的羁绊,就像“仙后座”的指引,不知道方向也没关系,总能回到家的。
电影还是给出了一个比较理想化的温情结局。秀珍一个人走失在山林中,在山间睡了一夜第二天又自己找回了家,大概是爸爸一直在训练她的身体记忆吧,不需要想,身体也认得回家的路。
现实中这样走丢的话,应该很难自己找回家。电影更偏向戏剧化、理想化处理:一个人失去身份尊严意志之后,彻底的“迷路”,失去了“指南感”,又因为亲人的羁绊成为仙后座的指引而找到家。
秀珍丈夫也带着女儿也从美国回来,在医院,镜头特写女儿自己扎起头发,呼应开头时秀珍帮她梳头。现在的智娜就像大人一样,耐心地对待变成了小孩子的妈妈,母女的身份在某个意义上完成了“对调”。
整体上,这是一部立意非凡的电影,它关怀了患有阿尔茨海默症的病人及其家属的生活。
虽然韩国影视类似的题材不在少数,不过大多以老年人形象出现,如《耀眼》、《哦!文姬》、《人间失格》,而描写30代年轻人患阿尔茨海默症的现实主义作品非常少!也许是认知到这件事离我们自身并不如想象般遥远,所以更有冲击性、警示性,也因此感觉更加悲伤了。
仙后座/依然记得我爱你 近几年的影片,越来越多地关注到阿兹海默症。不久前看了《妈妈》,再之前是《困在时间里的父亲》。 “痴呆症”,通常与“老年”二字合在一起。本片讲一个中年人的痴呆症,可以想见一个正处在工作、生活巅峰期的中年女性被判定如此疾病时内心的绝望,女主在养老院和车上的两场戏尽显其完全痴呆前内心的煎熬。 片子如《妈妈》,更多讲父女亲情、关心照顾的戏份。在《妈妈》里面,为了营造这种两人背景,是设置女儿终生未婚。而本片是安排其夫、女在国外,但女主病情转变过程、找养老院的过程还是比较长,向其在美国的丈夫再隐瞒也不可能不在更早引起怀疑吧(影片安排是最终回国照顾)。 总体而言,片子前大半部分不错,但到其父亲出车祸,剧情就有点收不住——虽然有前面的定时闹钟、习惯与肌肉记忆作铺垫,但也有点过于主观。 片子开场的叙事就比较有意思,通过一些转场剪辑,给观众营造一种诧异感——如地下车库以为该去送女儿那场戏,想必观众开始也以为就是那天。 失忆的人和他们的亲人们,还能找到你的北极星吗?
生命从一开始就是向死而生,我们每个人从出生那一刻开始就在步步走向死亡。每个人最终的宿命都是如此,无法改变。我们明明知道结局,却依然一直在做着各种各样的准备和努力,想要平和充分地面对它,不至于真正来临时变得手足无措,或是遗忘了死亡这件事让此时此刻无忧无虑,或是抓紧分秒做想做的事。无论如何,衰老、病痛、死亡,还是像一个旁观者一样一步步向我们走来。 从来没想过才三十多也能得阿尔兹海默症,玄珍从开始发现时痛苦的呐喊到后来急剧恶化后双眼无神、小便失禁,与之相对应的是爸爸表现的平静和内心的坚忍。爸爸对女儿说:因为有玄珍在,我才能做爸爸。每天十一点钟刷牙、从左边开始穿袜子,每天重复一件事,也算赋予了生活一种仪式感。玄珍怕忘记尝试自杀、怕忘记女儿失声痛哭、说如果人没有记忆那就是僵尸,但导演用了艺术化的手法处理了她依然记得女儿教的《仙后座》的那首歌,依然在森林里找到了回家的路。
于亲人而言,阿尔兹海默症患者是沉重而又甜蜜的负担,照顾患者给了亲人巨大的压力和考验,但是她仍然在,亲人就能感受到对方赋予自己生命的意义,通过“还债”、通过付出、通过弥补对对方过往生命的未参与,这大概也是人与物的差别吧。明知道他或她已经“无用”了,但是我们仍抱有“出现奇迹”的期待和幻想,期待仍能像过去那样牵手散步、买菜烧饭、甚至是发脾气吵架,期待给予自己活着的勇气。这大概就是一种流淌在血液里的情感和精神的信仰。
演员:安圣基,徐玄振 韩国,剧情,2022年6月1日上映 剧情概要:一个女律师忽然患有阿尔海默症。逐渐变得痴呆,与父亲相互依赖的故事。 这部电影在观看的过程中最大的感觉是绝望。那是一种没有希望,无力感遍布全身,折磨着自己,也折磨着别人,满身愧疚的感觉。 忽然觉得这是一种非常可怕的病。甚至我觉得癌症也好,残缺的肢体也好,至少他有着自我的意识,但如果当一个人没有了自我的意识之后,并且他只会给身边的人带来困难和折磨。哪怕是植物人也好,只会安安静静的躺在那里,但对于阿尔海默症的人来说,不受控的行为不可预料的行动,才更加是痛苦的根源。 在这种时候什么才是重要的?可能就是最亲近人对自己以及这种病的宽容与爱。可是我怎么觉得自己能够在那个时候是不是有着这样的人,如果没有又是何其的凄惨。如果有着这样的人又觉得那是一种亏欠。 很久很久没有这种看过一部电影之后,这样的绝望,这样的无力感,知道故事只是故事,但现实比故事还要残忍。 故事的结局很美好,或者说在他的情节设定下是最完美的结局了吧,但是确实真的能够如此吗? 很推荐看这部电影,换一种心情去感受这个世界。虽然这样的心情可能是沉重的
1、仙后座,在母亲与女儿的讲述里,是天上最亮的那颗星,而恰恰影喻母亲自己,无论家庭背景如何?无论有多少遗憾?无论丈夫是不是常年不在身边?无论女儿是不是让自己的工作分心?她都是天上最亮的那颗星,也许是给女儿的引导 ,但却是她给曾经有过缺失的自己的引导,这个女主人设立下了,女强人类型、有着原生家庭的痛、但是坚韧不屈,所有的事情都要胜人一筹,把上辈给自己的遗憾要全部放在女儿身上,希望她好,也就是集各种执念于一身。
2、一个这样的女强人,突然有一天得了阿尔兹海默症,且会比老人丧失各种执行力、分辩力、感知力更快,她努力了30多年的结果却是一个泡沫,如果是你,你会怎么样?各种铺陈从此点出发,弥散全片,我想知道她的结局,因为她的前半生像我,而如果我的后半生也如她一样呢,我会怎么选择?
3、父亲儿时的缺失在这个时候回来了,很多人真的很搞笑,经历了自己的前半生的貌似辉煌,却失去了亲人的陪伴,当需要有人陪时,却发现身边空空如也,找个年轻的却发现人家的终点并不在你身上,而在下一站,与此反复,最终终于孤身一人。而在这个时候,强势女儿物理弱势了,是否回归如何回归,又成为父亲矛盾的源泉。因为朴仁宇会写日记,可以看出,他们的矛盾并不是伤天害理的过往,他们的矛盾只是存在我们生活里任何一个家庭的父不慈子不孝的矛盾,于是普似性来了。
4、最后的起启转合绝了,但是女主却依靠着生病后得到父亲缺失多年的照顾最后适应了病后的状态,独立的生活着,独立地拒绝别人,独立地接收着变化的一切,当一个成年人变成未成年人的心智时,一切又是那么的不容易。而父亲也在坚定的找女儿的信念里扛了过来,当然医院找不到女儿的时候最终把美国的女婿和外孙女找了回来也着实逻辑无bug,但是这种淡淡地并不狗血的剧情落点让我可接受,可回味,又可思考,当然也许这种淡淡地结局并不会被国内的大部分观众接受,但是却符合片子的气质,赢了。
5、少掉的那颗星是来弥补我一下子把自己套用后沉迷于电影的不理智可能给人的误导。哈哈哈
阿尔茨海默的人生是什么样子 当事人不能告诉你 身边人也不会告诉你 不想与不敢直视 微笑凝固后的不知所措 颤抖过后扣不上的扣子 系不上的皮带 永远对不准的便池 不受控制的排泄 呢喃自语的交流 离开视线的担心 永不可逆的未来 这就是人类的无助 从出生到死亡 由壮年回归无知 积极面对的人生 太难了
生命的绚烂 还没来得及华彩 命运已经提前给未来画上了句点 又尿了 不敢面对的抓狂 1岁 不想直视的苦怨 50岁 机械式的重复 但 不明白说了什么 不知道做了什么 每个人的出生 成长 死亡 都不是没有理由的 每一刻 我们都互相欠债 还债 所以不要觉得委屈 不是我来偿还 就是代替别人偿还 欠和还 都是需要勇气的 因为 无论1岁还是50岁 都会依然记得 我爱你
北方女王 1岁的母亲和女儿 闪回的清醒 残酷的让我不知所措 虚化的记忆 淡淡的念 常常哭泣 下雨的时候常常哭泣 雨下的越多 哭泣的越多 为什么流泪 我很坚强 我很疲惫 我很痛
电影《仙后座》给予我的哀伤,不亚于《海边的曼彻斯特》。
作为今年的新片,质量颇佳的《仙后座》收到的关注并不多。不意外,电影是非必需品的时期,几部好电影被埋没太正常。 《仙后座》不是一部合家欢电影,甚至于更适合一个人在深夜静静观看,它极度致郁,把美好的人生撕碎了给观众看。
观众能从影片中得到的,除了一场痛快的情绪释放与两行不值钱的眼泪外,大抵还会有对当下人生的珍惜。基于此,有了这篇文章。
电影的主题聊起来蛮老套,有关阿尔茨海默症,一个已经被各大影视作品科普到我奶奶都熟稔的绝症。阿尔茨海默症,我们更习惯叫它老年痴呆症,《困在时间里的父亲》中安东尼·霍普金斯用他臻入化境的演技让观众看到了这病症对于老年人与其身边人的折磨。
《仙后座》反其道行之,患病主角不是年迈的父亲,而是女儿,年轻的女儿。
年轻人也会得“老年痴呆”,有人可能会想到《脑海中的橡皮擦》。同样是韩国电影,同样是年轻女孩得阿尔茨海默症的题材,与郑雨盛和孙艺珍主演的《脑海中的橡皮擦》相比,《仙后座》完全是不同的观感。
前者是有情人难成眷属的凄美爱情,后者则充斥着对人生不公的无力。
《仙后座》女主由徐玄振扮演,凭借《又是吴海英》拿过视后,后来的剧版《内在美》剧集质量虽说一般,但徐玄振的演绎倒是大放异彩。
换句话说,她扎实的演技为《仙后座》增添了不少看点。影片中她扮演的秀珍是个性坚强的离异律师,独自带着女儿长大。母亲去世很早,父亲一直在海外工作,从秀珍教育女儿话可一窥她的性格。
“妈妈是凭自己一个人的力量长大的,人如果太柔弱的话,会轻易被人无视欺负,会被人踩在脚下”。 可就是这么要强的一个人,却得了这样一个使人失去尊严的病症。
父亲第一次带秀珍去病友互助会时,期间有位老人无意识地小便出来,同时又有一位病患的儿子问着母亲还记不记得自己。仿佛是看到日后的自己,秀珍当场情绪崩溃,直接喊出声来。
“连记忆都没有的活着怎么能叫做人,那是僵尸,怎么能叫做人啊,没有灵魂,拖着身子走来走去,那是人吗,是僵尸哪是人啊!”
看着一圈全是阿尔茨海默症的病友及其家属,我不禁为她捏一把汗。好在在场的人可能都经历过病人的这个时期,更别提一看患病的是如此年轻貌美的姑娘,倒是没有人与她为难。
这之后不久,因为工作过程中出现了差池,秀珍需要当庭作证是因为自己的病而耽误了公司的事情。结果在法庭之上,她竟像当初病友会的老人一般,在所有人面前小便失禁······对个性要强的她而言,这该是怎样的痛苦,我想不用明说。 全片观众就眼睁睁看着那样一个光鲜的、独立的、要强的女孩,一点一点变成无意识的,她口中的“行尸走肉”。
开着车突然忘记回家的路,与女儿正视频着冒出一句“你叫什么名字”······没有过多煽情,只是徐徐记录。越真实,越残忍。
在秀珍还意识尚清的时候,她有想过自杀,也有付诸行动,可最后还是对生的眷恋让她活了下来。 她最担心的便是远在美国与丈夫生活的女儿看到自己这个样子,她对父亲唯一的请求就是不要让女儿知道,如果连最爱的女儿都将遗忘,她活着将没有任何意义。
可秀珍想不到的是,当她忘记女儿的那天,她可能连自己也将忘却,成为此前自己最痛恨的“僵尸”。 这期间陪在她身边的只有父亲,与父亲的相处,算是影片的另一个看点。父亲与女儿关系并不融洽,上文也有提到,父亲此前一直在海外工作,所以与女儿交集不深,是因为女儿得病,才让两人的关系得以缓和。 影片在呈现父女关系时,观众能很明显地感受到这对父女间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隔阂。这隔阂让两人没那么亲密,会让父亲在受不了时掌掴女儿,会让父亲偶尔会有些埋怨。可总归父亲还是爱着女儿,会全心全意照顾女儿,没有不管不顾没有一走了之,或许这就是家人存在的意义。
或许是年轻女孩得了这个病已足够凄惨,所以导演不愿再加重她的苦难,在某些桥段上, 显然做了美化。
有一场戏,是已经无意识的秀珍独自在家,父亲出门办事,疗养院的一个小伙帮忙照顾。孤男寡女共处一室,看着如女神一般的秀珍就坐在那里,完全可以任由自己摆布,男人顿生邪念,直接扑倒女孩,打算脱下她的裤子行苟且之事······
可后面并没有发生那件事,就因为女孩被“导演要求”说了一句,“我的爸爸讨厌这样”,男人就心软放开了秀珍。如果是在现实中,我无法想象貌美的年轻女孩患上这种病,将会遭受多少欺辱。
不过影片最让人痛苦之处,还不全在于目睹女孩遭受的一切,毕竟这只是个例,我们还是要将目光放到事件背后的普世性上。电影最让人难以接受的地方,是全片所透露出的,身而为人的我们对于对命运无情捉弄的深深无力。 此前有次与友人坐地铁,看着电扶梯挤满了人,我学着维托·克里昂的样子故作深沉地指着旁边空无一人的步行扶梯和他说道,“看,向上的路并不拥挤,只是他们选择了安逸”。
那件事之后过了很久,我来到一个从未去过的地铁,发现那处的地铁里竟然只有步行扶梯,所有人都只能挤着一步步往上走。想到之前的结论我顿感沉重,原来有时候,人生压根不会给你选择。
影片中的秀珍在知道自己得了这个病之后,发出过对人生类似的控诉:“我是在受惩罚吗?因为犯了很多罪吗?我真的很努力在生活了,我明明比谁都努力在生活,没有爸爸妈妈也很好地长大成人了,但是为什么对我开这种玩笑。”
是啊,她那么努力,一个人努力长大,努力参加国考,努力考上律师,努力教女儿成长······她是那样努力,可到头来,为什么却是她患上了这种病?为什么? 没有人能告诉她答案,乃至世间任何的信仰与诗也难以去安慰她分毫。
人生,本就不公。
看完影片,将情绪抽离回看现实,感叹岁月匆匆人生无常,我们所能做的似乎也仅有珍惜当下。这或许便是电影的魅力。
7.2/10天呢,太让人心疼了,隔着屏幕都能感觉那种无助,女主很漂亮,演技也很有感染力,非常能代入情绪。她慢慢丢失了她的所有尊严,变成了一具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一想到曾经是那么要强的一个人,就异常让人心疼。
演技真好,家人之间的互相扶持尤其感人。但故事完全停留在家庭和个人层面,缺乏社会性探讨,有点可惜。P.S: 徐姐2022年律师角色无缝对接 XD
那种悲伤,那种无能为力,太痛苦了
演的真好,走心的难过,用心活着的阿尔滋海默患者
我们都要经历从婴儿到婴儿的过程,我们都要记得最爱的人
我觉得全片都在讲一个关于“接受”的故事。阿莫兹海默这原本老人得的病,变成了学霸女儿身份的对调,离家30年的父亲重新承担了照顾女儿的责任,一直想完美人生的律师需要停下踮起的脚尖,人生是一条还债的路,不是在还别人的债,就是被别人还债,大部分时候我们都该接受当下的安排,接受不完美的自己,接受母亲、父亲、女儿的身份。但是电影还是太完美了,只是现实中在疗养院这样的年轻女人,不知道会被多少人摧残、荼毒。
结尾煽情看哭。
关键戏的台词写得非常好,女主后期演技代入感太强,好几次看得我流泪,不敢想象,不忍苛责。理性来讲,剧本太平且散,节奏冗长,剪辑拖沓。感性来讲,被演员和台词所触动,小女儿结尾的安抚忍不住泪崩。用相对理想的一个个句号安插在这个残酷的过程里,算是给银幕内外的所有人一份希望和动力。能够用心去拍这样一部题材的影片,实属难得。
一开始觉得女主演技有些过于夸张 看到后面还是被感染到不行 太痛苦了 以及有一个让我难过的点是 电影里的男人会停下脱裤子的手 而现实呢?我甚至不敢想象现实中的父亲会怎么做……
人生半途,摸到一手的烂牌,想要直接退出才发现退出的能力也丧失了。编剧把主人公的命运完全涂黑的时候,又加上了性格绝对完美的“父亲”和“女儿”,折射这个世界的某种可能。
泪崩了…太难了…前面有多体面后面就有多伤心…和父亲撑了这么久…终于女儿和丈夫回来了…一下子放心许多…看的时候总是想到自己要是患了这种病该怎么办…唉……其实挺难过剧中父亲打她那下的…看来久病床前不仅无孝子…时间长了谁都控制不了情绪,理解但悲伤而现实
确实有些过于煽情,不过倒也是好看的,而且挺感人。
阿兹海默症,对患者本身就是快速的大刀砍,对爱她在乎她的人就是小刀切,一直切。两个演员演的真的非常好,观看过程中女主的病情一步步恶化,我总以为时间应该过去了很久,但是手上和脸上的伤痕告诉我,这一切发生的很快,一个正常的成年人变成一个被擦除了记忆的空壳,很快。
困在时间里的女儿
有几个瞬间,安圣基特别像梁朝伟。
太心痛了
漆黑的夜空中有最亮的仙后座为我指路,茫茫的人群中有父亲的关心,父亲的耐心,父亲的爱让我不在惧怕遗忘。是,还是会忘记,但心中已经养成的身体反射,让我知道他还在身边,就不用害怕。徐玄振的演技太棒了,有爆发力,也能很好的收住,每一滴眼泪都滴在了心上,女儿抓住胳膊的一霎那,真的哇的一下哭出来了。今天苏州在下雨,可以用力的哭一次。
年轻人阿兹海默比老人痛苦的时间更久,但是电影拍的…观影也蛮痛苦的。
又一部关于阿兹海默症患者的影片,让人惊讶的是其设置,得病者是年仅三十多岁的女儿,照料者则是年迈的父亲。此类影片看过不少,东西方对此的处理方式迥乎不同。知道得病时,虽然都很痛苦,西方表现得比较隐忍,东方却是歇斯底里地大哭大闹;西方一般都会尽快地告诉家人,让亲人有个准备,东方则是尽量地瞒,“别让她知道”。此片挺真实地体现了东亚人的行为。影片前面控制不错,从细节入手。后面就变成了抒情,没有故事的推进。
关于亲人的羁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