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这样一个标题,是觉得无论第一部里的赤焰军,还是第二部里的长林军,虽然换了名号,但心怀天下的忠义风骨是不变的,或许以后,长林名号也不在了,但这种英雄气节是会继续代代相传的。 (楼主感谢从开播以来一直追楼主剧评的小伙伴们!)
目录一览: 0. 大结局小结 一、演技点评篇1. 教主 2. 刘昊然二、剧本塑造篇(琅1琅2整体风格简单对比) 三、角色人物篇4. 演绎难度第二大的角色——濮阳上师; 5. 演绎难度最大的角色——萧庭生: 6. 单薄还是单纯——蒙浅雪 7. 白水?黑水?——荀白水 8. 今夕cp的爱情观 ——平旌,林奚 9. 皇后之死——荀皇后 10. 我有何罪?——萧元启 11、编剧的亲儿子——岳银川
大结局小结:榜2只是不能说结局是豹尾,但至少结局完整,该交代的地方都交代出来了。琅琊榜1的结局可以说是豹尾,但这种震撼力极大的升华式结尾需要天时地利人和,总言之,就是剧情发展走向需要如此大升华。我也算看了一二百部网络小言,真正能称得上“豹尾”的只要《琅琊榜》和沧月的《七夜雪》(一个女人把她的一切分给了生命中最重要的四个男人)。 《榜1》选择了一种把碎片一片一片拼成图画的过程,到了靖王登基这幅图画已经拼凑完整,再到最后一刻梅长苏以林殊的姿态定格,则是给这幅画做最后的装裱,看起来焕然一新。当一切似乎都回到了原点,但冥冥之中很多事情都回不去了,悲剧总是给人以震撼,何况是这种英雄式的悲壮。 《榜2》则选择反其道而行之,先是给出一副君臣父子和睦的美好图画,再一次次的在上面划上几刀,让人发现现实总是残酷的,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最后以喜剧大团圆收场,告诉我们这个世界依然是邪不胜正。这种迂回式的讲故事方式,注定是娓娓道来,由平静出发,经过轰轰烈烈的叛逆挣扎与摸索彷徨,最终又归于宁静。不是榜2的结局不够精彩,只是这个故事的基调就注定了在结局只能以这种平静的方式呈现精彩。 《榜2》大结局给了几个配角升华的空间,如元启、狄明、岳银川。对于几大主角,则是直接表现出他们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大统领守护禁军,元时不忘长林选择当一个好皇帝,平旌终于向大哥敞开心扉谈自由与责任,林奚懂得了如何平衡自己的坚守与对平旌的追随,历经一番努力,他们都找准到了自己的航标,皆大欢喜,不是么?本剧的结局算是很完整的了,连配儿、东青、何成这种小角色的结局都有交代。 PS:最后两集,(1)我觉得萧元启与荀飞盏对决没什么太大问题,只有元启才能绊得住飞盏,不跟飞盏单打独斗,飞盏也会干扰军队搜查密室,而且元启也想知道自己与飞盏谁更厉害,同时元启也命令属下去查密室位置了,一举多得,并不矛盾。(2)长林军破城,这个地方我确实也觉得有些粗糙,感觉删了不少镜头,一下子城楼上就没人了,忽悠忽悠士兵就撤了,城门就开了。(3)平旌找鸽房为容身之所,这个地方不好评判,京城也就几个地方靠谱,就算没找到合适的容身之所,也要把元时接出来,这个才是最刻不容缓的事情,所以计划的不够周密也不能说是大错特错。
一、演技点评篇 1. 教主:这部戏教主演的其实还挺不错的,个人认为教主挑对剧本的时候,演得挺好看的,然而一旦挑错了剧本,就是一场灾难。教主的作品两极分化严重,几乎无过渡。 教主肢体不太协调,动态戏较为别扭,感情戏却比较细腻。教主天生有一种内在贵气,擅长基因好家庭有地位教育好的角色,比如皇帝贵公子军官这类,《大汉天子》,《风声》,《神雕》,可看性不错。教主的目光与表情里透露出精明,特别不擅长演浑然天成,大智若愚,天然纯粹的角色,所以《泡沫之夏》,《上古情歌》就感觉人物超级违和,仿佛跑错了片场。 还好,这个戏里面教主的角色是世子,从小受到良好的礼仪教育,心思重,坑弟老狐狸,总的来说属于他适合的角色类型,所以总体来看效果不错。另外台词是原声么,超级迷人。 近来又翻了翻教主的作品,突然发现好作品也不少,成功的与差强人意的人物还是占大多数,只不过男一号作品的风评两极分化明显,且差评部分烂的过于突出,比如《白发魔女...》《上古情歌》《泡沫之夏》《何以笙箫默》《锦绣缘...》,一丑遮百俊。 其实一人千面的演员不算太多,有些角色风格无法胜任并不代表他不是一个好演员,试想,把教主与刘昊然的人设调换一下,这将是一件多么惊悚的事情啊!希望教主以后也接一些内心深沉思绪复杂的角色,他确实能演出深度来,千万不要再接什么单纯天真自然憨的人物了,不要再去向往那个金陵城中最明亮的少年了,哈哈~~2. 刘昊然:
平旌这角色并不好演,刘昊然虽然演技没逆天,至少也算hold住,我认为他对于这个角色的理解确实走心了。平旌虽然顽劣但却有一股浩然正气,这种大智若愚浑然天成的状态其实是很难掌控的,对于痞与正的平衡的拿捏是很较真的,痞气多了就变成了不懂事的熊孩子,正气多了就成了少年老成装模作样,这一点并不是随随便便找一个青年演员就能达到的,至少刘昊然做到了。刘昊然的平旌身上,天真里带着一种睿智,跳脱常理的行为中却不失道德的准则,向往无拘无束却又主动扛起家里的责任,他当得起金陵城中最明亮的少年!
二、剧本塑造篇3. 琅琊榜系列(第一部与第二部对比):故事大纲没有第一部那么惊艳,但编剧懂得扬长避短,该细致的时候特写,该粗糙的地方几笔带过,所以该剧剧情紧凑,场景切换比较恰当,在补充解释的同时也侧面刻画了其他人物。 其他年轻演员的演技也很不错,刘昊然那个角色和飞流有很大的区别,虽然都是少年心性不成熟,但刘昊然属于成长期,而飞流属于天生幼龄化,假傻与真傻的表述方式大相径庭,自然不能一概而论。 琅琊榜1告诉我们,有的回忆因为过于痛苦而不愿被人提及,有的爱恋因为忙于责任而终究错过告白的机会。而第二部却告诉我们,曾经的美好只是为了迎接将来的痛苦,曾经的抱怨只有当彻底失去后才倍感珍贵。琅1是一个男人脱胎换骨浴火重生的悲壮,琅2却写的是一个男孩一步步的成长。琅1是一部传奇,琅2是一段成长。琅1是把碎片一片一片拼凑成一幅图画,琅2却是把一幅图画一片一片撕碎。琅1重点在讲述一个不平凡的故事,琅2的重点却是如何把一个平凡的故事讲得不平庸。权谋的味道琅2更胜琅1,而故事的新颖度琅1却更胜琅2,二者侧重点大相径庭,无所谓谁更胜一筹。 海宴还是很适合做编剧的,白话文古文台词的搭配比较舒服,节奏相当不错。她懂得怎样开拓新的故事切入点,怎样把情怀一点一点渗透,却又是那么的令人不知不觉。她懂得抓住文学作品在影视化过程中要突出与舍弃的抉择,是为数不多的成功的写手编剧。
三、角色点评篇 4. 演绎难度第二大的角色——濮阳上师:有人说上师的存在是为了黑化元启,有人说上师的存在是为了协助世子便当。其实都不对,上师做这些事没有如此明确的目标,选择元启,恰恰是因为他容易被黑化;选择长林世子,正是因为他是大梁未来的希望。 上师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其他人过的不爽,其他人过得不爽了,他自己就觉得爽了,他本身就是一种矛盾与癫狂的畸形载体。童年的经历让他认为人性本恶,所有善良的表现都是一种伪装,因此他存在的宗旨就是激发每个人心里丑陋的一面,破坏每个人心里美好的憧憬,并在这种黑化与破坏的过程中找寻到成就感。所以,他杀了亲兄弟以报复母亲的放弃;召集叶凌子反梁以报复师傅的放逐;设计京城瘟疫来期待大梁与20多年前的叶秦一样落魄;搅动朝廷风云来破坏长林王府一路的护航。总之,就是一个见不得别人过得好的人物。 说说上师的便当为什么领得如此容易: 主要还是萧平章打破了他对这个世界的一切认知,心里那根一直绷着的弦突然间断了,人自然也就变得生无可恋。上师以为他找到了人心的真谛,在为自己一次次的屡试不爽而沾沾自喜时,他以为一切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而且萧元启的表现也恰恰证明了自己结论的正确性。所以,他不急着离开山洞,他在最后一刻还是尽情地去劝说世子放弃营救弟弟的计划,可见,上师是不在乎自己的生死的,他更在乎世子是否能被黑化,长林世子的黑化可以说是他这一生中最有成就感的作品,然而他终究是失望了,长林世子狠狠地打了他的脸,蓦地,他变得迷茫,仿佛丧失了一生的信仰,自然对这人世间也失去了兴趣,少了从前的执着与留恋。 谈谈上师临死前的迷之微笑: 他突然发现自己并没有完全被萧平章打败,萧元启是一个超出预期的作品,即使在他看来需要用自己的生命去为这部作品添上最为浓重的一笔,但这也是值得的。在上师的眼里,他与平章目前只是打了个平手,都是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来为这一轮比拼画上句号。日后的路,他有元启、有皇后、有荀大人,而长林王府只有一个年轻的萧平旌(萧庭生与酒窝皇帝这两个老人家也快挂了,大家都清楚),这么算起来,自己还是赢面大一些。因此,他这最后一笑中,有着惊喜,有着欣慰,也有着期盼。(要是上师看到了这部剧的结局,估计会从棺材里跳出来。) 总之,郭老师的上师,妖娆邪魅的平静外表下,又毫不掩饰一颗癫狂扭曲的内心,外冷内热的强烈对比,加以服饰人设的相辅相成,编剧复杂的塑造与演员完美的演绎共同树立起了一个高度契合的人物形象。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不过如此。5. 演绎难度最大的角色——萧庭生:我认为在这部戏中,塑造难度最大的是萧庭生。这个角色是绝对立体而复杂的:君臣(酒窝皇帝)、同僚(荀白水)、养父子(萧平章)、亲父子(萧平旌)、亦师亦友(荀飞盏,萧元启),虽然人物的中心思想是长林风骨的传承,但对待每一层不同的人际关系都有微妙的差别,达到方方面面都收放自如实属难得。 他对先生是尊敬的,从数次的缅怀到最后的安葬,他秉承了长林风骨的传承,梅长苏就是他人生中一盏不灭的灯塔,指引他不要偏离正确的航线。 他对皇帝弟弟是表面疏离内心亲厚的,在人前他恪尽职守,严格履行作为一个臣子的责任,只有在私聊时,在棋盘上,才能体现出兄弟之间的亲情,血终究浓于水,有任性,有宽慰,也有坚持原则的决不妥协。终究,回应那声“哥哥”的是“臣在”,当皇权的纵容没有迷惑他效忠的恒心,他确确实实没有辜负先生的期望。人之初,性本善,每个人都有善良的一面,但最难做到的却是在一生中无论得到多少荣华富贵,而永远不忘初心。 他和荀白水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棋友”,以朝堂为棋局,以和棋为最终目的。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其实他才是最了解这位首辅大人的,当对方发出凌厉攻势时,他懂得审时度势收发自如进退有度,既不会让反击过强而毁掉整个棋盘,又不会因忍让退避而失去分庭抗礼的优势。他用他的一生在博弈,在赌一场输不起的局,直到最后一刻。我想,作为一个棋手最大的成功,不是在于赢了这局对弈,而是当你离开之时,让你的对手难免唏嘘遗憾,在你的对手心里留下一个永远抹不掉的位置。不卑不亢,不骄不躁,他不是赢不了这局对弈,而是不想赢。 他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家:对老大,鼓励与引导;对老幺,严格与纵容;对飞盏,尊重与赞许;对元启,提点与暗示。 他明白平章心里的那根刺。不说,是不让矛盾提前爆发;册封世子,给予权力的同时送出的也是一份沉甸甸的信任;鼓励与肯定,是一种爱的馈赠与感化。平章是幸运的,正如萧庭生之于梅长苏,因为他遇到了一个睿智的导师,才使他与萧元启从相同的起点出发却走出了一条康庄大路。 对平旌,他采取自由成长的教育方式。严格,避免其误入歧途,是在夯实做人的准则;纵容,放任其闯荡江湖,是在放飞少年的本性。在恰当的时间做恰当的事,才是一个人正常成长的模式,不过早的耳濡目染官场守则,才不会变得少年老成,更不会学会装腔作势。就如同当代教育很多家长都信奉“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实则是一个谬论,当孩童失去了玩耍的天性,终有一天会为这段遗失的成长经历而付出代价。 对外家晚辈,他只是一个引导者,是一种出自长辈的呵护。对于飞盏的传讯,他只是为其答疑解惑,不涉及荀家私密,既不会让飞盏在荀家难看,又避免激化两家矛盾;对于元启的拜访,他及时给予长辈的关怀,他就是一座光源,无偿温暖着周围的一切,因此每一次谈话都让元启黑化的决心有所动摇,但元启终究没有像平章一般幸运。 深挖萧庭生这个角色,短短一千字不足以表达这个角色的深邃,他的一举一动都是那么的点到即止、恰到好处。我作为一个观众能够感受到角色传递的这种赤子之心,他的这种精神也将成为我人生路上的一盏引路灯,我想,这是这个角色在我眼里最为成功的地方。6.单薄还是单纯——蒙浅雪:有人说丫丫演的这个角色毫无张力、无聊透顶,单薄得仿佛一碗白开水,其实并非如此。这个剧中,男人们总是为了家、国、天下、对手等方方面面劳心劳神,就连不少女人们也是每天活在纠结与算计中,比如莱阳太夫人诅咒皇帝,比如皇后绞尽脑汁为儿子铺平道路,比如林奚一直在小家、大家、母亲的嘱托与自己的爱情之间纠结,比如北燕公主带着阴谋前来和亲。这其中,只有两个女性角色虽然也处在权力漩涡的中心,却又仿佛置身事外,单纯得似乎不懂得权力的诱惑与毁灭性,她们就是蒙浅雪与荀安如。整个作品在剑拔弩张的气氛下,需要这样简单的角色作为缓冲与润滑剂,如此才能更加反衬出情势的危机与其他角色的举步维艰。 老阁主说过,世子妃是一个单纯的人,她继承了蒙大统领憨厚的性格特点,想得简单,也不会有太多烦恼,有些事反倒更能理得清楚。大多数时候的世子妃确实就如一碗水,总是做被蒙在鼓里的那个人:林奚发现妆盒有问题选择隐瞒,平旌知道大哥的身世选择隐瞒,世子为了不让世子妃去疫区也选择了没事找事般的隐瞒,大家都把小雪保护得太好,不希望她这张白纸被世俗玷污。但小雪毕竟出身将门,再怎么单纯,耳濡目染与血脉传承中,还是秉承了先辈们的风骨。所以,林奚看不透的将门儿郎马革裹尸小雪却能明白,世子选择牺牲自己而保全平旌父亲与家国平安,她最终选择了成全,成长的环境注定她的视野比普通闺中女子或小家碧玉要更宽阔。她平日里确实柔弱得像一碗水,甚至没有既定的形态,但在最为关键的时候,却能爆发出惊人的能量,不必很多,几次华丽的绽放就足以完成这个角色的升华。 世子妃的几次爆走都是很有考究的。其一,与平旌联手大战段桐舟,彰显将门虎女的飒爽英姿;其二,由扇世子一巴掌的愤怒到最后互拜的成全,是她最终拦住了来劝说的飞盏,是她陪世子一起走完最后的一段路,也是她安定了世子的内心,让他走得无悔与安慰;其三,平旌获罪后堵在长林王府门口挤兑找茬人士,字字珠玑,她不是不懂算计,而是不乐意算计,她当得起那个长林世子身边唯一的女人;其四,老王爷走后,荀大人来吊丧竟不忘处理平旌的罪责,荀首府刚跨出门槛身后的那声歇斯底里的哭泣,多少绝望,多少愤恨,多少心灰意冷,一句无言的控诉胜过千言万语。 女人的柔,柔在表面,刚在内心,这也是现实中多少单亲爸爸愿意重组家庭,而不少单亲妈妈却愿意一个人扛起家中的一切的缘由。返璞归真,单纯与天然只是她们外表的保护色,真正的爱是来自灵魂深处的碰撞,长林世子看到了,而小侯爷却不明白,同样的身世背景,同样单纯贤惠的妻子,却最终走出了截然不同的道路,不禁令人唏嘘。7. 白水?黑水?——荀白水人生就是一场豪赌,赌赢赌输都是命。 天下人,面对蝇头小利而不为心动者,或许有八成;面对机遇选择而脚踏实地者,或许有五成;面对人生转折而刚直不阿者,或许只有三成;面对滔天权势而岿然不动者,或许不足一成。萧元启或许是那其中的五成,荀首辅或许是那三成,而长林王府却是那仅有的不足一成。 荀首辅的败局,其一,败在对那五成普通人的小觑。他宁愿幻想能力卓绝的长林王府罪在将来,也不愿意耗费心力去防备莱阳王府小角色的翻江倒海。他竭尽心力兢兢业业地老谋深算了一辈子,到头来却发现人算不如天算,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荀首辅的败局,其二,败在不相信那一成之人的存在。诚然,他相信长林王府是能力卓绝的,粮草的延迟只是给长林军制造一些小障碍,防止他们那一仗打的过于光彩夺目;他也相信长林王府是绝对忠心于国家的,北境颁旨他敢赌,是确信长林二公子会在国家大利与王府损失间做出利益最大化的抉择。以己之心,度他人之腹,他以为站在权力之巅的自己尚且属于那少数的三成,一生辉煌的长林王府又怎能超越自己,登顶那唯一的一成“人上人”?所以无论长林如何退让,如何既往不咎,他依然不愿意施与信任。荀家是外戚,虽说名义上是萧家的江山,但归根结底也是半个荀家的江山,因为他输不起,所以选择了不愿意赌,不愿意把赌注压在十里挑一的长林王府。 何成说荀首辅错在目光短浅,元启说不,他只是分不清有意与无意的区别。目光短浅的是皇后,荀飞盏赤裸裸的指出,而荀首辅也没有否认。如果说荀首辅最大的错,就是错在他老谋深算的过程中,却忘记了人心是不能用任何器材来丈量称重的。 荀首辅不是奸臣,京城瘟疫时可以看出他的果断与坚决,他也相信萧庭生与皇帝间的兄弟真情。他不像皇后,为了达成目的可以无视一切、不择手段。当平旌退隐后,皇后依然不依不饶,荀首辅却说他从未怀疑过长林的忠心;当岳银川提出他的疑惑时,荀首辅让他把话说完,并认真听取他的分析;当飞盏送来平旌的书信时,他没有随意丢弃而是认真阅读。只能说他是红尘里的一介俗人,依旧没有把这世间一切所看透。 在弥留之际,他的那声“长林”是发自内心深处真诚的呼唤,是依托,是希冀,也是遗憾。这里,楼主没有解释为“后悔”,因为楼主觉得哪怕再重来一次,再多给荀大人几天的思考时间,最终他还是会选择同样的路。 在从政的道路上,如果前方不是康庄大道,那么就是万丈深渊,在没有开天眼的人生中,又有几个人能像萧庭生那么玲珑通透呢?8. 今夕cp的爱情观:很多观众觉得平旌与林奚的相处互动处处别扭,而事实确实也如此,究其原因在于二者的人生观价值观都有所不同,因此细节矛盾无处不在。表面上看,林奚不愿卷入朝堂,平旌也爱寄情山水乐逍遥,看二者似相似,而细究其内心深处,想法却截然不同。 无论是舞刀弄剑的蒙浅雪,还是长在深闺的荀安如,她们毕竟成长于官家,尽管不问政事,但无法磨灭她们内心深处的英雄情节,她们能够理解大梁男儿的建功立业、保家卫国、征战沙场的热血斗志,本质上,这些女流之辈与荀飞盏、与长林父子的三观是完全相同的。所以我们总能看到世子夫妇夫唱妇随,所以我们看到荀安如在得知萧元启叛国的时候由百般不信到万般绝望,她们丈夫身上的英雄情节就是她们这辈子的信仰,只要信仰犹在,就无坚不摧。因此,即使世子已逝,蒙浅雪却变得愈发睿智、通透、独立,她告诉平旌遵循本心,不要做让自己后悔的决定,她尝试说服林奚理解长林王府的英雄情怀,告诉她这与医者的济世救人殊途同归,这是一种英雄气概的无声传承。因此,荀安如最后选择纵身一跃,她以最绝望的方式企图唤醒丈夫的良知,重塑她心中那个已经完全崩塌的信仰。 而林奚的价值观与前两位都不同,从林奚与小雪的很多对话中都可以看出这种矛盾的存在。林奚成长与一个普通家庭,母亲幼年的教育就是在灌输官场的黑暗与绝望,强调不应与之为伍,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她对官家背景的厌恶与逃避,虽然多年来跟随老堂主走南闯北,这种先入为主的有色眼镜有所淡化,但却并没有根除。林奚说初遇平旌时不想相认,说得是真心话,初遇时的林奚脸上明确写着几个字“你是傻x么”。至于后来的心仪,主要功劳还是在于我们这位“寒潭厚皮龙”死皮赖脸的不断在林姑娘面前刷存在感。 有人说看不到林奚的成长,有人说平旌进三步退两步,其实这些都是符合逻辑的。他们二人都是信仰坚定的人,为了接受对方,最后走到一起,都要打破自己原有的一部分认知,吸纳对方的思想,再重组形成新的统一的价值观。 林奚的成长,体现在她对官家态度的不断转变,从一开始的鄙视抵触,到最终的接纳遵从。有人说林奚琅琊山的分别,什么“我的脚步不会停留”,过于装逼与自私,其实不是这样,平旌不适合官场,其实谁都明白,倘若父兄仍在人手有余,他根本就无需回京,林奚不愿意跟平旌一起回金陵,不愿意完全妥协,其一是这种完全的遵从会让她这种独立女性没有安全感,其二也是想以自己为牵绊,以防平旌滞留官场过久而难以脱身,长林王功成身退后归隐江湖是最喜闻乐见皆大欢喜的结果,长林王府百年难遇,而对长林之名的担忧却年年长在。 平旌的成长,在于他终于找到了现实与理想的平衡点,终于找到了一种方式,既能肩负长林王府的责任,又能与心爱的人一起寄情山水。剧集初期的平旌无法理解荀首辅一直以来在朝堂上与父兄的针锋相对,而后期的平旌却愿意主动写信将大梁江山托付给荀大人,他开始理解其他人的立场角度,当这个金陵城中最明亮的少年也开始眉头紧锁踌躇摇摆,有些单纯的憧憬已不复存在,这或许就是成长的代价。 很多人都觉得三观不合的人是无法成为夫妻的,但在海晏的笔下却让我们相信爱情是一种可以冲破束缚化腐朽为神奇的魔法与动力,虽然这是一个无比痛苦而蹒跚彷徨的探索过程,很多人在前进的道路上选择了放弃。但今夕cp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路途多么遥远与艰苦,只要两个人愿意为对方而改变,终究可以翻过雪山,寻找到丰沃的草原!9. 皇后之死——荀皇后:荀皇后最后偿命的抉择是洗白么?其实不是,她终其一生都在完美诠释一句话“唯小人与女子难养也”。 荀家是有风骨的,但荀家人也都有着他们的执念。荀白水的执念是长林之名,荀飞盏的执念是小雪,荀安如的执念是嫁一个英雄,而荀皇后的执念则是“先吾儿而后天下”。只不过有的执念误人,有的执念挠人,有的执念伤人,有的执念损人,有些执念只是让人默默在角落里舔舐伤口,而有些执念却能把一切搅个天翻地覆。 荀皇后最大的错,就是她的执念过强,强过世间万物,以至于直接无视其他行为准则与道德的约束。其内心的疯狂与濮阳上师没有本质区别,再次印证了什么叫做“人以群分”,其实他们都是疯子,只不过一个为儿子疯,一个为自己疯。 荀皇后最后的话是不是真心的呢?我觉得是真心的,但如果你仔细分析,就会发现这段台词里并没有遗憾与懊悔,和荀大人弥留之际的台词形成了鲜明对比,她的整个台词的中心思想都是“我的罪,不要怪我儿子”。荀皇后一生目光短浅,但她却做对了2件事,一件是保下元时,另一件事是以自己的霸道阴差阳错的拒领盒饭,但她也不是一个毫无章法的蠢笨之人,尤其被上师骗过一次又经历了兄长的离世,官宦高门的身家背景还是没有被完全磨灭殆尽。所以,她在短时间内,找到了最为有效也最有冲击力的对抗方式,本身就是她的错,也只有她扛下所有的错,以最悲壮的方式终止,才能凸显出元时的无辜,她其实和荀安如是殊途同归,都是希望以自己的死来唤醒某人(狄明)的良知。 荀家人都有着执念,但却没一个像她这样即使最后做了一件好事还依然被观众钉在了耻辱柱上,究其原因,只怪她不懂得收敛与控制。荀飞盏把他的执念一辈子埋藏于心底,荀安如选择带着她的执念一起灰飞烟灭,荀白水则是在他的执念基本达成的时候见好就收,唯有荀皇后,抱着她的执念一起下地狱。母爱很伟大,同时也真的很可怕!10. 我有何罪?——萧元启有人说大贼生小贼,小贼生小小贼,虽然这话说起来有些背景歧视,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家庭环境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影响。虽然说我相信人性本善,但我依然承认每个人的人性中都有着一部分恶念,什么嫉妒抱怨都是人之常情,只不过善念依然占主导趋势,恶念会随着人的成长被逐渐压制。萧元启长歪了么?我认为刚开始不歪,但家庭教育导致他的根基不是很正,所以一旦受到外界的影响就很容易走入歧途,而他的催命符主要来自三个人——莱阳太夫人、卡粉boy、墨汁猴。我在前文就说过,元启与平章本身并无太大区别,只不过平章遇见了萧庭生,一直有他的引导,是平章的大幸,而萧元启却早早的遇到了那三个人,安如来得太晚,萧庭生的身份地位对他来说又过于微妙。 前期的元启之所以能和平旌走到一起,是因为他俩的性格在此时并无分歧,沉船案中可以看出,萧元启也是一个热血男儿,他也渴望着建功立业报效国家,也甘心做一个安分守己的侯爷,只不过他更希望自己的这个侯爷能够受到世人敬仰。然而,当沉船案告破,他欢天喜地的回到家中,他母亲是怎样教育他的?莱阳太夫人一直以一种消极的心态对待世界,也把这种黑暗的心态带入了她的教育之中,所以她以己度人的觉得大家都希望莱阳王府永远活在黑暗之中,因此她狠狠地泼了萧元启一头冷水。此时的萧元启对母亲的观念是半信半疑的,“信”源自于最重长辈的传统道德认知,也有三人成虎的反复强化,但“疑”的这部分却源自于自己受到的教育阅读的典籍,也有着这些年走南闯北交友与眼界的提升。 明明元启的认知一直维持在一个临界平衡状态,只要不受到外界突发环境的影响,就不会彻底崩塌,而事实就是如此的有戏剧性,莱阳太夫人之死就是整个元启黑化事件的导火索。母亲的存在是元启良知中的最后一根稻草,虽然给元启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但依然是元启内心深处最原始的光源,元启的人生观价值观目前都在成长构建过程中,所以才会经常处在半信半疑的状态,倘若太夫人能够活得再长久一些,等到元启的价值观完全长成,他就会明白母亲的想法是错误的,也就不会如此容易的被外界环境动摇或诱惑。只可惜,莱阳太夫人去得太快,太猝不及防,突然间熄灭了元启心中的引路灯,把他彻底丢弃在无边黑暗之中,加之后来上师与侯爷的催化助攻,激发了元启心中黑暗的属性,元启彻底长歪了。 金殿之上,弥留之际,他对平旌的质问看似气势磅礴,实则色厉内荏。他变得和他母亲一样,怨苍天不公,以己度人,其实也是在不断地给自己暗示,暗示自己没有错,是大家不能理解自己。很多人说开弓没有回头箭,其实并不是不能回头,而是没有勇气回头,抱着粉身碎骨信念的悬崖勒马不是每个人都做得到的,平章的父亲当年肯这么做,也是一个真的勇士。 其实,元启的善念并没有完全泯灭,他愿意把东海的信息分享,说明他其实还是那个多年前意气风发的少年,只不过被这个黑化元启藏在了内心深处。私通东海,背叛皇权,是元启的错,但他终究是一个普通人,也有过不去的坎儿,也有走错的路。 萧元启的错,始于一个点,却蔓延了整个王朝。11、编剧的亲儿子——岳银川你见过从出场到谢幕一直见证剧情重大转折的角色么?你见过在全剧最后一集里完成人物升华、展开、丰满的角色么?他就是岳银川。如果说打了全剧酱油不断miss重点的荀飞盏是编剧领养来的孩子,那么这名靠近结尾才出现的岳银川绝对妥妥是编剧的亲儿子。 本来楼主是不准备写小岳同志的,无非是青年才俊,救国于危难,治军有方,大梁的新一任军事接班人,解放平旌进退两难的尴尬处境。把怀疑元启通敌的戏份给他,我接受,毕竟大梁需要一个可以与平旌比肩的接班人;把扭转全局反败为胜的关键给他,我也接受,毕竟主要角色的处境都进退两难分身无力,需要这样一个人物来推动剧情发酵;把收腹三洲的重责交给岳银川,也在我意料之中的,毕竟他是东海之战中现存的最优秀的人才。 一直以来,编剧给我们塑造了一个刚直不阿、善思正经的岳银川,也展现了他察言观色、周旋于朝堂的随机应变能力。然而,我们的亲妈编剧觉得这还不够,邻近全剧终的最后十分钟,还给他增加了当月老和打趣下属的戏份,让这个角色充满了生活情调,而不是专心事业的工作狂。此外,还朦朦胧胧的揭示了平旌目前的处境与他抉择的缘由,一句“我还不够聪明吧”完成了整个人物的升华,点到即止,进退有度,岳银川,你才是深得长林老王爷的真传吧! 如果说萧平旌的通透是见惯了金陵城内的风起风息,是得益于父王不断的提点教诲,是经历了悲伤苦难后的脱胎换骨,那么岳银川简直就是集天地精华于一身的精灵,无师自通!不难想象,在长林王隐退的岁月里,我们这位岳将军是如何立于红尘之中,笑看世间百态,评点芸芸众生。大统领啊,你还是回琅琊山上打榜去吧,将来的大梁,终究岳将军才是主角! (全文完)
【1】庆余年长评(2万字)
//movie.douban.com/review/12089916/
【2】我的长评推荐,请关注豆列:
//www.douban.com/doulist/61673553/
此豆列只筛选出我的长评中有关剧情人设深入展开剖析的部分。
比起当代新儒家通过重建家庭中的不平等来恢复社会秩序的滔天脑洞,《琅琊榜》这个通俗作品,误打误撞,倒更有“开新”的理论勇气了。
《风起长林》作为《琅琊榜》的续集,故事大不相同,但滋味似曾相识,甚至犹有过之。至此可以说,这套设定和世界观在观众心里立住了。再换一群人物,另讲一个故事,譬如炖菜换了主料,但决定滋味的,其实是高汤(鸡汤?)。 于是也大概到了能够品评这锅汤底的时候,换句话说,现在可以问,看这个系列,到底看的是什么?
制作水准和演员表现自然是最直接的答案,但这些都是形而下的“器”,这个系列能站稳,还是有“道”在其中。无心或有意,它企图从中国古典传统中找出适合于现代社会的审美趣味与道德感召,拔高一点,甚至可谓是“再造文明的尝试”。这般企图在网络小说中已酝酿许久,至此蔚然成风气,也是十年树木,终于桃李成林。
一方面,《琅琊榜》与十多年前到达顶峰的“历史正剧”旨趣不同。“历史正剧”多是深沉的影射史学,但《琅琊榜》却是一种浅白的理想诗学。架空背景所抛弃的,不仅是历史坚硬凝固的形态,也是借古喻今的春秋曲笔。《琅琊榜》从头就没有想讲一个“真实”的历史故事,甚至故事本身可能也不是重点所在。它着力经营的不是真实历史或当下现实中世事的逻辑,而是某种人物在某种可能命运中的感情和反应。这些“可能”,只对作者的想象和心仪的理念负责,不想费心遵守任何既有的事实或规律。于是政治、社会和文化方面的设定,其实都做得马虎,《风起长林》开篇就是“中书令”和“内阁首辅”站在同一个朝堂上,有一种令人震惊的穿越感。但它本来也没有想字字有来处,它要讲的是童话。另一方面,作为童话,它也与武侠故事不同。后者天生带着传奇的性质,颠簸动荡,奇巧炫目,却又被有意识地写在历史的夹缝里。在成名大师们的笔下,武侠小说有意地保持与传统雅文化的距离,落笔在民间社会,这大概也与五四以来的白话文学风气有关。《琅琊榜》则反是,虽然并没有真的化用多少雅文化,却是在有意地创造它的对应物。在武侠故事中,读者清楚地知道“江湖”只是一个侧影,而《琅琊榜》却想给出某个世界的“正面”肖像。二者看待中国古典遗产的心情,大为不同,与时代风尚也似有关联。
《琅琊榜》以“传统风骨”自命,它表现的却绝不是纯粹的中国古典理念。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里早就指出,在中国传统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遵从血缘的“差序格局”,是非曲直不能一言断之,要看远近亲疏,高低贵贱。而修齐治平,家国一体,传统社会的理想秩序,就是亲亲尊尊,父父子子的家庭秩序的延伸,所谓“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这种秩序中少有适用于每个人的法则(“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人在其中的位置,却又是固定的。而现代社会依赖于陌生人之间的契约与信任,是非曲直须能以一言断之,有许多人人都需遵守的法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人在其中的位置,从理论上说,却并非固定。无怪乎现代社会的情感叙事中,爱情会被摆在极为显要的地位。人类所有深挚的情感中,大概也唯有这一种是从陌生人开始,最后却可以演变为社会单元的粘合剂。从表面上看,《琅琊榜》系列并不突出爱情,却以浓重笔墨表现了许多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理想场景,似乎是很“传统”的了。而可堪玩味者,其中最深沉的父子兄弟之情,几乎全都无关血缘。这对于所谓“人伦”,无疑是“偷梁换柱”,忠诚亲爱,须以两不相负为前提。而第一部中的梅长苏,第二部中的萧庭生,都曾当着皇帝的面说了大不敬的话,那两番话里的意思,都是皇权的崇高需要得到合法性的保证。是以《琅琊榜》系列中所有的情感与关系,实则都是从个人出发,以对等为原则。这诚然不够复古,但却不能算是缺点。比起当代新儒家通过重建家庭中的不平等来恢复社会秩序的滔天脑洞,《琅琊榜》这个通俗作品,误打误撞,倒更有“开新”的理论勇气了。
从这个角度来看,《琅琊榜》系列最光明的前途,大概就是发展成中国的《权力的游戏》。架空历史与奇幻文学在西方,由来尚矣,西方作者对这个体裁的精熟,中文世界的作者们还不能比肩。此类创作的根柢,正是“貌合神离”的置换,把历史材料打乱组合,搭一个能逞己意的舞台。《权力的游戏》总体上以欧洲中世纪社会杂糅魔法元素,但人物理想主义的方面,也时时见到现代的价值观。勇敢、守信、公正、仁慈,珍惜亲情和荣誉感,这些固然可说是中古风貌和现代价值的最大公约数,对奴隶制的反思等等,则远超出中世纪骑士精神的范畴。《权力的游戏》高明之处,不仅在于电视剧的制作水准,更在于原著小说有文学野心,立志在史诗故事中描写复杂多面的人物,高贵与卑劣并出,清明与愚顽同在。这也当然不是中世纪史诗的题中之义,而是现代小说的自我要求。
目前的《琅琊榜》系列暂时还看不到这样的野心,在两部电视剧中,都有近乎完美的人物。说到底,它还是一个中国观众喜闻乐见的故事,奸臣害忠良,为国存大义,历来通俗戏曲中多有。第一部作为一个昭雪冤屈的故事,天然能找到正义的支点,到了第二部,则更倚重“家国情怀”。剧中设定近似中古,与这个观念其实有内在的紧张。譬如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田晓菲用深情笔致描绘过的那个萧梁, 那时贵族的心态,征诸《颜氏家训》,为人立身固然有许多准则,但不仅认为“君臣固无常分”,也不曾把天下兴亡揽作自己的责任。在真实历史中,家国观念的兴起与皇权的集中与科层制的壮大同步,成于明末清初,又得到近现代国族思想的加持。然而科层制中的楷模,是明君清官,而不是不拘小节,风骨超然的“贵族英雄”。《琅琊榜》把近世认可的超越性价值和有个性魅力的人物加以综合,正如其想要在一部作品中同时表现“庙堂”与“江湖”一样,其实给完善故事的逻辑性带来了不少难度。毕竟,要在架空背景中抵抗真实世界的逻辑,也是需要翔实的设定作为后盾的。
乔治·马丁曾自承写《冰与火之歌》的初衷之一,就是反对托尔金式黑白分明的世界观和对战争的浪漫化。他作为越战一代的价值底线,无疑决定了整部作品的基调。从《琅琊榜》中,或许也能隐约看出一点主创们的价值底线。两部下来,赤焰军和长林军打了好几场“消灭敌人有生力量”的战争,亲历者言及之,无不激昂悲壮。在这里还保留着最后的,却是最重要的“差序格局”,为国征战有不证自明的道德意义。虽然在很多地方,也能看出作者力图对统摄一切的“家国”进行超越,但这毕竟还是剧中最直接、最有力的正面主题。《风起长林》的结局落在良将名医相携归隐,悲欣交集,韵味颇为悠远。但从始至终,在“家国天下”的暖风裹挟中,观众都没有机会发现,他们一个以杀人为使命,一个以救人为志业,竟然从未面临理念之争。这当然也并不令人惊讶,即使到了现代,在胡适、傅斯年那样的自由主义者们那里,国家也是超越性和崇高感的来源。如果说历史是中国人的宗教,“家国天下”就是这宗教中所崇奉的一尊主神。要拨动中国观众心弦,也终须来到这无字牌位前,诚心正意,酹酒致奠。
抱歉过了这么久才来更新,不知道还有没有人看。
从老王爷之死继续往下截吧,该面对的总是要面对。
面对太医和黎老堂主的无力回天,二公子早就哭的眼眶红肿,此刻强忍着情绪安慰躺在床上气若游丝的父亲。
父王,平旌在呢。
此刻空空荡荡的长林王府,只有这两父子坐在廊前,安静的叙话。服饰一深一浅,相互呼应,倒也干净。
本以为会是两个儿子能够在自己死后有个照应的长林王,怀揣着对小儿子的愧疚和心酸,努力安抚着这个生性张扬却极重情义的小子。希望他能明白,父兄的苦心和期待绝不是要他背负一切,而是希望他活出自己的人生。
所以老王爷明知道儿子遇到的困难可能会赔上整个长林王府和长林军,也并不打算替儿子解释或者开脱了。一方面,朝堂制衡老王爷是不反对的,长林军一方做大一定会树大招风这对新君绝不是好事,另一方面,二十万皇属军已灭,北境能得十年安稳,长林军此时可以安心身退,责任已履。
长林二字,已经束缚了一个儿子,不该再束缚另一个儿子了。
首辅大人一直在想如何制衡长林王府,如何平衡朝堂局势,如何小心应对以为手握兵权又握有赫赫战功的将军。可老王爷从未有过做权臣之想,长林王一生追求不过是边境安定家国安稳。师从梅长苏,怎么会不懂朝堂制衡。只是为了履行责任罢了,如今北境局势已稳,不再需要长林军了,那么何必使得新君幼主不安,何必用一个虚名困住生性逍遥的儿子呢。
从今以后护持长嫂幼侄,不必执念。
二公子当然明白父王所想,所以对于长林改制军权被夺无一丝反抗,只想扶灵北上远离朝堂。
为家国浴血奋战,战功赫赫却被人算计受人提防,那边算了,又何必恋恋不舍。
长林府无一人恋栈权位。
寒心,有时候不过是一瞬间的事情。
二公子想明白了父王为何不作为,想明白了大哥为何放弃机会救了自己,想明白了发生在帝都金陵的一切,也想明白了自己一年多来的意义。终于放下了,也终于重新像个孩子一样倒在林奚怀里痛声大哭。
父兄离世,长林被裁,如今连从小到大居住的王府也不得不离开了。不过一两年间,这一回首怎么就仿佛已过了百年呢。
人生就是这样,有离开就有到来。上一秒老王爷的离世还逼得我们眼泪直掉,下一秒,一个活泼鲜活的策儿就出现在眼前。
------------------------------------------------------------------31-36更新-----------------------------------------------------------------
先放两张父子挂念图
一个在边境挂念老父是否安好,另一个隐下自己病情不给小儿子增加压力。老王爷对小儿是既了解又心疼。大哥不在了,陛下去世,老王爷若再有什么,平旌要如何承受。所以不能告诉他。
就算是为了平旌,也要多撑些日子啊老王爷。
有一个细节要给剧组打call。
很多影视情节中,主人公经历劫难性情大变时往往会在服饰上有所体现,颜色加深,妆容加重,给观众一种变了一个人的感觉。
实际上,服饰未变妆容未改却物是人非才真正最是心痛。明明还是那件衣服,明明还是那个长林府,可是二公子却不是以前那个二公子了。眼前这个穿着旧时衣服的少年,敛去了一身的锐气和飞扬,只余下强自支撑的沉稳和安静,陌生的很。也正是这一丝陌生,才勾动我们的心疼,不敢细想。
冥冥中二公子和林奚这断不了的情缘扯动着他们。
访医求药,有点事情做总能暂时把他放到一边吧,虽然看山看水总也逃不过一情相思,但是心境总也还算平稳。兴许一抬头,心上人就在眼前呢。
可惜大哥的死始终是横在两人心里的刺。不知二公子什么时候才能明白,珍惜眼前人呢。
二公子当然明白,只是做不到。
语调轻松,装作不在意的样子,装给自己,也装给心爱之人。
可就在这一回眸看向她的时候,却还是忍不住逃避了。
这眼神里,有冷漠,有克制,有阴郁,也有...无措。
历练了一年的二公子,如今也学会了如何克制自己和统御部下,一个眼神就能激出小鲁将军的求生欲。
这个糖还真是猝不及防。
如今的二公子,面对生离死别,也不再像个手足无措的小孩子了,立时就能调整心态,做出最合理的选择。想要将谍探带回大梁的那一刻心软,和被部下用性命换回生路的悲伤,也只在这一个奔跑中就缓和了过来。
只是...不能提到大哥。
强装镇定和故作从容都没有用,一眼就被看穿了。
他表面上装出来的大大咧咧,从来就没有人相信。连父王也知道他心细又敏感,所以写封信也宁可慢慢来,大战在即,决不能让小儿子为他担心。
终是免不了这一场冲突了。
二公子身上的长林风骨,淋漓尽致的提现了出来,丝毫未给父兄丢脸。
大胜而归,二公子清楚地知道自己会面对什么。面对荀白水如同当日的世子一样,无一丝弱态流露。杀伐决断的少年将军,上阵杀敌毫不畏惧,面对政敌强权气势不输,排兵布阵摊取敌情更是当仁不让,就连抗旨出军都敢放话一人承担。
可是回到家面对父王时,却还是忍不住,委屈了。
明明是打了胜仗却要面临抗旨的后果甚至给家族带来麻烦,即便父王安慰“父兄以你为傲”,也忍不住让这位接连遭遇劫难的少年将军绷不住眼泪。面对亲人,总算不用再伪装了。
少年啊,你可知,你这老父的轻松和淡定也是强装出来的?你们还真是父子,这内敛不放的情绪一模一样,都不愿让对方看到自己的难过和脆弱。
看客的唏嘘和无奈,被世子妃一句话戳中了心中的痛点。
这金陵城,什么时候讲过理啊。
举剑的世子妃,真是巾帼飒爽,毫不让男儿。
从前是大哥牵着弟弟的手,如今是父王牵着儿子的手。在他们眼里,打败二十万皇属大军的堂堂三品怀化将军,在家里也不过是一个需要人支持和陪伴的小孩子罢了。
一父一子一仆,这萧瑟的长林王府不知会面临什么样的结局。
什么都好,反正是父子一起面对,他们站在一起,就什么都不怕。
朝堂之上,赫赫两代长林掌令人面对巍巍皇权,据理力争。对朝堂幼主,谆谆教诲。
幼主心中又怎么没有一丝触动?
只是事情已然如此,再怎么疼爱弟弟的二公子,恐怕心里也种下了一根刺了吧。
终于,萧庭生撑不住了,倒在了儿子的怀里。这一刻,荀白水,皇帝,元启朝臣都会作何感受?
已经没人关心了。此刻我们只关心这个支撑大梁朝堂的长林王,还能支撑多久。
无论此时派来多少太医,无论小皇帝是否后悔下出那一道旨令,无论此事会如何收尾,都不再重要了。唯一重要的是老王爷已经时日无多了。大哥不在了,宠爱他的叔父先帝也走了,如今老父也即将离他而去,以后可该怎么办呢?
只留下茫然的二公子独自一人失魂落魄。
-------------------------------------------------------------25-30集更新-------------------------------------------------------------
做好了一周的心理准备,也扛不住大哥下线彻底哭崩。
来吧。大哥终于来到濮阳上师这里,终于开始正面交锋。上师不断试探大哥是否愿意为了一个毫无血缘关系的弟弟放弃自己的性命。濮阳缨幼年被师父和母亲抛弃丝毫不相信亲情和爱,可是他也似乎也没有太强烈的恨意,而是好整以暇的旁观这时间的千百种情义。这才是真正被伤透了心的一个人啊。若非毫无顾恋怎会连一丝恨意也无?要知道所有的恨终归是来源于得不到回应的炽热的爱啊。
可是大哥用一个坚定又决绝的眼神回答了他。
明知前路艰难险阻已无生路,可伸出去的手却丝毫没有犹豫。可是你想过没有,你的决绝也许换来的不仅是弟弟的性命,还有父王的遗憾,小雪的痛苦,和平旌一辈子的愧疚。
所以世子妃才会如此生气。
(你可还当我是妻子?你可还顾念到我?你对我...连一丝信任也无?)
(你怎么知道,我就一定会阻止你救弟弟呢。)
(可是,我就是会。)
明明有可以两全的解法,可是边境战事却把两兄弟之间的二难选择变成了父王,大哥和弟弟之间的三难选择。世子能怎么办呢?弟弟他舍不得,父王他也舍不得,家国的安危更是不能放下。长林府所有的一切一直都是大哥在抗。如今面临这样的境地,求你,别丢下我,别丢下我们,可以么。
可是以后呢?
不论是放弃了父王还是弟弟,世子要面临的是陷入越来越深的愧疚和自责,直至被这巨大的深渊吞没。
(我对得起父王,对的起弟弟,也对得起这家国天下,可是,唯独对不起你。)
决定一旦做了,反倒轻松。只是,世子太了解二公子,所以既然能够顺理成章的死在战场,又何必让弟弟心怀愧疚的过一生呢。
既然夫君做了决定,世子妃自然尊重维护。不为别的,只因那是平章哥哥呀。哪怕这决定是保护了所有人唯独抛弃了她。
鸳盟缔结,便是我夫妇同心。
于是,终于走到了这一步。
孤独背负所有压力的世子,冲破了重重包围,总算替父王解了围。几个月怀抱必死的心志来打这一仗,怎会不赢?终于倒在了父王面前,大哥终于再也撑不住了。孤独的大哥,身侧只剩了这一匹马陪他躺在这漫天黄土中。
既为长林之子,战死沙场也算是死得其所了。
几十年前,也有这样一位怀揣死志的青年,也是同样的将门之子,也是在同样的北境,打赢了这最后一仗。也许,他们的心境会很相似吧。总算在绝路中看到了一丝光明却又不得不亲手将这光明撕得粉碎。家人,爱人,甚至生命,在家国安定面前,都可以毫不犹豫的放弃。
海清河晏。海晏,你还真是知道怎么剜人心最疼。
你让老王爷如何承受。他心尖子上的肉被活活剜了去了啊。
没有血缘的兄弟也会有心灵感应么?上一次二公子做噩梦,是大哥在甘州出事。
东青,你哭什么,你哭什么?!
你们为什么都不说话,床上躺着的是谁,为什么父王会坐在床前?
大哥!
死亡就是一件迅速发生又迅速流走的事情。折磨的永远是活人,尤其是知道了大哥真正死因的活人。
老王爷常年征战在外,连亲生儿子也是老来得子,想必是没有太多时间呆在家里能陪伴妻儿的。二公子应该从小也不常常见到父亲,更多的还是和大哥和母亲待在一起,母亲又早逝,所以最亲近的人应该就是大哥了。
老王爷也不必说,平掌是心尖子连皇帝陛下都知道,对这个处处自制稳重妥帖的大儿子远远比对自己的亲生的小儿子还要疼爱。
世子妃更不必说,夫君几乎就是她的一切支柱。世子妃并不聪慧,所以妥帖周全的世子几乎事事她的主心骨。
如今,世子为了二公子而死,叫平旌怎么去面对父王和大嫂呢,又叫他怎么去面对自己?
还能怎么办,也许离开就是最好的办法。
大哥不在了,长林王府的重担自然就落在了二公子身上。远离这一切也许就是最好的解决办法,小孩子心性的二公子,总觉得躲开就能解决问题。
萧庭生这一生真是不易,生于掖幽庭,长于北境战场,到了晚年依然逃不过丧子之痛,甚至小儿子也即将离开。身为长林王,既承袭了祁王的风骨,又怎能逃避呢?二公子可以逃,可他不能。
可也谢谢父王,给了二公子历练的机会,也给了二公子舔舐伤口的时间。
去吧少年,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也仍是少年。更何况,我们都知道你不会离开那么久。
下次再见,就是威风赫赫的少年将军了吧。
这样的二公子,终于让父王提起来就一脸骄傲。
也终于是躲不开去了,无论怎样,父子这相见总是躲不了的。可这一抬头,就是满眼的泪水。
二公子,你哭什么。
当然是因为不知道该怎样面对父王。大哥的死大概是他以后永远都过不去的坎儿了吧。
以前父王骂平旌,平旌会委屈会不服气会心里不开心甚至偶尔顶嘴,没关系,总有大哥从中调停。大哥最知道怎么哄他。如今父子三人的关系以世子惨烈的死亡彻底改变,父王以后再生气可怎么办呢。
可就在这一敛首之间,二公子恭敬的用一双递筷子的手找到了新的相处方式。不再顶嘴,甚至都不再直视回去,低头默默的承受了一切。
老王爷归根到底是心疼儿子的,也是最了解儿子的,不论这儿子是不是亲生,够不够懂事。
他明白小儿子需要时间去缓和心境,也理解二公子从跳脱转变成沉稳所承受的压力。所以他尽力去缓和气氛,试图将小儿子身上的活泼能拉回来一点。
二公子努力让自己活成大哥的样子,父王也开始用对待大哥的方式对待他。
二公子开始理解父王的担忧,担起了长林之子的责任,也接受了父王和大哥的信任。
所以他的压力就更大了许多。
可是,我将门之府不就应该这样么。
老王爷终归是不忍他这样死气沉沉的接受大哥的担子,所以也去掉了他身上的银锁和那最后一点心结。
(你要活出自己的人生,不是父王执念和大哥期待下的一个毫无生气的第二个萧平章。)
平旌自然明白父王的用心,才会感动到眼泪止不住的掉。也才会在小侄子面前露出了那久违了的飞扬少年的笑脸。
可大嫂一句“你好还么”,还是忍不住沉默地摇了摇头。
大嫂自然明白症结在哪里。只是一提到大哥,二公子的眼中就蕴满了泪水。
大哥在二公子心里永远都会保有一个很重要的位置。虽然大哥已逝,但是长林世子的封号和长林军副帅的位置,都只能属于大哥。
束起了头发的二公子,待人接物如大哥当年一般妥帖稳重,懂分寸守规矩。挂念垂垂老矣的老父安抚陛下这个幼弟,一如当年的萧平章。只是这个认真看军报的人,为何有点陌生?
那个活泼灵动飞扬跳脱,还有点孩子心性的小小少年,仅一年功夫,怎么就变成了成熟稳重,掌令二十万长林军的怀化将军了呢。这看不见的背后,谁又知道他承受了多少压力和痛苦,抗住了多少才没被内疚吞噬。大哥都不敢面对的以后,被他十成十的吞了下来。学着治军,学着处事,学习大哥的一切,连看军报的神情都像极了大哥。看着这个内敛沉重的少年,熟悉又陌生,却是骄傲也心疼。
想他成长。
却不忍他浴火重生。
【对不起,这周没什么温暖细节,都是泪点。坐在电脑前的我,一边敲着键盘,一边掉着眼泪,努力找着那些亲人之间的理解和爱。可我想,正是这些撕心裂肺,才证明了爱的伟大和厚重吧。
【下周继续。另外考虑是不是该换个题目,毕竟以后两兄弟同框不会再出现了,可能之后会文不对题。
-----------------------------------------------------------------19-24集更新--------------------------------------------------------------
这里首先夸一夸荀大统领,父兄均不在府中,难免行二公子为失当。荀大哥并没有通报皇后二公子闯宫,而是讲清楚原因,教导平旌赶紧离开。二公子无意中向皇上求情得罪皇后,荀大哥也是立刻就猜到并且顶了下来护住了二公子。这里大统领并没有像法海一样坚持法度和规则,而是含了私心的,希望长林王府不会被二公子的失当之处拖累。心中有所偏向,可还算作持身公正?算。因为他心里清楚二公子闯宫并没有威胁皇权的意思,只是小孩子做事分寸不如常年沉浮宦海的老手游刃有余。不解人心不懂政治绝不是什么过错,甚至还是一种可贵的特质。
常年生活在父兄保护之下,心思单纯的二公子不仅是长林王府的团宠,在荀大哥这里也是个莽撞又有点可爱的弟弟。好像大统领更应该偏向荀家?并没有。甚至,也没有偏向长林王府。他心中自有标准和是非,不会因为亲情而遮挡良知和原则,也乐于成全一个孩子的单纯和干净。这样的荀飞盏,更可爱也更有人情味儿。
接连做错事情的二公子,并不是不知好歹的无知少年。荀大哥讲明了道理,明白了自己做事冲动欠考虑的地方,回到家里就开始翻书学习,体会大哥处理问题的心态和角度,以期将来能成为父兄的臂膀。从这一点看,虽然二公子志向不在朝野,但为了承担长林王府的责任,也为了能够帮衬父兄,是肯放下江湖回到世俗的。亲情和责任,在二公子心中,远比自己的心之所向重要的多。
画面切回父王和大哥这里。长林王自有其凝重和气场,身后跟着世子表情同样的严肃。明明是带养子来看看亲生父亲,可是自始至终,萧平章没有一句话开口认父。一个简单的“他”字,替代了这消失二十年的父子关系。老王爷倒是一口一个“你父亲”,娓娓道来与自己兄弟的过往与回忆。
可是世子就是世子,世子也只能是世子,长林王府的世子。明白这是生父的坟茔就立刻走过去跪了下来,可是回过头仍口称父王,丝毫不提自己对生父的感情和期盼。最终也只剩下了这满眼的欲哭无泪和不敢触碰坟茔的发抖的双手。
萧庭生自幼生长于掖幽庭,看尽世间冷暖,自然希望儿子们能不受苦楚远离伤悲。小儿子不受拘束基本上是萧庭生刻意为之,既然心性跳脱,就让他远离朝堂去琅琊山找蔺晨纵情山水。大儿子沉稳内敛就立为世子托付大任。小儿子顽皮就时时敲打,大儿子处处完美,却反而担心他太过自制受其所制,所以时常安抚,温言软语从不苛责。
老王爷心里非常清楚此刻长子的痛苦和无助。从来都是神情严肃不善表达感情的长林王,立刻一把抱住了儿子,给他最坚实的臂膀和力量。
所以萧平章对君上是忠诚可靠的臣子,对妻子是处处体贴的丈夫,对弟弟是无微不至的大哥,可是只有在父亲这里,才真正是一个可以尽情释放情绪痛快哭出来的孩子。
回过头来,仍然是给弟弟底气闹向首辅大人的长林世子。这一幕真心让人看的过瘾,兄弟联手,一礼一兵地大闹内阁首辅,痛快,过瘾!
可是你以为荀白水真的是黑白不分的畏缩鼠辈?
瘟疫来袭,果断封城。既封死了金陵城中剩余的子民,也封死了包括太子在内荀家满门的性命和名声。朝堂上立场不同而产生的私心,绝不会影响到国家的前途和自己身上的责任。为了大半锦绣河山能有一息尚存之地,放弃了一切偏见和怀疑来寻求长林府的帮助。这两句“谢世子”,让我们看到了荀白水自有一股担当。
从第一集到现在,这是我第一次控制不住落泪。
为荀白水,也为他胸中和丘壑和风骨。
(谢世子,谢世子肯来助我,谢世子放下心中嫌隙,谢世子理解我为国家的决心)
瘟疫平息,两兄弟又来到东宫看望太子,这一次,二公子再没有不分轻重的跑上去保住太子,而且先征询了大哥的意见,得到应允,才欢快的跑向太子床边。
这掀帘子的笑容,干净又明亮,还是那个少年啊。可是好像又没那么单纯了,这一次二公子口称太子殿下而非直呼乳名,开始学会有分寸的做事了。
所以一旁的大哥脸上藏不住笑意和高兴。
说他不再单纯,可又似乎还是单纯。在家里最受宠爱最受照顾的二公子,其实自己也才是个孩子呢,可是在更小的弟弟这里,已经开始有做哥哥的样子了,也开始学会向大哥一样照顾别人了。
终于腾出手要考教弟弟的功课了,不过二公子轻轻一挑眉,显然是准备做足毫不担心。甚至还带了一点得意。一点点小心思都挂在脸上的二公子,保持了这最后的清澈和明媚。
弟弟有一点点不舒服就担心忧虑的兄长,真希望他能陪我们到最后。
时时刻刻都宠着平旌,身体不舒服连礼也不让行了,一脸笑意和温柔催他快回去睡觉。
他们丝毫没有意识到这可能是兄弟之间的最后一次对视。
平旌出事,大哥立刻想到林奚,这可是平旌啊,你怎么能不说话。
这句话里,我听出了一丝心疼的味道。
这样宝贝的弟弟,怎么能容许他有事呢。纵然前路艰险,也不能让这个弟弟就这样去见母亲啊。他从小就强壮皮实,被困山林两个月也什么事都没有,怎么会就这么倒下了呢。
大哥此时表情如常,讲述着过去种种小事,仿佛不经意的唠着闲话在安抚揪心的妻子。
眼神却坚定又决绝。
可是,你以为你在想什么我们猜不出来么。
【关于更新:
我不知道下周的剧情是不是还能有让我更新的东西,但是我应该会坚持写下去的。这是我第一次认真截图写剧评。我不想辜负自己,也不想辜负看这个长评的小伙伴们。记不清上一次被一个故事吸引到如痴如醉是什么时候,记忆中有五六年没有摸过实体书也没有好好的看完一部电影或剧。《琅琊榜1》出来的时候我完全不相信评论没赶上追剧,等到几个月之后才找了个周末一口气看完。痛快,却无法消化。感谢山影给了我第二次机会,让我有机会像一个无脑小粉丝一样好好的追完一部电视剧。我会珍惜。
后面更新的内容大概无法限于两兄弟之间了,但是我保证会围绕爱。父子,夫妻,朋友。都是爱。
毕竟爱才是我们生活的中心啊。
钠钠于2018/1/5
-----------------------------------------------------------------更新13-18集---------------------------------------------------------------
【豆瓣长评现在有点毛病,图片顺序不能更改了,大家凑合着看吧,每周更新都在最上面,然后依次是上一周,上上一周。。。。】
13集预告中,弟弟心里难受躲到了林奚的药房,哥哥从容来接。这一小段的情节中,哥哥温柔的安抚弟弟,面对弟弟的不自在和些许害怕,表明自己并没有生气,安慰说一切都不会变,然后一把牵过弟弟的手,回家。教主这一段真是把一个呵护幼弟的大哥表现的淋漓尽致。那一瞬间,我真的希望故事不要进行的那么快。
13集开头,平旌知道大哥没有孩子是因为周管家偏袒自己而心中内疚,垂头丧气的躲在林奚这里。此时的二公子,没有了往日的轻快和笑容,也不再调笑林奚小姐姐,迷茫又沮丧的躲在柱子后面,避开了大嫂也避开了回家的机会。
舞剑这一段最喜欢的两个画面。二公子举剑坚定眼神却又茫然,醉酒后的情绪爆发却始终没有如市井莽夫一般发脾气或者摔东西,连舞剑也是游刃有余的控制力度,除了一截竹枝外并没有破坏林奚这里的其他东西。借宿在别人家里,显然是要拿捏了分寸尺度的,情绪发泄仍然在极力控制自己,世家公子当是如此。
二公子这一笑不知道抓住了多少人了心。头发已被汗水打湿,眼神变得更加迷茫,一边舞剑,一边念着曹植的《蝉赋》,连发泄都不失水准。这显然是琅琊阁和长林府两方教养的结果。琅琊阁超然出世,长林府礼教严谨。这样环境下成长的二公子怎么会不招人喜欢呢?
特别心水这一幕,平旌此刻心情已经平复很多,也有心思与林奚开开玩笑,浑然不知大哥站在身后目睹了一切。微博有评论说这一段很像是被抓到早恋,笑死了。
大哥也从周管家的事件中恢复过来来接弟弟回家。不得不承认,长林世子的气度和气势真不是一般人能盖得住的。自己非父母亲生,恬占了世子的位置,被从小看大亲如家人的管家坑害至此全因弟弟才是亲生。虽然平旌无辜,可是心里怎会没有一点感受?无奈和悲怒全然被对弟弟的爱吞噬的毫无踪影。不管心情多复杂,最终两日不归家的弟弟才是重中之重,甚至都不用找寻,轻而易举的就猜到平旌会躲在林奚这里。家人之间的理解,了解在这一段里被处理的极好。
话说了一半才反应过来是大哥来了,立刻起身却又一脸茫然。不确定大哥会不会生自己气,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只是这样安静的看着大哥。这样的二公子,心思单纯,眼神清澈,确是个乖巧懂事的弟弟。
果然大哥一开口就是教训人,二公子此刻立刻低下了头。在礼制严谨家规甚严的长林府,外宿一夜都要央求大哥帮忙打掩护,两日不归家确实不是小事。一直住在年轻未婚的林姑娘的医馆里,不仅打扰也与人名声有碍。大哥说的都对,当然该低头乖乖认错。
可是这些事都不如“大哥到底生不生我气”重要。有点不敢直视大哥却又想从大哥眼睛中探查出点什么的样子,真是让人心疼。你可曾见过这样小心翼翼的二公子?
大哥以一个温暖和煦的笑容解答了这一切。
然后是经典的摸脸杀。
最终还是牵起了弟弟的手,把一有心事就躲起来的幼弟带回家。此刻的世子,完完全全就是一个无微不至温暖可靠的大哥。终于放下心来的二公子有点不舍的回头看了一眼林奚,也许该打个招呼再走?可是又被大哥牵着不太敢甩脱?不知道此刻的二公子心里在想些什么。
回到家里,心绪都已平稳的兄弟俩终于恢复了放松的常态,世子也有了心思逗弄平旌,带着微笑的轻轻一句揶揄,让刚放松的弟弟又紧张起来,真是让人忍俊不禁。
果不其然,老狐狸的父王在背后已经知道了一切。
这一幕是两兄弟在商量墨淄候的事情,世子一脸忧虑,二公子看向兄长。显然两兄弟之间一直是以哥哥为主导的,对于兄长的信任和依赖,几乎已经成为习惯。只是不知等到这习惯被打破的一天,二公子会以怎样的方式成长...
两个背影。大哥的背影厚重又可靠,幼弟的背景顽皮也瘦弱。
一心想要历练弟弟的世子,不断交代些不太重要的事情给平旌去做,也时不时听一听平旌对于局势的分析和见解。这一切显然是存在目的的,二公子显然也猜到几分兄长的心思,却又不想涉足朝堂。于是在大哥伤好以后,一有机会就躲开这些朝局琐事。趁着哥哥在专心看书一溜烟就跑了,真真是小孩子心性。
大哥气到鼻子冒烟~
不过再怎么生气也会护着弟弟,看到父王生二公子的气就立刻立刻劝解,这样的场景怎么似曾相识呢?
看见父王拿橘子砸向了弟弟,不敢阻止又不忍心去看,索性闭上了眼睛。
待弟弟醒来赶紧使眼色,这护犊心真不是一般的重啊。
被父王砸醒,看到两张提前回来的严肃的脸,立刻站起来向父兄来行礼,下一秒却丝毫没有一点紧张和不安,甚至还带上一丝笑容。可见二公子确实是被宠着长大的。完全知道自己并没有犯很大的错,父亲和兄长虽然表情严肃却并不会生很大的气,只有从小被爱浸泡着长大的孩子,才会对父兄的爱如此信赖毫不怀疑。
不过也来源于对作业完成的自信。在完整的分析了情势之后,老王爷的脸色明显好看了很多,甚至兄长也连连点头。不过作为一个严厉的父亲,老王爷照例是一句夸奖也没有,转脸继续和世子讨论事情去了。
被父亲看了一眼之后仍旧有点心虚的二公子。
在父王和兄长面前永远是低眉敛目的乖巧模样。二公子在外面打架,面对禁军统领荀飞盏气势丝毫不弱。可是回到家里,不管什么时候被父兄教训,二公子脸上永远看不到叛逆和不忿,只有恭敬和尊重。
世子知道不安分的弟弟背着自己私自调查,气得摔了勺子,平旌明显被吓得抖了一下,可惜截不了动图。兄长教训,并不直视而是避开目光低头受教,礼仪老师对于传统礼仪分寸的拿捏真是精准。偷懒睡觉不是大事当然不用害怕,可是私自调查确实踩在红线边缘了,平旌心里很清楚自己的行为失当之处。所以此时大哥是真的生气,也确实吓到了平旌。
忧心的兄长和自信的弟弟。二公子穿黑色这一身真好看。
看到段桐舟摔落山崖立刻就想要下去找寻的二公子,刚后退了一部就被哥哥拉住。一字未说,可心中所想被哥哥知道的一清二楚,只有兄弟之间才会有这样的默契吧。
回家疗伤的平旌疼的刚抽了一口冷气,大哥立刻担心的凑上来。想必从小养尊处优的二公子也没有受过什么伤,大哥的担忧和心疼全写在脸上。
反过来懂事的弟弟立刻安抚大哥,不愿使兄长为自己担心。
兄长离开,照例要行礼的弟弟还没起身就被大哥按下去了,大哥是真心疼这弟弟啊。
面对父王的怒火,急着为哥哥开脱的二公子,大概完全没想到父王会这样偏向大哥吧哈哈。其实这一次的事件,是经过大哥默许的,所以大哥才会一脸的内疚和自责。
老王爷脸上再严厉,心里也是极为疼爱这个小儿子的,训责完了立刻就关心二公子的伤势情况。可是军旅出身之人手上没有轻重,一通乱摸却触到了二公子的伤处。我们平旌疼的脸色都变了哈哈。这里真是要把人笑死了。
父王走后,大哥赶紧安抚弟弟,脸上满是关心和心疼。大概还有自责和极度的内疚吧。二公子很明白这一点,父王的关心多于严厉,再怎么生气也只是一时之气,罚跪小祠堂看上去也是经常的事情,可是经过大哥默许的行动差一点就要了自己的命,这种后怕和隐忧,怕是很久都不能从大哥心中消退。这些,平旌都懂。
一脸无精打采被拉来见客的二公子耷拉着脸,被旁边的世子看到立刻提醒这不是待客的礼数。二公子真是无意朝堂啊,代行太子事是多重要的事情,在二公子眼里,大概只有麻烦和无聊吧。
补一张无关截图,连冬青都知道二公子的七寸在哪里。
宫宴上失手杀了惠王的二公子,心中很是明白自己是被人算计了,可是面对大哥时,为什么还是一脸的自责和不安呢?虽不是故意杀人,被人算计也实在是预料之外的事情。可是毕竟是自己轻敌大意,给父兄惹了麻烦。二公子绝不是没心没肺的小孩子,责任和担当让他生出了些许内疚。
老王爷嘴上不说,内心也是极爱小儿子的,半夜也拿着灯考虑对策分析情势。
朝堂上拿不出丝毫证据也说不出推测,却公然说出了“平旌说她是蓄意谋杀,她一定是”这种极偏袒的话。长林王的强势和倨傲表现的丝毫不差。
老父即将出征,世子内心的担忧都转化为不死心的劝说,可是老王爷却故作轻松的告诉长子,换了别人我不放心。长林王府家的摸脸杀还真是有起源的啊。
一有心事就躲在林奚这里的二公子,毫不掩饰自己的内疚和担忧。
即将出征的老王爷显然不太放心小儿子,拍了拍肩膀,提一提二公子的精气神。也提点了小儿子在家修身养性,照顾家里和大嫂。
经了事的二公子眼神已经开始有变化,一脸认真。
长林府二公子终于要开始成长了,可是不知怎么的,却又不希望他成长的太快。如果二公子永远都是那个无忧无虑,父兄庇佑的少年,该有多好。
【下周继续更新
-----------------------------------------------------第1-12集的分割线----------------------------------------------------------
其实我们从未见过林殊。 我们看到的,一直都是境遇大变城府极深的梅长苏。那个金陵城中最明亮的少年,只是活在霓凰心里,景琰嘴上,和太奶奶的惦记中。作为观众的我们,只能慢慢从闪回片段中慢慢想象,用脑补去勾画一个模糊的形象。而萧平旌帮我们具象化了这个少年。 父亲是身份尊贵的长林王,叔叔是当朝皇帝,兄长是面面俱到的长林世子,大嫂是蒙大统领的侄孙女,还有个天天念叨平旌哥哥的堂弟是太子,学艺是在人人钦羡的琅琊阁。这样备受宠爱的长林二公子,和当年的小殊,是不是有点像?父兄庇佑,远离朝堂,既享受着亲人的关爱,也不用忧心朝堂的繁复,在这样环境下长大的二公子,想不明亮都难。 第一集中与许久未见的大哥重逢,欢快跑向琅琊阁,尽显少年的天真和单纯。
差点把大哥掀翻的一个熊抱。
可是下一个镜头就是被兄长教训要他回金陵,此时低着头扁着嘴的二公子,真像个乖巧的弟弟。
虽身处乡野,却丝毫不错礼节,世家公子的教养和气派全然不受环境所限。
判断大哥出事,快马加鞭赶到,在外面看到血迹和伤员的二公子,几乎是冲进了房间。可是一进来看见父亲,仍然不忘行礼,这样刻在骨子里的教养,正对应了世家公子的身份。
慌乱焦急担心忧虑,全写在了脸上。而庭生老王爷,冷静镇定毫不慌乱。这样的反差,只能是来自多年的阅历和成熟的心境。
明明推理无误正确判断,却被父王一句“你回来又有什么用”顶的说不出话,回头时脸上还带着委屈,与身前一脸严厉的老王爷对应,真让人好笑又心疼。
得知了自己身世的哥哥,虚弱的躺在榻上,对老父坦然交心,娓娓的讲述自己的心境变化,安然平静的眸子里却落下眼泪。这一滴泪,可曾流进你的心里?我并未对黄教主有多高的期待,可这一滴泪,实实在在的烫到我了。
听到父兄谈话没有进来,躲在门口偷看的二公子,真是可爱到了极点。
听到更偏心大哥时一脸不忿,情绪全在脸上毫不遮掩,这样单纯的弟弟谁能不爱呢
再怎么不高兴也不会忘记行礼,这教养真是刻在了骨子里。
一句话说错老爹就拎着棍子站起来,把我们平旌弟弟吓得脸色都变了。
顽皮的平旌故意触到父王的逆鳞,然后立刻就跑。从这个晃到模糊的身影里,我感受到了二公子强烈的求生欲。
一脸笑意劝说父亲的大哥,悄无声息的把锅推给了远在琅琊阁的蔺晨。笑意盈盈,眼里尽是对幼弟的纵容和溺爱。
二公子逻辑缜密果断决然的处理完了大同府的案子,回到金陵城,从叱咤风云指点乾坤的长林二公子,又回到了长林王府的食物链最低端。 阳光倾洒,现世安稳,长林王府内一派祥和与安宁。此时的世子和世子妃,映着背景里的温暖和煦的阳光,真真是一对神仙眷侣。
可此时的二公子,正在父王房中挨骂。明明差事办得干净漂亮,却一句夸奖没得到,反而跪着听父王教训。这长林王府的家教还真是严呐。后面有个镜头很细致,平旌站起来的时候有点撑不住,扶着大哥才站了起来,估计是跪了很久腿僵了。
长在琅琊阁跟着蔺晨长大的平旌,不受拘束,飞扬跳脱,在外面办事有张有弛,公子款儿该拿就拿。刀胁张府尹,威吓段桐舟,毫不手软,身负绝世武功,家世尊贵显赫,一堆人骄他纵他,可是他一点都不跋扈。回到家里,说错了话立刻就认错,听父王斥责,听兄长讲理。
听哥哥慢条斯理的分析事情,讲明道理,避开了哥哥的目光,弟弟脸上没有一丝不忿和叛逆。安静的听,慢慢的想,分清楚是非,明白是自己错了就认。这样的严厉又耐心的父兄,当然该教养出一个懂礼知分寸的二公子。
后面知道了大嫂无法生育的真相,悲愤交加的兄长站立不稳,旁边的弟弟脸上满是关切和担忧。
来说说哥哥。黄教主在此戏中的演技无障碍回到大汉天子水平。在家里温和恭顺的哥哥,对父恭敬,对妻爱重,对弟宠溺。反过来当触及到家人底线的时候,萧平章丝毫不退让。皇后面前无一丝弱态,言语强硬表明底线。
前一秒还在跟父王讨论年下事务处理的哥哥,转眼就恢复长林世子的气派。面对礼部尚书,眼神凌厉,语言压迫,字字挑明关系厉害,皇室气质的尊贵和逼人尽显。
这一张和两兄弟无关,不过太美了忍不住截图。
给弟弟整理衣领的哥哥
在街上打了人心里不踏实的弟弟,脸上写着“快问我发生了什么事,快问我啊”,最终还是主动跟哥哥坦白,也说出了心里的不快。
在商量墨淄候杀人事件的两兄弟。
吃了一嘴狗粮的弟弟。
多出去继续偷看
亲生系列
被吓得花容失色的弟弟。其实前面还有个镜头很有细节。父王摔东西发脾气的时候镜头转向两兄弟,弟弟是明显吓得身子抖了一下的,而哥哥则不动声色,沉稳得多。
知道了大哥不是亲生,周管家为了自己不告诉大嫂妆盒的秘密,一时间几乎反应不过来。
随着弟弟无法接受现实,跑了出去,12集结束。
少年时代的萧平旌还会有人不喜欢吗?那种炽热,忠诚,向上的生命力,以及可以看到不同故人的影子。少年不知爱恨一生最心动
制作方面比第一部手笔更大,但第一部最赞的编剧和复仇的包袱都没有了,变成了一个教主宫廷剧。
画面真是越来越精致了 有种在看电影的感觉 刘昊然少年气十足 看预告这个萧家最后也是类似赤焰军的下场 希望刘昊然能把后期戏份hold住
终于不油腻的晓明哥让我真实的有些不想让他下线。昊然弟弟一出来我就盯着他的脸看完全忽略了他讲的话。不知道为啥看到榜一的演员有些想笑,一种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的感觉2333
参加过看片会,制作水准和场景设置都比第一部有所提升,老戏骨很多,演员演技也都在线,尤其大家认为的雷点黄晓明,演技其实是很在线的,没有露胸肌也没有霸道总裁式围笑。值四星。少一星是因为从演员阵容和故事剧本角度来看,跟第一部之间存在一定的心理落差。
为!什!么!要!给!昊!然!弟!弟!用!配!音!
黄晓明难得发挥得不错的角色,佟丽娅这个角色也还不错。前面好喜欢长林府的日常啊,喜欢老王爷,皇帝的酒窝也太深了,每次皇帝的镜头我都注意酒窝去了。太太太太他妈悲凉了吧,越往后越悲凉。
第一季的高潮在那句:臣附议!第二季的高潮落在了: xxx愿追随长林!第一季以朝堂为中心,第二季以边境战火和邻国外交为主线。。。君君臣臣的揣度猜忌从不停止。。但是我知道景琰已经做的很好了,庭生已经尽力了,蔺晨已经努力在照顾了!这就够了,谁在乎大梁的江山啊!只是心疼那些竭尽全力的人。
昊然弟弟真好看QAQ整体质感很质朴,画面好看,音乐有燃有温情,晓明只要不尬耍帅,业务水平还是很在线的,还是想嚎昊然弟弟好帅QAQ
打一星和两星的真的满满恶意非常有毒了。摸着良心说再怎么嫌弃剧情挑剔演技。这部剧都及格了。。少了点第一部的金手指外挂。其实反而更正常些。。
几个主人公选角不太满意,如果不是冲着琅琊榜的招牌估计都不会看。萧平旌这个角色过于聒噪了,这可不像是年过二十的名门子弟。摄影美术还是很好看,战争场面一百分,继续观望。(剧情渐入佳境,而一开始让人不喜欢的平旌也慢慢让人感受到了责任和担当,刘昊然把握得也还可以,没拖后腿。
无功无过。琅琊榜1有复仇这个主心骨,撑起了故事的脊梁,让人物随之血肉丰满,琅琊榜2的主心骨迟迟没有出现,两集过后人物依然立不住,人物关系依然如同一盘散沙,让人没有看下去的欲望。虽然从制作来看是顺眼的,但顺眼是不让人看不下去的因素,却不是吸引人看下去的因素。
第一部中 金陵城最明亮的少年只存于故人的记忆里 而新的篇章里 寒潭小神龙 你便是最亮的那束光
放心打个五星!质疑刘昊然的我觉得没道理,这么年轻却hold住了,看多点集数你就知道了,四五集开始渐入佳境,这部没有金手指却有满满的情怀与反思,场景布置,礼仪,音乐等等非常考究,武打设计也不错,刘昊然舞剑那段拍的美!黄晓明发挥正常。最近的剧情看的我泪奔!好喜欢孙淳!正午不愧是正午!
五十多年后,蔺阁主终于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发型。
虽然第一集出现了内阁首辅,但非得说这是架空剧,那也就算了,可是从山西大同到甘肃甘州为什么走的是水路?
故事是新的人也是新的。庭生没有想象中的黑化,和梁帝也不负当年教导之人。梅长苏和林殊的两面好像分在平章和平旌上,思虑周全细心谨慎和少年意气。林姑娘的古装扮相意外不错,有种当年刘亦菲的惊艳,看好~黄晓明终于接对戏了,明明可以演好戏的不是么?看来当下演员不济,导演制片也是有不小的锅啊。
哇塞,那些打着一星说演员演技尴尬剧情不好的真的看剧了吗?但凡沉下心看过剧就不会这么说,只想说第二部的格局比第一部更大,再说黄晓明虽然演过烂剧,但这部戏演的还真就不烂,还有刘昊然怎么就撑不起来了,设定的就是江湖少年的成长,前面活泼是人物性格,没看到后面的成长怎么就知道他撑不起来了。
没有接着萧景琰写第二部是明智的,隔代更易展开剧情,人物形象也好树立。感觉又看到了大汉天子时期的黄晓明,真好。
依然很耐看。国君、文臣忧惧,但“罪在将来”也不过是赌长林王府的一颗忠心。长林王府不屑党争,而是胸怀天下、忧心国难,格局真大啊。这一部的精彩依然在人物明里暗里的较量,一众男性角色和刘昊然一起扛起剧,二公子醉酒舞剑很有武侠剧江湖的感觉啊~也许纵使出于朝堂,还当归隐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