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侠”换了很多任,有人说最好版本的迈克尔·基顿,有人说是克里斯提安·贝尔,各说各有理。因为《黑暗骑士》的存在,我偏向于贝尔版。
还因为,《黑暗骑士》是大神诺兰的作品。
那么,诺兰最好的电影又是哪部?又是众说纷纭。
有人说是《黑暗骑士》,有人说是《致命魔术》,有人说是《盗梦空间》,还有人说是《记忆碎片》。要我说,我认为最好的还是《黑暗骑士》,因为它将漫改前所未有地推向了制高点,后无来者。
其次,是《致命魔术》,因为它更纯粹,更精致,没有玩概念。《盗梦空间》《星际穿越》《信条》整体上都在玩概念,剑走偏锋,而且越来越偏,并没有不断超越自我,不足为训。
《致命魔术》强大的演员阵容就很值得一说,“蝙蝠侠”克里斯提安·贝尔大战“金刚狼”休·杰克曼自不必说;女主方面,贝丽卡·豪尔PK斯嘉丽·约翰逊,表现的也相当不错。
片中,豪尔作为“蝙蝠侠”贝尔的妻子,她夹在双胞胎兄弟之中而不知,承受着更多的压力与折磨,演绎的丝丝入扣,相当感人。可以说,贝丽卡·豪尔在《致命魔术》中的表现远胜过“寡姐”斯嘉丽·约翰逊。
不过,多年过去“寡姐”斯嘉丽·约翰逊已晋身为好莱坞文艺与商业双栖王牌,影响力与名望自不待言。
贝丽卡·豪尔相对来说,似乎成为了四大主演里名声最小,混得最不好的那一位。尽管她也出演过《午夜巴塞罗那》《对话尼克松》《城中大盗》《超验骇客》《圆梦巨人》《哥斯拉大战金刚》等大大小小的制作,但加分并不多,还是没能成为晋身为好莱坞一线大牌,处于半红不红的境界,多少有些尴尬。
不过,为了证明自己,贝丽卡·豪尔执导了《冒肤之名》,其中感情之细腻,非常动人,还是相当不错的,值得推荐。
今个儿,就来聊聊这部《冒肤之名》。
女演员转型做导演,近几年做的最好的莫过于格蕾塔·葛韦格,《伯德小姐》《小妇人》两部极显功力的作品,迅速让格蕾塔·葛韦格成为好莱坞炙手可热的大导。而且,导演的名头也盖过了演员的名头,成为了葛韦格新的名号。
格蕾塔·葛韦格之后,不少好莱坞女演员跟风转型,像奥利维亚·王尔德(《高材生》),雷吉娜·金(《迈阿密一夜》),哈利·贝瑞(《伤痕累累》),布莱丝·达拉斯·霍华德(《曼达洛人》)等等,整体表现还可以,但没有能够复制的格蕾塔·葛韦格的成名之路,只能说让人眼前一亮,至于更大的名气,则尚需更多作品的出炉。
很难说贝丽卡·豪尔算不算跟风,但好在作为导演处女作,《冒肤之名》的整体表现还是相当不错的。尤其是女主泰莎·汤普森,在她的调教之下,迸发出了惊人的演技。
泰莎·汤普森,这个小个子的黑人女演员,之前在《西部世界》与《雷神》中,戏份都不太多,却能够给人极其深刻的印象,表现相当抢眼。
作为配角,表现给力,真做了主演,反倒没那么亮眼了,泰莎·汤普森主演的《西尔维的爱情》《黑衣人:全球追缉》反倒都不怎么样。
她,亟需一部作品来证明自己。就像贝丽卡·豪尔也需要一部作品来证明自己一样。
《冒肤之名》,就成了她俩相互成全的作品。
《冒肤之名》这个故事,是说泰莎·汤普森饰演的艾琳,突然有一天遇到了一个小时候的好友克莱尔。多年不见,按说应该相见甚欢,无所不谈。但是克莱尔的变化实在太大了,让艾琳有些应接不暇,一时难以反应过来,也有些难以接受。
克莱尔嫁给了一位白人白领,过着中产偏上的生活,而艾琳则过着工薪阶层的生活。两个人之间的差距,的确不小。
但克莱尔见了艾琳之后,却念念不忘,再三来找艾琳,想要融入她的生活圈子。而且,她做到了,还如鱼得水。甚至,将一些原本聚焦在艾琳身上的光芒,都被克莱尔拉拢到了自己的身上。
艾琳在现在的生活圈子里,是诸多活动的组织者,是众人的焦点,可是克莱尔却将这些成果轻易地就夺取了。
艾琳面对突然闯入自己生活中的克莱尔,表现除了极大的不适应,她的疑虑与困惑,她的各种不安与纠结,还有她的排斥与厌倦,以及她的醋意感与失落感,这些情感上的表现,都在泰莎·汤普森的表演中,展现的纤毫毕至,极其精彩。
所以,《冒肤之名》绝对算得上泰莎·汤普森演技大爆发的一部作品。
对感情细腻的表达与呈现,贝丽卡·豪尔一如格蕾塔·葛韦格,将女性导演的细致与温情传达的相当不错,值得赞扬。
黑白色的影像,也使得《冒肤之名》相当文艺,一种浓重的复古的感觉扑面而来,看得人相当有感觉。
不过,我刚看完《冒肤之名》时,总觉得哪里有些不对,又说不出来哪里不好。
然后,又补上了片中克莱尔饰演者鲁丝·内伽主演的《爱恋》,又重温了下《黑色党徒》,终于反应过来,觉察到了《冒肤之名》的bug在哪里了。
《冒肤之名》改编自改编自内拉·拉森于 1929 年撰写的同名小说。由于原著没有看,不太好就原著来说事,仅对影片来谈谈吧。
《冒肤之名》最大的看点,其实是鲁丝·内伽主演的克莱尔。克莱尔明明是一名黑人,却因为肤色相对较浅,便装成自己是一名白人,然后嫁给了一名白人,从而成功摆脱了黑人基层,跻身进入了白人上层社会。
《冒肤之名》的英文名字“Passing”,本身有“通行证”的意思,所以原著也被翻译为“白色通行证”。具体到故事中,就是指克莱尔通过假装是白人,然后又嫁给了一名白人,算是成功拿到了阶层跃升的通行证。
可是,尽管她改变了自己的阶层,却没有能够在白人社会中如鱼得水,反而不断怀念黑人生活。当她见到了艾琳之后,就想方设法要通过艾琳,重新找回身为黑人的乐趣。而且,她做到了,只是让艾琳感到不舒服而已。
就像我们的城乡二元制,一位成功加入都市豪门的农村女,却非要重新厮混到农村生活圈子里。这自然会给接纳她的农村女子很大压力的,毕竟小天鹅重新回到小鸭的队伍中来,会使得小鸭子感受到自己的丑陋的。
这还不重要,重要的是克莱尔与艾琳生活的年代是1920年的美国,那个时候距1960年代的黑人平权运动还有半个世纪呢,黑人与白人之间的隔阂不是一般小,白人对黑人的歧视也非同小可。
克莱尔明明已经拿到了通行证,却偏偏要返回来过通行证之前的生活,这种背经离道的生活方式,注定了她要成为一个悲剧。尤其是他的白人老公是一名疯狂的黑人仇视者。
最终,在一次艾琳主办的黑人聚会上,克莱尔正玩得尽兴。她的白人闯入进来,与克莱尔发生争执,并将她从楼上窗户里推了下去。
克莱尔死了。
她死于白人丈夫的谋杀,也死于自己的选择,还死于艾琳的背叛。
所以,《冒肤之名》是一个悲剧故事。
按说,克莱尔是一个值得让人同情的种族歧视的牺牲品,但是在《冒肤之名》里,鲁丝·内伽主演的克莱尔却让人同情不起来,而是觉得她是一名狐狸精,是一名游猎男人的交际花。泰莎·汤普森饰演的艾琳则让人充满了同情。
可是,这样的表现方式,明明不对啊。
艾琳才是让人讨厌的女人才对。恰恰是她害死了克莱尔,是她的嫉妒心在作祟,是她的不明事理在作怪。但是,泰莎·汤普森的演技实在是太好了,成功将故事的焦点笼罩了她的身上,让她的那些感情的激荡与观众产生了共鸣。
即便是这种共鸣不太对,但是她做到了。
同样的黑白错位的《爱恋》,鲁丝·内伽的表现就给力很多,从开始阶段的柔弱无主见,到后来主动出击,积极维权,这个表演也为她赢得了一个奥斯卡影后的提名,值得。可是,在《冒肤之名》中,鲁丝·内伽的表现显得有些单一了,明明是值得让人同情的悲剧人物,偏偏被她塑造的像个反派一样。
当然,这个与故事的设定有关,与导演的塑造有关。
只能说,贝丽卡·豪尔作为一名女性导演,她成功地将女性特有的细腻感表现的非常好。但是作为一名白人导演,她又没有能够将“黑人平权”的主题展现的更好一些。明明可以深化影片主题的内容,反倒成了若有若无的背景。将本不必细化的艾琳的情感,却展现的丝丝入扣。这样表现的结果,造成了主题的错乱,本末倒置。
《冒肤之名》真正的主角应该是克莱尔,真正的主题应该是黑人平权。可是呈现出来的一个小品式的文艺故事,更多诉诸的是女人角色的情感问题。
原著这么写,当然没有问题,毕竟小说的表现形式是多样的,也有了更多的留白,供读者去补充去思考。电影这么表现,就差点意思了。
《胭脂扣》里,故事的表层故事是万梓良与朱宝意之间的感情纠纷,但是整个影片里的故事核心里,梅艳芳与张国荣之间的感情才是真正的核心。万梓良不过是视角人物而已。同样,《末代独裁》里“一美”詹姆斯·麦卡沃伊看起来是第一主角,但不是的,真正的核心依旧是 福里斯特·惠特克。
《冒肤之名》也是,泰莎·汤普森饰演的艾琳是视角人物,是为了引出鲁丝·内伽饰演的克莱尔的悲剧的。但是影片将重点全给了泰莎·汤普森,虽然她演的极好,可是她演的越好,对整个故事越是起到了冲淡的作用,越是一种伤害。
所以说,《冒肤之名》很好看,但还是不够好。本可以做的更好的,结果自我冲淡了。
只改编出了小说的表层,淡化了深邃的主题,可惜。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冒名之肤》,是假借种族问题,描述所有人的事。五星。我们每个人都在假装,在努力向着更好的阶层挪动,模仿他们说话的方式,模仿他们生活的方式,模仿他们的价值观,也送孩子去最好的学校……内心里却根植着程度不同对这个不属于他们的阶层的厌恶仇恨和深刻的复仇感。有人不择手段进入了更高的阶层,然后终因从未得到安全感和归属感而想回归属于自己的身份认同。可是她已经回不去了,她想向下滑到原来的“故乡”,原来的阶层,可是她又已经侵占了这个原来阶层的别人的地盘,没有人能容下她,所有人都表现出更令人不堪的对她的对待,尤其所谓来自于更高阶层的极度伪善的人,他们可以关怀最底层,却极度蔑视冒充高阶层的底层人,其他人不论是表面上多么友善,甚至有人真的似乎理解她,最终都视她为一个外物,在利益相关的时候,首先抛弃她。她就是一个卡在出故障的电梯里的人,而电梯停在了中间层,有人这时候切断了绳索,让电梯掉了下去。然后只有她的消失才是她的归宿。她死于非命,死于宿命。人生只剩唏嘘。够吗?
尘世间根本没有非黑即白
新片《冒名之肤》(Passing,2021)的香港版海报用了这条标语,而电影却是非黑即白,没有彩色的。画幅还采用了老电影 4:3 的那种:
这部电影,我看到的亮点就在这绝妙的一刻:
ANETFLEXFILM
一部 网飞 电影
Pardon me,
原谅 我,
I don't mean to stare,
我 不是 故意 这样 盯着你,
but I think I know you.
但 我 想 我 认识 你。
Clare?
克莱尔?
Emm.
嗯嗯
参 选 2021 年
New York
Film Festival 59
2021 Official Selection
纽约 电影 节
OFFICIAL SELECTION 2021
sundance
film festival
圣丹斯 电影 节
BFI LONDON
FILM FESTIVAL
OFFICIAL SELECTION 2021
伦敦 电影 节
I'm trying to find out...
我在 试 图 了 解
the history of the bland...
那段 历史 为何这么沉稳
you've brought along.
你们 写下 的。
She's a girl...
这 个 美女
from Chicago I used to know.
在 芝加哥 我 已经 就 认识。
Princess from Chicago.
公主啊 来自 芝加哥。
Things aren't always what they seem.
事情 不 总是 那样 如其所见。
Let me down.
真让 人 失望。
Lots of people pass all the time.
不 少 人 瞒天过海 管你 是谁。
It's easy for a Negro to pass for white.
这 不难 将 那 黑人 装 扮 成 白人,
I'm not sure to be so simple...
可我 不 敢 说 就 这么 容易
for a white person pass for color.
让 那 白 人装 成 有色人种。
So you haven't ever thought to...
所以 你 就 没 想 过……
What?
想啥?
You have thought a passing.
你 也想过要张 通行证。
No, why should I?
不, 怎么 会呢 我?
I have everything I've ever wanted.
我 有 了 我 想 要的。
This is my husband, John Bellew.
这 是 我 老公,庄 白牛。
Does he?
那 他?
No?
不会?
But you dislike Negroes, Mr. ...
可 你 不喜欢 黑人吖 先生,
Bellew.
白牛先生。
No, no, not at all.
不,不,不是 那 样,
I hate them.
我讨厌 那些人。
A FILM OF
本 片 导演
丽贝卡 · 豪尔
She extraordinary beautiful.
她 超 美。
I suppose.
我 想是吧。
Your life,
你的 生活,
it's perfect.
简直 完美。
Have you ever thought of what you do...
是否 你 也 想过 那 后果 你 这样?
if John found out?
如果 阿庄 发现 了。
I do what I want...
我 做 那 我 想做的
more than anything right now.
多 过 什么 是该 做的。
I come up here to live...
我 来 到 这里 是 要
with you.
跟 你那样。
NOTING IS BLACK AND WHITE
尘世间根本没有 非 黑 即 白
You think they'd be satisfied being quiet.
你 以为 他们 就 满足 于 此。
To satisfy being in the day.
去过好平常 的 那些日子。
Tessa Thompson& Ruth Negga
泰莎 · 汤普森 联袂 鲁丝 · 内伽
We're all of ours passing for something or other.
谁 不是 用 自己的伪装去讨 这 讨 那的。
Aren't we?
不是吗,都?
PASSING
《冒名之肤》
又名《白色通行证》
Tessa Thompson
Ruth Negga
Andre Holland
Bill Camp
and Alexander Skarsgård
泰莎 · 汤普森
奥斯卡 奖 曾获提名影后
鲁丝 · 内伽
安德烈 · 霍兰
比尔 · 坎普
及 亚历山大·斯卡斯加德
BASEDON THE NOVELBY
NELLALARSEN
改编 的 这本 小说 出自
内拉·拉尔森
WRITTENAND DIRECTEDBY
编 与 导 由
丽贝卡 · 豪尔
INSELECTTHEATERSOCTPBER
AND ON
NETFLEX
NOVEMBER10
上画 部分 院线:10 月
及 上线 网飞:11 月 10 日
PG-13¹
13 岁以下需家长指引²
¹ 听录的英文字幕。
²以“西亚图同步思维”汉译的一次练习。
观影史 211112|冒名之肤(Passing,2021)
本文原载于《南方周末》网站,亦出现在微信公众号“咖啡香烟”。
气氛是不祥的。闲言掠过、路人中暑倒地,令人忧心的琐事迅速奠定了影片基调。如果“做自己”之类的奢望成立,那么《冒名之肤》就执着于展现“自己”的摇摆和溃散。电影的重点来自肤色,随意建立的准则像触须、血脉和根系一般长存。
《冒名之肤》把故事背景设在美国的禁酒年月,大萧条正迫近。只有季节交替或夜间欢笑令众人舒缓,时常闪现的爵士钢琴曲缓和着紧张气氛。
两位中学好友选择了不同的人生道路,重逢时都拥有了中产生活。双生花出自纽约的黑人街区,肤色较浅,所以有余地临时或永久地把自己定义为白人。这种身份变换就是英语片名中的“pass”,大约对应中文的“冒充”或“蒙混”。
一阵造作的寒暄后,我们知道意外来到高档酒店的是艾琳,认出她的克莱尔住在楼上套间。克莱尔如今自称白人,得偿所愿地嫁给富裕白人,一个偏执的种族主义者。她享受着华美生活,远离其他黑人,用夸张的举止抵消不安。
艾琳不自觉地为旧友的优渥环境所吸引。她平日不懈地争取生存空间,却困于藩篱,无法享受哪怕浮于表面的快乐。“冒充”是金光闪闪的圈套,给黑人提供微乎其微的喘息机会。她“冒充”白人的举手投足才能闯进高档酒店避暑,相当讽刺地被种族主义者以礼相待。黑白画面中,肤色及其衍生的规则更为虚妄。观众难以界定演员的“种族”身份,肤色不过是障眼法之一,就像身披正装的记者和摘掉眼镜的超人。
不尝试“冒充”,艾琳就要面对无望的琐碎生活。种族牵扯众多因素,它们再粘合出具体之人。她烦躁地面对肤色更深的黑人女佣。黑人曲折地寻求活路,枷锁永远在那里。
故事历时一年有余,纽约城自溽热走向冰冷,双生花彼此艳羡、相互吞噬,瑞士寄宿学校与呼吸自由空气都可望而不可即。从偶然相遇到注定失控,“自我”的外壳逐渐融化,跨越界线的代价绝非生命能够承受。
英国小说家约翰·福尔斯有云:“每个人的人生必然都会走到一个关键时刻,成败在此一举,那就是必须开始接受自己是谁。再也不是你可以成为什么样的人物,而是真正的那个你,之后永远都会是如此的那个你,到底是谁。”(这是作家郭强生的译法)一旦委曲求全不再可行,悲剧就无可逆转地到来了。
一
《冒名之肤》充盈着疏离与破碎,它改编自内勒·拉森(Nella Larsen, 1891-1964)的同名小说。拉森的两部长篇小说《流沙》《冒名之肤》先后出版于1928年和1929年,同为哈莱姆文艺复兴时期的重要作品。它们都带有自传色彩,《冒名之肤》另有直白的中文译名“冒充白人”。
令人疑惑的是,在乔治·哈钦森撰写的《寻找内勒·拉森:肤色界线的传记》(In Search of Nella Larsen: A Biography of the Color Line)2006年出版以前,拉森的生命历程彷如一团迷雾。她被视为同时代最优秀的黑人女作家,又似乎有意谋求遗忘。肤色本无截然分别,强行比拟也只能说如同“调色板”,但由此生成的认同、界线却深刻影响个体的境遇。其他标签亦然。
内勒·拉森的生活始终与“冒充”相关。她出生于芝加哥的欧洲移民贫穷街区,母亲是丹麦裁缝,父亲是来自丹麦属西印度群岛的黑人厨师。她两岁时父亲失踪,母亲改嫁丹麦移民,生下小女儿安娜·拉森。肤色令内勒在家中身份特殊,家人面对外界时也颇不自在。有些研究甚至推测,所谓继父是由生父“冒充”而来,妹妹肤色浅到足够以白人处世。
考虑到拉森相对独特的身份,母亲送她去费斯克大学参加教师培训。在这所著名的黑人大学,她才真正置身非裔美国人社群,他们大多是南方黑奴的后代。那种经验是陌生的,她就像站在舞池外围的艾琳,远远凝视如鱼得水的回归者克莱尔。
因为几次违反着装等方面的校规,拉森遭到开除,随后去丹麦生活一段时间。1912年,她在纽约的黑人护士学校得到注册护士资格,去阿拉巴马州工作一年后回归纽约。她先后被市卫生局派往黑人聚居的哈莱姆和“白色”的布朗克斯,又参与西班牙流感后的护理工作,同事大部分是白人。她的工作环境较少受种族因素影响,但始终繁重枯燥,有时还不公平。
1919年,拉森与埃尔默·艾莫斯(Elmer Imes)结婚。艾莫斯刚刚成为第二个拿到物理学博士学位的非裔美国人,后来将成为费斯克大学的名教授。年轻夫妇接近纽约的黑人精英,开始崭新的生活。目之所及,参与创办全国有色人种协进会(NAACP)的学者杜波依斯、诗人朗斯顿·休斯正热情歌颂着沸腾的黑人艺术。她进入纽约公共图书馆的图书馆学院,以第一位黑人女性毕业生闻名。
二
一战后的1920年代,纽约黑人文化令人瞩目。他们不拘一格地创作、聚会、宣泄,盼望“新黑人”不再逆来顺受。不同背景的参与者——比如讲法语的黑人移民和附庸风雅的白人纽约客——又令这场文化运动格外多元。拉森为生机勃勃的环境造就,可惜文学生涯也夭折于一片喧嚣。
拉森曾担任“黑人艺术”展览的志愿者,这是文艺复兴视觉艺术方面的标志。她后来前往哈莱姆区135街分馆工作,在小说家沃尔特·怀特的鼓励下开始开始文学创作。怀特也是黑人权利倡导者,积极参与NAACP的工作。前往南方调查社会问题时,他时不时用“冒充”化解紧张局面。
拉森于1926年第一次发表短篇小说,很快就出版那两部长篇小说。但疏离感挥之不去,她来自窘困的欧洲移民家庭,与南北战争缺乏精神联系,有时尝试书写白人的生活。
1930年,拉森的一则短篇小说被无端指责抄袭。尽管如此,她仍旧获得古根海姆创意写作奖学金,成为第一位非裔美国女性得主。她利用这笔钱旅居欧洲,回国后发现婚姻出现问题。学术上崭露头角的艾莫斯遇到新欢,两人遂于1933年离婚。她继续写作,直到几年后艾莫斯去世。大约因经济所迫,她重回护士管理工作,没有同事知道她写过小说。
随着大萧条蔓延,哈莱姆文艺复兴几乎戛然而止。它滋养着未来的黑人民权运动。1959年,黑人民权运动兴起期间,白人记者约翰·格里芬在药物、染色剂等物品帮助下“冒充”为黑人,用七周游历密西西比、阿拉巴马等种族主义猖獗,却乐于粉饰太平的南方州。他将见闻写成《像我一样黑》一书,因此招来死亡威胁和严重殴打。
“这本书谈的就是在黑人被压迫的国度身为一名黑人的感觉。”格里芬在序言中写道,“我们没有时间钻牛角尖还避重就轻。我们争论着不重要的事、混淆议题,害我们无法聚焦问题所在。”
拉森孑然一身地生活,离婚、没有子女,与妹妹极为疏离,不再与黑人知识分子们联系。拉森去世后约20年,《冒名之肤》逐渐回归学术界、教育界,继而引起读者的兴趣。学者们不明白拉森为什么杳无音讯,又隐约看到双生花超乎友谊的情感,所谓“冒充”或许更加复杂。她工作过的图书馆,也改以哈莱姆文艺复兴诗人康蒂·卡伦冠名了(Countee Cullen Library)。
三
为《纽约时报杂志》撰写的长文里,美国青年作家亚历桑德拉·克利曼(Alexandra Kleeman)回忆起自己与《冒名之肤》的相遇。16岁那年的某个午间,她在学校图书馆偶然翻开这部小说,读到了艾琳与克莱尔在两种“自己”间的飘摇。她具有华裔血统,在日本和美国科罗拉多州长大,角色们的生存状态令她觉察到“怪异、惊人的感动”。稿件连接着小说与电影的创作者,来自内勒·拉森、丽贝卡·霍尔(Rebecca Hall)与克利曼本人的共鸣。
《冒名之肤》是霍尔执导的第一部电影。1992年,她年仅九岁就参演了英剧《甘菊草地》。导演是她的父亲彼得·豪尔,他创立了著名的皇家莎士比亚剧团。她的母亲是美国女高音歌唱家玛丽亚·尤因,理所当然地自我认同为白人,少年时却因种族主义咒骂而不知所措。
霍尔自小认为自己是“中上阶层、带着波西米亚风的,拥有特权、受良好教育的白人女孩”,但隐约觉得家族里隐藏着某些问题。因为父母的艺术成就,她就读英国寄宿学校。她乘出租车往来学校时,坐在路虎里的孩子会盯着她的母亲,仿佛在欣赏“异国风情”。
与母亲一起观看1959年的电影《春风秋雨》时,霍尔有种似曾相识感。片中的黑人女青年无情的“冒充”令母亲悲痛欲绝,她则因母亲去世而受到惩罚。电影另有1934年版,同名原著小说由美国作家范妮·赫斯特(Fannie Hurst)写就。因为个人境遇和与哈莱姆文艺复兴领袖的交往,这位犹太裔德国移民相当关心种族和性别问题。
母亲并不愿意过多讨论。问起她在底特律的童年生活,霍尔得到了低沉而坚定的回答:“我不想停留在过去。”霍尔20岁出头时读到《冒名之肤》,如同受到重击。她脑海中很快浮现女人们在黑白场景中相遇的一幕,艾琳宿命般望向某个地方。还没有计划拍摄,她就用十天时间写出了剧本。
有机会担任导演时,霍尔迅速想起抽屉里的剧本。她笃定要拍一部黑白电影,用4:3的经典比例呈现1920年代的纽约生活。历经财政和选角的考验,她拍出了《冒名之肤》。2021年初,影片在圣丹斯电影节首映,网飞以近1700万美元购得流媒体版权。母亲看过电影后,开始了缺席几十年的回忆。
经PBS的《寻根》(Finding Your Roots)节目帮助,霍尔追溯了自己的家族史。曾外祖父生而为奴,奴隶制废除后在首都为政府工作;曾外祖母的先辈,是为美国独立而战的5000名黑人之一。外祖父无中生有地自称苏族头领,还“冒充”成白人,令家族历史更加模糊。依照节目郑重其事的DNA检测,她包含9%的撒哈拉以南非裔,另外91%是欧洲裔。
四
霍尔的电影产生于行业的新趋势,像《呼朋引伴》《贝尔法斯特》和《麦克白的悲剧》等黑白片流行,以及玛吉·吉伦哈尔、克里斯汀·斯图尔特等女演员推出自己的导演作品。《卫报》形容她对电影有多元追求,代表是2016年的《克里斯汀》。电影源自真实事件,她饰演的记者克里斯汀·査伯克(Christine Chubbuck)备受抑郁及社交问题的困扰,最终在直播节目中自杀身亡。
2018年,针对导演伍迪·艾伦的性虐待指控再次出现。霍尔把影片《午夜巴塞罗那》的片酬捐给了好莱坞的反性侵活动“到此为止”(Time's Up),并就此道歉。“让另一位女性感觉遭到噤声和忽略。”她写道,“我无法心安理得。”
在乔治·哈钦森教授笔下,寻找拉森的意义远不止文学,甚至也不止种族问题。拉森经历了丰富的社会现代化转型,可以从劳工史、医疗业、公共卫生、图书管理学、童书出版、城市地理学,当然还有妇女身份以及哈莱姆文艺复兴的兴起与繁盛去切入。她格外迅速地遁形,许多年后作品改编成影片仍旧受到欢迎,那些问题始终在每个细节中闪现。
泰莎·汤普森和鲁丝·内伽(艾琳和克莱尔的饰演者)演出了“自我”的不堪一击。悲剧来得那么快,她们从对方身上看到了自己的脆弱。长文配图里有一张片场照,导演正为初次相逢说戏。艾琳染着一头金发,身穿亮粉色连衣裙。以黑白划分的世界里,美丽的色彩不再重要。很多年都是这样。
2021年1月著名演员 Rebecca Hall在圣丹斯电影节推出了其首部执导电影:冒名之肤。本片改编自1929年 Nella Larsen同名小说。 Ruth Negga扮演的Clare 与老公以及两个孩子住在纽约 Harlem ,她在一次上流社会茶会中,认出老友 Reenie --女武神哦。。。。。呃,当时有色人种在茶会中并不受待见。。。。但是由于Reenie 肤色偏浅,被大众误认为白人,甚至其老公John (Alexander Skarsgård)始终认为自己娶的是个货真价实的白人女性。。。。
于是两个女人的交往具有神秘的味道: This sudden arrival does seem odd to Brian but soon he and his family embrace the sudden reemergence of Clare who practically becomes a part of their family. They are soon inviting her to their home and out to wild dance hall parties that take place during the Harlem Renaissance where they hang out with their white writer friend Hugh Wentworth (Bill Camp).
本片采用了黑白胶片来反映有色人种女性融入当年主流社会的艰辛以及来自外界的恶意。。。There’s a freedom and guilt to Clare’s ability to live a double lifestyle of sorts and a restrictedness that Reenie is dealing with internally with her friend suddenly reappearing into their lives.
当然作为艺术电影,电影语言略显晦涩、故事情节缓慢。。黑白画面也对普通观者并不友好, 如果对此类主题无感的可以让道哦。。。。
打开影片前不知道是黑白电影,更不知道是关于种族问题的,以为会更多聚焦在亦敌亦友的女性关系上。
看完后就明白了为什么它只能以黑白的形式呈现,因为在那个非黑即白、种族歧视挥之不去的20年代,没有其他色彩。
而黑白混血特有的浅肤色,给了他们一丝喘息的机会——通过冒充白人享受特权。只是伪装最终会让你失去自我,成为叛徒,无论在哪个族群都无法获得归属。
当然在两位女主的关系上,也有可深挖的地方:克莱尔的活泼张扬,仿佛一切尽在掌握,是艾琳羡慕不来的性格;但艾琳过着克莱尔梦想的中产生活,一个医生丈夫,两个孩子,还有专属的仆人,她生活在无需伪装的世界。于是克莱尔介入了艾琳的生活,回归黑人社会,她如鱼得水般自在,只是获得身边人喜爱的同时,也让艾琳有了巨大的危机感。
或许她真的对克莱尔有过朦胧的好感,但又不愿意承认,就像她不愿意承认种族歧视所带来的一切社会危机一样。镜头和她的内心一样太过于克制。她和克莱尔都在伪装,只不过克莱尔是在冒充白人,而她在粉饰太平——对于社会和家庭都是如此。
也许人生就是一场伪装。假装成不属于自己的阶级,假装社会和平安稳,假装世界容得下更多色彩。但总有那么一刻,脸上的粉会蹭掉,身边的人会聊起被处以私刑的黑人,平静的假面被撕裂,自己仍然是白人避之不及的有色人种。
影片最后一切又复归平静,就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但又什么都不一样了。看完整部影片后就是这种感觉,它的镜头都是轻飘飘的,并非字字泣血地讲述种族歧视的伤害,却始终有沉甸甸的情绪压在心头,像被鱼刺卡过喉咙,哪怕刺不在了,但还能回想起被卡住的痛感。
丽贝卡·豪尔令人印象深刻的导演处女作讲述了两个朋友的故事,其中一个选择以白人的身份生活。
在2021年拍摄黑白照片可能是一个美学问题。或者选择可以更有内涵——就像《冒名之肤》一样,这是英国演员丽贝卡·豪尔执导的第一部令人印象深刻的故事片,讲述了种族和自我在灰色阴影中的塑造。对豪尔来说,从镜头的一边到另一边,她也穿越了大西洋,来到了20世纪20年代的纽约。喧闹的爵士乐将成为主角,但开始的场景是一个优雅的餐厅,一位顾客,一位完美的金发女郎,认出了另一位同样优雅的顾客。两人在一阵困惑之后又见面了,显然是老朋友。对比一下孩子和丈夫的情况。直到第二个女人低声说:“他知道吗?”
他没有。很少有人这样做。根据奈拉·拉森1929年的小说改编,金发女郎克莱尔·贝卢(露丝·内加饰)实际上是“过路人”,她是一位肤色如此浅的黑人女性,选择以白人的身份生活。她刚刚遇到的儿时好友艾琳·雷德菲尔德(泰莎·汤普森饰)也路过,但只是偶尔路过——为了在种族隔离的曼哈顿方便起见。她的生活是哈莱姆上城区的一个中产阶级黑人家庭主妇。
由演员转为导演的作品的签名正在为演出腾出空间。传球也不例外。两位主演都很出色:Negga顽皮但悲伤;汤普森被种族、性别等一切因素所束缚。对于这两位演员的电影和他们的处女作来说,一些更棘手的事情——某种程度上的过度谨慎——也出现在了片头。即使考虑到不断的礼貌,这部电影在一开始也缺乏活力。但是当克莱尔重新进入艾琳的生活时,寂静消失了;细微差别和情节剧可能共存。对霍尔来说,这部电影是他个人的,是在了解了一个混血儿的家族史后拍摄的。她的处女作就像一张老照片一样,让人产生一种奇怪的催眠感,它既是一个关于美国种族的故事,也是一个更普遍的故事。
正如艾琳所说:“我们所有人都在冒充某种东西。”
第一镜慢慢对上焦的时候,就在暗示观看的法则,浅焦镜头下的失焦和偶然的汇聚正印了Irene内心的波澜和身份的迷失。对白极具文学性,加之大量的前景,更像一出话剧,当然黑白颗粒的跃动无疑提升了观赏性。打光还是调色太好了,完美地呈现了肤色的戏剧性。谜底就在和Zuh的态度上,究竟谁在冒充白,谁才是真正的黑。Passing与其说是在过关,不如说是在冒充。
Another basic film created based on the white’s imagination of the black community.
立意高。
成熟班底加持,好演员挂阵,演员半路「演而优则导」有太多可以调动与获得支持的东西;Rebecca Hall没有让人失望,并且让人相信这不会是终点。情调满溢的相遇,对爵士的擅用,还有精致的画幅与黑白表达都如此美妙;只可惜回到故事本身,在议题表达和两个个体命运的交叉与分离看不到太多连接,更无从察觉更为突出的年代背景与角色动机更深的联系,显得单薄。Ruth的表现似乎已经在预热《爱恋》后,(迟早会发生的)第二个提名;另一位女士还是先整理下自己如何避免在三演员同框情况下的,trouple“氛围感”吧。
后半部分比前面好,室外戏比室内戏好,感觉这个本子更适合舞台剧。有几场摄影还不错,但总感觉室内戏缺乏调度,拍得很死板。#Sundance2021
无论是黑白摄影还是4:3的比例,在如此干涩乏味的调度下都是一种空洞的精致。毫无经验的大明星第一次执导就能拉来顶级制作班底,实在是一种资源浪费并且是对其他更有才华的新人导演的不公
你以为要发生点什么的时候,它什么也没发生;你以为冲突达到顶峰的时候,它“biaji”一下收尾了。
Why is Alexander Skarsgård always that despicable husband lol
“黑人冒充白人” Netfilx $16 million Deal
5.5/10。黑白影像真的是太顺拐的选择,反而模糊了批判主旨。鲁丝·内伽演技在线,不过女主一般,究其原因可能是在摄影下女配更像白人而女主更像黑人。开头很有希区柯克的风格,之后就越来越平庸。
Rene和Clare两个混血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在生活,Rene是个非常克制的人,认识到自己的黑人血统,并一直把自己圈在Harlem这个圈子,只参与黑人社区,甚至不愿意儿子们知道外面世界发生事情。而Clare相反,她把自己认作白人,嫁了白人,接受一切对黑人的恶意,并且竭力要跳出自己的过去。而当两个儿时的好友相遇之后,人生的走向开始改变。电影提出的问题,一个人是否可以跳出自己认定的身份,而当你真正离开了,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你所要付出的代价是什么?结局很惨烈。4:3的黑白画面,太有老电影的质感,Ruth Negga好美,尤其是在Rene后院的那个场景,阳光下的自由。
两星半//外部世界以肤色为限 人的内心则是以自我认知为界 一切都关于个人选择 表面的肤色和内里的性取向让故事多了几分跳脱时代背景的意义//从首部长片作品来说 黑白的色彩呈现削弱了其他颜色的影响突显了肤色差异 4:3的画幅比则强调了时代感并将人物尽可能框在画面中心着重从人物面部表情来表现其心理变化 以及丽贝卡豪尔自身背景带来的一票熟脸卡司//但是可能因为是首次执导 在导演技巧的运用上看着相对生涩 或者说只是相对保守地完成了剧本//就是说也许剧本并没有性取向的意思 不过泰莎汤普森和鲁丝内伽这两张脸的气质实在很姬
黑白画面和4:3画幅不但是个讨巧的运用,也为影片cover了不少细节上的设定,配乐也很棒,每一个音符放佛都打在心尖上,表面粉饰下的紧张。表层文本是关于社群的回归与家庭的入侵,里层的文本则要复杂得多,关于passing的复杂心态和尴尬危险的境地,这是一个基于海那边本土的复杂议题,可惜的是本该成为内核的东西着墨不够,族群的艰难处境和两位女主关于passing的必要处理得暧昧又浮于表面,关于三角恋的部分则太多,直接导致结尾一场戏被稀释成了狗血drama,甚至质疑导演的创作目的究竟是什么?Rebecca Hall第一次当导演其实表现不俗,我很喜欢Tessa Tompson,但她似乎还驾驭不了如此复杂的角色。
居然是Rebecca Hall拍的,那种女性之间的情感展现方式很细腻,黑白画面的使用也比较有想法,但整体看下来意思不太大,相比较而言更喜欢Ruth Negga的表演。
原本以为会是本届黑马,结果打开不到五分钟就已经兴致寥寥。对黑白片天生好感,但这种从画面到演技都刻意做旧的片子真是越看越滑稽,看完电影打开原著小说,顿觉神清气爽。
奥斯卡女主女配提名已稳(猜错了,哭
可能当人知道自己可以有另一种生活之后,会产生很大的焦虑吧。两人重逢的时候,Clare精致的像个娃娃,可是表情僵硬,长期冒充的生活,让她了无生气,而rene的生活是鲜活的。遇到了rene之后,clare的生活才变得有了活气,但是rene又变得像个玩偶,整天患得患失。
为啥都说泰莎演技不行 挺好的啊 患得患失但又要压抑情绪 善与“恶”的斗争 爱恨交织 那种急促的感觉 挺到位两位女主真的没有暗暗的感情线吗 另外 男人真的好虚伪(两位丈夫都是)
喜欢到不行,摄影、配乐都与剧情融合得十分完美,丽贝卡处女作就显示出她不凡的导演功力。十分不一样的种族题材电影,两位女演员的表演太棒了,请肥花女士速速掉提,给这片让位!
胜在剧本(原著),肤色之外还有另一层“闯入者”式情节的讨论,实则是非常好的切入角度,然而对于这一出色文本,电影能做的似乎也仅仅是单纯借用而已。双女主都有很大的发挥空间,但在本片中鲁丝·内伽显然演绎得更胜一筹。