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最后的导演》是一部关于电影的电影,是一段关于时间的时间,是贾樟柯、宁浩对于电影现状的忧思,亦是他们写给电影的挽歌。
影片中涉及到多重时间,个人的与电影的相互交织,道出了贾樟柯、宁浩的电影往事,也写满了电影已休而我未死的虽生犹死。 影片以《小武》的一段场景开头,以卢米埃尔兄弟《火车进站》结尾,像是写了一段墓志铭,又像是点燃了新的希望。贾樟柯顺口溜般的调侃着自己的作品,宁浩说自己“也有十几亿的”,他们诉说的是往事,是电影的辉煌,到了2065,成了孩子们口中的“盯着一块屏幕,傻看着”,电影成了过去时,说好的非遗,也被一只母/猪代替,望着银幕中贾樟柯、宁浩拼劲气力把电影器材搬上车,再结合片尾的《火车进站》,原来他们是想把电影送往远方,留存星火希望。
《地球最后的导演》笑点十足,作为为两位导演量身定制的短片,有关电影的彩蛋也超多,这里尽量总结了个人能够找出的彩蛋,可能还有遗漏或者错误,欢迎各位补充。
1、开头贾导在模拟拍电影,是在致敬自己的作品《小武》
2、贾樟柯导演模拟拍电影的地方,是电影博物馆,墙上还写了“近代电影 拍摄重现演出”
3、贾导闭馆时的台词,串联了自己的过往作品
穿过站台(《站台》)送走了小武(《小武》)
世界很大(《世界》)我们江湖再见(《江湖儿女》)
让我们一直游到海水变蓝(《一直游到海水变蓝》)
4、宁浩导演出场的时候,喝的酒叫做“马龙白兰地”,致敬教父马龙白兰度。
后面抓偷瓜贼也有对于《教父》的致敬(但那个镜头实际上没有在电影里用过)
5、宁浩导演头上佩戴的眼镜一般是飞行员专用,而且个人觉得宁浩导演像宫崎骏的《红猪》中的主人公(宁浩导演粉丝别骂我)
6、两位导演在酒吧里和张婧仪搭讪的时候,贾樟柯自谦道自己的得奖都是些野生动物,狮、豹、熊啊,指的是威尼斯金狮奖、柏林金熊奖、以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金豹奖。
贾樟柯曾经于2010年在洛迦诺国际电影节获得过终身成就奖,以及凭借《三峡好人》夺得威尼斯金狮奖,处女作《小武》当时去的是柏林电影节,获了一些奖
7、贾导也聊到了宁浩导演的作品《无人区》和疯狂的系列,后面宁浩导演的手机铃声是二手玫瑰乐队的歌曲,就是《疯狂的外星人》主题曲,还有后面宁浩家的沙发上,也有外星人的玩偶
8、同时,宁浩家里后面还有尊佛像,应该是为了致敬宁浩导演的《香火》
9、宁浩导演后面还cue了贾导一直在筹备,永远没开拍的《在清朝》,希望导演能早日拍好
10、宁浩导演的三轮车,和徐磊导演的《平原上的夏洛克》中三轮车很相似,都是两个老头骑着三轮,看来徐磊导演很迷恋三轮车。
11、贾樟柯在家里面读书的时候,感叹“写的真好”,但事实上这本书是《贾想1996—2008》,由贾樟柯自己编写。
而且后面可以看到桌子上还放着另外两本书,从封面的颜色来看,应该是贾樟柯导演的另外两本《贾想》。
12、贾樟柯导演在音箱里唱的歌是《啊我的太阳》,在《任逍遥》里面导演开场自己曾经客串过一个路人甲,唱的就是《啊我的太阳》,贾导应该蛮喜欢这首歌的。
13、贾樟柯导演的家里面放了一张台球桌,应该是在致敬导演自己曾经拍的一个纪录短片《公共场所》,里面拍摄了台球厅。
14、宁浩导演后面从自己的田园里面挖出了几本剧本,分别是《香火》、《疯狂的石头》、《心花路放》、《疯狂的赛车》以及《太原往事》,其中《太原往事》并不存在,希望导演未来能拍一部,或者正在筹备中。
15、贾导在家打扫自己的海报墙,一共两排,共十部,分别是
《站台》《sanxia好人》《二十四城记》《世界》《海上传奇》
《山河故人》《一直游到海水变蓝》《江湖儿女》《小武》《任xiaoyao》
前面机器人和面的时候也有一排
分别是《三峡好人》《江湖儿女》《无用》《天zhuding》《山河故人》
16、会长打太极的时候,墙上贴的是一连串马跑的照片,致敬的是迈布里奇的连续照片《奔跑中的赛马》,他奠定了电影的观念和技术基础。
17、同时,旁边的雕塑上有一个一个的签名,个人认为是导演的签名,虽然不知道是不是真的签名,勉强辨认出了刁亦男、吴宇森和王小帅导演的名字
18、导演和会长聊天的时候,看了一下墙上都是各种团体奖项,其中有张是第七十三届釜山学院电影节,颁布的最具潜力组织奖(成员一个个都七老八十了,还最具潜力?)
19、两个导演聊天的时候,还顺便吐槽了一下管虎导演,一个说人家血压高,一个说腰不好,这是在咒管虎导演吗?
20、导演帮会长搬胶片的时候,所有胶片都来自八一电影制片厂,可以看到名字的胶片有《是好汉还是孬种》、《无间道》、《独自等待》、《麋鹿王》、《悲喜人生》
21、贾导还背了个李小龙,太卖力了,李小龙造型出自于1978年的电影《死亡游戏》。
22、两位导演离开医院的时候,放起了《心雨》,这首歌也曾被贾樟柯用在电影《小武》中
23、五元电影院的摊主是导演徐磊的父亲徐朝英,导演父亲基本上在徐磊导演的所有作品中都出现过,《平原上的夏洛克》的主演之一就是导演父亲
24、贾樟柯和宁浩在电影院选择电影的时候,贾导选的都是文艺片,《小城之春》、《偷自行车的人》、《七武士》
而宁浩导演选的都是武打片,《少林寺》、《南北少林》、《少林小子》
后面两位分别选了费里尼、安东尼奥尼、塔可夫斯基
25、平板片单中其他的电影有《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诺斯费拉图》、《将军号》、《哀乐中年》、《黄金国》、《我不是药神》、《神奇的扇子》、《月球》、《工厂大门》、《三生计》、《战舰波特金号》、《党同伐异》、《流浪女》、《受益人》、《小尼莫》、《忠实的心》、《铁路的白蔷薇》、《定军山》、《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疯狂的一页》、《罢工》、《母亲》、《福尔摩斯二世》、《水浇园丁》、《热带往事》、《13号囚犯》、《祖母的放大镜》、《北方的哈努克》、《女巫》、《情场现形记》、《古堡惊魂》、《寻子遇仙计》等(要截图太多,自己去看)
26、宁浩导演在看塔可夫斯基的时候,吐槽的一句话非常对理,“每次一看他就睡了“(本人也是)
27、最后两位一致认可的电影是《火车进站》,背景变黑,银幕逐渐变大,我们慢慢跟随着电影最开始的短片,体会独属于现在的感动,一个又一个人逐渐走过,他们走过的是电影的百年历史,更是时代中电影的永恒。
END
文本图片来源 | 网络
本文首发于vx公众号:吾影谈
喜欢的朋友,欢迎关注
近些年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流媒体对电影的冲击愈发严重,
加之疫情的不断反复,不少电影开始跳过电影院直接在流媒体直接上映。
电影不再仅仅是电影院独享的产物,
我们似乎逐渐失去了坐在电影院中,欣赏电影艺术的“仪式感”了。
与此同时,大量新鲜技术涌入电影制作,VR电影、互动电影......
越来越多的新形式在对传统电影发起挑战。
这一切都不禁让人开始思考,
“电影”会不会被更改的面目全非?会不会有一天离我们而去?
最近就有电影人将他们的疑惑与担忧搬到了屏幕之上——
《地球最后的导演》是哔哩哔哩和坏猴子影业共同打造的短片系列《大世界扭蛋机》的首篇。
在第一部分“明日之后”中,四部电影短片主题不同,风格各异,
《地球最后的导演》中在探讨电影消亡的未来世界;
《你好,再见》中探讨后现代社会的“社会失语症”,人们的沟通被压缩到十句内;
《杀死时间》中探讨物质基础极度充裕的未来,人类将如何填满空虚的精神世界;
以及《一一的假期》中建立了一家虚拟云端养老院,在效率至上的社会中,究竟什么才是人类所追求的。
从2016年起,宁浩创立的坏猴子影业就对外公布了扶持青年电影人的"坏猴子72变电影计划”,
该项目陆续推出了《绣春刀》《刺杀小说家》《我不是药神》等多部佳作。
可以说宁浩此举,是整个中国电影行业中新人导演的福音。
然而这与他自己的出身也有着密切关系。
2007年,刘德华启动“亚洲新星导”计划,拿出2500万帮助7位新人导演,实现他们的电影梦。
宁浩一听,这可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于是他去找刘德华,将剧本提交上去。
这部电影便是《疯狂的石头》,导演宁浩与主演黄渤,自此一举成名。
不忘初心,薪火相传,宁浩选择扶持新人,将良好的传统循环延续下去,也是在报答贵人相助。
当外界都在夸赞支持宁浩时,他却表示:“帮助优秀的青年导演拍电影,是我的荣幸”。
其实早在去年《地球最后的导演》平遥国际电影展首映时就已经上过好几次热搜。
影片中我们所熟知的名导贾樟柯与宁浩纷纷放下导筒,当起了主演,而且是自己演自己。
故事时间拨到了未来,2065年,电影已死。
真的如我们所焦虑的那样,成了几乎没人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贾樟柯和宁浩为争夺“电影非遗传承人”而较劲。
影片一开场,炫目的红色灯光下,不断回荡着《心雨》的歌声,
KTV练歌房内,一对欲拒还迎的男女。
熟悉贾樟柯作品的观众一眼便知,
这一场景是再现了贾导的处女作——《小武》。
随着贾樟柯“停”的一声,观众被带到了拍摄现场,贾导在片场紧张的忙碌着。
就在贾导在对自己的影片“精雕细琢”时,一个工作人员打断了拍摄。
原来这并不是真的电影拍摄,而是在电影博物馆“表演拍电影”。
工作人员以快下班的理由呵停了贾导的表演,
比表演人员人数还少的观众们也悉数散场,
就连同台的表演人员也劝他差不多得了。
人群散去,执着的贾导依旧念完了自己“表演”的结束语。
我们在这里穿过站台(《站台》),
送走小武(《小武》),
世界很大(《世界》),
江湖再见(《江湖儿女》),
让我们一直游到海水变蓝(《一直游到海水变蓝》)。
结束语用他的作品穿了起来,每句话都夹带了贾导的“私货”。
来到另一边,宁浩导演也没闲着,他拿着望远镜观察着田间想要偷瓜的小孩。
抓住偷瓜贼以后,宁浩惩罚他们一直吃刚刚他们偷走的瓜果蔬菜。
撑得不得了的几个小朋友守着一桌子的西瓜,议论着宁浩的职业。
此时的小朋友早就不知电影为何物,在他们的记忆里,电影早就是上一代人一种无聊的娱乐形式罢了。
晚上,贾樟柯与宁浩在喝酒叙旧,没想到一位美女走到了他们身旁。
为了吸引美女的注意力,二人不由得展开了一场“商业互吹”。
宁浩吹嘘着贾樟柯国际上获奖众多,
贾导却“自谦”的说,都是些什么熊、什么豹、什么狮的动物奖。(威尼斯金狮奖、柏林金熊奖、以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金豹奖)
贾樟柯赞誉着宁浩票房成就高,动辄几十亿,
宁浩也“谦虚”的表示,有时也只有十几个亿“而已”。
果然两位年轻时的“丰功伟绩”吸引到了一旁美女的注意,
在一番艰难的回忆后,美女终于回忆起来了昔日的两位名导。
并且吐槽贾樟柯被印在了娱乐史上,害得年轻人还要对他的作品进行分析,苦不堪言。
贾导也苦笑到,他也不愿意让别人对他的电影有着过分的解读。
最后美女甩了一句“现在谁还看电影啊”,扬长而去。
正当二人准备回家时,贾导接到了来自电影艺术振兴协会的王会长的电话。
电影在申报今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邀请贾樟柯成为唯一的“电影非遗传承人”。
谁成想,原本还在一旁听得很不是滋味的宁浩,转头也收到王会长的邀约。
两人为争夺这一“电影非遗传承人”的资格相互竞争,煞费苦心,笑料百出。
就在两人为了展示谁的身体更好,狂炫羊肉汤之时,
王会长收到消息,抱歉的通知两位导演,
由于政策调整,今年的“非遗”名额给不了电影了。
为了让全世界都能吃上优质的猪肉,把名额给了母猪的人工授精技术。
听到这一消息,两位导演血压瞬间升高,直接被送进了医院。
两位百岁老人在病床上听闻隔壁有人去世,悲从中来,
不禁感叹还有好多想看的电影都没来得及看看。
于是他们就在夕阳下骑上了心爱的三轮车,去到了海边的五元自选放映机。
到了挑选电影的时候,两人依旧是互不相让,
文学系出身贾导钟爱于文艺片,挑选了诸如《小城之春》、《偷自行车的人》等印在教科书上的经典名篇。
相对比宁浩则更心仪商业片,挑选了《少林寺》、《南北少林》、《少林小子》等武侠动作片。
两人后面还挑选了费里尼、安东尼奥尼等大师之作,
还都不约而同的表示一看塔可夫斯基就想睡觉(谁年轻的时候没睡过几个电影大师呢)
最后两人停止争论,共同欣赏着电影《火车进站》。
在电影即将结束的时刻,我们回到了电影的开始。
汽笛声传来,火车缓缓地驶进站台,百年以前,座下的观众看见迎面而来的火车吓得四下逃窜,惊恐万分。
他们全然不知驶来的不仅是火车,而是一辆承载了无数可能性的穿梭百年光影的影像列车。
1896年1月25日《火车进站》在法国公映,它是世界电影之父——卢米埃尔兄弟的代表作,也是初期公开放映下流传度最广的电影。
周围渐渐暗下,仿佛我们又回到了电影院,电影的火车可以继续前行,驶向远方,星火不灭。
《地球最后的导演》片长不过40分钟,无论是剧情还是结构,各个方面来说并不算是绝佳的作品。
但是却是当今短视频大行其道,互联网浪潮企图吞噬电影行业的境况下的一剂安抚。
影片中的致敬与迷影梗,多到数不过来。
除了直白的片名和海报,细节里还埋藏了许多惊喜。
例如,宁浩出场时,手中喝的酒,标签上写着“马龙白兰地”,是对《教父》中的主角的扮演者——马龙白兰度名字的解构。
抓偷瓜贼时的举枪的动作和构图也同样致敬了《教父》的一张知名剧照(但最终并未用到正片中)。
会长打太极的时候,墙上贴的是迈布里奇的连续照片《奔跑中的赛马》,是他在摄影史上最早对摄影瞬间性进行了探索和创新。
海边自选放映的五元电影院的摊主老头是由导演徐磊的父亲徐朝英所饰演的,
而他也曾是徐导知名作品《平原上的夏洛克》的主演之一。
如果你是一个资深影迷,那观看这部短片时,寻找细节处的彩蛋,也是乐趣满满。
导演徐磊坦言道“电影已经流行了一百年了,下一个百年,电影还会继续流行吗?写了这样一个故事,也是为了缓解自己的焦虑。”
这个软科幻的故事构想来源于导演疫情闲赋在家时,对整个电影行业目前的危机以及未来走向的脑洞。
其实电影自诞生以来始终在技术革命的不断威胁下找寻自己的一方天地。
1927年,从第一部有声电影《爵士歌王》开始,有声电影逐渐取代了默片。
片中有声的部分仅有主人公的歌声和一句不小心录进去的台词——“一切才刚刚开始”,
没错电影的技术革命才刚刚开始。
1935年,《浮华世界》的到来敲开了彩色世界的大门;
因而《绿野仙踪》中,朱迪·嘉兰可以从黑白的世界去到彩虹的另一边;
《红色沙漠》可以赋予色彩更深层次的表意与内涵。
而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数字电影大行其道,电影制作者们依旧交出了《阿凡达》、《星球大战》等视效盛宴。
电影不会离去,因为人类始终充满着无尽的浪漫与绚烂的想象,
“人间不过是无形的梦,偶然留下的梦尘世梦,光影的银河里才是灵魂的徜徉地”
*本文作者:浅浅
短片<地球最后的导演>
电影讲的是2065年的时候,电影衰落,年轻人已经没有人看电影了,就像现在的年轻人不爱看戏曲。电影道白是贾氏风格,简洁,接地气。电影风格有宁导的幽默。那时有个叫电影协会的机构,宁浩和贾樟柯饰演的是没有电影可拍的两位失落的导演。两人既是竞争对手,又是惺惺相惜的伙伴。贾导一句“五十年前谁敢给我喊停”,道出电影曾经的辉煌。一句“洗洗睡吧”,又道出了两位导演五十年后的落寂与无奈。
片段一:在医院的那一场,两个人看到一个人去世,问是谁,宁浩说听说是搞话剧的,贾导说我以为是搞摇滚的。
片段二:2065年正在为电影申遗,如果申遗成功,非遗传承人享受科级待遇,贾导被通知是候选人时说:那我就是真正的科长了。
片段三:两个人为了争当候选人,比谁有劲儿,谁吃的羊汤和烧饼多。贾导豪言:不信廉颇,也得信我。最后得知非遗的名额给了母猪人工授精技术,两人当场泄了气。
片段四:当意识到生命总有终点的时候,宁浩想的是还有几部好电影没看,贾导答道:那就抓紧。然后两人穿着病号服跑出去看电影,这时背景音乐是杨钰莹的歌。电影是他们永远的精神支柱,毕生的信仰,就像贾导对宁浩说电影死不了,咱两个也挂不了。
导而优则演,两位大导演宁浩和贾章柯演的是真的好,尤其是宁浩,演的非常到位,是个好演员。
我相信电影不会消失,因为人总需要表达。电影是出口,是我们要说但说不出的话。
这部短片拍的真好。因为老乡的缘故,我一直都在关注科长跟浩子。科长片子的故事讲的细腻,但是节奏不是太喜欢,浩子的电影偏商业一些。关于文艺跟商业的争论?其实是没有意义的,只要是故事讲的好,就没问题。电影,视觉艺术嘛,只要看的好舒服就行。
说到本片。导演我不熟悉。据听说是疫情的原因,一个人在家无聊写的本子。这次疫情对电影业的影响显而易见的。对科长跟浩子肯定也有影响。记得前几天某网站聊武侠电影,科长还说他的在清朝肯定会有的,只是晚几年,虽然对科长拍武侠不报什么希望。本片里科长的《在清朝》拍完了。浩子还会有《太原往事》。比起《在清朝》,我更期待《太原往事》。
由于短片的缘故,本片故事略简单。故事设定在2065年,俩导演已经无业,电影行业已经消失,电影已快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影片中各种插科打诨,有美艳的张婧怡,有天生搞笑的张子贤,最后选电影时最有趣,又一次回到文艺跟商业的对决。最后选了世界上第一部电影《火车进站》。
选的真好。这部片子没有导演,没有专业演员,只有一部摄影机。难道我们的生活不是这样吗?我们都是导演,导演自己的生活;我们也都是演员,每天演绎自己的人生。
所以说,电影不会消亡。
我们只需要做好属于自己那出戏!
其实也不算是彩蛋,就是各种包袱和笑点吧,笑劈了。
1、宁浩登场时举着枪干酒,有个特写叫马龙白兰地(或许是致敬马龙白兰度?)
2、贾樟柯读的书是《贾想1996—2008》,自己夸自己“写得真好”hhhhh
3、宁浩的手机铃声是《疯狂的外星人》的主题曲,二手玫瑰梁龙唱的。宁浩的房车里也有疯狂外星人的玩偶道具。
4、这两个海报背景有人可以能认全么?我没太看过科长的电影。
5、勉强能看清《独自等待》《无间道》
6、李小龙
7、我和朋友吃自助快结束的时候be like:
8、死的是搞话剧的,我还以为是搞摇滚的呢hhhh
9、最后的五元电影自选,完全就是商业片和文艺片之争,笑死。
科:《小城之春》
浩:《少林寺》
科:浩子你这审美属实短板,《偷自行车的人》
浩:你不要老是长镜头嘛,《南北少林》
科:又是武打片,看看黑泽明的《七武士》
浩:黑泽明看过了,听不懂外语,《少林小子》
科:看不懂你不会看字幕,安东尼奥尼
浩:拜托,这个才是安东尼奥尼8
科:哦这是费里尼,那就这个吧,塔可夫斯基
浩:不要,艺术电影一看就睡了。那就《火车进站》吧
除了他们点的,还有别的几部电影,外语片我不认字,看到了《我不是药神》《定军山》
电影会死,但影像不会。业余影像的时代下,叙事将是主观的,观众更是主观的,被动的中心化的信息将不被接受,带来感官刺激的影像则必然胜出。等到影像技术普及到穿戴式设备、甚至无需剪辑即可成片的时候,观众成为影像内容的主导者,而不是被动选择有限影像的接受者。到那个时候,电影一定会死。但换个角度看,那些用简便手段创造影像的观众,又怎么不是导演,或者说那些浩如烟海的影像又怎么不是电影呢?
好多梗,蛮欢乐的……感觉宁浩的演技比科长略好一丁点……
感觉放在平遥电影节合适,咱现在看就不够有趣,甚至觉得在小姑娘面前充大个儿、调戏护士,有点内什么,俩导儿也是顾影自怜。
《在清朝》虽拍完了,可科长后来在家清洁海报墙时并没有它的海报,说明什么?说明拍砸了,科长不满意这部作品;《太原往事》也终于拍出来了,但浩子最终珍藏的还是盗版的DVD,到老也不收正版蓝光。
一拍脑袋想出来的好玩创意,然后电影人们就一起玩起来了,一个接一个的段子,两位导演揶揄自己、电影行业及其他导演,如看一场影像脱口秀。如果是影迷,特别是贾樟柯和宁浩粉丝的话,能收获成吨的快乐。“穿过站台,送走小武,我们江湖再见,一直游到海水变蓝!”背景设置在2065年,片中有些特效、机器人角色,做得还不错。徐磊说,这个故事是他在疫情期间因焦虑而写的,他担心大家的生活不再需要电影了,就用这么一个玩笑式的短片实行“崩溃疗法”。很理解这种感受,好的喜剧底色都是悲剧,两位导演一起孤独地看电影、回溯电影史的段落,看哭了。科长和宁导白发苍苍的样子很扎心。科长那股潇洒中带着一丝小羞涩的样子非常可爱,自嘲功力更是一绝,还贡献了一段惊艳的才艺展示。宁浩导演气场强大,演技了得,求以后多自导自演吧!
明明是喜剧,最后却有点走心。热热闹闹的段子集,迷影且情怀,倒也挺适合平遥闭幕。
6.24 我可以理解当初拍可能就是为了电影节闭幕自嗨,本质上还是当晚会拍而不是电影,所以很随便,大银幕和影迷一起看应该能感受到情怀。如果单纯当作短片来看,未免太过“油腻”了,只能体会到中年没那么成功人士装疯卖傻,装聋作哑的绝望感。喊口号救不了电影
喜欢这个短片,所有的尴尬和掉书袋全都在恰到好处之间,最终指向影迷们的会心一笑。徐磊是真的懂喜剧,最后的镜头一出现还是忍不住起了鸡皮疙瘩。与其说是对电影的颂歌,倒不如说真的是一曲心酸的挽歌呢。
坏猴子瞄准b站就是知道,年轻人群体中存在着数量庞大但或许并未建立冷静成熟且富有见地的电影观、世界观的迷影者,他们渴望看到这样一部集合经典电影元素的大型娱乐庆典式快消品,来承载他们跃跃欲试的电影梦。但当电影本身成为其自我玩梗狂欢的手段时,在这个意义上,这部片也的确昭示了电影的结局。
【平遥影展展映】世界首映。开场音乐《心雨》一出,我们终于在平遥看到了科长的第一部——《小武》,虽然只是段落重现但也让人激动。结尾光影闪烁,我们和宁浩贾樟柯一起看到了影史的第一部——《火车进站》,触动了影厅内的电影人,掌声雷动经久不息。作为喜剧短片,贾樟柯与宁浩反复戏谑恶搞了各自的电影,就像相声的捧哏和逗哏,表演了一个争功的小品。作为电影人短片,充分致敬了电影艺术,表达了电影人对电影致死方休的无限深爱。电影不会死!
还是《火车进站》拍得好。
五块钱能看电影的海滩真不错,现在网上会员付费还得六块。
贾樟柯所说的“业余影像”时代的确到来了,只不过这些“业余”的影像创作者并不是如他所想的那样成为下一个戈达尔,而是成为一个个抖音红人。影像泛滥所带来的结果便是影像的内卷,这种内卷具体表现在每个创作者都在力图让自己的内容更加易于唤起观众感官层面的刺激,而不是进行一些更加沉着、迟缓的艺术创作。当影像的传播与接受不再是买方市场,而是卖方市场的时候,电影(尤其艺术电影)的衰落就是必然的趋势。
宁浩和贾樟柯的表演几乎就是闹着玩的状态,但这并不重要。“电影会死吗?”当《火车进站》的影像再次从远处奔到观众眼前,又一次展现电影无与伦比的影像冲击力时,我们无法回避这种直接的情绪了。那一天来临之前,我还要“多看几部电影”。
地球最后的真影迷只剩俩导演了,可悲可叹,火车进站,电影没完
俩人弥留之际最惦记的居然是没拿到金鸡奖,这是什么平行宇宙的魔幻情节。
@第五届平遥影展。白天刚在新浪潮书店翻了《电影之死》,颁奖之前的首映场,观影气氛好,全场各种笑翻,结尾点睛
自己的國家,電影業不行了,於是認為全世界的電影都不行了。發出悲鳴,然後開始了嘲弄——電影成了非物質文化遺產了怎麼辦?以此衍生出許多尷尬的情境,在這些情境裡,發揮幽默感,顧影自憐,一步步試圖讓人心疼,接到那個結尾,彷彿電影已死,唯有他們在守護。唉,真可憐,坐井觀天,以為自己頭上的那一塊天塌了,於是整片都會馬上塌下來。其實沒有,外面天朗氣清,要多廣闊就有多廣闊。
穿过站台,送走了小武,世界很大,我们江湖再见,让我们一起游到海水变蓝
电影不会死,但半死不活的中国电影不好说
这短片在平遥看,是一种欢乐,搁在B站上,那得等等弹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